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显示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75047阅读:13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液晶显示器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晶显示器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利用彩色滤光片整合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COAColor Filter On Array)技术的液晶显示器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传统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TFT-LCD)面板是由一片薄膜晶体管(TFTThin-Film Transistor)面板玻璃,与另一片彩色滤光片(Color Filter)玻璃贴合而成,二层玻璃中间再灌入液晶分子。而新型的量产技术,是在TFT面板的玻璃完成薄膜晶体管阵列(Array)制造工艺后,再接着进行彩色滤光片的制造工艺,也就是所谓彩色滤光片整合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COAColor Filter On Array)技术。利用COA技术,可以提升TFT的开口率,主要的功能在于可以有效提升面板的亮度。过去TFT面板玻璃与彩色滤光片玻璃在贴合、灌液晶时,二片玻璃的对位必须非常精准,中间要留下3-4μm的均匀空隙以容纳液晶,因此在此(Cell)中间制造工艺,是整个面板制造工艺中成品率最低的部分,如果能够省下这一段的损失,对于整体成品率提升以及成本降低的帮助甚大。
请见图1及图2。图1为一般传统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TFT-LCD)的剖面图。薄膜晶体管面板玻璃11与彩色滤光片(Color Filter)玻璃12贴合。薄膜晶体管面板玻璃11上有多个薄膜晶体管111(TFTThin-FilmTransistor),每一个薄膜晶体管111之上皆对应一个像素电极112,而介于薄膜晶体管111与像素电极112之间的则为一透明的保护绝缘层113。另一片彩色滤光片(Color Filter)玻璃12上则有多个红(R)、绿(G)、蓝(B)的彩色滤光片121,每一彩色滤光片皆以遮光层122(BM)隔开,以防止光线泄漏。而在彩色滤光片121上则有一透明的共同电极123。夹在薄膜晶体管面板玻璃11与彩色滤光片(Color Filter)玻璃12中间的则为液晶层13。
图2所绘示的是利用COA技术所制成的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TFT-LCD)的剖面图。下层面板玻璃21与上层面板玻璃22相贴合。下层面板玻璃21上有多个薄膜晶体管211(TFTThin-Film Transistor),每一个薄膜晶体管211之上皆对应一个像素电极212,而介于薄膜晶体管211与像素电极212之间的则为多个红(R)、绿(G)、蓝(B)的彩色滤光片213,每一彩色滤光片皆以遮光层214(BM)隔开,以防止光线泄漏。上层面板玻璃上则有一透明的共同电极221。夹在下层面板玻璃21与上层面板玻璃22中间的则为液晶层23。
目前利用COA技术所制成的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装置的结构如图3所示。有效显示区域31(Active Area)外有一层遮光层区域32,遮光层区域32则与导线汇集区域33相邻接,而导线汇集区域33再与外引脚接合(OLBOuter Lead Bonding)区域34相邻接。此时有效显示区域31、导线汇集区域33及外引脚接合区域34呈电连接,但金属导线除在有效显示区域31具有保护层保护外,在导线汇集区域33及外引脚接合区域34皆无保护层保护,造成水气容易侵入,进而引起产品可靠度上的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的发明背景中,现有利用COA技术所制成的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装置,其金属导线在导线汇集区域及外引脚接合区域皆无保护层保护,造成水气容易侵入,引起产品可靠度上的问题。故本发明提供一种新的液晶显示装置,避免上述情形产生。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藉由遮光层或彩色滤光片在形成时,一并将导线汇集区域的金属导线覆盖住,以防止金属导线外露,提升产品的可靠度。
本发明的又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藉由遮光层或彩色滤光片在形成时,一并将外引脚接合区域中不包括多根外引接脚的区域覆盖住,以增加外引接脚间的绝缘特性,提升产品的可靠度。
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藉由遮光层或彩色滤光片在形成时,一并将导线汇集区域的金属导线及外引脚接合区域中不包括多根外引接脚的区域覆盖住,以防止金属导线外露及增加外引接脚间的绝缘特性,提升产品的可靠度。
根据以上所述的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彩色滤光片整合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COA)技术的液晶显示器装置,包括一有效显示区域;一遮光区域,与该有效显示区域相邻接;一导线汇集区域,与该遮光区域相邻接,具有多根金属导线且与该有效显示区域形成电连接;一外引脚接合区域,与该导线汇集区域相邻接,具有多根外引接脚且与该导线汇集区域形成电连接;及一保护层,形成于该遮光区域与该导线汇集区域,其中于该遮光区域用以防止光线泄漏,而于该导线汇集区域用以防止该金属导线外露。
根据上述构想,其中该保护层为一树脂层。
根据上述构想,其中该树脂层为一防水气的非导体层。
根据上述构想,其中该树脂层为一含碳的树脂类材料。
根据上述构想,其中该树脂层也同时形成于该外引脚接合区域,用以增加该外引脚间的绝缘特性。
根据上述构想,其中该树脂层的厚度小于该外引接脚的高度。
根据上述构想,其中该树脂层的厚度约介于0.5μm~3μm。
根据上述构想,其中该金属导线的材料是从下列中选出钼、铝和前述的组合。
根据上述构想,其中该金属导线外层还包括一利用溅射(sputter)方式的镀膜,用以防止金属氧化,其材料是从下列中选出铟锡氧化物(ITO)、铟锌氧化物(IZO)和前述的组合。
根据以上所述的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彩色滤光片整合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COA)技术的液晶显示器装置,包括一有效显示区域;一遮光区域,与该有效显示区域相邻接;一导线汇集区域,与该遮光区域相邻接,具有多根金属导线且与该有效显示区域形成电连接;一外引脚接合区域,与该导线汇集区域相邻接,具有多根外引接脚且与该导线汇集区域形成电连接;及一彩色滤光片层,形成于该有效显示区域与该导线汇集区域,其中于该导线汇集区域用以防止该金属导线外露。
根据上述构想,其中于该导线汇集区域形成的该彩色滤光片层材料是从下列中选出红色彩色滤光片层、蓝色彩色滤光片层、绿色彩色滤光片层和前述三种的任意组合。
根据上述构想,其中该彩色滤光片层也同时形成于该外引脚接合区域,用以增加该外引接脚间的绝缘特性。
根据上述构想,其中于该导线汇集区域形成的该彩色滤光片层材料从下列中选出红色彩色滤光片层、蓝色彩色滤光片层、绿色彩色滤光片层和前述三种的任意组合。
根据上述构想,其中该彩色滤光片的厚度小于该外引接脚的高度。
根据上述构想,其中该彩色滤光片的厚度约介于0.5μm~3μm。
根据上述构想,其中该彩色导线的材料是从下列中选出钼、铝和前述的组合。
根据上述构想,其中该金属导线外层还包括一利用溅射(sputter)方式的镀膜,用以防止金属氧化,其材料是从下列中选出铟锡氧化物(ITO)、铟锌氧化物(IZO)和前述的组合。
根据以上所述的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彩色滤光片整合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COA)技术的液晶显示器装置,包括一有效显示区域;一遮光区域,与该有效显示区域相邻接;一导线汇集区域,与该遮光区域相邻接,具有多根金属导线且与该有效显示区域形成电连接;一外引脚接合区域,与该导线汇集区域相邻接,具有多根外引接脚且与该导线汇集区域形成电连接;及一保护层,形成于该遮光区域与该外引脚接合区域,其中于该遮光区域用以防止光线泄漏,而于该外引脚接合区域用以增加该外引接脚间的绝缘特性。
根据上述构想,其中该保护层为一树脂层。
根据上述构想,其中该树脂层为一含碳的树脂类材料。
根据上述构想,其中该树脂层的厚度小于该外引接脚的高度。
根据上述构想,其中该树脂层的厚度约介于0.5μm~3μm。
根据以上所述的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彩色滤光片整合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COA)技术的液晶显示器装置,包括一有效显示区域;一遮光区域,与该有效显示区域相邻接;一导线汇集区域,与该遮光区域相邻接,具有多根金属导线且与该有效显示区域形成电连接;一外引脚接合区域,与该导线汇集区域相邻接,具有多根外引接脚且与该导线汇集区域形成电连接;及一彩色滤光片层,形成于该有效显示区域与该外引脚接合区域,其中于该外引脚接合区域用以增加该外引脚间的绝缘特性。
根据上述构想,其中于该外引脚接合区域形成的该彩色滤光片层材料是从下列中选出红色彩色滤光片层、蓝色彩色滤光片层、绿色彩色滤光片层和前述三种的任意组合。
根据上述构想,其中该彩色滤光片层的厚度小于该外引接脚的高度。
根据上述构想,其中该彩色滤光片层的厚度约介于0.5μm~3μm。


图1绘示的是一般传统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的剖面图;图2绘示的是现有利用COA技术所制成的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的剖面图;图3绘示的是现有利用COA技术所制成的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装置的结构;图4A绘示的是本发明第一及第二实施例的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装置的结构;图4B绘示的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导线汇集区域的剖面图;图4C绘示的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导线汇集区域的剖面图;图5A绘示的是本发明第三及第四实施例的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装置的结构;图5B绘示的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引脚接合区域的剖面图;图5C绘示的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引脚接合区域的剖面图;图6A绘示的是本发明第五及第六实施例的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装置的结构;图6B绘示的是本发明第五实施例导线汇集区域及外引脚接合区域的剖面图;及图6C绘示的是本发明第六实施例导线汇集区域及外引脚接合区域的剖面图。
简单符号说明11薄膜晶体管面板玻璃12彩色滤光片玻璃13、23液晶层111、211薄膜晶体管112、212像素电极113保护绝缘层121、213彩色滤光片
122、214滤光层123、221共同电极21下层面板玻璃22上层面板玻璃31、41、51、61有效显示区域32遮光层33、411、511、611导线汇集区域34、412、512、612外引脚接合区域42、52、62玻璃基板43、53、63金属导线44、54、64ITO或IZO45、55、65遮光层46、56、66彩色滤光片层58、68外引接脚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会详细描述如下。然而,除了详细描述外,本发明还可以广泛地在其他的实施例施行,且本发明的范围不受限定,其以之后的权利要求为准。
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请见图4A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装置的结构及图4B导线汇集区域的剖面图,图4B为图4A中沿XX′方向的剖面图。首先先在一透明玻璃基板42上完成一连串的薄膜晶体管制造工艺、外接金属导线及外引接脚的制造工艺,制造工艺完成后将形成如图4B所示的多个金属导线43凸起,此时有效显示区域、导线汇集区域及外引脚接合区域呈电连接。金属导线一般所使用的材料为钼(Mo)、铝(A1)或两者相叠而成,一般金属导线外围都还会利用溅射(sputter)的方法将铟锡氧化物(ITO)或铟锌氧化物(IZO)44镀上去,目的是为防止金属氧化。完成以上制造工艺后,即开始彩色滤光片的制造工艺。首先先形成一遮光层于有效显示区域41及导线汇集区域411上。形成的方法是先将一含碳的树脂类材料旋转涂布在基板上,再经光刻曝光、显影、烘烤,将有效显示区域41内遮光区以外的区域及外引脚接合区域412上的遮光层去除,如此即形成图4B上的遮光层45。藉由遮光层将导线汇集区域的金属导线覆盖住,以防止金属导线外露,提升产品的可靠度。
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请见图4A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装置的结构及图4C导线汇集区域的剖面图,图4C为图4A中沿XX′方向的剖面图。首先先在一透明玻璃基板42上完成一连串的薄膜晶体管制造工艺、外接金属导线及外引接脚的制造工艺,制造工艺完成后将形成如图4C所示的多个金属导线43凸起,此时有效显示区域、导线汇集区域及外引脚接合区域呈电连接。金属导线一般所使用的材料为钼(Mo)、铝(A1)或两者相叠而成,一般金属导线外围都还会利用溅射(sputter)的方法将铟锡氧化物(ITO)或铟锌氧化物(IZO)44镀上去,目的是为防止金属氧化。完成以上制造工艺后,即开始彩色滤光片的制造工艺。首先先形成一遮光层于有效显示区域41上。形成的方法是先将一含碳的树脂类材料旋转涂布在基板上,再经光刻曝光、显影、烘烤,将有效显示区域41内遮光区以外的区域、导线汇集区域411及外引脚接合区域412上的遮光层去除,遮光层完成之后即开始彩色滤光片的制作。目前主要的商业化制造工艺为有机颜料分散法(PigmentDispersion),利用使有机颜料分散的反应基聚合型(Radical Polymerization)光致抗蚀剂在基板上涂布、光刻曝光、显影和烘烤等制造工艺来回三次执行而分别形成红、绿、蓝(R、G、B)三种不同颜色的彩色滤光片图案。有机颜料在R方面有Anthraquinone系,在G、B方面则有Phthalocyanine系颜料。其中,在有效显示区域41及导线汇集区域411形成的彩色滤光片将被保留,其中位于导线汇集区域411的彩色滤光片,即形成图4C上的彩色滤光片层46,保留方式可以为红、绿、蓝单一颜色的彩色滤光片,或是其中两者或三者叠成的彩色滤光片,选用前述何者当彩色滤光片层46端视其防水特性及电特性何者优选而定。另,外引脚接合区域412的彩色滤光片将在制造工艺过程中被去除。
本发明的第三个实施例请见图5A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装置的结构及图5B外引脚接合区域的剖面图,图5B为图5A中沿YY′方向的剖面图。首先先在一透明玻璃基板52上完成一连串的薄膜晶体管制造工艺、外接金属导线及外引接脚的制造工艺,制造工艺完成后将形成如图5B所示的多个外引接脚58凸起,此时有效显示区域、导线汇集区域及外引脚接合区域呈电连接。完成以上制造工艺后,即开始彩色滤光片的制造工艺。首先先形成一遮光层于有效显示区域51及外引脚接合区域512上,形成的方法是先将一含碳的树脂类材料旋转涂布在基板上,再经光刻曝光、显影、烘烤,将有效显示区域51内遮光区以外的区域及导线汇集区域511上的遮光层去除,如此即形成图5B上的遮光层55。遮光层55的高度要小于外引脚接58的高度,如此外引接脚58与软性印刷电路板(FPCFlexible Printed CircuitBoard)连接时才不至于发生电性不连通的问题。一般遮光层55的高度约介于0.5μm~3μm之间。
本发明的第四个实施例请见图5A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装置的结构及图5C外引脚接合区域的剖面图,图5C为图5A中沿YY′方向的剖面图。首先先在一透明玻璃基板52上完成一连串的薄膜晶体管制造工艺、外接金属导线及外引接脚的制造工艺,制造工艺完成后将形成如图5C所示的多个外引接脚58凸起,此时有效显示区域、导线汇集区域及外引脚接合区域呈电连接。完成以上制造工艺后,即开始彩色滤光片的制造工艺。首先先形成一遮光层于有效显示区域51上,形成的方法是先将一含碳的树脂类材料旋转涂布在基板上,再经光刻曝光、显影、烘烤,将有效显示区域51内遮光区以外的区域、导线汇集区域511及外引脚接合区域512上的遮光层去除,遮光层完成之后即开始彩色滤光片的制作。目前主要的商业化制造工艺为有机颜料分散法(Pigment Dispersion),利用使有机颜料分散的反应基聚合型(Radical Polymerization)光致抗蚀剂在基板上涂布、光刻曝光、显影和烘烤等制造工艺来回三次执行而分别形成红、绿、蓝(R、G、B)三种不同颜色的彩色滤光片图案。有机颜料在R方面有Anthraquinone系,在G、B方面则有Phthalocyanine系颜料。其中,在有效显示区域51及外引脚接合区域512形成的彩色滤光片将被保留,其中位于外引脚接合区域512的彩色滤光片,即形成图5C上的彩色滤光片层56,保留方式可以为红、绿、蓝单一颜色的彩色滤光片,或是其中两者或三者叠成的彩色滤光片,选用前述何者当彩色滤光片层56端视其防水特性及电特性何者优选而定。另,导线汇集区域511的彩色滤光片将在制造工艺过程中被去除。彩色滤光片层56的高度要小于外引接脚58的高度,如此外引接脚58与软性印刷电路板(FPC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Board)连接时才不至于发生电性不连通的问题。一般彩色滤光片层56的高度约介于0.5μm~3μm之间。
本发明的第五个实施例请见图6A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装置的结构及图6B导线汇集区域及外引脚接合区域的剖面图,图6B为图6A中沿XX′及YY′方向的剖面图。首先先在一透明玻璃基板62上完成一连串的薄膜晶体管制造工艺、外接金属导线及外引接脚的制造工艺,制造工艺完成后将形成如图6B所示的多个金属导线63及外引脚68凸起,此时有效显示区域、导线汇集区域及外引脚接合区域呈电连接。金属导线一般所使用的材料为钼(Mo)、铝(A1)或两者相叠而成,一般金属导线外围都还会利用溅射(sputter)的方法将铟锡氧化物(ITO)或铟锌氧化物(IZO)64镀上去,目的是为防止金属氧化。完成以上制造工艺后,即开始彩色滤光片的制造工艺。首先先形成一遮光层于有效显示区域61、导线汇集区域611及外引脚接合区域612上,形成的方法是先将一含碳的树脂类材料旋转涂布在基板上,再经光刻曝光、显影、烘烤,将有效显示区域61内遮光区以外的区域的遮光层去除,如此即形成图6B上的遮光层65。遮光层65的高度要大于金属导线63加上铟锡氧化物(ITO)或铟锌氧化物(IZO)64的高度,但小于外引接脚68的高度,如此外引接脚68与软性印刷电路板(FPC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Board)连接时才不至于发生电性不连通的问题,而金属导线63也因有遮光层65的覆盖,防止金属导线外露,进而提升产品的可靠度。
本发明的第六个实施例请见图6A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装置的结构及图6C导线汇集区域及外引脚接合区域的剖面图,图6C为图6A中沿XX′及YY′方向的剖面图。首先先在一透明玻璃基板62上完成一连串的薄膜晶体管制造工艺、外接金属导线及外引接脚的制造工艺,制造工艺完成后将形成如图6C所示的多个金属导线63及外引脚68凸起,此时有效显示区域、导线汇集区域及外引脚接合区域呈电连接。金属导线一般所使用的材料为钼(Mo)、铝(Al)或两者相叠而成,一般金属导线外围都还会利用溅射(sputter)的方法将铟锡氧化物(ITO)或铟锌氧化物(IZO)64镀上去,目的是为防止金属氧化。完成以上制造工艺后,即开始彩色滤光片的制造工艺。首先先形成一遮光层于有效显示区域61上,形成的方法是先将一含碳的树脂类材料旋转涂布在基板上,再经光刻曝光、显影、烘烤,将有效显示区域61内遮光区以外的区域、导线汇集区域611及外引脚接合区域612上的遮光层去除,遮光层完成之后即开始彩色滤光片的制作。目前主要的商业化制造工艺为有机颜料分散法(Pigment Dispersion),利用使有机颜料分散的反应基聚合型(Radical Polymerization)光致抗蚀剂在基板上涂布、光刻曝光、显影和烘烤等制造工艺来回三次执行而分别形成红、绿、蓝(R、G、B)三种不同颜色的彩色滤光片图案。有机颜料在R方面有Anthraquinone系,在G、B方面则有PhthalocYanine系颜料。其中,在导线汇集区域611及外引脚接合区域612形成的彩色滤光片将被保留,即形成图6C上的彩色滤光片层66,保留方式可以为红、绿、蓝单一颜色的彩色滤光片,或是其中两者或三者叠成的彩色滤光片,选用前述何者当彩色滤光片层66端视其防水特性及电特性何者优选而定。另外,彩色滤光片层66的高度要大于金属导线63加上铟锡氧化物(ITO)或铟锌氧化物(IZO)64的高度,但小于外引接脚68的高度,如此外引接脚68与软性印刷电路板(FPC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Board)连接时才不至于发生电性不连通的问题,而金属导线63也因有彩色滤光片层66的覆盖,故可防止水气,进而提升产品的可靠度。
即使本发明是藉由举出数个优选实施例来描述,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所举出的实施例。先前虽举出与叙述的特定实施例,但是显而易见地,其它未脱离本发明所揭示的精神下,所完成的等效改变或修饰,均应包括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内。此外,凡其它未脱离本发明所揭示的精神下,所完成的其他类似与近似改变或修饰,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内。同时应以最广的定义来解释本发明的范围,藉以包括所有的修饰与类似结构。
权利要求
1.一种利用彩色滤光片整合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COA)技术的液晶显示器装置,包括一有效显示区域;一遮光区域,与该有效显示区域相邻接;一导线汇集区域,与该遮光区域相邻接,具有多根金属导线且与该有效显示区域形成电连接;一外引脚接合区域,与该导线汇集区域相邻接,具有多根外引接脚且与该导线汇集区域形成电连接;及一保护层,形成于该遮光区域与该导线汇集区域,其中于该遮光区域用以防止光线泄漏,而于该导线汇集区域用以防止该金属导线外露。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器装置,其中该保护层为一树脂层;其中,且该树脂层为一防水气的非导体层。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显示器装置,其中该树脂层也同时形成于该外引脚接合区域,用以增加该外引接脚间的绝缘特性;其中该树脂层的厚度约介于0.5μm~3μm,且小于该外引接脚的高度。
4.一种利用彩色滤光片整合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COA)技术的液晶显示器装置,包括一有效显示区域;一遮光区域,与该有效显示区域相邻接;一导线汇集区域,与该遮光区域相邻接,具有多根金属导线且与该有效显示区域形成电连接;一外引脚接合区域,与该导线汇集区域相邻接,具有多根外引接脚且与该导线汇集区域形成电连接;及一彩色滤光片层,形成于该有效显示区域与该导线汇集区域,其中于该导线汇集区域用以防止该金属导线外露。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晶显示器装置,其中该彩色滤光片层也同时形成于该外引脚接合区域,用以增加该外引接脚间的绝缘特性。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晶显示器装置,其中于该外引脚接合区域或是该导线汇集区域所形成的该彩色滤光片层材料是分别从下列中选出红色彩色滤光片层、蓝色彩色滤光片层、绿色彩色滤光片层和前述三种的任意组合;其中该彩色滤光片层的厚度约介于0.5μm~3μm,且小于该外引接脚的高度。
7.一种利用彩色滤光片整合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COA)技术的液晶显示器装置,包括一有效显示区域;一遮光区域,与该有效显示区域相邻接;一导线汇集区域,与该遮光区域相邻接,具有多根金属导线且与该有效显示区域形成电连接;一外引脚接合区域,与该导线汇集区域相邻接,具有多根外引接脚且与该导线汇集区域形成电连接;及一保护层,形成于该遮光区域与该外引脚接合区域,其中于该遮光区域用以防止光线泄漏,而于该外引脚接合区域用以增加该外引接脚间的绝缘特性。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晶显示器装置,其中该保护层为一树脂层,该树脂层的厚度约介于0.5μm~3μm,且小于该外引接脚的高度;其中,且该树脂层为一防水气的非导体层。
9.一种利用彩色滤光片整合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COA)技术的液晶显示器装置,包括一有效显示区域;一遮光区域,与该有效显示区域相邻接;一导线汇集区域,与该遮光区域相邻接,具有多根金属导线且与该有效显示区域形成电连接;一外引脚接合区域,与该导线汇集区域相邻接,具有多根外引接脚且与该导线汇集区域形成电连接;及一彩色滤光片层,形成于该有效显示区域与该外引脚接合区域,其中于该外引脚接合区域用以增加该外引接脚间的绝缘特性。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液晶显示器装置,其中于该外引脚接合区域形成的该彩色滤光片层材料是从下列中选出红色彩色滤光片层、蓝色彩色滤光片层、绿色彩色滤光片层和前述三种的任意组合,其中该彩色滤光片层的厚度约介于0.5μm~3μm,且小于该外引接脚的高度。
全文摘要
一种利用彩色滤光片整合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COA)技术的液晶显示器装置,藉由彩色滤光片(R、G、B)或遮光层(BM)树脂在一玻璃基板形成时,同时将导线汇集区域及多根外引接脚之外的外引脚接合区域覆盖住,以防止金属导线外露及增加外引接脚间的绝缘特性,提升产品的可靠度。
文档编号G02F1/136GK1690817SQ20041003465
公开日2005年11月2日 申请日期2004年4月19日 优先权日2004年4月19日
发明者郭光埌, 彭火龙 申请人:统宝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