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影盒,侧盖板安装方法和电摄影成像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79553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显影盒,侧盖板安装方法和电摄影成像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显影盒、一种其中可拆卸地安装有显影盒的电摄影成像设备、一种用于安装显影盒的两个端盖板中的一个的方法以及一种用于安装显影盒的另一个端盖板的方法。
背景技术
此处,电摄影成像设备意指一种利用电摄影成像方法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的设备。例如,它包括电摄影复印机、电摄影打印机(LED打印机、激光束打印机等)、电摄影传真机、电摄影文字处理机等。
在成像设备的领域中,已经广泛地采用一种显影盒系统,即,一种其中将用于显影形成于电摄影光电导元件上的静电潜像的显影部件设置在卡盒中的系统,该卡盒包括一个用于存储显影剂(以下称之为调色剂)的存储部分,并且可拆卸地安装在成像设备的主组件中。
显影盒系统使用户能够不依赖于服务人员就可以维护成像设备,极大地改进了成像设备的操作效率。因此,该显影盒系统已经广泛地用于电摄影成像设备的领域中。
已经知道,显影盒系统所采用的某些显影盒具有侧盖板,它们一对一地固定在显影盒框架的纵向端部上(美国专利5,966,566)。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对上述现有技术的进一步改进。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就将侧盖板固定在显影盒框架上的效率而言优于根据现有技术的显影盒的显影盒、一种用于固定侧盖板的方法和一种电摄影成像设备。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就将侧盖板固定在显影盒框架上的准确度而言比根据现有技术的显影盒更加优异的显影盒、一种用于固定侧盖板的方法和一种电摄影成像设备。
本发明的又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就如何将侧盖板牢固地安装在显影盒框架上而言比根据现有技术的显影盒更加优异的显影盒、一种用于安装侧盖板的方法和一种电摄影成像设备。
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是提供这样一种显影盒,其侧盖板通过被固定在显影盒框架上而得到增强,从而在将显影盒装入成像设备的主组件中时,防止侧盖板在显影盒相对于电摄影成像设备主组件的位置由每个侧盖板的一部分固定时发生变形,并且由此就显影盒相对于电摄影成像设备的主组件定位的准确度而言优于根据现有技术的显影盒,本发明的该目的还在于同时提供一种用于固定侧盖板的方法和一种电摄影成像设备。
从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优选实施例所做的描述中可以更加清楚本发明的这些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


图1是本发明的电摄影彩色成像设备的主组件的剖视图。
图2是可以安装在本发明的电摄影彩色成像设备中的处理盒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的显影盒的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的显影盒的透视图。
图5是显影盒的纵向端部的侧视图,显影盒从该纵向端部侧被驱动。
图6是图4所示显影盒在从光电导鼓侧看时的平面图。
图7是图4所示显影盒的仰视图。
图8是图4所示显影盒的部分分解视图的透视图,用于显示如何连接其中一个侧盖板。
图9是图4所示侧盖板的透视图,用于表示该侧盖板的外侧。
图10是图4所示侧盖板的透视图,用于表示其内侧。
图11是在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的成像设备主组件的旋转机构以及其中一个显影盒的透视图,用于表示后者是如何装在前者上的。
图12是转盘的透视图,用于表示其用于容纳显影盒的结构。
图13是显影盒和其中一个转盘的平面图,用于表示前者是如何与后者相接合的。
图14是用于驱动显影盒的驱动力传递齿轮系的透视图。
图15是用于表示在将显影盒移入其显影位置时、显影盒的齿轮是如何与驱动力传递齿轮系的齿轮相啮合的视图。
图16是用于表示处于其显影位置的显影盒的齿轮与驱动力传递齿轮系的齿轮之间的啮合的视图。
图17是部分旋转机构在其没有被驱动的一侧上的透视图,用于详细描述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成像设备主组件侧上的电触点和显影盒侧上的电触点之间的连接。
图18是旋转机构在其没有被驱动的一侧上的剖视图,还示出了显影盒的相应纵向端部,用于详细地描述就显影盒的纵向而言显影盒是如何相对于旋转机构定位的,以及主组件侧上的电触点是如何与显影盒侧上的电触点连接的。
图19是部分旋转机构在其没有被驱动的一侧上的透视图,还示出了显影盒的相应纵向端部,用于详细描述就显影盒的纵向而言显影盒是如何相对于旋转机构定位的,以及主组件侧上的电触点是如何与显影盒侧上的电触点连接的。
图20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的显影盒的透视图。
图21是图20所示显影盒的其中一个侧盖板的透视图,用于表示侧盖板的外侧。
图22是图20所示侧盖板的透视图,用于表示其内侧。
图23是在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旋转机构的纵向端部在旋转机构没有被驱动的一侧上的剖视图,还示出了显影盒的相应纵向端部,用于详细描述就显影盒的纵向而言显影盒是如何相对于旋转机构定位的,以及主组件侧上的电触点是如何与显影盒侧上的电触点连接的。
图24是显影盒框架的其中一个纵向端部和其中一个支撑构件的透视图,用于表示支撑构件是如何固定在显影盒框架的该纵向端部上的。
图25是显影盒框架的其中一个纵向端部和其中一个侧盖板的透视图,用于表示侧盖板是如何固定在显影盒框架的该纵向端部上的。
图26是显影盒框架、支撑构件和侧盖板的示意图,用于表示支撑构件和侧盖板是如何固定在显影盒框架上的。
图27是显影盒框架的另一纵向端部以及对应的支撑构件的透视图,用于表示支撑构件是如何固定在显影盒框架上的。
图28是图27中所示显影盒框架的纵向端部以及对应的侧盖板的透视图,示出了侧盖板是如何固定在显影盒框架上的。
图29是显影盒框架、支撑构件以及侧盖板的示意图,用于表示支撑构件和侧盖板是如何固定在显影盒框架上的。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将参考附图更加详细地描述根据本发明的显影盒、电摄影成像设备、用于固定其中一个侧盖板的方法以及用于固定另外一个侧盖板的方法。
(实施例1)图1表示根据本发明的电摄影成像设备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更具体地说,示出了一种彩色激光束打印机。在该实施例的以下描述中,设备的“前侧”是指按照从转印站向定影站传送记录介质(转印介质)的方向的上游侧(图1中的右侧)。设备主组件的“左侧或者右侧”是指从设备前侧看时的左侧或者右侧,处理盒的“左侧或者右侧”是指从设备的前侧看时在设备的主组件中处于适当位置的处理盒的左侧或者右侧。“纵向”是平行于设备中的记录介质表面的方向,并且与记录介质的传送方向相交(实际上垂直)。
(电摄影彩色成像设备的总体结构)首先,参考图1和图2描述电摄影彩色成像设备A的总体结构。
该实施例中的彩色激光束打印机A包括四个显影盒4,更具体地说,是黄色组分显影装置4Y、品红色组分显影装置4M、青色组分显影装置4C和黑色组分显影装置4Bk;一个处理盒5,它包括光电导鼓单元20以及中间转印单元21;以及主组件100,其中可拆卸地安装显影盒4和处理盒5。
参考图1,在成像设备主组件100中,从曝光部件3投射根据成像数据形成的光学图像,以在由充电装置2均匀充电的光电导鼓1上形成静电潜像。所形成的潜像由构成显影装置4A的一部分的其中一个显影盒4显影为可见图像(以下称之为“调色剂图像”)。调色剂图像由作为转印装置的第一转印部件5j转移到中间转印构件5a上。
位于中间转印构件5a上的调色剂图像由第二转印部件11转印到记录介质上,该记录介质与调色剂图像的形成同步地由传送部件传送。然后,将转印介质运送至包括一个压力辊8a和一个加热辊8b的定影部件8。在定影部件8中,转印介质上的调色剂图像被永久性地定影在转印介质上。随后,将该记录介质排出到接纸盘中。
下面,参考图2,在该实施例中,光电导鼓1、中间转印带5a以及废调色剂盒216被集成为一个处理盒5的形式,该处理盒由两个单元构成包含光电导鼓1的光电导鼓单元20以及包含中间转印带5a和废调色剂盒216的中间转印构件单元21。
中间转印带单元21具有用于利用中间转印带5a将调色剂图像从光电导鼓1转印到记录介质上的部件(中间转印部件)以及用于回收和存储废调色剂的部件(废调色剂回收-存储部件)。
中间转印带5a围绕着主动辊240和从动辊241这两个辊伸展。处理盒5具有一个第一转印辊5j,它按照与光电导鼓1相对并且其间夹着中间转印带5a的方式来设置。
处理盒5还包括一个清洁充电辊单元223,用于施加预定量的偏压来从残余调色剂中除去残余电荷,在这种情况下,这种残余调色剂是保留在中间转印带5a上的调色剂。清洁充电辊单元223按照与主动辊240相对的方式设置。
清洁充电辊单元223的充电辊5f通过施加预定量的偏压来从中间转印带5a上的残余调色剂中除去残余电荷。在除去了残余电荷之后,将残余调色剂静电转印回到光电导鼓1上。然后,由清洁刮刀6除去(回收)残余调色剂,并将其聚累到如前所述的废调色剂盒216中。
再次参考图1和2,更详细地描述如上所述地构成的成像设备的成像过程。
光电导鼓1与中间转印带5a的旋转同步地沿着由图1中的箭头所示的方向(逆时针方向)旋转。在预定的电荷偏压施加在作为充电装置的充电辊2上时,光电导鼓1的圆周表面被均匀充电。然后,该光电导鼓1的均匀充电的圆周表面由曝光部件3曝光;它被曝光成例如与要形成的图像的黄色组分相对应的光学图像。结果,在光电导鼓1的圆周表面上形成与要形成的图像的黄色组分相对应的静电潜像。
曝光部件3是一个用于在用通过外部装置等读取的成像信息对光束进行调制的同时将光束投射在光电导鼓1的圆周表面上的部件。曝光部件3包括一个激光二极管、一个多面镜、一个扫描仪电机、一个聚焦透镜以及一个偏光镜。
当从外部装置等将成像信号提供给曝光部件3时,曝光部件3的激光二极管响应该成像信号而发射出光束。所发出的光束作为成像光束投射在通过扫描仪电机以高速旋转的多面镜上。结果,成像光束由多面镜反射,并通过聚集透镜送出。然后,该光束在经过偏光镜反射之后有选择地曝光光电导鼓1的圆周表面。因此,在光电导鼓1的圆周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
光电导鼓1上的静电潜像被显影成由预定颜色的调色剂形成的图像(以下简称为调色剂图像)。更具体地说,通过将四个显影盒4中的一个预定显影盒4移动到显影位置而显影静电潜像,在所述显影位置处,预定组分的显影装置与光电导鼓1相对。顺便说一句,该实施例中安装在旋转机构40中的四个显影盒4是黄色组分显影装置4Y、品红色组分显影装置4M、青色组分显影装置4C和黑色组分显影装置4Bk。
换句话说,在该实施例中,一旦开始要形成静电潜像,则预定的显影盒,例如显影装置4A中的黄色组分显影装置4Y就沿着轨道移入显影位置。然后,施加预定的偏压,以将黄色调色剂粘附到静电潜像上,从而显影静电潜像。
参考图3,显影盒4可以粗略地分为两个部分作为调色剂容器的显影剂存储部分302以及与静电光电导鼓1相对的显影部分301。调色剂存储部分302和显影部分301由显影盒框架300保持成一整体。
调色剂存储部分302填充有预定颜色的调色剂,并设有一个搅拌部件303。当搅拌部件303旋转时,按照预定的量向显影部分301传送调色剂。在显影部分301中,通过由海绵或类似材料制成的调色剂供应辊304(显影剂供应辊)的旋转来向显影辊305的圆周表面提供调色剂。在将调色剂提供给显影辊305的圆周表面之后,通过呈一块薄板的形式的显影刮刀332,使调色剂形成一个调色剂薄层,同时通过调色剂和显影刮刀332以及显影辊305之间的摩擦使调色剂充电。当显影辊305进一步旋转时,显影辊305上的调色剂薄层部分被传送至显影位置301。在显影位置301上,通过施加预定的显影偏压,使光电导鼓1上的静电潜像显影。
没有参与使光电导鼓1上的潜像显影的调色剂,也就是在显影辊305的圆周表面上剩下未使用的调色剂由调色剂供应辊304刮落。在由调色剂供应辊304将残余调色剂刮落的同时,通过调色剂供应辊304将新补给的调色剂供应到显影辊305上,从而由显影辊305上的新供应的调色剂部分来继续进行显影操作。
再次参考图1和2,在光电导鼓1上形成调色剂图像(黄色调色剂图像)之后,通过向作为第一次转印的转印部件的第一转印辊5j施加偏压,将该调色剂图像转印(初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5a上,所述第一转印辊也就是用于保持中间转印带5a压在光电导鼓1上的辊子。偏压的极性与调色剂的极性相反。
当上述的黄色调色剂图像的初次转印结束后,下一种颜色组分的显影装置(在该实施例中是品红色组分显影装置4M)沿着轨道移入显影位置,该在位置处,所述显影装置与光电导鼓1相对。然后,品红色的调色剂图像通过如上所述的同样过程转印到中间转印带5a上。青色和黑色组分也进行该过程。结果,颜色不同的四个调色剂图像层叠在中间转印带5a上。
在四个调色剂图像层叠在中间转印带5a上的同时,使作为第二转印部件的第二转印辊11和作为清洁单元的清洁充电辊5f保持与中间转印带5a分离。
当在中间转印带5a上形成四个颜色不同的调色剂图像之后,第二转印辊11压在中间转印带5a上,如图1所示。另外,在第二转印辊11压在中间转印带5a上的同时,在作为转印介质传送部件的一对对准辊7附近的预定位置上已经处于等待状态的记录介质被送至位于中间转印带5a和第二转印辊11之间的间隙中。
成像设备设有一个转印介质传感器(前传感器)14,它按照转印介质的传送方向紧邻着该对对准辊7的上游侧设置。传感器14探测转印介质的前缘,并且在探测到前缘的时候,它中断了用于可旋转地驱动该对对准辊7的力向该对对准辊7的传送,以使在预定位置保持记录介质处于等待状态。
给第二转印辊11提供极性与调色剂的极性相反的偏压。因此,当记录介质被传送过所述间隙时,将中间转印带5a上的调色剂图像一次全部转印(二次转印)到记录介质的表面上。
在调色剂图像的二次转印之后,通过传送带单元12将记录介质传送给定影装置8,调色剂图像在该定影装置中定影。然后,沿着排放导向件15由一对排放辊13进一步传送转印介质。于是,转印介质由一对排放辊9排放到位于彩色成像设备A顶部的接纸盘10中。这样结束了成像操作。
同时,在二次转印之后,清洁充电辊5f压在中间转印带5a上。然后,通过施加预定的偏压,从中间转印带5a的表面和二次转印之后残留在中间转印带5a上的调色剂中除去残余电荷。
已经除去了电荷的残余调色剂在第一转印区中从中间转印带 a静电转印到光电导鼓1上;换句话说,清洁了中间转印带5a的表面。
在二次转印之后残留在中间转印带5a上并已经被转移回光电导鼓1上的调色剂由清洁刮刀6从光电导鼓1上除去(回收),并被运送通过特定的路径(未显示),然后作为废调色剂聚积在废调色剂盒216中。
(旋转机构、显影盒和显影装置)以下参考图4-13描述显影盒4和显影装置4A。
如前所述,四个显影盒4,也就是分别含有黄色、品红色、青色和黑色调色剂的黄色组分显影装置4Y、品红色组分显影装置4M、青色组分显影装置4C和黑色组分显影装置4Bk一对一地牢固安装在位于显影装置4A的旋转机构40中的其预先确定的位置上。
首先,将描述相对于旋转机构40定位每个显影盒4的方法。
参考图11-13,旋转机构40可以绕中心轴51转动。它包括中心轴51,以及一对一地固定在中心轴51的纵向端部上的一对转盘400(400A和400B)。
转盘400(400A和400B)设有四个用于在安装或者拆卸显影盒4的时候引导其中的一个显影盒4的导向槽400b,;四个显影盒定位沟槽400h,显影盒4抵接该定位沟槽的底面,以便按照显影盒4的纵向相对于旋转机构40定位;四个定位凸出部保持插口400d,其中每个插口通过其定位凸出部按照使显影盒4可以绕枢轴旋转的方式来支撑显影盒4,而且还可以作为显影盒定位部分;以及用于防止显影盒4旋转的四个V形插口400e。
另一方面,显影盒4设有第一和第二导向件,它们分别从显影构件(显影辊)305的左端和右端,也就是就显影盒4的纵向而言显影盒4的纵向端部突出,如图4和5所示。该第一和第二导向件中的每一个都具有一个其横截面是弧形的定位凸出部310c以及一个扁平的导向肋310b。凸出部310c装配在转盘400(400A和400B)的显影盒定位沟槽400h之一以及相应的插口400d中。导向肋310b装配在转盘400(400A和400B)的其中一个导向槽400b中。
另外,显影盒4设有一对凸起310m,它们装配在转盘400(400A和400B)的对应插口400e中,以防止显影盒4旋转,并且还相对于旋转机构精确定位显影盒4。导向肋310b设有一个带用于显影偏压的电触头311A的构件。电触头311A的电触点311可与图17所示的位于主组件侧的用于显影偏压的电触点410电连接,该电触点311从显影盒的一个纵向端部,也就是从导向肋310b,更具体地说是至少从导向肋310b的顶面露出,就显影盒4纵向而言,所述导向肋的顶面构成显影盒4的一个最末端的表面。
参考图13,转盘400(400A和400B)设有一个用于保持显影盒4压向图中的逆时针方向的弹簧53。弹簧53部分地位于导向槽400b中,并与导向肋310b底部的压力捕获部分310k接触。通过弹簧53的弹性以及由用于可旋转地驱动显影辊305的力所产生的力矩,使显影盒4保持沿着围绕凸出部310c旋转的方向受压。显影盒4的凸起310m设置成分别与转盘400(400A和400B)的插口400e相接触,并且其间没有间隙。
参考图7、11、18等,该实施例中的显影盒4设有一个显影盒锁定部分300g。该显影盒锁定部分300g可以沿着显影盒的纵向在沿显影盒4的纵向穿过定位的凸出部310c而形成的长孔310q中自由移动。通常,它处于将其保持为朝外伸出的压力之下。当将显影盒的手柄H上的操作按钮310p压入手柄H中时,显影盒锁定部分300g回缩到显影盒中。
换句话说,当将显影盒4插入旋转机构40中时,显影盒锁定部分30g装配到转盘400(400A和400B)的显影盒定位沟槽400h中的显影盒锁定孔400g内。结果,将显影盒4可靠地保持在使所述显影盒锁定部分300g装配到锁定孔400g中的位置上。
通过利用上述的定位显影盒4的方法,在旋转机构40旋转的同时,该显影盒4不会脱离该旋转机构。为了将显影盒4从设备主组件中拆卸下来,抓住位于显影盒4顶面中央处的手柄H,同时向着手柄H的内侧压住操作按钮310p。利用这种操作,可以从旋转机构40中向上拉出显影盒4,如图11所示。
如上所述,由弹簧53、显影盒锁定部分300g等将显影盒4保持在旋转机构40的两个转盘400(400A和400B)之间,从而可以容易地安装或者拆卸显影盒4。因此,通过用户的简单操作,可以容易地将显影盒4安装在旋转机构40或者说是成像设备的主组件中,或者从其中拆卸下来。
(驱动旋转机构和显影盒的结构)以下参考图14-17描述用于驱动旋转机构40和显影盒4的结构。
每个转盘400(400A和400B)设有一个旋转机构支撑板450,它处于转盘400的外侧。旋转机构40的中心轴51以如下所述的方式连接在转盘400上,即,中心轴51穿透转盘和旋转机构支撑板450。换句话说,转盘400和中心轴51由一对旋转机构支撑板450可转动地支撑。
下面,参考图11和14,旋转机构40的每个转盘400(400A和400B)的外周部分构成一个齿轮308。两个齿轮部分308分别与位于旋转机构40的纵向端部的一对从动齿轮(未显示)啮合。这两个从动齿轮通过一个旋转轴连接。因此,当一个转盘400例如转盘400A旋转时,另一个转盘或者说是转盘400B通过从动齿轮与转盘400A同步地旋转。其中一个转盘的齿轮部分308(在该实施例中是转盘400B的齿轮部分308)与旋转机构驱动电机(未显示)相连。
通过提供上述的用于驱动旋转机构的结构,防止了在转盘400(400A和400B)旋转的同时或者在驱动显影辊的同时使其中一个转盘400(400A和400B)扭曲的问题。
参考图14和16,其中一个旋转机构支撑板450(在该实施例中是用于转盘400B的旋转机构支撑板450)设有多个齿轮55(55a、55b、55c、55d和55e)。显影盒4的输入齿轮307与连接至旋转机构支撑板450上的齿轮系(驱动力传递齿轮系)的最下游齿轮55e啮合,并且可旋转地驱动显影辊305、涂布辊304、搅拌部件303等。
在该实施例中,当转盘400旋转时,显影盒4按照轨道围绕转盘400的转轴移动预定的角度,导致其输入齿轮307与连接在旋转机构支撑板450上的齿轮系的最下游齿轮55e啮合。
下面参考图15,当显影盒4通过旋转机构40的旋转而按照轨道沿箭头R所示方向移动到显影位置时,连接至旋转机构支撑板450上的齿轮系的最下游齿轮55e与显影盒4的输入齿轮307啮合。
当显影盒4的输入齿轮307由旋转机构支撑板450的最下游齿轮55e驱动时,该输入齿轮受到沿图16中的箭头所示方向作用的力F的作用。该力F(力矩)沿该方向作用,以使保持在转盘400的沟槽400d中的显影盒4沿着图中的逆时针方向围绕显影盒4的定位凸出部310c旋转。结果,使显影盒4的凸起310m保持压在转盘400的V形插口400e中,由此防止该显影盒4在于显影位置上驱动显影盒4的同时移离旋转机构40中的预定显影盒位置。这个力F是旋转机构内的闭合动力系统的一部分。因此,它对由显影盒4施加在光电导鼓1上的压力W(图15)的影响很小。
上述的用于定位显影盒4的过程可以在两个转盘400(400A和400B)中同时发生。
但是,在该实施例中,在转盘400B一侧发生的显影盒定位过程与在转盘400A一侧的不同。
更具体地说,参考图5,在显影盒4的转盘400B一侧上的定位凸出部310c的尺寸(直径)小于转盘400B的定位插口400d的尺寸,以便在两者之间提供预定量的间隙。但是,定位凸出部310c设有一个肋310s,它从定位凸出部310c的部分圆周表面伸出,从而与定位插口400d的内表面相接触。
通过提供上述的结构布置,显影盒的处于转盘400A一侧的定位凸出部310c精确地装配到转盘400A的定位凸出部保持插口400d中,而且显影盒的凸起310m与转盘400A的V形插口400e相接触。结果,高度精确地定位显影盒4。
另一方面,在转盘400B一侧,显影盒的定位凸出部310c较松地装配在转盘400B的定位凸出部保持插口400d中。但是,当显影盒4通过移动到显影位置而开始被驱动时,显影盒4受到将显影盒4压向箭头所示方向的作用力。结果,显影盒的凸起310m装配到转盘400A的V形插口400e中。另外,从定位凸出部310c的部分圆周表面伸出的肋310s开始与定位凸出部保持插口400d的内表面相接触。因此,将显影盒4准确地置于预定的位置上。
同时,在该实施例中,显影盒4通过移动到显影位置而相对于成像设备的主组件、更具体地说是相对于旋转机构40精确定位。(在成像设备中安装显影盒的方法)下面,将描述显影盒4的导向肋310b的结构以及显影盒4的用于显影偏压的电触头的结构。
参考图4-10,在该实施例中,显影盒4的主要结构的纵向端部分别盖有侧盖板310(310A和310B),这些侧盖板可以与显影盒4的主体分开。图8示出了显影盒4和侧盖板310A,也就是图中的左侧盖板,它已经与显影盒的主体分开。
参考图8-10,侧盖板310A按照如下方式装在显影盒主体上首先,使显影盒主体(以下可称之为“显影盒框架”)的定位孔300c与侧盖板310的定位凸出部310d1对准。然后,使螺钉330和331穿过侧盖板310A的孔310e和310f,接着分别拧在显影盒主体的孔300e和300f中。侧盖板310B按照与侧盖板310A相同的方式装在显影盒主体上。
显影盒4设有用于定位显影盒4的定位凸出部310c以及用于引导显影盒4的导向肋310b。更具体地说,分别位于显影盒主体的纵向端部的每个侧盖板310(310A和310B)设有定位凸出部310c和导向肋310b。因此,当将显影盒4的定位凸出部310c和导向肋310b插入转盘400(400A和400B)的相应的显影盒定位沟槽400h、定位凸出部保持插口400d、导向槽400b等中时,使显影盒4相对于转盘400(400A和400B)设置在预定的位置上,换句话说,它精确地设置在成像设备主组件中。
显影盒4的侧盖板310A设有用于显影偏压的电触头311A,其电触点311从导向肋310b的顶面露出。当显影盒4通过移入显影位置而固定在适当位置时,用于显影偏压(以后将详细描述)的电触点311会与设备主组件一侧上的用于显影偏压的电触点410(图19)电接触。
参考图10,在该实施例中,将具有显影偏压电触点311的显影偏压电触头311A连线,从而使侧盖板310A固定在显影盒主体上,显影偏压电触头311A开始与显影盒4的显影构件(显影辊)305和显影剂涂布构件(调色剂供应辊)304连接。利用这种结构布置,可以分别向显影辊305和调色剂供应辊304施加显影偏压和涂布构件偏压。
显影偏压电触点311设置在导向肋310b上。因此,当将显影盒安装在旋转机构40上时,电触点311沿着与显影盒安装方向平行的方向移动。另外,导向肋310b是显影盒4的一个通过装配在转盘400的显影盒导向槽400b内而引导显影盒4的部分,而且触点311从导向肋310b的顶面露出。因此,按照与导向肋310b同样的方式来引导触点311,确保该触点311精确地设置在一个允许从成像设备主组件施加显影偏压的位置上。
下面,参考图4和18,显影盒4具有一个第一凸起310h和一个第二凸起310a。第一凸起310h抵接成像设备主组件的显影偏压电触点侧,以便按照显影盒主体的纵向准确地定位该显影盒主体;第二凸起310a用于调整显影盒4沿着与显影盒4抵接成像设备主组件的显影偏压电触点侧的方向相反的方向的移动。以下将描述这些结构及其操作。
下面参考图11和12,进一步描述旋转机构40和转盘400(400A和400B)。
图11表示其中一个显影盒4是如何插入旋转机构40中的,图12表示转盘400A、也就是在旋转机构40没有被驱动的那一侧上的转盘400的详细情况。
参考图12,在旋转机构40没有被驱动的那一侧上的转盘400A具有一个显影盒定位沟槽400h,用于确保将显影盒4的显影偏压电触点设置成与设备主组件一侧的显影偏压电触点相接触;一个定位凸出部保持插口400d,用于支撑显影盒4的定位凸出部310c;一个沟槽400a,用于调整显影盒4沿着与该显影盒抵接旋转机构40的显影偏压电触点侧的方向相反的方向的移动;一个导向槽400b;一个孔400c,用于允许设备主组件侧上的显影偏压电触点410与显影盒侧上的显影偏压电触点相接触;以及一个孔400g,其中装配显影盒4的显影盒位置锁定部分。
参考图11,显影盒4要插入到旋转机构40中,而且在显影盒4的纵向端部上的导向部分310b与导向槽400b分别对准。在插入之后,使旋转机构40旋转,从而显影盒4移动到如下所述的位置上,即,在该位置,它与固定在图17中所示旋转机构40的支撑板450上的电触点410相接触。
图15表示已经锁定在预定位置也就是显影位置上的显影盒4。
当保持在上述状态中时,显影盒4由来自成像设备主组件的驱动力驱动。结果,如图18和19所示,显影盒4的第一凸起310h与旋转机构40的显影盒定位沟槽400h形成接触,确保在设备主组件的显影偏压电触点410和显影盒4之间的预定距离。
换句话说,如图15所示,当显影盒4移动到显影位置时,在设备主组件侧上的驱动齿轮55e与显影盒4的驱动齿轮307啮合。结果,如图4所示,通过与驱动力输入齿轮307成一整体的空转轮307a,将驱动力从驱动力输入齿轮307传递给显影辊驱动齿轮305a。
在该实施例中,驱动力输入齿轮307、空转轮307a和显影辊驱动齿轮305a是螺旋齿轮,而且驱动力输入齿轮307是被动的。通过提供上述的结构布置,当将驱动力传递给驱动力输入齿轮307时,按照图4和11中显影盒4的纵向将显影辊305和显影盒4向左压。结果,如图19所示,显影盒4的第一凸起310h与旋转机构40的显影盒定位沟槽400h相接触。
关于显影盒4就其纵向而言沿着相反方向(图4和11中的右侧)的移动,使装在显影盒4上的第二凸起310a的端面与成像设备主组件的转盘400的沟槽400a的底面接触,由此调整显影盒就其纵向而言沿着前述相反方向的移动。
换句话说,即使由于显影盒4的驱动中的不规则性而使得显影盒4的凸起310h没有令人满意地与旋转机构40的显影盒定位沟槽400h的接触部分接触,还设置构件310a,以用于调整显影盒4沿着相反方向的移动。因此,可以使成像设备主组件的显影偏压电触点410和显影盒4的显影偏压电触点311之间距离的波动最小化。
在该实施例中,如图17和19中详细所示,显影偏压电触点410呈盘簧的形式,并固定在旋转机构40的支撑板450上。当使显影盒4移动到预定位置时,显影偏压电触点311与显影偏压电触点410接触。
显影偏压电触点311连接至在显影盒4没有被驱动的一侧上的导向肋310b上,而且用于定位显影盒4的第一凸起310h、凸出部310c和导向肋310b集成在一起。因此,可以将在用于按照其纵向定位显影盒4的第一凸起310h和显影偏压电触点311之间的距离误差减小到由单个元件的公差导致的单个元件的位置误差。
另外,关于成像设备主组件的显影偏压电触点410和显影盒4的显影偏压电触点311之间的位置关系,仅有从旋转机构40的外侧列出的旋转机构支撑板450、显影偏压电触点410、旋转机构40和显影盒4的触点311。
换句话说,与现有技术相比,成像设备主组件的显影偏压电触点410和显影盒4的显影偏压电触点311之间的元件数量少了很多;由两个显影偏压电触点410和311之间的元件的公差总和导致的整体误差可以最小化。另外,上述的结构布置使其可以更容易地保持两个触点之间的预定距离。因此,可以可靠地施加显影偏压。
此外,显影盒4就其纵向而言的定位以及显影偏压的施加都在转盘400A也就是位于显影盒4没有被驱动的一侧上的转盘侧进行,换句话说,也就是在与具有驱动力输入齿轮307的驱动力输入部分相对的一侧上进行。因此,成像设备主组件的显影偏压电触点410和显影盒4的显影偏压电触点311之间的距离不太容易受到因为驱动力所导致的显影盒4沿其宽度方向的微小位移的影响;更容易将成像设备主组件的显影偏压电触点410和显影盒4的显影偏压电触点311保持在预定位置上。因此,可以可靠地施加显影偏压。
参考图9,安装在装备有旋转机构型显影设备4A的电摄影成像设备上的显影盒4的电触点311设置在从表面310i和310j升起的导向肋310b上。另外,这种结构布置使得显影盒4的树脂部分既不会在旋转机构40旋转的时候与显影盒4的显影偏压电触点311的轨道路径相交,也不会使它们如同显影偏压电触点311一样距离表面310i和310j那么高。利用这种结构布置,可以提供偏压而不会损坏显影盒4的树脂部分。此外,参考图18,导向肋310b的顶面凹入到显影盒4内,其凹入距离为离用于调整显影盒4在其纵向上的位置的凸起310h的端面是距离E。
同样,通过提供上述的结构布置,除导向肋310b之外,不必再给显影盒4的表面310i和310j提供一个高于表面310i和310j的部分,以便固定显影偏压电触点311。因此,可以节省空间。另外,当插入到显影盒中时,表面310i和310j不会有任何挂住的部分。因此,显影盒可以平滑地插入,就显影盒的安装或者拆卸效率而言,改进了显影盒。
如上所述,在该实施例中,显影盒设有第二凸起,它用于调整显影盒4沿着与用于按其纵向定位显影盒4的第一凸起310h的位置相反的方向的移动,而成像设备主组件的旋转机构40设有用于调整显影盒4沿着与显影盒定位沟槽400h相反的方向的移动的调整沟槽400a。通过提供这种结构布置,更容易保持显影偏压电触点410和显影偏压电触点311之间的距离恒定,使得可以可靠地施加显影偏压。
同样,在该实施例中,显影盒4就其纵向而言的位置以及显影偏压的施加都从显影盒4没有被驱动的一侧进行,也就是从与显影盒4的使驱动力通过其而输入显影盒4的部分分开的一侧进行。因此,显影盒4的定位和显影偏压的施加不易受显影盒4的通过驱动力而沿着该显影盒4的宽度方向的位移的影响,使得可以可靠地施加显影偏压。
同样,在该实施例中,使显影偏压电触点311连接在显影盒4的导向肋310b上。因此,当旋转机构40旋转时,显影盒4的在电触点311附近处的树脂部分不会受损。因此,不必将显影偏压电触点311设置成比显影盒4的表面310i和310j高出一个台阶;可以减小显影盒4的尺寸。而且,通过上述的结构布置,显影盒4不具有在安装或者拆卸该显影盒4时会挂住的部分。因此,可以平滑地安装或者拆卸显影盒4,改善了用户操作显影盒4的效率。
(实施例2)图20-23表示根据本发明的显影盒4的第二实施例。
该实施例中的显影盒4的总体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的相同,但是在该实施例中,使一对显影偏压触头311A和312A连接在位于显影盒4的纵向端面之一上的导向肋310b上。因此,在该实施例中,其结构和功能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类似的部件、元件等用与第一实施例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表示,并且省略对其的详细说明。
换句话说,在该实施例中,与在第一实施例中一样,显影盒4的在其没有被驱动的一侧上的纵向端面,也就是侧盖板310A的外表面上设有第一凸起310h,用于沿着其纵向定位显影盒4;显影盒定位凸出部310c;第二凸起310a,用于调整显影盒4的沿下述方向的移动,即该方向与按照其纵向使显影盒4受压的方向相反;以及导向肋310b,用于在插入显影盒4的时候将显影盒4引导到预定位置。但是,在该实施例中,导向肋310b设有一对显影偏压电触头311A和312A,将它们设置成使得显影偏压电触点311和312至少从导向肋310b的顶面露出。
当使显影盒4移入显影位置时,这些显影偏压电触点311和312与成像设备主组件的显影偏压电触点410和411电连接(图2 3)。
参考图22,在该实施例中,将具有显影偏压电触点311的显影偏压电触头311A连线,从而当将侧盖板310A连接至显影盒主体上时,显影偏压电触头311A开始与显影盒4的显影构件(显影辊)305和显影剂涂布构件(调色剂供应辊)304相连。利用这种结构布置,可以分别向显影辊305和调色剂供应辊304施加显影偏压和涂布构件偏压。将具有显影偏压电触点312的显影偏压电触头312A连线,从而当将侧盖板310A连接至显影盒主体上时,该显影偏压电触头312A开始与显影盒4的显影剂量调整构件(显影刮刀)332电连接。利用这种结构布置,可以向显影刮刀332施加显影剂量调整偏压。
显影盒4的在该显影盒4被驱动的一侧上的纵向端面、也就是侧盖板310B的外表面的结构与图5所示第一实施例中的相同。
为了确保将显影盒4安装在预定位置上,使端部导向件310b1的长度大致等于显影盒4的弧形表面的半径的一半。换句话说,端部导向件310b1的长度足以使多个电触点连接在该端部导向件310b1上。因此,可以将多个电触点连接在端部导向件310b1上,从而将所有的电触点设置在同样的水平上。因此,可以保持接触压力的稳定。
在该实施例中将显影盒4插入旋转机构40的操作与第一实施例中用于将显影盒4插入旋转机构40的操作一样。
以下参考图15,该图是已经锁定在预定位置的显影盒4的剖视图,当显影盒4由来自成像设备主组件的作用力驱动时,显影盒4的第一凸起310h开始与旋转机构40的显影盒定位沟槽400h相接触。结果,确保了成像设备主组件与显影盒4的显影偏压电触点410和411之间的预定距离。
另一方面,当连接在显影盒4上的第二凸起310a的端面开始与成像设备主组件的转盘400的显影盒移动调整沟槽400a的底面接触时,对显影盒4沿着与在该显影盒4被驱动时压迫显影盒4的方向相反的方向的移动进行调整。
换句话说,在该实施例中,设置部件400a,用于调整显影盒4沿着与在该显影盒4被驱动时压迫显影盒4的方向相反的方向的移动,以便在因为显影盒4的驱动中的不规则而使显影盒4的第一凸起310h没有令人满意地与旋转机构40的显影盒定位沟槽400h接触时调整显影盒4的移动。因此,可以减少成像设备主组件的显影偏压电触点410和411分别与显影盒4的显影偏压电触点311和312之间的距离的波动。
另外,成像设备主组件的两个显影偏压电触点410和411、更具体地说是旋转机构40的支撑板450呈盘簧的形式,而且触点410和411固定在旋转机构40的支撑板450上。
显影盒4的显影偏压电触点311和312与成像设备主组件的这两个显影偏压电触点410和411电连接。
在与导向件310b2的基部距离相同的高度上,将显影偏压电触点311和312连接至位于显影盒4没有被驱动的一侧的端部导向件310b2上。因此,可以将定位凸起310h和触点311及312之间的距离上的误差限制为由单个元件的公差导致的单个元件的位置变化。
显影偏压电触点410及411分别和显影偏压电触点311及312之间的位置关系如下从旋转机构40的外侧开始,仅有旋转机构支撑板450、显影偏压电触点410、旋转机构40和显影盒4的电触点311。
因此,与现有技术相比,在显影偏压电触点对410及411和显影偏压电触点对311及312之间的元件的数量大大减少;可以极大地减少由显影偏压电触点对410及411分别和显影偏压电触点对311及312之间的元件的公差总和导致的位置关系上的整体误差。因此,更容易在两对电触点之间保持预定的距离。因而,可以可靠地施加显影偏压。
此外,显影盒4就其纵向而言的定位以及显影偏压的施加都可以在转盘400A一侧上进行,也就是在与具有位于显影盒4没有被驱动一侧上的转盘的驱动力输入部分分开的一侧上进行,换句话说,就是在与具有驱动力输入齿轮307的驱动力输入部分相对的一侧上进行。因此,显影偏压电触点对410及411分别和显影偏压电触点对311及312之间的距离不易受由驱动力而引起的显影盒4沿其宽度方向的微小位移的影响;较容易将显影偏压电触点对410及411和显影偏压电触点对311及312保持在预定位置上。因此,可以可靠地施加显影偏压。
另外,为了防止显影盒4的在显影偏压电触点311和312附近的树脂部分受到损坏,必须将显影偏压电触点311和312固定在显影盒4的从表面310i和310j升起的部分上。
因此,在该实施例中,使显影偏压电触点311和312连接在导向肋310b的顶面上,与表面310i和310j相比,该顶面就显影盒4的纵向而言位于显影盒4的主体的更外侧。因此,可以不需要给显影盒4的表面310i或310j提供要与显影偏压电触点311和312连接的额外的升高部分,由此节省了空间。另外,在表面310i和/或310j上没有额外的升高部分时,表面310i和310j不会具有会在显影盒的插入过程中挂住的部分,使得可以平滑地插入显影盒,这又改善了用户安装或拆卸显影盒的效率和容易程度。
如上所述,在该实施例中,显影盒4设有定位肋,而成像设备主组件的旋转机构40设有用于将显影盒4按照其纵向进行定位的沟槽。因此,可以更容易地保持显影偏压电触点对410及411分别和显影偏压电触点对311及312之间的距离恒定。因而,可以可靠地施加显影偏压。
同时,在该实施例中,显影盒4就其纵向而言的定位以及显影偏压的施加可以从显影盒4没有被驱动的一侧进行,也就是从与显影盒4的使驱动力穿过其输入显影盒4的部分分开的一侧进行。因此,显影盒4的定位和显影偏压的施加不易受由驱动力引起的显影盒4沿其宽度方向的微小位移的影响,使得可以可靠地施加显影偏压。此外,在该实施例中,在距离有导向肋310b突出的表面的同样高度上,可以将多个显影偏压电触点设置在导向肋310b上。因此,就所施加的压力而言,可以使该多个显影偏压电触点相均衡,从而使得可以可靠地施加稳定的显影偏压。
同时,在该实施例中,显影偏压电触点311和312连接在显影盒4的导向肋310b上。因此,当旋转机构40旋转时,显影盒4的位于电触点附近的树脂部分不会被损坏。因此,不必将显影偏压电触点设置成比电触点的附近高出一个台阶;可以减少显影盒4的尺寸。而且,通过提供上述的结构布置,显影盒4不会具有会在安装或者拆卸显影盒4时挂住的凸起部分。因此,可以平滑地安装或者拆卸显影盒4,改善了用户操作显影盒4的效率。
参考图4和20,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和第二实施例,正如从上面的描述中可以理解的那样,显影盒4设有定位肋,每个定位肋是导向肋310b和定位凸起310h的整体结合。另外,显影盒4的用于调整显影盒4在其纵向上的位置的部分310a位于定位肋的假想延长线上。换句话说,定位部分310h、引导部分310b以及用于调整显影盒4在其纵向上的位置的部分310a成一条直线。
因此,可以相对于成像设备主组件精确地定位定位部分310h、导向肋310b上的电触点以及用于调整显影盒4在其纵向上的位置的部分310a。换句话说,电触点可以精确地定位在成像设备中,从而可以给显影盒4可靠地提供稳定的偏压。
在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中,图4和20所示的具有显影盒定位部分310h的定位部分310c起一个轴的作用,显影盒4围绕该轴旋转。另外,当旋转机构40中的显影盒移动到显影位置时,电触点311(312)不会过度地压在固定于成像设备主组件内侧上的电触点410(411)上,因此可以平滑地移动到施加偏压的位置上。此外,在显影盒4移入显影位置的同时,导向肋310b的压力捕获部分310k受到由与旋转机构相连的弹簧53的弹性所产生的压力以及由在可旋转地驱动显影辊305时产成的旋转力矩所产生的压力的作用,而且凸起310m压在图13所示插口400e的表面上。结果,显影盒4恢复其显影姿态,其中定位导向肋310b上的电触点311(312)以提供偏压。
另外,电触点311(312)设置在导向肋310上,而实际上沿着旋转机构40的径向与电触点311(312)对准的定位凸起310c用作为一个轴,定位凸起310c可围绕该轴旋转。此外,导向肋310b的压力捕获部分310k受到由弹簧53的弹性所产生的压力的作用,并且显影盒4承受在可旋转地驱动显影辊305时产生的旋转力矩。因此,即使在显影盒4移入显影位置之后,也可确保电触点311(312)保持准确的定位。
另外,显影盒4可以绕枢轴旋转,使得可以保持电触点311(312)为与成像设备主组件的电触点410(411)分开,或者保持电触点311(312)与电触点410(411)之间有较小的接触压力,直至显影盒4的定位的最后一刻。因此,可以减少成像设备主组件的电触点410(411)和电触点311(312)彼此因为由接触压力引起的摩擦而产生的振动量。
下面,将参考图24-26描述用于将支撑构件340B和侧盖板310B连接在显影盒框架300上的结构和方法。
图2 4示出了显影盒框架300的一个纵向端部;图24是显影盒框架300的其中一个纵向端部的透视图,示出了即将把支撑构件340B固定在显影盒框架300的其中一个纵向端部上之前,或者在刚刚从显影盒框架300的该纵向端部除去支撑构件340B之后的情况。图25是如图24所示的显影盒框架300的同一个纵向端部的透视图,其上已经装有支撑构件340B,并且准备安装侧盖板310B,或者刚从其上除去侧盖板310B。图26是用于表示如何在显影盒框架300上安装或者从其上除去支撑构件340B和侧盖板310B的示意图。
首先,参考图24,描述用于将支撑构件340B装在显影盒框架300上的方法。
图24所示的显影盒框架300的纵向端部设有一个沟槽300cc和一个凸起300dd,它们处于纵向端部的上侧和下侧。该纵向端部还设有螺钉孔300ee、300ff以及300hh。附图标记305c和304a分别表示显影辊305的轴的一端和调色剂供应辊304的轴的一端。
支撑构件340B设有一个支撑构件圆柱体340aa,它从支撑构件340B的内表面a,也就是面朝显影盒框架300的表面突出。它还设有一个孔340bb。另外,它设有一个其中可旋转地支撑着显影辊305的轴的前述端部305c的孔340B1,以及其中可旋转地支撑着调色剂供应辊304的轴的前述端部304a的孔340B2。此外,它设有一个第一凸起340dd和一个第二凸起340cc,它们从支撑构件340B的外表面b,也就是与前述表面a相对的表面突出。第二凸起340cc支撑着齿轮307(螺旋齿轮)。当将显影盒4安装在成像设备主组件100中时,该齿轮307与设置在成像设备主组件100侧上的齿轮(未显示)啮合,并承受用于驱动显影盒4的作用力。第一凸起340dd设有一个螺钉孔340dd1,它处于第一凸起340dd的端部中。
下面将描述安装在显影盒框架300的一个纵向端部上的侧盖板310B。
侧盖板310B设有一个凸起310aa,它从侧盖板B的内表面a,也就是面对显影盒框架300的表面突出。它还设有一个圆柱体310hh,它从内表面a伸出。另外,它设有一个第一孔310dd,一个第二孔310cc和一个螺钉孔310ee。
以下将描述用于将支撑构件340B装在显影盒框架300上的方法。
首先,使支撑构件340B与显影盒框架300对准,从而当使支撑构件340b朝着显影盒框架300移动时,使圆柱体340aa的圆周表面与沟槽300c的内表面接触,而且使凸起300dd穿过孔340bb。顺便提一句,圆柱体340aa的外直径实际上与沟槽340aa的内直径相同。因此,当将圆柱体340aa装配在沟槽300c中时,支撑构件340B相对于显影盒框架300的位置就固定了。另外,孔340bb是长而窄的。因此,它防止支撑构件340B绕圆柱体340aa旋转;这是所谓的“旋转抑制器”。通过使支撑构件340B穿过孔34 0B1中而由支撑构件340B来支撑显影辊轴的端部305a,并通过使支撑构件340B穿过孔340B2而由支撑构件340B来支撑调色剂供应辊的轴的一个端部3 04a。
然后,利用螺钉335和336将支撑构件340B拧到显影盒框架300上。使螺钉335穿过螺钉孔340hh中,并拧入螺钉孔300hh中。螺钉336穿过螺钉孔340ff中,并被拧入螺钉孔300ff中。结果,将支撑构件340B装在显影盒框架300上。
以下参考图25来描述将侧盖板310B连接在已经连接了支撑构件340B的显影盒框架300的纵向端部之一上的方法。
首先,将凸起310aa放置成与沟槽300c中的圆柱体340aa的内表面340aa1接触,同时将第一凸起340dd装配到第一孔310dd中。第一孔310dd是一个处于圆柱体310dd1端部内的孔,第一凸起340dd是金属的并且是圆柱状的。它装配在圆柱体310dd1中,同时,第二凸起340cc装配在第二孔310cc中。第二凸起340cc也是金属的并且是圆柱状的。孔310dd和圆柱体的内直径实际上与第一凸起340dd的外直径相同。孔310cc的内直径实际上与凸起340cc的外直径相同。但是,凸起310aa与圆柱体340aa的内表面较松地接触。因此,侧盖板310B相对于显影盒框架300的位置关系由以下部分固定彼此接合的凸起340dd的部分和圆柱体310dd1的部分;彼此接合的凸起340dd的部分和孔310dd的部分;以及彼此接合的凸起340cc的部分和孔310cc的部分。另外,凸起310aa和圆柱体340aa的内表面340aa1之间的接触防止了侧盖板310B旋转。顺便提一句,因为侧盖板310B由塑料制成,所以即使将侧盖板310B的两个相邻部分用于相对于显影盒框架300定位侧盖板310B,该侧盖板310B也可以变形。侧盖板310B的这种变形能力用于吸收在制造过程中产生的孔310cc和310dd之间的距离上的误差。
然后,用螺钉337和338将侧盖板310B连接至显影盒框架300上。使螺钉337穿过孔310ee,然后拧入螺钉孔300ee中。螺钉338拧入在与支撑构件340B做成一体的金属凸起340dd的端部中的螺钉孔340dd1内。
通过上述过程,将侧盖板310B装在显影盒框架300上。圆柱体310hh较松地装配在穿过孔340bb的凸起300d中。
以下参考图27-29,描述用于将支撑构件340A和侧盖板310A装在显影盒框架300的另一个纵向端部上的结构布置和方法。
图27示出了显影盒框架300的另一个纵向端部;图27是即将在将支撑构件340A装在显影盒框架300的另一个纵向端部上之前,或者在刚刚从显影盒框架300的该纵向端部上除去支撑构件340A之后,该显影盒框架300的另一个纵向端部的透视图。图28是图27所示显影盒框架300的同一个纵向端部的透视图,在该纵向端部上在连接支撑构件340A之后准备连接侧盖板310A,或者从该纵向端部上刚刚除去侧盖板310A。图29是用于表示如何将支撑构件340A和侧盖板310A装在显影盒框架300上或者从其上除去的示意图。
首先,参考图27,描述用于将支撑构件340A装在显影盒框架300上的方法。
图27所示显影盒框架300的纵向端部设有一个沟槽300c和一个凸起300d,它们处于该纵向端部的上侧和下侧。该纵向端部还设有螺钉孔300e、300f、300h和300n。附图标记305b和304a分别表示显影辊305的轴的另一个端部和调色剂供应辊304的轴的另一个端部。
支撑构件340A设有一个支撑构件圆柱体340a,它从支撑构件340A的内表面a,也就是面朝显影盒框架300的表面突出。它还设有一个孔340b、螺钉孔340f和340h、孔340A1和孔340A2,其中前述显影辊轴的另一个端部305b可旋转地支撑在孔340A1中,调色剂供应辊轴的另一个端部304b可旋转地支撑在孔340A2中。另外,它设有其中穿过螺钉334的螺钉孔340h和其中穿过螺钉336的螺钉孔340f。
以下描述侧盖板310A,或者是装在显影盒框架300的另一个纵向端部上的侧盖板。
侧盖板310A设有一个端部盖板凸起310dd,它从侧盖板B的内表面a,也就是面朝着显影盒框架300的表面凸起。它还设有一个圆柱体310d2,它从内表面a凸起。另外,它设有螺钉孔310e、310f和310n。
以下描述用于将支撑构件340A装在显影盒框架300上的方法。
顺便提一句,显影盒框架300设有一个凸起300d。
首先,使支撑构件340A与显影盒框架300对准,从而当使支撑构件340A朝着显影盒框架300移动时,圆柱体340a的圆周表面与沟槽300c的内表面接触,并且凸起300d穿过孔340b中。圆柱体340a的外直径实际上与沟槽340c的内直径相同。因此,当将圆柱体340a装配在沟槽300c中时,支撑构件340A相对于显影盒框架300的位置就固定了。另外,孔340b是长而窄的。因此,它防止支撑构件340A绕圆柱体340a旋转;这是所谓的“旋转抑制器”。通过使支撑构件340A穿过孔340A1而由支撑构件340A来支撑显影辊轴的另一个端部305b,并且通过使支撑构件340A穿过孔340A2而由支撑构件340A来支撑调色剂供应辊的轴的另一个端部304b。
然后,利用螺钉334将支撑构件340A装在显影盒框架300中。螺钉334穿过螺钉孔340h中,并拧入螺钉孔300h中。通过这个过程,将支撑构件340A装在显影盒框架300上。
以下参考图28描述用于将侧盖板310A装在其上已经装有支撑构件340A的显影盒框架300的另一个纵向端部上的方法。
首先,将凸起310a放置成与沟槽300c中的圆柱体340a的内表面340a1接触,与此同时,将凸起340d设置成与圆柱体310b的内表面接触。
凸起310d1的外直径实际上与圆柱体340a的内直径相同。另外,圆柱体310d2的内孔是长的,而且直径小,凸起300d较松地装配在圆柱体310d2中。因此,侧盖板310A相对于显影盒框架300的位置关系由凸起310d1和圆柱体340a的内表面340a1之间的接合来确定,并通过凸起300d2和圆柱体310d2的内表面310d21之间的接合来防止侧盖板310A旋转。
然后,用螺钉330、331和333将侧盖板310A装在显影盒框架300上。使螺钉330穿过孔310e,然后拧入螺钉孔300e中。将螺钉331拧入孔310f和340f中,并拧入显影盒框架300的螺钉孔300f中。使螺钉333穿过孔340f,并拧入显影盒框架300的螺钉孔300n中。
通过上述过程,可以将侧盖板340A安装在显影盒框架300上。
上述实施例可以总结如下。
首先,可拆卸地安装在电摄影成像设备的主组件中的显影盒4包括显影盒框架300;用于将在电摄影光电导鼓1上形成的静电潜像显影的显影辊305;设置在显影盒框架300的一个纵向端部上的沟槽300cc;凸起300dd,它设置在显影盒框架300的设有沟槽300c的同一个纵向端部上;支撑构件340B,它可旋转地支撑与显影盒框架300的纵向平行设置的显影辊305的轴的一端305c;设置在支撑构件340B上的圆柱体340aa,它与沟槽300c的内表面接触;长而窄的孔340h,它设置在支撑构件340B上,而且凸起300d穿过该孔;金属的第一凸起340dd,它设置在支撑构件340B的外表面,即与设有圆柱体340aa的内表面a相对的表面上;金属的第二凸起340cc,它设置在外表面b上,并支撑着齿轮,当显影盒4处于成像设备主组件中时,来自成像设备主组件的驱动力传递到该齿轮上;用于将支撑构件340B保持在显影盒框架300的前述纵向端部上的第一螺钉335和336;按照覆盖支撑构件340B的方式装在显影盒框架300的前述纵向端部上的侧盖板310B;设置在侧盖板310B上的第一孔310dd,其中装配有前述的第一凸起340dd;设置在侧盖板310B上的第二孔310cc,其中装配有前述的第二凸起340cc;凸起310aa,它设置在侧盖板310B的内表面上并处于圆柱体340aa的孔中,与沟槽300c内的圆柱体340aa的内表面a接触;将侧盖板310B保持在显影盒框架300的一个纵向端部上的第二螺钉337;以及将侧盖板310B保持在支撑构件340B的第一凸起340dd上的第三螺钉338。
显影盒4具有用于将显影剂涂布在显影辊305上的涂布辊304,而且支撑构件340B设有孔340B2,涂布辊304的轴的一端304a穿过该孔朝外伸出。
显影盒4具有端部导向件310b1,在将显影盒4安装在成像设备主组件100中时,该导向件用于引导显影盒4,并且该导向件处于外表面b,也就是与其上设有凸起310aa的内表面a相对的表面上。
显影盒4的侧盖板310B具有一个孔310gg,其中可缩回地插入显影盒锁定部分300a的一端,以防止该显影盒4在将显影盒4安装在成像设备主组件100中之后从成像设备主组件100中脱出。
另外,可拆卸地安装在电摄影成像设备的主组件内的显影盒4包括显影盒框架300;用于将在电摄影光电导鼓1上形成的静电潜像显影的显影辊305;作为驱动力接受部件307的齿轮,当显影盒4处于成像设备主组件100中时,来自成像设备主组件100的驱动力传递到该齿轮上;设置在显影盒框架300的另一个纵向端部上的沟槽300;凸起300d,它设置在显影盒框架300的设有沟槽300的同一个纵向端部上;支撑构件340A,它可旋转地支撑平行于显影盒框架300的纵向设置的显影辊305的轴的另一端305b;设置在支撑构件340A上的圆柱体340a,它被设置成与沟槽300的内表面接触;设置在支撑构件340A上的长且窄的孔340b,在显影盒框架300的另一侧上的凸起300d穿过该孔;用于将支撑构件340A保持在显影盒框架300的另一个纵向端部上的第一螺钉334;按照覆盖支撑构件340A的方式装在显影盒框架300的前述另一个纵向端部上的侧盖板310A;凸起310d1,它设置在侧盖板310A上,并被布置成与和沟槽300c的内表面接触的支撑构件340A的圆柱体340a的内表面相接触;设置在侧盖板310A上的圆柱体310d2,其内表面与穿过支撑构件340A的孔340的凸起300d接触;将侧盖板310A保持在显影盒框架300的另一个纵向端部上的第二螺钉330;以及将支撑构件340A和侧盖板310A保持在显影盒框架300的另一个纵向端部上的第三螺钉331。
显影盒4具有用于在显影辊上涂布显影剂的涂布辊304,而且支撑构件340A设有孔340A2,涂布辊304的轴的另一个端部304b穿过该孔朝外伸出。支撑构件340A还设有一个孔340r,穿过该孔拉出调色剂密封件t。该调色剂密封件t使显影剂存储部分303上设置的、用于将显影剂存储部分303中的显影剂释放出来的开口(未显示)保持可拆封的密封。
显影盒4的侧盖板310A具有导向件310b,在将显影盒4安装在成像设备主组件100中时,该导向件用于引导显影盒4,并且该导向件处于侧盖板310A的外表面b上,也就是处在与其上设有凸起310aa的内表面a相对的表面上。它还具有孔3101,用于保持显影剂保持存储部分302的开口可拆封地密封的调色剂密封件t可从该孔中拉出。
另外,显影盒4的侧盖板310A具有孔310g,其中可缩回地插入显影盒锁定部分300g的一端,以防止该显影盒4在将显影盒4安装在成像设备主组件100中之后从成像设备主组件100中脱出。
用于将侧盖板310B装在显影盒框架300的一端上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轴支撑步骤,用于利用支撑构件340B可旋转地支撑显影辊305的轴的一端305a;圆柱体装配步骤,用于将支撑构件340B的圆柱体340aa装配在位于显影盒框架300的一个纵向端部上的沟槽300c中,以便将支撑构件340B装在显影盒框架300上;凸起放置步骤,用于将设置在显影盒框架300的设有沟槽300c的同一个纵向端部上的凸起300dd穿过支撑构件340B的孔340bb,以便将支撑构件340B装在显影盒框架300上;拧螺钉步骤,用于使螺钉335和336分别穿过支撑构件340B的孔340ff和340hh,并将螺钉335和336分别拧入显影盒框架300的螺钉孔300ff和300hh中,以便将支撑构件340B装在显影盒框架300中;侧盖板凸起放置步骤,用于将侧盖板340B的凸起310aa放置成在显影盒框架300的沟槽300cc中与支撑构件340B的圆柱体340aa的内表面340aa1接触;第一装配步骤,用于将支撑构件340B的金属第一凸起340dd装配在侧盖板310B的第一孔310dd中;第二装配步骤,用于将支撑构件340B的第二金属凸起340cc装配在侧盖板310B的第二孔310cc中;第一拧螺钉步骤,用于将螺钉337穿过侧盖板310B的孔310ee,并将螺钉337拧入显影盒框架300的螺钉孔300ee中,以便用螺钉337将侧盖板310B安装在显影盒框架300上;第二拧螺钉步骤,用于使螺钉338穿过侧盖板310B的孔310dd,并将螺钉338拧入支撑构件340B的第一凸起340dd的螺钉孔340dd1中,以便用螺钉338将侧盖板310B固定在显影盒框架300上。
用于安装侧盖板310B的方法还包括轴放置步骤,用于在将支撑构件340B固定在显影盒框架300上时,使涂布辊304的轴的另一个端部304a朝外伸出,穿过支撑构件340B的孔340B2,其中所述涂布辊用于在显影辊305上涂布显影剂。
另外,用于安装侧盖板310B的方法包括锁定步骤,用于当将显影盒4安装在成像设备主组件100中时,使显影盒锁定部分300g的一个端部穿过侧盖板310B的锁定孔310gg朝外伸出,其中该显影盒锁定部分用于防止显影盒4从成像设备主组件100中脱出。
相比较而言,用于将侧盖板310A或者另一个侧盖板固定在显影盒框架300的另一纵向端部上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轴支撑步骤,用于利用支撑构件340A或者另一个支撑构件按照显影辊305的纵向可旋转地支撑显影辊305的轴的另一端305b;圆柱体放置步骤,用于将支撑构件340A的圆柱体340a放置在位于显影盒框架300的另一个纵向端部内的沟槽300c中,以便将支撑构件340A装在显影盒框架300的另一个纵向端部上;凸起放置步骤,用于使显影盒框架300的另一个纵向端部的凸起300d穿过支撑构件340A的孔340b,以便将支撑构件340A装在显影盒框架300上;拧螺钉步骤,用于使螺钉334穿过支撑构件340A的孔340b,并将螺钉334拧入显影盒框架300的螺钉孔300h中,以便利用螺钉334将支撑构件340A装在显影盒框架300中;凸起放置步骤,用于在显影盒框架300的另一个纵向端部的沟槽300c内将侧盖板340A的凸起310a放置成与支撑构件340A的圆柱体340a的内表面340a1相接触;圆柱体装配步骤,用于将侧盖板310A的圆柱体310b装配在显影盒框架300的另一个纵向端部的凸起300d周围,其中该凸起已经穿过支撑构件340A的孔340b;第一拧螺钉步骤,用于使螺钉333穿过侧盖板310A的孔310h,并拧入显影盒框架300的螺钉孔300h中,以便用螺钉333将侧盖板310A装在显影盒框架300上;以及第二拧螺钉步骤,用于使螺钉331分别穿过侧盖板310A和支撑构件340A的孔310f和340f,并将螺钉331拧入显影盒框架300的螺钉孔300f中,以便用螺钉331将侧盖板310A固定在显影盒框架300上。
用于将侧盖板310A固定在显影盒框架300的另一纵向端部上的方法还包括轴放置步骤,用于在将支撑构件340A装在显影盒框架300上时,将涂布辊304的轴的另一个端部304b从孔340m的内侧插入穿过支撑构件340A的孔340m,从而该另一个端部304b从孔340m的外侧伸出,其中所述涂布辊用于在显影辊305上涂布显影剂。
该方法还包括锁定步骤,用于在将显影盒4放置在成像设备主组件100中后,使显影盒锁定部分300g的另一个端部朝外伸出穿过侧盖板310A的锁定孔310g,其中该显影盒锁定部分用于防止显影盒4从成像设备主组件100中脱出;以及调色剂密封件放置步骤,用于从调色剂密封件孔3101的内侧穿过该调色剂密封件孔3101地放置调色剂密封件t,从而该调色剂密封件t从调色剂密封件孔3101的外侧伸出,其中所述调色剂密封件t用于可拆封地保持盛放调色剂的调色剂存储部分302的开口(未显示)密封。
顺便提一句,上述的显影盒框架300、支撑构件340A和340B以及侧盖板310A和310B由塑料(例如苯乙烯类塑料)制成。相比较而言,第一和第二凸起340cc和340dd由金属材料制成。
显影盒的结构不必局限在上述实施例中的那些,也就是,不局限于将显影构件以及其中含有显影构件用来显影静电潜像的显影剂的显影剂存储部分结合成可拆卸地安装在成像设备的主组件内的一个单元的结构。例如,显影盒不需要具有显影剂存储部分。另外,显影盒可以一体化地包括除显影构件和显影剂存储部分之外的其它部件、构件等。处理盒是指其中一体化地设置了电摄影光电导构件和显影构件的卡盒,它可以可拆卸地安装在成像设备的主组件中。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如上所述,在将侧盖板310A和310B装在显影盒框架300上之前,将支撑构件340A和340B固定在显影盒框架300上,由此相对于显影盒框架300固定显影辊305和涂布辊304的位置。另外,根据上述实施例,将支撑构件340A和340B拧到显影盒框架300中,使得可以在将侧盖板310A和310B装在显影盒框架300上之前将支撑构件340A和340B连接至显影盒框架300上。换句话说,在将侧盖板310A和310B装在显影盒框架300上之前,支撑构件340A和340B已经固定在显影盒框架300上,使得可以更容易地将侧盖板310A和310B装在显影盒框架300上。
同时,根据上述实施例,凸起310d1完全装配在中空圆柱体340a的中空部分340a1中,相对于显影盒框架300准确地定位支撑构件340A和侧盖板310A。换句话说,支撑构件340A和侧盖板310A都通过同一个凸起或者说是凸起310d1来定位,由此提高了支撑构件340A和侧盖板310A相对于显影盒框架300定位的准确度。因此,提高了侧盖板310A固定在显影盒框架300上的准确度。
根据上述实施例,支撑构件340A和340B拧在显影盒框架300中,由此提高了支撑构件固定在显影盒框架300上的牢固程度。另外,侧盖板310A和310B直接拧在显影盒框架300上,由此提高了侧盖板310A和310B装在显影盒框架300上的牢固程度。此外,利用一个螺钉也就是用同一个螺钉将支撑构件340A和侧盖板310A拧在显影盒框架300上。这样也增加了将侧盖板310A装在显影盒框架300上的牢固程度。
同时,根据上述实施例,第一凸起340dd和第二凸起340cc由金属材料(例如不锈钢)制成。另外,金属凸起340dd装配在中空圆柱体310dd的中空部分中,而且将该中空圆柱体310dd的外表面放置成与成像设备主组件100接触。
因此,当将侧盖板310B装在显影盒框架300上时,金属凸起340dd还兼作为一个用于增强侧盖板310B的构件。因此,即使显影盒4相对于成像设备主组件100的位置由一部分侧盖板310B固定,也能防止该侧盖板310B变形,或者使侧盖板310B的变形最小化。因此,可以更高的准确度相对于成像设备主组件100定位显影盒4。
另外,如果在显影盒4的装配过程中装配线工作人员忘记了将支撑构件340A装在框架300上,则不可能相对于显影盒框架300精确地定位侧盖板310A。结果,该装配人员或者其他人就会很明显地发现忘记了安装支撑构件340A。这是因为凸起310d1的位置必须由中空圆柱体340a的内表面来确定。
同时,根据上述实施例,用于相对于成像设备主组件100定位侧盖板310B的侧盖板310B的定位部分310dd1附近的位置由金属轴340dd固定,而且侧盖板310B拧在显影盒框架300上。另外,金属轴340cc处于金属轴340dd的附近。因此,侧盖板310B难以变形,由此提高了定位部分310dd1的强度。
另外,通过提供上述凸起,显影辊305和涂布辊304可以单独利用支撑构件340A和340B来精确定位。因此,当在安装支撑构件340A和340B之后安装侧盖板310A和310B的时候,支撑构件340A和340B以及两个辊305和304都已经精确的定位了,从而可以更容易地安装侧盖板310A和310B。因此,更容易装配显影盒4。
本发明可以提高侧盖板装在显影盒框架上的效率。
本发明可以提高在将侧盖板装在显影盒框架上时侧盖板相对于显影盒框架定位的准确度。
本发明可以提高侧盖板装在显影盒框架上的牢固程度。
另外,本发明使得在显影盒处于成像设备的主组件中时,即使显影盒相对于电摄影成像设备主组件的位置由一部分侧盖板来固定,也可以在将侧盖板装在显影盒框架上时使支撑构件的金属凸起同时作为侧盖板的增强元件,防止了侧盖板变形,或者使侧盖板的变形最小化。因此,可以提高显影盒相对于成像设备的主组件定位的准确性。
尽管已经参考此处披露的结构描述了本发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处的细节,该申请旨在覆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的改进意图或范围内的改进或改变。
权利要求
1.一种可拆卸地安装在电摄影成像设备的主组件中的显影盒,所述设备包括一个显影盒框架;一个用于使在电摄影感光鼓上形成的静电潜像显影的显影辊;一个设置在所述显影盒框架的一个纵向端部处的一端框架沟槽;一个设置在所述显影盒框架的所述一个纵向端部上的一端框架凸起;用于可旋转地支撑一端轴的一端支撑构件,该一端轴设置在沿着所述显影盒框架的纵向延伸的所述显影辊的一个纵向端部处;一个一端支撑构件圆柱体,它设置在所述一端支撑构件上,并与所述一端框架沟槽的内表面接合;一个长条形的支撑构件开口,它设置在所述一端支撑构件上,并且所述框架一端凸起穿过该开口;一个第一金属凸起,它设置在所述一端支撑构件的外表面上,该外表面与其上设有所述一端支撑构件圆柱体的内表面相对;一个第二金属凸起,它设置在所述一端支撑构件上,并且当将所述显影盒安装在设备的主组件上时,支撑着用于承受来自设备主组件的驱动力的齿轮;一个用于将所述一端支撑构件固定在所述显影盒框架的一端上的第一螺钉;一个一端侧盖板,它设置在所述显影盒框架的一个纵向端部上,并覆盖所述一端支撑构件;一个第一开口,它设置在所述一端侧盖板上并可以与所述第一凸起接合;一个第二开口,它设置在所述一端侧盖板上并可以与所述第二凸起接合;一个一端侧盖板凸起,它设置在所述一端侧盖板的内侧并可以与和所述一端框架沟槽接合的一端支撑构件圆柱体的内表面接合;一个第二螺钉,它用于将所述一端侧盖板固定在所述显影盒框架的一端上;以及一个第三螺钉,它用于将所述一端侧盖板固定在设置于所述一端支撑构件上的所述第一凸起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盒,还包括一个用于在所述显影辊上施加显影剂的涂布辊,其中所述一端支撑构件设有轴凸起开口,用于允许设置在所述涂布辊的一端上的轴伸出。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显影盒,还包括一个一端导向件,它位于和其上设有所述一端侧盖板凸起的内表面相对的外表面上,用于在将所述显影盒安装在设备的主组件中时引导所述显影盒。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影盒,还包括位于所述一端侧盖板上的一个保持件开口,用于在将所述显影盒安装在设备的组件中时防止所述显影盒脱离所述设备主组件的保持部分的一端穿过该开口可缩回地伸出。
5.一种可拆卸地安装在电摄影成像设备的主组件上的显影盒,所述设备包括一个显影盒框架;一个用于使在电摄影感光鼓上形成的静电潜像显影的显影辊;一个驱动力承受构件,它设置在所述显影盒框架的一个纵向端部处,用于在将所述显影盒安装在设备主组件上时承受来自设备主组件的驱动力;一个设置在所述显影盒框架的另一个纵向端部处的另一端框架沟槽;一个设置在所述显影盒框架的所述另一个纵向端部处的另一端框架凸起;另一端支撑构件,用于可旋转地支撑另一端轴,该另一端轴设置在沿所述显影盒框架的纵向延伸的所述显影辊的另一个纵向端部处;一个另一端支撑构件圆柱体,它设置在所述另一端支撑构件上,并与所述另一端框架沟槽的内表面接合;一个长条形支撑构件开口,它设置在所述另一端支撑构件上,并且所述另一端框架凸起穿过该开口;一个用于将所述另一端支撑构件固定在所述显影盒框架的另一端上的第一螺钉;一个另一端侧盖板,它设置在所述显影盒框架的另一个纵向端部上并覆盖所述一端支撑构件;一个另一端侧盖板凸起,它设置在所述另一端侧盖板内侧,并可以和与所述另一端框架沟槽接合的另一端支撑构件圆柱体的内表面相接合;一个另一端侧盖板圆柱体,它设置在所述另一端侧盖板上并具有与穿过所述支撑构件开口的另一端框架凸起接合的内表面;一个用于将所述另一端侧盖板固定在所述显影盒框架的另一端上的第二螺钉;以及一个用于将所述另一端支撑构件和所述另一端侧盖板固定在所述显影盒框架的另一端上的第三螺钉。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影盒,还包括一个用于在所述显影辊上施加显影剂的涂布辊,其中所述另一端支撑构件设有一个轴凸起开口,用于允许设置在所述涂布辊的另一端上的轴穿过,该显影盒还包括一个调色剂密封件开口,用于允许拉出调色剂密封件,其中该调色剂密封件用于可拆封地密封设置在用于容纳显影剂的显影剂容纳部分中的显影剂供应开口。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影盒,还包括另一端导向件,它位于和其上设有所述另一端侧盖板凸起的内表面相对的外表面上,用于在将所述显影盒安装在设备主组件中时引导所述显影盒,该显影盒还包括一个调色剂密封件开口,用于允许拉出调色剂密封件,其中该调色剂密封件用于可拆封地密封设置在用于容纳显影剂的显影剂容纳部分中的显影剂供应开口。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影盒,还包括一个位于所述另一端侧盖板上的保持件开口,用于使在所述显影盒安装在设备主组件中时防止该显影盒脱离所述设备主组件的保持部分的一端穿过该开口可缩回地伸出。
9.一种用于在显影盒框架上安装一端侧盖板的方法,包括一端轴支撑步骤,其中,在一端支撑构件上可旋转地支撑设置在显影辊的一个纵向端部上的一端轴;一端支撑构件圆柱体接合步骤,其中,使设置在一端支撑构件上的一端支撑构件圆柱体与设置在显影盒框架的一个纵向端部处的一端框架沟槽相接合,以将一端支撑构件安装在显影盒框架上;框架一端凸起穿过步骤,其中,使设置在显影盒框架的一个纵向端部处的一端框架凸起穿过一个设置在一端支撑构件上的支撑构件开口,以将一端支撑构件安装在显影盒框架上;一端支撑构件固定步骤,其中,穿过设置在一端支撑构件上的开口将螺钉拧入一个设置在显影盒框架中的螺钉孔内,以将一端支撑构件固定在显影盒框架上;一端侧盖板凸起接合步骤,其中,使设置在一端侧盖板上的一端侧盖板凸起与和一端框架沟槽接合的一端支撑构件圆柱体的内表面相接合;第一凸起接合步骤,其中,使设置在一端支撑构件上的第一金属凸起与设置在一端侧盖板上的第一开口相接合;第二凸起接合步骤,其中,使设置在一端支撑构件上的第二金属凸起与设置在一端支撑构件上的第二开口相接合;第一一端侧盖板拧螺钉步骤,其中,穿过一个设置在一端侧盖板上的开口将螺钉拧入一个设置在显影盒框架上的螺钉孔中,以将一端侧盖板拧在显影盒框架上;以及第二一端侧盖板拧螺钉步骤,其中,穿过一个设置在一端侧盖板上的开口将螺钉拧入一个设置在位于一端支撑构件上的第一凸起中的螺钉孔内。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还包括轴伸出步骤,其中,在将一端支撑构件安装在显影盒框架上时,使设置在涂布辊的一端处的轴穿过一个设置在该一端支撑构件上的轴伸出开口而伸出,所述涂布辊用于在显影辊上施加显影剂。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还包括保持构件伸出步骤,其中,在将一端侧盖板安装在显影盒框架上并且将显影盒安装在设备主组件上的时候,使用于防止显影盒脱离该设备的保持构件的一端穿过一个保持构件孔而伸出。
12.一种用于在显影盒框架上安装一端侧盖板的方法,包括另一端轴支撑步骤,其中,在一个另一端支撑构件上可旋转地支撑一个设置在显影辊的另一个纵向端部上的另一端轴;另一端支撑构件圆柱体接合步骤,其中,使设置在另一端支撑构件上的另一端支撑构件圆柱体与设置在显影盒框架的另一纵向端部处的另一端框架沟槽接合,以将另一端支撑构件安装在显影盒框架上;框架另一端凸起穿过步骤,其中,使设置在显影盒框架的另一纵向端部处的另一端框架凸起穿过一个设置在另一端支撑构件中的支撑构件开口,以将另一端支撑构件安装在显影盒框架上;另一端支撑构件固定步骤,其中,使螺钉穿过设置在另一端支撑构件上的开口而拧入一个设置在显影盒框架中的螺钉孔内,以将另一端支撑构件固定在显影盒框架上;另一端侧盖板凸起接合步骤,其中,使设置在另一端侧盖板上的另一端侧盖板凸起接合与另一端框架沟槽接合的另一端支撑构件圆柱体的内表面;另一端侧盖板圆柱体接合步骤,其中,使另一端侧盖板圆柱体与穿过另一端支撑构件开口的另一端框架凸起相接合;第一另一端侧盖板拧螺钉步骤,其中,穿过一个设置在另一端侧盖板上的开口将螺钉拧入一个设置在显影盒框架中的螺钉孔,以将另一端侧盖板拧在显影盒框架上;以及第二另一端侧盖板拧螺钉步骤,其中,穿过一个设置在另一端侧盖板上的开口将螺钉拧入一个设置在位于该端支撑构件上的第一凸起中的螺钉孔内。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还包括轴伸出步骤,其中,使设置在涂布辊的另一端部处的轴穿过轴伸出开口而伸出,轴在该轴伸出开口中伸出,而且所述涂布辊用于在显影辊上施加显影剂。
14.如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方法,还包括保持构件伸出步骤,其中,在将一端侧盖板安装在显影盒框架上并且将显影盒安装在设备主组件中的时候,使用于防止显影盒框架脱离该设备的保持构件的一端穿过一个保持构件孔而伸出,还包括调色剂密封件伸出步骤,其中,使调色剂密封件穿过调色剂密封件开口伸出,该调色剂密封件用于可拆封地密封一个设置在容纳显影剂的显影剂容纳部分中的开口。
15.一种用于在记录材料上形成图像的电摄影成像设备,其上可拆卸地安装一种显影盒,所述设备包括(i)一个电摄影感光鼓;(ii)一个用于可拆卸地安装显影盒的安装部分,该显影盒包括一个显影盒框架;一个用于使在电摄影感光鼓上形成的静电潜像显影的显影辊;一个设置在所述显影盒框架的一个纵向端部处的一端框架沟槽;一个设置在所述显影盒框架的所述一个纵向端部上的一端框架凸起;一端支撑构件,用于可旋转地支撑一端轴,该一端轴设置在沿所述显影盒框架的纵向延伸的所述显影辊的一个纵向端部处;一个一端支撑构件圆柱体,它设置在所述一端支撑构件上并与所述一端框架沟槽的内表面接合;一个长条形支撑构件开口,它设置在所述一端支撑构件上,并且所述框架一端凸起穿过该开口;一个第一金属凸起,它设置在所述一端支撑构件的外表面上,该外表面与其上设有所述一端支撑构件圆柱体的内表面相对;一个第二金属凸起,它设置在所述一端支撑构件上,并且当将所述显影盒安装在设备主组件上时,支撑用于承受来自设备主组件的驱动力的齿轮;一个用于将所述一端支撑构件固定在所述显影盒框架的一端上的第一螺钉;一个一端侧盖板,它设置在所述显影盒框架的一个纵向端部上并覆盖所述一端支撑构件;一个设置在所述一端侧盖板上并可与所述第一凸起接合的第一开口;一个设置在所述一端侧盖板上并可与所述第二凸起接合的第二开口;一个一端侧盖板凸起,它设置在所述一端侧盖板的内侧,并和一个与所述框架定位孔接合的一端支撑构件圆柱体的内表面接合;用于将所述一端侧盖板固定在所述显影盒框架的一端上的第二螺钉;以及用于将所述一端侧盖板固定在设置于所述一端支撑构件上的所述第一凸起上。
16.一种用于在记录材料上形成图像的电摄影成像设备,其上可拆卸地安装有一种显影盒,所述设备包括(i)一个电摄影感光鼓;(ii)一个用于可拆卸地安装显影盒的安装部分,该显影盒包括一个显影盒框架;一个用于使在电摄影感光鼓上形成的静电潜像显影的显影辊;一个设置在所述显影盒框架的一个纵向端部处的驱动力承受构件,用于在将所述显影盒安装在设备主组件上时承受来自设备主组件的驱动力;一个设置在所述显影盒框架的另一个纵向端部处的另一端框架沟槽;一个设置在所述显影盒框架的所述另一个纵向端部处的另一端框架凸起;一个另一端支撑构件,它用于可旋转地支撑另一端轴,该另一端轴设置在沿所述显影盒框架的纵向延伸的所述显影辊的另一个纵向端部处;一个另一端支撑构件圆柱体,它设置在所述另一端支撑构件上并与所述另一端框架沟槽的内表面接合;一个长条形支撑构件开口,它设置在所述另一端支撑构件上,并且所述框架另一端凸起穿过该开口;一个用于将所述另一端支撑构件固定在所述显影盒框架的另一端上的第一螺钉;一个设置在所述显影盒框架的另一个纵向端部上并覆盖所述一端支撑构件的另一端侧盖板;一个另一端侧盖板凸起,它设置在所述另一端侧盖板内侧,并可以与和所述另一端框架沟槽接合的另一端支撑构件圆柱体的内表面相接合;一个另一端侧盖板圆柱体,它设置在所述另一端侧盖板上并具有与穿过所述支撑构件开口的另一端框架凸起接合的内表面;一个用于将所述另一端侧盖板固定在所述显影盒框架的另一端上的第二螺钉;以及一个用于将所述另一端支撑构件固定在设置于所述另一端支撑构件上的所述第一凸起上的第三螺钉。
全文摘要
一种显影盒、侧盖板安装方法和电摄影成像设备。所述显影盒包括框架;显影辊;一端框架沟槽;一端框架凸起;一端支撑构件;一端支撑圆柱体;支撑构件开口;第一金属凸起;第二金属凸起;第一螺钉;第二螺钉;第三螺钉;一端侧盖板;第一开口;第二开口;一端侧盖板凸起。本发明显影盒在将侧盖板固定在显影盒框架上时效率、准确度更高,更加牢固。
文档编号G03G15/08GK1497373SQ0313473
公开日2004年5月19日 申请日期2003年9月29日 优先权日2002年9月30日
发明者吉野靖史, 保井功二郎, 山口浩司, 二郎, 司 申请人:佳能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