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下式背光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72603阅读:10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直下式背光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直下式背光组件,且特别涉及一种具优选光源使用率以及散热效果的直下式背光组件。
背景技术
随着液晶显示(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产业的蓬勃发展,各种液晶显示面板的产品应用层面持续增加、更轻更薄的产品不断推陈出新。由于液晶显示面板为非自发光性的显示面板,必需借助背光组件(backlight module)所提供的光线才能发挥显示的功能。
一般而言,背光组件依光源所在的位置,可区分为侧光式与直下式两种。侧光式背光组件乃将光源置于背光组件的侧面,用意在于减少背光组件的厚度,故多使用于诸如手机、PDA等可携式的电子产品的显示器中。而直下式背光组件则是将光源设置于液晶显示面板下方,在于使液晶显示面板具有较好的光源强度,故多用于如桌上型计算机与液晶电视等需要较高亮度的显示器中。
参照图1A,图1A是表示传统的直下式背光组件的部分剖面图。在图1A中,直下式背光组件10包括一框架(bezel)11、一反光板(reflecting plate orreflecting sheet)12、多个光源13及一扩散板(diffuser plate)14。光源13例如是冷阴极管(cold cathode fluorescent lamp,CCFL)。框架11中形成有一容置凹槽11a,反光板12以黏贴的方式配置于容置凹槽11a的槽底11b及两侧的槽壁11c上。冷阴极管13平行排列于容置凹槽11a中,并位于反光板12的上方。其中,扩散板14配置于冷阴极管13的上方。反光板12用以将由冷阴极管13所发射出的光线反射,而扩散板14则用以将由冷阴极管13所发射出的光线均匀扩散至液晶显示器面板上。
由于冷阴极管13发射光线时会产生热量,而直下式背光组件10的框架11一般为封闭的区域,热量积聚于容置凹槽11a内,使直下式背光组件10的温度提高,进而影响直下式背光组件10的辉度表现。故一般会同时于框架11以及反光板12上,也即是于容置凹槽11a的槽底11b另行加工以形成多个贯通孔15。贯通孔15分别相对于冷阴极管13配置,使得空气可以对流,使直下式背光组件10的热量得以排出至框架11外,而降低直下式背光组件10的温度。
然而,一般反光板12的制造方式分为两种,一种是在框架11上直接喷镀(coating)一层反光材料,另一种方式则是采用一层具反射性的薄膜,贴附于框架11上。因此,当多个贯通孔15成型于反光板12上时,由于反光板12本身材料因素受限,产生一加工时的条件限制,也即是贯通孔15的孔径(D)必须大于二倍的反光板12的厚度(T),如图1B所示,图1B是表示图1A中B部分的示意图。如此一来,由于此加工时的条件限制,贯通孔15的大孔径将使得光线容易自贯通孔15外漏,产生漏光现象,使得冷阴极管13的光源使用率降低。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提供一种直下式背光组件,以同时提高背光组件的光源使用率并具散热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目的,提出一种直下式背光组件,包括框架、反射片以及光源。框架内部形成一容置凹槽,且框架上形成有由容置凹槽向外贯通的至少一穿孔。反射片具有多个散热孔,且反射片配置于框架内的容置凹槽的表面上,用以屏蔽框架的穿孔。光源设置于容置凹槽内,且由光源所产生的废热,可先通过反射片的散热孔,再经由框架上的穿孔逸散至框架外。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一优选实施例,并结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图1A是表示传统的直下式背光组件的部分剖面图。
图1B是表示图1A中B部分的示意图。
图2是表示依照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的直下式背光组件的部分剖面图。
图3是表示依照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的另一直下式背光组件的部分剖面图。
附图标号说明
10、20、30直下式背光组件11、21、31框架11a、21a;容置凹槽11b、21b槽底11c、21c槽壁12反光板13、23、33光源14、24扩散板15贯通孔22、32反射片25、35穿孔29、39散热孔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2,图2是依照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的直下式背光组件表示的部分剖面图。图2的实施例中,直下式背光组件20包括一框架(bezel)21、一反射片(reflecting sheet)22及多个光源23。框架21内部形成一容置凹槽21a,且框架21上形成有由容置凹槽21a向外贯通的至少一穿孔25。穿孔25的形状优选地可为长矩形,多个穿孔25彼此之间最好平行排列,且基本上相对于光源25配置,然而本发明并不受此限定,其它形状、大小的穿孔都可依实际效果或需求而据以调整,以维持框架21的强度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并达到优选的散热效果。
反射片22配置于框架21内的容置凹槽21a的表面上,用以屏蔽框架21的穿孔25,并用以将由光源23所发射出的光线反射。反射片22可以黏贴的方式配置于框架21的容置凹槽21a的槽底21b及两侧的槽壁21c上,但并不限定贴附于容置凹槽21a的内侧或外侧。反射片22可利用于一具反射性的薄板上再加工成型,使得反射片22上形成多个散热孔29。如此一来,利用此种作法可以得到比公知更小的孔径大小,其孔径大小范围约为0.15毫米(mm)~2毫米(mm)或更小。再者,于加工成形时,散热孔29的配置方式优选地相对于穿孔25作集中分布的方式配置,且穿孔25也优选地相对于光源23作配置,如图2所示。
光源23可为例如多个冷阴极管(cold cathode fluorescent lamp,CCFL),设置于框架21的容置凹槽21a内,使得光源23所产生的废热,先通过反射片22上的散热孔29,再经由框架21上的穿孔25逸散至框架21外。冷阴极管23可平行排列于容置凹槽21a中,并位于反射片22的上方。另外,有一扩散板(diffuser plate)24配置于光源23的上方,用以将由光源23所发射出的光线均匀扩散至液晶显示器面板上。
需注意的是,本实施例的反射片22上的散热孔29以相对于穿孔25作集中分布的方式配置为例作说明,但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反射片上的散热孔29也可为均匀分布,或为任意分布。
借助本发明的配置,由于散热孔29的孔径较穿孔23的孔径小,因此光线不易外漏,可有效减少漏光现象,并提高冷阴极管13的光源使用率。同时,由于直下式背光组件20的容置凹槽21a内部的空气可以通过散热孔29及穿孔25进行对流,使得光源23于发射光线时所产生的废热,可先通过散热孔29,再由穿孔25逸散至框架21外,使得直下式背光组件20内所积聚的热量得以排出,进而改善直下式背光组件20的辉度显示。
另一种作法,参照图3,图3是表示依照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的另一直下式背光组件的部分剖面图。在图3中,直下式背光组件30与直下式背光组件20相似,而唯一不同的便是反射片的制造方式。直下式背光组件30所包括的反射片32,例如是利用一多孔性反射薄膜(porous reflecting film)作为反射片32,并直接将此反射片32贴附于框架31上,以屏蔽框架31的穿孔35。由多孔性薄膜所构成的反射片32,其分布于其中的散热孔39,可使得位于直下式背光组件30内部的空气对流,光源33于发射光线时所产生的废热,可先通过散热孔39,再由框架31的穿孔35逸散至框架31外,使得直下式背光组件30内所积聚的热量得以排出,可同样达到提高直下式背光组件30的光源使用率,且具散热效果,并进而改善直下式背光组件30的辉度表现的目的。
另外,本发明的发明精神并不限于上述冷阴极管的光源,也即于直下式背光组件中,框架的穿孔以及反射片的散热孔的设计,除了上述的运用在多个冷阴极管上,以产生良好的散热功用外,对于平面光源也可增进其散热效果。
本发明上述实施例所公开的直下式背光组件借助一反射片屏蔽框架中的穿孔,使得光源产生的废热可先通过反射片的散热孔,再经由穿孔逸散至框架外。以实际实施后可知,以本发明的直下式背光组件20可达到的效果与公知的直下式背光组件10相比较,本发明的效果可使直下式背光组件的温度至少降低摄氏5度以上。另一方面,由于反射片22具有屏蔽穿孔25的作用,反射片22上的散热孔29的孔径较小,使得光线较不易由散热孔29外漏,产生漏光现象,使得光源23的使用率得以提高。如此一来,本发明的作法确实能够同时有效提高直下式背光组件的光源使用率并具散热效果,且进而能够改善直下式背光组件的辉度显示。
综上所述,虽然本发明已以一优选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然可作各种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申请专利的权利要求书范围所界定的为准。
权利要求
1.一种直下式背光组件,包括一内部形成一容置凹槽的框架,该框架形成有由该容置凹槽向外贯通的至少一穿孔;一具有散热孔的反射片,该反射片配置于该框架内的该容置凹槽的表面上,用以屏蔽该框架的该穿孔;以及一设置于该容置凹槽内的光源,该光源所产生的废热先通过该反射片上的那些散热孔,再经由该框架上的该穿孔逸散至该框架外。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下式背光组件,其特征在于该穿孔基本上相对于该光源配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下式背光组件,其特征在于该穿孔的形状是一长矩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下式背光组件,其特征在于该反射片的那些散热孔相对于该光源集中分布。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下式背光组件,其特征在于该反射片的那些散热孔相对于该穿孔集中分布。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下式背光组件,其特征在于该反射片的那些散热孔均匀分布。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下式背光组件,其特征在于该反射片的那些散热孔任意分布。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下式背光组件,其特征在于该反射片的材料是一多孔性反射薄膜。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下式背光组件,其特征在于该反射片是以一具反射性的薄板再加工成型,以形成那些散热孔。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下式背光组件,其特征在于那些散热孔的孔径范围约为0.15~2毫米(mm)。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下式背光组件,其特征在于该光源是冷阴极管。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下式背光组件,其特征在于该光源是一平面光源。
全文摘要
一种具优选光源使用率以及散热效果的直下式背光组件,包括光源,框架,以及反射片。光源设置于框架中,而框架包括至少一穿孔。反射片配置于框架上,且用以屏蔽框架中的穿孔。其中,光源产生的废热,可通过反射片的散热孔,由穿孔逸散至框架外。
文档编号G02F1/1335GK1547065SQ20031011885
公开日2004年11月17日 申请日期2003年11月28日 优先权日2003年11月28日
发明者蔡宜轩 申请人: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