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光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82041阅读:12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导光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导光板。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装置具有轻、薄、耗电小等优点,广泛应用于现代化信息设备中。由于液晶显示装置中的液晶面板本身不具发光特性,为达到显示效果,必须给液晶面板提供一面光源装置,如背光模组,该面光源装置的功能在于向液晶面板提供亮度充分且均匀的面光源。导光板是面光源装置中的关键元件,其必须具备良好的光学设计,以使导光板能引导光源发出的光转换为亮度与色度均可达到一定要求的面光源。
现有技术中的一种导光板,其包括一入光面、一与入光面相连的出光面及与出光面相对的底面,该入光面上设置有垂直于出光面的微结构,该微结构通常为V形槽,光源发出的光线经入光面进入导光板内部传输,并从出光面透出,其缺点在于光线被入光面分光后容易产生光束、光晕及暗带,加上导光板底面反射后,无法有效地改善视觉效果,因而使得从出光面出射的光不均匀,导致导光板的出光亮度不均匀。

发明内容有鉴于此,提供一种出光亮度均匀的导光板实为必须。
一种导光板包括一入光面、一与入光面相连的出光面及一与该出光面相对的底面,该入光面上设有相交叉的第一槽形微结构及第二槽形微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导光板的入光面上设置有两个方向上的第一槽形微结构及第二槽形微结构,光线入射至该第一槽形微结构及第二槽形微结构上时会发生散射,因此,外部光线入射至入光面上时,便会在平行于出光面方向以及其它方向上进行分光,达到较佳的分光效果,不会产生光束、光晕及暗带现象,从而提高导光板的出光亮度的均匀性。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导光板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图1中II部分的放大图。
图3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导光板的局部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导光板的局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及图2,其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导光板10,该导光板10包括入光面12、与入光面12相连的出光面14及与出光面14相对的底面16。
该导光板10为平板形,外部光线经入光面12进入导光板10内部,在底面16反射后从出光面14透出。
该入光面12上设置有多个第一槽形微结构121及多个第二槽形微结构122,其中,第一槽形微结构121的延伸方向垂直于出光面14,第二槽形微结构122延伸方向平行于出光面14,即第一槽形微结构121与第二槽形微结构122垂直相交,本实施例以设置两个微结构122为例说明,该第二槽形微结构122也可以是一个。
该第一槽形微结构121为连续分布的V形槽,该两个第二槽形微结构122为间隔设置的圆弧形槽,该第二槽形微结构122的深度小于第一槽形微结构121的深度。
由于入光面12上具有两个方向上的第一槽形微结构121、第二槽形微结构122,光线入射至该第一槽形微结构及第二槽形微结构上时会发生散射,因此,外部光线入射至入光面12上时,便会在平行出光面14方向以及其它方向上进行分光,达到较佳的分光效果,从而不会在导光板10内部产生光束、光晕及暗带现象,有利用提高导光板10出光亮度的均匀性。
该第二槽形微结构122的延伸方向也可以不平行出光面14,即第二槽形微结构122与第一槽形微结构121之间的夹角不等于90°。
另外,可在底面16上设置第三微结构161以增加出光面14的出光亮度及均匀性,该第三微结构161为网点、V形槽、U形槽或者其它形状。
该导光板10也可为楔形结构,其厚度由入光面12一端向与入光面12相对的另一端逐渐减小。
如图3所示,其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所提供的导光板20,该导光板20包括入光面22、与入光面22相连的出光面24及与出光面24相对的底面26。
该导光板20为平板形,该入光面22上设置有第一槽形微结构221及第二槽形微结构222。
该第一槽形微结构221延伸方向垂直于出光面24,该第二槽形微结构222延伸方向平行于出光面24。第一槽形微结构221为连续设置的V形槽,第二槽形微结构222为间隔设置的梯形槽,该第二槽形微结构222的深度小于第一槽形微结构221的深度。
另外,可于底面26上设置第三微结构261以增加导光板20的出光亮度及均匀性,该第三微结构261为网点、V形槽、U形槽或者其它形状。
如图4所示,其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提供的导光板30,该导光板30包括入光面32、出光面34及底面36。
该入光面32上设置有相交叉的第一槽形微结构321及第二槽形微结构322,该第一槽形微结构321延伸方向垂直于出光面34、第二槽形微结构322延伸方向平行于出光面34。
该第一槽形微结构321为连续设置的V形槽,该第二槽形微结构322为间隔设置的V形槽,该第二槽形微结构322的深度小于第一槽形微结构321的深度。
另外,也可于底面36上设置第三微结构361以增加导光板30的出光亮度及均匀性,该第三微结构361为网点、V形槽、U形槽或者其它形状。
当然,该第一槽形微结构121、221及321也可为其它形状的微结构,如U形槽、长方形槽或者圆弧形槽等,该第二槽形微结构122、222及322也可为其它形状的微结构,如长方形槽、U形槽等。
该导光板10、20、30的材料可为丙烯酸树脂、聚碳酸酯或聚乙烯树脂等。
另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在本发明精神内做其它变化,当然,这些依据本发明精神所做的变化,都应包含在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导光板,包括一入光面、一与该入光面相连的出光面及一与该出光面相对的底面,该入光面上设有多个第一槽形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光面上进一步设有与第一槽形微结构相交叉的第二槽形微结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槽形微结构的延伸方向垂直于出光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槽形微结构的延伸方向与出光面的夹角小于90°。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槽形微结构为V形槽、U形槽、长方形槽或者圆弧形槽。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槽形微结构为V形槽、圆弧形槽、长方形槽、梯形槽或者U形槽。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槽形微结构为一个。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槽形微结构为多个,相邻第二槽形微结构之间具有一间隔。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为平板形或者楔形。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面上设置有第三微结构。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微结构为V形槽、U形槽或者网点。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导光板,该导光板包括一入光面、一与入光面相连的出光面及一与该出光面相对的底面,该入光面上设有相交叉的第一槽形微结构及第二槽形微结构。
文档编号G02F1/13GK1959491SQ20051010097
公开日2007年5月9日 申请日期2005年11月1日 优先权日2005年11月1日
发明者张佳煌 申请人: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