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模组及其导光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88315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背光模组及其导光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用于液晶显示装置的导光板,以及使用该导光板的背光模组。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器具有轻、薄、耗电少等优点,所以其被广泛应用在笔记本电脑、手机、个人数字助理等现代化信息设备。但是由于液晶本身没有发光特性,所以需要为其提供背光模组以实现显示功能。
现有技术的背光模组主要由光源、导光板、反射板、扩散板和棱镜板组成。其中导光板是一重要的组件,导光板引导由光源发出光束的传播方向,将线光源或点光源转换成面光源出射。其中导光板出光的亮度和均匀度是影响背光模组性能的重要因素。
一种现有技术导光板可参照图1,该导光板10包括一底面11、一入光面12与一出光面13,其中,该底面11上具有多个V型沟槽100。
一种采用该现有技术导光板10的背光模组可参照图2,该背光模组包括顺序排列的一上扩散片15、一棱镜片组合14、一下扩散片17、一导光板10、光源系统19和一反射板16。
位于该导光板10底面11的多个V型沟槽100等间隔排列,每一V型沟槽100的沟槽深度相同,其顶边位于同一平面。光源系统19发出光线,由于光线在该V型沟槽100表面上具有不同的入射角度,所以光线在该导光板10中具有不同的传播方式。其中,一部分光线的入射角度大于全反射临界角度,该部分光线传播到该V型沟槽100后被全反射,而从该导光板10的出光面13射出,另一部分光线因为入射角度小于临界角度,在该V型沟槽100上发生折射,从该导光板10的底面11射出而造成光损失,由于该导光板10底面11上的V型沟槽100具有单一的结构,所以该结构对于呈多方向入射的光线控制能力较差,对于入射角度小于临界角度的光线来说,将会因在该V型沟槽100上发生折射而造成光损失,从而导致该导光板10的光利用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为克服现有技术中导光板光利用率不高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较高光利用率的导光板。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使用上述导光板的背光模组。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导光板,该导光板包括一彼此相连接的入光面和底面,该底面与该入光面相连接,该光源相对于该入光面设置,该底面具有呈连续排列结构的V型沟槽,该V型沟槽的深度逐渐变化。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背光模组采用一经过改造的导光板,由位于该导光板入光面一侧的光源发出的光线在该导光板中传播,其中一部分光线的入射角度大于临界角,这部分光线在该导光板中发生全反射后从该导光板的出光面射出;但是由于本实用新型导光板的底面上具有连续非对称排列结构的V型沟槽,该V型沟槽能够较好的控制光线在该导光板中的传播方向,因此该部分被前一V型沟槽折射的光线可以进一步被下一个V型沟槽全反射而从该导光板的出光面射出,从而提高本实用新型导光板的光利用率。

图1是一种现有技术导光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一种现有技术背光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导光板第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导光板第一实施方式V型沟槽的排列示意图。
图5是图4中第一实施方式的V型沟槽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背光模组第一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导光板第二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导光板第二实施方式的V型沟槽整体示意图。
图9是图8中第二实施方式的V型沟槽的部分放大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背光模组第二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3,图3是本实用新型导光板第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该导光板20包括一底面21、一入光面22和一出光面23,该入光面22与该底面21相连接,该出光面23与该入光面22相连接且与该底面21相对设置,其中,该底面21具有呈连续非对称排列结构的V型沟槽200。
请参照图4,图4是本实用新型导光板第一实施方式V型沟槽排列示意图。其中,该V型沟槽200以与该底面21临近的入光面22的一个顶点为中心呈同心圆弧状分布,并且其沿远离该入光面22的方向逐渐变化。
请参照图5,图5是图4中第一实施方式V型沟槽的部分放大示意图。其中,该V型沟槽200的顶边201是一与两底边202位于不同平面上的曲线,该顶边201与该底面21的垂直距离为该V型沟槽200的深度,该深度沿远离该入光面22的方向逐渐增大,该顶边201具有单一的弯曲方向并且位于不同的水平面上,该V型沟槽200的两底边202是两形状相同的曲线,同时,该V型沟槽200还具有两底角α与β。该V型沟槽200的两底角α与β的大小也可以根据需要而改变,通过调整该α角的大小,可以使更多入射光线的入射角大于临界角度,光线在该导光板20中发生全反射而从该出光面23出射;通过调整该β角的大小,能够更好的控制因折射而射出的光线的传播方向,使这部分被前一V型沟槽折射的光线进一步被下一V型沟槽结构全反射而从该导光板20的出光面23射出,从而提高该导光板20的光线利用率。同样,该V型沟槽200顶边201的弯曲程度和弯曲形状也可以根据需要将其设计为较佳的参数值,从而增大该V型沟槽200的光入射面积,使直接入射到该V型沟槽200的光线数量增加,提高该导光板20的光利用率。通过改变上述V型沟槽200的参数,也可以控制入射到该V型沟槽200的光线行进方向,控制该导光板20的亮度分布,将最强的亮度控制在该导光板20的中央部分。
请参照图6,图6是本实用新型背光模组第一实施方式的示意图。该背光模组包括本实用新型的导光板20和一光源29,该光源29位于该导光板20的入光面22的一侧,该光源29为一发光二极管。该背光模组中的导光板20可通过改变该V型沟槽200的顶边201的弯曲方向与弯曲程度以及该两底角α与β,控制入射到该V型沟槽200的光线数量和行进方向,将最强的亮度控制在该导光板20的中央部分,再与液晶面板的视角进行搭配而无需再利用棱镜片对光线进行汇聚,所以可以减少背光模组的组件数量,从而使该背光模组更加轻薄,同时能够降低成本。
请一并参照图7、图8和图9,图7是本实用新型导光板第二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导光板第二实施方式V型沟槽排列示意图、图9是图8中第二实施方式V型沟槽的部分放大示意图。该导光板30包括一底面31、一入光面32和一出光面33,该入光面32与该底面31相连接,其中,该底面31上具有V型沟槽300。该V型沟槽300以与该底面31临近的入光面32的方向逐渐变化。该V型沟槽300的顶边301是一与两底边302位于不同平面上的曲线,该顶边301与该底面31的垂直距离为该V型300的深度,该深度沿远离该入光面32的方向逐渐增大,该顶边301具有单一的弯曲方向并且位于不同平面上,该V型沟槽300的两底边302是两平行直线,同时,该V型沟槽300还具有两底角γ与θ。该V型沟槽300的两底角γ与θ的大小也可以根据需要而改变,通过调整该γ角的大小,能够更好的控制因折射而出射光线的传播方向,使这部分被前一V型沟槽折射的光线进一步被下一V型沟槽结构全反射而从该导光板30的出光面33射出,从而提高该导光板30的光线利用率。同样,该V型沟槽300顶边301的弯曲程度与弯曲形状也可以根据需要而将其设计为较佳的参数值,从而增大该V型沟槽300的光入射面积,使直接入射到该V型沟槽300的光线数量增加,提高该导光板30的光利用率。通过改变上述V型沟槽300的参数,还可以控制入射到该V型沟槽300的光线行进方向,控制该导光板30的亮度分布,将最强的亮度控制在该导光板30的中央部分。
请参照图10,图10是本实用新型背光模组第二实施方式示意图。该背光模组包括本实用新型导光板30和一光源39,该光源39位于该导光板30的一侧,该光源39为一发光二极管。该背光模组中的导光板30可以通过改变该V型沟槽300顶边301的弯曲方向与弯曲程度以及该两底角γ与θ的大小,控制入射到该V型沟槽300的光线数量与行进方向,从而将最强的亮度控制在该导光板30的中央部分。
本实用新型导光板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例如该导光板V型沟槽的两底边也可以为两形状不同的曲线,同时,该V型沟槽的表面还可以涂布一层反射材料。
权利要求1.一种导光板,其包括一入光面和一底面,该底面与该入光面相连接,该底面具有连续排列结构的V型沟槽,其特征在于该V型沟槽的深度逐渐变化。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该V型沟槽的深度沿远离该入光面的方向逐渐增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该V型沟槽以与该底面临近的入光面的一个顶点为中心呈同心圆弧状分布。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该V型沟槽包括一顶边、两底边与两底角。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该V型沟槽的顶边是一与两底边位于不同平面的曲线。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该V型沟槽的两底边是两形状相同的曲线。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该V型沟槽以与该底面临近的入光面的一个顶点为中心平行等间距分布。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该V型沟槽的两底边是两平行直线。
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该V型沟槽的两底角不对称。
10.一种背光模组,其包括一光源与一导光板,该导光板包括一入光面和一底面,该底面与该入光面相连接,该光源相对该入光面设置,该底面具有连续排列结构的V型沟槽,其特征在于该V型沟槽的深度逐渐变化。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V型沟槽的深度沿远离该入光面的方向逐渐增大。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V型沟槽以与该底面临近的入光面的一个顶点为中心呈同心圆弧状分布。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V型沟槽包括一顶边、两底边与两底角。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顶边是一与两底边位于不同平面的曲线。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V型沟槽的两底边是两形状相同的曲线。
16.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光源位于该导光板的一侧。
17.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V型沟槽以与该底面临近的入光面的一个顶点为中心平行等间距分布。
18.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V型沟槽的两底边是两平行直线。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导光板以及使用该导光板的背光模组。该导光板包括一底面和一与该底面相连接的入光面,该导光板的底面具有呈连续非对称排列结构的V型沟槽,该V型沟槽可以改善该导光板的光利用率。本实用新型的导光板以及使用该导光板的背光模组可用于液晶显示装置。
文档编号G02F1/1335GK2727787SQ20042007210
公开日2005年9月21日 申请日期2004年7月24日 优先权日2004年7月24日
发明者邓景鸿, 杨秋莲, 彭家鹏 申请人: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