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模块及其可抽离灯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92220阅读:19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背光模块及其可抽离灯座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背光模块,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可抽离灯座的背光模块。
背景技术
背光模块广泛应用于液晶显示器(LCD)及扫描仪中,由于市场规模大,因此相关的专利文献也不断被提出。在使用时,如果背光模块的灯管损坏或烧毁,就需要检修更换。有关更换灯管的专利包括美国第5,537,296,其优点为可以只更换灯管,而连接在旁边的其它零件不必一起更换,但缺点为检修更换时需要细部拆解,工作量较大。日本特开平4-104486以及特开平4-288526二篇专利简化了拆解的工作,灯管是由背光模块的侧面进行抽取更换。
请参阅图1a,图1为现有技术的背光模块的立体分解图,为方便说明起见,在图中标示x、y、z方向,以便陈述各零件的相对位置。现有背光模块包括有一前框101、一扩散板102、一导光板103、一反射片104、一边框105、一背板106、以及可抽离灯座170。背板106与边框105固定在一起,形成类似一没有盖子的盒子。反射片104、导光板013、以及扩散板102于盒子中彼此重叠接触。在边框105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滑槽151,用于将二可抽离灯座170由y方向分别插入边框105的边缘内,使二可抽离灯座170分别位于导光板103的两侧。前框101与边框105结合,以边框105边缘的卡钩152卡住前框101,而将反射片104、导光板103、扩散板102以及可抽离灯座170夹持固定在前框101、背板106与边框105之间。
由图1b所显示的,其清楚的表现出滑槽151的位置。由此,可清楚地了解可抽离灯座170的设置情况。可抽离灯座170是以其侧面与滑槽151的内壁接触,利用彼此之间的摩擦力而使可抽离灯座170紧配合于滑槽151之中。
参照图1c,其显示出现有背光模块的可抽离灯座170的A部分放大图。可抽离灯座170具有一反光板172、一灯座主体175以及一排线连接部173。反光板172设于该灯座主体175表面。排线连接部173设于该灯座主体175之中。反光板172的-y方向(可抽离灯座170的抽出方向)侧另具有一夹钳部171,用于做为当抽离可抽离灯座170时的施力点。然而,由于灯管为定期损耗的组件,因此经使用一段时间后便需要更换,夹钳部171在多次更换灯管后,常有可能因为往复运动而造成的金属疲劳而断裂,进而造成下次拆卸时不易将可抽离灯座170抽离出来。因此需要一种能可供多次更换灯管的背光模块设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背光模块,以改善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即提供一种背光模块,包括一边框、一导光板、至少一可抽离灯座以及至少一灯管。导光板设于该边框内的滑槽之中。可抽离灯座设置在该边框内且位于该导光板旁,该可抽离灯座具有勾孔以及一夹钳部,该勾孔设于该可抽离灯座的z方向(背光模块的光线射出方向)的侧面,该夹钳部设于该可抽离灯座的-y方向(可抽离灯座170的抽出方向)的侧面。灯管设于该可抽离灯座之中。
应用本发明的背光模块,可利用将一辅助工具伸入该勾孔中,于该勾孔将抽离灯座推出。当该夹钳部伸出该边框侧面后,再对该夹钳部施力而取出该抽离灯座。如此可避免夹钳部因往复运动而产生金属疲劳,造成断裂。如此可延长该可抽换灯座或该背光模块的使用寿命。


图1a为现有的背光模块结构示意图;图1b为现有的背光模块结构示意图;图1c为现有的背光模块的A部分放大图;图2a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b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c为本发明实施例的A部分放大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参照图2a,本发明的实施例包括一前框201、一扩散板202、一导光板203、一反射片204、一边框205、一背板206、可抽离灯座270以及灯管。背板206与边框205固定在一起,形成类似一没有盖子的盒子。反射片204、导光板203、以及扩散板202于盒子中彼此重叠接触。在边框205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滑槽251,用于将二可抽离灯座270由y方向分别插入边框205的边缘内,使二可抽离灯座270分别位于导光板203的两侧,灯管(未图示)即设于可抽离灯座270之中。前框201与边框205结合,以边框205边缘的卡钩252卡住前框201,而将反射片204、导光板203、扩散板202以及可抽离灯座270夹持固定在前框201、背板206与边框205之间。
由图2b所显示的,其清楚的表现出滑槽251的位置。由此,可清楚地了解可抽离灯座270的设置情况。可抽离灯座270以其侧面与滑槽251的的内壁接触,利用彼此之间的摩擦力而使可抽离灯座270紧配合于滑槽251之中。
参照图2c,其显示图2a中的A部分放大图。本发明的可抽离灯座270具有一反光板272、一灯座主体275以及一排线连接部273。灯座主体275形成一凹槽276以收容该灯管。排线连接部273设于该凹槽276之中,用以与该灯管以及一排线(未图示)相连接。反光板272设于该灯座主体275表面。可抽离灯座270的一第一侧(朝向该背光模块的光线射出侧)上的反光板表面具有一勾孔274,反光板的-y方向(可抽离灯座170的抽出方向)侧(第二侧)另具有一夹钳部271。勾孔274以及夹钳部271用于做为当抽离可抽离灯座270时的施力点。
由于当前框201拆卸后,可抽离灯座的第一侧将会裸露出来。因此可利用辅助工具伸入该勾孔274中,将抽离灯座270推出。
应用本发明的背光模块,可利用将一辅助工具伸入该勾孔274中,将抽离灯座270推出。当该夹钳部271伸出该边框205侧面后,再对该夹钳部271施力而取出该抽离灯座270。如此可避免夹钳部271因往复运动而产生金属疲劳,造成断裂。因而可延长该可抽换灯座271或该背光模块的使用寿命。
本发明的勾孔设计,并不仅限于设置在该可抽离灯座的该第一侧之上,其也可设置于该可抽离灯座的一第三侧的反光板表面之上,该第三侧面朝向该背光模块的光线射出方向的相反方向;或可设置于该可抽离灯座的一第四侧的反光板表面之上,该第四侧面位于该可抽离灯座的背向该导光板侧。以配合各种不同的背光模块设计。
虽然结合以上较佳实施例揭露了本发明,然而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仍可作一些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就以权利要求所界定的为准。
权利要求
1.一种背光模块,包括一边框;一导光板,设于该边框内;以及至少一可抽离灯座,设置在该边框内且位于该导光板旁,该可抽离灯座具有一勾孔,设于该可抽离灯座的表面;以及至少一灯管,设于该可抽离灯座之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中该可抽离灯座另包括一反光板,该反光板设于该可抽离灯座的表面,该反光板具有一第一侧面,该第一侧面朝向该背光模块的光线射出方向,该勾孔即设于该第一侧面之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中该可抽离灯座另包括一反光板,该反光板设于该可抽离灯座的表面,该反光板具有一第三侧面,该第三侧面朝向该背光模块的光线射出方向的相反方向,该勾孔即设于该第三侧面之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中该可抽离灯座另包括一反光板,该反光板设于该可抽离灯座的表面,该反光板具有一第四侧面,该第四侧面位于该可抽离灯座的背向该导光板侧,该勾孔即设于该第四侧面之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中该可抽离灯座另包括一第二侧面,朝向该可抽离灯座的抽出方向,该第二侧面具有一夹钳部,设于该第二侧面之上。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中该可抽离灯座另包括一排线连接部,设于该可抽离灯座的朝向该导光板侧。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另包括一反射片,设于该边框之中,并与该导光板重叠。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背光模块,其另包括一扩散板,设于该边框之中,并相对于该反射片,重叠于该导光板的另一侧。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中该边框包括一滑槽,设于该边框两侧,用以将该可抽离灯座插入该边框内。
10.一种可抽离灯座,包括一灯座主体,该灯座主体形成一凹槽;一排线连接部,设于该凹槽之中;以及一勾孔,设于该可抽离灯座的表面。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可抽离灯座,其中该可抽离灯座另包括一反光板,该反光板设于该可抽离灯座的表面,该反光板具有一第一侧面,该第一侧面朝向该背光模块的光线射出方向,该勾孔即设于该第一侧面之上。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可抽离灯座,其中该可抽离灯座另包括一反光板,该反光板设于该可抽离灯座的表面,该反光板具有一第三侧面,该第三侧面朝向该背光模块的光线射出方向的相反方向,该勾孔即设于该第三侧面之上。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可抽离灯座,其中该可抽离灯座另包括一反光板,该反光板设于该可抽离灯座之表面,该反光板具有一第四侧面,该第四侧面位于该可抽离灯座的背向该导光板侧,该勾孔即设于该第四侧面之上。
14.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可抽离灯座,其中该可抽离灯座另包括一第二侧面,朝向该可抽离灯座的抽出方向,该第二侧面具有一夹钳部,设于该第二侧面之上。
全文摘要
一种背光模块,包括一边框、一导光板、至少一可抽离灯座以及至少一灯管。导光板设于该边框内的滑槽之中。可抽离灯座设置在该边框内且位于该导光板旁,该可抽离灯座具有勾孔以及一夹钳部,该勾孔设于该可抽离灯座的表面,该夹钳部设于该可抽离灯座的抽出方向侧。灯管设于该可抽离灯座之中。
文档编号G02F1/13GK1595258SQ0315894
公开日2005年3月16日 申请日期2003年9月12日 优先权日2003年9月12日
发明者林晓业, 黄茂源 申请人: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