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像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83539阅读:10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成像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的成像装置。
背景技术
(例如,日本专利申请特开(JP-A)No.2002-185154)已经公开了一种用于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的成像装置,其中将电单元竖直地设置在壳体框架的侧板的外侧,并且用一壳体覆盖该电单元的外侧。
但是当将电单元设置在壳体框架的侧板的外侧时,装置的整体宽度增加了与电单元的宽度相对应的量,这样妨碍了装置的小型化。
同时,(例如,JP-A No.2003-208024)已经公开了一种串列设置有处理盒并且在处理盒的横向设置有转印带的多色成像装置的结构,其中在一对侧板之间安装曝光单元和处理盒。
但是,就如JP-A No.2003-208024中所述的成像装置而言,如果在侧板的内侧设置例如驱动电机、电路板等的电部件,就不太可能确保用于曝光单元、处理盒等的足够空间。另外,如果在侧板的外侧设置例如驱动电机、电路板等的电部件,则装置的整体宽度会变大,这会妨碍装置的小型化。

发明内容
考虑到上述情况,本发明将减小装置的整体宽度并促进装置的小型化。
本发明的第一技术方案提供一种成像装置,其包括一对第一侧板,它们设置在装置主体处,在该对第一侧板之间安装有处理盒;一对第二侧板,它们之间安装有将要设置在装置主体处的其他装置,所述第二侧板之间的间隔比所述第一侧板之间的间隔窄;以及电部件,其设置在所述第二侧板的外侧。
本发明的第二技术方案提供一种成像装置,其包括框架,其一体地设置有一对第一侧板和一对第二侧板,该对第一侧板设置在装置主体处且在该对第一侧板之间安装有处理盒,该对第二侧板之间安装有将要设置在装置主体处的其他装置,所述第二侧板之间的间隔比第一侧板之间的间隔窄;以及电部件,其设置在所述第二侧板的外侧,其中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通过弯曲的连接部分连接,所述框架构成为大致字母“U”形,且所述电部件设置成使其至少一部分落在所述处理盒的投影区域内。
本发明的第三技术方案提供一种成像装置,其包括一对第一侧板,它们设置在装置主体处,在该对第一侧板之间安装有至少包括感光体的处理部分;一对第二侧板,它们之间安装有将要设置在装置主体处的其他装置,所述第二侧板之间的间隔比所述第一侧板之间的间隔窄;以及电部件,其设置在所述第二侧板的外侧。
从以下参照附图给出的描述,本发明的其他方面、特征和优点将显而易见。


将以附图为基础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案,其中图1是与本发明一个实施方案相关的成像装置的侧视图;图2是与本实施方案相关的成像装置的平面图;图3是显示与本实施方案相关的框架的立体图;和图4是显示与本实施方案相关的框架的一个变型示例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描述与本发明的成像装置相关的实施方案的示例。
首先,将在图1的基础上描述本实施方案的成像装置10的整体结构。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案的成像装置10设有装置主体12。在装置主体12的下部设有纸盘14。纸盘14容纳呈束状形式叠放的纸张P(记录介质)。
在纸盘14的前端侧(图1中的右手侧)的上部设置供纸辊16。供纸辊16压靠着纸张P的上面的前端侧并从纸盘14内取出纸张P。
设置第一输送通道22。第一输送通道22从纸盘14的前端部分延伸,缓慢地弯曲,并在装置的前侧(图1中的右侧)处大致竖直向上延伸。
从送纸方向的上游侧,沿着第一输送通道22按顺序设置多个(例如两个)输送辊对24和环形的输送带26。输送辊对24夹持并输送纸张P。输送带26静电吸引其上要形成图像的纸张P,并使其附着在输送带上从而进行输送。通过将输送带26沿着第一输送通道22设置,输送带26在第一输送通道22的一侧形成通道表面的一部分。
输送带26架设在设置在上方的架设辊27和设置在下方的架设辊29之间。驱动架设辊27和架设辊29中的一个以使其旋转,从而使输送带26沿着方向A转动。
在输送带26的送纸方向的上游侧,在输送带26的附近设置充电辊31。充电辊31对输送带26的表面进行静电充电,并使将要被静电吸引并附着在输送带26上的纸张P压靠在输送带26上。
在装置主体12中,在大致竖直方向上沿着第一输送通道22串列地设置多个处理盒28Y、28M、28C和28K。处理盒28Y、28M、28C和28K在横向上与输送带26相对,从而将第一输送通道22夹在所述处理盒与输送带之间,并且所述处理盒28Y、28M、28C和28K对应于相应的黄色、品红色、青色和黑色。
处理盒28Y、28M、28C和28K中的每一个起到与图像生成过程相关的处理部分的功能,并设有相应的感光鼓30,该感光鼓30沿着预定方向(图1中的逆时针方向)旋转。
在每个感光鼓30的周围,从感光鼓30(其是图像承载体)的旋转方向的上游侧顺序设置充电辊32和显影辊36。充电辊32对感光鼓30的表面进行静电充电。显影辊36将相应颜色的调色剂附着在形成于感光鼓30上的潜影上,以使该潜影显影。
曝光装置34使感光鼓30曝光,以在感光鼓30上形成潜影。在曝光装置34的附近,在曝光装置34的后面侧(即,图1的左侧)设置电源35(见图2)。电源35向曝光装置34提供电能。
同时,在输送带26的内周边侧设置转印装置38。转印装置38与相应的感光鼓30沿着横向相对,并在预定的转印位置处将形成于感光鼓30上的调色剂图像沿着横向转印到纸张P上。
定影装置40、输送辊对42和排出辊对44相对于输送带26设置在送纸方向的下游侧。定影装置40将转印的调色剂图像定影在纸张P上。输送辊对42夹持并输送纸张P。排出辊对44将纸张P排出到排纸盘(catch tray)20中。
设置第二输送通道46用于翻转其一个面上已经形成有图像的纸张P,并再次将该纸张P送回至第一输送通道22。第二输送通道46与第一输送通道22相对,且输送带26夹在它们之间。
在第二输送通道46处设置多个(例如三个)输送辊对48。输送辊对48夹持并向下输送纸张P。当要在两面上形成图像时,其一个面上已经形成了图像的纸张P通过排出辊对44折回并被引导至第二输送通道46,通过多个输送辊对48向下输送该纸张P,并将其送回至第一输送通道22。
下面将描述本实施方案的用于在纸张P上形成图像的成像操作。
在本实施方案的成像装置10中,当要在纸张P的一个面上形成图像时,从纸盘14中取出纸张P,并通过多个输送辊对24沿着第一输送通道22向上输送纸张P,然后将其送至输送带26。已经被送至输送带26的纸张P在充电辊31的作用下压靠在输送带26上,并被静电吸引和附着在充电的输送带26上。将该纸张P向上输送,并按顺序送至与黄色、品红色、青色和黑色对应的预定转印位置。
由转印装置38将已经形成在感光鼓30上的相应颜色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已经被送至预定转印位置的纸张P上。由此形成全色图像。将纸张P进而输送至定影装置40,由定影装置40定影转印的调色剂图像,且通过排出辊对44将纸张P排出至排纸盘20。
在要在纸张P的两面上形成图像的情况下,在已经通过定影装置40定影调色剂图像而在一个面上形成图像之后,通过排出辊对44使其一个面上已经形成有图像的纸张P折回,使其翻转并将其送至第二输送通道46。将纸张P从第二输送通道46再次送至第一输送通道22内,并按照与上述相同的方式在另一个面上形成图像。因此在纸张P的两侧上形成图像。如上所述,执行一系列的成像操作。
下面将描述安装了处理盒28Y、28M、28C和28K以及曝光装置34的框架。
框架70设置在装置主体12处。如图2所示,当从上方看时,框架70大致为“H”形。框架70设有面对的一对第一侧板70A。第一侧板70A之间的间隔设定为大致与从壳体33的侧面29A至侧面29B之间的长度相等的间隔,在该间隔中安装有处理盒28Y、28M、28C和28K。
框架70也设有一对第二侧板70B,它们之间的间隔比第一侧板70A之间的间隔窄。
第二侧板70B之间的间隔设定为比从处理盒28Y、28M、28C和28K的壳体33的侧面29A至侧面29B的长度短,并且比设置在处理盒28Y、28M、28C和28K处的感光鼓30的轴向长度短。
第一侧板70A通过连接板70C与相应的第二侧板70B连接。在第一侧板70A和连接板70C连接的连接部分处以及在第二侧板70B与连接板70C连接的连接部分处,框架70是弯曲的。通过设置在框架70的中央部分处的分隔板70D将这两个第一侧板70A连接在一起。
如图3所示,这些第一侧板70A、第二侧板70B、连接板70C和分隔板70D从基板70E沿着大致垂直的方向直立设置。第一侧板70A、第二侧板70B、连接板70C、分隔板70D和基板70E一体形成。第一侧板70A、第二侧板70B、连接板70C、分隔板70D和基板70E由塑料制成。
分隔板70D将容纳处理盒28Y、28M、28C和28K以及输送带26的区域与容纳曝光装置34和曝光装置34的电源35的区域分开。分隔板70D也用于通过将两个第一侧板70A连接在一起来提高第一侧板70A的刚性。
这里,在分隔板70D中形成狭缝(未示出)。从曝光装置34朝向感光鼓30照射的曝光光束穿过这些狭缝。
在这对第一侧板70A之间,安装处理盒28Y、28M、28C和28K,使得处理盒28Y、28M、28C和28K的布置的长度方向相对于第一侧板70A垂直。在处理盒28Y、28M、28C和28K的长度方向的两个端部处设置一对把手58。将输送带26设置成位于该对把手58之间。
同时,在第二侧板70B之间安装曝光装置34和曝光装置34的电源35。
作为电部件的电路板60设置在一个第二侧板70B(位于图2下侧的一个第二侧板)的外侧。将执行对成像操作的驱动进行控制的电部件组装在电路板60上。
电路板60设置在相对于第一侧板70A中对应的一个(也就是图2中下侧处的那一个)的外面位置的内侧的位置处。换句话说,电路板60布置在相对于从第一侧板70A的外面延伸的线(也就是虚线A)的内侧处。
另外,将电路板60设置成至少部分地落入到处理盒28Y、28M、28C和28K的投影区域中。也就是说,电路板60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相对于从处理盒28Y、28M、28C和28K的侧面29A延伸的线(也就是虚线B)的内侧处。
作为电部件的驱动电机62设置在另一个第二侧板70B(也就是位于图2上侧的那一个)的外侧。驱动电机62用于驱动设置在处理盒28Y、28M、28C和28K处的感光鼓30以使其转动。
驱动电机62支撑在固定于第一侧板70A和第二侧板70B的安装板64处。驱动电机62的驱动轴62A通过连接部分66与感光鼓30的旋转轴30A连接。驱动电机62的驱动力传递至感光鼓30的旋转轴30A,以使感光鼓30旋转。
驱动电机62设置在相对于另一个第一侧板70A(也就是位于图2上侧的第一侧板70A)的外面位置的内侧的位置处。换句话说,驱动电机62布置在相对于从第一侧板70A的外面延伸的线(也就是虚线C)的内侧处。
另外将驱动电机62设置成至少部分地落入到处理盒28Y、28M、28C和28K的投影区域中。也就是说,驱动电机62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相对于从处理盒28Y、28M、28C和28K的侧面29B延伸的线(也就是虚线D)的内侧处。
下面将描述上述本实施方案的操作。
在本实施方案中,这对第二侧板70B之间的、将安装曝光装置的间隔小于这对第一侧板70A之间的、将安装处理盒28Y、28M、28C和28K的间隔,作为电部件的电路板60和驱动电机62设置在第二侧板70B的外侧。
不可能使得感光鼓30的轴向长度小于要形成图像的纸张P的宽度。因此对于设有感光鼓30的处理盒28Y、28M、28C和28K的宽度的减小是有限制的。因此,对于使第一侧板70A的安装处理盒28Y、28M、28C和28K的间隔变窄是有限制的。
另一方面,与感光鼓30不同,将要安装在这对第二侧板70B之间的曝光装置34并不一定取决于将要形成图像的纸张P的宽度,因此可以减小该装置的宽度。
因此,在本实施方案中,使得第二侧板70B的、将要安装曝光装置34的间隔比第一侧板70A之间的间隔窄,电路板60和驱动电机62设置在第二侧板70B的外侧。
因此,即使当电路板60和驱动电机62设置在侧板的外侧时,也可以减小整个装置的宽度,从而可以减小装置的尺寸。
另外,因为例如电路板60和驱动电机62等的电部件设置在侧板的外侧,因此便于布线,使得构建过程中的组装更加容易,且组装后的维护、更换等更加容易。
另外,在本实施方案中,将第一侧板70A的间隔设定为大致与处理盒28Y、28M、28C和28K的壳体的长度相等的间隔,使得第二侧板70B的间隔比处理盒28Y、28M、28C和28K的壳体的长度短,并还使得第二侧板70B的间隔比设置在处理盒28Y、28M、28C和28K处的感光鼓30的轴向长度短。因此消除了死角,能够尽可能地减小整个装置的宽度,并能够实现装置尺寸的减小。
因为框架70由塑料制成,因此即使第一侧板70A和第二侧板70B设有不同的间隔,也不会对框架的强度造成不利影响,并且能够以低成本形成框架70。
另外,在将第一侧板70A和第二侧板70B连接的连接部分处,连接板70C构成弯曲的连接部分,它相对于第一侧板70A和第二侧板70B弯曲。因此第一侧板70A和第二侧板70B的扭转刚性高。
现在,在上述实施方案中,当从上面看时,框架70具有大致“H”形。但是根据本发明的框架的形式不限于此。例如,如图4所示,可以设置连接第二侧板70B的后面端部的背面板70F来代替分隔板70D,形成在第一侧板70A的前端处打开的大致“U”形。也就是说,框架设有一对第一侧板70A和一对间隔比第一侧板70A的间隔窄的第二侧板70B就足够了。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案中,这对第一侧板70A和这对第二侧板70B设置为一体形成的框架。但是本发明的第一侧板70A和第二侧板70B可以构成为各自分开的框架。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案中,通过树脂模制来形成框架70。但是通过树脂模制来形成并不是必须的。本发明的框架可以例如由金属制造,或者仅框架的一部分由树脂模制形成。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案中,提供电路板60和驱动电机62作为电部件的示例。但是,本发明的电部件不限于此。示例包括用于成像处理的传感器;用于为电源、电路板等进行配线的配线装置;用于和其他设备连接以及交换信号的接口部分;用于驱动其他结构部件的驱动电机;用于给这种驱动电机提供电能的电源等。
另外,上述实施方案具有设有多个处理盒28Y、28M、28C和28K的结构,用于形成全色图像。但是本发明的结构可以是仅设有一个处理盒的结构,用于形成单色图像。
另外,已经描述了其中曝光装置34设置在第二侧板70B之间的示例。但是,曝光装置34可以由调色剂盒替代,所述调色剂盒容纳将要供应给处理盒的调色剂。这种情况很明显是这种形式的成像装置,即,其包括与处理盒分开的调色剂盒。本发明也可以用于这种形式的成像装置,即,其中感光鼓30等固定在装置主体上而不是处理盒上。
尽管已经参考本发明的一些具体的实施方案描述了本发明,但是可以理解本发明决不限于此,本发明包括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的所有可能的改变和改进。
权利要求
1.一种成像装置,包括一对第一侧板,它们设置在装置主体处,在该对第一侧板之间安装有处理盒;一对第二侧板,它们之间安装有将要设置在装置主体处的其他装置,所述第二侧板之间的间隔比所述第一侧板之间的间隔窄;以及电部件,其设置在所述第二侧板的外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将要设置在装置主体处的其他装置包括下列中的至少一个曝光装置,用于对设置在处理盒处的感光体进行曝光;以及调色剂盒,用于容纳待供应给所述处理盒的调色剂。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板之间的间隔设定为大致与所述处理盒的壳体的长度相等的间隔。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板之间的间隔设定为比所述处理盒的壳体的长度短。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板之间的间隔设定为比设置在所述处理盒处的图像承载体的长度短。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部件设置成使其至少一部分落入到所述处理盒的投影区域中。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部件设置成使其至少一部分落入到所述处理盒的投影区域中。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部件设置成使其至少一部分落入到所述处理盒的投影区域中。
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部件设置成使其至少一部分落入到所述处理盒的投影区域中。
10.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部件设置成使其至少一部分落入到所述处理盒的投影区域中。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一体形成。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一框架,其包括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通过弯曲的连接部分连接,且所述框架大致形成为字母“H”形。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通过弯曲的连接部分连接,且所述框架大致形成为字母“U”形。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由树脂制成。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部分由树脂制成。
1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由金属制成。
1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通过弯曲的连接部分连接。
19.一种成像装置,包括框架,其一体地设置有一对第一侧板,它们设置在装置主体处,在该对第一侧板之间安装有处理盒,以及一对第二侧板,它们之间安装有将要设置在装置主体处的其他装置,所述第二侧板之间的间隔比所述第一侧板之间的间隔窄;以及电部件,其设置在所述第二侧板的外侧;其中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通过弯曲的连接部分连接,所述框架构成为大致字母“U”形,且所述电部件设置成使其至少一部分落入到所述处理盒的投影区域中。
20.一种成像装置,包括一对第一侧板,它们设置在装置主体处,在该对第一侧板之间安装有至少包括感光体的处理部分;一对第二侧板,它们之间安装有将要设置在装置主体处的其他装置,所述第二侧板之间的间隔比所述第一侧板之间的间隔窄;以及电部件,其设置在所述第二侧板的外侧。
全文摘要
一种成像装置,设有一对第一侧板和一对第二侧板。处理盒安装在第一侧板之间。将要设置在装置主体中的其他装置安装在第二侧板之间,第二侧板之间的间隔比第一侧板之间的间隔窄。另外,电部件设置在第二侧板的外侧。
文档编号G03G15/00GK1885190SQ200510127589
公开日2006年12月27日 申请日期2005年12月5日 优先权日2005年6月20日
发明者小泽亨 申请人: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