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窥镜的连接装置、内窥镜用电缆导出单元和内窥镜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80616阅读:9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内窥镜的连接装置、内窥镜用电缆导出单元和内窥镜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内窥镜的连接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将用于提供照明光的光导管连接于光源装置或将用于获得影像信号的电线连接于处理器装置的连接装置的结构。
本发明涉及一种内窥镜用电缆导出单元,特别是涉及一种在使内部含有各种线状物的内窥镜的电缆(cable)分支的部分上使用的、例如从用于连接到光源装置的光导管连接部使电线向处理器装置分支的电缆的导出部的结构。
背景技术
图7和图8表示以往的内窥镜(电子内窥镜)装置的结构,图7是表示特公平7-24653号中记载的内窥镜装置的结构,图8是表示特开2000-225093中记载的内窥镜装置的结构。
在图7的内窥镜装置中,具有内窥镜51、光源装置52和放于其上的摄像控制装置53,内部含有光导管和信号线等的上述内窥镜51的通用电缆54a,通过光源部连接器54b与光源装置52的正面面板52A(配置有操作开关等)连接,安装在该连接器54b的侧面的信号电缆54c,通过连接器54d与摄像控制装置53的正面面板53A连接。其中,上述信号电缆54c可以通过连接器54e从光源部连接器54b上卸下来。
在图8的内窥镜装置中,在处理器装置55的上面装载有光源装置56,通过连接部57b使内部含有光导管和电线等的内窥镜的电缆57a,连接在该光源装置56的正面面板56A(配置有操作开关等)上,被安装于该连接部57b的下侧的电缆57c通过连接器57d连接到处理器装置55的正面面板55A上。这样一来,在以往的内窥镜装置中,将光导管与电线(或信号线)配设于一个内窥镜电缆内,同时使光导管与光源装置52、56连接,电线与摄像控制装置53或处理器装置55连接。
在内窥镜(电子内窥镜)装置中,内部含有用于提供照明光的光导管和用于从摄像元件获得影像信号的电线的第1电缆,借助光导管连接器与光源装置连接,同时,以从该光导管连接器分支的方式而取出的且内部含有上述电线的内窥镜的第2电缆,借助电连接器与影像信号处理用的处理器装置连接。
图18(A)、(B)是表示上述光导管连接部的电缆导出部的一个结构例(在电线的导出部也成为可以装卸连接器的形式),在该光导管连接器上配设有来自于内窥镜顶端部的第1电缆(内部含有光导管和电线2),在从该光导管连接器主体的包装体(outer sheath)1a突出的状态下,筒状的导出部包装体1b通过合成树脂材料(硬质)形成为一体。在该导出部包装体1b的顶端侧安装金属制的镶嵌垫环(insert ring)1c。
另一方面,与从光导管连接主体引出的电线2连接的销钉支撑部3a,被配置于连接器托(connector receiver)3b的内部,该连接器托3b通过嵌合于上述镶嵌垫环1c的内面并用螺钉4在几处固定,如同图18(B)那样被安装于包装体1b上。接着,通过固定用环5使该连接器托3b与第2电缆所连接的连接器插入部结合,由此和向处理器装置的电线联结。
但是,在以往的内窥镜的连接装置中存在如下所述的问题。即,在图7的内窥镜装置中,如图所示,由于被安装于光源部连接器54b的电缆54c沿着正面面板52A向右方导出,所以联结向摄像控制装置53的电缆54c,挡住了光源装置52或摄像控制装置53的正面面板(操作面板)52A、53A的前面,有时会明显妨碍利用在该正面面板52A、53A上配置的操作部的各种操作。另一方面,连接向上述摄像控制装置53的电缆54c可以通过连接器54e进行装卸,但当将其在连接向光源装置52的光源部连接器54b上进行装卸时,因为要在邻近离光源装置52的正面面板52A的位置上沿着正面面板52A(平行地)对连接器54e进行插拔,所以难以进行该装卸作业。为了避免这种问题,也考虑到使连接器54e的位置距离正面面板52A较远,但在该情况下,光源部连接器54b的尺寸变长。
另外,在图8的内窥镜装置中,较少出现如上所述的挡住正面面板的操作部的情况,但安装在连接部57b上的上下电缆57a、57c彼此邻接,所以难以对该电缆57a和57c之间进行清洗。而且,被配置于下侧的电缆(电线电缆)57c的基端部(连接部57b侧)与处理器装置55中的连接器57d的连接位置之间的距离短,使得电缆57c以小的曲率弯曲,所以给电缆57c带来较大负担。
进而,图7的情况是以从光源部连接器54b向右侧垂直引出电缆54c的方式进行配置,但以往如同特开2003-235797号公报中所示的那样,也存在将朝向信号处理装置的电缆(对应上述54c的电缆)与图7的情况相反,向光导管连接器(对应上述54b的连接器)的左侧引出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妨碍在光源装置和信号处理装置的正面面板上的各种操作的情况变少。但是,在内窥镜中,多数情况下是用左手握持操作部(图7的51A),用右手将光导管连接器(光源部连接器)向光源装置插入,然后必须用右手抓住位于左手方向的电缆和连接器而使其与信号处理装置(处理器装置)连接,所以该连接作业变得繁琐。而且,如图7中说明的那样,在电缆54c通过连接器54e而可以装卸的情况下,必须用右手将该连接器54e连接向光源部连接器54b(光导管连接器)的左侧,所以不容易进行连接。
另外,在过去,不是像图7、图8那样将向摄像控制装置53、处理器装置55侧的电缆54c、57c安装于光源装置侧的连接器54b、57b上,如同特开平5-228104号公报所示,也存在使内窥镜电缆(54a、57a)在中途分支为光源侧电缆和处理器装置侧电缆2根电缆的情况。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已分支的2根电缆的连接器像摆一样摇动,连接器之间的碰撞导致连接器自身产生破损。

发明内容
本发明正是鉴于上述问题点而提出的发明,其第1目的是提供一种内窥镜的连接装置,该装置通过扩大光源装置或处理器装置的正面面板的前侧空间以能够确保对操作部的良好接近,另外使电缆向光源装置和处理器装置的连接作业变得容易,具有可清洗性也高等优点,且使用性能好。
另外,在上述的图18的电缆导出部的结构中,在合成树脂(塑料)制的包装体1b的内侧配置镶嵌垫环1c,由于通过拧紧螺钉将连接器托3b固定于该镶嵌垫环1c上,所以在第2电缆的连接时使应力集中于镶嵌垫环1c的周围的导出部包装体1b上,存在塑料制的包装体1b有可能破损的不良情况。另外,用于对连接器托3b进行连接的多个场所的螺钉拧紧(4)固定也变得繁琐。
为了避免这样的塑料制导出部包装体1b的破损,考虑在导出部内部配置金属制的支撑体以加固导出部,但是在这种情况下,需要使导出部的金属制支撑体在光导管连接器主体内部的金属制支撑体等上以某种形状处于固定状态,从而该固定手段变得繁琐。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点而提出的发明,其第2目的是提供内窥镜用电缆导出单元,该电缆导出单元能够使合成树脂制包装体发生破损的可能性消除,且电缆的导出、组合变得容易,即使在从主体取出电缆的情况下也可以具有简单结构。
为了达到第1目的,第1发明的特征在于,提供一种内窥镜的连接装置,该装置借助光导管连接器,将配设有用于提供照明光的光导管和用于从摄像元件获得影像信号的电线的内窥镜的第1电缆连接到光源装置上,借助电连接器,将配设有从上述光导管连接器导出的上述电线的内窥镜的第2电缆连接到影像信号处理用的处理器装置上,其特征在于,上述第2电缆配置于以朝向其正面面板(控制面板)的方式与上述光源装置连接的上述光导管连接器的右侧,而且以从第1电缆轴方向的上述第1电缆侧0°<θ<90°的范围内的角度θ而从该光导管连接器斜方向安装。
第2发明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光导管连接器上设置中间(分离)以使上述第2电缆可以自由装卸。
第3发明的特征在于,上述第2电缆是在上述处理器装置被配置于上述光源装置的下侧的情况下,从上述光导管连接器连接时的水平位置只以0°<Φa<90°的范围内的角度Φa朝向下侧安装,在上述处理器装置被配置于上述光源装置的上侧的情况下,上述第2电缆从上述光导管连接器连接时的水平位置只以0°<Φb<90°的范围内的角度Φb朝向上侧安装。
根据上述结构,在光导管连接器连接时朝向光源装置的正面面板的状态下,第2电缆在光导管连接器的右侧相对第1电缆以例如45度(或者30度~60度)的角度θ向斜后方导出并安装,所以与第2电缆平行于正面面板而配置的情况相比,只有第2电缆向斜后方转移,作为操作空间的正面面板的前侧空间才会变宽。
另外,在第3发明的结构中,在光源装置与处理器装置上下重叠的配置中,在处理器装置被放置于光源装置的下侧的情况下,第2电缆从水平位置例如只以20~30度左右的角度Φ朝向下侧安装,另一方面,在处理器装置被放置于光源装置的上侧的情况下,第2电缆从水平位置例如只以20~30度左右的角度Φ朝向上侧安装。
另外,本发明提供一种内窥镜的连接装置,其具有配设有用于提供照明光的光导管和用于从摄像元件获得影像信号的电线的内窥镜的第1电缆、与上述内窥镜的第1电缆连接的光导管连接器、从配设有上述电线的上述光导管连接器导出的内窥镜的第2电缆,其特征在于,上述第2电缆从第1电缆轴方向的上述第1电缆侧以0°<θ<90°的范围内的角度θ而安装在从该光导管连接器的倾斜方向上。
另外,本发明提供一种内窥镜装置,是具有上述内窥镜的连接装置、借助上述光导管连接器与上述第1电缆连接的光源装置、借助电连接器与上述第2电缆连接的影像信号处理用的处理器装置的内窥镜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2电缆配置于以朝向其正面面板的方式与上述光源装置连接的上述光导管连接的右侧。
另外,为了达到第2目的,第4发明提供一种用于从主体导出电缆的内窥镜用电缆导出单元,其特征在于,设置以从上述主体向电缆导出方向突出的形式而形成的合成树脂制的包装体,在该包装体的内侧中以卡合于其基端侧的状态而配置的且用于保持、固定电缆或其结构物的金属制的导出部框体(支撑框体),螺合结合于该导出部框体并在该螺合结合时与上述包装体的顶端侧卡合的压环;并用上述压环和导出部框体夹持上述包装体。
第5发明的特征在于,作为上述导出部框体,设置主体侧的第1框体和通过卡止机构而以装卸自如的方式安装在该第1框体上且用于保持、固定电缆或其结构物的第2框体,并在该第2框体上配置有上述压环。
第6发明的特征在于,上述主体是在将内部含有用于照明光提供的光导管和用于影像信号传送的电线的第1电缆连接于光源装置中使用的光导管连接器,其用于将第2电缆从以朝向上述光源装置的正面面板的方式而连接在光源装置上的上述光导管连接器向斜后方导出的导出部,其中,所述的第2电缆用于把所述电线从该光导管连接器连接于处理器装置。
根据上述第4发明的结构,将与主体侧的金属制支撑构件彼此独立的导出部的金属制框体配置于包装体的内部,通过用该框体和压环夹持合成树脂制的包装体,很容易地将保持电缆或其结构构件的金属制的框体安装于导出部包装体的内部。
在上述第5发明的情况下,通过用第1框体和第2框体侧的压环夹持合成树脂制的包装体,很容易地将保持电缆或其结构构件的第2框体安装于导出部包装体的内部。


图1是表示已应用本发明的实施例1-1、2-4中的内窥镜的连接装置的内窥镜装置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2表示实施例1-1、2-4的光导管连接器中的第1电缆和第2电缆的关系,其中图(A)为上视图、图(B)为从第1电缆侧看到的图。
图3是表示实施例1-1、2-4的内窥镜的整体结构的图。
图4是从右侧侧面看到的连接时的光导管连接器的周边部,图(A)是表示与图3相对应且将第2电缆配置于水平位置时的图,图(B)是表示将第2电缆从水平位置朝向下侧倾斜时的图。
图5中的图(A)是表示与位于下侧的处理器装置相对应并将第2电缆从水平位置朝向下侧倾斜时的图,图(B)是表示与位于上侧的处理器装置相对应并将第2电缆从水平位置朝向上侧倾斜时的图。
图6表示关于实施例1-2的中间连接器的结构,图(A)是表示连接器连接前的图,图(B)是表示连接器连接后的图。
图7是表示过去的内窥镜装置的连接器连接的一个例子的立体图。
图8是表示过去的内窥镜装置的连接器连接的其他例子的侧视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2-1中的内窥镜用电缆导出单元的结构的截面图。
图10是表示实施例2-2中的内窥镜用电缆导出单元的结构的截面图。
图11是表示实施例2-3中的内窥镜用电缆导出单元的结构的截面图。
图12是表示用于实施例2-4、2-5的第1框体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13是按顺序表示实施例2-4的电缆导出单元的组装前的状态的截面图。
图14表示实施例2-4的电缆导出单元的结构,图(A)是表示组装后的状态的图,图(B)是表示图(A)的箭头所示B部分的放大图。
图15是表示实施例2-5中的内窥镜电缆导出单元的外部结构的图。
图16是按顺序表示实施例2-5的电缆导出单元的组装前的状态的截面图。
图17表示实施例2-5的电缆导出单元的结构,图(A)是表示组装后的状态的图,图(B)是表示图(A)的箭头所示B部分的放大图。
图18是表示过去的内窥镜用电缆导出单元的结构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在图1至图5中,表示实施例1-1中的内窥镜的连接装置的结构,图1是表示将连接装置连接于光源装置和处理器装置的状态的立体图,图3是表示内窥镜(电子内窥镜)的整体结构图。内窥镜装置是由图3所示的内窥镜10、图1所示的光源装置12和处理器装置14以及监视器等构成。
在图3中,内窥镜10设有作为向体腔内等的插入部并在顶端部具有摄像元件的软性部16,具有角操作旋钮和其它各种开关的操作部17,内部含有用于传导照明光的光导管、用于传送控制信号或影像信号等的电线和用于内部含有送气送水管等并将它们连接于外部仪器的第1电缆18等。在该第1电缆18的端部设有用于连接光源装置12的光导管连接器(插入部)19、用于联结到处理器装置1上的第2电缆20和电连接器(插入部)21。
即,上述光导管连接器19突出光导管的入射端22而形成,由此将从上述软性部16的顶端部通过第1电缆18配设至上述入射端22的光导管连接于光源装置12。另外,上述电连接器21从配设于软性部16的顶端部的摄像元件将通过第1电缆18、第2电缆20而配设的电线(信号线)连接于处理器装置14。其中,在上述光导管连接器19中设置有送水连接器23a、通气连接器23b、吸引连接器23c和S接头23d。
在图1中,在光源装置12的正面面板12A上设有连接上述光导管连接器19的连接器托部25,在该连接器托部25的右侧配置有操作面板(触摸式面板和按钮排列面板)26等。另外,在处理器装置14的正面面板14A上设有连接上述电连接器21的连接器托部27,在该连接器托部27的右侧配置有操作面板(与上述相同)28等。其中,位于各装置左侧的构件29为送水槽(tank)。
在这样的内窥镜10的光导管连接器19中,在实施例1-1中,通过设置导出部(内部为导出环)30,将第2电缆20从光导管连接器19的右侧向斜后方导出并安装。即,如图2(A)和图3所示,在光导管连接器19中,使作为第1电缆18的中心轴方向的第1电缆轴方向100与作为第2电缆20的中心轴方向的第2电缆轴方向101之间的角度(从上侧观察光导管连接器19并从第1电缆18侧测量的水平面内的角度)θ例如为45度。通过将该角度θ设定在0°<θ<90°或者10°≤θ≤80°的范围内,进一步来讲优选在30°≤θ≤60°的范围内选择。
另外,如图2(B)和图4(A)所示,该第2电缆20的导出方向通过导出部30而维持在水平位置(光导管连接器连接时)。图2(B)是从第1电缆18一方观察图2(A)的图,通过在光导管连接器19的右侧且在水平方向上安装导出部30,将第2电缆的轴方向101维持在水平位置。该第2电缆20只要基本上从光导管连接器19的右侧导出即可,在实施例1-1中,如图2(B)所示,当使从第1电缆轴方向101的垂直线的下侧测量的角度为Φ时,成为在0°<Φ<180°的范围内进行设定。其中,光导管连接器19成为圆柱状,但是其旋转方向的连接位置通过光导管入射端22的配置位置等而被维持为一定。
进而,关于上述垂直方向的角度(Φ),可以通过光源装置12与处理器装置14两者的配置状况而选择如下所述的值。在图4(B)中表示了如图1所示将处理器装置14放置于光源装置12的下侧的情况的例子,在光导管连接器连接时,可以从水平位置而只以例如30度左右的角度(从侧面观看的第1电缆轴方向100与第2电缆轴方向101的角度)Φa朝向下侧安装第2电缆20。即,如图5(A)所示,该角度Φa是从水平位置朝向下侧并在0°<Φa<90°的范围内进行设定。
另一方面,与图1相反,处理器装置14在光源装置12上重叠放置时,如图5(B)所示,光导管连接器连接时,可以从水平位置而只以例如30度左右的角度(从侧面观看的第1电缆轴方向100与第2电缆轴方向101的角度)Φb朝向上侧安装第2电缆20。该角度Φb是从水平位置朝向上侧测量并在0°<Φb<90°的范围设定。这样,通过使第2电缆20朝向处理器装置14倾斜,第2电缆20以自然状态配置,可以减小该第2电缆20对光导管连接器19的基端部或导出部30的负荷。
实施例1-1是由上述的结构组成,当将上述光导管连接器19和电连接器21连接于光源装置12和处理器装置14上时,就成为图1所示的状态。从该图1可知,第2电缆20通过导出部30从光导管连接器19的侧面向斜后方引出,所以在光源装置12和处理器装置14的正面面板12A、14A的前方可以有图示E的宽范围的空间。因而,接近配置于正面面板12A、14A的操作面板26、28等的操作变得容易。而且,因为将第2电缆20配置于光导管连接器19的右侧,所以可以一边用左手握持内窥镜操作部17,一边用右手容易地连接光导管连接器19和电连接器20。另外,因为第1电缆18与第2电缆20的间隔没有变窄,所以能够维持高的可清洗性,第2电缆20的安装连接时的曲率也不会变小。
图6(A)、(B)表示实施例1-2中的内窥镜的连接装置的结构,该实施例1-2是在光导管连接器19中通过中间连接器32以装卸自由的方式构成第2电缆20。如图6所示,设置在第2电缆20侧的中间连接器(插入部)32是以与光导管连接器19侧的导出部(连接器托部)33连接的方式构成,通过该导出部33而在其内部设置电连接器用的例如阳销钉35,同时在托环36外周的例如3处位置上配置卡合销钉37。另一方面,在中间连接器(插入部)32中,在其内部配置阴销钉,同时在其外周部设置旋转规定范围的固定用环39。在该固定用环39上3处形成在其内侧与上述卡合销钉37卡合的引导沟40,同时在其外周设置表示上部位置的标记41。
根据这样的实施例1-2,如图6(A)所示,当使标记41位于上侧,将中间连接器32插入到导出部33中,使固定用环39向右旋转以拧入时,如图6(B)所示,通过引导卡合销钉37进入引导沟40(插入方向的沟,斜向倾斜的沟和旋转方向的沟)内,中间连接器32被牢固地固定于导出部33(在卡合销钉37位于旋转方向的沟中时成为固定状态)上。
根据该实施例1-2,通过中间连接器32使第2电缆20相对第1电缆18有分离的可能,所以清洗或连接器连接等中的处理变得容易。接着,在该实施例1-2的情况下,为了使第2电缆20从光导管连接器19的右侧导出,也将中间连接器32配置于光导管连接器19的右侧,所以能够很容易地用右手将中间连接器32连接于光导管连接器19上。
图9至图11表示本发明中的内窥镜用电缆导出单元的基本结构,图9是实施例2-1、图10是实施例2-2、图11是实施例2-3。在图9中,从光导管连接器等的主体的包装体70a向导出方向,用合成树脂材料(硬质)一体化形成筒状的导出部包装体70b,在该包装体70b的内侧配置有金属制的筒状框体71,该框体71的外周缘部71a以与包装体70b的基端侧(筒体底面部分)卡合、抵接的方式构成。在该框体71上以通过其顶端侧的螺合部G1进行螺合结合的方式设置压环72,该压环72的外周突出部(边缘部)72a与包装体70b的顶端面卡合、抵接。
根据该实施例2-1,借助螺合部G1将压环72结合、拧进到配置于包装体70b内的框体71中,由此用压环72的突出部72a和框体71的外周缘部71a而在纵方向上夹持包装体70b,能够将框体71牢固地固定于合成树脂制的包装体70b的内侧面。其中,内部含有电线等的电缆被固定于框体71等上。
在图10的实施例2-2的情况下,设置在基端侧(主体侧)具有外周缘部73a的筒状的第1框体73和嵌合于该框体73的内周面的筒状的第2框体74,在该第1框体73上设置从其顶端侧(图的下侧)朝向卡止位置的引导沟73b,在第2框体74上安装有被引导至该引导沟73b并卡止的销钉75。另外,设置通过螺合部G2而结合在第1框体73的顶端侧外周且与包装体70b的顶端面抵接并压紧的临时(第2)压环76,同时还设置通过螺合部G3而结合在第2框体74的中间外周的压环77,该压环77是以借助上述的临时压环76(与其下面抵接)按压导出部包装体70b的方式而被构成的。
根据该实施例2-2,首先在包装体70b内配置第1框体73,然后通过用螺合部G2结合临时压环76,用临时压环76和第1框体73的外周缘部73a夹持包装体70b。然后,一边在第1框体73上嵌合第2框体74,一边在引导沟73b通过销钉75将第2框体74卡止在规定的位置,转动结合于螺合部G3的压环77以将其夹紧,压环77(的端面)与第1框体73的外周缘部73a借助临时压环76夹持包装体70b,能够将第1框体73和第2框体74牢固地固定于合成树脂包装体70b的内面侧。
图11的实施例2-3是在实施例2-2的结构中不使用临时压环的情况的例子,与实施例2-2一样,在第1框体78上借助引导沟78b和销钉75安装第2框体79。接着,与该第2框体79的中间外周的螺合部G3结合的压环80,是以与包装体70b的顶端面直接抵接的方式而配置的。该实施例2-3的情况也是通过夹紧压环80、与第1框体78的外周缘部78a一起夹持包装体70b,能够将两框体78、79牢固地固定于包装体70b的内面侧。
如同上述,在实施例2-1~2-3中,在包装体70b的内面侧配置框体71、第1框体73、78和第2框体74、79,在这些框体上保持电缆(或其结构物),所以不会由于应力的集中而破坏包装体70b。
另外,在实施例2-2~2-3中,已保持内部含有电线等的电缆的第2框体74、79,是以相对第1框体73、78可以自由装卸的方式而构成的,所以其优点是电缆相对导出部的组装也变得容易。
另外,图1~3、图12~14表示将实施例2-4的内窥镜用电缆导出单元和应用该导出部的内窥镜的结构,该实施例2-4利用实施例2-2的基本结构(而且第2电缆固定方式)。图1是表示将光导管连接器和电连接器连接于光源装置和处理器装置的状态的立体图,图3是表示内窥镜的整体结构图,内窥镜装置由图3表示的内窥镜10、图1表示的光源装置12和处理器装置14,然后由监视器等构成。
在图3中,内窥镜10具备作为向体腔内等的插入部并在顶端部具有摄像元件的软性部16、具有角操作旋钮和其它各种开关的操作部17、内部含有用于传导照明光的光导管和内部含有用于传送控制信号或影像信号等的电线和送气、送水管等并将它们连接于外部仪器的第1电缆18等。在该第1电缆18的端部设止用于联结光源装置12的光导管连接器(插入部)19、用于联结于处理器装置14的第2电缆20和电连接器(插入部)21。
即,上述光导管连接器19突出光导管的入射端22而形成,由此将从上述软性部16的顶端部通过第1电缆18而配设的光导管连接于光源装置12。另外,上述电连接器21将从配置于软性部16的顶端部的摄像元件并通过第1电缆18、第2电缆20而配设的电线(信号线)连接于处理器装置14。其中,在上述光导管连接器19中设置送水连接器23a、通气连接器23b、吸引连接器23c和S接头23d。
在图1中,在光源装置12的正面面板12A上设置连接上述光导管连接其19的连接器托部25,在该连接器托部25的右侧配置操作面板26等。另外,在处理器装置14的正面面板14A上设置连接上述电连接器21的连接器托部27,在该连接器托部27的右侧配置操作面板28等。其中,位于各装置左侧的构件29为送水槽。
在这样的内窥镜10的光导管连器接器19中,在实施例2-4中,通过设置导出部30,将第2电缆20从光导管连接器19的右侧向斜后方导出并安装。即,如图2(A)和图3所示,在光导管连接器19中,使作为第1电缆18的中心轴方向的第1电缆轴方向100与作为第2电缆20的中心轴方向的第2电缆轴方向101之间的角度(从上侧观看光导管连接器19并从第1电缆18侧测量的水平面内的角度)θ例如为45度。将该角度θ在0°<θ<90°的范围内进行设定。
另外,图2(B)是从第1电缆18一方观看图2(A)的图,将导出部30安装于光导管连接器19的右侧且在水平方向上,使第2电缆轴方向101维持在水平位置(光导管连接器连接时)。
图12表示在实施例2-4(和实施例2-5)中使用的第1框体173的结构,在该第1框体173的底面侧(图的上侧)设置用于2处卡合导出部30的合成树脂制包装体170b(图13)的基端侧的板状缘部(框架缘部)173a。另外,在第1框体173的圆筒状主体内周面设有引导沟173b,同时在外周面顶端侧形成用于螺合部G2的螺钉部。
如图13和图14[图14(B)是图14(A)的箭头所示B部分的放大图]所示,上述第1框体173配置于导出部30的包装体170b的内侧,与图10的情况一样,通过在其螺合部G2上结合临时压环176而临时固定在包装体170b上。另外,在该第1框体173的内周面上设置嵌合外周面的第2框体174,在该第2框体174上安装被引导至上述引导沟173b并卡止的销钉175,同时在其外周的螺合部G3上螺合配置有压环177。在该第2框体174上安装内部含有电线2的电缆20,在该第2框体174的电缆侧配设保护电缆20的合成树脂制的保护罩182。
实施例2-4由上述的结构组成,首先在图13(A)中,通过临时压环176将第1框体173临时固定于包装体170b上。从该图13(A)的状态,使第2框体174嵌合于第1框体173,借助引导沟173b将销钉175卡止,通过夹紧压环177,如图13(B)所示,能够通过压环177和第1框体173的缘部173a(借助临时压环176)夹持包装体170b。由此,框体173、174和第2电缆20相对包装体170b而被牢固地固定。接着,通过最后安装保护罩182而成为图14的状态。
另外,在该实施例2-4中,如图1所示,第2电缆20通过导出部30而从光导管连接器19的侧面向斜后方引出,所以在光源装置12和处理器装置14的正面面板12A、14A的前方形成有图示E的宽范围的空间。因而,接近配置于正面面板12A、14A的操作面板26、28等的操作变得容易。而且,通过将第2电缆20配置于光导管连接其19的右侧,具有可以一边用左手握持内窥镜操作部17、一边用右手容易地连接光导管连接器19和电连接器21等优点。
图15至图17表示实施例2-5中的内窥镜用电缆导出单元的结构,该实施例2-5的结构与实施例2-4一样(利用实施例2-2的基本结构),在光导管连接器19的导出部33配置中间连接器32以使第2电缆20装卸自如。如图15所示,在第2电缆20侧设有的中间连接器(插入部)32以与光导管连接器19侧的导出部(连接器托部)33连接的方式构成,在该导出部33中,在其内部设置电连接器用的例如阳销钉(male pin)35,同时在托环36外周的例如3处配置有卡合销钉37。另一方面,在中间连接器(插入部)32的内部配置有阴销钉(female pin),同时在外周部设置旋转规定范围的固定用环39。在该固定用环39的内侧3处形成与上述卡合销钉37卡合的引导沟40,同时在外周设置表示上部位置的标记41。
在该实施例2-5中也设置图12的第1框体173,如图16所示,该第1框体173配置于导出部33的包装体170b的内侧,与图10的情况一样,通过在该螺合部G2上结合临时压环17而临时固定在包装体170b上。另外,在该第1框体173的内周面上设置外周面嵌合的第2框体274,在该第2框体274上安装被引导至第1框体173的引导沟173b而卡止的销钉275,在其外周的螺合部G3螺合配置有压环277。在该第2框体274的内部安装有已设置连接销钉35的销钉支撑构件282。
实施例2-5由上述的结构组成,在图16中,通过临时压环176将第1框体173临时固定在包装体170b上,从该图16的状态,使第2框体274嵌合到第1框体173上,借助引导沟173b使销钉275卡止,通过夹紧压环277,如图17(A)所示,能够用压环277和第1框体173的缘部173a在纵方向上夹持包装体170b。由此,框体173、274和销钉支撑构件282相对包装体170b而被牢固地固定。
这样,如图15所说明的那样,如果将中间连接器32插入到导出部33中,并使固定用环39右旋转以拧进,卡合销钉37被引导至连接器32的内侧的引导沟40内,中间连接器32与导出部33联结。根据该实施例2-5,通过中间连接器32,第2电缆20相对第1电缆18有分离的可能,所以在清洗和连接器连接等中的处理变得容易。其中,在该实施例2-5的情况下,如图1所示,也使第2电缆20通过导出部33从光导管连接器19的侧面向斜后方导出。
上述实施例说明了将内部含有电线的电缆从主体导出的情况,但在内窥镜中除了配设该电线以外,还配设光导管、送气管、送水管、驱动力的线状传导构件等线状物,在将这些线状物从各种装置的主体导出的情况下可以应用本发明。
根据本发明的内窥镜的连接装置,扩大正面面板前侧的操作空间,对正面面板操作部的接近变得容易,另外,第2电缆配置于右侧,所以可以一边用左手握持内窥镜操作部,一边可以用右手容易地连接光导管连接器和电连接器,如同第2发明,当第2电缆通过中间连接器而装卸自如时,也能够用右手容易地将第2电缆的中间连接器连接于光导管连接器上或从其取下。
进而,与过去的图8的结构相比,因为第1电缆与第2电缆的间隔没有变窄,所以能够维持高的可清洗性,因为第2电缆在安装连接时的曲率也没有变小,所以具有不对第2电缆施加负荷的优点。另外,也能够避免如特开平5-228104号公报中所述的光导管连接器(插入部)与电连接器(插入部)出现摇动而使它们破损的事态发生。
根据上述第3发明的结构,无论光源装置位于处理器装置的上侧还是在下侧,因为第2电缆是从光导管连接器朝向处理器装置,所以成为自然连接配置状态,具有也可以减小第2电缆对光导管连接器的基端部(底部,root)施加的负荷的优点。
根据本发明的内窥镜用电缆导出单元,因为在金属制框体保持电缆或其结构构件,所以因电缆的负荷等发生的应力没有集中于合成树脂制的包装体,防止该包装体的破损。另外,具有电缆的导出、组装变得容易的效果。
根据第5发明的结构,由在导出部第1框体上自由装卸的第2框体保持电缆,所以能够在将电缆牢固地固定于第2框体的状态下而将其简单地配置于导出部,具有电缆相对导出部的配置组装变得容易的优点。
根据第6发明的结构,即使在从已连接内部含有光导管和电线的第1电缆的光导管连接器而将内部含有电线的第2电缆向斜后方导出的的情况下,可以在不采用繁琐的结构的情况下,容易地组装没有破损可能性的导出部。
权利要求
1.一种内窥镜的连接装置,是借助光导管连接器将配设用于提供照明光的光导管和用于从摄像元件获得影像信号的电线的内窥镜的第1电缆连接到光源装置、且借助电连接器将配设从所述光导管连接器导出的所述电线的内窥镜的第2电缆连接到影像信号处理用的处理器装置的内窥镜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电缆配置于以朝向其正面面板的方式与所述光源装置连接的所述光导管连接器的右侧,而且以从第1电缆轴方向的所述第1电缆侧0°<θ<90°的范围内的角度θ而从该光导管连接器斜方向安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镜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光导管连接器上设置中间连接器以使所述第2电缆自由装卸。
3.如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内窥镜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电缆在所述处理器装置被配置于所述光源装置的下侧的情况下,从所述光导管连接器连接时的水平位置只以0°<Φa<90°的范围内的角度Φa朝向下侧安装;在所述处理器装置被配置于所述光源装置的上侧的情况下,从所述光导管连接器连接时的水平位置只以0°<Φb<90°的范围内的角度Φb朝向上侧安装。
4.一种内窥镜的连接装置,是具备配设用于提供照明光的光导管和用于从摄像元件获得影像信号的电线的内窥镜的第1电缆、与所述内窥镜的第1电缆连接的光导管连接器、和配设所述电线并从所述光导管连接器导出的内窥镜的第2电缆的内窥镜的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电缆以从第1电缆轴方向的所述第1电缆侧0°<θ<90°的范围内的角度θ而从该光导管连接器斜方向安装。
5.一种内窥镜装置,其特征在于,是具有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窥镜的连接装置、借助所述光导管连接器与所述第1电缆连接的光源装置、和借助电连接器与所述第2电缆连接的影像信号处理用的处理器装置的内窥镜装置;所述第2电缆配置于以朝向其正面面板的方式与所述光源装置连接的所述光导管连接器的右侧。
6.一种内窥镜用电缆导出单元,是用于从主体导出电缆的内窥镜用电缆导出单元,其特征在于,设置以从所述主体向电缆导出方向突出的方式而形成的合成树脂制的包装体、在该包装体的内侧以与其基端侧卡合的状态配置的且用于保持、固定电缆或其结构物的金属制的导出部框体、和螺合结合于该导出部框体且在该螺合结合时与所述包装体的顶端侧卡合的压环;用所述压环和导出部框体夹持所述包装体。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内窥镜用电缆导出单元,其特征在于,作为所述导出部框体,设置主体侧的第1框体和通过卡止机构以自由装卸的方式安装于该第1框体的并用于保持、固定电缆或其结构物的第2框体,在该第2框体上配置所述压环。
8.如权利要求6或者7所述的内窥镜用电缆导出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是在将内部含有用于照明光提供的光导管和用于影像信号传送的电线的第1电缆连接于光源装置中使用的光导管连接器,其用于将第2电缆从以朝向所述光源装置的正面面板的方式而连接在该光源装置上的所述光导管连接器向斜后方导出的导出部,其中,所述的第2电缆用于把所述电线从该光导管连接器连接于处理器装置。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内窥镜,其用光导管连接器将内含光导管和电线的第1电缆连接于光源装置,用电连接器将内含从光导管连接器导出的电线的第2电缆连接于处理器装置,在朝向光源装置的正面面板连接光导管连接器的状态下,将上述第2电缆配置向光导管连接器的右侧且以从第1电缆轴方向的第1电缆侧30°≤θ≤60°的角度θ斜向安装。在设置从主体包装体向电缆导出方向突出的合成树脂制包装体的光导管连接器等中,在上述包装体的内侧配置金属制第1框体并设置相对第1框体装卸自如的第2框体。本发明扩大光源装置或处理器装置的正面面板的前侧空间并确保对操作部的良好接近,使电缆的操作作业容易。并能够消除合成树脂制包装体的破损,且电缆的导出、组装也容易。
文档编号G02B23/24GK1701754SQ20051007550
公开日2005年11月30日 申请日期2005年5月25日 优先权日2004年5月25日
发明者樋野和彦 申请人:富士能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