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亮整合型偏光膜/光学膜结构及制造方法及显示单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79670阅读:26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增亮整合型偏光膜/光学膜结构及制造方法及显示单元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为一种增亮整合型偏光膜/光学膜结构及制造方法,尤指一种利用非线性光学设计将不同染料的增亮整合型偏光膜/光学膜涂布在至少一基板上,该增亮整合型偏光膜/光学膜包含吸收型与反射型两种偏光膜层,其中反射型偏光膜层可产生反射光源效应,而产生一同时兼具反射增亮效应、高偏光度、高透光度、广视角与高对比等功能特性的增亮整合型偏光膜/光学膜结构及制程方法。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器主要利用两片偏光膜所产生的线偏光达到显示效果。其主要光源由背光模块提供,背光产生光线经过第一片偏光板后产生线偏光;随着液晶分子的排列扭转,达到第二片偏光板后产生亮暗变化,再到观看者眼内达到显示效果。
光源经过许多层材料折射、反射与吸收后,达到观察者眼内已变成不到5%光强,显示器内的二色性偏光片的吸收与透光为影响亮度主因之一,因此加强光源强度、增加光透过率为显示器主要事项之一。目前增加整体透光度方法为(1)增加入射光穿透效应;(2)增加背光模块光源。第一种效应主要方法为提高偏光膜穿透率,或在入射光未进入偏光膜之前,先改变入射光的偏振态,使其入射光偏振态与偏光膜的偏振平行,增加入射光穿透效率。目前碘是偏光膜的穿透率为44%至46%的高穿透度,已达难以增加透光率的范围;改变入射光偏振态,使其与偏光膜偏振平行而达到高穿透光强的方式,以贴合DBEF(3M公司)与胆固醇液晶的反射型偏光片等增亮膜为主;第二种为增加背光源的入射光来源强度或直接在背光源时将光偏振化以达到100%偏振光穿透效应。综合上述所言,显示器的对比度、视角与光穿透率,主要为偏光膜所决定,增加偏光膜的透光率则为偏光膜的未来重要发展。
目前偏光膜类型主要为O型碘系偏光膜,其主要优点为(1)高偏光度(99.9%)与(2)透光度(44%-46%)。缺点为(1)大视角有强烈漏旋光性,必须搭配广视角膜来达到高对比效果,(2)耐候性不良与(3)机械性质不强,需外贴保护膜加强性质;(4)只能外贴于显示器外部。E型液晶偏光膜为目前较新颖的偏光膜,偏光膜体主要以具吸收性的碟状液晶为主,当光通过碟状液晶时,O偏振光将被吸收而E偏振光将通过,达到线性偏光效果。此类偏光膜目前最佳的光学效果为偏光度约95%,透光度约40%-44%。E型偏光膜的缺点为(1)偏光度与透光度对TFT-LCD而言略嫌不足,(2)小视角会产生漏光。优点为(1)轻薄型偏光膜(约0.3-0.8μm),(2)可于显示组织(cell)内制作,请参考图1为O型偏光膜与E型偏光膜的特性比较表。
相较于碘与E型偏光膜,涂布型偏光膜另一主要研究领域为染料是偏光膜,此类偏光膜主要吸收载体以染料为主。影响偏光膜的吸收能力参数为(1)染料分子本体吸收系数,(2)添加染料浓度及(3)偏光膜膜厚。染料为偏光膜主要优点为(1)耐候性较强,(2)涂布方式可多样化选择,如spin涂布、die涂布与dip涂布等制程,(3)可于显示器显示组织内部制作。染料为偏光膜的缺点为(1)高吸收度染料的取得不易,(2)高偏光度需高浓度染料成分,成本偏高,(3)高膜厚(约3μm),将造成透光度下降,限制染料为偏光膜的应用。
增亮膜主要可分为胆固醇液晶反射型与DBEF多层膜反射型两种。胆固醇液晶反射型偏光片的光学元件,其主要原理为利用胆固醇液晶左旋与右旋圆偏振光的分离特性,将一入射的未偏极化白光分离出左右旋圆偏振光,其中相反旋旋光性的圆偏振光可被穿透,而相同旋旋光性的圆偏振光则被反射,再经二次反射为可通过的圆偏光,增加光通过率。配合1/4波长延迟膜,通过的圆偏光将转成线偏光再进入偏光膜,最终结果使光源已完全转换成可全数通过偏光片的偏光态,达到增亮的效果。反射型偏光增亮膜(DualBrightness enhancement Film;DBEF)的原理主要是利用两种不同高低折射率材料组成多层膜,利用白光透过多层膜,将未偏极化的白光分成平行入射面的P光与垂直入射面的S光两种,白光经过反射型偏光增亮膜后,P波穿透而S波反射,经界面反射的S波将转为P波后穿透,此最终目的将多数光源穿透偏光膜,达到增亮效应。
请参考图2为反射型偏光增亮膜与胆固醇液晶反射型偏光片的特性比较表,由图2中可知,目前市售增亮膜的增亮效果约为60%左右。分析整体显示器的光穿透效应,非偏极化光源透过增亮膜后,转为偏振光再通过偏光膜,整体光学分析可视为多层偏光膜分析。由多层偏光膜光学分析得知,两层以上偏光膜不经光学匹配堆栈,虽可增加些许偏光度与对比,却大幅降低透光率。如同DBEF搭配碘为偏光膜(偏光度=99.8%,透光度=44%)为例,其光穿透效应为光先经过增亮膜再透过偏光膜的效应,暂不考虑反射光的二次穿透效应,DBEF的穿透效率约44%,与碘为偏光膜本身为44%-46%穿透度组合后,整体穿透度将降为40%-41%左右。
以偏光度而言,碘系偏光膜本身偏光度已约为99.5%左右,则增亮膜对整体偏光度的贡献将可忽略。综合上述所言,增亮膜搭配偏光膜所产生的增亮效能实为先降低穿透度,再利用反射光的二次穿透效应增加其穿透度。由此可知,多层膜的光学效应匹配不良,将损耗光通过率,纵使增加增亮膜,亦无法表现增亮膜应有的百分百增亮效应。未来若进行cell内制作,则目前市售的增亮膜厚度均超过100mm(DBEF超过100mm),此厚度将引起cell内部的驱动电压偏移与制作困难,因此搭配目前市售的偏光膜,均只能cell外部制作。
目前主流碘系偏光片如美国专利号第4591512号「制作偏光板的方法(Method of making light polarizer)」,其是以聚乙烯醇(polyvinylalcohol;PVA)为基材,进行单轴延伸后,浸泡碘(Iodine)当吸收因子,制作成偏光膜,但膜层的机械性、耐候性、耐热性等性质不良,碘系偏光膜除本体外,上下表面需贴合TAC膜为保护膜,因此目前碘系偏光膜的厚度约200μm。E型偏光片,如美国专利US6,583,284,US6,563,640,US6,174,394,US 6,049,428、US 5,739,296等,其偏光膜以涂布式制程制作,将具吸收效果的圆盘状聚分子(supermolecular)涂布于基材表面,完成E型偏光片;其光线穿过偏光膜候,其偏振态与传统O型偏光膜刚好相反,为E光偏振。另一种涂布式O型偏光片乃是将染料涂布于基材表面形成偏光膜,美国专利US5,812,264,US 6,007,745,US 5,601,884和US 5,743,9802等为染料涂布偏光膜方面的专利。
增亮膜主要原理为将未偏极化的可见光分成两种互相垂直的偏振光,将一种偏振光穿透,另一种垂直穿透偏振的偏振光反射后反转成平行偏振,然后二次穿透。
现有技术中反射型偏光增亮膜揭露于美国专利US5828488,US6101032,US6124971等。于美国专利US599243,US6016177,US6025958等揭露胆固醇液晶反射型及美国专利申请号US20040130672_A1揭露全涂布式胆固醇液晶反射型增亮组件,该专利的目的仅为改变色偏。
综合上述所述得知,目前于LCD显示器中,负责产生偏光部分的偏光膜本身并未有增亮效应,而增亮效果为增亮膜所提供,且各自不同系统,大多以增亮膜与偏光膜搭配贴合方式组合,并未组合成真正整体效能的偏光膜。

发明内容
有鉴于上述不同偏光膜的缺点,本发明提供一种「增亮整合型偏光/光学膜结构及制造方法,以及应该该偏光/光学膜结构的显示装置」,以解决上述的缺点。
本发明增亮整合型偏光膜/光学膜结构及制造方法的制作,主要以系统组合模型为主以克服传统偏光膜与增亮膜组合后,整体光学效应匹配不良,造成整体穿透度下降,偏光度仅由偏光膜所贡献的光学不匹配缺点,将不同膜层的偏光度与透光度重新匹配整合,产生高于偏光膜搭配增亮膜的整体偏光度与透光度,并具反射光效应,本发明的增亮整合型偏光膜/光学膜结构因组合匹配,将再不损耗穿透光强下,完全得到一次与二次光穿透效能。
为了达成上述之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增亮整合型偏光膜/光学膜的制造方法,是应用为一显示器的偏光膜、增亮膜、广视角膜或一般光学膜,包括提供至少一基材;及涂布至少一层不同材料的增亮整合型偏光膜/光学膜于该些基材上,其中该些不同材料的增亮整合型偏光膜/光学膜包含两部份,第一部份为反射型偏光膜层而第二部份为吸收型偏光膜层。
本发明亦提供一种增亮整合型偏光膜/光学膜结构,为至少涂布一层不同材料的增亮整合型偏光膜/光学膜结构,其中该些不同材料的增亮整合型偏光膜/光学膜包含两部份,第一部份为反射型偏光增亮膜且第二部份为吸收型偏光膜层。
本发明还指出一种增亮整合型偏光膜/光学膜结构的制造方法,包括下列步骤提供至少一基材;及至少涂布一层不同材料的增亮整合型偏光膜/光学膜于该些基材上,其中该些不同材料的增亮整合型偏光膜/光学膜包含两部份,第一部份为胆固醇液晶反射型增亮膜且第二部份为吸收型偏光膜层。
本发明亦一种增亮整合型偏光膜/光学膜结构的制造方法,包括下列步骤提供至少一基材;及至少涂布一层不同材料的增亮整合型偏光膜/光学膜于该些基材上,其中该些不同材料的增亮整合型偏光膜/光学膜包含两部份,第一部份为胆固醇液晶反射型增亮膜且第二部份为E型偏光膜层。
另外,本发明指出一种增亮整合型偏光膜/光学膜结构,包括至少一基材;至少一层不同材料的增亮整合型偏光膜/光学膜,设置于该些基材的任一侧,其中该些不同材料的增亮整合型偏光膜/光学膜包含两部份,第一部份为反射型偏光膜层而第二部份为吸收型偏光膜层。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应用增亮整合型偏光膜/光学膜结构的显示单元,包括一上基板及一下基板;至少一层不同材料的增亮整合型偏光膜/光学膜,设置于该上基板或该下基板的任一侧,其中该些不同材料的增亮整合型偏光膜/光学膜包含两部份,第一部份为反射型偏光膜层而第二部份为吸收型偏光膜层;及多个显示流体介质,填充于该上基板及该下基板之间。


图1为现有技术的O型偏光膜与E型偏光膜的特性比较表;图2为现有技术的反射型偏光增亮膜与胆固醇液晶反射型偏光片的特性比较表;图3A为本发明的增亮整合型偏光膜/光学膜结构示意图;图3B及图3C为本发明单基材涂布不同材料的增亮整合型偏光膜/光学膜结构实施例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应用增亮整合型偏光膜/光学膜结构的显示单元实施例示意图;及图5A至图5E为本发明的增亮整合型偏光膜/光学膜结构内含导电层实施例示意图。
符号说明基材10反射型偏光膜层 12吸收型偏光膜层 14增亮整合型偏光膜/光学膜16反射型偏光增亮膜18上基板 20下基板 22显示流体介质 2具体实施方式
当光线透过两个叠加偏光膜层时,比透过单一偏光膜层的厚度厚,穿透厚度增加虽增加吸收度与偏光度,但损失透光度。两片偏光膜层叠加,除基本膜层问题外,还有两膜层的光轴对位问题,当第一层偏光膜所产生的偏振光进入第二层偏光膜时,因光轴对位偏差角度而会导致部份光强被吸收,产生透光度下降的现象。因此两片偏光膜的组合虽然可以增加偏光度,但却牺牲宝贵的透光度,这对透光度相当重要的显示器产业而言,无疑是一大伤害。
本发明利用非线性光学进行系统模型组合,可将两个低效应的偏光膜整合为单一高偏光度与高透光度的偏光膜。本发明主要将两种不同的偏光膜进行光学系统组合,整合成一增亮整合型偏光膜/光学膜。本发明增亮整合型偏光膜/光学膜结构的偏光度与透光度将重新分配于各膜层之间,整体偏光膜的偏光度与透光度将由整体膜层所决定。整体膜层的偏光度与透光度虽然唯一定值,但膜层组合具多变化,因此可随不同环境与材料成分进行调整组合。偏光度与透光度分散组合,膜层叠加时并不会损耗所需的透光度,却可提高偏光度。
请参考图3A为本发明的增亮整合型偏光膜/光学膜结构示意图,至少涂布一层不同材料的增亮整合型偏光膜/光学膜结构,其中该些不同材料的增亮整合型偏光膜/光学膜包含两部份,第一部份为反射型偏光增亮膜12且第二部份为吸收型偏光膜层14。
请参考图3B及图3C为本发明单基材涂布不同材料的增亮整合型偏光膜/光学膜结构实施例示意图。图3B中,该增亮整合型偏光膜/光学膜是以涂布方法应用为显示器的偏光膜、增亮膜、广视角膜或一般光学膜,其结构包括至少一基材10,至少一层不同材料的增亮整合型偏光膜/光学膜设置于该些基材10的任一侧,其中该些不同材料的增亮整合型偏光膜/光学膜包含两部份,第一部份为反射型偏光膜层12而第二部份为吸收型偏光膜层14。
在此图中是以两层增亮整合型偏光膜/光学膜且组合为堆栈结构及一基材10作为说明,该些增亮整合型偏光膜/光学膜设置在该基材10的同侧,其中该基材为透光基板或不透光基板,而该些不同材料的增亮整合型偏光膜/光学膜为该反射型偏光膜层及该吸收型偏光膜层的组合,该些增亮整合型偏光膜/光学膜为多种染料型式的增亮整合型偏光膜/光学膜设计组合的,而该些型式可为O型、E型、P型、S型、右旋、左旋及其相互的组合。
当该增亮整合型偏光膜/光学膜于一显示组织外制作时,该吸收型偏光膜层为染料偏光膜层或E型偏光膜层,该反射型偏光膜层为反射型偏光增亮膜或胆固醇液晶反射型增亮膜。当反射型偏光膜层于该显示组织外制作时,可为反射型偏光增亮膜或胆固醇液晶反射型增亮膜。该吸收型偏光膜层可于一显示组织内或外制作。当该吸收型偏光膜层为E型偏光膜层且该反射型偏光膜层为胆固醇液晶反射型增亮膜时,于该E型偏光膜层上更包含一λ/4波片,当该吸收型偏光膜层为E型偏光膜层且该反射型偏光膜层为胆固醇液晶反射型增亮膜时,该增亮整合型偏光膜/光学膜的偏光度为70%以上及透光度为40%以上。当吸收型偏光膜层是于该显示组织外制作时,与该反射型偏光膜层贴合。该吸收型偏光膜层涂布于该反射型偏光膜层上后与该显示组织贴合。
于图3C与图3B不同在于使用涂布方法将该反射型偏光膜层及该吸收型偏光膜层分别涂布在一基材10的各一侧。然而在单基材上该增亮整合型偏光膜/光学膜结构搭配涂布方法可以作不同的组合,例如可在单基材上以堆栈结构形成、在单基材上涂布该反射型偏光膜层及该吸收型偏光膜层互相组合等等,在此并不再赀述。
请参考图4为本发明应用增亮整合型偏光膜/光学膜结构的显示单元实施例示意图。该增亮整合型偏光膜/光学膜应用为显示器的偏光膜、增亮膜、广视角膜或一般光学膜,该增亮整合型偏光膜/光学膜结构搭配涂布方法而作不同的组合。其结构包括一上基板20及一下基板22,其中该上基板20及该下基板22为透光基材或不透光基材。至少一层不同材料的增亮整合型偏光膜/光学膜16设置于该上基板或该下基板的任一侧,其中该些不同材料的增亮整合型偏光膜/光学膜包含两部份,第一部份为反射型偏光膜层12而第二部份为吸收型偏光膜层14,当该增亮整合型偏光膜/光学膜于一显示组织外制作时,该吸收型偏光膜层为染料系偏光膜层或E型偏光膜层,该反射型偏光膜层可为反射型偏光增亮膜18或胆固醇液晶反射型增亮膜。
其中该反射型偏光膜层于一显示组织内或外制作,当反射型偏光膜层于该显示组织外制作时,为反射型偏光增亮膜或胆固醇液晶反射型增亮膜。其中该吸收型偏光膜层可于一显示组织内或外制作,当吸收型偏光膜层于该显示组织外制作时,与该反射型偏光膜层贴合,该吸收型偏光膜层涂布于该反射型偏光膜层上后与该显示组织贴合。多个显示流体介质24,填充于该上基板及该下基板之间,其中该些显示流体介质为液晶、电泳、自我发光物体或其它易于显示的流体介质。
当该增亮整合型偏光膜/光学膜于一显示组织外制作时,该吸收型偏光膜层为染料系偏光膜层或E型偏光膜层,该反射型偏光膜层为反射型偏光增亮膜或胆固醇液晶反射型增亮膜,当该吸收型偏光膜层为E型偏光膜层且该反射型偏光膜层为胆固醇液晶反射型增亮膜时,于该E型偏光膜层上更包含一λ/4波片,当该吸收型偏光膜层为E型偏光膜层且该反射型偏光膜层为胆固醇液晶反射型增亮膜时,该增亮整合型偏光膜/光学膜的偏光度为70%以上及透光度为40%以上。
请参考图5A至图5E为本发明的增亮整合型偏光膜/光学膜结构内含导电层实施例示意图,该增亮整合型偏光膜/光学膜结构包括一基材10,一反射型偏光膜层12,一吸收型偏光膜层14及一导电层26所组合,其中该导电层于制程步骤于可设置于该基材上、该吸收型偏光膜层上或该反射型偏光膜层上。
本发明亦提供一种增亮整合型偏光膜/光学膜的制造方法,应用于显示器的偏光膜、增亮膜、广视角膜或一般光学膜偏光膜/光学膜,该增亮整合型偏光膜/光学膜为一广视角、薄膜、高对比、高偏光度及高透光度的光学设计,包括提供至少一基材,其中该些基材为透光基材或不透光基材或高分子聚合物所组成。至少涂布一层不同材料的增亮整合型偏光膜/光学膜于该些基材上,其中该些不同材料的增亮整合型偏光膜/光学膜包含两部份,第一部份为反射型偏光膜层12而第二部份为吸收型偏光膜层14。
其中该涂布的方法为狭缝模具式涂布法(Slot-die Coating)、挤压式模具涂布法(Extrusion Coating)、绕线棒涂布法(Mayer Rod Coating)或刮刀涂布法,其中该增亮整合型偏光膜/光学膜利用涂布方法涂布于一显示器内薄膜晶体管上。当该增亮整合型偏光膜/光学膜于一显示组织外制作时,该吸收型偏光膜层为染料系偏光膜层或E型偏光膜层,该反射型偏光膜层为反射型偏光增亮膜或胆固醇液晶反射型增亮膜,其中该反射型偏光膜层于一显示组织内或外制作,当反射型偏光膜层于该显示组织外制作时,为反射型偏光增亮膜或胆固醇液晶反射型增亮膜,其中该吸收型偏光膜层可于一显示组织内或外制作,当吸收型偏光膜层于该显示组织(Cell)外制作时,与该反射型偏光膜层(即与反射型偏光增亮膜或胆固醇液晶反射型增亮膜)贴合,该吸收型偏光膜层涂布于该反射型偏光膜层上后与该显示组织(即与反射型偏光增亮膜或胆固醇液晶反射型增亮膜)贴合。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或相关专利不同点为(1)本发明的制作可为全涂式,或半涂半贴式的方式,且整体偏光膜包含第一部份的反射型偏光膜层与第二部份的吸收型偏光膜层,其中反射型与吸收型偏光膜层均对整体偏光度与透光度有贡献,(2)偏光度与透光度为设计值,不同于偏光膜与增亮膜组合会提高偏光度而损失透光度,(3)整合偏光膜同时具高偏光度,高透光度与广视角效应等优点。本发明的增亮整合型偏光膜/光学膜,主要以系统组合模型为主,克服传统偏光膜与增亮膜组合后,整体光学效应匹配不良,造成整体穿透度下降,偏光度仅由偏光膜所贡献的光学不匹配缺点,将不同膜层的偏光度与透光度重新匹配整合,产生高于偏光膜搭配增亮膜的整体偏光度与透光度,并具反射光效应;本发明增亮整合型偏光膜/光学膜因组合匹配将再不损耗穿透光强下,完全得到一次与二次光穿透效能。
本发明的增亮整合型偏光膜/光学膜整体而言包含吸收型与反射型两种偏光膜层,其中反射型偏光膜层可产生反射光源效应。因此增亮整合型偏光膜/光学膜将在提高偏光度与穿透度同时,亦具反射增亮效应,且整体穿透度并不因多层膜组合而下降;相较于增亮膜提供相同增亮光强情况下,增亮整合型偏光膜/光学膜将产生更高的光穿透效应。
本发明的增亮整合型偏光膜/光学膜是将所需显示呈现的偏光度与透光度,透过非线性光学设计,予以重新分配于各膜层之间;是故,整体增亮整合型偏光膜/光学膜的偏光度与透光度,实际上是由整体膜层所决定的。此外,整体膜层的偏光度与透光度虽然设计为一定值,但膜层之间的组合具多样性变化,因此可随不同环境与材料成分进行调整组合。由于增亮整合型偏光膜/光学膜的偏光度与透光度是透过非线性光学设计的分散组合,再进行膜层叠加时,除不会损耗所需的透光度外,亦可提高总体的偏光度。
本发明的增亮整合型偏光膜/光学膜,因具反射旋光性,比较一般碘系偏光膜,增加反射增亮效果,在偏光度上与一般碘系一致或更优外,其穿透度于窄视角范围及大视角范围皆比碘系高,由此可知该增亮整合型偏光膜/光学膜同时具有反射增亮与广视角效果。
本发明确能由上述所揭露的技术,提供一种迥然不同于现有技术的设计,堪能提高整体的使用价值。上述所揭露的图式、说明,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而已,凡精于此项技艺者当可依据上述的说明作其它种种的改进,而这些改变仍属于本发明的发明精神及以下界定的专利范围中。
权利要求
1.一种增亮整合型偏光膜/光学膜结构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骤提供至少一基材;及至少涂布一层不同材料的增亮整合型偏光膜/光学膜于该些基材上,其中该些不同材料的增亮整合型偏光膜/光学膜包含两部份,第一部份为反射型偏光增亮膜且第二部份为吸收型偏光膜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亮整合型偏光膜/光学膜结构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些基材为透光基材、不透光基材或高分子聚合物所组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亮整合型偏光膜/光学膜结构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涂布的步骤为狭缝模具式涂布法、挤压式模具涂布法、绕线棒涂布法或刮刀涂布法。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亮整合型偏光膜/光学膜结构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增亮整合型偏光膜/光学膜于一显示组织外制作时,该吸收型偏光膜层为染料系偏光膜层或E型偏光膜层。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亮整合型偏光膜/光学膜结构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反射型偏光增亮膜及该吸收型偏光膜层可于一显示组织内或外制作,当该吸收型偏光膜层于该显示组织外制作时,与该反射型偏光增亮膜贴合或以涂布步骤涂布于该反射型偏光增亮膜上后再与该显示组织贴合。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亮整合型偏光膜/光学膜结构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增亮整合型偏光膜/光学膜结构应用为一显示器的偏光膜、增亮膜、广视角膜或一般光学膜。
7.一种增亮整合型偏光膜/光学膜结构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骤提供至少一基材;及至少涂布一层不同材料的增亮整合型偏光膜/光学膜于该些基材上,其中该些不同材料的增亮整合型偏光膜/光学膜包含两部份,第一部份为胆固醇液晶反射型增亮膜且第二部份为吸收型偏光膜层。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增亮整合型偏光膜/光学膜结构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些基材为透光基材、不透光基材或高分子聚合物所组成。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增亮整合型偏光膜/光学膜结构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涂布的步骤为狭缝模具式涂布法、挤压式模具涂布法、绕线棒涂布法或刮刀涂布法。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增亮整合型偏光膜/光学膜结构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增亮整合型偏光膜/光学膜以涂布步骤涂布于一显示组织外制作时,该吸收型偏光膜层为染料系偏光膜层。
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增亮整合型偏光膜/光学膜结构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胆固醇液晶反射型增亮膜及该吸收型偏光膜层于一显示组织内或外制作,当该吸收型偏光膜层于该显示组织外制作时,与该胆固醇液晶反射型增亮膜贴合或以涂布步骤涂布于该胆固醇液晶反射型增亮膜上后再与该显示组织贴合。
12.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增亮整合型偏光膜/光学膜结构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增亮整合型偏光膜/光学膜结构应用为一显示器的偏光膜、增亮膜、广视角膜或一般光学膜。
13.一种增亮整合型偏光膜/光学膜结构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骤提供至少一基材;及至少涂布一层不同材料的增亮整合型偏光膜/光学膜于该些基材上,其中该些不同材料的增亮整合型偏光膜/光学膜包含两部份,第一部份为胆固醇液晶反射型增亮膜且第二部份为E型偏光膜层。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增亮整合型偏光膜/光学膜结构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些基材为透光基材、不透光基材或高分子聚合物所组成。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增亮整合型偏光膜/光学膜结构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涂布的步骤为狭缝模具式涂布法、挤压式模具涂布法、绕线棒涂布法或刮刀涂布法。
16.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增亮整合型偏光膜/光学膜结构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胆固醇液晶反射型增亮膜及该E型偏光膜层于一显示组织内或外制作,当该E型偏光膜层于该显示组织外制作时,与该胆固醇液晶反射型增亮膜贴合或以涂布步骤涂布于该胆固醇液晶反射型增亮膜上后再与该显示组织贴合。
17.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增亮整合型偏光膜/光学膜结构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E型偏光膜层上更包含一λ/4波片且该E型偏光膜层与该λ/4波片的光轴互相平行。
18.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增亮整合型偏光膜/光学膜结构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增亮整合型偏光膜/光学膜的偏光度为70%以上及透光度为40%以上。
19.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增亮整合型偏光膜/光学膜结构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增亮整合型偏光膜/光学膜结构应用为一显示器的偏光膜、增亮膜、广视角膜或一般光学膜。
20.一种增亮整合型偏光膜/光学膜结构,为至少涂布一层不同材料的增亮整合型偏光膜/光学膜结构,其中该些不同材料的增亮整合型偏光膜/光学膜包含两部份,第一部份为反射型偏光增亮膜且第二部份为吸收型偏光膜层。
21.一种增亮整合型偏光膜/光学膜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基材;至少一层不同材料的增亮整合型偏光膜/光学膜,设置于该些基材的任一侧,其中该些不同材料的增亮整合型偏光膜/光学膜包含两部份,第一部份为反射型偏光膜层而第二部份为吸收型偏光膜层。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增亮整合型偏光膜/光学膜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些基材为透光基材或不透光基材。
23.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增亮整合型偏光膜/光学膜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增亮整合型偏光膜/光学膜于一显示组织外制作时,该吸收型偏光膜层为染料偏光膜层或E型偏光膜层,且该反射型偏光膜层为反射型偏光增亮膜或胆固醇液晶反射型增亮膜,当该吸收型偏光膜层为E型偏光膜层且该反射型偏光膜层为胆固醇液晶反射型增亮膜时,于该E型偏光膜层上更包含一λ/4波片且该增亮整合型偏光膜/光学膜的偏光度为70%以上及透光度为40%以上。
24.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增亮整合型偏光膜/光学膜结构,其特征在于,更包含一导电层,该导电层设置于该基材上、该吸收型偏光膜层上或该反射型偏光膜层上。
25.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增亮整合型偏光膜/光学膜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增亮整合型偏光膜/光学膜结构搭配涂布方法而作不同的组合。
26.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增亮整合型偏光膜/光学膜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反射型偏光膜层及该吸收型偏光膜层于一显示组织内或外制作,当该反射型偏光膜层于该显示组织外制作时,为反射型偏光增亮膜或胆固醇液晶反射型增亮膜,当该吸收型偏光膜层于该显示组织外制作时,与该反射型偏光膜层贴合或以涂布步骤涂布于该反射型偏光膜层上后与该显示组织贴合。
27.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增亮整合型偏光膜/光学膜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增亮整合型偏光膜/光学膜结构以涂布方法应用为一显示器的偏光膜、增亮膜、广视角膜或一般光学膜。
28.一种应用增亮整合型偏光膜/光学膜结构的显示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上基板及一下基板;至少一层不同材料的增亮整合型偏光膜/光学膜,设置于该上基板或该下基板的任一侧,其中该些不同材料的增亮整合型偏光膜/光学膜包含两部份,第一部份为反射型偏光膜层而第二部份为吸收型偏光膜层;及多个显示流体介质,填充于该上基板及该下基板之间。
29.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应用增亮整合型偏光膜/光学膜结构的显示单元,其特征在于,该上基板及该下基板为透光基材或不透光基材。
30.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应用增亮整合型偏光膜/光学膜结构的显示单元,其特征在于,该增亮整合型偏光膜/光学膜于一显示组织外制作时,该吸收型偏光膜层为染料是偏光膜层或E型偏光膜层,且该反射型偏光膜层为反射型偏光增亮膜或胆固醇液晶反射型增亮膜,当该吸收型偏光膜层为E型偏光膜层且该反射型偏光膜层为胆固醇液晶反射型增亮膜时,于该E型偏光膜层上更包含一λ/4波片且该增亮整合型偏光膜/光学膜的偏光度为70%以上及透光度为40%以上。
31.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应用增亮整合型偏光膜/光学膜结构的显示单元,其特征在于,该反射型偏光膜层及该吸收型偏光膜层于一显示组织内或外制作,当该反射型偏光膜层于该显示组织外制作时,为反射型偏光增亮膜或胆固醇液晶反射型增亮膜,当该吸收型偏光膜层于该显示组织外制作时,与该反射型偏光膜层贴合或以涂布步骤涂布于该反射型偏光膜层上后再与该显示组织贴合。
32.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应用增亮整合型偏光膜/光学膜结构的显示单元,其特征在于,该些显示流体介质为液晶、电泳、自我发光物体或其它易于显示的流体介质。
全文摘要
本发明为一种增亮整合型偏光膜/光学膜结构及制造方法,用以解决现有偏光膜与增亮膜组合后,整体光学效应匹配不良,造成整体穿透度下降的缺点。本发明增亮整合型偏光膜/光学膜包含吸收型与反射型两种偏光膜层,其中反射型偏光膜层可产生反射光源效应,且利用非线性光学设计将不同染料的增亮整合型偏光膜/光学膜涂布在至少一基板上,而产生一同时兼具反射增亮效应、高偏光度、高透光度、广视角与高对比等功能特性的增亮整合型偏光膜/光学膜结构及制程方法。
文档编号G02F1/1335GK1837866SQ200510055780
公开日2006年9月27日 申请日期2005年3月21日 优先权日2005年3月21日
发明者郑岳世, 陈育翔, 刘韦志, 王宗雄, 吴昱勋, 简维谊 申请人:台湾薄膜电晶体液晶显示器产业协会, 中华映管股份有限公司,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广辉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瀚宇彩晶股份有限公司, 奇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统宝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