面光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51674阅读:51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面光源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用于液晶显示器的面光源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液晶显示器面板中的液晶本身不具发光特性,因而,为达到显示效果,需给液晶显示器面板提供一面光源装置,如背光系统,其功能在于向面板供应辉度充分且分布均匀的面光源。
现有技术的面光源装置如图1所示,该面光源装置1主要由光源11、导光板12、反射板13、扩散板14与两棱镜板15组成。其中,该导光板12的作用在于引导光线的传输方向,进而提高液晶显示器面板的辉度与均匀性。为提高光源11的利用效率,通常于光源11一侧设置一灯罩111,以将光源11所发出的光线全部反射入该导光板12。
依导光板12的形状,其又可分为平板形导光板与楔形导光板。另,为增加出光效率与均匀性,通常于导光板12的一面设置V形槽或配置网点。且,该V形槽或网点于导光板12上配置的距离与大小均可有不同设计。
随着液晶显示器面板在大尺寸资讯设备应用的日益广泛,相应需提供大尺寸的面光源装置与之匹配。现有技术的大尺寸面光源装置如图2所示,其揭露于1995年5月30日公告的美国专利第5,420,761号。该大尺寸面光源装置包括一大尺寸导光板21、反射板29与34、扩散板32与一光源(图未示)。其中,该大尺寸导光板21包括一入光面22、端面23、出光面26与下表面27,该下表面27设有多个V形槽271。该光源发出的光线35经入光面22入射至该大尺寸导光板21内,并经下表面27反射至出光面26射出。反射板34贴于端面23以将投射于其上的光线全部反射入该大尺寸导光板21,进而由出光面26射出。
该大尺寸导光板21主要是通过射出成型制成,但是,该等导光板21的尺寸愈大,其射出成型愈为困难。常因产品应力分配不均而易弯曲、变形,且相对于注射口的末端亦易产生流纹与毛边等问题,导致产品的良率下降。同时,开发大尺寸射出成型的设备亦需要较高成本。
另,由于该导光板21尺寸较大,当光源仅设置于导光板21的入光面22一侧时,因端面23距光源较远,靠近端面23的导光板部分的辉度难以与靠近入光面22导光板部分的辉度一致。即使于导光板21两侧均设置光源35,在导光板21的中间部分仍会出现辉度较低的暗纹,提高整个面光源装置亦难以达到较佳的光学特性。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面光源装置,该面光源装置采用一大尺寸导光板并具较高的出光均匀性。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面光源装置包括一大尺寸导光板与至少两灯管,其中,该大尺寸导光板是通过并列设置两导光元件形成。该两导光元件分别包括一接受光线的入光面、一与入光面相交并将光线导出的出光面、一与入光面相对并与出光面相交的端面、一斜面,该斜面与该端面相邻且相对于该端面倾斜,该两导光板的端面相互连接并通过斜面对光线的相互作用,消除连接处出光面之暗纹,进而提高导光板之导光效率及均匀性。该斜面可涂布反射材料或贴附反射片。该至少两灯管分别设置于该大尺寸导光板的两入光面处,为进一步增加光线利用效率及出光均匀性,亦可相对该面光源装置之出光面依次设置扩散板及棱镜板。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因本实用新型采用由两导光元件合并成的大尺寸导光板,该大尺寸导光板不易产生由于应力分布不均而引起的弯曲、变形,且无需开发大尺寸射出成型的设备,因而具较佳的光学性能与低制造成本;另,该导光元件的斜面设计,亦可提高导光板与整个面光源装置的导光均匀性。

图1是现有技术面光源装置的分解示意图;图2是现有技术大尺寸面光源装置的立体示意图3是本实用新型面光源装置采用的大尺寸导光板的立体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面光源装置采用的大尺寸导光板另一实施方式的侧面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面光源装置的侧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如图3所示,是本实用新型面光源装置采用的大尺寸导光板50的立体示意图。该大尺寸导光板50包括两并列设置的导光元件51,该两导光元件51可采用透明材料并以射出成型或其他方式制成。
各导光元件51分别包括一入光面511、一出光面513、一端面515、一斜面519与一底面517,该五个平面顺次相连构成一板状实体。其中,该入光面511与端面515相对并相互平行,出光面513与底面517相对并相互平行。其中,该入光面511是用以接受来自光源(图未示)的光线,并将其导入导光元件51内。底面517可布置多个呈行列排布的网点或多个与入光面511平行的V形沟槽(图未示),其均是用以将光线均匀导向出光面513,并提高辉度。该出光面513用以将光线导出该导光元件51。该两导光元件51的端面515通过透明粘剂材料连接,即可达成大尺寸导光板50。该两导光元件51的斜面519各贴有反射片53。
图4是本实用新型面光源装置采用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大尺寸导光板60,其包括两并置的导光元件61。各导光元件61分别包括一入光面611、一出光面613、一端面615与一斜面519,该四个平面顺次相连构成一楔形板。其中,该入光面611与端面615相互平行,该两导光元件61的斜面619分别贴有反射片63。
再如图5所示,是本实用新型面光源装置的侧面示意图,其由该大尺寸导光板50与光源配合构成。本实施例中,该光源是与该大尺寸导光板50入光面511宽度等同的两灯管55,该两灯管55分别与该两导光元件51的入光面511平行设置。该两灯管55向四周发出光线,其中与入光面511相对的部分光线直接入射至导光元件51,为增加光源利用效率,可分别在该两灯管55的远离导光元件51侧设置两灯罩551,以将该灯管55发出的其它光线经由该灯罩551反射入该导光元件51。另,该两导光元件51的入光面511亦可分别设置两灯管55作为光源。
由于本实用新型面光源装置采用的大尺寸导光板50的斜面519相对于端面515倾斜,经由一侧灯管55发出的光线553入射至斜面519后,通过该斜面519反射至另一侧导光元件51的出光面513,通过该两导光元件51斜面519对光线553的相互作用,其两出光面513的出射光线553相互涵盖,进而消除连接界面的暗纹。
该斜面519对光线的反射可以通过贴附反射片53达成,亦可在该斜面519涂布反射材料实现。另,为保证经由斜面519反射的光线能够穿过端面515,该斜面519与底面517的夹角至少需为135度,该两灯管55亦应低于端面515设置。
当然,为防止光线由该大尺寸导光板50的底面517出射,亦可在相对该大尺寸导光板50的底面517设置反射板,以将由底面517出射的光线再次反射入该大尺寸导光板50。在相对该大尺寸导光板50的出光面513还可依次设置扩散板与棱镜板,以使光线由出光面513出射后,经过扩散板与棱镜板的作用,进一步提高该面光源装置出射分布更加均匀一致。
本实用新型面光源装置同样可以图4所示的大尺寸导光板60与光源配合构成。
权利要求1.一种面光源装置,其包括一大尺寸导光板与至少两灯管,其特征在于该大尺寸导光板包括两导光元件,该两导光元件分别包括一接受来自灯管的光线的入光面、一与入光面相交并将光线导出的出光面、一与入光面相对并与出光面相交的端面、一斜面,该斜面与该端面相邻且相对于该端面倾斜,该两导光元件的端面相互连接,该至少两灯管分别设置于该两导光元件的入光面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导光元件进一步包括一与斜面相交并与出光面相对的底面,该入光面、出光面、端面、斜面与底面顺次相连构成一板状实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导光元件之入光面、出光面、端面与斜面顺次相连构成一楔形板。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面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两导光元件的端面通过透明黏剂材料相互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面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两导光元件的斜面与底面的夹角至少为135度。
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面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两导光元件的斜面涂布有反射材料。
7.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面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两导光元件进一步包括一反射片,该反射片贴附于该斜面上。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面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两导光元件的底面与该出光面是平行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面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两导光元件的底面设有多个V型沟槽,且该V型沟槽与该入光面平行。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面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两导光元件的底面排布多个网点,该网点成行列排布。
11.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面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至少两灯管的远离导光元件侧分别设置一灯罩。
1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面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与该导光元件的底面相对处设置反射板,以将由底面出射之光线再次反射入该大尺寸导光板。
13.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面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与该导光元件的出光面相对处依次设置扩散板及棱镜板。
专利摘要一种用于液晶显示器的面光源装置,该面光源装置包括一大尺寸导光板与至少两灯管,其中,该大尺寸导光板是通过并列设置两中、小尺寸导光元件形成。该导光元件分别包括一入光面、一出光面、一端面、一斜面与一底面,且该五个平面顺次相连构成一板状实体,该斜面相对于该端面倾斜。该大尺寸导光板的结构设计可消除连接处出光面的暗纹,进而提高整个面光源装置的出光均匀性。
文档编号G02F1/1335GK2580476SQ0224971
公开日2003年10月15日 申请日期2002年11月19日 优先权日2002年11月19日
发明者刘铭萱 申请人: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