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82833阅读:11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例如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等电子照相方式或静电记录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特别是涉及这样一种图像形成装置,该图像形成装置由电子照相方式、静电记录方式等在图像承载体上形成可视图像,即显影像(调色剂像),通过中间转印体将该调色剂像转印到记录材料。
背景技术
近年来,作为采用电子照相方式、静电记录方式等静电处理的多色或全色的图像形成装置,提出有所谓的中间转印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该中间转印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将形成于作为图像承载体的感光滚筒上的各色的调色剂像依次重合到中间转印体上,形成彩色图像,然后一起转印到记录材料。
在该中间转印方式中,由配置于感光滚筒周围的带电机构、曝光机构、显影机构在感光滚筒上形成调色剂像,在一次转印部由转印机构静电地转印到作为中间转印体的中间转印皮带。在形成彩色图像的场合,通过将调色剂像依次转印到中间转印皮带,从而可在中间转印皮带(图像承载体)上形成全色图像。
转印到中间转印皮带的调色剂像通过中间转印皮带的回转输送到二次转印部,静电地转印到记录材料。此时,作为未转印到记录材料而残留于中间转印皮带上的调色剂的除去方法,提出有将清洁板推压接触到中间转印皮带而除去残留调色剂的方法,以及在毛刷清洁机构加偏压而静电地除去残留调色剂的方法等。
毛刷清洁对于在刮板清洁机构成为问题而给中间转印皮带寿命带来的影响或摩擦阻力变动导致的负荷变动等问题有利,但二次转印后的转印残留调色剂的带电极性存在由二次转印偏压带电成(+)的极性和带电成(-)的极性,所以,在使用一个毛刷并且加单极性的偏压时,发生不能回收所有转印残留调色剂的问题。
对于该问题,在日本特开2002-207403号公报中公开了这样一种方法,该方法通过在多个毛刷(清洁机构)从电源(加偏压机构)分别加不同极性的(+)、(-)的偏压,从而回收二次转印后的转印残留调色剂。
另外,作为静电清洁方式的控制,如记载于日本特开平4-178680号公报那样,提出有根据环境控制作为清洁偏压而外加的偏压的方法。
另外,在日本特开平4-251276号公报中还提出有在二次转印部根据记录材料的阻抗控制加到转印机构的转印偏压的方法。
然而,在上述图像形成装置中,随着记录材料种类的不同,未转印到记录材料而残留于中间转印体上的调色剂的状态也不同,存在需要进行适当的中间转印体的清洁的问题。
即,记载于日本特开平4-251276号公报的方法可缓和环境不同带来的清洁性的偏差,但在相同环境中随着记录材料种类的不同,应清洁的转印残留调色剂量也产生偏差,所以,存在产生清洁不良的问题的场合。特别是进行了压纹加工的记录材料由其表面的凹凸使转印残留调色剂产生大的差异,在一回的图像形成中,而且,在皮带纵向上混合存在转印残留调色剂量多的部位、少的部位,所以,在转印残留调色剂量多的部位,容易发生清洁不良。
另外,按照上述日本特开平4-251276号公报所述的方法,可根据记录材料的阻抗控制偏压,但如上述那样,即使在一回的二次转印中,由于记录材料表面的凸凹使二次转印部的紧密接触性不同,所以,也不能选择与纸的凹凸相应的适当的转印偏压。
本申请所附的图8为示出将满图像转印到压纹纸时凹部和凸部的相对转印电压的图像浓度的曲线图。
如图8所示那样,对于压纹纸,在凹部和凸部,二次转印钳夹部(二次转印部)的转印压力产生差别,所以,转印特性不同。另外,在凹部,由于有时微小地产生空隙,所以,转印效率本身可能降低。为此,当使转印电压与凸部的转印性对应时,在凹部残留于转印皮带的转印残留调色剂量增多。相反,当使转印电压与凹部的转印性对应时,在凸部残留于转印皮带的转印残留调色剂增多。
对此,在静电毛刷清洁中,例如当调色剂的带电极性为(-)时,使加到毛刷的偏压为与调色剂相反极性的(+)极性,而且通过提高偏压强度,从而可提高调色剂的回收能力,但当在提高了偏压强度的状态下持续加偏压时,通过电荷注入或放电使堆积于毛刷内的调色剂带电成为(+)极性,发生使一时回收了的调色剂排出到中间转印皮带上的问题。该排出到皮带上的调色剂在下次图像形成时转印到记录材料,成为图像不良的原因。
为此,静电毛刷清洁机构的偏压设定的下限值设定为可回收转印残留调色剂的偏压强度,上限值设定为回收时调色剂带电极性难以转变(reverse)的偏压强度。结果,偏压强度的上限值对回收能力形成上限。
图9为示出二次转印残留调色剂量与静电清洁偏压的关系的曲线图。图9中的区域A为由于输送超过清洁能力的二次转印残留调色剂量而产生调色剂漏过(すり抜け)的区域(清扫板刮过时漏掉的区域),区域B示出偏压强度过高、堆积于毛刷中的调色剂开始排出到中间转印皮带的区域。
即,当要防止排出时,图9中的转印残留调色剂量Xmg/cm2成为毛刷清洁的上限值。
然而,在压纹纸的凹部的二次转印残留调色剂量残留Xmg/cm2或更多的场合,从电源(加偏压机构)加到毛刷(清洁机构)的偏压如不为Vtr1或更多的话,则产生调色剂漏过。因此,必须将加到毛刷的偏压设定为Vtr1或更多的偏压。
结果,为了清洁压纹纸的凹部的转印残留调色剂,相对二次转印残留调色剂量小于Xmg/cm2的压纹纸以外的记录材料,也必须使清洁偏压为Vtr1或更多,结果调色剂带电极性的转变开始,发生一时由毛刷回收的调色剂排出中间转印皮带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依赖于记录材料的种类、可进行适当的图像承载体的清洁的图像形成装置。
另外,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该图像形成装置具有图像承载体、转印机构、清洁机构、加偏压机构、及控制机构;该图像承载体可回转,用于承载调色剂像;该转印机构对调色剂像赋予电荷,将承载于图像承载体的调色剂像转印到记录材料;该清洁机构被外加偏压,从图像承载体静电地除去由转印机构赋予电荷而残留于图像承载体的调色剂;该加偏压机构向清洁机构加偏压;该控制机构相应于记录材料的种类可变地控制由加偏压机构加到清洁机构的偏压的偏压条件。


图1为本发明图像形成装置的一实施例的示意构成截面图。
图2为示出本发明图像形成装置的图像形成部的图。
图3为示出本发明图像形成装置的二次转印部的图。
图4为本发明图像形成装置的中间转印体清洁装置的示意构成图。
图5为示出二次转印部的转印电压与转印效率的关系的曲线图。
图6为示出二次转印部的电压-电流特性的图。
图7为示出加到本实施例的清洁机构的偏压与清洁残留调色剂浓度的关系的图。
图8为示出现有技术例的压纹纸的凹部与和凸部的转印性的图。
图9为示出现有技术例的清洁偏压与二次转印残留调色剂量的关系的图。
图10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操作板的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在本发明中,通过设置控制机构解决了上述问题,该控制机构相应于记录材料的种类,可变地控制由加偏压机构加到清洁机构的偏压的偏压条件。
即,根据转印材料的种类,未转印到记录材料而残留于图像承载体的调色剂的带电状态变化。通过设置相应于记录材料的种类可变地控制偏压条件的控制机构,从而可在适于残留的调色剂的带电状态的偏压条件下进行清洁。
这样,解决了上述问题。
下面,根据附图更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
下面说明的实施例为本发明的最佳实施形式的一例,但本发明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1图1为示出本发明图像形成装置的一实施例的示意构成图。在本实施例中,图像形成装置100为使用中间转印体的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装置。
在本实施例中,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00A内配置环状的中间转印体(图像承载体),即中间转印皮带5,该中间转印皮带5张设于支承辊50、51、52、53、31,朝箭头X方向行走。
该中间转印皮带5由聚碳酸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树脂薄膜、聚偏二氟乙烯树脂薄膜、聚酰亚胺、乙烯4氟化乙烯共聚物等那样的电介质树脂构成。
在本实施例中,使用体积电阻率1×109Ω·cm(使用依照JIS-K6911法的探头,外加电压500V,外加时间60sec)、厚80μm的导电性聚酰亚胺无缝皮带,但也可为其它的材料、体积电阻率、及厚度的皮带。
另外,在表层具有弹性层的中间转印皮带5有时不能采用刮板清洁机构作为其清洁机构,但在本实施例中,如后述那样使用静电式毛刷清洁机构作为清洁机构,所以,可较好地使用。
从供纸盒20取出的记录纸P经由捡拾辊21,由输送辊22~25进给到配置了作为二次转印机构的二次转印辊32的二次转印部T2。二次转印辊32与还作为相对辊起作用的上述支承辊31相对配置,夹持中间转印皮带5。
下面,根据图2说明图像形成部。
在本实施例中,图像形成部具有作为图像承载体的、可回转地配置的滚筒状的电子照相感光体(以下称“感光滚筒”)1。感光滚筒1为圆筒状的电子照相感光体,作为基本构成,具有铝等的导电性基体1b和形成于其外周的光导电层1a。在其中心具有支轴1c,以该支轴1c作为中心,朝箭头R1方向由驱动机构(未图示)进行回转驱动。
在感光滚筒1的周围配置有作为一次带电机构的一次带电器2、作为曝光机构的激光束扫描器那样的曝光装置3、及作为显影机构的显影装置4等处理设备。
一次带电器2在本实施例中为整体上构成为辊状的带电辊,接触于感光滚筒1表面,将感光滚筒表面均匀地带电成预定的极性、电位。
带电辊2具有配置于中心的导电体辊(心轴)2b和形成于其外周的导电层2a,心轴2b的两端部由图中未示出的轴承构件可自由回转地支承,同时,相对感光滚筒1平行地配置。该两端部的轴承构件由推压机构(未图示)朝感光滚筒1一方施力,这样,带电辊2按预定的推压力压接于感光滚筒1表面。
带电辊2随着感光滚筒1的箭头R1方向的回转朝箭头R2方向从动回转。在带电辊2的心轴2b,接触于与电源10连接的电接触子。带电辊2由电源10加偏压,这样,使感光滚筒1表面均匀地接触带电。然后,通过从曝光机构3的图像曝光在感光滚筒1上形成静电潜像。
配置于曝光装置3的下游侧的显影装置4在本实施例中为回转显影装置,具有以回转轴4B为中心回转的回转体4A。在回转体4A搭载有多个、在本实施例中为四个显影器4a、4b、4c、4d,因此,通过以回转轴4B为中心朝R4方向每次回转90°,从而按该顺序使显影器4a、4b、4c、4d移动到与感光滚筒1相对的位置(显影位置),对形成于感光滚筒1上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可形成为显影像(调色剂像)。
由于显影器4a、4b、4c、4d为相同构成,所以,下面说明显影器4a。
显影器4a具有收容显影剂40的显影容器41,在该容器41的与感光滚筒1面对的开口部内可朝R3方向自由回转地设置作为显影剂承载体的显影套筒42。在显影套筒42内,相对显影套筒42的回转非回转地固定配置使显影剂承载于显影套筒42上的磁辊43。
在显影容器41的显影套筒42的上方位置设置限制承载于显影套筒42上的显影剂、形成为薄层的显影剂层的限制刮板44。
在显影容器41内的大体下半部,设置由分隔壁45分开的显影室46和搅拌室47。
显影剂40在本实施例中为以调色剂和作为磁性体的载体为主体的二成分显影剂。调色剂为负带电性,载体为正带电性。
首先,随着显影套筒42的回转,由磁辊43的磁极将显影室46内的显影剂40汲取,承载于显影套筒42上。该显影剂40由显影套筒42的回转输送,在此前的输送过程中,调色剂带负电,同时,显影剂40由相对显影套筒42垂直配置的限制刮板44限制,形成为薄层的显影剂层。当形成为薄层的显影剂层的显影剂40被朝与感光滚筒1相对的显影区域输送时,由磁辊43的位于显影区域的显影主极的磁力使尖端立起,形成显影剂40的磁刷。
由该磁刷摩擦感光滚筒1的面上,同时,由偏压电源12对显影套筒42加显影偏压。通过加显影偏压,从而使附着于构成磁刷尖端的载体的调色剂附着于静电潜像的可视部(由激光形成的曝光部)进行显影,在感光滚筒1上形成调色剂像。
在感光滚筒1的下方配置构成一次转印机构的辊状的转印装置(以下称“转印辊”)6。
转印辊6由连接于电源11的导电体辊轴6a和在其外周面形成为圆筒状的导电层6b构成。作为转印辊6的导电层6b,其电阻值为105~108Ω·cm左右,单泡性(单泡性,closed cell)或连泡性(連泡性,open cell)的EPDM、SBR、BR等较理想。
转印辊6的两端部由弹簧等推压构件(未图示)朝感光滚筒1施加弹性力。通过由推压构件施加弹性力,转印辊6的导电层6b按预定的推压力将中间转印皮带5夹入到感光滚筒1侧地压接,形成转印钳夹部,即,一次转印部T1。
其它显影器4b、4c、4d具有与显影器4a同样的构成,这些显影器4a、4b、4c、4d的不同点在于分别形成黄色、品红色、青色、黑色的各色调色剂像。
在各显影器4a、4b、4c、4d分别收容黄色调色剂、品红色调色剂、青色调色剂、及黑色调色剂。
由原稿的黄色成分色形成的图像信号通过多面反射镜(未图示)等投射到感光滚筒1上,形成静电潜像,从显影器4a将黄色调色剂供给到其上,静电潜像成为黄色调色剂像。当该调色剂像随着感光滚筒1的回转来到感光滚筒1与中间转印皮带5接触的一次转印部T1时,由加到转印辊6的转印偏压将黄色调色剂像转印到中间转印皮带5。
承载了黄色调色剂像的中间转印皮带5回转一圈,再次输送到一次转印部T1。在此之前,显影装置4以回转轴4B为中心朝R4方向回转90°,使显影器4b移动到感光滚筒相对位置,按与上述同样的方法在感光滚筒1上形成品红色调色剂像。该品红色调色剂像转印到中间转印皮带5上的黄色调色剂像上。
同样,青色调色剂像、黑色调色剂像被重叠转印到上述的调色剂像,在此之前,从供纸盒20取出的记录纸P到达二次转印部T2,由加到二次转印机构30的转印偏压将上述四色的调色剂像二次转印到记录纸P上。
图3示出配置于二次转印部T2的二次转印机构30的构成。
二次转印机构(转印机构)30具有二次转印内辊31和二次转印外辊32,该二次转印内辊31为位于中间转印皮带5内侧、兼用作皮带张设辊的二次转印构件,该二次转印外辊32为位于外侧的二次转印构件。
二次转印外辊32由直径24mm的导电性轴32a和被覆其表面的导电层32b形成。作为二次转印外辊32的导电层32b,其电阻值为105~107Ω·cm左右,实心或发泡性的EPDM、SBR、BR等较理想。二次转印内辊31为导电性的辊,直径为21mm,材质最好为不锈钢、铝等。
通过将转印偏压加到二次转印内辊31和二次转印外辊32中的任一个,从而将中间转印皮带31上的调色剂转印到通过二次转印部T2的记录纸P,但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正的偏压加到二次转印外辊32,从而将带(-)电的调色剂从中间转印皮带5转印到记录纸P上。
二次转印外辊32可相对中间转印皮带5接离,当将上述黄色、品红色、青色、黑色的各调色剂像重叠形成于中间转印皮带5上时为离开状态,当将中间转印皮带5上的重叠的全色调色剂像转印到记录纸P时成为接触状态。
未转印到记录纸P而残留于中间转印皮带5的残留调色剂通过皮带5的回转输送到由中间转印体清洁装置8形成的清洁部。
如图4详细示出的那样,在本实施例中,中间转印体清洁装置(清洁机构)8与支承中间转印皮带5的张设辊50相对地配置。中间转印体清洁装置8具有多个清洁构件。
在本实施例中,具有位于中间转印皮带5的输送方向上游侧的作为第一清洁构件的第一清洁装置8a和位于下游侧的作为第二清洁构件的第二清洁装置8b。
在本实施例中,中间转印体清洁装置8为静电式毛刷清洁装置,配置有多个毛刷,在本实施例中,在皮带的输送方向的上游侧和下游侧配置两个毛刷81(81a、81b)。
中间转印体清洁装置8也可与二次转印外辊32同样地相对中间转印皮带5接离,当中间转印皮带5上的残留调色剂被输送到中间转印体清洁装置8的清洁部时,毛刷81相对中间转印皮带5为接触状态。另外,毛刷81(81a、81b)的相对中间转印皮带5的表面的进入量约为1.0mm。
在本实施例中使用的毛刷81(81a、81b)通过在直径8mm的导电轴82(82a、82b)插植导电性纤维状的毛83(83a、83b)而构成。毛83使用外径20mm、毛长(パイル長,pile length)6mm、材质为尼龙、密度100kF、电阻5×106Ω的毛。
在毛刷81(81a、81b)的接触于皮带张设辊50的点的下游侧,使金属的偏压辊84(84a、84b)进入到毛刷81(81a、81b)地配置。此时的毛刷81(81a、81b)的相对偏压辊84表面的进入量为约1.0mm。
另外,在该金属的偏压辊84与毛刷81接触的点的下游侧,推压接触刮板85(85a、85b),使由毛刷81回收的调色剂转移到金属辊84,通过由刮板85刮下,从而使调色剂落下到废调色剂箱(未图示)。
就各构件的回转方向而言,毛刷81(81a、81b)在与中间转印皮带5相对的位置朝与皮带移动方向相反的方向回转,即朝图4中的顺时针方向回转。另外,偏压辊84(84a、84b)在与毛刷81相对的位置朝相同方向回转,即朝图4中的逆时针方向回转。
从中间转印皮带5向毛刷81(81a、81b)的调色剂的转移如以下那样进行。
在本实施例中,当进行通常的图像形成时,从电源(第一偏压电源)15在中间转印皮带5的回转方向上游侧的偏压辊84a加(-)的偏压(与调色剂带电极性相同极性的偏压)。在下游侧的偏压辊84b从电源(第二偏压电源)16加(+)的偏压(与调色剂带电极性相反极性的偏压)。在本实施例中,对上游的偏压辊84a由电源15加-700V,对下游的偏压辊84b由电源16加+700V。
这是因为,在二次转印结束后的中间转印皮带5上的残留调色剂可能存在(+)极性、(-)极性的两极性的调色剂,所以,构成为在两个毛刷81a、81b加不同极性的偏压。
下面说明例如下游侧的清洁部。如上述那样,在偏压辊84b加+700V。为此,在毛刷81b感应出+600V的电压,与接地的张设辊50产生电位差,中间转印皮带5上的调色剂转移到毛刷81b。另外,回收到毛刷81b的调色剂由毛刷81b与偏压辊84b的电位差转移到偏压辊84b。
图5为示出本实施例的二次转印部T2的对二次转印外辊32的外加电压与转印效率的曲线图。该曲线图中的虚线(1)、(2)表示转印效率90%时的转印电压。
其中,转印效率由下式求出转印效率=转印到记录纸的调色剂量/转印前的中间转印体上的调色剂量×100(%)。
与虚线(1)、(2)对应的电压分别为1.5kV和3.5kV,其电压值不同,但设定为转印电压1.5kV时的中间转印体上的残留调色剂主要是(-)极性的调色剂残留得多,在3.5kV时主要是(+)极性的调色剂残留得多。
这是因为,当设定为1.5kV时,转印电压相对转印的调色剂的电荷不足,当设定为3.5kV时,转印电压过高,通过由对调色剂电荷注入或放电而导致的电荷加入使调色剂电荷的极性转变。
基于以上理由,在本实施例中,在中间转印体清洁装置8配置两个毛刷81a、81b,而且,在各毛刷81a、81b加不同极性的偏压。
在本实施例的上述构成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特别是在将图像转印到进行了压纹加工的记录纸P的场合,在一回的图像形成中,有时在二次转印部T2即转印钳夹部N2纵向对应于记录纸表面的凹凸,未转印而残留于中间转印皮带5的转印残留调色剂量不同。
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其特征在于仅当将压纹纸等在记录纸表面具有凹凸的记录纸P选择为转印纸时,提高加到毛刷81(81a、81b)的偏压。
即,控制机构90相应于使用的记录材料的种类如以下那样控制加到偏压辊84a和84b的偏压。
在普通纸的场合,在偏压辊84a加-700V,在偏压辊84b加+700V,在压纹纸的场合,在偏压辊84a加-900V,在偏压辊84b加+900V。
这样由控制机构90进行控制,使得在使用表面比普通纸粗、平滑度小的压纹纸的场合,加到偏压辊84a和84b的电压的绝对值增大。
压纹纸等纸的表面性由平滑度规定,特别是对于按JIS规格的贝克(ベック,Bekk)平滑度测定的结果为小于等于10秒,或进一步为小于等于5秒时,特别是二次转印部T2的密接性差,所以,发生与凹部对应的转印残留调色剂增多的问题。
但是,记录纸P的平滑度与二次转印部T2的密接性的关系随二次转印部T2的转印压力、转印辊32的硬度、调色剂的转印特性、中间转印皮带5的材质等不同而产生差异,所以,不特别规定。
在本实施例中,记录纸P的选择由使用者在复印开始前选择。使用者对记录纸P的选择范围主要可选择普通纸/再生纸/厚纸(多种)/DHP/标签纸等记录纸,另外,作为特殊纸还可选择进行了压纹加工的记录纸。
使用者可由图10所示操作板(记录材料选择机构)95选择使用的记录纸的种类。
然后,相应于选择的记录纸,选择二次转印偏压和中间转印皮带毛刷清洁偏压。
图6为示出使普通纸、特殊纸(压纹纸)通过时的二次转印部T2的外加电压-电流特性的曲线图。从曲线图可以看出,电压-电流特性随记录纸的电阻不同而改变。
在这里,设二次转印所需要的转印电流为Itr1,则在普通纸的场合选择Vtr0,在特殊纸(压纹纸)的场合选择Vtr1。
与选择二次转印偏压同样地选择加到中间转印皮带5的清洁毛刷81的偏压值。
图7为示出清洁偏压与清洁残留调色剂浓度即与通过清洁部无关地不能清洁而残留于中间转印皮带5上的调色剂浓度的关系的曲线图。图7中的曲线示出相对普通纸的二次转印残留调色剂、特殊纸(压纹纸)的凸部的二次转印残留调色剂、凹部的二次转印残留调色剂改变中间转印皮带毛刷清洁偏压的值时的清洁残留调色剂浓度的曲线。
从图7的曲线图可以看出,在普通纸、特殊纸(压纹纸)的凸部的二次转印残留调色剂的场合,通过将中间转印皮带毛刷清洁偏压设定为Vcl1,从而可进行清洁,但由于在凹部残留清洁残留调色剂,所以,按Vcl2设定。
但是,如上述“背景技术”一项记述的那样,如在从Vcl1到Vcl2地提高偏压强度的状态下连续地持续外加清洁偏压,则堆积于毛刷81的调色剂带电极性变化,产生一度回收的调色剂排出到中间转印皮带5上的问题。
毛刷81内的堆积调色剂的转变现象随着提高清洁偏压强度而明显化,在设定为图7中Vcl2或更多的电压时开始发生该问题,相应于偏压强度而转变的调色剂量增加。
因此,通过仅在选择特殊纸(压纹纸)时改变偏压值,使高的清洁偏压的外加时间为最小限度,从而可将转变调色剂(带电极性转变的调色剂)发生量抑制为最小限度。即使通过提高加到上游、下游的清洁毛刷的清洁偏压值,从而使得图8的转印电压的设定设定在记录材料凹部侧,或设定在记录材料凸部侧,也可清洁中间转印皮带。
通过以上控制,相对普通纸,可设定适当的二次转印电压和对于中间转印皮带上的残留调色剂量的清洁偏压Vcl1,相对特殊纸(压纹纸),可设定适当的二次转印电压和对应于中间转印皮带上的残留调色剂量的清洁偏压Vcl2,即使转印残留调色剂量随记录材料的平滑度变化,通过设定适当的清洁偏压,也可清洁中间转印皮带。
在本实施例中,说明了获得全色的图像形成装置,但当然在获得黑白(B/W)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也可获得同样的效果。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关于清洁偏压值等未进行规定,这是因为,随调色剂的转印特性、中间转印皮带的材质、硬度、二次转印部的转印压力、清洁毛刷的材质、清洁能力等不同而产生大的差异。因此,清洁偏压值根据这些条件适当地选择决定。
实施例2在上述第一实施例中,设记录材料为普通纸的场合加到偏压辊84a的偏压与记录材料为压纹纸的场合加到偏压辊84a的偏压的差的绝对值为Va1,设记录材料为普通纸的场合加到偏压辊84b的偏压与记录材料为压纹纸的场合加到偏压辊84b的偏压的差的绝对值为Vb1,则使Va1与Vb1相等地进行控制。
另一方面,在第二实施例中,设记录材料为普通纸的场合加到偏压辊84a的偏压与记录材料为压纹纸的场合加到偏压辊84a的偏压的差的绝对值为Va2,设记录材料为普通纸的场合加到偏压辊84b的偏压与记录材料为压纹纸的场合加到偏压辊84b的偏压的差的绝对值为Vb2,则使Va2与Vb2不同地进行控制。
在本实施例中,对于记录材料为普通纸的场合,加到偏压辊84a和84b的偏压分别为-700v和+700v。另外,在记录材料为压纹纸的场合,加到偏压辊84a的偏压为-900v,加到偏压辊84b的偏压的电压值为+800v。
在本实施例中,使用压纹纸的场合的二次转印偏压在实施例1中比使用压纹纸时的二次转印偏压高。
即,提高压纹纸的凸部的转印效率地设定二次转印偏压。此时,二次转印的转印残留调色剂量在凹部增多。凹部的转印残留调色剂由于二次转印偏压的影响而成为正极性。
因此,转印残留调色剂的带电成为正极性的调色剂的比例比带电成为负极性的调色剂的比例多得多。
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当将压纹纸用作记录材料时,使加到主要回收带电呈正极性的转印残留调色剂的清洁装置8a的偏压的绝对值比加到主要回收带电呈负极性的转印残留调色剂的清洁装置8b的偏压的绝对值大地进行控制。
可是,当如本实施例那样设定时,在压纹纸连续的场合,在上游侧的毛刷81a,极性转变的调色剂排出到中间转印皮带5,但可由下游的毛刷81b回收。由于未设定成使下游侧的毛刷81b内的堆积调色剂的极性转变的那样的偏压,所以,调色剂不从下游的毛刷81b排出,不发生由于排出调色剂导致的图像问题等。
按照以上的第二实施例,即使在使用特殊纸(压纹纸)作为记录材料,另外,转印残留调色剂中的带电成正极性的调色剂的比例与带电成负极性的调色剂的比例差异极大的情况下,也可相应于在转印残留调色剂中所占比例较多的调色剂的极性控制加到清洁装置8a和8b的偏压,从而可适当地进行中间转印皮带的清洁。
权利要求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图像承载体、转印机构、清洁机构、加偏压机构、及控制机构;所述图像承载体可回转,用于承载调色剂像;所述转印机构对调色剂像赋予电荷,将承载于所述图像承载体的调色剂像转印到记录材料;所述清洁机构被外加偏压,从所述图像承载体静电地除去由所述转印机构赋予电荷而残留于所述图像承载体的调色剂;所述加偏压机构向所述清洁机构加偏压;所述控制机构相应于记录材料的种类可变地控制由所述加偏压机构加到所述清洁机构的偏压的偏压条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洁机构具有在所述图像承载体的回转方向配置于上游的第一清洁构件和在所述图像承载体的回转方向配置于下游侧的第二清洁构件,所述加偏压机构具有对所述第一清洁构件加偏压的第一偏压电源和对所述第二清洁构件加偏压的第二偏压电源,加到所述第一清洁构件和所述第二清洁构件的所述偏压的所述偏压条件相应于记录材料的种类由所述控制机构可变地控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加到所述第一清洁构件的偏压的极性与加到所述第二清洁构件的偏压的极性不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机构实质上相应于记录材料的平滑度控制所述偏压条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机构在记录材料的所述平滑度越小时将加到所述清洁机构的偏压的绝对值设定得越大。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在记录材料为普通纸的场合和为压纹纸的场合,所述控制机构可变地控制所述偏压条件。
7.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偏压条件为偏压的极性和/或大小。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具有图像承载体、转印装置、清洁装置、加偏压装置、及控制装置;该图像承载体可回转,用于承载调色剂像;该转印装置静电地将承载于图像承载体的调色剂像转印到记录材料;该清洁装置被外加偏压,从图像承载体静电地除去未由转印装置转印到记录材料而残留于图像承载体的调色剂;该加偏压装置向清洁装置加偏压;该控制装置相应于记录材料的种类可变地控制由加偏压装置加到清洁装置的偏压的偏压条件。
文档编号G03G21/00GK1763642SQ200510113820
公开日2006年4月26日 申请日期2005年10月19日 优先权日2004年10月19日
发明者志田昌规 申请人:佳能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