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89373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液晶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搭载有液晶显示板的液晶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笔记本电脑或者文字处理机等信息机器的图像显示装置、或者立式以及便携式电视机、摄像机、车载导航系统等映像机器的图像显示装置中,充分利用小型、轻质、薄型、低耗电量等特点而更多地使用液晶显示装置。此时,为了实现液晶显示装置的小型化和图像的高清晰度,搭载在这些液晶显示装置上的液晶显示板通常都具有多个半导体元件,这些半导体元件以chip on glass(将芯片固定于玻璃上)方式(以下简称“COG方式”)安装的情况居多。
所谓COG方式是指一种向基板上安装半导体元件的方式。即,在适用于COG方式的液晶显示板中,源极驱动器和栅极驱动器等半导体元件通过异方向性导电粘接剂而被直接安装在构成液晶显示板的基板的非显示区域内。在该液晶显示板上形成有用于将经半导体元件处理的图像信号输出给配设在显示区域内的源极线(信号线)以及栅极线(扫描线)的配线。此外,还形成有用于将图像信号输入给半导体元件的配线。同时,这些配线形成于构成液晶显示板的基板的非显示区域内的同一平面上。在这样构成的液晶显示板中,从外部输入的图像信号被输入给半导体元件,经半导体元件处理过的图像信号被输送给源极线和栅极线,其结果,在液晶显示板的显示区域内显示出与图像信号对应的图像。
其中,在这些液晶显示装置中,为了实现明亮的显示画面,一般都采用由内置的照明单元从液晶显示板的背面照射照明光的结构。此时,在液晶显示板的背面配置导光板、并在导光板的端面配设有荧光放电管等线光源的端面照光方式适用于这种照明单元。其理由为端面照光方式不但有利于液晶显示装置的薄型化,而且在发光面的亮度均匀性方面还具有优良特点,最适用于作为笔记本电脑等使用的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此外,对于在便携式电视机或者车载导航系统等中使用的液晶显示装置来说,考虑到便携性以及高亮度等方面,大多都适用于使用两根以上荧光放电管等的端面照光方式、或者是“L”字型或者“コ”字形荧光放电管等的端面照光方式。
图4是具有适用于COG方式的液晶显示板的现有液晶显示装置的结构平面图,此外,图5是沿着图4的IV-IV线的截面图。这里,图4表示的是去掉外盖的状态。同时,在图4中,如图所示那样规定X、Y、Z轴方向。此外,在图5中,为了方便,如图示那样表示液晶显示装置的方向。
图4所示的现有液晶显示装置L包括根据施加的图像信号来显示图像的矩形液晶显示板1、在X、Y、Z轴方向支持液晶显示板1的壳体4、以及向液晶显示板1传送图像信号的挠性配线板3。
如图4所示,在液晶显示板1上设置有显示图像的显示区域1a。此外,在显示区域1a的外侧区域设置有非显示区域1b。然后,在非显示区域1b的规定位置上安装有作为用于驱动液晶显示板1的驱动用半导体元件的源极驱动器IC1~IC3以及栅极驱动器IC4。这些半导体元件分别以COG方式而被安装在形成于非显示区域1b规定位置上的图未示出的电极端子上。而且,从安装有源极驱动器IC1~IC3以及栅极驱动器IC4的电极端子延伸出图未示出的多条配线,这些配线与配设在液晶显示板1的显示区域1a内的图未示出的源极线以及栅极线电气连接。此外,从安装有源极驱动器IC1~IC3以及栅极驱动器IC4的电极端子以规定形状延伸出配线2a~2i,这些配线2a~2i与形成在非显示区域1b内的规定位置上的图未示出的挠性配线板连接用电极端子电气连接。另一方面,在挠性配线板3上形成有与形成在液晶显示板1的非显示区域1b内的配线2a~2i电气连接的2a′~2i′,在配线2a′~2i′的液晶显示板1侧的端部形成有图未示出的电极端子。而且,液晶显示板1和挠性配线板3通过异方向性导电粘接剂而分别与各自相互对应的电极端子电气连接,从而实现一体化。
此外,如图4所示,在壳体4的规定位置上形成有支持部4a~4h。对于保持部4a~4h来说,其以断面为矩形形状的方式形成、分别具有同一高度、并从壳体4的规定位置平行于Z轴突出而形成。此时,液晶显示板1通过构成液晶显示板1的基板1B的端面a~d以及相对基板1A的邻接端面e~f与形成在壳体4上的支持部4a~4h的侧壁面接触而被配设在壳体4的规定位置上。即,液晶显示板1通过支持部4a~4h而沿着X、Y轴方向被固定在壳体4上。
另一方面,如图5所示,该现有的液晶显示装置L具有沿着与主面平行方向传送光的矩形平板状的透明导光板5。而且,以沿着导光板5的端面5a的方式通过图未示出的固定部件来配置光源6。而且,以围住该光源6且与导光板5的下面以及另一方的端面5b接触的方式配设有反射板7。同时,该反射板7在这里以截面大致呈“コ”字状包围光源6。此外,反射板7通过用图未示出的双面胶将其一方的端部的粘贴面8粘贴在导光板5上来相对导光板5进行固定。即,在液晶显示装置L中,沿着导光板5的端面5a配置光源6,由光源6、导光板5以及反射板7构成了端面照光方式的照明单元UT。
此外,以与照明单元UT的下面接触的方式配设内盖10。该内盖10包括沿着左右方向配置的矩形板状的主体部10a、从主体部10a的右侧以及左侧两端分别向上方向延伸同一长度的矩形板状的垂直部10b以及10c。即,照明单元UT相对于内盖10的垂直部10b以及10c分别隔开规定的间隔并与内盖10的主体部10a上面连接来配置。然后,以与内盖10的垂直部10b以及10c各自左侧的侧壁面接触的方式来分别配置构成壳体4的右侧以及左侧壳体40a、40b。这些壳体40a以及40b是具有分别沿着各自的上方向配置的矩形垂直部401a和401b、以及分别沿着各自左右方向配置的矩形水平部402a和402b的结构。在这些水平部402a以及402b的前端部的下面,设置有从水平部402a横跨至402b来使光均匀化的矩形板状的光调整板9a。此外,在水平部402a以及402b的上面设置有从水平部402a横跨至402b的液晶显示板1。对于该液晶显示板1来说,通过其规定区域与水平部402a以及402b的上面接合而被固定在壳体4上。此外,分别从水平部402a以及402b的规定位置沿着上方向突出同一长度而形成支持部4a和4f。此时,液晶显示板1通过基板1B的端面a和c与支持部4a和4f的侧壁面接触同时、相对基板1A的端面e与支持部4a的侧壁面接触而被配置在壳体4的规定位置上。然后,以覆盖液晶显示板1的非显示区域1B和壳体40a以及40b的方式配设具有“L”字形断面的外盖11a和11b。外盖11a以与液晶显示板1的上面之间隔开微小间隔并与壳体40b的垂直部401b的左侧壁面之间也隔开微小间隔的方式而被配置在支持部4f的上面。另一方面,外盖11b与液晶显示板1的上面之间隔开微小间隔而被配置在壳体40a的水平部402a的右侧端面以及内盖10的垂直部10c右侧的侧壁面上。
其中,导光板5由丙烯酸树脂等材料形成。此外,反射板7例如由具有反射性的白色树脂制的胶片形成。并且,壳体4例如由聚碳酸酯等树脂制成。
在这种结构的液晶显示装置L中,照明单元UT由内盖10所支持,同时,内盖10以及光调整板9a由壳体4所支持。而且液晶显示板1最好由壳体4所支持。
然后,从光源6发出的光入射到导光板5的端面5a,在导光板5的内部搬运而从其上面射出。此时,从导光板5下面和端面5b泄漏的光由反射板7反射回导光板5的内部。从导光板5的上面射出的光因为通过光调整板9a而使其强度分布变得均匀。然后,通过了光调整板9a的光再通过液晶显示板1,此时,液晶显示板1的光透射率根据施加到液晶显示板1上的图像信号而被控制,因此,在液晶显示板1的显示区域1a上显示图像。
然而,在这样构成的现有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因为壳体4是由树脂制成的,所以为了满足其机械强度而需要壳体4具有一定程度的厚度。这是阻碍液晶显示装置实现小型和超薄化的主要原因。近年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人们尝试使用薄金属板构成壳体4。但是,当使用薄金属板构成壳体4时,就变成了由金属直接支持液晶显示板1。那么,当制成液晶显示装置L后,当因掉落等原因而使过度的冲击应力等直接作用在与液晶显示板1的支持部4a~4h接触的地点时、以及组装液晶显示板1的制造过程时,这些部位均存在破损的危险性。在液晶显示板1的端面产生破损,即使配设在非显示区域1b内的配线2a~2i中只有一条产生了破损也不能正常传送图像信号,从而导致液晶显示板1不能正常显示图像的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靠性强的液晶显示装置,在实现液晶显示装置小型化和超薄化的同时,不会因掉落等原因而导致产生图像显示异常。
为了实现这些目的,本发明的图像显示装置包括在基板上具有一条以上配线的液晶显示板、以及具有保持所述液晶显示板的相对端部的保持部的壳体,其中,所述保持部附近的、所述一个以上配线中的最外侧的配线与所述基板边缘的间隔比所述保持部附近以外部分的所述间隔大。
若这样构成,则因为一条以上配线中的最外侧的配线距离基板边缘的由保持部所保持的部分有余量,所以当基板的端部有损伤时,能够防止其配线受到损伤。其结果,能够降低液晶显示板的显示区域产生不显示正常图像的不良情况。
此时,上述保持部附近的上述间隔为2mm以上5mm以下。
若这样构成,则能够在液晶显示装置通常使用的限度内防止设置在基板上的配线受到损伤。其结果,能够防止在液晶显示板的显示区域内不显示正常图像的问题。
在上述情况下,所述保持部附近以外部分的间隔小于2mm。
若这样构成,则在基板上形成配线时,能够有效利用基板的非显示区域。
此外,在上述情况下,在上述液晶显示板的边缘上形成非显示区域,上述最外侧的配线实际上是在非显示区域内沿着上述液晶显示板的端部而配置的。
例如在基板的端部受到损伤时,因为最外侧的配线受损的概率最大,所以,若如上述那样构成,则效果会很好。
此外,在上述情况下,上述壳体是由金属形成的。
若这样构成,则能够使壳体的厚度比以往更薄。此外,因为金属对电磁波有屏蔽作用,所以还能够防止安装在基板上的半导体元件因来自光源的电磁波等影响而出现错误动作。
此时,所述壳体由薄板形成。
若这样构成,则液晶显示装置与现有的相比能够实现小型化和薄型化。此外,也使壳体的形成变得容易。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其它目的、特点以及优点可参考附图并参看下面的最优实施方式的详细说明而更加明确。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结构的平面图。
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结构的放大平面图。
图3是沿着图1的I-I线的截面图。
图4是现有液晶显示装置结构的平面图。
图5是沿着图4的IV-IV线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进行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结构的平面图。此外,图2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结构的放大平面图。而图3是沿着图1的I-I线的截面图。这里,图1和图2表示的是去掉外盖的状态。此外,在图1和图2中,如图示那样规定X、Y、Z轴方向。此外,在图3中,为了方便,如图示那样表示液晶显示装置的方向。
图1所示的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L包括根据施加的图像信号显示图像的矩形液晶显示板1,沿着X、Y、Z轴方向支持液晶显示板1的内盖12,以及向液晶显示板1传送图像信号的挠性配线板3。
如图1所示,在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板1上设置有显示图像的显示区域1a。此外,在显示区域1a的外侧区域上设置有非显示区域1b。而在非显示区域1b的规定位置上安装有作为用于驱动液晶显示板1的驱动用半导体元件的源极驱动器IC1~IC3以及栅极驱动器IC4。这些半导体元件分别通过COG方式而被安装在形成于非显示区域1b的规定位置上的图未示出的电极端子上。然后,从安装有源极驱动器IC1~IC3以及栅极驱动器IC4的电极端子延伸出图未示出的多条配线,这些配线与配设在液晶显示板1的显示区域1a内的图未示出的源极线和栅极线电气连接。此外,以规定的形状从安装有源极驱动器IC1~IC3和栅极驱动器IC4的电极端子延伸出配线20a、20b以及2c~2g、20h、20i,这些配线20a、20b以及2c~2g、20h、20i与形成在非显示区域1b内的规定位置上的图未示出的挠性配线板连接用电极端子电气连接。另一方面,在挠性配线板3上形成有与形成在液晶显示板1的非显示区域1b上的配线20a、20b以及2c~2g、20h、20i电气连接的配线2a′~2i′,在配线2a′~2i′的液晶显示板1侧的端部上形成有图未示出的电极端子。液晶显示板1与挠性配线板3通过异方向性导电粘接剂而分别与相互对应的电极端子电气连接,从而实现一体化。
这里。通过图2对本发明实施方式的配线20a的形状进行详细说明。在图2中,设置在基板1B的非显示区域1b上的最外侧的配线20a形成为具有从与基板1B的支持部(保持部)120d不接触的端面b隔开规定距离H1、并且与端面b大致平行的部分。此外,配线20a形成为具有从与基板1B的支持部120e、支持部120f不接触的端面c隔开规定间隔H1、并且与端面c大致平行的部分。但是,另一方面,该配线20a形成为具有从与基板1B的支持部120d接触的端面b隔开比规定距离H1大的规定距离H2、并且与端面b大致平行的部分。此外,配线20a形成为还具有从与基板1B的支持部120e接触的端面c隔开比规定距离H1大的规定距离H2、并且与端面c大致平行的部分。
此外,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壳体由作为金属制薄板的内盖12所构成。在该内盖12的规定位置上形成有支持部120a~120h。支持部120a~120h以从内盖12的侧面呈凸状突出的方式而形成,并分别沿着Z轴方向具有相同的长度,从内盖12的规定位置平行于X轴或者Y轴突出而形成。然后,液晶显示板1通过构成液晶显示板1的基板1B的端面a~d以及相对基板1A的邻接端面e~f与形成于内盖12上的支持部120a~120h的侧面接触而被设置在内盖12上的规定位置上。即,液晶显示板1通过支持部120a~120h而沿着X、Y轴方向被固定在内盖12上。
另一方面,如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L具有沿着与主面平行的方向传送光的矩形平板状的透明导光板5。而且,沿着导光板5的另一方的端面5a,通过图未示出的固定部件而设置有光源6。而且,以包围该光源6、并与导光板5的下面以及另一端面5b接触的方式来设置反射板7。其中,该反光板7在这里以断面略呈“コ”字状的方式包围光源6。此外,对于反射板7来说,通过其另一端部的粘贴面8由图未示出的双面胶与导光板5粘贴而被固定在导光板5上。即,在图3所示的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L中,沿着导光板5的端面5a配置光源6,由光源6、导光板5和反射板7构成了端面照光方式的照明单元UT。
此外,以与照明单元UT的下面接触的方式设置内盖12。该内盖12具有沿着左右方向配置的矩形板状的主体部12a、以及从主体部12a的右侧和左侧两端分别向上方延伸同一长度的矩形板状的垂直部12b和12c。即,照明单元UT以相对内盖12的垂直部12b和12c分别隔开规定间隔并且与内盖12的主体部12a的上面接触的方式而被设置。而且,在内盖12的垂直部12b和12c上,形成有支持部120a和120f、以及从下方支持液晶显示板1的支持部121a和121f。在这些支持部121a和121f的前端部的下部,横跨支持部121a以及121f而配置有使光均匀化的矩形板状的光调整板9b。此外,在支持部121a以及121f的上部,横跨支持部121a以及121f而配置有液晶显示板1。该液晶显示板1通过其规定区域与支持部121a以及121f的上部粘接而被固定在内盖12上。而且,液晶显示板1通过基板1B的端面a以及c与支持部120a以及120f的侧面接触同时相对基板1A的端面e与支持部120a的侧面接触而被设置在内盖12的规定位置上。另外,以覆盖液晶显示板1的非显示区域1b、内盖12b以及12c的方式而设置有具有“L”字状截面的外盖13a和13b。外盖13a和13b以与液晶显示板1的上面隔开微小间隔、且与内盖12的垂直部12b和12c接触的方式而被配置。
其中,导光板5由丙烯酸树脂等材料形成。此外,反射板7例如由具有光反射性的白色树脂胶片构成。
在这种结构的液晶显示装置L中,照明单元UT由内盖12支持。此外,液晶显示板1最好也由内盖12所支持。
接着,从光源6发出的光入射到导光板5的端面5a,在导光板5的内部传送并从上面射出。此时,从导光板5的下面以及端面5b泄漏的光被反射板7反射回导光板5的内部。从导光板5的上面射出的光通过光调整板9b后而成为强度分布均匀的光。然后,通过了光调整板9b的光再通过液晶显示板1,此时,液晶显示板1的光透射率根据施加到液晶显示板1的图像信号而被控制。因此,在液晶显示板1的显示区域1a显示出图像。
这里,在本实施方式中,配设在基板1B的非显示区域1b上的配线20a、20i形成为具有从与基板1B的支持部120c、120d以及支持部120e接触的端面b和端面c隔开比规定距离H1大的规定距离H2、且与端面b和端面c大致平行的部分。因此,当因为掉落等原因而导致过大冲击应力等施加到与液晶显示板1的支持部120a~120h接触的部位时,即使此部位产生破损,也能够防止设置在非显示区域1b上的配线20a、配线20i受损。另外,因为施加在液晶显示板1上的冲击应力只被限定在内盖12的支持部120a~120h的位置上,所以从设计上可以根据形成支持部120a~120h的位置来控制液晶显示板1产生破损的部位。其结果,能够降低在液晶显示板1的显示区域1a上不正常显示图像的不良情况。
至今为止,人们考虑到液晶显示装置L的实际使用情况,认为液晶显示板1必须能够承受从40cm左右高度掉落下来的冲击。这里,本发明人进行了液晶显示装置L从桌上掉落的实验,从而确认了在产生因掉落导致图像异常时,内盖12的支持部120c、120d以及支持部120e与液晶显示板1的配线20a以及20i之间的间隔距离与掉落高度的关系。即,当规定距离H2定为0.5mm时,出现显示异常的高度是20cm。此外,当规定距离H2为1mm时,出现显示异常的高度是25cm。但是,当规定距离H2为2mm时,出现显示异常的高度就变成了50cm。因此,为了防止在液晶显示板1的显示区域1a上出现不正常显示图像的情况,确认液晶显示板1上的间隔距离H2只要在2mm以上便可。因此,通过将间隔距离H2设定为2mm以上5mm以下,便能够有效得到液晶显示装置L小型化的效果。
同时,虽然本实施方式只对将支持液晶显示板1的支持部120a~120h设在内盖12上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不光设置在内盖12上,设置在外盖上也能够得到同样的效果。此外,对于支持部120a~120h的设置个数和位置等,只要能确保液晶显示板1的定位便可,可根据具体情况任意实施。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液晶显示板1的保持部是与基板1A以及基板1B的端面接触的支持部,但是,所谓保持只要是能保持液晶显示板1便可,例如也可以夹持液晶显示板1。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对具有照明单元UT的液晶显示装置L进行了说明,但也同样适用于反射型的液晶显示装置。
同时,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对使用金属制的内盖12作为壳体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在其它材料构成的壳体中也能产生效果。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从以上说明中得出本发明很多改良和其它实施方式。因此,上述说明只用于举例解释,其目的是向本领域技术人员启发性地提供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式。只要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可以对其结构以及详细功能进行实质性的变更。
工业上的利用性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可用于民用品以及工业制品。
权利要求
1.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包括在基板上具有一条以上配线的液晶显示板、以及具有保持所述液晶显示板的相对端部的保持部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部附近的、所述一个以上配线中的最外侧的配线与所述基板边缘的间隔比所述保持部附近以外部分的所述间隔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部附近的所述间隔为2mm以上5mm以下。
3.如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部附近以外部分的所述间隔小于2m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液晶显示板的边缘部上形成有非显示区域,所述最外侧的配线在该非显示区域内实际上是沿着所述液晶显示板的端部而配设的。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由金属形成。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由薄板形成。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L),包括在基板(1B)上具有一条以上配线的液晶显示板(1)、以及具有保持所述液晶显示板的相对端部的保持部(120a)~(120h)的壳体,所述保持部附近的、所述一条以上配线中的最外侧的配线(20a)和(20i)与所述基板边缘的间隔(H2)比所述保持部附近以外部分的间隔(H1)大。
文档编号G02F1/1362GK1697996SQ02829879
公开日2005年11月16日 申请日期2002年11月14日 优先权日2002年11月14日
发明者长浜宽 申请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