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稿照明装置,原稿读取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82832阅读:12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原稿照明装置,原稿读取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原稿照明装置,使用该原稿照明装置的原稿读取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更具体地说,原稿照明装置从至少一个光源发出光束,通过反射板反射所述光束,使其集光,照明载置在原稿载置台上的原稿面的读取区域。
背景技术
作为以往的原稿照明装置,设有第1及第2移动体等,配置在载置原稿的原稿载置台(稿台玻璃)下方,沿着所设定的扫描方向进退自如,这为人们所公知。
第1移动体是在沿副扫描方向被驱动进退的车架上搭载荧光灯等光源以及反射板等构成的,从所述光源发出光束,通过所述反射板反射所述光束,照射在原稿面上。第2移动体是在车架上搭载反射板组构成的,所述反射板组将来自原稿面的反射光导向所设定方向。第2移动体上的反射板组反射的原稿反射光通过CCD等成像,供图像处理,或照射在构成图像形成部的感光体上。
但是,构成以往原稿照明装置的第1移动体在原稿载置台及反射板包围状态下使得作为高温发热体的光源沿着所设定的扫描方向进退,因此,光源周围,尤其是光源和反射板之间易滞留升温空气,成为蓄热状态。这样,易早期引起作为光源的荧光灯等耐久性低下,反射板劣化等。
在以往的第1移动体中,是在车架上分别组装棒状光源及反射板,使得零件数增多,增加组装工作量,引起生产率低下,成本上升,且零件间累积公差增大,会引起组装误差。即,棒状光源的分别位于长度方向两端部的电极部安装在灯架上,该灯架本身需要固定在所述车架的安装处。再有,反射板的反射面由铝薄板等高精度加工成R状镜面构成,需要将其长度方向两端部嵌合在设于车架上的高精度的支承槽内。
这样,在以往的第1移动体中,需要通过高精度组装作为高精度零件的车架,光源,灯架,反射板,许多独立组件后完成,引起生产率低下,成本上升。
在以往的作为原稿读取装置的例如复印机读取装置、扫描器等装置中,使用荧光灯作为光源,实现了高光量,低杂光的照明,所使用的荧光灯通常为直径10mm左右的氙灯(例如特开平11-196231号公报)。氙灯的亮度虽然比卤素灯低,但由于其能射出大面积可视光,因此,发光光量大,效率高。另外,发光光量与其涂有荧光涂料的面积大致成比例,因此,若增大玻璃管直径,更大面积地涂布荧光涂料,则能够增大发光光量。但是,若增大玻璃管直径,则会使原稿照明装置的体积大型化,因此,导致图像读取装置本身增大。
图11是作为原稿照明装置光源使用的氙灯主要部分的截面图。在该图中,通过向厚度为0.5-1mm左右的筒形玻璃管131内封入氙气,对设置在玻璃管131外周的对置电极132施加数百伏交流电压,使氙灯10放电。由该放电引起电子通过玻璃管131内部时,与氙原子碰撞,产生紫外线。若紫外线照射到涂布在玻璃管131内周面的荧光涂料133,则激发荧光物质射出可视光,该可视光从开口部134射出到外部。
图12是用上述氙灯作为原稿照明用光源的以往的原稿照明装置主要部分概略图。通常,原稿照明装置100是通过一根氙灯130以及一块反射板135照射图像读取区域。从氙灯130射出的一部分光束通过反射板135照射载置在原稿台玻璃136上的原稿面读取区域,其它部分光束直接照射原稿面的读取区域。这些光束的反射光束经第1反光镜、第2反光镜、第3反光镜射向成像透镜,由电荷耦合器件(Charge-Coupled Device,以下简记为“CCD”)作为图像信息读取(在图12中没有图示)。
关于反射板135的形状,可以列举椭圆面形状,抛物面形状,当光源用灯为柱形时,可以列举筒形反射板,这为人们所公知。
作为椭圆面形状反射板,有的装置使得光源用灯的中心配置在两个焦点之中的离被照射体(原稿面)远侧的焦点。
在上述以往的原稿照明装置中,存在以下问题例如,在高速彩色扫描器等高效率装置中,需要大光量的原稿照明。但是,为了确保氙灯的大光量照明,需要增大荧光体的涂布面积,即需要增大玻璃管直径,并且供给更大电流。玻璃管直径大型化场合,由于开口部面积也变大,因此,需要使得反射板本身大型化,导致照明装置整体变得相当大型化。
另外,由于氙灯的发光面积大,而且光束从开口部射出,因此,难以聚光在原稿照明部。例如图12所示,希望聚光在原稿照明部AA的光束照射至BB区域,导致照射面积增大。因此,不需要光束的反射光束通过反射板135或氙灯130再次照射原稿面。该反射光束的光量较大场合,照明光的光量因原稿浓度不同而变化,例如,浓度低的原稿变得浓度更低,浓度高的原稿变得浓度更高。即,相对原稿存在所读取的图像信息浓度差变大,原稿再现性变差的问题。通常,在使用大光量灯的照明装置中也有原稿再现性变差的倾向。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为解决上述先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而提出来的,本发明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原稿照明装置,原稿读取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不增多零件数,在第1移动体扫描过程中,使得易滞留在光源和反射板之间的高温空气不延迟地排出,导入冷却空气,提高光源的冷却效率。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原稿照明装置,原稿读取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通过将灯架兼作为反射板的保持手段,减少零件数,降低组装精度偏差,提高生产效率,提高构成第1移动体的各零件间的组装精度,确保低成本。
本发明的第三目的在于,提供原稿照明装置,原稿读取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即使在设有一对由一个光源及二反射板构成的光源组件的移动体场合,能通过一个灯架保持二反射板,能抑制零件数增大,降低组装精度偏差。
本发明的第四目的在于,提供原稿照明装置,原稿读取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在需要大光量照明的高速扫描器等照明装置中,为了不使照明装置大型化,通过两荧光灯及两块椭圆形状反射板,不使从荧光灯射出的光直接照射在原稿照明部,仅利用由反射板导向的聚光光束,不会照射不需要的区域,不受原稿反射浓度的影响,能减少多余光束,进一步提高聚光性能,同时,能进一步减少多余光束,使反射板小型化。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以下方案(1)一种原稿照明装置,通过反射板使得从光源射出的光束聚光,对载置在原稿载置台上的原稿面进行照明,其特征在于
该原稿照明装置包括光源组件,所述光源组件设有光源,使得从所述光源射出的光束反射的第1反射片,以及反射所述第1反射片的反射光直接照射所述原稿面的第2反射片;使得所述第1反射片和第2反射片一体化。
(2)在(1)的原稿照明装置中,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1反射片和第2反射片之间的非反射区域,形成用于导入空气的开口部,以便冷却所述光源。
(3)在(2)的原稿照明装置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组件的光源和开口部沿扫描方向平行配置。
(4)在(2)或(3)的原稿照明装置中,其特征在于设有两个所述光源组件;设置在各光源组件的开口部处于同一高度。
(5)在(2)或(3)的原稿照明装置中,其特征在于,设有与所述开口部连设的用于集气·排气的通道。
(6)在(1)-(3)中任一个的原稿照明装置中,其特征在于设有两个所述光源组件,各光源组件配置为夹着原稿反射光的光轴的对向位置关系,所述原稿反射光系在所述原稿面反射形成;构成所述各光源组件的各第1反射片互相一体化。
(7)在(1)-(3)中任一个的原稿照明装置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是荧光灯。
(8)在(1)-(3)中任一个的原稿照明装置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是棒状光源,在长度方向两端部设有电极部,灯·反射板支架分别保持各电极部,反射板支架保持所述第1及第2反射片的长度方向端部,所述灯·反射板支架与所述反射板支架被一体化。
(9)在(6)的原稿照明装置中,其特征在于,使得两个所述灯·反射板支架一体化。
(10)一种原稿照明装置,通过反射板使得从光源射出的光束聚光,对载置在原稿载置台上的原稿面进行照明,其特征在于该原稿照明装置包括光源组件,所述光源组件设有两根具有开口部的光源以及两块呈椭圆形状的反射板,所述反射板配置在光源的下游,从所述光源开口部射出的光束经椭圆反射板,聚光光束被导向原稿面;在反射板满足以下关系时X2A2+Y2B2=1]]>α>Sin-1(RD)]]>θ=α+β+γ其中,θ为椭圆的倾斜角度,α,β,γ可参照图6,分别独立存在,α是由椭圆长轴和离原稿面最近光线形成的角度,β是光线的聚光角度,γ是由离原稿面最远的光线和光轴(连接反光镜和原稿面的沿垂直方向的光轴)形成的角度,R为光源管半径,D为椭圆的焦距;所述椭圆反射板的一个焦点配置在连接光源中心和开口部中心的直线上,另一个焦点配置在原稿读取位置附近。
(11)一种原稿照明装置,通过反射板使得从光源射出的光束聚光,对载置在原稿载置台上的原稿面进行照明,其特征在于该原稿照明装置包括光源组件,所述光源组件设有两根具有开口部的光源以及两块呈椭圆形状的反射板,所述反射板配置在光源的下游,从所述光源开口部射出的光束经椭圆反射板,聚光光束被导向原稿面;在反射板满足以下关系时X2A2+Y2B2=1]]>y≥D2·sin2θ]]>其中,D表示焦距,θ表示椭圆的倾斜角度。
所述椭圆反射板的一个焦点配置在连接光源中心和开口部中心的直线上,另一个焦点配置在原稿读取位置附近。
将椭圆的长轴方向设为X轴,椭圆的短轴方向设为Y轴,XY坐标系的原点设为椭圆中心,椭圆长轴的倾斜角度设为θ,上式表示Y坐标的范围,可以根据椭圆焦距及椭圆的倾斜角度决定椭圆通过点或其范围。
(12)在(11)的原稿照明装置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板进一步满足以下关系α>Sin-1(RD)]]>θ=α+β+γ其中,R为光源管半径,α是由椭圆长轴和离原稿面最近光线形成的角度,β是光线的聚光角度,γ是由离原稿面最远的光线和光轴形成的角度。
(13)在(10)-(12)中任一个的原稿照明装置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是呈长轴圆筒形的荧光灯。
(14)在(10)-(12)中任一个的原稿照明装置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板的形状使得从所述光源射出的光不直接指向反光镜。
(15)一种原稿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所述(1)-(14)中任一个的原稿照明装置。
(16)在(15)的原稿读取装置中,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载置原稿的原稿载置台,所述原稿照明装置沿所述原稿载置台面进退自如。
(17)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所述(15)或(16)中所述的原稿读取装置;图像形成部,根据从所述原稿读取装置得到的原稿图像信息,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
按照本发明的原稿照明装置,原稿读取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光源组件设有光源,第1反射片及第2反射片,使得所述第1反射片和第2反射片一体化,因此,能减少零件数,防止因零件累积公差引起的组装精度的低下,提高生产效率及可靠性,降低成本。
按照本发明的原稿照明装置,原稿读取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将所述结构用于设有两个光源型式的原稿照明装置,能进一步减少零件数。
按照本发明的原稿照明装置,原稿读取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通过在两反射片间设置集气·排气用的开口部,能将第1移动体扫描时发生的气流导入光源周边,能促进冷却。
按照本发明的原稿照明装置,原稿读取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能通过一个支架保持光源及若干反射片,能解决以往对光源,反射片,保持手段,车架要求严格的尺寸精度,要求高的组装精度导致生产效率低,成本高的问题。
按照本发明的原稿照明装置,原稿读取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使得荧光灯的开口角度始终朝向原稿面的相反侧,朝向连接反光镜和原稿面的垂直方向的光轴侧,能够减少到达原稿面上的杂光,提高对原稿面的照射效率。
按照本发明的原稿照明装置,原稿读取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能够得到荧光灯与反射板的位置关系,以及最适椭圆形状。也能根据焦距以及倾斜角度求得椭圆的最适条件。
按照本发明的原稿照明装置,原稿读取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荧光灯的开口不朝向原稿面,能够减少杂光,而且能够得到合适的椭圆形状,使得照明光成为更好的聚光光束。
按照本发明的原稿照明装置,原稿读取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能够防止从荧光灯射出的光直接射入反光镜,从而提高原稿再现性。


图1A是设有装备本发明原稿照明装置的原稿读取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整体构成图,图1B是其主要部分的放大图;图2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涉及的构成原稿照明装置的第1移动体的详细说明图;图3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涉及的第1移动体的构成说明图;图4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涉及的第1移动体的构成说明图;图5A是设有二个灯的第1移动体的构成斜视图,图5B是其主要部分的放大图;图6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涉及的装有两荧光灯的原稿照明装置的截面图;图7是仅仅抽出图6椭圆部分的概略图;图8是本发明第五实施例涉及的装有两荧光灯的原稿照明装置的截面图;图9是图6的第四实施例中光线聚光状态图;
图10是图8的第五实施例中光线聚光状态图;图11是作为以往的原稿照明装置光源使用的氙灯主要部分的截面图;图12是使用上述氙灯作为原稿照明用光源的以往的原稿照明装置主要部分概略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较佳实施例。
图1A是设有装备本发明原稿照明装置的原稿读取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整体构成图,图1B是其主要部分的放大图。
该图像形成装置设有原稿读取装置1,图像形成部2,供纸部3,写入装置4等。
原稿读取装置1设有原稿照明装置(读取光学系统)10以及原稿自动输送装置(automatic document feeder,以下简记为“ADF部”)11。图像形成部2由感光体,充电部,显影部,转印部等构成,通过电子照相处理形成图像。供纸部3将载置的纸一张张地供给图像形成部2。
通过ADF部11将原稿运送到原稿载置台(稿台玻璃)20上,使得原稿暂时停止,通过位于原稿载置台20下方的原稿照明装置10读取该原稿。通过原稿照明装置10读取的原稿图像信息经光电变换进行所设定的图像处理后,从写入装置4射出激光,激光照射在构成图像形成部2的感光体上,形成静电潜像。在图像形成部2,通过显影部的调色剂对形成在感光体上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再将该调色剂像转印在从供纸部3供给的纸上,然后定影,形成图像。
如图1B的主要部分放大图所示,原稿照明装置10包括原稿载置台20,第1移动体21,第2移动体50,设有CCD等的读取板60等。所述第1移动体21及第2移动体50配置在原稿载置台20下方,沿着所设定的扫描方向进退自如。
第1移动体21包括沿着导轨(没有图示)进退的车架22,搭载在车架22上的由荧光灯(例如卤素灯等)构成的二个灯(棒状光源)30,40,反射板31,41,反光镜25。从各灯30,40射出各光束,所述反射板反射所述光束,照射到原稿面上。
第2移动体50是在其车架51上搭载反射板组52构成的,所述反射板组52将来自原稿面的反射光导向所设定方向。来自原稿面的反射光经反光镜25,反射板组52,成像在读取板60上的CCD上,供图像处理。
这样,原稿照明装置10通过反射板31,41,使得从灯30,40射出的各光束集光,照明载置在原稿载置台20上的原稿面的读取区域。
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涉及的构成原稿照明装置的第1移动体的详细说明图。
该第1移动体21包括第1光源组件LA,第2光源组件LB,反光镜25。
光源组件LA包括灯30,第1反射片31a,第2反射片31b,光源组件LB包括灯40,第1反射片41a,第2反射片41b。所述第1反射片31a,41a分别反射从各灯30,40射出的光束,第2反射片31b,41b反射从所述第1反射片31a,41a的各反射光直接照射在原稿面上。第1反射片31a以及第2反射片31b构成反射板31,第1反射片41a以及第2反射片41b构成反射板41。
各反射片是在例如铝或SUS的基材面上通过电解抛光,化学抛光,蒸镀氧化铝膜处理,电镀等表面处理,形成反射面。
在本发明中,在各光源组件LA,LB中,将第1反射片31a和第2反射片31b一体化,将第1反射片41a和第2反射片41b一体化,作为本发明的一个特征。结果,能减少零件数,提高组装精度等。
再有,在第1光源组件LA,在第1反射片31a和第2反射片31b之间的非反射区域,形成用于冷却灯30的空气导入用开口部31c;在第2光源组件LB,在第1反射片41a和第2反射片41b之间的非反射区域,形成用于冷却灯40的空气导入用开口部41c。上述结构构成本发明的特征。
即,在各光源组件LA,LB中,在第1反射片和第2反射片之间的连接部存在不是有效反射区域的非反射区域,利用该非反射区域形成集气·排气用的开口部,当第1移动体21横向移动时,灯周边的空气能换气。
尤其,将所述开口部31c,41c设在同一高度位置,当第1移动体21沿着所设定的扫描方向即左右方向移动时,各开口部易起作为空气吸气口或排气口的功能,能冷却第1灯30,第2灯40。
在本实施例中,各光源组件LA,LB夹着原稿反射光的光轴配置在对称位置关系,即对向位置关系。并且,构成各光源组件的反射板31,41成为一体化。换句话说,第1反射片31a,41a被一体化。因此,构成各反射板31,41的零件数成为一个,能大幅度减少零件数。通过使得各反射板一体化,能解消各反射板间发生组装误差。
在第1反射片31a,41a的连接处,形成开口35,使得原稿反射光通过,导向位于下方的反光镜25。该开口25能防止杂光(flare)射向反光镜25。
图3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涉及的第1移动体321的构成说明图,与图2实施例相同部分标以同一符号。
在本实施例中,光源组件LA包括灯30,第1反射片331a,第2反射片331b,光源组件LB包括灯40,第1反射片341a,第2反射片341b。所述第1反射片331a,341a分别反射从各灯30,40射出的光束,第2反射片331b,341b反射从所述第1反射片331a,341a的各反射光直接照射在原稿面上。第1反射片331a以及第2反射片331b构成反射板331,第1反射片341a以及第2反射片341b构成反射板341。
在本实施例中,在各光源组件LA,LB中,将第1反射片331a和第2反射片331b一体化,将第1反射片341a和第2反射片341b一体化,结果,能减少零件数,提高组装精度等。
再有,在第1光源组件LA,在第1反射片331a和第2反射片331b之间的非反射区域,形成用于冷却灯30的空气导入用开口部331c;在第2光源组件LB,在第1反射片341a和第2反射片341b之间的非反射区域,形成用于冷却灯40的空气导入用开口部341c。
在本实施例中,在第1反射片331a,341a的连接处,形成开口35,分割第1光源组件LA和第2光源组件LB,这是本实施例的特征。
图4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涉及的第1移动体421的构成说明图,在该第1移动体421的各反射板431,441上分别设有开口部431c,441c,在所述开口部431c,441c的外侧,分别连设通道65,66,用于集气·排气。
这样,由于在各开口部431c,441c设有锥状扩大通道65,66,随着第1移动体21朝着横向进退的动作,从一方的通道例如66将冷却用空气导入第1移动体内部,同时,从另一方通道65排出第1移动体内部被加热的空气。即,随着第1移动体21朝着横向的往复动作,对各灯30,40,吹冷却风,同时,排出升温空气,能防止灯及周边的过升温,蓄热。
图4表示在图2所示的反射板一体化型的第1移动体21上安装通道的例子,当然也可以在图3所示的反射板分割型的第1移动体321上安装通道,也能取得同样的效果。
图5A是设有二个灯的第1移动体的构成斜视图,图5B是其主要部分的放大图。在该实施例中,灯30,40是棒状光源,在其长度方向两端部设有电极部,灯·反射板支架70分别保持各电极部,该灯·反射板支架70搭载在车架22上。各灯30,40以左右对称的位置关系支承在车架22上,因此,支承各灯的各灯·反射板支架70也呈左右对称形状,两者基本构成大致相同。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的各灯·反射板支架70与各灯30,40两端部的电极部电气连接,并设有灯保持部71以及反射板保持部(反射板架)75,所述灯保持部71具有适合机械保持的形状,与各电极部嵌合,所述反射板保持部75与各灯保持部71连设,所述灯保持部71和反射板保持部75预先成形为一体。
所述灯保持部71包括由耐热性树脂材料构成的本体,配置在该本体内的端子,以及与该端子连接的引线等。各灯保持部71由固定保持部及装卸保持部构成。所述固定保持部固定地粘接保持例如一方的电极,所述装卸保持部装卸自如地保持另一方的电极。
所述与各灯保持部71一体化的各反射板保持部75用于装卸自如或固定地保持各反射板31,41长度方向两端部的手段,设有第1反射片保持部76以及第2反射片保持部77。所述第1反射片保持部76包括槽部或切口,用于分别保持第1反射片31a,41a的长度方向两端部,所述第2反射片保持部77包括槽部或切口,用于分别保持第2反射片31b,41b。
这样,构成光源LA,LB组件的各第1反射片31a,41a通过第1反射片保持部76,两端部被精度良好地支承,各第2反射片31b,41b通过第2反射片保持部77,两端部被精度良好地支承。而且,不仅各反射片保持部76,77被一体化,还与灯保持部71一体化,因此,能大幅度减少零件数,解消因零件公差累积所引起的组装精度低下。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
在上述实施例中,表示光源组件LA,LB夹着原稿反射光的光轴对向配置的型式,但是,这不过是所举一例,本发明第1移动体的构成也能适用于设置包括灯,第1反射板及第2反射板的单一光源组件的装置。
另外,也可以使得两个灯·反射板支架70一体化。
本发明的原稿照明装置不仅能适用于图1所示原稿读取装置,也能适用于设有该原稿读取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例如复印机,打印机,传真装置等。
下面参照图6说明本发明第四实施例,图6是该实施例涉及的装有两荧光灯的原稿照明装置的截面图。在图6中,在原稿照明装置100中,装有两荧光灯112,118。
椭圆的长轴117相对连接反光镜114和原稿面的垂直方向光轴,倾斜角度θ,所述椭圆由下式表示X2A2+Y2B2=1]]>其中,如图6所示,A为椭圆长轴的二分之一,B为椭圆短轴的二分之一。
荧光灯112,118半径为R,荧光灯112,118的中心配置在椭圆的两个焦点中的离原稿面远的焦点位置,另一个焦点位置配置在原稿面位置。
在这样的椭圆圆周上,图中涂成黑色粗线的部分设为反射板111。这里,进行如下定义α由椭圆长轴和离原稿面最近光线形成的角度。
β光线的聚光角度。
γ由离原稿面最远的光线和光轴(连接反光镜114和原稿面的垂直方向的光轴)形成的角度。
在这种场合,所述三个角度不重复,独立存在,椭圆的倾斜角度θ存在以下关系θ=α+β+γ而且,角度α满足下式α>Sin-1(RD)]]>其中,D为椭圆焦距。
由于荧光灯112,118的开口角度在原稿面的相反侧,而且朝向连接反光镜114和原稿面的垂直方向光轴侧,因此,该构造能够尽量减少原稿面上不作为照明利用的光的存在。
另外,通过上式限制角度α,能够避免反射板111反射的光束在灯自身上形成影子,提高照明效率。
图6中标号119表示与荧光灯118相对应的反射板。
图7是仅仅抽出图6中椭圆部分进行表示的概略图。考虑由连接椭圆两个焦点的线,连接反光镜114和原稿面的垂直方向的光轴,以及通过荧光灯112中心并与水平方向的光轴平行的直线构成直角三角形(斜线部分)。
若设定椭圆的长轴方向为X轴,短轴方向为Y轴,两个焦点的距离为D,椭圆的倾斜角度为θ,则直角三角形顶点的Y坐标为y=D·sinθ·cosθ=D2·sin2θ]]>通过这里所示Y坐标外侧的点,并且以荧光灯112中心及原稿面为焦点,形成这样的椭圆,能够在限定的空间中选择适当的椭圆形状。
再有,通过同时满足所述α,β,γ的关系,以及限制椭圆大小的y值,能够表示荧光灯112和反射板111的位置关系,以及反射板的形状,能同时实现高效率与低杂光的特性。
上述图6中的符号115表示用于原稿照明的光束的范围。由于荧光灯112的开口部朝向原稿面的相反侧,因此,担心直接通过缝隙116指向反光镜114的光线成为干扰光,对原稿再现性带来不良影响。
但是,通过使反射板111朝垂直方向光轴侧充分地伸出,能够减少干扰光带来的影响。此时,必须注意避免反射板111遮住缝隙116的范围。
如上所述,按照本发明的原稿照明装置,通过反射板111,使得从呈长轴圆筒形状的光源射出的光束聚光,对载置在原稿台玻璃113上的原稿面读取区域进行照明。
荧光灯112设有开口部,反射板111呈椭圆形状,设有两根荧光灯112,118以及两块反射板111,119,作为光源110,将反射板111配置在所述荧光灯112下游,即,如图所示,反射板111配置在所述荧光灯112的下方,从荧光灯112的开口部射出的光束经椭圆反射板111,聚光光束被导向原稿读取区域。
在所述原稿照明装置100中,反射板111满足以下各式关系
X2A2+Y2B2=1]]>α>Sin-1(RD)]]>θ=α+β+γ其中,θ表示椭圆的倾斜度,α,β,γ参照图6,R表示荧光灯的半径,D表示椭圆的焦距。
这样,由于荧光灯112的开口角度始终朝着原稿面的相反侧,并且朝向连接反光镜114和原稿面的垂直方向的光轴侧,因此,能够减少射到原稿面上的杂光。
按照本发明的原稿照明装置,通过反射板111,使得从呈长轴圆筒形状的光源射出的光束聚光,对载置在原稿台玻璃113上的原稿面读取区域进行照明。
荧光灯112设有开口部,反射板111呈椭圆形状,设有两根荧光灯112,118以及两块反射板111,119,作为光源110,将反射板111配置在所述荧光灯112下游,从荧光灯112的开口部射出的光束经椭圆反射板111,聚光光束被导向原稿读取区域。
在所述原稿照明装置100中,反射板111满足以下各式关系X2A2+Y2B2=1]]>y≥D2·sin2θ]]>其中,D表示焦距,θ表示椭圆的倾斜度。
这样,能够得到荧光灯112和反射板111的位置关系,以及最适椭圆形状。也可以根据焦距,倾斜角度求得椭圆的最适条件。
按照本发明的原稿照明装置,能同时满足两个特性。即,由于荧光灯112的开口部不朝向原稿面,能降低杂光,且能得到使得照明光成为聚光光束的合适的椭圆形状。
按照本发明的原稿照明装置,反射板111的形状使得从荧光灯112射出的光不直接指向反光镜114,即,能防止荧光灯112的直接光进入反光镜114,能提高原稿再现性。
按照本发明,为了实现高照度,装有两荧光灯场合,能够得到荧光灯和反射板的位置关系,以及反射板形状,以便能同时实现高效率和低杂光。
以上对荧光灯112以及对应的反射板111进行了说明,另一荧光灯118以及对应的反射板119也同样。
图8是本发明第五实施例涉及的装有两荧光灯的原稿照明装置的截面图。图8与图6的不同点在于,将反射板124设为椭圆形状,将该椭圆的一个焦点配置在以下位置直线连接荧光灯中心和开口中心θ/2,并且与灯管径相交的点。将另一个焦点配置在光轴121上的原稿照明位置附近。
图8中的另一荧光灯125及对应的反射板126,与荧光灯123,反射板124的设置原理相同,说明省略。
图9表示图6第四实施例中的光线聚光状态,椭圆形反射板111,119的一个焦点分别位于荧光灯112,118的中心,另一个焦点位于原稿照明位置。
图10表示在图8的第五实施例中的光线聚光状态。椭圆形反射板124的一个焦点FB,所述点FB位于连接荧光灯123中心和开口角θ的中央θ/2的线上,是该线与荧光灯123的管径交叉点;椭圆形反射板126的一个焦点设为FC,所述点FC位于连接荧光灯125中心和开口角θ的中央θ/2的线上,是该线与荧光灯125的管径交叉点。椭圆形反射板124,126的另一个焦点设为原稿照明位置FA(参照图8)。
按照本发明可知,从荧光灯123,125射出的光束聚光在原稿照明位置。而且,能够缩小反射板124,126的面积,使得照明组件实现小型化。
另外,由于两根荧光灯以及两块反射板分别为成对的位置关系,相对光轴对称地配置,因此,能够从左右大致均等地照射图像读取区域,能消除剪贴原稿容易产生的原稿影。
上面参照

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发明技术思想范围内可以作种种变更,它们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原稿照明装置,通过反射板使得从光源射出的光束聚光,对载置在原稿载置台上的原稿面进行照明,其特征在于该原稿照明装置包括光源组件,所述光源组件设有光源,使得从所述光源射出的光束反射的第1反射片,以及反射所述第1反射片的反射光直接照射所述原稿面的第2反射片;使得所述第1反射片和第2反射片一体化。
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原稿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1反射片和第2反射片之间的非反射区域,形成用于导入空气的开口部,以便冷却所述光源。
3.根据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原稿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组件的光源和开口部沿扫描方向平行配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中所述的原稿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设有两个所述光源组件;设置在各光源组件的开口部处于同一高度。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中所述的原稿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设有与所述开口部连设的用于集气·排气的通道。
6.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个所述的原稿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设有两个所述光源组件,各光源组件配置为夹着原稿反射光的光轴的对向位置关系,所述原稿反射光系在所述原稿面反射形成;构成所述各光源组件的各第1反射片互相一体化。
7.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个所述的原稿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是荧光灯。
8.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个所述的原稿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是棒状光源,在长度方向两端部设有电极部,灯·反射板支架分别保持各电极部,反射板支架保持所述第1及第2反射片的长度方向端部,所述灯·反射板支架与所述反射板支架被一体化。
9.根据权利要求6中所述的原稿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使得两个所述灯·反射板支架一体化。
10.一种原稿照明装置,通过反射板使得从光源射出的光束聚光,对载置在原稿载置台上的原稿面进行照明,其特征在于该原稿照明装置包括光源组件,所述光源组件设有两根具有开口部的光源以及两块呈椭圆形状的反射板,所述反射板配置在光源的下游,从所述光源开口部射出的光束经椭圆反射板,聚光光束被导向原稿面;在反射板满足以下关系时X2A2+Y2B2=1]]>α>Sin-1(RD)]]>θ=α+β+γ其中,θ为椭圆的倾斜角度,α是由椭圆长轴和离原稿面最近光线形成的角度,β是光线的聚光角度,γ是由离原稿面最远的光线和光轴形成的角度,R为光源管半径,D为椭圆的焦距;所述椭圆反射板的一个焦点配置在连接光源中心和开口部中心的直线上,另一个焦点配置在原稿读取位置附近。
11.一种原稿照明装置,通过反射板使得从光源射出的光束聚光,对载置在原稿载置台上的原稿面进行照明,其特征在于该原稿照明装置包括光源组件,所述光源组件设有两根具有开口部的光源以及两块呈椭圆形状的反射板,所述反射板配置在光源的下游,从所述光源开口部射出的光束经椭圆反射板,聚光光束被导向原稿面;在反射板满足以下关系时X2A2+Y2B2=1]]>y≥D2·sin2θ]]>其中,D表示焦距,θ表示椭圆的倾斜角度。所述椭圆反射板的一个焦点配置在连接光源中心和开口部中心的直线上,另一个焦点配置在原稿读取位置附近。
12.根据权利要求11中所述的原稿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板进一步满足以下关系α>Sin-1(RD)]]>θ=α+β+γ其中,R为光源管半径,α是由椭圆长轴和离原稿面最近光线形成的角度,β是光线的聚光角度,γ是由离原稿面最远的光线和光轴形成的角度。
13.根据权利要求10-12中任一个所述的原稿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是呈长轴圆筒形的荧光灯。
14.根据权利要求10-12中任一个所述的原稿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板的形状使得从所述光源射出的光不直接指向反光镜。
15.一种原稿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所述权利要求1-14中任一个所述的原稿照明装置。
16.根据权利要求15中所述的原稿读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载置原稿的原稿载置台,所述原稿照明装置沿所述原稿载置台面进退自如。
17.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所述权利要求15或16中所述的原稿读取装置;图像形成部,根据从所述原稿读取装置得到的原稿图像信息,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原稿照明装置,使用该原稿照明装置的原稿读取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原稿照明装置通过反射板使得从光源射出的光束聚光,对载置在原稿载置台上的原稿面进行照明,其包括光源组件LA,B,所述光源组件设有光源30,40,使得从所述光源射出的光束反射的第1反射片31a,41a,以及反射所述第1反射片的反射光直接照射所述原稿面的第2反射片31b,41b。使得所述第1反射片和第2反射片一体化。灯架兼用作反射板的保持手段,减少零件数,减少组装精度偏差,提高生产效率。
文档编号G03G15/00GK1764225SQ200510113818
公开日2006年4月26日 申请日期2005年10月17日 优先权日2004年10月18日
发明者三ケ尻晋, 松井秀彰 申请人:株式会社理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