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面发光背光模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75662阅读:14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双面发光背光模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背光模组,特别是关于一种可双面发光的背光模组。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与光电产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电子产品具有双面显示功能,相应双面发光背光模组的设计便成为液晶显示器业者一项非常重要的议题。目前双面发光导光板主要通过反射片分光与网点分光两种方式对导光板内部光线进行分配,使其由两出光面射出,实现双面发光。
如图1所示,是一种现有技术双面发光背光模组的立体示意图。该背光模组10包括多个光源11、一上膜片12、一导光板13、一下膜片14及一遮光片15,该上膜片12、导光板13、下膜片14及遮光片15依次顺序排布;该导光板13包括一入光面131及两出光面132;光源11置于导光板13的入光面131侧。从光源11发出的光束照射到导光板13,光束从导光板13的入光面131进入,并在导光板13内部经分光分别从其两出光面132向外导向上膜片12与下膜片14,并在向上膜片12与下膜片14的作用下变为均匀光出射,分别形成第一发光区域(未标示)与第二发光区域16,并分别导向双向的液晶面板(图未示)。
现有技术背光模组10的导光板13厚度为0.5mm~0.8mm,与该上膜片12、下膜片14及遮光片15组合而成的背光模组10较厚;背光模组10的膜片12、14是将具有高反射率的表面镀银光学反射片调整为半透光或具有一定透光率的膜片,两发光区域面积不同时,也需要对膜片大小进行相应调整,所以该第二发光区域16在第一发光区域内形成一阴影区域17,在第一发光区域观测到第二发光区域16的阴影,使得视觉效果不佳。

发明内容为克服现有技术双面发光背光模组视觉效果不佳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视觉效果较好的双面发光背光模组。
为克服现有技术双面发光背光模组视觉效果不佳及光利用率低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视觉效果较好及光利用率高的双面发光背光模组。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双面发光背光模组,其包括一第一导光板及一反射片;该双面发光背光模组还包括一第二导光板;该反射片设置于第一导光板与第二导光板之间。
该第一导光板包括一第一出光面、一第一入光面及一第二入光面;该第二导光板包括一第二出光面、一第三入光面及一第四入光面,该第一、二与三及四入光面分别位于该第一、二导光板的角落。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双面发光背光模组,其包括一双面发光的导光组件及一光源,该导光组件包括一设置于其内的反射片,一入光面与相邻的侧面;该入光面与相邻的侧面呈钝角设置;该光源相对于入光面设置。
相较于现有技术,由于本发明的双面发光背光模组采用第一导光板与第二导光板之间设置一反射片,结合光源组合而成双面发光背光模组,该背光模组因采用两导光板分别形成两相互独立的发光区域,相互之间不会发生影响,因此,可以有效消除现有技术背光模组存在的阴影区域,提高视觉效果。
该第一入光面、第三入光面、第二入光面及第四入光面分别设置于该第一导光板与第二导光板的角落,采用此种角落入光结构使由光源发出的光束得以充分利用,提高光源出光效率;并可以减少光源的发光二极管个数,降低成本。

图1是一种现有技术双面发光背光模组的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双面发光背光模组第一实施方式的局部剖视立体图。
图3是图2的侧视图。
图4是图3中IV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本发明双面发光背光模组第二实施方式的局部剖视立体图。
图6是本发明双面发光背光模组第一导光板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VII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一并参阅2、图3与图4,分别是本发明双面发光背光模组20第一实施方式的局部剖视立体图、侧视图与IV部分局部放大图。该双面发光背光模组20包括多个光源21,一反射片22,一第一导光板23,该第一导光板23包括一第一入光面231、一相邻的第一出光面232及一第一底面233,该第一出光面232与第一底面233相对设置;及一第二导光板24,其包括一第二入光面241、一相邻的第二出光面242及一第二底面243,该第二出光面242与第二底面243相对设置;其中,该反射片22设置于第一导光板23与第二导光板24之间;该多个光源21相对设置于该第一导光板23的入光面231与第二导光板24的入光面241一侧;该第一导光板23的第一出光面232与该第二导光板24的第二出光面242均设置于该反射片22的外侧。
该第一导光板23及第二导光板24均是经由射出成型模具加压技术产生的薄型化导光板,而且,该第一导光板23的第一出光面232与第二导光板24的第二出光面242具有V形沟槽,能够提升该第一导光板23及第二导光板24的出光效率。
该多个光源21为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该反射片22是采用双白面的光学反射片,是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脂(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基材表面涂布二氧化钛形成的白色高反射材料。
从光源21发出的光束照射到反射片22,光束经该第一导光板23的第一入光面231与第二导光板24的第二入光面241进入,部分光分别照射到该第一导光板23的第一出光面232与该第二导光板24的第二出光面242;另一部分则照射到该第一导光板23的第一底面233与该第二导光板24的第二底面243,进而照射到与该第一底面233及第二底面243相邻的反射片22,经由反射片22反射将光束重新分配,再反射回该第一出光面232与该第二出光面242后转换为均匀光出射。分别形成第一发光区域(未标示)与第二发光区域(未标示),并分别导向双向的液晶面板(图未示)。
该反射片22也可以有其它变更设计,可以采用双镜面的光学反射片,是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脂(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基材表面镀银形成的光学反射片;该反射片22也可以采用单面镜面与单面白面的光学反射片。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双面发光背光模组20采用第一导光板23与第二导光板24之间设置一反射片22,结合光源21组合而成双面发光的背光模组20,该反射片22将由光源21入射光束同时向第一出光面232与第一出光面242反射,该背光模组因采用两导光板23、24分别形成两相互独立的发光区域,相互之间不会发生影响,故,可以有效消除现有技术双面发光背光模组存在的阴影区域,提高视觉效果。
图5是本发明双面发光背光模组第二实施方式的局部剖视立体图。一种双面发光背光模组30,其包括两光源31、一反射片32、一第一导光板33及一第二导光板34;其中,该反射片32设置于第一导光板33与第二导光板34之间;该两光源31相对设置于该第一导光板33与第二导光板34一侧。
请一并参阅图6与图7,是第一导光板结构示意图与入光面结构放大图。本发明双面发光背光模组30的第一导光板33与第二导光板34是利用射出成型模具加压技术产生的薄型化导光板。该第一导光板包括一第一侧面331、一相邻的第一出光面332、与该一出光面332相对的第一底面333及第一入光面334与第二入光面(图未示);该第一入光面334与第二入光面位于该第一导光板33的第一侧面332的两角落端面,与该第一侧面331及第一出光面332相交的两端。该第一入光面334与第二入光面具有V形沟槽,该第一出光面332具有V形沟槽。
第二导光板34也具有与第一导光板33相似的结构,其包括一第二侧面341、一相邻的第二出光面342、与第二出光面342相对的第二底面343及第三入光面344与第四入光面(图未示);该第三入光面344与第四入光面位于该第二导光板34的第二侧面342的两角落端面,与该第二侧面341及第二出光面342相交的两端。该第三入光面344与第四入光面具有V形沟槽,该第二出光面342具有V形沟槽。
该两光源31相对设置于该第一入光面334、第三入光面344、第二入光面与第四入光面一侧。该两光源31为发光二极管;该反射片32是采用双白面的光学反射片,是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脂基材表面涂布二氧化钛形成的白色高反射材料。
从光源31发出的光束从该第一入光面334、第三入光面344、第二入光面及第四入光面角落入光进入第一导光板33与第二导光板34,光束经该第一导光板33的第一入光面334与第二导光板34的第三入光面344进入,部分光分别照射到该第一导光板23的第一出光面232与该第二导光板24的第二出光面242;另一部分则照射到该第一导光板23的第一底面233与该第二导光板24的第二底面243,进而照射到与该第一底面233及第二底面243相邻的反射片22,经由反射片22反射将光束重新分配,再反射回该第一出光面232与该第二出光面242后转换为均匀光出射。由该第一出光面232与第二出光面242发出的光束分别形成第一发光区域与第二发光区域,并分别导向双向的液晶面板。此种角落入光结构使得由光源31发出的光束使得入光效率有效提升,而且,该第一入光面334、第三入光面344、第二入光面及第四入光面均具有V形沟槽,可以有效提升该第一导光板33与第二导光板34的入光效率;该第一出光面332与第二出光面342具有V形沟槽,可以有效提升该第二导光板33与第二导光板34的出光效率。
该反射片32也可以有其它变更设计,可以采用双镜面的光学反射片,是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脂基材表面镀银形成的光学反射片,该反射片也可以采用单面镜面与单面白面的光学反射片。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双面发光背光模组30采用第一导光板33与第二导光板34之间设置一反射片32,结合光源31组合而成双面发光的背光模组30,该反射片32将由光源入射光束同时向第一出光面332与第一出光面342反射,该背光模组因采用两导光板分别形成两相互独立的发光区域,相互之间不会发生影响,因此,可以有效消除现有技术双面发光背光模组存在的阴影区域,提高视觉效果。
该第一入光面334、第三入光面344、第二入光面及第四入光面分别设置于该第一导光板33与第二导光板34的角落,采用此种角落入光结构使由光源31发出的光束得以充分利用,提高光源31出光效率;并可以减少光源31的发光二极管数量,降低成本。
权利要求
1.一种双面发光背光模组,其包括一第一导光板及一反射片;其特征在于该双面发光背光模组还包括一第二导光板;该反射片设置于第一导光板与第二导光板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面发光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反射片是双白面的光学反射片、双镜面的光学反射片或者单面镜面与单面白面的光学反射片。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面发光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导光板包括一第一入光面及一第一出光面;该第二导光板包括一第二入光面及一第二出光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面发光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出光面与第二出光面具有V形沟槽。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面发光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双面发光背光模组还包括多个光源,其相对设置于该第一入光面与第二入光面的一侧。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面发光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光源为发光二极管。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面发光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导光板包括一第一出光面、一第一入光面及一第二入光面;该第二导光板包括一第二出光面、一第三入光面及一第四入光面,该第一、二与三及四入光面分别位于该第一、二导光板的角落。
8.一种双面发光背光模组,其包括一双面发光的导光组件及一光源,该导光组件包括一设置于其内的反射片,一入光面与相邻的侧面;其特征在于该入光面与相邻的侧面呈钝角设置;该光源相对于入光面设置。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双面发光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双面发光的导光组件包括第一导光板与第二导光板,该反射片是设置于第一导光板、第二导光板之间。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双面发光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入光面是由分别设置于第一导光板与第二导光板上的第一、第二入光面组成。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双面发光背光模组,其包括一第一导光板及一反射片;该双面发光背光模组还包括一第二导光板;该反射片设置于第一导光板与第二导光板之间。这种双面发光背光模组形成的发光区域视觉效果好,可用于双屏显示的手机中。
文档编号G02F1/133GK1746737SQ20041005145
公开日2006年3月15日 申请日期2004年9月6日 优先权日2004年9月6日
发明者徐牧基, 许东明, 陈建民, 许铭富, 郑文峰 申请人: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