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模块及应用该背光模块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90950阅读:12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背光模块及应用该背光模块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背光模块及应用该背光模块的液晶显示装置,特别是涉 及一种具有可固定灯管挟持座、导光板以及光学膜片的固定机构的背光模块 及应用该背光模块的液晶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液晶显示器大部分为背光型液晶显示器,这类的液晶 显示器一般主要是由前端的液晶显示面板和后端的背光模块组成。因此,背 光模块为液晶显示器中相当关键的零组件之一 。背光模块一般可分成直下式和侧向入光式。侧向入光式的背光模块主要 包括背板、灯管、导光板以及光学膜片等构成。通常,导光板设在背板上, 灯管设在背板的侧壁的内侧与导光板之间,而光学膜片则设置在导光板上。 现行导光板的固定方式主要有二种。第一种是通过裁切导光板来改变导光板 的形状,使导光板可以凸出或凹入的方式与背光模块中的其它构件相嵌合。 第二种则是利用双面胶将导光板贴设在背板的底面上。然而,在第一种方式中,不仅会增加导光板的造型复杂度,更会额外衍生出裁切费用,此外,导 光板的固定结构的部分不能放置灯管,如此不仅将会限制灯管的摆放区,同 时还会导致空间的浪费。在第二种方式中,若双面胶贴合区离显示器的可视 区太近,将造成视觉品味不佳,且此种方式的加工复杂更无法重工。另一方面,现行的灯管固定方式,是先利用灯管挟持座固接在灯管的二 端,再通过灯管挟持座的造型来卡住其它构件。然而,这样的灯管固定方式 的固定强度不足,且灯管挟持座与其它构件的结合的密实度不够,无法通过 传导方式进行散热,因而散热效果差。发明内容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背光模块,其具有设置在背光模块角 落的非发光区的固定机构,可同时固定导光板和灯管挟持座,不需要另外设
计裁切导光板的造型,因而不会影响灯管的摆设位置。因此可简化导光板的 造型,并可省下导光板的裁切费用,同时可降低灯管摆放区的限制,从而可 节省空间。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背光模块,其角落所设置的固定机构的顶 面设有至少一凸状固定结构,这不仅可有效定位光学膜片的位置,且使光学 膜片可置入胶框内。因此,可有效改善光学膜片漏光和光学膜片呈波状巻曲 的现象。本发明的又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利用固定机构来固定导 光板,而不需要借助双面胶,这不仅重工性高,且可节省工时,更可避免造成^L觉品。未的不佳。本发明的再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借助固定机构的装设,可 使灯管挟持座与背光模块的其它构件紧密结合,因此可增加灯管挟持座的散热效果。根据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提出一种背光模块,其至少包括 一背板,具 有一底板和围设在底板的周缘的多个侧壁; 一第一灯管组和一第二灯管组, 围设在侧壁的内侧面上,且第一灯管组的二端分别邻近于第二灯管组的二 端,其中第一灯管组和第二灯管组均包括至少一灯管和分别设在灯管组的二 端的二灯管挟持座;二固定机构,分别罩设在第一灯管组的灯管挟持座与邻近的第二灯管组的灯管挟持座上,其中每一固定机构具有一顶板、和至少一自顶板的一内侧边向下延伸的内侧板;以及一导光板,设在背板的底板上, 且位于第一灯管组、第二灯管组、以及固定机构之间。依照本发明 一优选实施例,底板还设有开口 ,且至少 一 内侧板对应设有 凸型物,此内侧板的下缘和凸型物穿过开口,而使凸型物卡置在开口边缘。根据本发明的目的,提出一种背光模块,其至少包括 一背板,具有一 底板以及围设在底板的周缘的多个侧壁; 一光源,设在侧壁的内侧面上;一 导光板,设在背板的底板上,且位于第一灯管组与第二灯管组之间;以及至 少一光学膜片,设在导光板上,其中至少一光学膜片包括多个凸耳,这些凸 耳位于背板的角落处。依照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该背光模块还至少包括二固定机构,且每一 固定机构的顶板还包括至少一凸状固定结构,而每一凸耳则包括至少一通 孔,分别对应于每一固定机构的至少一凸状固定结构,其中每一固定机构的 至少 一 凸状固定结构穿设在对应的凸耳的至少 一通孔中,以固定至少一光学膜片。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提出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至少包括 一背光 模块以及一设在背光模块上的液晶显示面板。其中,该背光模块至少包括 一背板,具有一底板和围设在底板的周缘的多个侧壁; 一第一灯管组和一第 二灯管组,围设在侧壁的内侧面上,且第一灯管组的二端分别邻近于第二灯 管组的二端,其中第一灯管组和第二灯管组均包括至少一灯管和分别设在灯 管组的二端的二灯管挟持座;二固定机构,分别罩设在第一灯管组的灯管挟 持座和邻近的第二灯管组的灯管挟持座上,其中每一固定机构具有一顶板、 和自顶板的一内侧边向下延伸的至少一内侧板;以及一导光板,设在背板的 底板上,且位于第一灯管组、第二灯管组、以及固定机构之间。依照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每一固定机构包括二内侧板和二外侧板,其灯管挟持座与背板的侧壁之间,邻近的二灯管挟持座分别夹设在内侧板与对 应的外侧板之间。根据本发明的再一目的,提出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至少包括一背光模 块、和设在背光模块上的一液晶显示面板。该背光模块至少包括 一背板, 具有一底板和围设在底板的周缘的多个侧壁; 一光源,设在侧壁的内侧面上; 一导光板,设在背板的底板上,且位于第一灯管组与第二灯管组之间;以及 至少一光学膜片,设在导光板上,其中至少一光学膜片包括多个凸耳,且这 些凸耳位于背板的角落处。依照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该背光模块还至少包括二固定机构,且每一 固定机构的顶板还包括至少 一凸状固定结构,以固定至少 一光学膜片。利用固定机构,可在背光模块的角落处固定导光板和灯管挟持座,还可 在固定机构的顶板上设置凸状固定结构来定位光学膜片。因此,通过固定机 构的运用,可增强对导光板和灯管挟持座的固定强度。此外,由于固定机构 是设置在背光模块的角落,不仅无需另外裁切导光板来制作其固定造型,也 不会增加灯管的设置区域的限制,因此可简化液晶显示装置的组装,重工性 佳,进一步达到节省工时的效果。再有,由于固定机构的设置,可使灯管挟 持座与其它构件更紧密地接合,进而可提升灯管挟持座的散热效能。另夕卜, 由于定位光学膜片的凸耳是位于角落处,因此光学膜片可设在胶框内,从而
可大幅度改善漏光和光学"荚片的波状巻曲现象。


图1是依照本发明第一优选实施例的一种背光模块的组装系统图; 图2是依照本发明第二优选实施例的一种背光模块的组装系统图; 图3是依照本发明第三优选实施例的一种背光模块的组装系统图; 图4是依照本发明第四优选实施例的 一种背光模块的組装系统图; 图5是依照本发明第五优选实施例的 一种背光模块的组装系统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揭示一种背光模块及应用该背光模块的液晶显示装置,该背光模 块具有二固定机构,可在背光模块的角落固定导光板和灯管挟持座,还利用 在固定机构的顶板上凸设固定结构的方式来定位光学膜片,因此可大大地降 低导光板的造型复杂度并省下裁切费用,减少灯管摆放区的限制,同时可节 省空间,且重工性佳从而可节省工时。其次,光学膜片的凸耳设在角落上, 因而光学膜片可置入胶框中,可改善漏光并避免光学膜片产生波状巻曲。另 外,固定机构的设置可使灯管挟持座与其它构件较为紧密接合,从而可增加 散热效果。为了使本发明的叙述更加详尽和完备,可参照下列描述并配合图 1至图5所示。参照图1,其是本发明第一优选实施例的一种背光模块的组装系统图。 该背光模块100a主要包括背板102、光源、导光板108、以及二固定机构116a。 背板102包括底板104和多个侧壁106,其中这些侧壁106围设在底板104 的周缘上。光源主要由灯管装置构成,例如二个灯管组110,每个灯管组110 的二端分别邻近于另一灯管组110的二端,而以围设方式安置在这些侧壁 106的内侧面。每个灯管组IIO均包括至少一灯管112和二灯管挟持座114, 其中二灯管挟持座114分别设在灯管112的二端。在本实施例中,每个灯管 组110均包括二个上下并置的灯管112,但本发明的每一灯管组110可仅包 括一个灯管或二个以上的灯管,并不限于本实施例所述。灯管112—般可为 冷阴极灯管。在本实施例中,二个灯管组110的灯管112均可例如实质为L 型的灯管。然而,在其它实施例中,二个灯管组的灯管可分别为直线型灯管 和匸字型灯管。
参照固定才几构116a的放大图118a所示,固定机构116a包括顶板120a、 二内侧板126a和130a、 二外侧板132a和136a。其中,顶板120a是由部分 122a和124a接合而成,内侧板126a和130a分别对应于外侧板136a和132a。 内侧板126a和13Oa分别自顶板120a的部分122a和124a的内側边向下延伸, 而外侧板136a和132a则分别自顶板120a的部分122a和124a的外侧边向下 延伸。内侧板126a、外侧板132a和136a还分别设有凸型物128a、 134a和 140a。顶板120a的部分122a和124a可以实质为L型的方式接合,在此实 质为L型的顶板120a的转角处还可设置凸状固定结构138a,其中凸状固定 结构138a可例如为凸型柱状结构。每一固定才几构116a罩"&在二灯管组110 的相邻近二端的灯管挟持座114上,其中位于背光模块100a角落的二相邻 灯管挟持座114分别夹设在固定机构116a中相对的内侧板126a与外侧板 136a、以及内侧板130a与外侧板132a之间,且外侧板132a和136a则嵌设 在灯管挟持座114与侧壁106之间。固定机构116a的材料优选为硬性材料, 例如电镀锌钢片(SECC)、马口铁、聚碳酸酯(PC)、丙烯睛-丁二烯-笨乙烯 (ABS)、或聚丙乙烯(PS)加玻纤材料,其中为加强散热能力,固定机构116a 的材料可采用金属。相对于固定机构116a的内侧板126a的凸型物128a,底板104还设有开 口 150a。另外,相对于固定机构116a的外侧板132a的凸型物134a和外側 板136a的凸型物140a,侧壁106也设有开口 152a和154a。设置固定机构 116a时,内侧板126a的下缘连同其上的凸型物128a穿过开口 150a,而使凸 型物128a卡置在开口 150a的边缘,外侧板132a的凸型物134a和外侧板136a 的凸型物140a则分别嵌合在侧壁106的开口 152a和154a中。这样,固定 机构116a可有效地固定在背板102上,而进一步将灯管挟持座114固定在 背板102的角落处。由于固定机构116a的设置,可使灯管挟持座114与背 板102和导光板108之间更为紧密,因此显示装置运转时在灯管挟持座114 上产生的热,可经由固定机构116a的传导而经由背板102和/或导光板108 而散逸,从而大幅度地提高灯管挟持座114的散热能力。值得注意的一点是,虽然本实施例的固定机构116a设有三个固定用的 凸型物,且背板102相对设有三个对应的开口,但本发明可仅在固定机构和 背板上各设置一个接合部,例如仅在内侧板126a上设凸状物128a和在底板 104上设置相对应的开口 150a,且固定机构上的接合部与背板上的接合部可
彼此接合而使固定机构得以固定在背板上即可,这不仅接合部的数量可依照 需求予以增减而不限于上述实施例,且固定机构与背板上的接合部也可依照装置而予以改变。举例来说,固定机构的接合部可为开口型式,而背板上的 接合部则可为对应的凸状结构。此外,本发明的固定机构的接合部可设置在 任一 内侧才反和/或外侧才反上。完成固定机构116a的设置后,即可将导光板108放置在背板102的底 板104上,而位于二灯管组IIO所围设出的区域中,且位于二固定机构116a 之间。由于固定机构116a的内侧板126a和130a是自顶板120a的内侧边延 伸而下,这样的结构具有较强的结构强度,因此设置在固定机构116a之间 的导光板108可受到此二固定机构116a的有效定位。在本发明中,二灯管 组110优选均是呈L型,且二端对接而围设成方型,因此二固定机构116a 可位于对角,如此可提供导光板较优异的固定支撑。由于利用固定机构116a, 即可在背光模块100a的角落处同时固定灯管挟持座114和导光板108,而无 需额外设计导光板108的造型并加以裁切,因此不仅可减低导光板108的造 型的复杂度,省下裁切费用,更不会因此而限制住灯管的摆设区,进而可节 省空间,极具有市场竟争力。此外,固定导光板108时,是利用将固定机构 116a卡设在背板102的方式,无需借助于双面胶,因此重工性佳,并可节省 工时。参照图2,其是依照本发明第二优选实施例的一种背光模块的组装系统 图。背光模块100b的装置大致上与背光模块100a的装置相同,主要的差异 在于背光模块100b的固定机构116b不同于背光模块100a的固定机构116a。 固定机构116b包括顶板120b、二内侧板126b和130b、二外侧板132b和136b。 顶板120b同样是由部分122b和124b以呈实质为L型的方式接合而成,内 侧板126b和130b分别对应于外侧板136b和132b。内侧板126b和外侧板 136b、以及内侧板130b和外侧板132b分别自顶板120b的部分122b和124b 的内侧边、以及外侧边向下延伸。内侧板126b、外侧板132b和136b还分别 设有凸型物128b、 134b和140b。在呈实质为L型的顶板120b的转角处还 可设置凸状固定结构138b,其中凸状固定结构138b可例如为凸型柱状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固定机构116b的顶板120b的部分122b和124b、以及外侧 板136b和132b分别从其所在的角落顺着侧壁106朝另一角落延伸出,并分 别屏蔽住二灯管组110中邻接的灯管112。在本发明的一优选实施例中,顶
板120b的下侧面以及外侧板132b和136b的内侧面还可设置反射薄膜,因 此固定机构116b也可提供灯管光源反射的功能。相对于固定机构116b的内侧板126b的凸型物128a,底板104还设有开 口 150b;而相对于外侧板132b的凸型物134b和外侧板136b的凸型物140b, 侧壁106也设有开口 152b和154b。装设固定机构116b时,内侧板126b的 下缘连同其上的凸型物128b穿过开口 150b,而使凸型物128b卡置在开口 150b边缘,外侧板132b的凸型物134b和外侧板136b的凸型物140b则分另'J 嵌合在侧壁106的开口 152b和154b中,以使固定机构116b有效地固定在 背板102上,进而将灯管4夹持座114固定在背板102的角落处。参照图3,其是依照本发明第三优选实施例的一种背光模块的组装系统 图。背光模块100c的装置大致上与背光模块100b的装置相同,主要的差异 在于背光模块100c的固定机构116c不同于背光模块lOOb的固定机构116b。 固定机构116c主要包括顶板120c、 二内侧板126c和130c、 二外侧板132c 和136c。顶板120c包括实质为垂直的部分122c和124c,内侧板126c和130c 分别对应于外侧板136c和132c。在固定机构116c中,顶板120c的二部分 122c和124c并未接合,而内侧板126c和130c则互相接合。相同地,内侧 板126c和外侧板136c、以及内侧板130c和外侧板132c分别自顶板120c的 部分122c和124c的内侧边、以及外侧边向下延伸。内侧板126c、外侧板 132c和136c也分别设有凸型物128c、 134c和140c。与第二实施例相同,在 本实施例中,固定机构116c的顶板120c的部分122c和124c、以及外侧板 136c和132c分别从其所在的角落顺着侧壁106朝另一角落延伸出,并分别 屏蔽住二灯管组110中邻接的灯管112。在一优选实施例中,顶板120c的下 侧面以及外侧板132c和136c的内侧面还可设置反射薄膜,以反射灯管所发 出的光。同样地,相对于固定机构116c的内侧板126c的凸型物128c,底板104 设有开口 150c;而相对于外侧板132c的凸型物134c和外侧板136c的凸型 物140c,侧壁106也设有开口 152c和154c。安装固定机构116c时,内侧板 126c的下缘连同其上的凸型物128c穿过开口 150c,而使凸型物128c卡置在 开口 150c边缘,外侧板132c的凸型物134c和外侧板136c的凸型物140c 则分别嵌合在侧壁106的开口 152c和154c中,而可4吏固定才几构116c固定在 背板102上,进一步将灯管挟持座114固定在背板102的角落处。
参照图4,其是依照本发明第四优选实施例的一种背光模块的组装系统图。背光模块100d的装置大致上与背光模块100a的装置相同,主要的差异 在于背光模块100d的固定机构116d不同于背光模块100a的固定机构116a。 固定机构116d包括顶板120d、 二内侧板126d和130d以及外侧板136d。顶 板120d同样是由部分122d和124d以呈实质为L型的方式接合而成。内侧 板126b和130d分别自顶板120d的部分122d和124d的内侧边向下延伸, 而外侧板136d则自顶板120d的部分122d的外侧边向下延伸。内侧板126d、 顶板120d的部分124d的外侧边、以及外侧板136d还设有凸型物128d、 134d 和140d。在呈实质为L型的顶板120d的转角处可设置凸状固定结构138d, 其中凸状固定结构138d可例如为凸型柱状结构。在本实施例中,固定机构 140d仅具有一个外侧板136d。然而,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在本发明中,固 定机构仅具有顶板和单一内侧板即可提供固定导光板和灯管挟持座的功能,因此可依照结构强度的需求,增设内侧板和/或一个或多个外侧板,并不限于 上述实施例所述。相对于固定机构116d的内侧板126d的凸型物128d,底板104还设有开 口 150d;而相对于顶板120d的部分124d的凸型物134d和外侧+反136d的凸 型物140d,侧壁106也设有开口 152d和154d。装设固定机构116d时,内 侧板126d的下缘连同其上的凸型物128d穿过开口 150d,而使凸型物128d 卡置在开口 150d边缘,顶板120d的凸型物134d和外侧板136d的凸型物140d 则分别嵌合在侧壁106的开口 152d和154d中,而可使固定机构116d有效 地固定在背板102上,进而将灯管挟持座114固定在背板102的角落处。待完成导光板的设置后,可选择性地将光学膜片铺设在导光板和固定机 构上。参照图5的背光模块100e是以第一种实施例的固定机构116a来举例 说明。导光板108置入背板102后,可将光学膜片142和144铺设在导光板 108和固定机构116a上。应该注意的一点是,光学膜片142和144的设置与 否、种类以及数量可依照液晶显示装置的需求进行调整,甚至可无需设置任 何光学膜片。对应于固定机构116a的位置,光学膜片142和144周缘的角 落均分别设有二凸耳146和148,对应于每一固定机构116a的凸状固定结构 138a,这些凸耳146和148还分别设有通孔156和158,其中这些凸状固定 结构138a可分别穿设在对应的凸耳146和148的通孔156和158中。这样, 通过固定机构116a的顶面120a与光学膜片142和144的凸耳146和148的
对应i殳计,光学膜片142和144可有效地定位在导光^反108上。由于固定^L 构126a的凸状固定结构138a可有效地定位光学膜片142和144,因此光学 膜片142和144可在后续的胶框(未图示)装设前先行设置,从而可置入胶框 内。此外,本发明的光学膜片142和144定位用的凸耳146和148是位于背 光模块100a的角落的非发光区,因此可改善漏光现象。而且,在此种定位 方式中,光学膜片142和144并非完全固定而不能移动,而是在一定限度上 可延展或缩收,因此可改善光学膜片142和144因温度变化造成热胀冷缩所 产生的波状巻曲现象。在本发明中,固定机构的顶板所设置的凸状固定结构和光学膜片周缘的 角落凸耳的设计可依照制作或组装需求予以变化,只要凸状固定结构与凸耳 可互相配合,而可在角落的非发光区达到有效定位光学膜片即可,且固定机 构的凸状固定结构的数量可不限于一个。因此,本发明的一特征就在于提供 一种背光模块及其在液晶显示装置上的应用,用于固定背光模块的光学膜片 的凸耳是设在背光模块角落的非发光区处。上述本发明的背光模块100a 100e可应用在液晶显示装置中。在背光模 块100a 100e上组设液晶显示面板,即可组设出液晶显示装置,从而完成本 发明背光模块的一种应用。由上述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可知,本发明的 一优点就是因为本发明的背光 模块具有固定机构设置在背光模块角落的非发光区,可同时固定导光板和灯管挟持座,而无需另外设计裁切导光板的造型,更不会影响灯管的摆设区域。 因此,通过固定机构的运用,可简化导光板的造型,并可省下导光板的裁切 费用,同时可降低灯管摆放区的限制,因而可节省空间。由上述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可知,本发明的另 一优点就是因为本背光模块 在角落所设置的固定机构的顶面设有凸状固定结构,这不仅可在角落的非发 光区有效地定位光学膜片的位置,而且光学膜片可置入胶框内。因此,不仅 可有效地改善光学膜片呈波状巻曲的现象,还可避免因光学膜片在发光区设 置定位用的凸耳所导致的漏光问题。由上述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可知,本发明的又一优点就是因为利用固定机 构来固定导光板,而无需借助双面胶,这不仅重工性高,且可节省工时,还 可避免造成视觉品味不佳,进而达到提升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质量的目的。由上述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可知,本发明的再一优点就是因为通过固定机说明书第10/10页构的装设,可使灯管挟持座与背光模块的其它构件紧密结合,因此可增加灯 管挟持座的散热效能,有效延长液晶显示装置的产品寿命。虽然本发明已以一优选实施例揭示,但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本 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可做出各种的更动与润 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后附的权利要求范围所界定。
权利要求
1.一种背光模块,至少包括一背板,具有一底板和围设在所述底板的周缘的多个侧壁;一第一灯管组和一第二灯管组,围设在所述侧壁的内侧面上,所述第一灯管组的二端分别邻近于所述第二灯管组的二端,其中所述第一灯管组和所述第二灯管组均包括至少一灯管和分别设在所述灯管组二端的二灯管挟持座;二固定机构,分别罩设在所述第一灯管组的所述灯管挟持座和邻近的所述第二灯管组的所述灯管挟持座上,其中每一所述固定机构具有一顶板、和自所述顶板的一内侧边向下延伸的至少一内侧板;以及一导光板,设在所述背板的所述底板上,且位于所述第一灯管组、所述第二灯管组、以及所述固定机构之间。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中所述至少一灯管是一实质为L 型的灯管。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中所述第一灯管组的至少一灯管是 一直线型灯管,第二灯管组的至少一灯管是一匸字型灯管。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中所述至少一灯管是由一冷阴极管 组成。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中所述底板还设有一第一接合部, 内侧板对应设有一第二接合部,第 一接合部与第二接合部互相接合。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背光模块,其中所述第一接合部是一开口,第二 接合部是凸设在内侧板上的一凸型物,内侧板的下缘和凸型物穿过开口,而 使凸型物卡置在开口边缘。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中每一所述固定机构还包括至少一 自顶板的一外侧边向下延伸的外侧板,该外侧板介于灯管挟持座的至少之一 与侧壁的至少之一之间。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背光模块,其中所述外侧板设有一第一接合部, 侧壁设有对应的至少 一第二接合部,第 一接合部与第二接合部互相接合。
9.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至少包括 一背光模块,至少包括 一背板,具有一底板和围设在所述底板的周缘的多个侧壁;一第一灯管组和一第二灯管组,围设在所述侧壁的内侧面上,所述第 一灯管组的二端分别邻近于所述第二灯管组的二端,其中所述第一灯管组和 所述第二灯管组均包括至少一灯管和分別设在所述灯管组二端的二灯管换持座;二固定机构,分别罩设在所述第 一灯管组的所述灯管挟持座和邻近的 所述第二灯管组的所述灯管挟持座上,其中所述固定机构具有一顶板、和自 所述顶板的 一 内侧边向下延伸的至少 一 内侧板;以及一导光板,设在所述背板的所述底板上,且位于所述第一灯管组、所 述第二灯管组、以及所述固定机构之间;以及 一液晶显示面板,设在所述背光模块上。
10.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灯管是至少一 实质为L型的灯管。
11.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底板还设有一开口, 至少一内侧板对应凸设有一凸型物,至少一内侧板的下缘和凸型物穿过开 口,而使凸型物卡置在开口边缘。
12.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每一所述固定机构还包括 自顶板的一外侧边向下延伸的至少一外侧板,该至少一外侧板介于灯管挟持 座的至少之一 与侧壁的至少之一之间。
13. 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外侧板设有至 少一第一接合部,侧壁设有对应的至少一第二接合部,至少一第一接合部与 至少 一 第二接合部互相接合。
14.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固定机构的一内侧板 还包括一内侧板,内侧板中至少之一设有一第一接合部;以及底板还设有一 对应于第 一接合部的第二接合部,其中第 一接合部与第二接合部互相接合。
15. 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每一所述固定机构还至少 包括自顶板的一外侧边向下延伸的二外侧板,并分别对应于内侧板,外侧板 介于灯管挟持座与背板的侧壁之间,邻近的灯管挟持座分别夹设在内侧板与 对应的外侧板之间。
16. 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所述外側板的至少之一设 有一第三接合部;侧壁则设有一对应于第三接合部的第四接合部,其中第三接合部与第四接合部互相接合。
17. 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所述顶面具有互相接合的 一第一部分和一第二部分,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接合成一实质为L型,其中 顶面的第一部分、顶面的第二部分以及外侧板分别顺着侧壁延伸,并屏蔽住 第一灯管组的至少一灯管和第二灯管组的至少一灯管。
18. 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所述顶板的下侧面和外侧 板的内侧面均设有一反射薄膜。
19.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每一所述固定机构的顶板 还包括至少一凸状固定结构。
20.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所述背光模块还包括至少 一光学膜片,设在导光板和固定机构上,凸状固定结构可固定至少一光学膜 片。
21. 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光学膜片的周 缘还具有对应于每一固定机构的至少一凸状固定结构的至少二凸耳。
22. 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中每一所述凸耳包括至少一 通孔,分别对应于每一固定机构的至少一凸状固定结构,每一固定机构的至 少 一 凸状固定结构穿设在对应的凸耳的至少 一通孔中。
全文摘要
一种背光模块及应用该背光模块的液晶显示装置。背光模块至少包括一背板,其具有一底板和围设在底板的周缘的多个侧壁;一第一灯管组和一第二灯管组,围设在侧壁的内侧面,且第一灯管组的二端分别邻近于第二灯管组的二端,其中第一灯管组和第二灯管组均包括至少一灯管和分别设在灯管组的二端的二灯管挟持座;二固定机构,分别罩设在第一灯管组的灯管挟持座和邻近的第二灯管组的灯管挟持座上,其中每一固定机构具有一顶板、和自顶板的一内侧边向下延伸的至少一内侧板;以及一导光板,设在背板的底板上,且位于第一灯管组、第二灯管组、以及固定机构之间。
文档编号G02F1/1335GK101118339SQ200610100970
公开日2008年2月6日 申请日期2006年8月4日 优先权日2006年8月4日
发明者罗静怡, 赵建肇 申请人:奇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