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形成装置及图像形成方法

文档序号:2679552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图像形成装置及图像形成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打印机、复印机或传真装置等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技术,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作为显影方式采用湿式显影的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技术。
背景技术
现阶段,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正被广泛实际应用,所述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过程如下通过曝光部件对带电的感光体(图像载体)进行曝光,从而在所述感光体上形成静电潜像,通过显影部件使调色剂附着在感光体上来对静电潜像进行显影,从而形成调色剂图像,并将该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转印纸上从而获得规定图像。这里,公知的显影部件的显影方式有干式显影和湿式显影,其中,湿式显影与干式显影相比具有以下优点调色剂的平均粒子直径为0.1~2μm、很小,因此能得到高分辨率的图像;因为是液体,所以流动性很好,从而能够得到均匀的图像,因此,迄今已公开了各种湿式显影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日本专利特开平第7-209922号公报)。
所述现有的图像形成装置具有显影辊(显影液载体),将显影液承载在其表面上,并将之传送到与感光体相对的显影位置上,然后,通过使填充感光体和显影辊间的间隙(显影间隔)的显影液中的带电调色剂移动到感光体上,对感光体上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从而形成调色剂图像,其中,所述显影液是在液体载体中分散带电调色剂而形成的。
在这种湿式显影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若在显影位置中,施加在带电调色剂上的电场发生变化,或显影液中的调色剂浓度发生变化,则对静电潜像进行显影时的调色剂图像的浓度也会发生变化。所述电场受显影偏压、曝光能量及带电偏压等图像形成条件的变化或显影间隔的尺寸变化等的影响。由此,上述图像形成条件的变化、显影间隔的尺寸变化或显影液的调色剂浓度变化都会对调色剂图像的图像浓度产生影响,成为导致浓度不足或图像斑纹等图像质量下降的原因。因此,为了得到稳定的图像,需要使调色剂图像的图像浓度不受图像形成条件的变化或显影间隔的尺寸变化的影响,并准确控制显影液的调色剂浓度。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及方法,从而,在湿式显影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形成正常的调色剂图像时,能够使该调色剂图像的图像浓度不受图像形成条件的变化或显影间隔的尺寸变化的影响。
此外,本发明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及方法,从而,在湿式显影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能够正确求出显影液的调色剂浓度。
为实现上述第一目的,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图像载体,在其表面可承载静电潜像; 显影液载体,将显影液承载在其表面上,并将之传送到与所述图像载体相对的显影位置上,其中,所述显影液是在液体载体中分散调色剂而形成的;以及,图像形成部件,向所述显影液载体施加规定的显影偏压,使所述显影液载体承载的显影液中的调色剂向所述图像载体附着,从而利用调色剂对所述静电潜像进行显影来形成调色剂图像,其中,所述图像形成部件,在相对于对比(contrast)电位的增加、调色剂向所述图像载体的附着量几乎饱和的图像形成条件下,形成正常的调色剂图像。
此外,为实现上述第一目的,本发明的图像形成方法,向承载显影液的显影液载体施加规定的显影偏压,使所述显影液载体承载的显影液中的调色剂向图像载体附着,从而利用调色剂对所述图像载体上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来形成调色剂图像,其中,所述显影液是在液体载体中分散调色剂而形成的,所述方法的特征在于,具有以下工序求出相对于对比电位的增加、所述图像载体上的调色剂附着量几乎饱和的图像形成条件;以及,在求出的图像形成条件下形成正常的调色剂图像。
根据这样构成的发明,在相对于对比电位的增加、所述图像载体上的调色剂附着量几乎饱和的图像形成条件下形成正常的调色剂图像。这里,所说的“相对于对比电位的增加、所述图像载体上的调色剂附着量几乎饱和的图像形成条件”,是指即使对比电位增加,有助于静电潜像显影的调色剂量也几乎不变化的条件,其中,当然包括被显影液载体传送到显影位置上的显影液的所有调色剂向图像载体附着的情况,而且还包括根据装置(图像载体或者显影液载体等)的特性、即使对比电位增加,显影液中的规定比率(例如90%)的调色剂向图像载体附着的状态也几乎不变化的情况。通过在这种图像形成条件下形成正常的调色剂图像,即使图像载体和显影液载体间的间隙尺寸或施加到装置各部分上的偏压等稍微变化,调色剂图像的图像浓度也几乎不变化,因此,可以预防产生浓度不足或浓度斑纹等,从而能够形成高质量的调色剂图像。
此外,所述图像形成条件若是用于高浓度的图像形成条件,则可以形成高质量的所述实图像,其中,所述用于高浓度的图像形成条件是指在通过向所述图像载体附着调色剂来形成实图像时,相对于对比电位的增加、所述实图像的图像浓度几乎饱和的条件。
此外,所述图像形成条件若是用于低浓度的图像形成条件,则可以形成高质量的所述低浓度图像,其中,所述用于低浓度的图像形成条件是指在通过向所述图像载体附着调色剂来形成含有细线或孤立点的低浓度图像时,相对于对比电位的增加、所述低浓度图像的图像浓度几乎饱和的图像形成条件。
此外,所述图像形成条件若是用于中浓度的图像形成条件,则可以形成高质量的所述中浓度图像,其中,所述用于中浓度的图像形成条件是指在通过向所述图像载体上附着调色剂来形成含有轮廓型细线或轮廓型孤立点的中浓度图像时,相对于对比电位的增加、所述中浓度图像的图像浓度几乎饱和的条件。
此外,所述图像形成条件也可以至少满足下述用于高浓度的图像形成条件、用于中浓度的图像形成条件及用于低浓度的图像形成条件中的两个。这里,所述用于高浓度的图像形成条件是在通过向所述图像载体上附着调色剂来形成实图像时,相对于对比电位的增加、所述实图像的图像浓度几乎饱和的图像形成条件;所述用于中浓度的图像形成条件是在通过向所述图像载体上附着调色剂来形成含有轮廓型细线或轮廓型孤立点的中浓度图像时,相对于对比电位的增加、所述中浓度图像的图像浓度几乎饱和的图像形成条件;所述用于低浓度的图像形成条件是在通过向所述图像载体上附着调色剂来形成含有细线或孤立点的低浓度图像时,相对于对比电位的增加、所述低浓度图像的图像浓度几乎饱和的图像形成条件。
根据这样构成的发明,至少可以形成高质量的实图像、含有轮廓型细线或轮廓型孤立点的中浓度图像及含有细线或孤立点的低浓度图像中的两个。
此外,作为所述显影液,若使用具有γ饱和特性的显影液,则能够可靠设定相对于对比电位的增加、图像载体上的调色剂附着量几乎饱和的图像形成条件,从而能够可靠形成高质量的调色剂图像,其中,所述γ饱和特性是指相对于对比电位的增加、所述图像载体上的调色剂附着量几乎饱和的特性。此时,可以使所述显影液中的调色剂浓度大约为5%重量百分比至40%重量百分比。
此外,还具有存储所述图像形成条件的存储部件,所述图像形成部件若在所述存储部件所存储的图像形成条件下形成正常的调色剂图像,则能够容易、且可靠形成高质量的调色剂图像。
此外,为实现上述第二目的,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图像载体,在其表面可承载静电潜像;显影液载体,将显影液承载在其表面上,并将之传送到与所述图像载体相对的位置上,所述显影液是在液体载体中分散调色剂而形成的;图像形成部件,向所述显影液载体施加规定的显影偏压,使所述显影液载体承载的显影液中的调色剂向所述图像载体附着,从而利用调色剂对所述静电潜像进行显影来形成调色剂图像;以及,浓度检测部件,检测通过所述图像形成部件形成的作为补丁图像的调色剂图像的图像浓度;其中,在相对于对比电位的增加、所述图像载体上的调色剂附着量几乎饱和的图像形成条件下,通过所述图像形成部件形成所述补丁图像,同时,基于通过所述浓度检测部件检测的所述补丁图像的图像浓度,求出所述显影液的调色剂浓度。
此外,为实现上述第二目的,本发明的图像形成方法,向承载显影液的显影液载体施加规定的显影偏压,使所述显影液载体承载的显影液中的调色剂向图像载体附着,从而利用调色剂对所述图像载体上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来形成调色剂图像,其中,所述显影液是在液体载体中分散调色剂而形成的,所述方法的特征在于,还具有如下工序在相对于对比电位的增加、所述图像载体上的调色剂附着量几乎饱和的图像形成条件下,形成作为补丁图像的调色剂图像;检测所述补丁图像的图像浓度;以及,基于该检测结果求出所述显影液的调色剂浓度。
根据这样构成的发明,在相对于对比电位的增加、图像载体上的调色剂附着量几乎饱和的图像形成条件下形成补丁图像,并基于该补丁图像的图像浓度求出显影液的调色剂浓度。这里,相对于对比电位的增加、图像载体上的调色剂附着量几乎饱和的图像形成条件,是指即使对比电位增加、有助于静电潜像显影的调色剂量也几乎不变化的条件,其中,当然包括被显影液载体传送到显影位置上的显影液的所有调色剂向图像载体附着的情况,而且,还包括根据装置(图像载体或者显影液载体等)的特性,即使对比电位增加,显影液中的规定比率(例如90%或95%)的调色剂向图像载体附着的状态也几乎不变化的情况。在这种图像形成条件下形成的补丁图像的图像浓度,由于主要依赖于显影液的调色剂浓度,因而可以根据该补丁图像的图像浓度精确地求出显影液的调色剂浓度。
此外,若基于所述补丁图像的图像浓度调节所述显影液中的调色剂浓度,则可以预防通过图像形成部件形成的调色剂图像的浓度不足或图像斑纹等图像质量的下降。
此外,还具有贮存所述显影液的容器,基于所述补丁图像的图像浓度调节贮存在所述容器中的显影液的调色剂浓度,同时,也可以通过所述显影液载体将已调节过浓度的所述显影液传送到所述显影位置上。根据这样构成的发明,可以使容器中贮存的显影液的调色剂浓度保持一定,由此,能够可靠防止通过图像形成部件形成的调色剂图像的浓度不足或图像斑纹等图像质量的下降。
此外,若根据所述补丁图像的图像浓度,调节形成正常的调色剂图像时的图像形成条件,则可以预防通过图像形成部件形成的调色剂图像的浓度不足或图像斑纹等图像质量的下降。
此外,若还配置通知部件,以便在所求调色剂浓度超出规定范围时,通知所述情况,则可以敦促使用者调节显影液中的调色剂浓度或进行装置的修理等,从而能够提高装置的操作性和维护性。
此外,若使所述浓度检测部件检测形成在所述图像载体上的补丁图像的图像浓度,则由于显影液的调色剂浓度的影响直接体现在补丁图像上,因此能够能可靠、精确地求出调色剂浓度。此外,还可以配置将形成在所述图像载体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转印介质上的转印部件,并使用所述浓度检测部件检测从所述图像载体转印到所述转印介质上的补丁图像的图像浓度。
一般地,在图像形成装置中,为调节图像载体、显影液载体或转印部件的电气控制条件,通常通过形成规定图案的标准图像,来检测转印到转印介质上的该标准图像的图像浓度,但是根据上述结构,对用来求出调色剂浓度的补丁图像的图像浓度进行检测的检测部件,可以兼用于用来调节电气控制条件的标准图像的图像浓度检测中,从而能够抑制部件数量的增加。此外,也可以将用于检测显影液调色剂浓度的补丁图像用作标准图像,由此,能够进行高效的补丁处理。
此外,也可以一边改变对比电位,一边通过所述图像形成部件形成多个补丁图像,并基于通过所述浓度检测部件检测的所述多个补丁图像的图像浓度,求出相对于对比电位的增加、所述图像载体上的调色剂附着量几乎饱和的图像形成条件。
在这样构成的发明中,相对于对比电位的增加、图像载体上的调色剂附着量几乎饱和的图像形成条件,即使由于随时间变化等而发生变化时,也能够可靠地求出该图像形成条件,由此,也总能够精确地求出调色剂浓度。
此外,还具有存储部件,用于存储相对于对比电位的增加、所述图像载体上的调色剂附着量几乎饱和的图像形成条件,并且,若在所述存储部件所存储的所述图像形成条件下,通过所述图像形成部件形成所述补丁图像的话,则能够更简单地求出调色剂浓度。
此外,为了实现上述第二目的,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图像载体,在其表面可承载静电潜像;显影液载体,将显影液承载在其表面上,并将之传送到与所述图像载体相对的位置上,所述显影液是在液体载体中分散调色剂而形成的;图像形成部件,向所述显影液载体施加规定的显影偏压,使所述显影液载体承载的显影液中的调色剂向所述图像载体附着,从而利用调色剂对所述静电潜像进行显影来形成调色剂图像,以及,浓度检测部件,检测通过所述图像形成部件形成的作为补丁图像的调色剂图像的图像浓度;其中,在下述图像形成条件下,通过所述图像形成部件形成所述补丁图像,所述图像形成条件是指使所述显影位置上的显影液所含调色剂中90%以上的调色剂向所述图像载体附着的图像形成条件,同时,基于通过所述浓度检测部件检测的所述补丁图像的图像浓度,求出所述显影液的调色剂浓度。
此外,为实现上述第二目的,本发明的图像形成方法,向显影液载体施加规定的显影偏压,使所述显影液载体承载的显影液中的调色剂向所述图像载体附着,从而利用调色剂对所述图像载体上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来形成调色剂图像,其中,所述显影液是在液体载体中分散调色剂而形成的,而所述显影液载体则承载所述显影液并将之传送到与所述图像载体相对的位置上,所述方法的特征在于,具有如下工序在下述图像形成条件下形成作为补丁图像的调色剂图像,所述图像形成条件是指使所述显影位置上的显影液所含调色剂中90%以上的调色剂向所述图像载体附着的图像形成条件;检测所述补丁图像的图像浓度;以及,基于该检测结果,求出所述显影液的调色剂浓度。
在这样构成的发明中,在使所述显影位置上的显影液所含调色剂中90%以上的调色剂向所述图像载体附着的图像形成条件下,形成补丁图像,并基于该补丁图像的图像浓度,求出显影液的调色剂浓度。这里,由于所述显影位置上的显影液所含调色剂中90%以上的调色剂向图像载体附着而形成补丁图像,因此,该补丁图像的图像浓度能够基本正确地反映显影液的调色剂浓度,由此,根据该补丁图像的图像浓度可以精确地求出显影液的调色剂浓度。
此外,若根据所述补丁图像的图像浓度调节所述显影液中的调色剂浓度,则可以预防通过图像形成部件形成的调色剂图像的浓度不足或图像斑纹等图像质量的降低。
此外,还具有贮存所述显影液的容器,基于所述补丁图像的图像浓度调节贮存在所述容器中的显影液的调色剂浓度,同时,也可以通过所述显影液载体将已调节过浓度的所述显影液传送到所述显影位置上。根据这样构成的发明,可以使容器中贮存的显影液的调色剂浓度保持一定,由此,能够可靠防止通过图像形成部件形成的调色剂图像的浓度不足或图像斑纹等图像质量的下降。
此外,若根据所述补丁图像的图像浓度,调节形成正常的调色剂图像时的图像形成条件,则可以预防通过图像形成部件形成的调色剂图像的浓度不足或图像斑纹等图像质量的下降。
此外,若还配置通知部件,以便在所求调色剂浓度超出规定范围时,通知所述情况,则可以敦促使用者调节显影液中的调色剂浓度或进行装置的修理等,从而能够提高装置的操作性和维护性。
此外,若使所述浓度检测部件检测形成在所述图像载体上的补丁图像的图像浓度,则由于显影液的调色剂浓度的影响直接体现在补丁图像上,因此能够能可靠、精确地求出调色剂浓度。此外,还可以配置将形成在所述图像载体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转印介质上的转印部件,并使用所述浓度检测部件检测从所述图像载体转印到所述转印介质上的补丁图像的图像浓度。
一般地,在图像形成装置中,为调节图像载体、显影液载体或转印部件的电气控制条件,通常通过形成规定图案的标准图像,来检测转印到转印介质上的该标准图像的图像浓度,但是根据上述结构,对用来求出调色剂浓度的补丁图像的图像浓度进行检测的检测部件,可以兼用于用来调节电气控制条件的标准图像的图像浓度检测中,从而能够抑制部件数量的增加。此外,也可以将用于检测显影液调色剂浓度的补丁图像用作标准图像,由此,能够进行高效的补丁处理。
此外,还具有存储部件,用于存储相对于对比电位的增加、所述图像载体上的调色剂附着量几乎饱和的图像形成条件,并且,若在所述存储部件所存储的所述图像形成条件下,通过所述图像形成部件形成所述补丁图像的话,则能够更简单地求出调色剂浓度。
附图的简要说明

图1是本发明图像形成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打印机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同一打印机的电气结构方框图。
图3是显影辊隙(nip)部分的放大图。
图4是与对比电位相应的感光体上的调色剂附着量的变化说明图。
图5是感光体的表面电位轮廓(profile)示意图。
图6是与显影偏压的变化相应的图像浓度变化的概略示意图。
图7是低浓度补丁图像一例的示意图。
图8是中浓度补丁图像一例的示意图。
图9是图像形成条件的最优化处理程序的流程图。
图10是图9的实补丁处理子程序的流程图。
图11是图9的低浓度补丁处理子程序的流程图。
图12是图9的中浓度补丁处理子程序的流程图。
图13是图9的中浓度补丁处理子程序的流程图。
图14是打印处理程序的流程图。
图15是第二实施例的浓度调节处理程序的流程图。
图16是图15的补丁处理子程序的流程图。
图17是图16的补丁处理中的浓度检测说明图。
图18是第三实施例中的调色剂附着量的说明图。
图19是第三实施例的补丁处理子程序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第一实施例)图1是本发明图像形成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打印机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是同一打印机的电气结构方框图。该打印机是使用含有黑色(K)调色剂的显影液来形成单色图像的湿式显影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若主控制部分100从主计算机等外部装置接收到包含图像信号的打印指令信号,则引擎控制部分110对应于来自主控制部分100的控制信号对控制引擎部分1的各个部分进行控制,从而在转印纸、复印纸及格式纸(以下称为“转印纸”)4上打印输出与上述图像信号相对应的图像,其中,所述转印纸4是从配置在装置主体2下部的供纸盒3传送的。
上述引擎部分1具有感光体单元10、曝光单元20、显影单元30及转印单元40等。在这些单元中,感光体单元10具有感光体11、带电部分12、消电部分13及清洁部分14。此外,显影单元30具有显影辊31等。另外,转印单元40具有中间转印辊41等。
在感光体单元10中设有所述感光体11,所述感光体11可向图1的箭头方向15(图中,顺时针方向)自由旋转。另外,沿着该旋转方向15,在该感光体11的周围具有带电部分12、显影辊31、中间转印辊41、消电部分13及清洁部分14。此外,带电部分12与显影辊31之间的表面区域形成来自曝光单元20的光束21的照射区域。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本实施例中,该带电部分12由带电辊构成,并由带电偏压发生部分111施加带电偏压,使感光体11的外周面均匀带上规定的表面电位Vd(例如Vd=DC+600V),具有带电部件的功能。
从曝光单元20向通过所述带电部分12而均匀带电的感光体11的外周面照射例如由激光形成的光束21。所述曝光单元20,由于对应于来自曝光控制部分112的控制指令,通过光束21对感光体11进行曝光,从而在感光体11上形成与图像信号对应的静电潜像,因此具有曝光部件的功能。例如,由主计算机等外部装置通过接口102向主控制部分100的CPU101发送包含图像信号的打印指令信号后,对应于来自主控制部分100的CPU101的指令,CPU113在规定的时刻向曝光控制部分112输出与图像信号对应的控制信号。然后,对应于来自此曝光控制部分112的控制指令,曝光单元20向感光体11照射光束21,从而在感光体11上形成与图像信号对应的静电潜像。此外,根据需要形成补丁(patch)图像时,从CPU113向曝光控制部分112发送与预先设定的规定图案(例如,实图像、细线图像、轮廓型细线图像)的补丁图像信号对应的控制信号,在感光体11上形成与该图案对应的静电潜像。这样,在本实施例中,感光体11相当于本发明的“潜像载体”。
从显影单元30的显影辊31供给的调色剂对上述形成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显影单元30包括显影辊31;槽33,用于贮存显影液32;涂敷辊34,从槽33汲出贮存的显影液32并涂敷到显影辊31上;限制刀片35,均匀调节涂敷辊34上的显影液层的厚度;清洁刀片36,除去向感光体11供给调色剂后的残留在显影辊31上的显影液;调色剂浓度调节部分37以及下述的存储器38(图2)。显影辊31以同于感光体11的圆周速度沿着从动于感光体11的方向(图1中,逆时针方向)旋转。涂敷辊34在与显影辊31相同的方向(同一图中,逆时针方向)上约以其2倍的圆周速度旋转。
在本实施例中,显影液32通过在液体载体中分散调色剂颗粒来形成,其中,所述调色剂颗粒由着色颜料、粘结该着色颜料的环氧树脂等粘结剂、使调色剂带规定电荷的电荷控制剂、均匀分散着色颜料的分散剂等组成。在本实施例中,例如将聚二甲基硅氧烷油等硅油用作液体载体,而调色剂浓度则设为与在湿式显影方式中常用的低浓度显影液(调色剂浓度为1~2%重量百分比)相比为高浓度的5~40%重量百分比。当然,液体载体的种类并不局限于硅油,并且,显影液32的粘度由构成液体载体和调色剂的各种材料、调色剂浓度等来决定,在本实施例中,例如将粘度设为与低浓度显影液相比为高粘度的50~6000mPa·s。
调色剂浓度调节部分37具有补给槽371,存有比贮存在槽33中的显影液32的调色剂浓度更高的显影液;和补给槽372,贮存上述液体载体。接着,若调色剂供给泵373工作,则高浓度显影液从补给槽371被供给到槽33中,显影液32的调色剂浓度上升;相反,若载体供给泵374工作,则液体载体从补给槽372被供给到槽33中,显影液32的调色剂浓度降低。由泵驱动部分118、119驱动泵373、374。通过如上述控制泵373、374的工作来调节槽33内的显影液32的调色剂浓度。
在这种结构的显影单元30中,通过涂敷辊34汲出贮存在槽33中的显影液32,通过限制刀片35将涂敷辊34上的显影液层的厚度调节均匀,所述均匀的显影液32附着在显影辊31的表面,随显影辊31的旋转被传送到与感光体11相对的显影位置16上。调色剂通过带电控制剂等的作用例如带上正电,而在显影位置16上则通过从显影偏置发生部分114向显影辊31施加的显影偏置Vb,调色剂从显影辊31向感光体11移动,使静电潜像显影。显影偏置Vb通过后述的最优化处理来确定,例如可以为Vb=DC+400V左右。这样,在本事实例中,显影辊31相当于本发明的“显影液载体”,显影偏压产生部分114相当于本发明的“图像形成部件”。
如上述在感光体11上形成的调色剂图像,随感光体11的旋转被传送到与中间转印辊41相对的一次转印位置44上。中间转印辊41沿着从动于感光体11的方向(图1中,逆时针方向)以同于感光体11的圆周速度旋转,若从转印偏压发生部分115施加一次转印偏压(例如DC-400V),则感光体11上的调色剂图像被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辊41上。一次转印后残留在感光体11上的电荷被由LED等构成的消电部分13除去,而残留显影液则被清洁部分14所除去。
在中间转印辊41的适当的位置(在图1中为中间转印辊41的垂直向下的方向)上,与其相对具有二次转印辊42,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辊41上的一次转印调色剂图像随中间转印辊41的旋转被传送到与二次转印辊42相对的二次转印位置45上。同时,与一次转印调色剂图像的传送同步,存放于纸盒3中的转印纸4被传送驱动部分(图中未示出)传送到二次转印位置45上。另外,二次转印辊42沿着从动于中间转印辊41的方向(图1中,顺时针方向)以同于中间转印辊41的圆周速度旋转,并从转印偏压发生部分115有二次转印偏压(例如以恒定电流控制为-100μA)施加时,中间转印辊41上的调色剂图像被二次转印到转印纸4上。二次转印后,中间转印辊41上的残留显影液被清洁部分43除去。如上述二次转印了调色剂图像的转印纸4,沿着规定的转印纸传送路径5(图1中的点划线)被传送,通过定影单元6定影调色剂图像,排出到设置在装置主体2上部的排出盘中。
此外,在感光体11周围的显影辊31和中间转印辊41之间,相对感光体11具有例如由反射型光传感器构成的补丁传感器17,如后所述,用于检测形成在感光体11上的补丁图像的浓度。此外,在装置主体2的上面,具有例如由液晶显示器及触摸面板(touch panel)构成的操作显示面板7,用来接受使用者的操作指示,同时,显示规定的信息来通知使用者。在本实施方式中,补丁传感器17相当于本发明的“浓度检测部件”。
在图2中,主控制部分100具有图像存储器103,用于存储通过接口102从外部装置接收的图像信号,若CPU101从外部装置通过接口102接收到含有图像信号的打印指令信号,则将之转换成其格式适于与引擎部分1的动作指示的加工数据,并送到引擎控制部分110中。引擎控制部分110的存储器116由ROM和RAM等构成,所述ROM用于存储包含预先设定的固定数据的CPU113的控制程序,所述RAM用于暂存引擎部分1的控制数据或CPU113的演算结果等。CPU113通过CPU101将与从外部装置发送来的图像信号相关的数据存入存储器116中。
显影单元30的存储器38,存储与所述显影单元30的制造批号(lot)、使用历史、内置调色剂的特性、显影液32的余量及调色剂浓度等相关的数据。此存储器38与通信部分39构成电气连接,通信部分39例如被安装在槽33上。另外,在装置主体2上安装显影单元30时,通信部分39和引擎控制部分110的通信部分117被正对配置在规定距离内、例如在10nm以内,从而能够通过红外线等无线通信在互不接触状态下收发数据。由此,通过CPU113进行与显影单元30相关的耗材管理等各种信息管理。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无线通信等电磁部件以非接触方式进行数据的收发,但是,若在装置主体2及显影单元30上分别设置连接器,并在装置主体2上安装显影单元30,那么,也可以通过两个连接器的机械配合相互进行数据的收发。此外,存储器38最好是非易失性存储器,使得在电源断开或显影单元30从装置主体2卸下的状态下也能保存其数据,作为这种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可以使用闪存存储器等EEPROM或强电介质存储器等。
图3是显影辊隙部分的放大图,图4是与对比电位相应的感光体上的调色剂附着量的变化说明图。如图3所示,感光体11与显影辊31间的间隔D,被均匀地控制在显影间隔、即显影液层的厚度,为5~40μm的范围内的规定值(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为7μm)上。此外,显影辊隙距离L是显影液层与感光体11及显影辊31两侧均接触的圆周方向的距离,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设定为L=5mm。
然后,在液体载体321中分散调色剂322而形成的显影液32被显影辊31的表面承载的同时被传送到显影位置16上。同时,感光体11通过带电部分12均匀地带上电位Vd,被曝光单元20的光束21曝光,在电荷被中和的区域内附着调色剂322。
在上述低浓度显影液的情况下,为了得到应得的调色剂量,需要100~200μm的显影间隔,与之相比,在使用高浓度显影液的本实施例中可以缩小显影间隔D。由此,缩短显影液中通过电泳现象移动的调色剂的移动距离,同时即使施加相同的显影偏压也可产生更高的电场,从而,能够提高显影效率,使得显影快速进行。
此外,由于将显影间隔D设得很小,因此,例如在通过增加显影偏压Vb来增加对比电位Vcont时,产生的电场也随之急速增强,从而,如图4(A)所示,从显影辊31向感光体11上的调色剂附着量也急剧上升,并在某个电位(在同一图中为Vcont=Vt)以上几乎饱和。
这样,由于在图4(A)中的对比电位Vt以上的范围内调色剂附着量饱和,因此,即使显影偏压、带电偏压及曝光能量等图像形成条件或显影间隔的尺寸有稍微变化,在该范围内形成的调色剂图像的图像浓度也几乎不会变化。即,调色剂图像的图像浓度,可以不受图像形成条件的变化或显影间隔的尺寸变化的影响。因此,如后所述,本打印机以包含在该范围内的图像形成条件来形成调色剂图像。从而,能够预防由浓度不足或浓度斑纹等导致的图像质量的降低。
这里,“调色剂附着量几乎饱和”是指即使对比电位Vcont增加,有助于静电潜像显影的调色剂量也几乎不变化的意思,其中,当然包括显影辊31上的显影液的所有调色剂向感光体11附着的情况,而且,还包括根据装置(例如感光体单元10或显影单元30等)的特性,即使对比电位增加,显影辊31上的显影液的规定比率(例如90%或95%)的调色剂向感光体11附着的状态也几乎不变化的情况。
另一方面,在使用低浓度(例如1~2%重量百分比)的显影液时,为了得到应得的调色剂量,需要将显影间隔D设置得很大(例如D=100~200μm),因此,即使增加对比电位Vcont,产生的电场也仅仅缓慢增强,从而,如比较例的图4(B)所示,从显影辊31向感光体11上的调色剂附着量持续缓慢上升,不产生饱和。
图5是形成实图像P1、低浓度图像P2及中浓度图像P3时感光体11的表面电位轮廓示意图,图6是与形成各图像P1~P3时的显影偏压Vb变化对应的图像浓度的变化示意图。同时,在图6中,显影偏压Vb以外的图像形成条件(带电偏压、曝光能量等)是固定的。
若用光束21对通过带电部分12均匀带上电位Vd(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Vd=DC+600)的感光体11进行部分曝光,则该部分的电荷被中和,从而在感光体11的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其中,对于实图像P1来说,由于感光体11表面的较大范围被曝光,因而,其表面电位降低到与由感光体11的特性所决定的残留电位Vr基本相等的电位V1上,轮廓呈井型。另一方面,对于低浓度图像(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为细线图像)P2来说,由于曝光区域很窄,因此其面电位Vs具有尖锐凹陷状的轮廓,只降低到电位V2(>V1)上。相反,对于中浓度图像(在本实施例中,例如为轮廓型细线图像)P3来说,由于介于曝光区域间的非曝光区域很窄,因此轮廓部分的表面电位Vs只上升到电位V3,而回不到电位Vd上。另外,在图5的图像P2、P3中只例示了1列(line),但是,对于相互分离配置的多列的情况也是相同的。
然后,若具有这种表面电位轮廓的静电潜像被传送到与承载调色剂的显影辊31相对的显影位置16上(图3),则位于该显影位置16上的显影液32中的调色剂322,对应于显影辊31和感光体11各部分的直流电位,向相应位置附着。此时,由于显影偏压Vb与感光体11的表面电位Vs间的电位差、即对比电位Vcont越大,越能促进调色剂从显影辊31向感光体11上的移动,由此,该电位差、即对比电位Vcont越大,感光体11上的调色剂附着量就会越多,图像浓度也随之变高,从而,如上所述,会在某个电位上几乎饱和。
这里,首先对实图像P1的形成进行说明。如图6所示,若使显影偏压Vb从0开始增加,则在Vb>V1的时刻,对比电位变为正值,图像浓度开始上升。然后,从得到足够的对比电位Vcont的时刻(在图6中为Vb=V4>V1)开始,即使增加显影偏压Vb,图像浓度也不上升而维持恒定,几乎饱和。
接着,对低浓度图像P2的形成进行说明。若使显影偏压Vb从0开始增加,则在Vb>V2的时刻,对比电位变为正值,图像浓度开始上升。然后,从得到足够的对比电位Vcont的时刻(在图6中为Vb=V5>V2)开始,即使增加显影偏压Vb,图像浓度也不上升而维持恒定,几乎饱和。
下面,对中浓度图像P3的形成进行说明。若使显影偏压Vb从0开始增加,则在Vb>V1的时刻,对比电位变为正值,图像浓度开始上升。然后,从得到足够的对比电位Vcont的时刻(在图6中Vb=V4>V1)开始,即使增加显影偏压Vb,图像浓度也不上升而维持恒定,几乎饱和。若使显影偏压Vb进一步增加,变成Vb>V3,则由于在轮廓部分也附着调色剂,因此图像浓度上升。之后,若显影偏压Vb比电位V3高很多,则图像浓度成与实图像相同的级别而几乎饱和。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中浓度图像P3的开始饱和电位与实图像P1的开始饱和电位相一致,但是由于调色剂的种类或装置结构等的不同也存在不一致的情况。
通过以上所述,可知如下情况。即,①若将显影偏压Vb设定为满足V4<Vb的规定值,则可以很好地形成实图像P1。
②若将显影偏压Vb设定为满足V5<Vb的规定值,则不仅能形成低浓度图像P2,还能够很好地形成实图像P1。
③若将显影偏压Vb设定为满足V4<Vb<V3的规定值,则不仅能形成中浓度图像P3,还能够很好地形成实图像P1。
④若将显影偏压Vb设定为满足V5<Vb<V3的规定值,则能够很好地形成实图像P1、低浓度图像P2及中浓度图像P3。
因此,本打印机在电源接通或打印页数达到规定页数的时候等适当的时刻对与实图像P1、低浓度图像P2及中浓度P3对应的补丁图像,分别进行最优化处理,其中,所述最优化处理是指一边改变对比电位,一边形成多个补丁图像,并检测出所述图像浓度,从而求出图像浓度几乎饱和的图像形成条件的处理。以下,对各补丁图像的一例进行说明后,详细描述本实施例的动作。
图7是与低浓度图像P2对应的低浓度补丁图像Q2一例的示意图,图8是与中浓度图像P3对应的中浓度补丁图像Q3一例的示意图。如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低浓度补丁图像Q2是由1有(on)、10无(off)的1虚线(ドツトライン)群构成的细线图像。所述“有(on)”虚线群虽然也可以是2以上,但是为了求出能够可靠形成细线图像的图像形成条件,最好为1。此外,所述“无(off)”虚线群并不局限于10,只要是能够使相邻的虚线群充分隔开的数目、例如3以上就可以。另外,也可以使用由孤立点组成的图像代替在图7中使用的细线图像。
同时,如图8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中浓度补丁图像Q3是由10有、1无的1虚线群构成的轮廓型细线图像。所述轮廓型虚线群也可以为2以上,但是为了求出能够可靠形成轮廓型细线图像的图像形成条件,最好为1。此外,“有(on)”虚线群并不局限于10,只要是能够使相邻的轮廓型虚线群充分隔开的数目、例如3以上就可以。另外,也可以使用由轮廓型孤立点组成的图像代替在图8中使用的轮廓型细线图像。
此外,如图5所示,与实图像P1对应的实补丁图像Q1,例如使用与实图像P1相同的实图像即可。
图9是图像形成条件的最优化处理程序的流程图,图10是图9的实补丁处理子程序的流程图,图11是图9的低浓度补丁处理子程序的流程图,图12及图13是图9的中浓度补丁处理子程序的流程图。在引擎控制部分110的存储器116中存储有图像形成条件的最优化处理的控制程序。然后,CPU113按照所述控制程序控制装置的各部分,进行下述最优化处理。
在该图像形成条件的最优化处理中,首先进行实补丁处理(图9的#10)。如图10所述,在所述实补丁处理中,将显影偏压Vb设定为预定的规定值(例如,图6的V1)(#20),形成实补丁图像Q1(#22)。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显影偏压Vb以外的图像形成条件(带电偏压、曝光能量)是固定的。由此,通过变化显影偏压Vb可以任意设定对比电位Vcont。接着,在所述实补丁图像Q1随着感光体11的旋转而移动到与补丁传感器17相对的位置上的时刻,获得从该补丁传感器17输出的检测信号,根据该信号求出实补丁图像Q1的浓度,存入存储器116中(#24)。
接下来,通过使显影偏压Vb只增加预定的规定幅度,来增加对比电位Vcont(#26)。然后,在此图像形成条件下形成实补丁图像Q1(#28),同时,与上述步骤#24一样,根据从补丁传感器17输出的检测信号求出其图像浓度,存入存储器116中(#30)。此外,对刚形成的实补丁图像Q1和在其之前形成的实补丁图像Q1的浓度进行比较,并根据例如浓度的变化量是否在预先设定的规定范围以内来判断是否已经饱和(#32),若已经饱和(在#32为是),则进入#34,相反,若浓度没有饱和(在#32为否),则返回#26重复进行以上步骤。另外,在#32中,例如可以在浓度变化量为最初的浓度变化量(例如,在图6中实图像P1的线的倾斜部分)的1/10以下时,判断其是饱和的。
然后,在#34中,向存储器116存入饱和时刻的显影偏压Vb(例如图6中的V4),返回图9,接着,进行低浓度补丁处理(图9的#12)。如图11所示,在该低浓度补丁处理中,将显影偏压Vb设定为预定的规定值(例如图6的V2)(#40),形成低浓度补丁图像Q2(#42)。对于#44~#52的动作,除形成低浓度补丁图像Q2的步骤(#48)以外,按照与图10的实补丁图像处理相同的顺序进行,即,进行低浓度补丁图像Q2的形成和浓度检测,直到图像浓度饱和为止。
然后,在#54中,向存储器116存入饱和时刻的显影偏压Vb(例如图6中的V5),返回图9,接着,进行中浓度补丁处理(图9的#14)。如图12所示,在该中浓度补丁处理中,将显影偏压Vb设定为预定的规定值(例如图6的V1)(#60),形成低浓度补丁图像Q3(#62)。对于#64~#72的动作,除形成中浓度补丁图像Q3的步骤(#62)以外,按照与图10的实补丁图像处理相同的顺序进行,即,进行中浓度补丁图像Q3的形成及浓度检测,直到图像浓度饱和为止。
然后,在#74中,向存储器116存入饱和时刻的显影偏压Vb(例如图6中的V4)。接着进行的图13的#76~#80与图12的#66~#70完全相同。然后,在#82中,对刚形成的中浓度补丁图像Q3与在其之前形成的中浓度补丁图像Q3的浓度进行比较,并根据例如浓度的变化量是否超出了预先设定的规定范围,来判断图像浓度是否再次开始增加,若图像浓度没有开始增加(在#82为否),返回#76重复进行以上过程。
此外,若中浓度补丁图像Q3的图像浓度再次开始增加(在#82为是),则将增加时刻的显影偏压Vb(例如图6中的V3)存入存储器116中,返回图9,接着,确定显影偏压Vb的最佳值存入存储器116中(图9的#16)。作为所述显影偏压Vb的最佳值,例如在图6中被设定为满足V5<Vb<V3的规定值。另外,也可以将这样求出的图像形成条件写入显影单元30的存储器(安装在显影单元上的存储器)38中。然后,可以在适当的时刻,例如在向装置主体2安装显影单元30的时刻,将存储器38中的图像形成条件写入存储器116中。
图14是打印处理程序的流程图。外部装置通过主控制部分100输入打印指令信号后,首先,作为图像形成条件,设定预先确定的带电偏压和曝光能量的同时,还设定通过图像形成条件的最优化处理(图9)求出并存储在存储器116中的显影偏压Vb(#90)。接着,在所述设定的图像形成条件下进行打印动作(#92)。这样,由于在通过最优化处理求出的图像形成条件下进行打印动作,因此,对于实图像P1、低浓度图像P2及中浓度图像P3来说,可以形成高质量的图像。
这样,根据本实施例,由于一边改变对比电位一边形成多个实补丁图像Q1,并通过浓度传感器17分别检测出图像浓度,来求出相对于对比电位的增加、感光体11上的调色剂附着量几乎饱和的高浓度图像形成条件,并且,在所述高浓度图像形成条件下进行调色剂图像的形成,因此,可以形成高质量的高浓度图像。此外,即使在装置的状态由于随时间恶化等而变化的时候,也总能求出上述高浓度图像形成条件。
此外,根据本实施例,由于一边改变对比电位一边形成多个低浓度补丁图像Q2,并通过浓度传感器17分别检测出图像浓度,来求出相对于对比电位的增加、感光体11上的调色剂附着量几乎饱和的低浓度图像形成条件,并且,在所述低浓度图像形成条件下进行调色剂图像的形成,因此,可以形成高质量的含有细线或孤立点的低浓度图像。此外,即使在装置的状态由于随时间恶化等而变化的时候,也总能求出上述低浓度图像形成条件。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一边改变对比电位一边形成多个中浓度补丁图像Q3,并分别检测出图像浓度,从而求出相对于对比电位的降低、感光体11上的调色剂附着量几乎饱和的中浓度图像形成条件,并且,在所述中浓度图像形成条件下进行调色剂图像的形成,因此,可以形成高质量的含有轮廓型细线或轮廓型孤立点的中浓度图像。此外,即使在装置的状态由于随时间恶化等而变化的时候,也总能求出上述中浓度图像形成条件。
(第一实施例的变形方式)另外,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只要不脱离其宗旨,可以对上述方式进行各种变更,例如可以采用以下变形方式。
(1)在上述第一实施例中作为补丁图像使用了实补丁图像Q1、低浓度补丁图像Q2及中浓度补丁图像Q3,但是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只使用实补丁图像Q1。根据此方式,可以求出上述高浓度图像形成条件,并通过在此高浓度形成条件下形成调色剂图像,可以形成高质量的高浓度图像。
此外,作为补丁图像,例如也可以只使用低浓度补丁图像Q2。根据此方式,可以求出上述低浓度图像形成条件,并通过在此低浓度图像形成条件下进行调色剂图像的形成,可以形成高质量的含有细线或孤立点的低浓度图像。
此外,作为补丁图像,例如也可以只使用中浓度补丁图像Q3。根据此方式,可以求出上述中浓度图像形成条件,并通过在此中浓度图像形成条件下进行调色剂图像的形成,可以形成高质量的含有轮廓型细线或轮廓型孤立点的中浓度图像。
此外,作为补丁图像,例如也可以使用实补丁图像Q1、低浓度补丁图像Q2及中浓度补丁图像Q3中的任意两个。尤其,若使用低浓度补丁图像Q2及中浓度补丁图像Q3这两种图像来求出满足低浓度图像形成条件及中浓度图像形成条件双方的图像形成条件的话,那么,如图6所示,此图像形成条件也满足高浓度图像形成条件,因此,不需要使用实补丁图像Q1,从而,可以简单地形成高质量的高浓度图像。
(2)在上述第一实施例中,形成补丁图像Q1、Q2及Q3来求出图像形成条件,但是也可以不形成补丁图像,而是可以根据如下方式,更加简单地形成高质量的各种图像。即,例如预先求出对于图像P1的高浓度图像形成条件、对于低浓度图像P2的低浓度图像形成条件及对于中浓度图像P3的中浓度图像形成条件,并将分别满足各自的,或者满足任意两个的图像形成条件,或者都满足的图像形成条件存入存储器116或安装在显影单元上的存储器中,并在存储器116、38所存储的图像形成条件下形成调色剂图像。在此方式中,存储器116、38相当于本发明的“存储部件”。
(3)对于上述第一实施例,为了调节由带电部分12产生的带电偏压、施加到显影辊31上的显影偏压、施加到中间转印辊41上的一次转印偏压及施加到二次转印辊42上的二次转印偏压等电气控制条件,也可以形成规定图案(例如,实图像)的标准图像,通过浓度传感器17检测该标准图像,并根据该检测结果调节上述电气控制条件。根据此方式,用于检测补丁图像Q1~Q3的图像浓度的补丁传感器17,可以兼用于用来调节电气控制条件的标准图像的浓度检测中,从而能够抑制部件数量的增加。另外,也可以将用于求出图像形成条件的补丁图像Q1~Q3中的全部或者任一个作为上述标准图像使用。由此,能够进行高效的补丁处理。
(4)在上述第一实施例中,通过一边增加显影偏压Vb一边检测补丁图像的图像浓度来求出调色剂附着量饱和的图像形成条件,但是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根据显影间隔D等装置特性求出可施加的显影偏压Vb的最大值,并从所述最大值开始一边每次以规定的幅度降低显影偏压Vb,一边形成多个补丁图像。
(第二实施例)但是,在湿式显影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如上所述,若显影液中的调色剂浓度发生变化,则由于对静电潜像进行显影时的调色剂图像的浓度发生变化,因此,为了得到稳定的图像,需要对显影液的调色剂浓度进行管理。由此,为了管理显影液的调色剂浓度,提出了一种检测补丁图像的浓度并根据该检测结果调节显影液的调色剂浓度的装置(例如参照日本专利特开平第9-114257号公报)。此装置在位于图像载体的有效图像区域以外的补丁部分区域中,形成用于图像浓度检测的补丁图像,并根据该补丁图像的浓度检测结果判定显影液的调色剂浓度,并且,此装置通过将补丁图像的浓度设得比有效图像的最高浓度还高,从而在有效图像的浓度开始下降之前检测出补丁图像的浓度下降,调节显影液的调色剂浓度。
众所周知,所述补丁图像的图像浓度不单只是根据显影液的调色剂浓度的变化而变化,还根据显影偏压、曝光能量及带电偏压等图像形成条件的影响而变化。由此,有必要在考虑图像形成条件的前提下,从补丁图像的图像浓度求出显影液的调色剂浓度。但是,在上述日本专利特开平第9-114257号公报所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中,没有对图像形成条件进行充分的考虑,因此,不能认为一定可以求出高精度的显影液的调色剂浓度。
由此,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中,通过考虑显影偏压、曝光能量及带电偏压等图像形成条件来求出高精度的显影液的调色剂浓度。该第二实施例的结构,与参照图1及图2说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打印机结构相同。另外,在第二实施例中,槽33相当于本发明的“容器”,操作显示面板7相当于本发明的“通知部件”。下面,重点说明与第一实施例不同的部分。
在第二实施例的打印机中,如下述检测显影液的调色剂浓度。即,本打印机在接通电源时或打印页数达到规定页数时等适当的时刻,形成规定图案(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为实图像)的补丁图像。尤其,在本实施例中,在相对于对比电位的增加、感光体11上调色剂的附着量几乎饱和的图像形成条件下形成补丁图像,并根据所述补丁图像的图像浓度求出显影液的调色剂浓度。之后,根据所述结果进行调节槽33的调色剂浓度的浓度调节处理。下面,参照上述图4,说明根据上述图像形成条件下的补丁图像的图像浓度,检测调色剂浓度的理由,之后,对本实施方式的动作进行详细说明。
就像在第一实施例中说明的那样,通过使用调色剂浓度为高浓度(例如5~40%重量百分比)的显影液,将显影间隔设得很小(例如5~40μm)。由此,例如,通过显影偏压的增加来增加对比电位时,由于产生的电场也随之增强,因此,如图4(A)所示,从显影辊31向感光体11上的调色剂附着量急剧上升,并在某个电位(在同一图中为Vt)以上达到饱和。
这样,由于在图4(A)中的对比电位Vt以上的范围,调色剂附着量饱和,因此,在该范围内形成的调色剂图像的图像浓度不依赖于对比电位,而仅仅只依赖于显影液32的调色剂浓度。由此,可以将在所述范围内的图像形成条件下形成的调色剂图像作为补丁图像,并根据所述补丁图像的图像浓度求出高精度的显影液32的调色剂浓度。另外,这里的“调色剂附着量几乎饱和”,与第一实施例相同,是指即使对比电位增加,有助于静电潜像显影的调色剂量也几乎不变的意思。
图15是上述浓度调节处理程序的流程图,图16是图15的补丁处理子程序的流程图,图17是图16的补丁处理中的浓度检测说明图。下面,根据图15、图16的步骤,参照图17的例子,对上述浓度调节处理的动作过程进行说明。在引擎控制部分110的存储器116中预先存储有浓度调节处理的控制程序。然后,CPU113按照该控制程序控制装置的各部分,进行下述浓度调节处理。
在该浓度调节处理中,首先,进行补丁处理(图15的#110)。如图16所示,在此补丁处理中,将显影偏压Vb设定为预定的规定值(图17中的Vb11)(#130),形成补丁图像(图17中的P11)(#132)。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显影偏压Vb以外的图像形成条件(带电偏压、曝光能量等)是固定的。从而,通过改变显影偏压Vb可以任意设定对比电位Vcont。然后,在该实补丁图像随着感光体11的旋转而移动到与补丁传感器17相对的位置上的时刻,获得从该补丁传感器17输出的检测信号,并基于该信号求出补丁图像P11的浓度,存入存储器116中(#134)。
接下来,通过使显影偏压Vb只增加预定的规定幅度(在图17中从Vb11到Vb12),来增加对比电位Vcont(#136)。然后,在此图像形成条件下形成实补丁图像(图17的P12)(#138),同时,与上述步骤#134一样,根据从补丁传感器17输出的检测信号求出其浓度,存入存储器116中(#140)。此外,对刚形成的实补丁图像与在其之前形成的实补丁图像(在这里为图17的P12和P11)的浓度进行比较,并根据例如浓度的变化量是否在预先设定的规定幅度以内来判断是否已经饱和(#142),若已经饱和(在#142为是),则进入#144,相反,若浓度没有饱和(在#142为否),则返回#136重复进行以上步骤。
在图17所示的一例中,由于补丁图像P12的浓度比补丁图像P11高出规定幅度以上,因此,通过将显影偏压Vb从Vb12增加到Vb13来增加对比电位,同时,在该图像形成条件下形成补丁图像P13,求出其浓度并存入存储器116中(#136~#140)。接着,进行浓度饱和的判断(#142),但在图17中,由于补丁图像P13的浓度比补丁图像P11高出规定幅度以上,因此,再次进行#136~#142。即,通过将显影偏压Vb从Vb13增加到Vb14来增加对比电位,同时,在该图像形成条件下形成补丁图像P14,并求出其浓度存入存储器116中,进行浓度饱和的判断。这里,由于补丁图像P14的浓度与补丁图像P13的浓度几乎相等,即,浓度的变化量在预定的规定幅度以内,因此,在#142判断为“是”,进入#144中。另外,在#142中,例如也可以在浓度变化量为最初的浓度变化量(补丁图像P11与补丁图像P12之间的浓度差)的1/10以下时,判断其是饱和的。
然后,在#144中,利用最后形成的补丁图像(图17中的P14)的浓度,求出显影液32的调色剂浓度,返回图15,判断所求调色剂浓度是否在容许范围以外(#112),若不在容许范围以外(在#112为否),则判断浓度是否下降了(#114),若没有下降(在#114为否),则判断浓度是否上升了(#116)。
这里,已用运算式或者表数据形式求出了在调色剂附着量饱和的图像形成条件下形成的补丁图像的浓度与显影液32的调色剂浓度之间的关系,并且,在存储器116所存储的程序中已经包含了所述关系、显影液32的调色剂浓度初值、容许范围的下限值及上限值。此外,根据上述关系,进行求出图16中#144的调色剂浓度的处理,并通过将求得的调色剂浓度与所述上限值及下限值进行比较,来进行图15中#112的判断。
然后,调色剂浓度在容许范围之外时(在#112为是),在操作显示面板7中显示所述情况的警告消息(#118),结束该程序。这样,在显影液的调色剂浓度超出容许范围时,通过通知所述情况,可以敦促使用者调节显影液中的调色剂浓度或修理装置等,从而可以提高装置的操作性或维护性。
此外,求得的调色剂浓度与上述初值相比降低了的时候(在#114为是),调色剂补给泵373通过泵驱动部分118只驱动与调色剂浓度和所述初值的差值对应的时间(#120)后结束。另一方面,求得的调色剂浓度与上述初值相比升高了的时候(在#116为是),载体补给泵374通过泵驱动部分119只驱动与调色剂浓度和所述初值的差值对应的时间(#122)后结束。即,根据补丁图像的图像浓度将显影液的调色剂浓度调节到初值上。
另外,上述判断也可以这样进行即,在调色剂附着量达到饱和的显影偏压下形成补丁图像,并基于所述补丁图像的图像浓度与显影液32的调色剂浓度之间的关系,分别求出与显影液32的调色剂浓度的初值、容许范围的下限值及上限值对应的补丁图像的图像浓度,存入存储器116中,然后,通过将检测到的补丁图像的图像浓度直接与这些对应值进行比较,来进行图15的#112、#114、#116的判断。
这样,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在相对于对比电位的增加、调色剂向感光体11上的附着量几乎饱和的图像形成条件下形成补丁图像,通过补丁传感器17检测所述补丁图像的图像浓度,并根据该检测到的图像浓度求出显影液32的调色剂浓度,因此,即使图像形成条件(带电偏压、曝光能量或显影偏压)稍微变动,在上述饱和的图像形成条件下形成的补丁图像的浓度也不变化,而几乎只依赖于显影液32的调色剂浓度,从而可以精确地求出所述调色剂浓度。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一边改变显影偏压一边形成多个补丁图像,并通过比较该补丁图像的图像浓度来判断该图像浓度是否饱和,因此,即使在调色剂向感光体11的附着量几乎饱和的图像形成条件因随时间变化等而发生变化时,也总能求出在该图像形成条件下形成的补丁图像的图像浓度。
而且,由于基于补丁图像的图像浓度调节槽33中的调色剂浓度,因此,总是使用已调节过浓度的显影液形成图像。从而,可以稳定地形成图像质量良好的调色剂图像。
(第二实施例的变形方式)另外,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只要不脱离其宗旨,可以对上述方式进行各种变更,例如可以采用以下变形方式。
(1)在上述第二实施例中,根据补丁图像浓度饱和时的最后的补丁图像(图17中的补丁图像P14)的图像浓度,求出了显影液32的调色剂浓度,但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使用在判断为饱和的时刻上的两个补丁图像(图17中的补丁图像P13、P14)的图像浓度的平均值求出显影液32的调色剂浓度。根据此方式,可以通过减小偏差来更精确地求出调色剂浓度。
(2)在上述第二实施例中,一边增加显影偏压一边求出调色剂附着量饱和的图像形成条件下的补丁图像的图像浓度,但是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根据显影间隔等装置特性求出可施加的显影偏压的最大值,并从所述最大值开始每次以规定的幅度降低显影偏压。此时,通过在判断出补丁图像浓度达到饱和的时刻(例如,在图17中,从补丁图像P14开始进行形成且已经形成补丁图像P13的时刻)停止补丁图像的形成,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内求出调色剂附着量饱和的图像形成条件下的补丁图像的图像浓度。
(3)也可以预先求出图像浓度确实饱和的显影偏压(例如根据装置的特性可施加的显影偏压的最大值)并存入存储器116或存储器38中,从而,以所述显影偏压形成补丁图像。根据此方式,可以只形成1个补丁图像,从而能够更简单地求出调色剂浓度。在此方式中,存储器116或存储器38相当于本发明的“存储部件”。
(第一、第二实施例的共同的变形方式)
(4)在上述第一、第二实施例中,通过改变显影偏压Vb来改变对比电位Vcont,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通过改变带电偏压Vd或曝光能量等潜像形成条件来改变对比电位Vcont。此时,可以通过控制带电偏压发生部分111来改变基于带电部分12的感光体11的带电电位Vd,也可以通过控制曝光控制部分112来改变来自曝光单元20的光束21的光量。
(第三实施例)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也与第二实施例相同,通过考虑显影偏压、曝光能量及带电偏压等图像形成条件来精确地求出显影液的调色剂浓度。该第三实施例的结构与参照图1及图2说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打印机结构相同。而且,在第三实施例中,槽33相当于本发明的“容器”,操作显示面板7相当于本发明的“通知部件”。下面,重点说明与第一实施例不同的部分。
在第三实施例的打印机中,如下述检测显影液的调色剂浓度。即,本打印机与第二实施例相同,在电源接通时或打印页数达到规定页数时等适当的时刻,形成规定图案(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为实图像)的补丁图像。尤其,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使得显影位置16上的显影液所含调色剂中90%以上的调色剂向感光体11附着的图像形成条件下,形成补丁图像,并基于该补丁图像的图像浓度求出显影液的调色剂浓度。然后,根据所述结果进行调节槽33的调色剂浓度的浓度调节处理。下面,参照上述图3以及下述图18,说明根据在上述图像形成条件下的补丁图像的图像浓度,检测调色剂浓度的理由,之后,对本实施方式的动作进行详细说明。
图18是调色剂附着量的说明图。就像在第一实施例中说明的那样,通过使用调色剂浓度为高浓度(例如5~40%重量百分比)的显影液32,将显影间隔设得很小(例如5~40μm)。由此,例如,通过显影偏压的增加来增加对比电位时,由于产生的电场也随之增强,因此,如图18(A)所示,从显影辊31向感光体11上的调色剂附着量急剧上升,并在某个电位(在同一图中为Vt)以上达到饱和。
这里,图18(A)所示的在对比电位Vt以上的范围调色剂附着量饱和,是指被显影辊31传送到显影位置16上的显影液所含调色剂全部附着到感光体11上的状态。因此,可以说在显影位置16上的显影液所含调色剂中大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为90%以上)调色剂向感光体11附着的图像形成条件下所形成的补丁图像的图像浓度,能够基本正确地反映显影液32的调色剂浓度。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预先求出这种图像形成条件,即显影位置16上的显影液所含调色剂中的例如90%以上的调色剂向感光体11附着的图像形成条件(带电偏压、曝光能量、显影偏压等),作为控制程序存入存储器116中。然后,在存储器116所存储的所述图像形成条件下形成补丁图像,并根据所述图像浓度求出显影液32的调色剂浓度。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存储器116相当于本发明的“存储部件”。
另外,使用低浓度(例如1~2%重量百分比)的显影液时,由于为了得到应得的调色剂量,需要将显影间隔设得较大(例如100~200μm),因此,即使对比电位增加,产生的电场也只是缓慢增强,由此,如比较例的图18(B)所示,从显影辊31向感光体11的调色剂附着量也缓慢持续上升,并不饱和。从而,很难设定显影位置16上的显影液所含调色剂中大部分调色剂向感光体11附着的图像形成条件。
这里,将显影位置16上的显影液所含调色剂中向感光体11附着的调色剂的比率称为“调色剂附着率”。如上述图3所示,在液体载体321中分散调色剂322而形成的显影液32承载在显影辊31的表面上被传送到显影位置16上,并向感光体11附着。就像在第一实施例中说明的那样,感光体11与显影辊31之间的间隔D,即显影液层的厚度,被调节在均匀的规定值(在本实施例中,例如为7μm)上。此外,显影辊隙距离L,为显影液层与感光体11及显影辊31均接触的圆周方向的距离,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设定为5mm。
此时,“调色剂附着率”与在显影位置16上产生的电场E和显影时间T的积成比。这里,电场E由式E=∈1(Vs-Vd)/(L2·∈1+L1·∈2)表示。
其中,∈1为感光体11的感光层的介电常数,Vs为感光体11的带电偏压,
Vd为显影偏压,L1为感光体11的感光层的厚度,L2为感光体11上的显影液层的厚度,∈2为显影液层的介电常数。
此外,显影时间T由式T=L/S表示。其中,S为感光体11的圆周速度。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根据上述,预先求出调色剂附着率为90%以上的图像形成条件(带电偏压、曝光能量、显影偏压等),作为控制程序存入存储器116中。
接着,对上述浓度调节处理的动作过程进行说明。图19是第三实施例的补丁处理子程序的流程图。另外,第三实施例的上述浓度调节处理程序与参照图15说明的第二实施例相同,补丁处理子程序与第二实施例不同。在引擎控制部分110的存储器116中预先存储有浓度调节处理的控制程序。然后,通过CPU113根据该控制程序控制装置的各部分,进行上述浓度调节处理。
如图19所示,在第三实施例的补丁处理中,将带电偏压、显影偏压、曝光能量等图像形成条件设定为预定的规定值(#210),形成补丁图像(#212),并在该补丁图像随着感光体11的旋转而移动到与补丁传感器17相对的位置上的时刻,获得从该补丁传感器17输出的信号,基于该信号求出补丁图像的浓度(#214)。
然后,使用该补丁图像的图像浓度求出显影液32的调色剂浓度(#216),返回上述图15。
这里,已用运算式或者表数据形式求出了在调色剂附着量为90%以上的图像形成条件下形成的补丁图像的浓度与显影液32的调色剂浓度之间的关系,并且,在存储器116所存储的程序中已经包含了所述关系、显影液32的调色剂浓度初值、容许范围的下限值及上限值。此外,根据上述关系,进行求出图19中#216的调色剂浓度的处理,并通过将求得的调色剂浓度与所述上限值及下限值进行比较,来进行图15中#112的判断。
另外,在调色剂附着量为90%以上的图像形成条件下形成补丁图像,并基于所述补丁图像的图像浓度与显影液32的调色剂浓度之间的关系,分别求出与显影液32的调色剂浓度的初值、容许范围的下限值及上限值对应的补丁图像的图像浓度,存入存储器116中,然后,通过将检测到的补丁图像的图像浓度直接与这些对应值进行比较,来进行图15的#112,#114,#116的判断。
这样,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在存储器116中存放显影位置上的显影液所含调色剂中大部分(在本实施例中,例如为90%以上)调色剂向感光体11附着的图像形成条件,并通过补丁传感器17检测在所述图像形成条件下形成的补丁图像的图像浓度,因此,在上述图像形成条件下形成的补丁图像的图像浓度,能够基本正确地反映显影液32的调色剂浓度,由此可以精确地求出所述调色剂浓度。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基于补丁图像的图像浓度调节槽33中的调色剂浓度,因此,总是使用已调节过浓度的显影液进行图像形成。从而,可以稳定地形成图像质量良好的调色剂图像。
(第一、第三实施例的共同的变形方式)另外,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只要不脱离其宗旨,可以对上述方式进行各种变更,例如可以采用以下变形方式。
(1)在上述第二、第三实施例中,通过从补给槽372向槽33中补给液体载体来降低显影液32的调色剂浓度,但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配置将通过清洁器从感光体11或中间转印辊41上除去的液体载体回收、并放回槽33中的机构,从而在浓度上升时(在图15的#116中为是),通过使上述机构动作来降低槽33的显影液32的调色剂浓度。
(2)在上述第二、第三实施例中,通过从补给槽371向槽33中补给高浓度显影液来增大显影液32的调色剂浓度,但是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通过进行如对白色实图像进行显影、或将正常的图像形成中的显影间隔变宽等显影动作,来消耗液体载体,从而使显影液32的调色剂浓度变大。
(3)在上述第二、第三实施例中,通过配置调色剂浓度调节部分37,来调节槽33的显影液32的调色剂浓度,但是,也可以不配置调色剂浓度调节部分37,而在调色剂浓度下降(在图15的#114中为是)或上升(在图15的#116中为是)时,对形成正常的调色剂图像时的图像形成条件进行调节。这里,图像形成条件包括带电偏压发生部分111所产生的带电偏压、通过曝光控制部分112控制的光束21的曝光能量、显影偏压发生部分114所产生的显影偏压、转印偏压发生部分115所产生的一次转印偏压及二次转印偏压等。
(第一~第三实施例的共同的变形方式)(4)在上述第一~第三实施例中,对形成在感光体11上的补丁图像的图像浓度进行检测,但是浓度检测位置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对从感光体11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辊41上的补丁图像的图像浓度进行检测。此时,可以在中间转印辊41的周围、一次转印位置44与二次转印位置45之间对向配置补丁传感器。在该实施方式中,中间转印辊41相当于本发明的“转印介质”,转印偏压发生部分115相当于本发明的“转印部件”。另外,也可以在转印纸4上转印补丁图像,并对此补丁图像的图像浓度进行检测。
此外,例如,也可以在感光体11或中间转印辊41上接触配置用于转印补丁图像的专用部件(例如补丁转印辊),并向该专用部件施加转印偏压,从而对转印到上述专用部件上的补丁图像的图像浓度进行检测。此时,与上述专用部件相对配置补丁传感器即可。在所述实施方式中,上述专用部件相当于本发明的“转印介质”,向上述专用部件施加转印偏压的部件相当于本发明的“转印部件”。
(5)在上述第一~第三实施例中,对向转印纸上印刷从主计算机等外部装置接收的图像的打印机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也可适用于将复印机或传真装置等包括在内的正常的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此外,上述实施例虽然说明了在单色打印的图像形成装置中适用本发明的例子,但本发明的适用对象并不局限于此,本发明也适用于彩色图像形成装置中。此时,尤其在上述第二、第三实施例中,可以对每种颜色分别检测显影液的调色剂浓度、并进行调节。
权利要求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图像载体,在其表面可承载静电潜像;显影液载体,将显影液承载在其表面上,并将之传送到与所述图像载体相对的显影位置上,所述显影液是在液体载体中分散调色剂而形成的;及图像形成部件,向所述显影液载体施加规定的显影偏压,使所述显影液载体承载的显影液中的调色剂向所述图像载体附着,从而利用调色剂对所述静电潜像进行显影来形成调色剂图像,其中,所述图像形成部件,在相对于对比电位的增加、调色剂向所述图像载体的附着量几乎饱和的图像形成条件下,形成正常的调色剂图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形成条件是用于高浓度的图像形成条件,即,通过向所述图像载体附着调色剂来形成实图像时,相对于对比电位的增加、所述实图像的图像浓度几乎饱和的图像形成条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形成条件是用于低浓度的图像形成条件,即,通过向所述图像载体附着调色剂来形成含有细线或孤立点的低浓度图像时,相对于对比电位的增加、所述低浓度图像的图像浓度几乎饱和的图像形成条件。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形成条件是用于中浓度的图像形成条件,即,通过向所述图像载体附着调色剂来形成含有轮廓型细线或轮廓型孤立点的中浓度图像时,相对于对比电位的增加、所述中浓度图像的图像浓度几乎饱和的图像形成条件。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形成条件至少满足下述用于高浓度的图像形成条件、用于中浓度的图像形成条件及用于低浓度的图像形成条件中的2个,其中,所述用于高浓度的图像形成条件是通过向所述图像载体附着调色剂来形成实图像时,相对于对比电位的增加、所述实图像的图像浓度几乎饱和的图像形成条件。所述用于中浓度的图像形成条件是通过向所述图像载体附着调色剂来形成含有轮廓型细线或轮廓型孤立点的中浓度图像时,相对于对比电位的增加、所述中浓度图像的图像浓度几乎饱和的图像形成条件。所述用于低浓度的图像形成条件是通过向所述图像载体附着调色剂来形成含有细线或孤立点的低浓度图像时,相对于对比电位的增加、所述低浓度图像的图像浓度几乎饱和的图像形成条件。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将具有γ饱和特性的显影液用作所述显影液,所述γ饱和特性是指相对于对比电位的增加、调色剂向所述图像载体的附着量几乎饱和的特性。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影液中的调色剂浓度约为5%重量百分比至40%重量百分比。
8.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有存储所述图像形成条件的存储部件,其中,所述图像形成部件在所述存储部件所存储的图像形成条件下形成正常的调色剂图像。
9.一种图像形成方法,向承载显影液的显影液载体施加规定的显影偏压,使所述显影液载体承载的显影液中的调色剂向图像载体附着,从而利用调色剂对所述图像载体上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来形成调色剂图像,其中,所述显影液是在液体载体中分散调色剂而形成的,其特征在于,具有以下工序求出相对于对比电位的增加、所述图像载体上的调色剂附着量几乎饱和的图像形成条件;以及在求出的图像形成条件下形成正常的调色剂图像。
10.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图像载体,在其表面可承载静电潜像;显影液载体,将显影液承载在其表面上,并将之传送到与所述图像载体相对的位置上,所述显影液是在液体载体中分散调色剂而形成的;图像形成部件,向所述显影液载体施加规定的显影偏压,使所述显影液载体承载的显影液中的调色剂向所述图像载体附着,从而利用调色剂对所述静电潜像进行显影来形成调色剂图像;以及浓度检测部件,检测通过图像形成部件形成的作为补丁图像的调色剂图像的图像浓度;其中,在相对于对比电位的增加、所述图像载体上的调色剂附着量几乎饱和的图像形成条件下,通过所述图像形成部件形成所述补丁图像,同时,基于通过所述浓度检测部件检测的所述补丁图像的图像浓度,求出所述显影液的调色剂浓度。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补丁图像的图像浓度,调节所述显影液中的调色剂浓度。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有贮存所述显影液的容器;基于所述补丁图像的图像浓度调节贮存在所述容器中的显影液的调色剂浓度,同时,通过所述显影液载体将已调节过该浓度的显影液传送到所述显影位置上。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补丁图像的图像浓度,调节形成正常的调色剂图像时的图像形成条件。
14.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有通知部件,所求调色剂浓度超出规定范围时,通知所述情况。
15.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浓度检测部件检测形成在所述图像载体上的补丁图像的图像浓度。
16.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有转印部件,将形成在所述图像载体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转印介质上,其中,所述浓度检测部件检测从所述图像载体转印到所述转印介质上的补丁图像的图像浓度。
17.如权利要求10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一边改变对比电位,一边通过图像形成部件形成多个补丁图像,并基于通过所述浓度检测部件检测的所述多个补丁图像的图像浓度,求出相对于对比电位的增加、所述图像载体上的调色剂附着量几乎饱和的图像形成条件。
18.如权利要求10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有存储部件,用于存储相对于对比电位的增加、所述图像载体上的调色剂附着量几乎饱和的图像形成条件;在该存储部件所存储的所述图像形成条件下,通过所述图像形成部件形成所述补丁图像。
19.一种图像形成方法,向承载显影液的显影液载体施加规定的显影偏压,使所述显影液载体承载的显影液中的调色剂向图像载体附着,从而利用调色剂对所述图像载体上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来形成调色剂图像,其中,所述显影液是在液体载体中分散调色剂而形成的,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具有如下步骤在相对于对比电位的增加、所述图像载体上的调色剂附着量几乎饱和的图像形成条件下,形成作为补丁图像的调色剂图像;检测所述补丁图像的图像浓度;以及基于该检测结果求出所述显影液的调色剂浓度。
20.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图像载体,在其表面可承载静电潜像;显影液载体,将显影液承载在其表面上,并将之传送到与所述图像载体相对的位置上,所述显影液是在液体载体中分散调色剂而形成的;图像形成部件,向所述显影液载体施加规定的显影偏压,使所述显影液载体承载的显影液中的调色剂向所述图像载体附着,从而利用调色剂对所述静电潜像进行显影来形成调色剂图像,以及浓度检测部件,检测通过所述图像形成部件形成的作为补丁图像的调色剂图像的图像浓度;其中,在下述图像形成条件下,通过所述图像形成部件形成所述补丁图像,所述图像形成条件是指使所述显影位置上的显影液所含调色剂中90%以上的调色剂向所述图像载体附着的图像形成条件,同时,基于通过所述浓度检测部件检测的所述补丁图像的图像浓度,求出所述显影液的调色剂浓度。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补丁图像的图像浓度,调节所述显影液中的调色剂浓度。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有贮存所述显影液的容器,基于所述补丁图像的图像浓度,调节所述容器中贮存的显影液的调色剂浓度,同时,通过所述显影液载体将已调节过浓度的所述显影液传送到所述显影位置上。
23.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补丁图像的图像浓度,调节形成正常的调色剂图像时的图像形成条件。
24.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有通知部件,所求调色剂浓度超出规定范围时,通知所述情况。
25.如权利要求20至24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浓度检测部件检测所述图像载体上形成的补丁图像的图像浓度。
26.如权利要求20至24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有转印部件,将所述图像载体上形成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转印介质上;所述浓度检测部件检测从所述图像载体转印到所述转印介质上的补丁图像的图像浓度。
27.如权利要求20至24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具有存储部件,存储有使所述显影位置上的显影液所含调色剂中90%以上的调色剂向所述图像载体附着的图像形成条件;在该存储部件中存储的所述图像形成条件下,通过所述图像形成部件形成所述补丁图像。
28.一种图像形成方法,向显影液载体施加规定的显影偏压,使所述显影液载体承载的显影液中的调色剂向所述图像载体附着,从而利用调色剂对所述图像载体上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来形成调色剂图像,其中,所述显影液是在液体载体中分散调色剂而形成的,而所述显影液载体则承载所述显影液并将之传送到与所述图像载体相对的位置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具有如下工序在下述图像形成条件下形成作为补丁图像的调色剂图像,所述图像形成条件是指使所述显影位置上的显影液所含调色剂中90%以上的调色剂向所述图像载体附着的图像形成条件;检测所述补丁图像的图像浓度;以及基于该检测结果,求出所述显影液的调色剂浓度。
全文摘要
CPU113通过执行存储在存储器(116)中的控制程序,来一边增加显影偏压,一边形成多个补丁图像,并使用补丁传感器(17)分别检测所述补丁图像的浓度,接着,通过比较这些图像浓度来判断该图像浓度是否饱和。接下来,求出图像浓度几乎饱和的图像形成条件,存入存储器(116)中。然后,通过主控制部分(100)从外部装置输入打印指令信号时,在存储器(116)所存储的图像形成条件下进行打印动作。从而,在湿式显影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形成正常的调色剂图像时,使该调色剂图像的图像浓度不受图像形成条件的变化或显影间隔的尺寸变化的影响。
文档编号G03G15/10GK1493937SQ03134680
公开日2004年5月5日 申请日期2003年9月25日 优先权日2002年9月25日
发明者北泽淳宪, 古贺欣郎, 郎, 英, 藤田徹, 中村昌英 申请人: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