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像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82126阅读:10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成像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成像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其中图像读取部分与成像部分的顶面相隔一定距离设置的成像设备。
背景技术
可以获得这样一种成像设备,它包括大致设置在成像部分上方的具有原稿台的图像读取部分。在具有这种结构的成像设备中,已经提出一种结构,其中图像读取部分的原稿台的表面以锐角的形式定位以防止温度升高,从而从设置在斜向上的后表面中的排气口排出在定影装置和记录纸排放部分附近的热空气(例如参见JP-A No.2003-298792)。
但是在上述JP-A No.2003-298792的图5中所示的结构中,由于在用于支撑图像读取部分的支撑部分的侧面上设置了包括进气口(入口205a)和排气口(出口205b)的管道(空气通道205),因此存在这样的担心,即该支撑部分的强度可能不够。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作出的,并提供了一种成像设备,该设备能防止温度升高,同时又不会降低支撑图像读取部分的支柱部分的强度。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成像设备,其中图像读取部分与成像部分的顶面相隔一定距离设置,该设备包括支柱部分,其直立地设置在成像部分上并以悬臂方式支撑图像读取部分;筒状管道部分,其设置在支柱部分内且轴向方向大致为竖直方向;排气口,其设置在支柱部分中,用于排出管道部分的空气;以及进气口,其设置在排气口下方,用于从成像部分的内部向管道部分输送空气。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成像设备,其中图像读取部分与成像部分的顶面相隔一定距离设置,该设备包括支柱部分,其直立地设置在成像部分上并以悬臂方式支撑图像读取部分;筒状管道部分,其设置在支柱部分内且轴向方向大致为竖直方向;排气口,其设置在支柱部分处,用于排出管道部分的空气;以及进气口,其设置在排气口下方,用于从成像部分的内部向管道部分输送空气;其中支柱部分包括具有所述管道部分的支撑体,且其中该支撑体固定在成像部分的外壳上;其中该支撑体包括第一支撑部分,其设置有管道部分并且固定在外壳的侧面上,用于支撑图像读取部分;以及第二支撑部分,其从第一支撑部分沿着与所述悬臂方式支撑的图像读取部分相同的方向延伸;其中在外壳的侧面上设置用于在适当位置固定第二支撑部分的接收部分;和其中接收部分是固定于外壳的侧面上并直立地设置在其上的框体;其中第二支撑部分固定于框体上。
本发明的其它方面、特征和优点将从以下结合附图的描述中变得更加清楚。


以下基于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其中图1是表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数字复印机的示意图;图2是示意立体图,示出了其中用于数字复印机的图像读取部分的压板打开的状态;图3是数字复印机的前视图;图4是数字复印机的侧视图;图5是数字复印机的侧视图,示出了其中图像读取部分转动以打开的状态;图6是表示数字复印机的框架结构的分解图;图7是表示数字复印机的框架结构的视图;图8是表示图像读取部分在第一和第二支柱上的安装方式的视图;图9A是表示第二支柱在其中两个金属板连接在一起之前的状态的示意图;图9B是表示第二支柱在其中两个金属板已经连接在一起的状态的示意图;图9C是沿着图9B的线C-C剖取的截面视图;图10是表示第一支柱的第一支撑部分的截面与第二支柱的截面之间的尺寸差别的示意图;图11是表示在数字复印机的图像读取部分转动以打开的状态下,打开排纸盘并更换调色剂盒的方式的示意图;图12A是从斜向后方表示其中图像读取部分安装在第一和第二支柱上的状态的视图;图12B是表示图12A的方形部分的放大视图;图13A是表示其中没有安装图像读取部分的状态的视图;图13B是表示图13A的方形部分的放大视图;图14是表示其中定影装置的开/关盖打开的状态的视图;图15是表示数字复印机的框架结构的侧视示意图;图16是表示从斜向后方看的数字复印机的立体图;图17A是表示从斜向后方看的第二支柱的侧面的立体图;图17B是图17A的侧视图;图18A是表示从斜向后方看的第一支柱的侧面的立体图;图18B是图18A的侧视图;图19A是第一支柱的侧视图;图19B是表示第一支柱内部的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如图1和3所示,数字复印机10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成像设备的示例,它构成为使图像读取部分200以悬臂方式放置,并且与构成成像部分100上表面的排纸盘40相隔一定距离。图像读取部分200读取原稿,并将原稿转换为数字图像数据。成像部分100基于读取的数据,并按照传统的静电印刷方法,利用例如品红色(M)、黄色(Y)、青色(C)和黑色(K)的各种颜色的调色剂在记录纸P上形成全色图像。同时,如图3所示用户在该处进行各种操作的操作面板11一侧为前侧,而相对侧为后侧。
首先,描述图像读取部分200。
如图2和3所示,图像读取部分200具有从平面图看大致为方形的构造,其两个后侧角部安装在第一支柱部分300和第二支柱部分302上,这两个支柱部分竖直地设置在成像部分100的后侧角部处。
如图2所示,在图像读取部分200顶部的压板202转动打开。在压板202下方设置有由面板玻璃等类似物制成的透明原稿台208,用于在其上表面上放置原稿。另外,在压板202上方设置自动原稿输送装置206。在原稿台208下方设置有由CCD等类似物构成的读取条210,它对放置在原稿台208上的原稿进行读取。读取条210从前侧延长至后侧。另外,由扫描驱动机构212沿着箭头W方向进行扫描,以读取放置在原稿台208上的原稿的图像。
另外,如图4和5所示,图像读取部分200通过铰链224和226连接至突出部分220和222(见图12A),使得图像读取部分200可以在基本水平状态(图4)和打开状态(图5)之间转动。因此如图5所示,当图像读取部分200整体转动而打开时,它从成像部分100的前面侧上方移开,从而在前面侧上方形成空间。
如图2所示,沿着图像读取部分200的侧边缘部分形成悬垂部分204和205,它们均具有其底部侧为所述侧边缘部分的倒三角形状。
另外,如图4所示,数字复印机如此构造,使得当图像读取部分200处于基本水平状态(关闭状态)时,图像读取部分200的角部的下表面200A靠在第一支柱部分300的上表面300A上,且悬垂部分204的侧面部分204B靠在第一支柱部分300的侧面300B上。尽管图中没有示出,但是相对的侧面也是类似的结构,使得图像读取部分200的角部的下表面200A靠在第二支柱部分302的上表面302A上,且悬垂部分205的侧部205B靠在第二支柱部分302的侧面302B上。
下面将描述成像部分100的结构概况和在记录纸P上形成全图像的过程的概况。
如图1所示,感光鼓12可旋转地设置在成像部分100的大致中心处。另外,旋转显影装置50设置在成像部分100的前面侧(图1中的右手侧)。
感光鼓12沿着箭头A的方向旋转。另外,感光鼓12的表面由设置在感光鼓12下方的充电器14充电至预定电压,且随后由设置在感光鼓12下方的光学扫描装置16发出的激光束L进行曝光,从而根据由前述图像读取部分200读取的原稿的数字图像数据而在感光鼓12表面上形成潜像。
形成在感光鼓12的表面上的潜像通过用于例如品红色(M)、黄色(Y)、青色(C)和黑色(K)的相应颜色的显影装置52Y、52M、52C和52K显影而转变为预定颜色的调色剂图像。所述显影装置52Y、52M、52C、52K沿着旋转式显影装置50的圆周方向配置,另外,相应显影装置52Y、52M、52C和52K分别包括可更换的调色剂盒54Y、54M、54C和54K。
形成在感光鼓12表面上的调色剂图像一次转印至围绕多个辊18和转印辊35并沿着C方向输送的中间转印带30。其中没有被一次转印的未转印剩余调色剂残留在感光鼓12的表面上,通过感光鼓清洁装置20将其清除。
另外,旋转显影装置50绕旋转轴线K沿着箭头B的方向旋转,使得用于和要形成的图像颜色相对应的相应颜色的显影装置52Y、52M、52C和52K的显影辊56Y、56M、56C和56K顺序移动至显影位置G,从而进行相应颜色的显影。
另外,根据要形成的图像的颜色,将充电、曝光、显影、一次转印和感光鼓清洁的步骤重复预定的次数。
因此相应颜色的调色剂图像以叠加的方式多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30上,从而形成全色图像。
而且,在成像部分100的底部设置其中容纳记录纸P的进纸盒22。
记录纸P由进纸辊24供给,并以预定的定时由阻挡辊33传送至二次转印位置T,使得在中间转印带30上的全色调色剂图像通过二次转印辊32和转印辊35一起二次转印到记录纸P上。另外,残留在中间转印带30上的未经过二次转印的未转印剩余调色剂由转印带清洁装置37清除。
具有转印到其上的全色图像的记录纸P被传送至设置在后侧顶部的定影装置36。定影装置36通过加热和加压将全色调色剂图像定影在记录纸P上。其上定影有全色图像的记录纸P被排放到位于成像部分100顶部处的排纸盘40中。
下面如图5所示,图像读取部分200整体旋转,从而从成像部分100的前侧顶部移开,因此在成像部分100的前侧上方形成有空间。另外,如图11所示,排纸盘40绕后侧端部的旋转轴线42旋转而打开,从而可以更换调色剂盒54。尽管图11中示出了更换调色剂盒54Y的情况,但是通过旋转该旋转显影装置50而使得相应显影装置52移动至可以更换调色剂盒的位置,也可以更换其它调色剂盒54M、54C和54K。
下面将描述数字复印机的图像读取部分200的支撑结构(框架结构)。图6、7、8示出了将成像部分100的各个盖除去的状态。
同时,在下面的论述中,将描述利用螺钉99进行固定。但是为了确保与所作的描述对应的视图不会变得复杂而难以观看,仅示出了几个而不是全部的典型螺钉99(以及对应的螺孔),没有示出其它的螺钉99(和对应的螺孔)。
如图2和7所示,第一支柱部分300内部包括由金属板制成的第一支柱500(见图7),第一支柱500由第一支柱盖301封闭。类似的,第二支柱部分302内部包括由金属板制成的第二支柱600(见图7),第二支柱600由第二支柱盖303封闭。
如图6和7所示,成像部分100的外壳400包括均由金属板制成的相对侧板402和404、以及桥接在相对侧板402和404之间的多个桥接板406。
盒部410固定到其中一个侧板402上,该盒部410构成为盒状,且由四个侧部周边部分412和底部414构成。另外,盒部410通过螺钉99固定,以使底部414叠加在侧板402上。因此构成为使侧部周边部分412直立地设置在侧板402上。同时可以在盒部410中安装电源电路板411。另外,用户通过从如图4所示覆盖侧板402的外壳盖102上拆除可拆卸的电源盖104,可以容易地更换电源电路板411。
如图6和7所示,驱动电机420固定地设置在盒部410上方。另外,在侧板402的后侧处(在外壳400内),固定地设置有齿轮机构(未示出),该机构由多个齿轮构成,驱动力从驱动电机420传递至所述多个齿轮。
另外,第一支柱牢固地固定到侧板402上,所述第一支柱通过使多个金属板弯曲并连接在一起而形成。第一支柱500构成为大致L形,它由第一支撑部分502和沿着水平方向从第一支撑部分502的下部(沿着与图像读取部分200相同的方向)延伸的第二支撑部分504形成。第一支撑部分502包括第一盒部506,其构成为中空的具有开口顶端的方形柱状;以及第二盒部508,其设置在第一盒部506下方并构成为比第一盒部506细的中空方形柱状。另外,第一盒部506和第二盒部508设置成使得竖直方向为长度方向(轴向方向)。第二支撑部分504为板状,从第二盒部508的下方沿水平方向延伸。
第一支撑部分502通过螺钉99牢固地固定到侧板402上。第二支撑部分504叠置在形成盒部410的顶面的侧部周边部分412A上,并通过螺钉99牢固地固定在其上。另外,第二支撑部分504被牢固地固定在不会干扰驱动电机420的状态中。
第二支柱600通过螺钉99牢固地固定至另一个侧板404。其中与侧板402不同,侧板404不具有盒部410和固定在其上的驱动电机420,因此第二支柱600被构成为竖直向下延伸至侧板404的最低端。
如图9A和9B所示,第二支柱600被构成为中空的大致方形柱状形状,其中将经过弯曲加工的两个金属板602和604叠置并通过螺钉99牢固地将它们固定在一起。另外,第二支柱600的上部被分成为两个腔室部分610和612。另外,如图9C所示,金属板604具有弯曲侧端部604A,其与另一金属板602一起形成具有中空方形柱状形状的方形柱部分614。同时第二支柱600和方形柱部分614被如此设置,使得竖直方向为长度方向(轴向)。
如图10所示,第一支柱500的第一支撑部分502的水平截面比第二支柱600的大(粗)。具体的说,第一支撑部分502的前/后方向(图10的竖直方向)的宽度与第二支柱600的相同,但是第一支撑部分502的左/右方向的宽度比第二支柱600的宽。在该实施例中,第一支柱500的第一支撑部分502的宽度W1是第二支柱600的宽度W2的约两倍。
如图8和图12A所示,从图像读取部分200的后侧角部向下突出的两个突出部分220和222(见图12A)分别插入到第一支柱500顶部处的开口506A和第二支柱600顶部处的开口610A中,装配在第一盒部506和第一腔室部分610中并通过螺钉99牢固地固定。因此构造成使图像读取部分200由第一支柱500和第二支柱600以悬臂方式支撑。
相应的,如图3和4所示,除了悬垂部分204和205以及第一和第二支柱300和302,在成像部分100和图像读取部分200之间的侧部是敞开的(如图3和4中虚线圈起的部分所示)。从而形成了具有优良设计的结构。
同时,图像读取部分200被强固地构造成用来支撑重的原稿台208、扫描驱动机构212、自动原稿输送装置206等(见图2)。另外,例如梁或者金属板的高强度构件桥接在两个突出部分220和222之间(在第一支柱500和第二支柱600之间)(见图12A)。因此即使利用在两个角部处由第一支柱500和第二支柱600以悬臂方式支撑的结构,也能防止图像读取部分200挠曲。
另外,如图2和3所示,自动原稿输送装置206和用于使得读取条210扫描的扫描驱动机构212都位于侧板402一侧。因此如图3所示,图像读取部分200的重心Y2的中心比中心线Y1更加靠近侧板402。
如前所述,图像读取部分200绕铰链224和226旋转(见图12A)以打开。
如图12B所示,把安装在盒部410上的电源电路板411(图8所示)和图像读取部分200连接的电线530从第一支柱500内部穿过。因此电线530不会暴露在外面,这是优选的外观形式。
另外,如图13B所示,检测开关550安装在第一支柱500的内部。检测开关550检测设置在位于成像部分100后侧顶部处的定影装置36(见图1)外侧的开/关盖552的打开和关闭。具体的说,如图14所示,构造成由检测开关550来进行检测,该检测开关550通过形成在开/关盖552上的突出部分554响应于开/关盖552的打开和关闭而被接通和断开。当盖552打开时(图14的状态),电源被切断。
如图16所示,安装外壳盖102以封闭外壳400。另外,第一支柱500由安装在其上的第一支柱盖301封闭,而第二支柱600由第二支柱盖303封闭。
排气口442在第一支柱盖301的顶面处开口,而排气口444在第二支柱盖303的顶面处开口。
另外,如图17A和17B所示,在第二支柱盖303的内侧表面中形成狭缝352。类似的,如图18A和18B所示,在第一支柱盖301的内侧表面中形成狭缝350。为了清楚起见,在图17A和18A中没有示出设置在上述定影装置36(见图1)外侧的开/关盖552。而且,在图17B和18B中没有示出定影装置36(见图1)。这样,在图17A和18A所示的定影装置36的侧向和图17B和18B所示的开/关盖552的内部形成狭缝350和352。
如图19B所示,在第一支柱500的第一支撑部分502的第一盒部506内设置整流板354。整流板354倾斜设置,以使得上部空间比下部空间窄(H1>H2)。
下面描述这个实施方式的作用。
定影装置36通过加热来定影调色剂。因此,定影装置36作为热源来加热周围空气。而且,记录纸在定影装置36进行定影处理之后还保持热状态,因此当记录纸P被排放到设置于成像部分100顶面上的排纸盘40时,记录纸P还作为热源加热四周。
但是如上所述,除了悬垂部分204、205以及第一支柱部分300、第二支柱部分302之外,在成像部分100和图像读取部分200之间的侧部是敞开的,如图3和4所示。因此热量不会保留在图像读取部分200和成像部分100之间。
另外,如图17A和17B中的箭头J所示,由定影装置36加热的空气可以从狭缝352流入到第二支柱部分302的内部。如图9B中箭头J所示,热空气可以向上流动穿过第二支柱600的第一和第二腔室部分610和612。随后,热空气可以穿过第二支柱600顶面中的缝隙和孔流出,并从形成在第二支柱盖303的顶面中的排气口444排出,如图17所示。
类似的,如图18A和18B中箭头J所示,由定影装置36加热的空气可以从狭缝350流入到第一支柱部分300的内部。如图19B所示,热空气可以向上流动穿过第一支柱500的第一盒部506。随后,热空气可以从第一支柱500顶面中的缝隙和孔流出,并从形成在第一支柱盖301顶面中的排气口442排出,如图18A和18B所示。另外,如图19B所示,由于第一盒部506的内部被构成为通过整流板354使得上部空间比下部空间窄,因此穿过第一盒部506的气流越往上流速越快。因此提高了排出效率。
另外如图15和图12B所示,盒部410内部的空气也被电源电路板411加热。这样加热的空气可以通过其中如图12B所示布有电线530的缝隙(对应于空气入口)流入到第二盒部508中,从而从第二盒部508朝着第一盒部506向上流动。随后,热空气可以从第一支柱500顶面中的缝隙和孔流出,并从如图19A所示形成在第一支柱盖301的顶面中的排气口442排出。
可以理解,由于隧道效应,第一和第二支柱部分300和302的内部可以用作管道使得热空气从排气口442和444有效地排出。另外,由于排气口442和444都是向上开口的,因此与例如排气口形成在侧面中的情况相比,更便于排出。另外,由于不需要单独设置一个或者多个管道,因此节省了空间。
另外,如图16至图18B所示,由于其中第一和第二支柱部分300和302位于定影装置36上方的这种结构,因此能有效地排出由产生大量热的定影装置36所加热的空气。
另外,如图6、7和8所示,通过螺钉99将第一和第二支柱500和600牢固地固定在成像部分100的外壳400的侧板402上,然后将从图像读取部分200的角部向下突出的两个突出部分220和222分别插入到第一支柱500顶部处的开口506A和第二支柱600顶部处的开口610A中,并用螺钉99固定,通过这种组装过程,可以容易地进行组装。
因此实际上可以利用成像部分100的外壳400来安装图像读取部分200。相应地,数字复印机10的制造成本低。
另外,由于从图像读取部分200的后侧角部悬垂的突出部分220和222插入并装配在第一支柱500顶部处的开口506A和第二支柱600顶部处的开口610A中,并利用螺钉99固定进行组装,因此便于第一和第二支柱500和600与图像读取部分200之间的组装。
另外,由于利用螺钉99固定所有的元件,因此这些元件容易拆卸(可以很容易拆开)。
另外,成像部分100在其上没有安装图像读取部分200以及第一支柱500和第二支柱600时,可以容易地生产作为打印机。也可如本实施方式那样,在图像形成部分100上安装图像读取部分200而构成数字复印机10。
另外,如图15所示,第一支撑部分502固定在侧板402上,沿着大致水平方向延伸的第二支撑部分504在固定在侧板402上的盒部410上固定。因此盒部410也与第一支柱500一起来支撑图像读取部分200(盒部410也是支撑图像读取部分200的元件)。因此,图像读取部分200由宽部分S支撑,该宽部分S包括第一支撑部分502和第二支撑部分504所限定的三角形部分S1和盒部410的方形部分S2,从而尽管第一支撑部分500固定在侧板402上,侧板402也不容易变形。为此,尽管第一支柱500固定在侧板402上,也不会因为成像部分100的外壳400的变形而导致图像质量下降。
另外,这样构造,以使得第二支撑部分504沿着水平方向(与成像部分100同样的方向)延伸,且构成盒部410顶面的侧部周边412A接收第一支柱500趋于朝前侧(图15中的右手侧)下落的作用力。因此图像读取部分200被支撑,从而防止其朝前侧下落。另外,即使对图像读取部分200的前侧端部200D施加负载,也不可能容易地使第一支柱500下落。另外,如上所述,侧板402几乎不容易变形。
另外,由于第一支柱500被构成为牢固地固定在侧板402上,因此不需要跨接第一和第二支柱500和600的梁。
另外,第一支柱500牢固地固定在侧板402上,从而支撑图像读取部分200的重量的主要部分。为此,第二支柱600不需要如第一支柱500那样牢固地固定。因此尽管与第一支柱500不同,第二支柱600不包括第二支撑部分504,如图6所示,但是也不会产生问题。实际上,第二支柱600在设计上具有高度的自由度,因为它可以被构成为任何形状。
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
例如,尽管在前述实施例中,排气口442和444分别设置在第一和第二支柱部分300和302的顶面中,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排气口442和444可以分别形成在第一和第二支柱部分300和302的侧面中。另外,可以不设置专门的排气口,而利用在第一和第二支柱盖301和303的开口中的缝隙来作为排气口,其中图像读取部分200的突出部分220和222插入在所述开口中。
第二支柱600可以按照与第一支柱类似的方式来构成。
尽管已经参考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但是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它包括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各种可能的变化和改进。
权利要求
1.一种成像设备,其中图像读取部分与成像部分的顶面相隔一定距离设置,该设备包括支柱部分,其直立地设置在所述成像部分上,并以悬臂方式支撑所述图像读取部分;筒状管道部分,其设置在所述支柱部分内部,且轴向方向大致为竖直方向;排气口,其设置在所述支柱部分处,用于排出所述管道部分的空气;以及进气口,其设置在所述排气口下方,用于把所述成像部分的内部的空气向所述管道部分输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管道部分由金属制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口朝着顶部方向开口。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口朝着顶部方向开口。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口设置在热源附近。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源是电路板。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源是定影装置,该装置使得转印到记录介质上的调色剂图像定影到该记录介质上。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柱部分直立地设置在所述成像部分的一侧上,其中所述定影装置在所述成像部分内一侧上位于上部位置。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从所述图像读取部分悬垂的突出部分插入到设置在所述支柱部分中的插入部分中。
10.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从所述图像读取部分悬垂的突出部分插入到设置在所述支柱部分中的插入部分中。
11.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从所述图像读取部分悬垂的突出部分插入到设置在所述支柱部分中的插入部分中。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柱部分包括具有所述管道部分的支撑体,其中该支撑体固定在所述成像部分的外壳上。
13.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柱部分包括具有所述管道部分的支撑体,其中该支撑体固定在所述成像部分的外壳上。
14.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柱部分包括具有所述管道部分的支撑体,其中该支撑体固定在所述成像部分的外壳上。
15.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柱部分包括具有所述管道部分的支撑体,其中该支撑体固定在所述成像部分的外壳上。
16.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体包括第一支撑部分,其设置有所述管道部分并且固定在所述外壳的侧面上,用于支撑所述图像读取部分;以及第二支撑部分,其从所述第一支撑部分沿着与悬臂方式支撑的图像读取部分相同的方向延伸;其中在所述外壳的侧面上设置用于在适当位置固定所述第二支撑部分的接收部分。
17.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体包括第一支撑部分,其设置有所述管道部分并且固定在所述外壳的侧面上,用于支撑所述图像读取部分;以及第二支撑部分,其从所述第一支撑部分沿着与悬臂方式支撑的图像读取部分相同的方向延伸;其中在所述外壳的侧面上设置用于在适当位置固定所述第二支撑部分的接收部分。
18.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体包括第一支撑部分,其设置有所述管道部分并且固定在所述外壳的侧面上,用于支撑所述图像读取部分;以及第二支撑部分,其从所述第一支撑部分沿着与悬臂方式支撑的图像读取部分相同的方向延伸;其中在所述外壳的侧面上设置用于在适当位置固定所述第二支撑部分的接收部分。
19.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体包括第一支撑部分,其设置有所述管道部分并且固定在所述外壳的侧面上,用于支撑所述图像读取部分;以及第二支撑部分,其从所述第一支撑部分沿着与悬臂方式支撑的图像读取部分相同的方向延伸;其中在所述外壳的侧面上设置用于在适当位置固定所述第二支撑部分的接收部分。
20.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部分是固定于并直立地设置在所述外壳的侧面上的框体,其中所述第二支撑部分固定于该框体上。
21.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部分是固定于并直立地设置在所述外壳的侧面上的框体,其中所述第二支撑部分固定于该框体上。
22.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部分是固定于并直立地设置在所述外壳的侧面上的框体,其中所述第二支撑部分固定于该框体上。
23.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部分是固定于并直立地设置在所述外壳的侧面上的框体,其中所述第二支撑部分固定于该框体上。
24.一种成像设备,其中图像读取部分与成像部分的顶面相隔一定距离设置,该设备包括支柱部分,其直立地设置在所述成像部分上,并以悬臂方式支撑所述图像读取部分;筒状管道部分,其设置在所述支柱部分内部,且轴向方向大致为竖直方向;排气口,其设置在所述支柱部分处,用于排出所述管道部分的空气;以及进气口,其设置在所述排气口下方,用于把所述成像部分的内部的空气向所述管道部分输送;其中所述支柱部分包括具有所述管道部分的支撑体,其中该支撑体固定在所述成像部分的外壳上;其中所述支撑体包括第一支撑部分,其设置有所述管道部分并且固定在所述外壳的侧面上,用于支撑所述图像读取部分;以及第二支撑部分,其从所述第一支撑部分沿着与悬臂方式支撑的所述图像读取部分相同的方向延伸;其中在所述外壳的侧面上设置用于在适当位置固定所述第二支撑部分的接收部分;并且其中所述接收部分是固定于并直立地设置在所述外壳的侧面上的框体,其中所述第二支撑部分固定于该框体上。
全文摘要
公开一种成像设备,其中图像读取部分与成像部分的顶面相隔一定距离设置。另外在该设备中支柱部分直立地设置在成像部分上,用于以悬臂方式支撑图像读取部分;筒状管道部分设置在支柱部分内部,且轴向方向大致为竖直方向;排气口设置在支柱部分处,用于排出管道部分的空气;和进气口设置在排气口下方,用于从成像部分的内部向管道部分输送空气。
文档编号G03G15/20GK1821889SQ20051010260
公开日2006年8月23日 申请日期2005年9月6日 优先权日2005年2月16日
发明者今田贵之进, 藤泽雄一, 须藤正史, 汤本淳一 申请人: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