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74003阅读:9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液晶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晶显示装置以及电子设备,特别是涉及在以反射模式和透射模式进行显示的半透射反射型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可以得到高对比度,广视角的显示的技术。
背景技术
作为兼备反射模式和透射模式的半透射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提出了把液晶层夹在上基板与下基板之间,在下基板的内侧面具备例如在铝等金属膜上形成了光透射用的开口部分的反射膜,使该反射膜作为半透射反射板起作用的液晶显示装置。这种情况下,在反射模式下,从上基板一侧入射来的外光通过了液晶层以后由下基板内侧面的反射膜反射,再次通过液晶层从上基板一侧出射,对显示做出贡献。另一方面,在透射模式下,从下基板一侧入射的来自背光源的光从反射膜的开口部分通过了液晶层以后,从上基板一侧出射到外部,对显示做出贡献。从而,在反射膜的形成区域中,形成了开口部分的区域成为透射显示区,其它区域成为反射显示区。
然而,在以往的半透射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中,存在着透射显示区的视角狭窄的问题。这是由于在不产生视差的液晶单元的内侧面设置半透射反射板的关系下,具有必须仅用在观察者一侧所具备的1片偏振板进行反射显示这样的制约,光学设计的自由度小。因此,为了解决该问题,在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使用垂直取向液晶的新的半透射反射型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是以下3点。(1)采用介电各向异性为负的液晶对于基板垂直取向,通过施加电压使其倾斜的「VA(垂直取向)模式」。(2)采用了透射显示区与反射显示区的液晶层厚(单元间隙)不同的「多间隙构造」。(3)把透射显示区做成正八角形或者圆形,在对向基板上的透射显示区的中央设置凸起使得在该区域内液晶各向同性地倾斜。即,采用「取向分开构造」。
专利文献1特开2002-350853号公报。
如上述那样,在专利文献1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在透射显示区的中央设置凸起,控制液晶的取向方向。然而,当前在便携设备等的应用领域中,要求更亮,对比度更高的显示,与反射显示相比较具有更重视透射显示的倾向。在这样的情况下,在一个点区域内透射显示区占有的面积增大。在这样加大透射显示区的占有面积的情况下,如上述专利文献1公开的结构那样,只是在透射显示区的中央设置凸起恐怕不能够完全地进行取向控制,有时将产生称为向错的取向紊乱,而这将成为余像等的显示不良的原因。另外,由于液晶的各个取向区域具有不同的视角特性,因此当从斜方向观看液晶显示装置时,可能产生观看到不光滑斑点形的不均匀这样的不理想状况。另一方面,由于在反射显示区中也需要限制液晶分子倾斜的方向,而在上述专利文献1中,虽然由于透射显示区的中央的凸起在反射显示区中进行了取向控制,但是难以谈到能够有效地进行控制。
发明的内容本发明是为解决上述的问题而产生的,目的在于提供在反射显示以及透射显示的两种情况下抑制余像等的显示不良,进而能够实现高辉度、高对比度,特别是在重视透射显示的用途中适宜的半透射反射型的液晶显示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把液晶层夹在一对基板之间,在1个点区域内具备进行透射显示的透射显示区和进行反射显示的反射显示区,其特征是在上述1个点区域内形成多个上述透射显示区,另一方面,上述液晶层由初始取向状态呈现垂直取向的介电各向异性为负的液晶构成,在上述一对基板的至少一方基板与上述液晶层之间,在上述反射显示区与上述透射显示区中,至少在上述反射显示区中设置使上述液晶层的层厚不同的液晶层厚调整层,同时,在上述1个点区域内在每个相邻的上述透射显示区,使液晶分子倾斜的方向相反,在上述反射显示区中,具备把上述液晶分子取向的方向限制为单轴的取向限制单元。
如果依据这样的液晶装置,则由于在1个点区域内形成多个透射显示区,因此与在1个点区域形成1个相同形状(相同面积)的透射显示区的情况相比较,能够得到大的透射率,成为在透射用途中适宜的显示装置。
另外,在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中,由于在反射显示区和透射显示区中,设置使液晶层的层厚不同的液晶层厚调整层,因此减少反射显示区与透射显示区之间的延迟差。即,在反射显示中,从显示面一侧入射的光2次通过液晶层提供给显示,而在透射显示中由于从背面一侧入射的光1次通过液晶层提供给显示,因此对于各显示将产生延迟差,而在本发明中,通过形成液晶层厚调整层减少其延迟差,解决了由该差引起的对比度降低。
进而,在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中,用初始取向状态呈现垂直取向的介电各向异性为负的液晶构成液晶层,对于其垂直取向液晶倾斜的方向如上述那样由于通过取向限制单元进行限制,因此难以发生取向紊乱,难以产生由于该取向紊乱引起的余像等的显示不良。即,由于在一个点区域内,在每个相邻的透射显示区中把液晶分子的倾斜方向取为相反方向,在反射显示区中,把液晶分子的取向方向限制为单轴,因此即使在相对地加大了透射率的情况下,也能够完全地进行取向分开,在反射显示区以及透射显示区的双方中都能够防止发生由于取向不良引起的显示不良。另外,在本发明中,通过使各透射显示区的面积总和大于反射显示区的面积,能够更适于在透射显示区的用途高的电子设备的显示部中使用。
在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中,液晶层厚调整层在反射显示区与透射显示区的边界附近具备倾斜面,另一方面,能够在一对基板的内侧面一侧分别设置用于驱动液晶的电极,这种情况下,作为上述取向限制单元,通过在电极中设置缝隙形的开口部分以及/或者在电极上形成凸起,能够限制液晶分子倾斜的方向。
通过在电极中设置缝隙形的开口部分,在双方基板上的电极之间发生的电场(电位线)在开口部分的附近倾斜地畸变,通过该畸变了的倾斜电场的作用能够容易地实现液晶的取向控制。另外,在电极上设置了凸起的情况下,通过在液晶层中突出的突出物的作用能够控制液晶的取向方向。而且,通过适当地把它们组合起来,能够在上述那样的一个点区域内的每个相邻的透射显示区中把液晶分子倾斜的方向取为相反,在反射显示区中把液晶分子的取向方向限制为单轴。
这里,在本发明的结构中,由于在透射显示区与反射显示区的边境存在液晶层厚调整层的倾斜面,因此成为透射显示区的周围由液晶层厚调整层的倾斜面包围的形状。从而,在透射显示区中,最好在该区域的大致中央部分以及边界部分附近形成上述开口部分以及/或者凸起。
具体地讲,在一个点区域内相邻的透射显示区中的第1透射显示区中,最好在形成了液晶层厚调整层的基板一侧,在该液晶层厚调整层的倾斜面上形成电极的开口部分,另外在另一方的基板一侧,在该第1透射显示区的大致中央部分形成电极的开口部分或者电极上的凸起。这种情况下,以第1透射显示区的大致中央部分中形成的开口部分或者凸起为中心,能够朝向倾斜面限制液晶分子的倾斜方向。另外,作为倾斜面中的取向限制单元,由于形成凸起在制造上难以进行,因此限定于开口部分中。
而且,对于这样的第1透射显示区,在一个点区域内相邻的第2透射显示区中,能够在形成了液晶层厚调整层的基板一侧,在位于该第2透射显示区的大致中央部分形成电极的开口部分或者电极上的凸起,另外能够在另一方的基板一侧,在位于与液晶层厚调整层的倾斜面相对应的部分中,形成电极的开口部分或者电极上的凸起。这种情况下,液晶分子的倾斜方向在每个相邻的透射显示区中相反(从各区域的中心观看各个倾斜方向不同),另外,在形成于各透射显示区之间的反射显示区中,通过形成在倾斜面上的开口部分以及形成在与其它的倾斜面相对应的位置上的开口部分或者凸起,能够把液晶分子的倾斜方向限制为单一方向。从而,能够在确保高透射率的同时,限制由液晶分子的取向不良引起的显示不良,其结果,能够提供高辉度、高对比度的液晶显示装置。
另外,本发明中,作为「位于与液晶层厚调整层的倾斜面相对应的部分,设置电极的开口部分或者电极上的凸起」,意味着「当俯视时,在与液晶层厚调整层的倾斜面至少重叠一部分的位置上设置开口部分或者凸起」。
其次,本发明的电子设备的特征在于具备上述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如果依据该结构,则能够提供与使用环境无关,具备明亮、高对比度、宽视角的液晶显示部的电子设备,特别是作为重视透射显示的电子设备是非常适宜的。


图1是第1实施形态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等效电路图。
图2是示出该液晶显示装置的点构造的平面图。
图3是示出该液晶显示装置的主要部分的剖面模式图。
图4是示出第1实施形态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作用的说明图。
图5是对于第2实施形态的液晶显示装置示出主要部分的剖面模式图。
图6是示出第2实施形态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作用的说明图。
图7是示出与本发明有关的几个实施例的说明图。
图8是示出本发明的电子设备一例的立体图。
图9是示出像素电极以及共用电极的平面结构的模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第1实施形态以下,参照图1~图3说明本发明的第1实施形态。
本实施形态的液晶显示装置是作为开关元件使用了薄膜晶体管(ThinFilm Transistor,以下,简写为TFT)的有源矩阵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例子。
图1是矩阵形地配置了构成本实施形态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图像显示区的多个点的等效电路图,图2是示出TFT阵列基板的点内构造的平面图,图3是示出液晶显示装置的构造的剖面图,是沿着图2的A-A’线的剖面图。另外,在以下的各图中,为了把各层或者各部件绘成能够在图面上观看的大小,在各层或者各部件中使比例尺不同。
在本实施形态的液晶显示装置中,如图1所示,在矩阵形地配置了构成图像显示区的多个点中,分别形成像素电极9和用于控制该像素电极9的作为开关元件的TFT30,供给图像信号的数据线6a电连接到该TFT30的源极上。写入到数据线6a中的图像信号S1、S2、......、Sn按照该顺序供给或者对于相邻接的多条数据线6a按照每组供给。另外,扫描线数3a电连接到TFT30的栅极,对于多条扫描线3a以预定的定时脉冲地顺序加入扫描信号G1、G2、......、Gm。另外,像素电极9电连接到TFT30的漏极,通过仅在一定期间内接通作为开关元件的TFT30,按照预定的定时写入从数据线6a供给的图像信号S1、S2、......、Sn。
经过像素电极9写入到液晶中的预定电平的图像信号S1、S2、......、Sn在与后述的共用电极之间保持预定期间。通过根据所加入的电压电平,液晶的分子集合的取向或者次序发生变化,把光进行调制,能够进行灰度显示。这里,为了防止所保持的图像信号漏泄,在像素电极9与共用电极之间形成的液晶电容上并联添加存储电容器70。另外,符号3b是电容线。
其次,根据图2,说明构成本实施形态的液晶装置的TFT阵列基板的平面构造。
如图2所示,在TFT阵列基板10上,矩阵形地设置多个矩形的像素电极9(通过虚线部分9A示出轮廓),在像素电极9的纵横边界上,沿着各个边界设置数据线6a、扫描线3a以及电容线3b。在本实施形态中,各像素电极9以及把各像素电极9包围起来那样设置的数据线6a、扫描线3a、电容线3b等形成的区域的内侧是一个点区域,成为在每个矩阵形地配置的多个点区域中能够进行显示的构造。
数据线6a在构成TFT30的例如由多晶硅膜构成的半导体层1a中,经过连接孔5电连接到后述的源极区,像素电极9在半导体层1a中,经过连接孔8电连接到后述的漏极区。另外,在半导体层1a中,使得与沟道区(图中向左上方倾斜域的斜线区)相对那样配置扫描线3a,扫描线3a是与沟道区相对的部分,起到栅极电极的作用。
电容线3b具有沿着扫描线3a大致直线形地延伸的主线部分(即,平面观看,沿着扫描线3a形成的第1区域),以及从与数据线6a交叉的位置沿着数据线6a突出到前方一侧(图中的上方向)的突出部分(即,平面观看,沿着数据线6a延伸的第2区域)。而且,图2中,在用向右上方倾斜的斜线所示的区域中,设置多个第1遮光膜11a。
另外,在一个点区域内,形成具备2个开口部分20a、20a的反射膜20,形成该反射膜20的区域成为反射显示区R,其内侧的没有形成反射膜20的区域(开口部分20a的内侧)成为透射显示区T1、T2。另外,形成矩形框形的绝缘膜21(液晶层厚调整层)使得当平面观察时在内部包括反射膜20的形成区域。在本实施形态的情况下,绝缘膜21具有倾斜面21a(参照图3),在本说明书中,把该部分定义为反射显示区R与透射显示区T1、T2的边界区域。
其次,根据图3说明本实施形态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剖面构造。图3是沿着图2的A-A’线的剖面图,而本发明在绝缘膜或者电极的结构等方面具有特征,由于TFT或者其它部件的剖面构造与以往没有改变,因此省略TFT或者布线部分的图示以及说明。
如图3所示,本实施形态的液晶显示装置把由初始取向状态呈现垂直取向的介电各向异性为负的液晶构成的液晶层50夹在TFT阵列基板10和与其相对配置的对向基板25之间。TFT阵列基板10在由石英、玻璃等透光性材料构成的基板主体10A的表面上形成由铝、银等反射率高的金属膜构成的反射膜20。如上所述,反射膜20的形成区域成为反射显示区R,反射膜20的非形成区域成为透射显示区T1、T2。
在位于反射显示区R内的反射膜20上,以及在位于透射显示区T1、T2内的基板主体10A上,设置构成滤色片的色素层22。该色素层22在每个相邻的点区域中,配置红(R),绿(G),蓝(B)的不同颜色的色素层,由邻接的3个点区域构成1个像素。或者,也可以单独在反射显示区R和透射显示区T1(T2)中设置要在反射显示和透射显示中补偿显示色的色度不同的改变了色纯度的色素层。
在滤色片的色素层22上,在与反射显示区R相对应的位置上形成绝缘膜21。绝缘膜21例如由膜厚2μm±1μm左右的丙烯酸树脂等有机膜构成,在反射显示区R与透射显示区T1(T2)的边界附近,具有自身的膜厚连续变化的倾斜面21a。这里,由于不存在绝缘膜21的部分的液晶层50的厚度是2μm~6μm左右,因此反射显示区R中的液晶层50的厚度成为透射显示区T1(T2)中的液晶层50厚度的大约一半。即,绝缘膜21起到根据自身的膜厚使反射显示区R与透射显示区T1(T2)的液晶层50的厚度不同的液晶层厚调整层的作用。在本实施形态的情况下,绝缘膜21上部的平坦面的边缘与反射膜20(反射显示区)的边缘大致一致,在透射显示区T中包含倾斜面21a。
而且,在包含绝缘膜21的表面的TFT阵列基板10的表面上,形成由铟锡氧化物(Indium Tin Oxide,以下,简写为ITO)等的透明导电膜构成的像素电极9。另外,在像素电极9上形成由聚酰亚胺等构成的取向膜(省略图示)。
另一方面,在对向基板25一侧,在由玻璃或者石英等透光性材料构成的基板主体25A上,顺序形成由ITO等透明导电膜构成的共用电极31,由聚酰亚胺等构成的取向膜(省略图示)。在TFT阵列基板10和对向基板25双方的取向膜(省略图示)上,同时实施垂直取向处理,但不实施摩擦等提供预倾斜的处理。
另外,在TFT阵列基板10的外侧面一侧以及对向基板25的外侧面一侧分别从基板主体一侧设置相位差板43、41,偏振板44、42。相位差板43、41具有对于可见光的波长大致1/4波长的相位差,通过该相位差板43、41与偏置光板44、42的组合,从TFT阵列基板10一侧以及对向基板25一侧向液晶层50入射大致圆偏振光。另外,在TFT阵列基板10外侧面一侧的液晶单元的外侧,设置具有光源61,反射器62,导光板63等的背光源64。
这里,在本实施形态的液晶显示装置中,为了取向限制液晶层50的液晶分子,在像素电极9以及共用电极31的预定位置设置缝隙。具体地讲,在像素电极9中,在透射显示区T1中的与绝缘膜21的倾斜面21a相对应的区域D中形成缝隙,另外,在透射显示区T2的中央部分附近B中也形成缝隙。另一方面,在共用电极31中,在透射显示区T1的中央部分附近C中形成缝隙,另外在透射显示区T2中的与绝缘膜21的倾斜面21a相对应的区域(位于倾斜面21a上方的区域)A中形成缝隙。从而,根据透射显示区T1、T2中心附近配置的缝隙的作用,液晶分子从透射显示区的内方朝向外方,以缝隙为基准,例如放射形地倾斜。
如果依据这样的液晶显示装置,则通过在反射显示区R中设置绝缘膜21,能够把反射显示区R的液晶层50的厚度减小到透射显示区T的液晶层50厚度的大致一半,因此能够使在反射显示中起作用的延迟与在透射显示中起作用的延迟大致相等,由此能够谋求提高对比度。
进而,由于在一个像素内形成多个透射显示区,因此能够得到充分的透射率。而且,在这样形成了多个透射显示区的情况下,对于在一个点区域内邻接的透射显示区T1、T2,如上述那样,在区域中央部分B、C以及倾斜面21a的对应部分A、D中,在各区域T1、T2的各个相互不同的基板一侧形成电极缝隙。从而,如图4所示,在一个点内的每个邻接的透射显示区T1、T2中,液晶分子50b的倾斜方向相反,例如以对向基板25为基准观察的情况下,在透射显示区T2中,朝向该区域的内方(中心方向)液晶分子直立地取向,在另一方的透射显示区T1中,朝向该区域的外方,液晶分子直立地取向。进而,在反射显示区中,液晶分子的取向方向被限制为单方向。即,由于对于电极形成缝隙,因此加到上下电极之间的电场倾斜地畸变,通过倾斜电场的作用,能够控制液晶分子的取向方向。而且,由于使在每一个区域T1、T2中形成缝隙的位置(区域中央部分以及倾斜面)与形成缝隙的电极(像素电极以及共用电极)的关系相互不同,因此在位于各区域T1、T2之间的反射显示区R中,能够把液晶分子的倾斜方向确定为单一方向。
从而,如果依据本实施形态的液晶显示装置,则由于抑制发生向错,可以得到由发生向错产生的余像或者从倾斜方向观察时的斑点、不均匀等少的高品质的显示。而且,通过该作用,能够实现没有光遗漏等显示不良的高对比度,宽视角(160°锥体下1∶10以上的对比度)的显示。
第2实施形态以下,参照图5说明本发明的第2实施形态。
图5是示出本实施形态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剖面图。本实施形态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基本结构由于与第1实施形态大致相同,因此在图5中与图3相同的构成元件上标注相同的符号,并节省详细的说明。
本实施形态的情况下,如图5所示,在透射显示区T2的中央部分附近B的像素电极9上形成剖面为三角形的凸起,另外,在透射显示区T1的中央部分附近C的共用电极31上也形成剖面为三角形的凸起。该凸起例如用丙烯酸树脂等电介质材料形成,其平面形状形成为与第1实施形态的缝隙的平面形状大致相同。另外,形成取向膜(省略图示)使得覆盖各电极9、31以及凸起。另一方面,在作为透射显示区T1中的与倾斜面21a相对应的区域D中与第1实施形态相同,在像素电极9上形成缝隙,另外,在透射显示区T2中的倾斜面21a的上方区域A中,与第1实施形态相同,在共用电极31上形成缝隙。
如果依据本实施形态的液晶显示装置,则虽然在区域B、C中,与第1实施形态的缝隙不同,在液晶层50中形成突出的凸起,但是这种情况下也如图6所示,沿着该凸起的斜面取向控制液晶分子50b。即,在本实施形态的情况下,与第1实施形态同样地控制液晶分子50b的取向方向,由此,能够实现没有光遗漏等显示不良的高对比度、宽视角的显示。
以上,示出了本发明的第1实施形态以及第2实施形态,而在图3所示的区域A、C中,即使是在共用电极31上形成了缝隙或者形成了凸起的任一种情况下,也能够沿着相同的方向取向限制液晶分子50b(参照图4或者图6)。另外,在图3所示的区域B中,即使在像素电极9上形成了缝隙或者形成了凸起的任一种情况下,也能够沿着相同的方向取向限制液晶分子50b(参照图4或者图6)。另外,在图3所示的区域D中,由于难以在倾斜面上形成凸起,因此在像素电极9上形成缝隙。
这样,在图3所示的区域A、B、C中,即使对于电极形成缝隙或者凸起的某一个,也能够实现上述的防止光遗漏,提高对比度,展宽视角等的效果。即,如图7所示,根据对于区域A、B、C的缝隙或者凸起的选择,能够实现本发明的实施例1~实施例8的液晶显示装置,在任一种情况下都发现了与上述各实施形态相同的效果。另外,上述第1实施形态与图7中的实施例1相当,第2实施形态与实施例4相当。
另外,在上述第1实施形态以及第2实施形态中,示出了在一个像素电极9内适当地取向限制液晶分子的结构,而由于在邻接的像素电极9、9之间形成间隙(电极非形成部分),因此作为共用电极31如果使用整个面形状的电极,则在该像素电极9的非形成部分中,在与共用电极31之间将产生倾斜电场。
特别是,在图4所示的反射显示区R中,如果沿着与液晶分子的倾斜方向交叉的方向产生影响到取向限制力的倾斜电场,则恐怕不能够适宜地实现作为本实施形态目的的取向限制,即,在反射显示区中把液晶分子的取向方向取向限制为单一方向。
因此,在第1实施形态以及第2实施形态的每一个中,在平面地重叠在形成于反射显示区R中的像素电极9、9之间的间隙(电极非形成部分)的位置,在共用电极31上设置缝隙(开口部分)。具体地讲,形成图9所示形状的电极缝隙。
图9(a)是像素电极9的平面模式图,图9(b)是共用电极31的平面模式图。另外,在图9(b)中用虚线示出平面地重叠在共用电极31上的像素电极9。另外,在各实施形态的反射显示区R中,沿着图9所示的像素电极9的长度方向取向限制液晶分子。
如图9(b)所示,在上述各实施形态的共用电极31中部分地形成缝隙(开口部分)31a。该缝隙31a形成在反射显示区R中,而且,以平面地重叠到像素电极9、9之间的间隙(电极非形成部分)的形状形成。
根据以上的结构,在反射显示区R中,难以发生由形成在像素电极9、9之间的间隙(电极非形成部分)引起的倾斜电场,难以产生扰乱取向限制的倾斜电场。从而,难以发生由于像素之间的间隙引起的倾斜电场,在与沿着图9(a)的像素电极9的长度方向的反射显示区R的液晶分子取向方向交叉的方向(图9(a)的像素电极9的宽度方向)影响取向限制力的不理想状况。
电子设备其次,说明具备了本发明上述实施形态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电子设备的具体例子。
图8是示出了便携电话一例的立体图。图8中,符号500示出便携电话主体,符号501示出使用了上述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部。
图8所示的电子设备由于具备使用了上述实施形态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部,因此与使用环境无关,能够实现具备明亮、对比度高、宽视角的液晶显示部的电子设备。另外,特别是在透射显示时由于能够得到明亮、高对比度的显示,因此能够提供重视透射显示的电子设备。
另外,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不限于上述实施形态,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范围内能够加入各种变更。例如,在上述实施形态中示出了在把TFT作为开关元件的有源矩阵型液晶显示装置中适用了本发明的例子,而也能够在把薄膜二极管(Thin Film Diode,TFD)作为开关元件的有源矩阵型液晶显示装置、无源矩阵型液晶显示装置等中适用本发明。除此以外,关于各种构成元件的材料、尺寸、形状等的具体记述也能够进行适当变更。
另外,在上述实施形态中,示出了用单板构成相位差板41、42,而代替单板,也可以构成为1/2波长板和1/4波长板的叠层体。该叠层体起到宽带圆偏振板的作用,能够使黑显示进一步无色彩。进而,通过在该叠层体上叠层负的C板,还能够谋求更大的视角。另外,所谓C板是在膜厚方向具有光轴的相位差板。
进而,在上述实施形态中,作为液晶层厚调整层把绝缘膜21形成在TFT阵列基板10一侧的基板主体(下基板)10A上,而也能够形成在对向基板25一侧的基板主体(上基板)25A上。另外,对于滤色片(着色层22)也相同,在上述实施形态中形成在TFT阵列基板10一侧的基板主体(下基板)10A上,而也能够形成在对向基板25一侧的基板主体(上基板)25A上。
权利要求
1.一种液晶显示装置,该液晶显示装置把液晶层夹在一对基板之间,在1个点区域内具备进行透射显示的透射显示区和进行反射显示的反射显示区,其特征在于在上述1个点区域内形成多个上述透射显示区,另一方面,上述液晶层由初始取向状态呈现垂直取向的介电各向异性为负的液晶构成,在上述一对基板中的至少一方基板与上述液晶层之间,在上述反射显示区与上述透射显示区中,使上述液晶层的层厚不同的液晶层厚调整层至少设置在上述反射显示区中,同时,在上述1个点区域内配置有至少2个上述透射显示区,在各个上述透射显示区中,液晶分子采取从该透射显示区的内方向外方倾斜的取向,同时,以一方上述基板为基准的上述液晶分子倾斜的朝向在相邻的上述透射显示区中取为相反朝向的关系,在上述反射显示区中,具备把上述液晶分子取向的方向限制为单轴的取向限制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液晶层厚调整层在上述反射显示区与上述透射显示区的边界附近具备倾斜面,另一方面,在上述一对基板的内侧面侧分别设置用于驱动上述液晶的电极,作为上述取向限制结构,在上述电极上形成缝隙状的开口部分以及/或者在上述电极上形成凸起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一个点区域内在相邻的上述透射显示区中的第1透射显示区中,在形成了上述液晶层厚调整层的基板侧,在该液晶层厚调整层的倾斜面上形成上述电极的开口部分,另外,在另一方的基板侧,在位于该第1透射显示区的大致中央部分形成有上述电极的开口部分或者电极上的凸起部分,另一方面,在上述一个点区域内在相邻的上述透射显示区中的第2透射显示区中,在形成了上述液晶层厚调整层的基板侧,在位于该第2透射显示区的大致中央部分形成上述电极的开口部分或者电极上的凸起部分,另外,在另一方的基板侧,在位于与上述液晶层厚调整层的倾斜面相对应的部分上形成有上述电极的开口部分或者电极上的凸起部分。
4.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具备权利要求1至3的任一项中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在反射显示以及透射显示的双方中抑制余像的显示不良,进而能够实现高辉度、高对比度半透射反射型的液晶显示装置,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采用如下的结构,把液晶层50夹在一对基板10A、25A之间,在一个点区域内具备多个透射显示区T1、T2和反射显示区R,液晶层50由初始取向状态呈现垂直取向的介电各向异性为负的液晶构成,在基板10A与液晶层50之间,与反射显示区R相对应设置使得在反射显示区R与透射显示区T1(T2)中液晶层50的层厚不同的液晶层厚调整层21,同时,在每一个透射显示区T1、T2中把液晶分子的倾斜方向取为相反,在反射显示区R中把液晶分子的取向方向限制为单轴。
文档编号G02F1/1343GK1530697SQ20041000644
公开日2004年9月22日 申请日期2004年3月8日 优先权日2003年3月13日
发明者土屋仁 申请人: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