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度改善的背光组件以及具有该背光组件的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81928阅读:12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强度改善的背光组件以及具有该背光组件的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强度改善的背光组件以及具有该背光组件的显示装置,更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一种背光组件以及具有该背光组件的显示装置,在该背光组件中通过在固定部件的表面上形成压条(bead)来改善该固定部件的强度。
背景技术
至少部分地由于半导体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对性能更好的轻而薄的显示装置的需求已经增加了。
在这些显示装置中,液晶显示器(LCD)的尺寸小、重量轻、功耗低。因此,液晶显示装置用来替代现有的阴极射线管(CRT)。LCD用于几乎所有需要显示装置的信息处理设备。
在液晶显示装置中,通过施加电压将液晶单元的特定分子排列变化为另一种分子排列,比如双折射、旋光能力(optical rotary power)、二向色性和光散射的液晶单元光学特性的变化将被转换为可视图像。即,通过使用液晶单元的光学调制来显示信息。
比如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装置可应用于大尺寸的数字电视。这些用于大尺寸产品的显示装置的厚度与它们的面积相比而言非常的薄。因此,大的显示装置对外部冲击非常敏感。
改进显示装置的结构的方法需要致力于解决对冲击的敏感性。例如,在尺寸增大的显示装置中,期望用对角线方向上的强度增加以及水平和竖直方向上的强度增加来防止显示装置的扭曲。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背光组件和具有该背光组件的显示装置,在所述背光组件中,强度得到提高以防止对角线方向上的扭曲。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背光组件包括提供光的光源和容纳该光源的固定部件。具有预定宽度的弯曲防止部分(deflection preventing portion)形成在固定部件的表面上与该固定部件表面上的对角线相交的方向上。
弯曲防止部分优选具有形成在与固定部件底表面上的第一对角线相交的方向上的第一弯曲防止部分;以及形成在与固定部件底表面上的第二对角线相交的方向上的第二弯曲防止部分。
多个第一弯曲防止部分和多个第二弯曲防止部分优选地形成为交替地连接在固定部件底表面上的上半部区域和下半部区域中。
优选地,形成在固定部件底表面上的上半部区域中的弯曲防止部分与形成在下半部区域中的弯曲防止部分相对称。
用于连接第一弯曲防止部分和第二弯曲防止部分之间的接合处的连接部分形成在固定部件的底表面上以具有预定的宽度。
连接部分优选通过压制固定部件而形成。
多个连接部分可以彼此平行地形成。
优选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背光组件还包括与固定部件的底表面相邻设置的反射片,并且连接部分朝向反射片突出。
多个第一弯曲防止部分可以彼此平行地形成。
多个第二弯曲防止部分可以彼此平行地形成。
第一弯曲防止部分优选形成为延伸至第二对角线方向上的两个角中的至少一个角。
第二弯曲防止部分可以与第二对角线相交,并且可以连接到第一弯曲防止部分。
第二弯曲防止部分优选形成为延伸至第一对角线方向上的两个角中的至少一个角。
第一弯曲防止部分可以与第一对角线相交,并且可以连接到第二弯曲防止部分。
第一弯曲防止部分的数目可以是4、6或8。
第二弯曲防止部分的数目可以是4、6或8。
优选地,弯曲防止部分相对于固定部件底表面的对角线所形成的角α满足表达式arctan(W/L)<α<90°。
其中,W表示固定部件的底表面的宽度,L表示固定部件的底表面的长度。
弯曲防止部分可以朝向反射片突出。
优选地,光源包括多个灯,并且多个灯成行地彼此相邻地容纳在固定部件中。
弯曲防止部分可以通过压制该固定部件而形成。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显示装置包括显示图像的面板单元,向面板单元提供光的光源,以及容纳光源的固定部件。弯曲防止部分沿着与固定部件表面上的对角线相交的方向形成在所述固定部件的表面上。
弯曲防止部分可以包括形成在与固定部件底表面上的第一对角线相交的方向上的第一弯曲防止部分;以及形成在与固定部件底表面上的第二对角线相交的方向上的第二弯曲防止部分。
优选地,多个第一弯曲防止部分和多个第二弯曲防止部分形成为交替地连接在固定部件底表面上的上半部区域和下半部区域中。
优选地,用于连接第一弯曲防止部分和第二弯曲防止部分之间的接合处的连接部分形成在固定部件的底表面上以具有预定的宽度。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显示装置还可以包括与固定部件的底表面相邻设置的反射片。连接部分可以朝向反射片突出。
第一弯曲防止部分可以形成为延伸至第二对角线方向上的两个角中的至少一个角。
第二弯曲防止部分可以与第二对角线相交,并且可以连接到第一弯曲防止部分。
第二弯曲防止部分可以形成为延伸至第一对角线方向上的两个角中的至少一个角。
第一弯曲防止部分可以与第一对角线相交,并且可以连接到第二弯曲防止部分。
优选地,弯曲防止部分相对于固定部件底表面的对角线所形成的角α满足表达式arctan(W/L)<α<90°。
其中,W表示固定部件的底表面的宽度,L表示固定部件的底表面的长度。
弯曲防止部分优选地朝向反射片突出。
光源具有多个灯,并且多个灯优选成行地彼此相邻地容纳在固定部件中。
面板单元可以是液晶显示面板。


通过结合附图从下面的说明中可以更详细地理解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其中图1示出了具有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背光组件的显示装置的分解透视图;图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背光组件的后视图;图3是示出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背光组件中设置的固定部件的后视图;图4是示出图3所示的固定部件的平面图;图5是示出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背光组件中设置的固定部件的后视图;图6是示出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背光组件中设置的固定部件的后视图;图7A至7D是分别示出根据比较实例1至4的底架(bottom chasses)的透视图;图8A至8D是分别示出根据比较实例1至4的底架的模拟结果的示意图;图8E是示出根据试验实例1的固定部件的模拟结果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将参考示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更加全面、详细地说明。但是,本发明可以以不同的形式实现,并且不应解释为局限于这里所述的实施例。
图1示出了可以用于例如大尺寸电视的直接型显示装置100。
显示装置100包括其上显示图像的面板单元50,以及用于向面板单元50提供光的背光组件70。面板单元50通过顶架(top chassis)60固定在背光组件70上。顶架60可以由例如树脂或金属制成。
应该理解,虽然LCD面板单元示出为面板单元50,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
面板组件40包括面板单元50、驱动器集成电路封装43和44、以及印刷电路板(PCB)41和42。多个驱动器集成电路封装43和44分别电连接到形成在面板单元50上的栅极线(gate line)和数据线。驱动器集成电路封装可以是薄膜上芯片(COF,Chip on Film)型、带载封装等。
面板单元50包括TFT(薄膜晶体管)面板51、设置在TFT面板51上方的滤色器面板53、以及置于两个面板51和53之间的液晶(未示出),TFT面板51包括多个薄膜晶体管。
TFT面板51是透明玻璃面板,其中以矩阵形式形成多个薄膜晶体管。形成在TFT面板51上的源极端子连接到数据线,形成在其上的栅极端子连接到栅极线。此外,包括导电材料透明ITO(氧化铟锡)的像素电极形成在漏极端子中。
面板单元50的数据线和栅极线分别连接到驱动器集成电路封装43和44。如果来自数据PCB42的电信号输入到源极端子,来自栅极PCB41的电信号输入到栅极端子,那么薄膜晶体管将根据电信号而导通或关断,并且形成图像所必需的电信号被输出到漏极端子。电连接到数据PCB42的控制板(未示出)从外部取得驱动信号,并将该驱动信号施加到面板单元50的数据线和栅极线。
同时,滤色器面板53设置在TFT面板51上,从而使TFT面板51和滤色器面板53彼此相对。滤色器面板53是这样的面板,在其上形成通过透光而显示各种颜色的RGB像素。包括ITO的公共电极形成在滤色器面板53的表面上。如果将驱动电压施加到薄膜晶体管的栅极端子和源极端子从而使薄膜晶体管导通,那么在滤色器面板53的公共电极和像素电极之间形成电场。在TFT面板51和滤色器面板53之间插入的液晶分子的排列角度由于电场而改变,而光透射率根据排列角的改变而改变,由此获得希望的图像。
栅极PCB41通过栅极驱动器集成电路封装43将栅极驱动信号提供到面板单元50。并且数据PCB42通过数据驱动器集成电路封装44将数据驱动信号提供到面板单元50。
背光组件70设置在面板单元组件40之下以将光均匀的提供给显示图像的面板单元50。背光组件70包括向面板单元50提供光的光源76。多个光源76容纳于固定部件10中。虽然在图1中示出了多个灯,但是可以使用比如线光源和平面光源的其它光源来代替灯。
背光组件70包括光源76、反射片(reflecting sheet)79、光源支架(lightsource holders)78、漫射板74和光学片72。这些元件由固定部件10容纳,并且由模制框架62固定。固定部件10可以由例如金属或树脂制成。
光源76设置为彼此隔开预定间隙。光源支架78设置在光源76的两端以固定光源76。反射片79反射从光源76发射的光。漫射板74均匀地漫射自光源76发射的光。光学片72增强了光的亮度,并且将光提供到面板单元50。
固定部件10的底表面或后表面设置有反相器(inverter)46(参见图2)和控制板(未示出)。反相器46由屏蔽壳64覆盖和保护。连接到光源76的灯线761通过使用插座77而被电连接到反相器46。
反相器46将外部电压转变为恒定电压电平,并将该恒定电压提供到光源76以驱动光源76。控制板连接到数据PCB42并且将驱动信号提供到面板单元50。
显示装置100的固定部件10的底表面在压力施加到固定部件10的底表面时发生变形。因此,可以提供这样的显示装置,其中防止了在携带和运输时的扭曲。
将参考图2至4说明固定部件10的底表面的结构。
图2示出了图1所示的背光组件70的后表面,其中,在组装状态下,固定部件10表示为背光组件70的一部分。
具有预定宽度的多个弯曲防止部分1011和1013以及多个连接部分1015形成在固定部件10的底表面12上,从而使弯曲防止部分和连接部分增强了固定部件10的强度。于是,固定部件10的强度能够得以增强以防止例如携带该装置时的扭曲。弯曲防止部分1011和1013形成在与底表面12的对角线方向相交的方向上,从而防止固定部件10的扭曲。对角线方向是与图2中的X轴方向和Y轴方向相交的方向。
连接部分1015形成在固定部件10的底表面12上从而将第一弯曲防止部分1011和第二弯曲防止部分1013之间的接合处相互连接。连接部分1015沿Y轴方向延伸。
在图2的放大圆圈中示出了沿线AA或线BB截取的反射片79和固定部件10的横截面图。线AA截断连接部分1015,线BB截断第二弯曲防止部分1013。如图2的放大圆圈中所示,固定部件10朝向反射片79突出。由于固定部件10形成为朝向反射片79突出,所以反相器46可以很容易地安装在固定部件10的底表面12上。反射片79是由相对硬的板制成,并且可以设置在固定部件10上。
弯曲防止部分1011和1013以及连接部分1015具有预定的宽度,从而使弯曲防止部分和连接部分增强了固定部件10的强度以防止扭曲。所以,弯曲防止部分1011和1013以及连接部分1015增强了例如应用于诸如电视的大尺寸设备的背光组件70的强度。即,显示装置尺寸的增加导致在两个对角线方向上的应力集中而扭曲该显示装置。然而,通过在固定部件中形成宽度足够大的弯曲防止部分1011和1013以及连接部分1015,就可以防止扭曲。可以不用形成突出而形成弯曲防止部分1011和1013以及连接部分1015。
现参考图3和图4进一步对固定部件10的结构进行说明。
图3示出了与图2所示的背光组件70分离的固定部件10。多个第一弯曲防止部分1011彼此平行形成并且多个第二弯曲防止部分1013也彼此平行形成。因此,当可以导致固定部件10的底表面12扭曲的外力发生时,第一弯曲防止部分1011和第二弯曲防止部分1013提供了对外力恒定的阻力。所以,固定部件10的强度得以增强以防止固定部件10的扭曲。
第一弯曲防止部分1011和第二弯曲防止部分1013沿Y轴形成在底表面12的上部和下部区域中以交替地连接。由于第一弯曲防止部分1011和第二弯曲防止部分1013交替地连接,增强了固定部件10的强度。
形成在固定部件10的底表面12上的第一弯曲防止部分1011的数目是6个。三个第一弯曲防止部分1011形成在底表面12相对于Y轴的上部区域中,三个第一弯曲防止部分1011形成在底表面12相对于Y轴的下部区域中。类似地,在固定部件10的底表面12上形成6个第二弯曲防止部分1013,其中3个在上部区域中,3个在下部区域中。底表面12上较少数目的弯曲防止部分1011和1013以及连接部分1015就可以提供所希望的固定部件10的强度。弯曲防止部分1011和1013以及连接部分1015可以形成为例如压条状或支肋(stiffener)状。
如图4所示,第一弯曲防止部分1011形成在与第一对角线方向(由单点划线所示)相交的方向上,第一对角线方向连接固定部件10的左上角和右下角(左右、上下分别是相对于图4所示的X轴和Y轴)。第二弯曲防止部分1013形成在与第二对角线方向(由双点划线所示)相交的方向上,第二对角线方向连接固定部件10的右上角和左下角。当固定部件10的面积很大时,扭曲可能在第一对角线方向和第二对角线方向上产生。所以,通过在与二对角线方向相交的方向上形成第一弯曲防止部分1011和第二弯曲防止部分1013,防止了固定部件10的扭曲。
形成在固定部件10的底表面12的上部区域中的弯曲防止部分1011和1013与形成在固定部件10的底表面12的下部区域中的弯曲防止部分1011和1013相对称。于是,弯曲防止部分1011和1013可以通过压力机加工(pressmachining)等来机加工固定部件10而形成。同样,由于连接部分1015彼此平行,可容易地形成它们。
在多个第一弯曲防止部分中,形成在右上角和左下角的第一弯曲防止部分1011延伸到固定部件10的底表面12的第二对角线方向(由双点划线所示)上的两个角中。可选择地,第一弯曲防止部分1011可以延伸到第二对角线方向上的一个角中。
连接到第一弯曲防止部分1011的第二弯曲防止部分1013与第二对角线方向相交,由此防止固定部件10的扭曲。在多个第二弯曲防止部分中,形成在左上角和右下角的第二弯曲防止部分1013延伸到固定部件10的底表面12的第一对角线方向(由单点划线所示)上的两个角中。可选择地,第二弯曲防止部分1013可以延伸到第一对角线方向上的一个角中。连接到第二弯曲防止部分1013的第一弯曲防止部分1011与第一对角线方向相交,由此改善固定部分10的强度。
弯曲防止部分1011和1013与固定部件10的底表面12的第一对角线方向和第二对角线方向形成角α。角α优选地满足以下表达式arctan(W/L)<α<90°其中,W表示固定部件10的底表面12的宽度(Y轴方向),L表示固定部件10的底表面12的长度(X轴方向)。
在上述表达式中,arctan(W/L)应该大于0,从而在对角线方向上形成弯曲防止部分1011和1013并防止固定部件10的扭曲。而且,α应当是锐角,即,小于90°。通过形成具有上述角度范围的弯曲防止部分1011和1013,可以有效防止固定部件10的扭曲。
图5示出了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背光组件中所设置的固定部件20。在固定部件20的底表面22上形成第一弯曲防止部分2011和第二弯曲防止部分2013。第一弯曲防止部分2011和第二弯曲防止部分2013之间的接合处通过连接部分2015而相互连接。
除了弯曲防止部分2011和2013的数目以及连接部分2015的数目之外,固定部件20的结构与图4所示的固定部件10的结构相似。
在固定部件20的底表面22上形成四个第一弯曲防止部分2011和四个第二弯曲防止部分2013。所希望的固定部件的强度可以通过形成在固定部件20的底表面22上的这些数目的弯曲防止部分2011和2013以及对应的连接部分2015而获得。
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背光组件中所设置的固定部件30。在固定部件30的底表面32上形成第一弯曲防止部分3011和第二弯曲防止部分3013。第一弯曲防止部分3011和第二弯曲防止部分3013之间的接合处通过连接部分3015而相互连接。
除了弯曲防止部分3011和3013的数目以及连接部分3015的数目之外,固定部件30的结构与图4所示的固定部件10的结构相似。
在固定部件30的底表面32上形成八个第一弯曲防止部分3011和八个第二弯曲防止部分3013。通过在固定部件30的底表面32上形成适当数目的弯曲防止部分3011和3013以及适当数目的连接部分3015,能够实现所希望的固定部件30的强度。
以下将参考试验实例更加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现在,通过利用对其的模拟,对图1-4所示的背光组件中所设置的固定部件与传统的固定部件就扭曲度进行比较。
图7A至7D分别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比较实例1至4的固定部件的形状。在比较实例中,在固定部件上没有形成压条,或者压条仅形成在固定部件的纵向或横向上。对根据试验实例的固定部件的扭曲度与根据比较实例的固定部件的扭曲度进行如下测量。
对具有相同尺寸但形状不同的各个固定部件施加均匀的100Pa压力。接下来,将固定部件的一个角固定,将相对角抬高约50mm。此时,通过测量另外两个角的最大下沉量,就获得了固定部件的扭曲度。
比较实例1如图7A所示,制备了没有压条的固定部件80。通过固定点E、将点B抬高约50mm,测量点D处的最大下沉长度(sinking length)。
比较实例2如图7B所示,制备其上只在X轴方向上形成一个压条851的固定部件85。通过固定点E、将点B抬高约50mm,测量点D处的最大下沉长度。
比较实例3如图7C所示,制备其上在X轴方向上形成有两个压条901的固定部件90。通过固定点E、将点B抬高约50mm,测量点D处的最大下沉长度。
比较实例4如图7D所示,制备其上在Y轴方向上形成有三个压条951的固定部件95。通过固定点E、将点B抬高约50mm,测量点D处的最大下沉长度。
试验实例1制备如图1-4所示其上形成有弯曲防止部分和连接部分的固定部件。与上述比较实例1至4类似,通过固定点E、将点B抬高约50mm,测量点D处的最大下沉长度。
为了相互比较,在比较实例1至4以及试验实例1中所测量的最大下沉长度示出在表1中。在图8中示出了对应于下沉长度的固定部件的变形形状。图8A至8D是分别示出根据比较实例1至4的固定部件的模拟结果的示意图。图8E是根据试验实例1的固定部件的模拟结果的示意图。
表1

表1中的下沉长度的比较表示了根据比较实例1至4的最大下沉长度与根据试验实例1的最大下沉长度的比率。
如图8A的圆圈所示,比较实例1具有103.0mm的最大下沉长度,这意味着比较实例1的下沉度约是试验实例1的下沉度的7倍。所以,当外部压力作用在固定部件80上时,固定部件80扭曲到一显著的程度。
如图8B的圆圈所示,比较实例2具有95.0mm的最大下沉长度,这比比较实例1的要小,但是比较实例2的下沉度约是试验实例1的下沉度的6.5倍。所以,当外部压力作用在固定部件85上时,固定部件85扭曲到一显著的程度。
如图8C的圆圈所示,比较实例3具有86.6mm的最大下沉长度,这比比较实例2的要小,但是比较实例3的下沉度约是试验实例1的下沉度的5.9倍。所以,当外部压力作用在固定部件90上时,固定部件90扭曲到一显著的程度。
如图8D所示,比较实例4具有88.9mm的最大下沉长度,这比比较实例3的要大。比较实例4的下沉度大约是试验实例1的下沉度的6.1倍。所以,当外部压力作用在固定部件95上时,固定部件95扭曲到一显著的程度。
如图8E的双圆圈所示,根据试验实例1的固定部件的最大下沉长度是14.7mm,这远小于比较实例1-4的最大下沉长度。
从试验实例1可以看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固定部件具有足够的强度以抵抗扭曲。
虽然已经参考附图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这些确切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其它的变化和改进。所有这些变化和改进都意于包括在由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本申请要求于2004年9月3日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No.2004-0070339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在此引入作为参考。
权利要求
1.一种背光组件,包括光源;以及容纳所述光源的固定部件,其中,具有预定宽度的弯曲防止部分沿着与所述固定部件的表面的对角线相交的方向形成在所述固定部件的所述表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的背光组件,其中,所述弯曲防止部分包括第一弯曲防止部分,其沿着与所述固定部件的所述表面的第一对角线相交的方向形成在所述固定部件的所述表面上;以及第二弯曲防止部分,其沿着与所述固定部件的所述表面的第二对角线相交的方向形成在所述固定部件的所述表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2的背光组件,其中,多个第一弯曲防止部分和多个第二弯曲防止部分形成为交替地连接在所述固定部件的底表面上的上半部区域中和下半部区域中。
4.根据权利要求3的背光组件,其中,形成在所述上半部区域中的弯曲防止部分与形成在所述下半部区域中的弯曲防止部分相对称。
5.根据权利要求3的背光组件,其中用于连接所述第一弯曲防止部分和所述第二弯曲防止部分的连接部分形成在所述固定部件的所述底表面上。
6.根据权利要求5的背光组件,其中,所述连接部分通过压制所述固定部件而形成。
7.根据权利要求5的背光组件,其中,多个所述连接部分彼此平行地形成。
8.根据权利要求5的背光组件,还包括与所述固定部件的所述底表面相邻设置的反射片,其中,所述连接部分朝向所述反射片突出。
9.根据权利要求2的背光组件,其中,多个第一弯曲防止部分彼此平行地形成。
10.根据权利要求2的背光组件,其中,多个第二弯曲防止部分彼此平行地形成。
11.根据权利要求2的背光组件,其中,多个第一弯曲防止部分形成为延伸至所述第二对角线方向上的两个角中的至少一个角。
12.根据权利要求11的背光组件,其中,与所述第二对角线相交的多个第二弯曲防止部分连接到所述多个第一弯曲防止部分。
13.根据权利要求2的背光组件,其中,多个第二弯曲防止部分形成为延伸至所述第一对角线方向上的两个角中的至少一个角。
14.根据权利要求13的背光组件,其中,与所述第一对角线相交的多个第一弯曲防止部分连接到所述多个第二弯曲防止部分。
15.根据权利要求3的背光组件,其中,第一弯曲防止部分的数目是4、6或8。
16.根据权利要求3的背光组件,其中,第二弯曲防止部分的数目是4、6或8。
17.根据权利要求1的背光组件,其中,所述弯曲防止部分相对于所述固定部件的所述表面的对角线形成角α,所述角满足以下表达式arctan(W/L)<α<90°其中,W表示所述固定部件的所述底表面的宽度,L表示所述固定部件的所述底表面的长度。
18.根据权利要求1的背光组件,还包括反射片,该反射片与所述固定部件的所述底表面相邻而被容纳并设置,其中,所述弯曲防止部分朝向所述反射片突出。
19.根据权利要求1的背光组件,其中,所述光源包括彼此相邻设置的多个灯,并且所述多个灯成行地容纳在所述固定部件中。
20.根据权利要求1的背光组件,其中,所述弯曲防止部分是通过压制所述固定部件而形成的。
21.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图像的面板单元;向所述面板单元提供光的光源;以及容纳所述光源的固定部件,其中,弯曲防止部分沿着与所述固定部件的表面的对角线相交的方向形成在所述固定部件的所述表面上。
22.根据权利要求21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弯曲防止部分包括第一弯曲防止部分,其沿着与所述固定部件的所述表面的第一对角线相交的方向形成在所述固定部件的所述表面上;以及第二弯曲防止部分,其沿着与所述固定部件的所述表面的第二对角线相交的方向形成在所述固定部件的所述表面上。
23.根据权利要求22的显示装置,其中,多个第一弯曲防止部分和多个第二弯曲防止部分形成为交替地连接在所述固定部件底表面上的上半部区域中和下半部区域中。
24.根据权利要求23的显示装置,其中,用于连接所述第一弯曲防止部分和所述第二弯曲防止部分的连接部分形成在所述固定部件的所述底表面上。
25.根据权利要求24的显示装置,还包括与所述固定部件的所述底表面相邻设置的反射片,其中,所述连接部分朝向所述反射片突出。
26.根据权利要求22的显示装置,其中,多个第一弯曲防止部分形成为延伸至所述第二对角线方向上的两个角中的至少一个角。
27.根据权利要求26的显示装置,其中,与所述第二对角线相交的多个第二弯曲防止部分连接到所述多个第一弯曲防止部分。
28.根据权利要求22的显示装置,其中,多个第二弯曲防止部分形成为延伸至所述第一对角线方向上的两个角中的至少一个角。
29.根据权利要求28的显示装置,其中,与所述第一对角线相交的多个第一弯曲防止部分连接到所述多个第二弯曲防止部分。
30.根据权利要求21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弯曲防止部分相对于所述固定部件的所述表面的对角线形成角α,所述角α满足以下表达式arctan(W/L)<α<90°其中,W表示所述固定部件的所述底表面的宽度,L表示所述固定部件的所述底表面的长度。
31.根据权利要求21的显示装置,还包括与所述固定部件的所述表面相邻设置的反射片,其中,所述弯曲防止部分朝向所述反射片突出。
32.根据权利要求21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光源包括彼此相邻设置的多个灯,并且通过所述固定部件容纳所述多个灯。
33.根据权利要求21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面板单元是液晶显示面板。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强度改善的背光组件以及具有该背光组件的显示装置。该背光组件包括提供光的光源和容纳该光源的固定部件。具有预定宽度的弯曲防止部分沿着与固定部件表面上的对角线相交的方向形成在固定部件的表面上。
文档编号G02F1/1335GK1743918SQ20051009903
公开日2006年3月8日 申请日期2005年9月5日 优先权日2004年9月3日
发明者郑大润, 李廷权, 金美淑 申请人: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