滤色片基板、液晶显示屏和电子仪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93467阅读:16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滤色片基板、液晶显示屏和电子仪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晶显示屏和使用该液晶显示屏的电子仪器,特别是液晶显示屏使用的滤色片基板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所谓的反射型的液晶显示屏,通常是在将液晶夹在中间的一对基板中背面侧的基板上具有反射层的结构。该结构的基础,是从观察侧入射到液晶显示屏上的太阳光等外光从观察侧的基板透过液晶而到达反射层的表面,同时由该表面反射后向观察侧射出。并且,通过观察者观察该出射光而实现反射型显示。反射型的液晶显示屏不需要后照灯等光源,所以,可以实现低功耗化和薄型化。
此外,近年来又提案了在反射层上设置开口部的液晶显示屏。按照该结构的液晶显示屏除了上述反射型显示外,通过使来自于背面侧的入射光(例如后照灯单元的照射光)从反射层的开口部向观察侧射出,也可以进行所谓的透射型显示。这种液晶显示屏称为半透射反射型,在外光不充分的环境中利用透射型显示也可以确保显示的可视性。
这里,设这些液晶显示屏使用的反射层的表面为镜面状时,则观察侧的入射光在反射层的表面发生镜面反射后,被观察者所观察。因此,除了本来应显示的图像外,观察者还将看到附近的人或物的图像(以下,将这种现象称为「背景的影像」),从而不易观察显示。为了回避该背景影像而得到良好的显示品位,提案了使用表面粗糙化的反射层使由该表面反射后向观察侧射出的光适度地发生散射的结构。例如,如果在背面侧的基板上形成由树脂材料等构成的微细的凹凸,同时设置薄膜状的反射层将其覆盖,则在该反射层的表面就形成了反映基板表面的凹凸的散射结构。
但是,用这种方法形成散射结构时,必须经过以下工序,即,首先在背面侧的基板上形成由树脂材料构成的层,其次通过对该树脂层进行图形化处理,形成微细的凹凸,然后在基板上形成反射层,这样,就难于抑制制造工序的复杂化和成本的提高。
本实用新型就是鉴于上述情况而提案的,目的旨在提供可以利用简易的结构使供显示的光发生散射的液晶显示屏、使用该液晶显示屏的电子仪器和该液晶显示屏使用的滤色片基板及其制造方法。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滤色片基板的特征在于具有相互相对而将液晶夹在中间的一对基板中的1个基板和设置在上述1个基板上的使与特定的色对应的波长的光透过的滤色片,该滤色片的表面是具有突起部和凹部的粗糙面,并且分散了多个粒子凝集而成的粒子群。按照该滤色片基板,向该滤色片入射的入射光由粒子群引起散射,同时进而由该滤色片表面的粗糙面引起散射。另一方面,用于使光发生散射的结构可以在形成滤色片的同时得到,所以,不需要通过别的途径形成用于使光发生散射的部件(例如反射层表面的凹凸或散射板)。因此,按照本实用新型,利用简易的结构便可使光充分发生散射。
在该滤色片基板中,最好上述粒子群是采用与上述滤色片的色对应的多个颜料粒子凝集而成的粒子群。这样,与将颜料粒子不同的粒子群分散到滤色片内的结构相比,可以实现制造工序简化和降低制造成本。当然,也可以采用将与颜料粒子不同的粒子凝集而成的粒子群分散到滤色片内的结构。作为这时的粒子,可以使用例如丙烯酸类树脂材料或SiO2或ITO(氧化铟锡)这样的无机氧化物构成的粒子。这样,将与颜料粒子不同的粒子群分散到滤色片内时,(1)对于颜料粒子,可以均匀地分散到滤色片内,(2)可以将颜料粒子与该粒子群一并进行凝集。如果采用(2)的结构,与采用(1)的结构相比,可以得到更强的散射。究竟采用(1)和(2)中的哪一个结构,可以根据液晶显示屏的用途或要求的散射的程度等适当地进行选择。
该滤色片基板可以作为反射型或半透射反射型的液晶显示屏的基板使用。即,作为构成这些液晶显示屏的一对基板中位于背面侧的基板使用时,可以采用将用于反射另一基板侧的入射光的反射层设置在上述1个基板上同时上述滤色片设置在上述反射层的面上的结构。此外,本实用新型的滤色片基板不仅可以作为液晶显示屏的背面侧的基板,也可以作为观察侧的基板利用。这样,对于具有反射层的液晶显示屏,如果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滤色片基板,就可以回避反射层表面的镜面反射引起的背景影像,从而可以得到良好的显示品位。
另外,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液晶显示屏的特征在于具有相互相对而将液晶夹在中间的一对基板和设置在上述一对基板中的1个基板上而使与特定的色对应的波长的光透过的滤色片,该滤色片,其表面是具有突起部和凹部的粗糙面,并且分散了多个粒子凝集而成的粒子群。按照该液晶显示屏,向滤色片入射的入射光由粒子群引起散射,同时进而由滤色片表面的粗糙面引起散射。另一方面,用于使光发生散射的结构可以在滤色片的形成的同时得到,所以,不需要通过别的途径形成用于使光发生散射的部件。因此,由简易的结构便可使光发生散射。在该液晶显示屏中,也和上述滤色片基板一样,不论是凝集与滤色片的色对应的多个颜料粒子或者凝集与颜料粒子不同的其他粒子,都可以作为分散到滤色片内的上述粒子群使用。
作为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液晶显示屏,可以考虑反射型或半透射反射型的液晶显示屏。即,可以采用将设置滤色片的上述1个基板作为观察侧的基板使用而将反射该1个基板侧的入射光的反射层设置在另一个基板上的结构。或者,也可以采用将设置滤色片的上述1个基板作为背面侧的基板使用而将反射另一个基板侧的入射光的反射层设置在该1个基板上的结构。这时,滤色片相对于反射层位于观察侧。按照这些液晶显示屏,不仅滤色片的粒子群而且该滤色片表面的粗糙面也可以使向观察侧射出的射出光发生散射,所以,可以有效地回避反射层表面的镜面反射引起的背景影像。在具有反射层的液晶显示屏中,可以在该反射层上设置使背面侧的入射光向观察侧透射的开口部。这样,不仅可以实现反射型显示,而且还可以实现透射型显示。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电子仪器的特征在于具有上述液晶显示屏。如上所述,按照本实用新型的液晶显示屏,利用简易的结构可以使供显示的光发生散射,所以,特别适合于要求制造工序简单化和良好的显示品位的电子仪器。作为这样的电子仪器,有例如电脑和手机等。当然,可以应用本实用新型的电子仪器不限于这些设备,将液晶显示屏作为显示部的各种电子仪器,都可以应用本实用新型。
另外,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是制造具有将液晶夹在中间的一对基板中的1个基板和使特定的波长的光透过的滤色片的滤色片基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利用包含多个粒子凝集而成的粒子群的滤色片形成用组成物在上述1个基板的面上形成滤色片的第1工序和使通过上述第1工序而得到的滤色片的表面成为具有突起部和凹部的粗糙面的第2工序。按照该方法,在滤色片的形成的同时,形成用于使光发生散射的结构,所以,与形成和滤色片不同的其他部件用于使光发生散射的情况相比,可以实现制造工序的简化和降低制造成本。在上述第2工序中,通过除去由上述第1工序得到的滤色片的表面上的多个区域,可以使该滤色片的表面成为具有与该各区域对应的凹部和与该区域以外的区域对应的突起部的粗糙面。当然,本实用新型的制造滤色片的方法不限于该方法。


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液晶显示屏的结构的剖面图。
图2是表示该液晶显示屏的主要部分的结构的平面图。
图3是将该液晶显示屏的滤色片放大所示的剖面图。
图4是将该液晶显示屏的1个滤色片放大所示的剖面图。
图5是作为图4所示的滤色片的对比例将由分散剂的添加量不同的滤色片形成用液状组成物形成的滤色片放大所示的剖面图。
图6是表示滤色片形成用液状组成物的粘度与分散剂的添加量的一般关系的曲线图。
图7是表示滤色片形成用液状组成物的粘度与分散剂的添加量的实测结果的曲线图。
图8是表示该液晶显示屏的制造过程的剖面图。
图9是表示该液晶显示屏的制造过程的剖面图。
图10是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液晶显示屏的结构的剖面图。
图1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变形例的半透射反射型的液晶显示屏的结构的剖面图。
图12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变形例的半透射反射型的液晶显示屏的结构的剖面图。
图13是表示作为使用本实用新型的液晶显示屏的电子仪器的一例的电脑的结构的透视图。
图14是表示作为使用本实用新型的液晶显示屏的电子仪器的一例的手机的结构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这样的实施例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形式,不限定本实用新型,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任意地变更。在以下所示的各图中,将各层或各部件的大小采用在图面上可以识别的程度,所以,各层或各部件采用的比例不同。
A实施例1.
A-1液晶显示屏的结构首先,参照图1说明将本实用新型应用于无源矩阵方式的反射型液晶显示屏的实施例1。如图所示,该液晶显示屏1a的结构是相互相对的第1基板10和第2基板20通过密封材料31相互粘贴,同时将例如TN(扭转向列)型或STN(超扭转向列)型等的液晶32封入到由两基板和密封材料31所包围的区域内。下面,如图1所示的那样,相对于液晶32,将第1基板10侧标记为「观察侧」。即,表示观察液晶显示屏1a的显示图像的观察者所在的一侧的意思。另一方面,相对于液晶32,将第2基板20侧标记为「背面侧」。
第1基板10和第2基板20是玻璃或石英、塑料等具有光透射性的板状部件。其中,在位于观察侧的第1基板10的外侧(液晶32的相反侧)表面上,粘贴了用于补偿干涉色的相位差片101和用于使入射光发生偏振的偏振片102。另一方面,在第1基板10中液晶32的对面形成多个共同电极11。这里,图2就是表示液晶显示屏1a的电极结构的平面图。从图2的A-A’线看到的剖面图与图1相当。如图1和图2所示,各共同电极11是在X方向上延伸的带状的电极,是由例如ITO(氧化铟锡)等透明导电材料形成的。
另一方面,在第2基板20的面上,设置了多个分段电极25。各分段电极25和共同电极11一样,是由ITO等透明导电材料形成的带状的电极,如图1和图2所示,在与共同电极11交叉的方向(即图中的Y方向)延伸。如图1所示,共同电极11和分段电极25分别由倾向膜12和26所覆盖。倾向膜12和26是由例如聚酰亚铵等形成的有机薄膜,进行了用于规定不加电压时的液晶32的取向方向的摩擦处理。
夹在第1基板10和第2基板20之间的液晶32,其取向方向随加到共同电极11与分段电极25之间的电压而变化。下面,如图2的右下部分所示,将共同电极11和分段电极25相对的区域标记为「子像素5」。即,子像素5可以说是液晶32的取向方向随所加电压而变化的区域的最小单位。如图2所示,多个子像素5沿X方向和Y方向排列成矩阵状,分别与红色(R)、绿色(G)和蓝色(B)中的某一色对应。并且,由与上述3色对应的3个子像素5R、5G和5B的组构成与显示图像的最小单位相当的1个像素(像点)。
如图1所示,在第2基板20上与液晶32相对的面上,从第2基板20的表面看顺序设置了反射层21、遮光层22、滤色片23和覆盖层24。其中,反射层21是由例如铝或银这样的单体金属或以这些金属为主要成分的合金等形成的薄膜,具有光反射性。从观察侧入射到液晶显示屏1a上的太阳光或室内照明光等外光透过第1基板10和液晶32到达反射层21,同时,由其表面反射。该反射光向观察侧射出,由观察者进行观察,结果,就是进行反射型显示。本实施例的反射层21的表面是不具有散射结构(凹凸)的平坦面。
其次,遮光层22形成格子状,用以将排列成矩阵状的各子像素5的间隙(即,共同电极11与分段电极25不相对的区域)覆盖,起着将各子像素5的周围遮光的作用。该遮光层22由分散了例如碳黑的黑色树脂材料或铬(Cr)等金属形成。
滤色片23(23R、23G和23B)是与各子像素5对应地设置的树脂层,由颜料分别着色为与子像素5的色对应的色即红色(R)、绿色(G)和蓝色(B)中的某一色。因此,各色的滤色片23有选择地使与其色对应的波长的光透过。在本实施例中,表示的示例是在分段电极25的延伸方向构成列的多个子像素5中采用排列同一色的滤色片23的结构(所谓的带状排列)的情况。
这里,图3是将滤色片23放大所示的剖面图,图4是进而将1个滤色片23的一部分放大所示的剖面图。如图所示,各色的滤色片23的表面是具有大量的突起部(凸部)232和凹部233的光滑的粗糙面231。这些突起部232和凹部233在滤色片23的表面分散在随机的位置。这里,如图4所示,设从滤色片23表面的1个突起部232的顶部到与该突起部232相邻的另一个突起部232的顶部的距离(换言之,就是从1个凹部233的底部到与该凹部233相邻的另一个凹部233的底部的距离)为间距P时,则遍及滤色片23的整个面的间距P的平均值约为6.5μm~7.5μm。另外,设到以凹部233的底部为基准时的突起部232的顶部的距离(换言之,就是到以突起部232的顶部为基准时的凹部233的底部的距离)为高度H时,则遍及滤色片23的整个面的高度H的平均值约为9μm。
另一方面,在各色的滤色片23中,分散了与该色对应的颜料粒子234。此外,如图4所示,这些颜料粒子234中的一部分构成颜料粒子群235。该颜料粒子群235是多个颜料粒子234凝集而成的,其直径约为0.1μm。下面,详细说明颜料粒子234的凝集。
利用分散了颜料粒子234的树脂材料形成滤色片23时,为了将这些颜料粒子234适度地分散到树脂材料中,一般是将分散剂混入到该树脂材料中。这里,图6是表示混入了颜料粒子234和分散剂的树脂材料(以下,标记为「滤色片形成用液状组成物」)的粘度与分散剂的添加量的一般的关系的曲线图,图7是表示滤色片形成用液状组成物的粘度与分散剂的添加量的实测结果的曲线图。在这些曲线图中,横轴表示分散剂的添加量,纵轴表示滤色片形成用液状组成物的粘度。另外,分散剂的添加量用相对于滤色片形成用液状组成物的质量百分比(wt%)表示。
如图6所示,增加分散剂的添加量时,滤色片形成用液状组成物的粘度通常开始从比较高的值继续减小,然后,在达到极小值后而转为上升。具体而言,如图7所示,将分散剂的添加量从约1wt%的过小量逐渐地增加时,表示滤色片形成用液状组成物的粘度在约3wt%的添加量之前继续减小、然后在约3.5wt%的添加量时达到极小值、超过约4wt%的添加量后转为上升这样的特性。下面,如图6和图7所示,根据滤色片形成用液状组成物的粘度变化的情况将分散剂的添加量分为3个区间,并将各个区间标记为「第1区间C1」、「第2区间C2」和「第3区间C3」。即,第1区间C1是由于分散剂过少而滤色片形成用液状组成物的粘度高的区间,第2区间C2是滤色片形成用液状组成物的粘度在极小值附近的区间,第3区间C3是由于分散剂过多而滤色片形成用液状组成物的粘度上升的区间。
这里,图5是由将分散剂的添加量取为第2区间C2内的值的滤色片形成用液状组成物形成的滤色片23作为图4所示的滤色片23的对比例所示的图。如图5所示,将分散剂的添加量取为第2区间C2内的值时,各颜料粒子234不相互凝集而适度地分散,均匀地分布到滤色片23内。与此相反,图4所示的本实施例的滤色片23由将分散剂的添加量取为第1区间C1内的值的滤色片形成用液状组成物形成的。这样,通过将分散剂的添加量取为第1区间C1内的值,多个颜料粒子234凝集而构成颜料粒子群235。
按照本实用新型者的试验发现,向如图5所示的那样不使颜料粒子发生凝集的滤色片23照射光时,透过该滤色片23的光几乎不发生散射,与此相反,向如图4所示的那样具有多个颜料粒子234凝集而成的颜料粒子群235的滤色片23照射光时,则该滤色片23的透射光发生散射。这种不同,可以认为是由于以下的理由发生的。即,向颜料粒子234均匀分布的滤色片23(图5)入射的入射光透过该滤色片23中的颜料粒子234时,由于树脂材料与颜料粒子234的折射率不同而引起散射。但是,由于从均匀分布的各个颜料粒子234同样出射的散射光相互抵消,结果,滤色片23的出射光就几乎不发生散射。与此相反,向具有颜料粒子群235的滤色片23入射的入射光在透过构成颜料粒子群235的颜料粒子234时发生散射,另一方面,由于颜料粒子234在滤色片23内不是均匀分布而抑制了相互抵消作用,结果,从滤色片23就射出散射光。
此外,按照本实用新型者的试验发现,向表面粗糙化的滤色片23照射光时,透过颜料粒子群235而发生散射的光进而增加散射的程度后从滤色片23射出。具体而言,使用使颜料粒子234发生凝集的滤色片形成用液状组成物作成图4所示的那样表面粗糙化的滤色片23和表面平坦的(不粗糙化的)滤色片23,检查了它们的光学特性。结果发现,表面粗糙化的滤色片23,可以比表面平坦的滤色片23得到高的雾值。具体而言,在表面粗糙化的滤色片23与表面平坦的滤色片23之间,存在约70(%)~80(%)的雾值的差别。即,如图4所示,通过使滤色片23的表面成为粗糙面231,与不使表面粗糙化而仅使颜料粒子234凝集的结构相比,可以使该滤色片23的出射光进一步发生散射。
这里,所谓雾值,就是表示在向某一试料入射的入射光透过该试料时发生散射的程度的值,由以下的公式定义(JIS(日本工业标准)K6714-1977)。
雾值H=(散射光透射率Td/全光线透射率Tt)×100(%)其中,全光线透射率Tt是表示向试料(这里是滤色片23)入射的入射光量中透过该试料的光量的比率的值,散射光透射率Td是表示从指定方向向试料照射光时透过该试料的光量中向上述指定方向以外的方向射出的光量(即散射光量)的比率的值。因此,可以说如果雾值H高,散射的程度就大,相反,如果雾值H低,则散射的程度就小。
如上所述,按照本实施例,由于滤色片23中的颜料粒子234凝集并且该滤色片23的表面已粗糙化,所以,利用该滤色片23可以使从液晶显示屏1a射出的光充分散射。因此,不需要为了在反射层21表面形成凹凸而在第2基板20的表面形成微细的凹凸的工序或另外形成用于使光发生散射的层的工序,就可以得到抑制背景的影像的良好的显示品位。
A-2液晶显示屏的制造方法下面,参照图8和图9说明本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屏1a的制造方法。对于图1基板上的各要素,可以使用众所周知的各种技术进行制造,所以,省略其说明,下面,主要说明第2基板20上的各要素的制造方法。
首先,使用溅射法等形成具有光反射性的金属的薄膜,用以将第2基板20中应与第1基板相对的面的整个面覆盖。然后,通过使用光刻法和腐蚀技术对该薄膜进行图形化处理,形成图8(a)所示的反射层21。其次,利用溅射法等形成由铬(Cr)构成的薄膜,用以将形成了反射层21的第2基板20覆盖。然后,通过使用光刻法和腐蚀技术对该薄膜进行图形化处理,如图8(b)所示,形成与各子像素5的间隙重叠的格子状的遮光层22。这里,是利用铬形成遮光层22,但是,也可以使用由碳黑等着色为黑色的树脂材料形成。另外,也可以通过将后面的工序形成的3色的滤色片23叠置到各子像素5的间隙部分而形成遮光层22。
然后,如以下的详细说明所述,在第2基板20的面上顺序形成红色、绿色和蓝色的3色的滤色片23。这里,是按红色的滤色片23、绿色的滤色片23、蓝色的滤色片23的顺序形成的,但是,并不将各色的滤色片23的形成顺序限定为上述顺序。
首先,如图8(c)所示的那样,利用旋转涂敷法等将以丙烯酸树脂或环氧树脂材料为基础而包含分散剂和红色的颜料的滤色片形成用液状组成物涂布到第2基板20的面上,形成树脂层61。如上所述,该滤色片形成用液状组成物中的分散剂的添加量已调整为图6和图7所示的第1区间C1内的添加量。因此,在树脂层61中就包含多个颜料粒子234凝集而成的颜料粒子群235。这里,使用作为基础树脂而包含通过伴随曝光的光反应而硬化的负片型的树脂材料的滤色片形成用液状组成物形成树脂层61。作为颜料的材料,可以使用偶氮色淀系、缩合偶氮系、喹吖酮系、异吲哚满酮系、perinon系、二萘嵌苯系、不溶性偶氮系、酞菁系、二噁嗪系、蒽醌系或硫靛系等。另外,作为分散剂的材料,可以使用硬酯酸镁、硬酯酸铝、硬酯酸钙、硬酯酸钡、硬化酯酸锌或聚乙烯蜡或者作为有机系材料的聚氧乙烯烷基苯基醚系、聚乙二醇二酯系、山梨糖醇酐脂肪酸酯系、脂肪酸改性聚酯系或叔胺改性聚氨酯系等。
其次,如图8(d)所示,通过掩模62向树脂层61照射紫外线。如图所示,在掩模62上与树脂层61中应形成红色的滤色片23R的区域(即与子像素5R对应的区域)重叠地形成了使紫外线透过的透光部621。此外,紫外线的曝光量调整为树脂层61中仅厚度方向的一部分通过光反应而硬化,即不是遍及厚度方向的全部进行硬化。在图8(d)中,对树脂层61中通过曝光工序而硬化的部分画上阴影线。
然后,如图9(e)所示,通过与上述掩模62不同的掩模63向树脂层61照射紫外线。如图所示,在该掩模63上,与应形成红色的滤色片23R的区域中应成为突起部232的区域重叠地形成了透光部631。因此,在该曝光工序之后,如图9(e)阴影线所示的那样,树脂层61中应成为滤色片23表面的突起部232的区域发生硬化。
然后,将树脂层61进行显影处理,留下通过曝光而硬化的部分,除去树脂层61。通过该显影工序,如图9(f)所示,除去树脂层61中红色的滤色片23R以外的部分,同时在红色的滤色片23R表面与凹部233对应的区域除去该树脂层61的厚度方向的一部分。结果,就得到了表面为具有突起部232和凹部233的粗糙面的红色的滤色片23R。
此后,按照与图8(c)和(d)以及图9(e)和(f)所示的同样的步骤,顺序形成绿色和蓝色的滤色片23G和23B。反复进行这一连串的工序,如图9(g)所示,便可得到表面具有突起部232和凹部233的红色、绿色和蓝色的滤色片23R、23G和23B。
然后,将各滤色片23加热到其热变形温度以上。通过该加热,滤色片23的表面发生软化,通过该热变形而突起部232和凹部233的角部成为圆角。结果,如图9(h)所示,滤色片23的表面就成为具有光滑的突起部232和凹部233的粗糙面231。
接着,利用旋转涂敷法等将环氧树脂或丙烯酸树脂材料涂布到第2基板20上后,通过烧结形成覆盖层24。此外,在覆盖层24的面上形成由ITO构成的分段电极25,同时,形成用以将这些分段电极25覆盖的取向膜26,并进行摩擦处理。
以上,就是第2基板20上的各要素的制造方法。以后,将由该方法得到的第2基板20与形成了共同电极11和取向膜12的第1基板10在使电极形成面相对的状态下通过密封材料31相互粘贴。并且,在从设置在密封材料31上的开口部211注入液晶32之后,将该部分密封,同时通过将相位差片101和偏振片102粘贴到第1基板10上,便可得到图1所示的液晶显示屏1a。
这样,按照本实施例的制造方法,用于使液晶显示屏1a的出射光发生散射的结构可以在滤色片23形成的同时形成。因此,与通过和滤色片23不同的工序形成使光发生散射的散射层的情况相比,可以简化制造工序,从而可以降低制造成本。
B实施例2.
下面,参照图10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液晶显示屏的结构。图10所示的各部分中与上述图1所示的实施例1的液晶显示屏1a共同的部分标以相同的符号。
在上述实施例中,所示的结构是在位于背面侧的第2基板20的面上形成滤色片23、遮光层22和覆盖层24。与此相反,在本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屏1b中,如图10所示,是在位于观察侧的第1基板10的面上设置这些要素。
即,在第1基板10中与液晶32相对的面上,设置与各子像素5的间隙部分重叠的遮光层22和由颜料着色为红色、绿色或蓝色中的某一色的滤色片23。本实施例的滤色片23与图3和图4所示的滤色片23一样,表面是由微细的突起部232和凹部233构成的粗糙面231,同时,分散了多个颜料粒子234凝集而成的颜料粒子群235。
此外,如图10所示,形成了滤色片23和遮光层22的第1基板10的表面由覆盖层24所覆盖。并且,共同电极11设置在覆盖层24的表面,取向膜12覆盖在该覆盖层24上。本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屏1b的滤色片23通过与在上述实施例1中参照图8和图9说明的同样的过程进行制造。
另一方面,设置在第2基板20的内侧表面上的反射层21由树脂材料等构成的绝缘层27所覆盖。分段电极25和取向膜26设置在该绝缘层27的面上。
这样,利用将滤色片23设置在位于观察侧的第1基板10上的结构,也可以得到与上述实施例1相同的效果。即,本实用新型的滤色片基板,不论是配置在观察侧还是配置在背面侧,都是指具有由包含多个颜料粒子234凝集而成的颜料粒子群235的树脂材料形成的同时表面为粗糙化面的滤色片23的基板。
C变形例.
以上,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1个实施例,但是,上述实施例只是1个示例,对于上述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主旨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各样的变形。作为变形例,可以考虑例如以下的情况。
C-1变形例1.
在上述各实施例中,说明了反射型的液晶显示屏1a和1b,除了反射型显示外,既可以将本实用新型应用于透射型显示也可以应用于可能的半透射反射型的液晶显示屏。即,例如图11所示的液晶显示屏1c是设置了具有开口部211的反射层21取代图1所示的液晶显示屏1a的反射层21同时相位差片201和偏振片202粘贴到第2基板20的表面上的结构。按照该结构,第1基板10侧的入射光由反射层21(开口部211以外的部分)的表面反射,进行反射型显示。另一方面,配置在背面侧的后照灯单元(图中未示出)的照射光通过反射层21的开口部211向观察侧射出,这样,就实现了透射型显示。同样,图12所示的液晶显示屏1d是设置具有开口部211的反射层21取代图10所示的液晶显示屏1b的反射层21同时相位差片201和偏振片202粘贴到第2基板20的表面上的结构。按照该结构,和图11所示的液晶显示屏1c一样,也可以适当地切换反射型显示和透射型显示。在图11和图12所示的半透射反射型的液晶显示屏1c和1d中,通过使用具有颜料粒子群235使表面为粗糙化面的滤色片23,可以得到和上述各实施例同样的效果。
在本变形例中,采用了利用具有开口部211的反射层21实现反射型显示和透射型显示的结构,但是,也可以将本实用新型应用于取代这样的反射层21而使用使照射的光中的一部分透过并反射另一部分的所谓的半反射镜的半透射反射型的液晶显示屏。
C-2变形例2.
在上述各实施例和变形例中,说明了作为用于使滤色片的透射光发生散射的粒子群使用与该滤色片的色对应的颜料粒子234凝集而成的颜料粒子群235的情况,但是,本实用新型的滤色片不限于此种情况,在滤色片内,也可以分散与颜料粒子不同的其他粒子凝集而成的粒子群。作为这种粒子,可以使用例如由丙烯酸树脂材料构成的粒子或由SiO2或ITO(氧化铟锡)这样的无机氧化材料构成的粒子。
C-3变形例3.
在上述实施例中,说明了不具有开关元件的无源矩阵方式的液晶显示屏,但是,当然也可以将本实用新型应用于具有以TFD(薄膜二极管)为代表的二端子型开关元件或以TFT(薄膜晶体管)为代表的三端子型开关元件的有源矩阵方式的液晶显示屏。另外,在上述各实施例中,说明了采用同一色的滤色片23构成一列的带状排列的结构,但是,作为滤色片23的排列的形式,除此之外也可以采用镶嵌排列或三角形排列。这样,只要是形成了滤色片23的滤色片基板和使用该滤色片基板的液晶显示屏就行,不论其他结构要素的形式如何,都可以应用本实用新型。
D电子仪器下面,说明使用本实用新型的液晶显示屏的电子仪器。
D-1移动型电脑首先,说明将本实用新型的液晶显示屏应用于便携式的电脑(所谓的笔记本型电脑)的显示部的例子。图13是表示电脑的结构的透视图。如图所示,电脑91具有包括键盘911的本体部912和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液晶显示屏的显示部913。在这样的电脑中,在外光不充分的环境中也应确保显示的可视性,最好使用在背面侧具有后照灯单元的半透射反射型的液晶显示屏1c或1d(参见图11或图12)。
D-2手机下面,说明将本实用新型的液晶显示屏应用于手机的显示部的例子。图14是表示手机的结构的透视图。如图所示,手机92除了多个操作按钮921外,还具有受话器922、送话器923和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液晶显示屏的显示部924。在这种手机中,为了确保在暗处的显示的可视性,最好使用半透射反射型的液晶显示屏1c或1d。
作为可以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液晶显示屏的电子仪器,除了图13所示的电脑和图14所示的手机外,还有液晶电视、取景器式和监视器直视型的摄像机、汽车驾驶导向装置、呼机、电子记事簿、计算器、文字处理器、工作站、电视电话、POS终端、数码相机等。
按照本实用新型的液晶显示屏,利用简易的结构就可以防止背景的影像,所以,特别适合于要求降低制造成本和良好的显示品位的电子仪器。
如上所述,按照本实用新型,利用简易的结构就可以使供显示的光发生散射。
权利要求1.一种滤色片基板,其特征在于具有相互相对而将液晶夹在中间的一对基板中的1个基板和设置在上述1个基板上的使与特定的色对应的波长的光透过的滤色片,该滤色片,其表面是具有突起部和凹部的粗糙面,并且分散了多个粒子凝集而成的粒子群。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色片基板,其特征在于上述粒子群是与上述滤色片的色对应的多个颜料粒子凝集而成的。
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色片基板,其特征在于具有设置在上述1个基板上的用于反射另一基板侧的入射光的反射层,上述滤色片设置在上述反射层的面上。
4.一种液晶显示屏,其特征在于具有相互相对而将液晶夹在中间的一对基板和设置在上述一对基板中的1个基板上而使与特定的色对应的波长的光透过的滤色片,该滤色片,其表面是具有突起部和凹部的粗糙面,并且分散了多个粒子凝集而成的粒子群。
5.按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晶显示屏,其特征在于上述粒子群是与上述滤色片的色对应的多个颜料粒子凝集而成的。
6.按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晶显示屏,其特征在于具有设置在上述一对基板中的另一基板上的用于反射上述1个基板侧的入射光的反射层。
7.按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晶显示屏,其特征在于具有设置在上述1个基板上的反射另一个基板侧的入射光的反射层,上述滤色片相对于上述反射层设置在观察侧。
8.按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液晶显示屏,其特征在于上述反射层具有使背面侧的入射光向观察侧透过的开口部。
9.一种电子仪器,其特征在于具有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晶显示屏。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利用简易的结构使供显示的光发生散射。滤色片23设置在基板上,使与特定的色对应的波长的光透过,其表面是具有突起部232和凹部233的粗糙面231。此外,在滤色片23中,分散了多个颜料粒子234凝集而成的颜料粒子群235。
文档编号G02B5/00GK2607594SQ0320115
公开日2004年3月24日 申请日期2003年1月13日 优先权日2002年1月16日
发明者和智礼子 申请人: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