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组件和具有该背光组件的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75374阅读:8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背光组件和具有该背光组件的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背光组件以及具有这种背光组件的显示装置。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减小噪声的背光组件以及具有该背光组件的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通常,液晶显示装置包括显示图像的显示单元和给显示单元提供光线的背光组件。
背光组件包括灯单元、光导板和模制框架。灯单元发出光线。光导板将灯单元发出的光线导向显示单元。模制框架容纳灯单元和光导板。
灯单元包括灯和灯反射器。灯反射器覆盖灯,使得从灯发出的光线朝向光导板行进。
光导板为矩形板状。从灯单元发出的光线进入到光导板中。然后,光线的路径被调节成经由光导板的前表面离开光导板。
模制框架包括底板和围绕底板的侧壁。底板和侧壁形成用于容纳灯单元和光导板的接收空间。灯单元设置在模制框架的侧壁与光导板之间。
当冲击或热量施加到容纳光导板和灯单元的模制框架上时,光导板会在模制框架的内部格格作响。此外,光导板和模制框架会由于热量而变形,从而光导板会在模制框架内侧格格作响。由此产生噪声。
尤其是,在液晶显示装置用在便携设备中时,这种格格作响变得很剧烈。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减小噪声的背光组件。
本发明还提供了具有这种背光组件的显示装置。
在本发明的示例性背光组件中,背光组件包括灯单元、光导板和接收容器。灯单元产生光线。光导板包括光出射面、面对光出射面的光反射面、以及连接光出射面和光反射面的侧表面。接收容器包括框架板和从框架板的外边缘突出的侧壁,以形成用以接纳灯单元和光导板的接收空间。在第一区域处侧壁的内表面和光导板的外表面之间的第一距离大于在第二区域处侧壁的内表面和光导板的外表面之间的第二距离。
在本发明的示例性显示装置中,显示装置包括灯单元、光导板、第一和第二接收容器、以及显示面板。灯单元产生光线。光导板包括光出射面、面对光出射面的光反射面、以及连接光出射面和光反射面的侧表面。接收容器包括框架板和从框架板的外边缘突出的侧壁,以形成用来接纳灯单元和光导板的接收空间。在第一区域处侧壁的内表面和光导板的外表面之间的第一距离大于在第二区域处侧壁的内表面和光导板的外表面之间的第二距离。显示面板设置在第一接收容器上。液晶显示面板接收从光导板的光出射面发出的光线,以显示图像。第二接收容器与第一接收容器相结合,以固定液晶显示面板。
根据本发明,在普通背光组件中会产生很大噪声的角部处,光导板与侧壁间隔开更大,从而减小了噪声。此外,形成在光导板以及接收容器的中心部分上的压纹图案也可以减小噪声。


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特征和优点将通过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而变得更清楚,图中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背光组件的分解透视图;图2是示出图1的背光组件的平面图;图3是沿着图2的线A-A′截取的横截面图;图4是示出图1的模制框架的平面侧视图;图5是示出图1的光导板的平面侧视图;图6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背光组件的平面图;图7是沿着图6中的线B-B′截取的横截面图;以及图8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分解透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
实施例1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背光组件的分解透视图,而图2是示出图1的背光组件的平面图。
参照图1和2,根据本发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背光组件400包括灯单元100、光导板200和模制框架300。灯单元100产生光线。光导板200将从灯单元100产生的光线导向显示单元(未示出)。模制框架300接纳灯单元100和光导板200。
光导板200包括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侧表面210、220、230和240、以及上表面和下表面250和260。上表面250和下表面260彼此面对。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侧表面210、220、230和240将上表面250与下表面260连接。
灯单元100设置在第四侧面240处,由此从灯单元100发出的第一光线通过第四侧表面(或光入射面)240进入光导板200,以形成第二光线。下表面260向上表面250反射第二光线,从而第二光线经由上表面250离开光导板200,而形成第三光线。
灯单元100包括灯110和灯反射器120。灯100产生第一光线。灯反射器120将第一光线向第四侧表面240反射。
模制框架300包括框架板350以及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侧壁310、320、330和340。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侧壁310、320、330和340从框架板350的外边缘部分突出,从而形成接收空间。
模制框架300包括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角部C1、C2、C3和C4。第一和第二侧壁310和320彼此在第一角部C1处相交。第二和第三侧壁320和330彼此在第二角部C2处相交。第三和第四侧壁330和340彼此在第三角部C3处相交,而第四和第一侧壁340和310彼此在第四角部C4处相交。
第一和第二侧壁310和320的内表面311和321分别朝向第一角部C1的外表面321和322凹陷。第二和第三侧壁320和330的内表面321和331分别朝向第二角部C2的外表面322和332凹陷。第三和第四侧壁330和340的内表面331和341分别朝向第三角部C3的外表面332和342凹陷。第四和第一侧壁340和310的内表面341和311分别朝向第四角部C4的外表面342和312凹陷。
第一中心部分D1形成在第一和第四角部C1和C4之间,而第二中心部分D2形成在第一和第二角部C1和C2之间。第三中心部分D3形成在第二和第三角部C2和C3之间,而第四中心部分D4形成在第三和第四角部C3和C4之间。
第一到第四侧壁310到340在第一到第四角部C1到C4处的第一厚度t1比第一到第四侧壁310到340在第一到第四中心部分D1到D4处的第二厚度t2薄,其中第一和第二厚度t1和t2被定义为内表面和外表面之间的距离。
如图2所示,当模制框架300的接收空间接纳光导板200和灯单元100时,光导板200的第一到第四侧表面210到240面对第一到第四侧壁310到340的内表面311到341。灯单元100置于第四侧壁340和第四侧表面240之间。
在第一到第四角部C1到C4处,第一到第四侧壁310到340的内表面311到341与第一到第四侧表面210到240间隔开第一距离d1,而在第一到第四中心部分D1到D4处,第一到第四侧壁310到340的内表面311到341与第一到第四侧表面210到240间隔开第二距离d2。第一距离d1比第二距离d2大大约0.1mm到0.5mm。
即,在光导板200变形时,在第一到第四角部C1到C4处,光导板200不会接触内表面311到341,从而在第一到第四角部C1到C4处不会出现由摩擦造成的噪声。而光导板200在第一到第四中心部分D1到D4处与内表面311到341相接触,从而在第一到第四中心部分D1到D4处产生噪声。
下面,参照图3到图5解释减小噪声的结构。
图3是沿着图2中的线A-A′截取的横截面图。
参照图3,在第一角部C1处,模制框架300的第一侧壁310的内表面311与光导板200的第一侧表面210间隔开第一距离d1。在第一中心部分D1处,模制框架300的第一侧壁310的内表面311与光导板200的第一侧表面210间隔开第二距离d2。第一距离d1大于第二距离d2大约0.1mm到大约0.5mm。
第二侧壁320的对应于第二中心部分D2的内表面321包括压纹图案。该压纹图案成圆形地形成。光导板200的第二侧表面220也包括压纹图案。这个压纹图案在附图中被放大。压纹图案的实际尺寸仅为几微米。
由此,光导板200和模制框架300彼此相接触的区域的面积得以最小化,从而减小了由于摩擦带来的噪声。
第二到第四角部C2到C4具有与第一角部C1相同的结构,并且第二到第四中心部分D2到D4具有相同的结构。然而,如图2所示,第一中心部分D1的长度基本上与第三中心部分D3的长度相同,而第二中心部分D2的长度与第四中心部分D4的长度不同。
图4是示出图1的模制框架的平面侧视图,而图5是示出图1的光导板的平面侧视图。
参照图4,模制框架300包括框架板350和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侧壁310、320、330和340。第一到第四侧壁310到340从框架板350的外边缘突出。第一到第四侧壁310到340在第一到第四角部C1到C4处具有第一厚度t1,而第一到第四侧壁310到340在第一到第四中心部分D1到D4处具有第二厚度t2。
第一到第三侧壁310、320和330的内表面311、321和331在第一到第三角部C1到C3处具有光滑的表面(或平坦表面),但内表面311、321和331在第一到第三中心部分D1到D3处具有压纹图案。
如上所述,灯单元100介于第四侧壁340和光导板的第四侧表面240之间,从而第四侧表面240不会与内表面341接触。从而,内表面341可以具有光滑的表面(或平坦表面)。
参照图4和5,第一、第二和第三侧表面210、220和230在第一、第二和第三角部C1、C2和C3处具有平滑的表面,而第一、第二和第三侧表面210、220和230在第一、第二和第三中心部分D1、D2和D3处具有压纹图案。
灯单元设置在第四侧表面240附近,从而第四侧表面240接收从灯单元产生的光线。由此,第四侧表面240不会与模制框架300的第四侧壁340相接触,第四侧表面240具有光滑的表面。
当模制框架300接纳光导板200时,在角部处模制框架300和光导板200之间的第一距离大于在中心部分处模制框架300和光导板200之间的第二距离。即,在角部处形成了允许变形的空间。
从而,即使第一、第二、第三侧壁310、320和330以及第一、第二和第三侧表面210、220和230具有光滑表面,模制框架300和光导板200之间的摩擦也得以减小,从而缓解了噪声。
在第一、第二和第三中心部分D1、D2和D3处的第一、第二和第三侧壁310、320和330之间的第二距离比在第一、第二和第三角部C1、C2和C3处的第一、第二和第三侧壁310、320和330之间的第一距离短。从而,形成压纹图案,以缓解噪声。
此外,压纹图案仅仅形成在第一、第二和第三中心部分处,以减少次品(malproduct)。
实施例2图6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背光组件,而图7是沿着图6的线B-B′截取的横截面图。本发明的背光组件与实施例1的相同,除了光导板的突出部分以及模制框架的接收凹陷之外。从而,将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标识与实施例1中所描述的相同或类似的元件,并且将省略对它的进一步解释。
参照图6和7,根据本发明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背光组件410包括灯单元100、光导板200和模制框架300。灯单元100产生光线。光导板300接收光线,并调节光线的前进路径。模制框架300接纳灯单元100和光导板200。
光导板200包括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侧表面210、220、230和240,上表面(或光出射面)250、以及下表面(或光反射面)260。上表面250和下表面260彼此面对。灯单元100设置在第四侧表面240附近,从而,从灯单元100产生的光线通过第四侧表面(或光入射面)240进入光导板200。
光导板200还包括第一和第二突出部分211和231,第一和第二突出部分211和231分别从第一和第三侧表面210和230突出。第一和第二突出部分211和231在从第二侧表面220到第四侧表面240方向上突出更多,从而第一和第二突出部分211和231具有斜面。
模制框架300包括框架板350、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侧壁310、320、330和340。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侧壁310、320、330和340从框架板350的外边缘部分突出,以形成一个接收空间。用于接纳光导板200的第一和第二突出部分211和231的第一和第二接收凹陷310a和330a形成在第一和第三侧壁310和330上。
当模制框架300接收光导板200时,第一和第二接收凹陷310a和330a分别接纳第一和第二突出部分211和231。从而,光导板200不会在模制框架300内侧格格作响。
第一突出部分211形成在第一和第四角部C1和C4之间的第一中心部分D1处。第二突出部分231形成在第二和第三角部C2和C3之间的第三中心部分D3处。第二突出部分231形成在第二和第三角部C2和C3之间的第三中心部分D3处。从而,第一和第二突出部分211和231与第一和第三侧壁310和330间隔开图2的第二距离d2。
参照图7,第二突出部分231具有压纹的表面,而第二接收凹陷330a具有压纹的表面。从而,当第二接收凹陷330a接纳第二突出部分231时,就减小了由于模制框架300和光导板200之间的摩擦带来的噪声。
图6和7示出防止光导板200格格作响的光导板200和模制框架300的组合结构。然而,可以形成光导板200和模制框架300的各种组合结构,并且本发明的组合结构不局限于图6和7所示。
在图1到7中,光导板200的侧壁210到240以及内表面311到341具有压纹图案。可以向侧壁210到240以及内表面311到341喷射小的颗粒,来使之粗糙。
实施例3图8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分解透视图。本发明的显示装置包括与实施例1相同的背光组件。从而,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标识与实施例1中所描述的相同或类似的元件,并且省略对它的进一步描述。
参照图8,根据本发明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液晶显示装置700包括显示单元500和背光组件400。液晶显示装置700可以用于便携设备,例如,如膝上型电脑、个人数字助理(PDA)等。
背光组件400向显示单元500提供光线。显示单元500将背光组件提供的光线转换成图像。
显示单元500包括液晶显示面板510和驱动器印刷电路板520。
背光组件400包括灯单元100、光导板200和模制框架300。灯单元100产生光线。光导板200将光线导向液晶显示面板510。模制框架300接纳灯单元100和光导板200。
用于提高亮度和视角的光学片10设置在光导板200上,并且在光导板200之下设置反射器50,用于将从光导板200泄漏的光线再次反射向光导板200。
模制框架300接纳反射器50、光导板200和灯单元100。然后,模制框架300接纳光学片10和液晶显示面板510。驱动器印刷电路板520被弯曲,以设置在反射器50之下。
然后,机壳600与模制框架300相结合,以将液晶显示面板510固定到模制框架300上。
根据本发明,接收容器(或模制框架)包括框架板和从框架板的边缘部分突出的侧壁,以形成用于接纳光导板的接收空间。在角部处,侧壁与光导板间隔开第一距离,而在中心部分处,侧壁与光导板间隔开第二距离,其中第二距离比第一距离短。
即,在普通背光组件中产生噪声最大的角部处,光导板与侧壁间隔更大。从而,降低了噪声。此外,在光导板和接收容器的中心部分上形成压纹图案也可以降低噪声。
此外,压纹图案仅形成在中心部分处,来提高生产率。
已经描述了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及其优点,应指出的是在不背离如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发明的精髓和范围前提下,可以对本发明作出各种变化、替代和改型。
权利要求
1.一种背光组件,包括产生光线的灯单元;光导板,其包括光出射面、面对光出射面的光反射面、以及连接光出射面和光反射面的侧表面;以及接收容器,该接收容器包括框架板和从框架板的外边缘突出的侧壁,以形成一个用来接纳灯单元和光导板的接收空间,在第一区域处侧壁的内表面和光导板的外表面之间的第一距离大于在第二区域处侧壁的内表面和光导板的外表面之间的第二距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组件,其中,接收容器具有大致矩形的框架形状,包括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角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组件,其中,第一区域对应于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角部,而第二区域对应于各角部之间的区域。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组件,其中,侧壁的内表面在第一区域处凹陷。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光组件,其中,在第一区域处内表面的凹陷深度在大约0.1mm到大约0.5mm范围内。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背光组件,其中,第一距离比第二距离大大约0.1mm到大约0.5mm。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组件,其中,侧壁的内表面在第二区域处包括压纹图案,而在第一区域处包括平滑表面。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背光组件,其中,光导板在第二区域处包括压纹图案,而在第一区域处包括光滑表面。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组件,其中,光导板包括突出部分,而接收容器的侧壁包括用于接纳光导板的突出部分的接收凹陷。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背光组件,其中,突出部分和接收凹陷的表面分别具有压纹图案。
11.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产生光线的灯单元;光导板,其包括光出射面、面对光出射面的光反射面、以及连接光出射面和光反射面的侧表面;第一接收容器,该第一接收容器包括框架板和从框架板的外边缘突出的侧壁,以形成用来接纳灯单元和光导板的接收空间,在第一区域处侧壁的内表面与光导板的外表面之间的第一距离大于在第二区域处侧壁的内表面与光导板的外表面之间的第二距离;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设置在第一接收容器上,该液晶显示面板接收从光导板的光出射面发出的光线,以显示图像;以及第二接收容器,该第二接收容器与第一接收容器相结合,以固定液晶显示面板。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第一接收容器具有大致矩形的框架形状,具有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角部。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第一区域对应于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角部,而第二区域对应于各角部之间的区域。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侧壁的内表面在第一区域处凹陷。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内表面在第一区域处的凹陷深度在大约0.1mm到大约0.5mm的范围内。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第一距离比第二距离大大约0.1mm到大约0.5mm。
17.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侧壁的内表面包括在第二区域处的压纹图案和在第一区域处的光滑表面。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光导板在第二区域处具有压纹图案,而在第一区域处具有光滑表面。
19.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光导板包括突出部分,而第一接收容器的侧壁包括用来接纳光导板的突出部分的接收凹陷。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突出部分和接收凹陷的表面分别具有压纹图案。
21.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显示面板对应于液晶显示面板。
2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显示装置用于膝上型电脑。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背光组件,其包括灯单元、光导板和接收容器。该光导板包括光出射面、面对光出射面的光反射面、以及侧表面。接收容器包括框架板和从框架板的外边缘突出的侧壁,以形成用来接纳灯单元和光导板的接收空间。在第一区域处、侧壁的内表面和光导板的外表面之间的第一距离大于在第二区域处、侧壁的内表面和光导板的外表面之间的第二距离。在普通背光组件中产生噪声最大的角部处,光导板与侧壁间隔更大,因此,减小了噪声。
文档编号G02F1/13357GK1605908SQ200410044768
公开日2005年4月13日 申请日期2004年5月18日 优先权日2003年10月11日
发明者郑承哲 申请人: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