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码相机模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73092阅读:21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数码相机模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数码相机模组,尤指一种适用于手机等携带式电子装置的数码相机模组。
背景技术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数码相机已被人们广泛应用,尤其近年来手机和PDA等携带式电子装置也在快速向高性能、多功能化方向发展,数码相机与此类携带式电子装置的结合已成为发展移动多媒体技术的关键。现有的数码相机模组与携带式电子装置等外围设备是通过软排线等导线连接装置来实现讯号的传输。例如一种现有的数码相机模组,其包括镜头、镜头固持器件以及基板,基板上设有光电转换器件以及模拟数字转换电路,光线通过镜头入射到光电转换器件上并转化为模拟电讯号,此模拟电讯号经数字转换电路转换为数字讯号,为将此数字讯号传输至外围设备,需要在基板上连接软排线,如此不仅会增加数码相机模组的厚度、体积与成本,而且使得数码相机与携带式电子装置之间的连接不紧密,使用时较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数码相机模组,此数码相机模组体积小、厚度薄而且可以与携带式电子装置紧密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数码相机模组包括镜头固持器件、固定于镜头固持器件上的镜头、基板以及多个连接臂和多个导电端子,且基板上设有光电转换器件及与光电转换器件连接的电路,此光电转换器件正对镜头固持器件,连接臂设置于镜头固持器件上并与基板电性连接,导电端子设置于镜头固持器件上并与连接臂电性连接。
与现有数码相机模组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数码相机模组使用连接臂和导电端子将基板与镜头固持器件电性连接,从而省去软排线,使得数码相机模组体积小、厚度薄、成本低并且可以与携带式电子装置紧密连接。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数码相机模组的立体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数码相机模组的另一角度立体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数码相机模组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数码相机模组的俯视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数码相机模组于V-V处的剖面图;图6是图5VI部分的局部放大图;图7A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数码相机模组的导电端子安装图;图7B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数码相机模组的连接臂安装图;图7C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数码相机模组的导电端子与连接臂安装完毕后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图2与图5,本实用新型数码相机模组1包括镜头固持器件3、固定于镜头固持器件3上的镜头2、与镜头固持器件3相配合的基板4以及与基板4电性连接的连接臂5。
请结合参阅图3,数码相机模组1的镜头固持器件3为中空矩形框架,其包括上边框31、下边框33、左边框32及右边框34,镜头2呈圆柱形并固定于镜头固持器件3的一表面上,该镜头2为中空的圆柱体,与镜头固持器件3导通,用于传输光讯号。镜头固持器件3的上边框31以及下边框33的居中部位上分别设置固持块37。
结合参照图7A至图7C,镜头固持器件3的左边框32的内侧设有条形隔板35,其紧贴镜头固持器件3的内壁,条形隔板35面向基板4的一面设有卡持柱352。右边框34的内侧设有条形隔板39,条形隔板39上设置多个平行凹槽390以及多个平行容置槽392。右边框34的外侧设置多个与容置槽392贯通的“T”形通孔340。导电端子36呈“T”形并且形状与通孔340相吻合,导电端子36的长度大于通孔340的深度,导电端子36的两端分别为输出端360与输入端362。基板4是与镜头固持器件3的四边框所围形状相配合的矩形薄板,且基板4上设有光电转换器件40、连接器42以及与卡持柱352配合的卡持孔44,该光电转换器件40设置于基板4正对镜头固持器件3的一表面上,该基板4上设有多个与光电转换器连接的电路(图未示)。
结合参照图6,连接臂5是由具备较强弹性的导电材质制成(例如经过热处理的铍铜合金),包括本体50、水平部52、横梁54、垂直部56和端部58,本体50垂直于水平部52且平行于垂直部56,本体50与垂直部56通过横梁54连接,水平部52的末端垂直延伸出一端部58。
具体装配过程如下请参阅图7A,首先将导电端子36嵌入通孔340中,由于导电端子36的长度大于通孔340的深度,因此当输入端362完全嵌入通孔340中时,导电端子36的输出端360凸出于右边框34。
请参阅图7B,将连接臂5的本体50置入容置槽392中并使得垂直部56紧贴输入端362形成电连接,同时端部58嵌入凹槽390中以保证连接臂5与右边框34的连接更为牢固。
请参阅图7C,最后将基板4与镜头固持器件3盖合并使得连接器42与连接臂5的水平部52电连接,镜头固持器件3通过卡持柱352、卡持孔44和固持块37的共同配合而固定于基板4上。
可以理解,由于连接臂5是由具备较强弹性的导电材质制成且其本身的结构具备较大的弹性空间,因此当按压导电端子36的输出端360时,输出端360可获得一定的后退空间,消除压力后,输出端360又可借助连接臂5的弹力恢复至原位置,此弹性结构使得数码相机模组更容易与外围设备(如手机、PDA等携带式电子装置)紧密连接,而且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方案省去了软排线从而达到了体积减小、厚度降低并成本降低的目的。
权利要求1.一种数码相机模组,其包括镜头固持器件、固定于镜头固持器件上的镜头和基板,且基板上设有光电转换器件及与光电转换器件连接的电路,此光电转换器件正对镜头固持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数码相机模组进一步包括多个连接臂和多个导电端子,其中连接臂设置于镜头固持器件上并与基板电性连接,导电端子设置于镜头固持器件上并与连接臂电性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码相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固持器件为中空矩形框架,包括上边框、下边框、左边框和右边框,上边框和下边框的居中部位上分别设置固持块,左边框及右边框内侧分别设置条形隔板。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数码相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固持器件左边框的条形隔板上设置卡持柱,右边框的条形隔板设置多个平行凹槽以及多个平行容置槽,而且右边框的外侧设置多个与容置槽贯通的“T”形通孔。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数码相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端子呈“T”形而且形状与通孔相吻合,导电端子的长度大于通孔的深度,导电端子的两端分别为输出端与输入端。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数码相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是与镜头固持器件的四边框所围形状相配合的矩形薄板。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数码相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进一步包括一个与卡持柱配合的卡持孔。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数码相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臂包括本体、水平部、横梁、垂直部及端部,本体垂直于水平部且平行于垂直部,本体与垂直部通过横梁连接,水平部的末端垂直延伸出一端部。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数码相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该导电端子的输出端与外围设备进行数据传输。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数码相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臂的本体置于容置槽中,垂直部紧贴导电端子输入端并且形成电连接,同时端部嵌入凹槽中。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数码相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上进一步包括一连接器,此连接器与连接臂的水平部电性连接。
专利摘要一种数码相机模组,其包括镜头、镜头固持器件、基板、多个连接臂以及多个导电端子。镜头固定于镜头固持器件上,镜头固持器件通过连接臂和导电端子与基板弹性连接,从而省去软排线,使得数码相机模组体积减小、厚度降低并且可与携带式电子装置等外围设备紧密连接。
文档编号G02B7/02GK2657028SQ200320117279
公开日2004年11月17日 申请日期2003年10月18日 优先权日2003年10月18日
发明者江宗韦, 蔡明江, 李俊佑 申请人: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