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像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79983阅读:6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摄像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摄像装置,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使用棱镜在垂直于摄像光轴的视野中获取图像的摄像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摄像装置,例如已知的摄像装置示于图3和9中。如图3和9所示,即摄像装置1主要包括一个摄像部件,该摄像部件具有一个单一摄像元件7以及一个设置在摄像元件7前面的摄像镜头9,两个在摄像镜头9前侧左右对称排列的基本呈三角形的棱镜13和14,以及一个安装在摄像镜头9前侧的广角透镜11。
棱镜13(14)这样设置从而使棱镜的后表面13B(14B)面向摄像镜头9,并且棱镜的侧面13L(14R)朝着处于基本垂直于摄像光轴的方向的视野(此处指左右方向上的视野)放置。在棱镜13(14)的位于相对视野侧的棱镜侧面13R(14L)上,在其几乎全部表面上有一层反射膜20R(21L),将入射到棱镜侧面内表面上的光线CL(CR)全部反射回去。
如图9所示,在这种结构下,来自于左侧(右侧)视野的光线CL(CR)在其视野内入射到棱镜13(14)的侧面13L(14R)上,并在位于相对视野侧的棱镜13(14)侧面13R(14L)的内表面与视野中棱镜侧面13L(14R)的内表面之间反射两次后,从棱镜的后表面13B(14B)射出,并穿过摄像镜头9在摄像元件7上成像。同时,如图3所示,来自于前方斜下视野的光线CF穿过广角透镜11与摄像镜头9在摄像元件7上成像。
因此,如图11所示,单一摄像元件7提供了三个视野,如左视野、右视野以及前方斜下视野将同时成像(此处,左右视野在摄像屏幕G2的上半区域Gu的左半区域GL(右半区域GR)成像,前方斜下视野在摄像屏幕G2的下半区域Gd成像)。

发明内容
在摄像装置1中,左(右)视野在与视野中棱镜13(14)相对一侧的棱镜侧面13R(14L)的内表面上被反射,并且只在视野侧的棱镜侧面13L(14R)的内表面上被全部反射的光线,会从棱镜的后表面13B(14B)射出,通过摄像镜头9在摄像元件7上成像,由此生成图像。
结果,如图10所示(为了方便图10中只显示了右侧的棱镜14),当光线CL’(CR’)没有在位于左(右)视野侧的棱镜13(14)侧面13L(14R)的内表面上被全反射并漏出时,就会导致在摄像屏幕G2的视频屏幕Gl(Gr)上的某一部分(例如,摄像屏幕G2上半区域Gu的左侧边缘部分GLL(右侧边缘部分GRR)),产生无效的图像,该部分与位于视野侧的棱镜侧面13L(14R)上并不将光线全反射的部分(例如,位于视野侧的的棱镜侧面13L(14R)的后表面边缘13Lb(14Rb))相对应,如图11所示。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参照图4(图4中没有示出右侧的棱镜14),优选地对棱镜13(14)的配置角δ(更具体地说,是在相对的视野侧的棱镜侧面13R(14L)与垂直于摄像光轴P1的假想竖直面S2之间的角度)进行调整,这样光线CL(CR)的入射角c(该入射角c由等式1推导出)就具有了全反射的条件(根据等式2),光线CL(CR)入射到左(右)视野中的棱镜13(14)侧面13L(14R)的内表面上。
C=β-sin-1{1/nsin(Ho+δ-γ)} (1)c>sin-1(1/n) (2)
在图4与等式1中,角H0表示摄像光轴P1与光线从棱镜后表面13B(14B)的出射方向之间的角度。更进一步,角γ表示棱镜13(14)的相对视野侧的棱镜侧面13R(14L)与棱镜后表面13B(14B)之间的夹角。再进一步,等式2中的n表示棱镜13(14)的折射率。
这就是说,为了解决上面出现的问题,需要将角δ调小,因为在等式1和2中,当角δ具有较小的值时,入射角c变大,光线CL(CR)就很容易在视野侧的棱镜侧面13R(14L)的内表面上被反射。
然而,如图12所示,当角δ很小时,与顶角部分13a(14a)相对应的部分R(L)将向摄像屏幕G3的左端(右端)方向移动,这样在摄像屏幕G3上的左侧(右侧)视野范围将变窄。
因此,本发明的优势在于,它提供了一个摄像装置,该装置能够在与摄像光轴基本垂直的视野中获取图像,以防止摄像屏幕上的图像在左侧(右侧)的视野范围变窄,同时避免由于棱镜中光线的不完全反射在摄像屏幕上的图像视野范围内产生无效的图像部分。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摄像装置包括一个具有摄像元件与摄像镜头的摄像部件,该摄像镜头放置于摄像元件的前侧以及至少一个放置在摄像部件前侧的基本呈三角形的棱镜,每个棱镜均具有一个面向摄像镜头的后表面,一个朝向基本与摄像光轴相垂直的视野而放置的侧面,以及另一个朝向相对视野侧而放置的侧面。入射到棱镜一侧面上的光线在棱镜另一侧侧面的内表面与棱镜该侧面的内表面之间反射两次。反射光线从棱镜的后表面射出,并穿过摄像镜头在摄像元件上成像。放置在棱镜的另一侧面的基本全部上的第一反射部件,将入射到棱镜另一侧面内表面上的光线全部反射出去。光线入射到棱镜一侧面的某一区域上不发生全反射,设置在该区域上的第二反射部件将入射到该棱镜一侧面上的光线全部反射。
通过这种结构,在相对视野侧的棱镜侧面的几乎全部内表面上,设置有第一反射部件,用于将入射到棱镜侧面几乎全部内表面上的光线全部反射;并且在棱镜视野侧的棱镜侧面的内表面上不能发生全反射的区域上,设置有一个用于将入射到该区域内表面上的光线全部反射的第二反射部件。因此产生了在基本垂直于摄像光轴的视野中的图像,使得摄像屏幕G3上的图像的视野范围并不窄,并且也不会在摄像屏幕上图像的视野范围内由于棱镜中的光线未被全反射而产生无效图像部分。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第二反射部件形成于棱镜一侧的后缘区域。
由于第二反射部件形成于视野侧的棱镜侧面的后缘区域,入射到位于视野侧的棱镜侧面的内表面上的光线能够被全部反射。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个方面,第二反射部件是在棱镜一侧上形成的反射膜。
通过这种结构,第二反射部件是一层在视野中棱镜侧面上形成的反射膜。因此,第二反射部件具有简单的结构。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个方面,第二反射部件具有形成于基底材料的表面上的反射膜。反射膜贴附在棱镜的一侧上。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个方面,该至少一个棱镜由两个棱镜构成。两个棱镜相对于一包括摄像部件的摄像光轴的假想平面以面对称形式设置。来自于彼此基本相对的视野的入射光线通过两个棱镜穿过摄像镜头,成像于摄像元件上。
通过这种构造,两个棱镜相对于一包括摄像部件的摄像光轴的假想平面以面对称形式设置,并且通过棱镜装置,来自位于在彼此基本相对方向上的视野的光线将穿过摄像镜头成像于摄像元件上。因此,这种应用了单一摄像元件的廉价结构实现了彼此位置相对视野的同时成像。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个方面,摄像部件通过摄像镜头,同时对两种光线在摄像元件上聚焦,其中前一种为经棱镜引导并来自于方向基本与摄像光轴相垂直的视野的光线;后一种为没有穿过棱镜,来自于摄像部件前侧的视野的入射光线。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个方面,摄像部件通过摄像镜头,同时对两种光线在摄像元件上聚焦,其中前一种为经棱镜引导并来自于方向基本与摄像光轴相垂直的视野的光线;后一种为没有穿过棱镜、来自于摄像部件前侧的视野的入射光线。结果,通过这种应用了单一摄像元件的廉价结构,实现了方向基本与摄像光轴相垂直的视野以及位于摄像部件前侧的视野的同时成像。
来自于方向基本与摄像光轴相垂直的视野的光线,在棱镜内表面之间反射两次,这样在摄像元件上可形成非反转图像。这样,在方向基本与摄像光轴相垂直的视野中的图像以及摄像部件前侧的视野的图像相吻合,以在相同方向上成像。因此,可以将复杂的图像处理省略,该处理是指获得一幅图像之后将部分图像相对摄像屏幕做反转处理。
根据本发明的第七个方面,摄像装置设置在车辆的端部。摄像装置获取车辆外围的图像。
由于摄像装置设置在车辆的端部,用于获取车辆周围的图像。因此,可以获取车辆周围的图像,摄像屏幕上图像的视野范围内不会窄,并且也不会由于光线在棱镜中没有被全反射而在摄像屏幕上图像的视野范围以内形成无效的图像部分。


图1示出了一种状态下的典型实施例,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摄像装置在该状态下安装,还示出了安装状态下摄像装置的视野范围。
图2是从摄像装置的顶部观察而得到的构造示意图。
图3是图2中沿线III-III截取的横截面视图。
图4的视图用于说明图2中棱镜各侧面之间的角α、β和γ,棱镜的配置角δ,棱镜侧面14R的内表面上的光线入射角,以及摄像镜头的水平视野角H0之间的关系。
图5示出了一个例子,示出了入射到棱镜内表面的光线由图2中的摄像装置的第二反射部件全部反射的状态。
图6所示的例子示出了摄像元件的摄像屏幕,该摄像屏幕位于图2中的摄像装置上。
图7是从顶部观察根据改进实施例的摄像装置而得到的示意构造图。
图8是图7中摄像装置所使用的第二反射部件的透视图。
图9是根据常规的摄像装置,从顶部观察而得到的构造示意图。
图10示出了在传统摄像装置中入射到棱镜侧面内表面上的光线产生漏光现象的状态。
图11示出了现有技术中摄像装置的摄像屏幕的一个例子。
图12示出了现有技术中摄像装置的摄像屏幕的另一个例子。
具体实施例方式
例如,如图1所示,根据一个实施例,车辆3前侧有一个徽标,摄像装置1安装在该徽标的下方前端,它能够同时获取三种图像,包括在车辆周围的方向相反的两个视野(此处指左视野和右视野)中的图像,以及一个来自于前方视野(此处指前方斜下视野)的图像。如图2和3所示,摄像装置1具有一个单一摄像元件7,一个放置于摄像元件7前侧的摄像镜头9,设置在摄像镜头9前侧的广角透镜11,以及至少一个(此处指两个)基本呈三角形的棱镜13和14,两个棱镜放置在摄像镜头9的前侧,一起装在遮光性壳5中。
如图1和2所示,壳5包括由遮光材料形成的盒状壳体5a,以及由透明构件形成的透明窗5L、5R与5F,窗位于左右两侧(更具体地说是车辆3左右视野内侧的侧面处)以及壳体5a的下表面。壳体5a左右侧面的前半部分以及下表面的前半部分均朝向壳5的前端向壳5的内侧倾斜,倾斜的左右侧面的前半部分以及下表面的前半部分均具有透明窗5L、5R及5F。
如图3所示,摄像元件7具有,例如摄像表面7a,与摄像元件7保持垂直同时设置成相对摄像镜头9向上偏移。因此,来自于前方斜下方向上的视野的光线CF能够在摄像表面7a上适当成像。
如图2和3所示,摄像镜头9是例如由复杂透镜构成的,并与支架9a组合成一体装配成单一透镜。摄像镜头9具有光轴P1(用于摄像的光轴),其方向与中心轴P2平行,而与摄像元件7的摄像表面7a相垂直。
并且,摄像部件包括构件7、9以及9a。
广角透镜11具有凹透镜(大视角透镜)的大致上半部分,例如负凹凸透镜等,切削成由其余半个部分所确定的大体为半月的形状。如图3所示,广角透镜11具有面向摄像镜头9的光轴P1而设置的切去部分,例如,被限制在摄像镜头9竖直视野角V的基本下半区域Vd内。该广角透镜11加宽了摄像装置1位于前方斜下方向上的视野角,使其几乎接近摄像装置1的前侧的范围。
如图2和3所示,棱镜13(14)具有面向摄像镜头9、带有柱轴P3的后表面13B(14B),柱轴与光轴保持垂直,且一个侧面13L(14R)穿过壳5左(右)两侧透明窗体SL(SR)进入到左(右)视野(视野沿与摄像光轴P1基本垂直的方向)中。更进一步地,每个棱镜13、14均相对于包括了摄像镜头9的光轴P1的第一竖直假想平面S1(一个假想平面)彼此以面对称方式设置。
此处,如图4所示(为了方便,图4中只显示了右侧的棱镜14),在棱镜13(14)中,假设角β为棱镜在视野区一侧的侧面13L(14R)与棱镜后表面13B(14B)之间的夹角,角γ为棱镜与视野区一侧相对的侧面13R(14L)与棱镜后表面13B(14B)之间的夹角,角δ为棱镜与视野区一侧相对的侧面13R(14L)与第二竖直假想平面S2之间的夹角,第二竖直假想平面S2与包含了摄像镜头9的光轴P1的第一竖直假想平面S1相垂直,角ω0(假设角的方向向第三竖直假想平面S3的前侧(后侧)方向旋转为正(负))为视野区棱镜侧面13L(14R)的水平视野角的后端界线SLB(SRB)与第三竖直假想平面S3之间的夹角,第三竖直假想平面S3与第一竖直假想平面S1垂直,棱镜13(14)玻璃部件(BK7)的折射率为n,角H0为摄像镜头9的半水平视场角,将上述角度分别设置成α=30.6°、β=55.2°、γ=94.2°、δ=85.8°、H0=42°、n=1.517。此处,角δ(每个棱镜13、14的配置角)这样设置的目的在于使摄像元件7的摄像屏幕G1与棱镜13、14的顶角部分13a、14b相对应的部分R、L接近于摄像屏幕G1的上半部分GL、GR的中心。
另外,每个棱镜13和14基本上被限定设置在摄像镜头9的竖直视野角V的上半部分Vu之内(更具体地说,在每个棱镜13和14的下部中的摄像镜头9的竖直视场角V的基本下半部分Vd处,伸入该下半部分Vd的部分被切掉)。
棱镜13(14)位于相对视野侧的棱镜侧面13R(14L),基本在其整个表面上有一个用于将入射到棱镜内表面的光线CL(CR)全部反射的第一反射部件20R(21L)。第一反射部件20R(21L)包括由诸如铝等金属沉积在棱镜13(14)相对视野侧的棱镜侧面13R(14L)上制成的反射膜。
而且,在棱镜13(14)位于视野侧的棱镜侧面13L(14L)上,有一个入射到棱镜内表面上的光线CL(CR)不能被全反射的区域(此处指后缘区域13Lb(14Rb)),在该区域上设置了用于将入射到该区域棱镜的内表面的光线全部反射的第二反射部件20L(21R)。
第二反射部件20L(21R)具有由诸如铝等金属沉积在棱镜13(14)视野侧的棱镜侧面13L(14R)上而形成的反射膜。也就是说,需要将棱镜侧面13L(14R)的后缘区域13Lb(14Rb)暴露出来,同时用遮罩将后缘区域以外的区域遮住,在这种情况下,诸如铝这样的金属就可以沉积棱镜侧面13L(14R)上,然后再去掉遮罩。
参照图5(为了方便,图5中只显示了右侧的棱镜14),形成了宽度为W1的第二反射部件20L(21R),例如,如果将在视野侧的棱镜侧面13L(14R)的横向宽度W2设为W2=11.9mm,则W1=2.3mm。
如图2所示,在这种结构下,来自于摄像装置1左(右)视野(也就是环绕车辆的左(右)视野)的光线CL(CR)穿过壳5的透明窗5L(5R),并入射到棱镜侧面13L(14R)上,棱镜侧面13L(14R)位于视野侧棱镜13(14)的左(右)视野中。然后在棱镜与视野侧相对的侧面13R(14L)上,在其全部内表面上,光线CL(CR)被第一反射部件20R(21L)全部反射,而在视野侧的棱镜侧面13L(14R)上,在其全部内表面上,光线CL(CR)被第二反射部件20L(21R)全部反射,最后从棱镜后表面13B(14B)射出,穿过摄像镜头9,在摄像元件7的摄像表面7a的下半部分7d的左(右)半部分7R(7L)上形成直立的图像。
如图3所示,来自于摄像装置1的斜下方向视野中的光线CF(也就是位于车辆前侧附近的斜下方向上的视野)穿过壳5的透明窗5F,通过广角透镜11与摄像镜头9,在摄像元件7的摄像表面7a的上半部分7u上形成直立的图像,而无需通过棱镜13和14。
如上所述,三个视野如车辆附近的左、右视野以及前方斜下方向上的视野,可以通过摄像元件7同时成像。如图6所示,摄像元件7的摄像屏幕G1被全部反转处理,这样车辆附近的左(右)视野(也就是摄像装置1的左(右)视野)就能够在上半区域Gu的左(右)半区域GL(GR)上形成直立图像,而车辆附近前方斜下方向的视野(也就是摄像装置的斜下方向的视野)也能够形成直立图像。
更进一步,在摄像屏幕G1上,与棱镜13和14的顶角部分13a与14a相对应的部分R和L接近于欲成像的摄像屏幕G1的上半区域Gu的中心,藉此能够保证在G1上成像的左右视野范围(左右视野成像部分G1和G2的成像范围)具有足够的宽度而不变窄。
更进一步,在摄像屏幕G1上,设置了第二反射部件20L(21R),这样光线CL(CR)就能够在棱镜两个侧面13L与13R(14L与14R)的全部内表面上被全部反射。因此,在左右可视成像部分Gr与Gl上,就不会因为棱镜13(14)对光线CL(CR)的不完全反射而在摄像屏幕成像的视野范围内产生无效图像。
此外,如图6所示,摄像元件7的摄像屏幕G1显示在预定的车载监视器上,或者经过预定的图像识别处理,从而该处理的结果能够用于辅助司机驾驶的装置上。摄像屏幕G1在预定的车载监视器上显示时,边界线遮罩(未示出)在摄像屏幕G1的虚线区域M上被预定图像处理部分所覆盖。
如上所述的摄像装置1,在棱镜侧面13R(14L)的几乎全部表面上,设置了第一反射部件20R(21L),用于使入射到内表面上的光线CL(CR)全部被反射,而在位于棱镜13(14)视野侧的棱镜侧面13L(14R)上,在入射到内表面上的光线CL(CR)不能被全反射的区域上,装配了第二反射部件20L(21R),用于使入射到内表面上的光线CL(CR)全部被反射。因此,在位于视野侧及相对视野侧的棱镜的两侧面13L与13R(14L与14R)的全部内表面上,第一反射部件与第二反射部件20R(21L)和2OL(21R)使得光线CL(CR)全部被反射,而不依赖于棱镜13(14)的配置角δ,藉此所产生的在与摄像光轴P1基本垂直的方向上的视野(此处指左(右)视野)能够成像,这样,在摄像屏幕G1的视野范围既不会变窄也不会由于棱镜13(14)中的光线CL(CR)未被全反射而在摄像屏幕视野范围内产生无效图像部分。
更进一步,由于第二反射部件20L(21R)在视野侧的棱镜侧面的后缘区域形成,入射到位于视野侧的棱镜侧面13L(14R)的后缘区域13Lb(14Rb)内表面上的光线能够确保被全部反射。
再进一步,由在视野侧的棱镜侧面13L(14R)上形成的反射膜构成的第二反射部件20L(21R)可以产生简化的结构。
另外,两个棱镜13和14均相对于包括了摄像部件7、9以及9a的摄像光轴P1的假想平面S1彼此以面对称方式设置,来自于彼此相对的视野(此处是左、右视野)中的光线CL(CR)通过棱镜13(14),穿过摄像镜头9因此,这种应用了单一摄像元件7的廉价结构,实现了彼此对置的视野的同时成像。
此外,来自于与摄像光轴P1基本垂直的视野(此处指左右视野)的光线CL与CR,穿过摄像镜头9与入射到摄像部件7,同时,来自摄像部件7、9、9a前侧的视野(前方斜下方向的视野)的光线不穿过棱镜13和14,在摄像元件7上成像。这样,通过这种应用了单一摄像元件7的廉价结构,方向基本与摄像光轴P1相垂直的视野(此处指左右视野)以及位于摄像部件7、9以及9a前侧的视野(此处指前方斜下方向的视野)实现了同时成像。
更进一步,来自于方向基本与摄像光轴P1相垂直的视野的光线CL与CR在棱镜13与14的内表面之间分别被反射两次,这样在摄像元件7上就能够形成非反向的图像。这样,在方向基本与摄像光轴P1相垂直的视野中的图像与摄像部件7、9、9a前侧视野的图像相吻合,在相同方向上成像。因此,可以省略复杂的图像处理,该处理是指获得一幅图像之后,要将部分图像相对于摄像屏幕G1做反转处理,以使其方向相吻合。
再进一步,摄像装置1设置在车辆3的端部,用于获取车辆3周围的图像。因此,在车辆周围获得图像就成为了可能,在摄像屏幕G1的视野范围(尤其是左右视野范围)既不会变窄也不会由于棱镜13与14的光线CL(CR)未被全反射而在摄像屏幕G1的视野范围内(特别是左右视野范围)产生无效图像部分。
<改进的实施例>
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二反射部件20L(21R)具有在视野中棱镜侧面13L(14R)上形成的反射膜。然而,第二反射部件20L(21R)并不局限于这种结构。例如,如图7和8所示,第二反射部件20L(21R)可以是在基底材料20La(21Rb)的几乎整个表面上由诸如铝等金属沉积而形成的反射膜20Lb(21Rb),基底材料由矩形板状的玻璃制成,并设置在视野中的棱镜侧面13L(14R)上,从而使第二反射部件20Lb(21Rb)贴附在视野中棱镜侧面13L(14R)的后缘区域13Lb(14Rb)。或者,第二反射膜可以设置在靠近于视野中的棱镜侧面13L(14R)的位置上,使反射膜靠近视野中的棱镜侧面13L(14R)的后缘区域13Lb(14Rb)。
更进一步地,第二反射部件20L(21R)设置在棱镜侧面13L(14R)的附近,这样反射膜20Lb(21Rb)就靠近视野中的棱镜侧面13L(14R)的后缘区域13Lb(14Rb),第二反射部件20L(21R)通过预定的固定部件,固定在如包围着基底材料20La(21Rb)的壳5a的内壁、支架9a、或者广角透镜11上。
即便在这种情况下,第二反射部件20L(21R)仍然具有成形结构简单的优点。
权利要求
1.一种摄像装置,其包括摄像部件,该摄像部件具有摄像元件以及置于摄像元件前侧的摄像镜头;和至少一个基本呈三角形的棱镜,该棱镜放置于摄像部件前侧,每个棱镜均具有朝向摄像镜头的后表面、在基本与摄像光轴垂直的方向上朝向视野侧设置的一个侧表面、以及朝向相对的视野侧设置的另一个侧表面,其中,入射到棱镜的一个侧表面上的光在棱镜的另一个侧面的内表面与棱镜的上述侧表面的内表面之间反射两次,其中,反射光从棱镜的后表面射出,穿过摄像镜头在摄像元件上成像,其中,设置在棱镜的大致全部的所述另一个侧表面上的第一反射部件将入射到另一侧棱镜的内表面上的光线全部反射,和其中,设置在棱镜的不能全反射入射光线的侧面上的第二反射元件,将入射到该侧棱镜的内表面上的光线全部反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装置,其中,第二反射部件形成于棱镜一侧的一后缘区域。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装置,其中,第二反射部件是形成于棱镜一侧上的反射膜。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装置,其中,第二反射部件具有形成于基底材料的表面上的反射膜,其中,该反射膜贴附于棱镜的一侧。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棱镜由两个棱镜构成,其中,该两个棱镜关于一个包含摄像部件的摄像光轴的假想平面以面对称方式设置,并且其中,通过该两个棱镜,从彼此大致相对的视野入射的光穿过摄像镜头成像于摄像元件。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装置,其中,通过摄像镜头,摄像部件将来自基本垂直于摄像光轴的方向上的视野的、由棱镜导向的光和来自于摄像部件前侧视野的、没有穿过棱镜的入射光同时在摄像元件上聚焦。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装置,其中,摄像装置设置在车辆的一端上,并且其中摄像装置获取车辆周围的图像。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装置,其中,第二反射部件具有形成于基底材料的表面上的反射膜,其中,该反射膜位于棱镜的一侧的附近。
全文摘要
入射到棱镜一侧面上的光线在棱镜另一侧面的内表面与棱镜侧面的内表面之间反射两次。反射光线从棱镜的后表面射出,并穿过摄像镜头在摄像元件上成像。置于棱镜另一侧面的几乎全部表面上的第一反射部件将入射到棱镜另一侧面内表面上的光线全部反射回去。放置于棱镜一侧面区域上的第二反射部件,在该区域入射到一侧棱镜内表面上的光线未全反射,第二反射部件将入射到一侧棱镜内表面上的光线反射回去。
文档编号G03B17/17GK1683983SQ20051006499
公开日2005年10月19日 申请日期2005年4月13日 优先权日2004年4月13日
发明者井本政善 申请人: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