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05305阅读:7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图像形成装置,特别是关于包括一边由输送机构输送成像介质,一边在成像面上形成图像的成像部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作为用于胶片显影的图像形成装置有利用激光对相纸(例如,感光纸等,相当于成像介质)进行图像曝光的装置。图12所示为所述装置的一个例子。该装置设置成读取形成于已显影底片上的帧图像数据或存储于各种存储介质中的图像数据,并根据这些图像数据在相纸的乳胶面上进行图像的洗像曝光。
如图12所示,相纸暗匣100中容纳有卷绕成圆筒状的相纸。从相纸暗匣100中抽取的相纸,沿着输送路径输送,并由裁纸器切割成规定的打印尺寸。所述被切割的相纸P由输送单元102送往成像部103。在所述成像部103,在由曝光用输送辊104夹持相纸P的状态下以一定的速度输送相纸的同时,沿主扫描方向(与副扫描方向,即输送方向垂直的方向)重复进行激光扫描,以此在相纸P的表面形成图像(潜影)曝光。曝光用输送辊104沿输送方向设置有两个单元,在上游侧输送辊104和下游侧输送辊104之间设有激光扫描位置。然后,已被冲洗曝光图像的相纸P被传递给设置在成像部103下游侧的其他输送单元105、106,送往显影处理部。
这里,在进行如上所述的激光扫描曝光时,一旦在图像曝光过程中对相纸P产生大的振动或负荷变化,就会产生曝光阴影,从而对打印图像的画质带来不良影响。因此,例如,日本专利第3597342号公报(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在成像部103的上游侧或下游侧,设置加长输送路径的所谓曝光前缓冲部或曝光后缓冲部,用以尽量避免产生曝光阴影的方案。
另外,如图12所示,成像部103的下游侧作为曝光后缓冲部设有暂时容纳相纸P的容纳空间部107,并且,往所述容纳空间部107内输送相纸P的装置也被周知。所述装置中,一旦完成成像部103的图像曝光,容纳在容纳空间部107内的相纸P就会由输送单元105、106送往显影处理部。通过设置所述容纳空间部107,避免对相纸P产生大的负荷作用,能够在稳定的负荷状态下进行图像曝光。
在如图12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由于是根据已读取的图像数据进行扫描曝光,因此与以往相比可以对打印尺寸较长的相纸进行打印。但是,对打印尺寸较长的相纸进行打印时,也必须设置与打印尺寸相应的曝光前缓冲部或曝光后缓冲部,因此相应地就会导致输送路径变长或容纳空间部107变大,从而导致图像形成装置整体的大型化。
对此,例如可以考虑将长条相纸卷绕成圆筒状并暂时存储,但如上所述的卷绕相纸并进行存储的结构中,在被存储的相纸进入下一程序之前无法进行下一个相纸的处理,因此相纸的处理就会在存储部停滞,从而降低了装置整体的处理能力。

发明内容
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图像形成装置内包含存储打印尺寸较长的成像介质的存储装置时,能够对成像介质进行高效的图像形成处理。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第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在其下游侧输送机构的输送路径上,设置了包括可存储成像介质的多个存储部的存储装置。
具体而言,就是以图像形成装置为对象,该图像形成装置在成像部一边输送成像介质一边进行扫描曝光,然后将成像介质输送给显影处理部。并且设有把成像介质从成像部输送给下游侧显影处理部的下游侧输送机构,同时在下游侧输送机构的输送路径上,还设有包括用以暂时存储成像介质的多个存储部的存储装置。
根据上述构成,利用设置在下游侧输送机构输送路径上的存储装置,能够存储长条状的成像介质,因此不需装置整体大型化,也可确保曝光后缓冲部能够防止在打印尺寸较长的成像介质时产生曝光阴影。
另外,由于存储装置包含有多个存储部,因此能够分别存储多个成像介质。即,由于在存储装置中可暂时存储成像介质,且不必等到进入下一程序就能存储下一个成像介质,所以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在存储装置中的等待时间而造成的时间浪费,能够提高装置整体的处理效率。
本发明提出的第二种图像形成装置,下游侧输送机构的输送路径的长度小于成像介质的最大所能处理长度。
在上述构成中,下游侧输送机构的输送路径的长度最好小于成像介质的最大所能处理长度。在这里,所述最大所能处理长度是指在该装置中所能处理的成像介质的输送方向最大长度。这样,当下游侧输送路径长度与装置中成像介质的最大所能处理长度相同或比其短时,从防止产生曝光阴影的观点有必要在下游侧输送路径上设置缓冲部,但通过上述的构造设置,即不降低设置处理能力,还可确保缓冲部能够防止发生曝光阴影。
本发明提出的第三种图像形成装置,存储装置设置成用于将成像介质卷绕成圆筒状,且将成像介质存储在存储部内,以使成像介质在成像部进行成像后被输送到所述显影处理部的过程中所经过的时间至少大于生成潜影所需的时间。
在这里,例如当成像介质被卷绕成圆筒状并存储时,成像介质从后端被抽取并输送给显影处理部。因此,当卷绕成像介质后立即输送给显影处理部,则最后形成图像的后端就会在没有进行充分的潜影状态下显影,从而会造成打印质量的降低。
因此,最好是将存储装置设置成用于将成像介质卷绕成圆筒状,且将成像介质存储在存储部内,以使成像介质在成像部进行成像后被送往所述显影处理部的过程中所经过的时间至少长于生成潜影所需的时间。在这种构成中可保证在成像介质上成像之后、潜影结束之前使其不进行显影处理,通过使成像介质在从图像形成开始到终止潜影进行的期间不进行显影处理,即使如上所述地从最后进行图像形成的后端进行显影处理,也不会造成打印质量的降低。
本发明提出的第四种图像形成装置,在从切断成像介质的切割部到成像部之间的上游侧输送机构的输送路径上,设有包括可存储成像介质的多个存储部的存储装置。
具体而言,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为一边输送成像介质一边在切割部将其切断成规定大小,并在成像部进行扫描曝光。并且,包括将成像介质从切割部传递给成像部的上游侧输送机构,同时,在上游侧输送机构的输送路径上设有包括用于暂时存储成像介质的多个存储部的存储装置。
根据上述构成,利用设置在上游侧输送机构的输送路径上的存储装置,能够存储长条状成像介质,因此不需装置整体大型化,也可确保曝光前缓冲部能够充分防止在较长尺寸的成像介质上产生曝光阴影。根据该构成,能够防止将在切割部按规定长度切断成像介质时产生的振动传递到曝光部位,也能有效地防止因振动或负荷变化产生的曝光阴影。
另外,由于存储装置包含有多个存储部,因此能够凭借多个存储部分别存储多个成像介质。即,由于在存储装置中可暂时存储成像介质,且不必等到进入下一程序就能存储下一个成像介质,所以能够最大程度的减少在第一存储装置中因等待时间造成的时间浪费,能够提高装置整体的处理效率。
本发明提出的第五种图像形成装置,上游侧输送机构中的输送路径的长度小于成像介质的最大所能处理长度。
在上述构成中,上游侧输送机构中的输送路径的长度最好小于成像介质的最大所能处理长度。在这里,所述最大所能处理长度是指在该装置中所能处理的成像介质的最大输送方向长度。这样,上游侧输送路径长度与装置中的成像介质的最大所能处理长度相同或比其短时,从防止产生曝光阴影的观点有必要在上游侧输送路径上设置缓冲部,通过上述的构造设置,即不降低装置处理能力,还可确保能够防止发生曝光阴影的缓冲部。
本发明提出的第六种图像形成装置,存储装置包括用于移动多个存储部的移动装置,使多个存储部的一个移动到第一位置的同时使多个存储部的另一个移动到第二位置;其中在第一位置存储部接受成像介质,在第二位置存储部将成像介质传递给输送下游侧。根据该构成,由于在第一位置将成像介质存储在一个存储部的同时,可以在第二位置从存储成像介质的其他存储部中将成像介质传递给输送下游侧,因而,不必等存储到存储部以及向下游侧传递,就可以将多个成像介质顺利地输送到下游侧,能够提高装置整体的处理速度。
本发明提出的第七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成像部、第一存储装置和显影处理部。成像部在成像介质的成像面上形成图像。第一存储装置包括旋转轴、以旋转轴为中心旋转的旋转件,以及安装在旋转件上的多个存储部,其中多个存储部随着旋转件的旋转,以使多个存储部在从成像部接收成像介质的第一位置和将成像介质输传递给下游侧的第二位置之间移动。显影处理部对从存储装置传送来的成像介质进行显影处理。
在这里,安装在以旋转轴为中心旋转的旋转件上的多个存储部,在第一位置从成像部接收成像介质,在第二位置将成像介质传递给显影处理部。
根据该构成,第一存储装置能够不断地接收从成像部输出的成像介质,然后依次将成像介质传递给显影处理部。
其结果能够解决如下问题接收成像介质的第一存储装置在成像介质进行潜影的过程中不能将成像介质传递给下一程序,并需经一定的时间才能接收下一个输送来的成像介质。因而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在第一存储装置中因等待时间造成的时间浪费,提高装置整体的处理效率。
本发明提出的第八种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供应部、输送机构、第二存储装置和切割部。供应部容纳卷绕成圆筒状的长条形成像介质。输送机构从供应部抽取所述成像介质,并往下游方向输送。第二存储装置包括旋转轴、以旋转轴为中心旋转的旋转件,以及安装在旋转件上的多个存储部,其中多个存储部随着旋转件的旋转,以使多个存储部在从输送机构接收成像介质的第三位置和将成像介质输传递给下游侧的第四位置之间移动。切割部,设置在供应部与输送机构之间,并按规定长度切断成像介质。
在这里,第二存储装置设置在输送机构与成像部之间。并且,安装在以旋转轴为中心旋转的旋转件上的多个存储部,在第三位置从输送机构接收成像介质,在第四位置将成像介质传递给成像部。
根据该构成,存储部能够不断地接收从输送机构输出的成像介质,然后依次将成像介质传递给成像部。其结果是能够最大程度的减少在第二存储装置中因等待时间造成的时间浪费,能够提高装置整体的处理效率。
本发明提出的第九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供应部、第二存储装置、成像部和切割部。供应部用于容纳卷绕成圆筒状的长条形成像介质。第二存储装置包括旋转轴、以旋转轴为中心旋转的旋转部件,以及安装在旋转件上的多个存储部,其中多个存储部随着旋转件旋转,以使多个存储部在从输送机构接收成像介质的第三位置和将成像介质输传递给下游侧的第四位置之间移动。成像部用于在从存储装置输送来的成像介质的成像面上形成图像。切割部设置在供应部与输送机构之间,并按规定长度切断成像介质。
在这里,安装在以旋转轴为中心旋转的旋转件上的多个存储部,在第三位置从输送机构接收成像介质,在第四位置将成像介质传递给成像部。
根据该构成,存储部能够不断地接收从输送机构送出的成像介质,然后依次将成像介质传递给成像部。其结果,能够最大程度的减少在第二存储装置中因等待时间造成的时间浪费,能够提高装置整体的处理效率。
发明效果根据本发明提出的图像形成装置,由于在上游侧输送机构或下游侧输送机构的输送路径上设置了包括用以存储成像介质的多个存储部的存储装置,因此可以不必等将上一个成像介质存储到存储装置并将其向下一程序传递,就可以对多个成像介质进行连续处理,因此能够提高装置整体的效率。特别是当上游侧输送机构和下游侧输送机构的输送路径小于成像介质的最大所能处理长度时通常需要设置缓冲部,但如果依据上述构成,既能防止降低装置整体的处理能力,又能确保缓冲部。
并且,把存储装置设置在成像部的输送下游侧时,能够有效防止因成像部中处理的迟缓而引起的装置处理能力的降低,而另一方面,把存储装置设置在成像部的输送上游侧时,则能够防止在切割部切断成像介质时产生的振动传递到曝光部分,能有效地防止曝光阴影的产生。
再有,为防止成像介质在从完成形成图像开始到至少完成潜影其间进入显影处理部,将成像介质卷绕成圆筒状并将成像介质存储于存储装置中,因此可有效地防止因潜影时间不足而造成打印质量的降低。
还有,由于设有多个存储装置,在第一位置将成像介质存储在一个存储部的同时,可以在第二位置从成像介质存储的其他存储部中将其输送至输送下游侧,能够有效地进行成像介质的存储和输出,并能顺利地输送至下游侧。从而,能够提高装置的处理速度。


图1为具有实施例1相关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照片处理系统构成的部分剖面图;图2为实施例1相关的相纸存储机构的构成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1相关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控制模块构成示意图;图4为实施例1相关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作业流程图;
图5为实施例1相关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操作(其1)示意图;图6为实施例1相关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操作(其2)示意图;图7为实施例1相关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操作(其3)示意图;图8为实施例1相关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操作(其4)示意图;图9为实施例2相关的与图1相当的示意图;图10为实施例2相关的与图3相当的示意图;图11为实施例2相关的与图4相当的示意图;图12为传统技术相关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构成示意图。
符号说明A图像形成装置P相纸(成像介质)5裁纸器(切割部)6输送单元(上游侧输送机构,输送机构)7曝光装置(成像部)9a 上游侧曝光输送辊9b 下游侧曝光输送辊12 输送单元(下游侧输送机构)38 旋转驱动装置(移动装置)50 相纸存储机构(存储装置,第一存储机构)51 筒状件(存储部)52 连接件(旋转件)53 引导件54 夹持输送辊对60 相纸存储机构(存储装置,第二存储机构)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而且,下面的说明只不过是列举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并不限制本发明的其他应用产品或其他用途。
-实施例1-[照片处理系统的整体构成]图1为具有与本发明相关的图像形成装置A的照片处理系统构成的部分剖面图。图1所示的照片处理系统具有获取图像数据、并根据该图像数据在相纸(相当于成像介质)的乳胶面(相当于成像面)上进行图像的洗像曝光,并且打印照片的功能。该照片处理系统包括胶片扫描器(图中省略)和媒体读取部(图中省略)。胶片扫描器用于扫描显影处理后的照相胶片上形成的帧图像,并获取图像数据,媒体读取部用于读取存储在数码相机存储介质或其它存储介质中的图像数据。
图1所示的相纸暗匣(供应部)3中分别容纳有被卷绕成圆筒状的长条相纸的圆筒R,相纸暗匣3可在图像形成装置A上自由拆卸和安装。而且,按照打印尺寸等来选择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A主体上的2个相纸暗匣3中的一个,并且从被选择的相纸暗匣3抽取的相纸P被沿着规定的输送路径输送。即,从相纸暗匣3中抽取的相纸,通过前置辊单元4转变输送方向,并由输送单元6(上游侧输送机构,输送机构)夹持其前端的状态下输送,且由裁纸器5将其切断成规定的打印尺寸。而且,由输送单元6把被切断的相纸P输送至位于下游侧的曝光装置7(相当于成像部)。
这里,规定的打印尺寸设定成小于该照片处理系统中可处理的输送方向长度(所能处理的最大长度)。该所能处理的最大长度可以比从裁纸器5至曝光装置7的曝光位置之间的曝光前输送长度(上游侧输送机构的输送路径长度)长,此时,可以在曝光前、曝光后的位置上设置如下文中描述的相纸存储机构50(存储装置,第一存储装置),防止将输送时或切割相纸时的振动传递到相纸的曝光部分即可(在本实施例中,所能处理的最大长度长于曝光后输送长度,但短于曝光前输送长度)。
曝光装置7内设有上游侧曝光输送辊9a(上游侧输送机构)及下游侧曝光输送辊9b(下游侧输送机构)。这些曝光输送辊9a、9b之间,设有利用激光对相纸P进行曝光处理所需的曝光位置。曝光输送辊9的上游侧设有相纸检测传感器10,一旦相纸P被送入,相纸检测传感器10就检测其前端部分并输出信号。该相纸检测传感器10由输出红外线的发光元件和接受所述红外线的受光元件构成。通过相纸检测传感器10检测相纸P的位置,可决定曝光位置上的曝光开始时间。曝光装置7由大家熟知的构造构成,根据图像数据,曝光装置7对激光光源(激光二极管等)输出的激光进行调节,并通过将已调节的激光照射于相纸P上,进行图像曝光。进行图像曝光时,相纸P则在被曝光输送辊9a、9b夹持的状态下,按规定的速度(一定速度)输送。由于激光是在与相纸P的输送方向(副扫描方向)正交的主扫描方向进行扫描,因此在相纸P上一行一行进行图像(潜影)的洗像曝光。
还有,如上所述一边进行图像曝光,一边由下游侧的曝光输送辊9b将相纸P送往曝光位置的下游侧。曝光装置7的下游侧设有相纸存储机构50。将在下文中进行详细介绍该相纸存储机构50包括多个筒状件(存储部)51,相纸存储机构50在能够把由下游侧曝光输送辊9b传递来的相纸P暂时存储于筒状件51内的同时,还能把相纸P传递给输送单元12。而且,输送单元12包括沿输送路径设置的多个夹持输送辊对12a和形成输送路径所需的导引板12b。夹持输送辊对12a由图中未示的驱动机构所驱动。
如上所述,通过暂时存储曝光后的相纸P,能争取在相纸P中的潜影时间。同时,当长条状相纸在曝光过程中其前端进入显影处理部时,能够有效地防止将因显影部中的处理而产生的振动等传递到相纸的曝光部分。根据该构成,能够防止曝光阴影等的发生,还能有效防止打印质量的降低。
接下来,参照图2对图1中的相纸存储机构50的构成进行说明。该相纸存储机构50用于依次存储输送来的多个相纸P。相纸存储机构50包括筒轴沿相纸P的宽度方向(主扫描方向)延伸的多个(图2中有4个)圆筒状的筒状件51和从侧面看近似十字形的并用于连接并固定筒状件的连接件(旋转件)52以及使连接件52向规定的方向(在图例中为逆时针方向)旋转的电动机等图中未示的驱动装置。
各筒状件51为由金属材料或树脂材料构成的圆筒状的部件,其外圆周部分形成有沿筒轴方向开口的开口部51a,在其外表面上,沿筒轴宽度形成有沿切线方向突出的导入部51b,其中,所述导入部51b能够将相纸P顺利地导入至开口部51a。
导入部51b由相对应地设置的两个板件构成,每个板件上设有向导入部51b的内侧突出的夹持输送辊对54。而且,导入部51b的前端设有扩大部51c,以便易于接收来自引导件53的相纸P。该夹持输送辊对54设置成当相纸P被导入到筒状件51内或从筒状件51向下一程序送出相纸P时,夹持并输送相纸P,同时,如下文所述,当筒状件51旋转移动期间,夹持相纸P的后端防止其移动。
而且,筒状件51设置成使各自的筒轴大致平行、并在被排列成近似为菱形的状态下由连接件52连接。同时随着连接件52的旋转,位于上侧的筒状件51移动到设置在下游侧曝光输送辊9b的下游侧的引导件53的出口下方,且其导入部51b朝上方开口。另一方面,当筒状件51位于输送下游侧(图例中为左侧)时,随着连接件52的旋转,导入部51b设定在与输送单元12的夹持输送辊对12a相同高度的位置。
在这里,引导件53由两个从侧面看近似圆弧形的板状件构成,将相纸P的输送方向转变为向下。两个板状件设置成从输送方向的上游侧至下游侧空隙逐渐扩大。
根据该构成,由下游侧曝光输送辊9b输送给输送下游侧的相纸P通过引导件53从筒状件51中的一个的导入部51b被送往筒状件51的内部。而且,被送往筒状件51内部的相纸P,则如图5所示,沿筒状件51的内壁卷绕成圆筒状。
连接件52是由金属材料或树脂材料构成的从侧面看近似十字形的部件,其中心部分设有与图中未示的电动机相连接的旋转轴(转动轴)52a。根据该构成,一旦驱动电动机旋转,连接件则与旋转轴同时旋转,固定连接在连接件52上的筒状件51也一同旋转。而且,连接件52不只限于侧面看近似十字形的部件,只要是与多个筒状件51相连接的、并可旋转的部件,任意形状均可,例如也可以是圆板状的部件。
还有,筒状件51的数量及设置位置、连接件52的旋转速度等由潜影时间和处理速度之间的关系来决定。即,筒状件51的数量及设置位置、旋转速度等被设定为在不往下游侧的显影处理部输送相纸,且不影响装置的处理速度的情况下,在相纸的后端形成图像后所必要的潜影时间(比如3分钟左右)。
根据上述构成,由于能够在筒状件51内储存曝光后的相纸P,因此即使是长尺寸的相纸P在曝光过程中相纸的前端被输送到显影处理部,也能有效地防止将因进行显影处理而产生的振动传递到曝光部分。并且,由于设置了如上所述的多个筒状件51,并由连接件52的连接使其旋转,即使输送来多个相纸P,后一个相纸P也不必等待前一个相纸P从筒状件51完全输出后再向下游侧输出。即,因为可以依次地将其存储在筒状件51中,能够提高处理速度。
还有,已曝光处理的相纸P在规定时间内存储在筒状件51中,以使其在曝光完毕后进行潜影的过程中不被输送至显影处理部,因而,如下文中所述,即使是从相纸的后端开始进行显影处理,也能有效地防止打印质量的降低。
下面,根据图3说明图像形成装置A的控制模块的构成。所述图3中,相纸前端检测装置30利用相纸检测传感器10输出的输出信号检测相纸P的前端,并检测出相纸P已到达检测点。同时,根据相纸P的前端被检测出的时刻,在下面描述的相纸位置检测部33中,能够判断当时相纸P在下游侧所处的位置。辊驱动装置31是由驱动曝光输送辊9所需的驱动机构或驱动电路等构成。而且,输送量检测装置32设置成通过检测曝光输送辊9的旋转量来检测相纸P的输送量。即,控制曝光输送辊9使其按一定的速度旋转,因此能够利用编码器监测输送量。
相纸位置检测部33具有根据由相纸前端检测装置30检测到的相纸P的前端位置和输送量检测装置32检测到的相纸P的输送量,计算出相纸P位置的功能。具体而言,相纸位置检测部33包括曝光开始时刻检测装置33a、相纸后端脱离检测装置33b以及相纸后端到达检测装置33c。
曝光开始时刻检测装置33a设置成根据由相纸前端检测装置30检测出的相纸P的前端位置,检测激光曝光开始时刻。即因为从设计上规定了相纸检测传感器10的位置以及激光曝光位置,所以只要知道相纸P的前端位置,就可利用曝光开始时刻检测装置33a计算曝光位置中的曝光开始时刻。相纸后端脱离检测装置33b用于检测相纸P的后端是否从曝光位置脱离。相纸后端到达检测装置33c用于检测相纸P的后端是否已到达筒状件51的扩大部51c附近。曝光控制部34设置成根据由曝光开始时刻检测装置33a计算出的曝光时刻的计算结果,开始用激光进行图像曝光。在此,将根据图像数据调节的激光对相纸P的乳剂面进行扫描,在相纸的乳剂面上形成潜影。
输送辊驱动部35包括用以驱动相纸存储机构50的机构。具体而言,输送辊驱动部35包括压接驱动装置35a和辊驱动装置35b,其中,压接驱动装置35a使设在各筒状件51中的夹持输送辊对54在压接状态和非压接状态之间进行切换,辊驱动装置35b用于旋转驱动夹持输送辊对54。在这里,曝光装置7进行图像曝光时,压接驱动装置35a将输送辊对54切换到非压接状态,以使负荷不会作用于相纸P。
输送单元驱动部36为用于驱动输送单元12的机构,包括用于旋转驱动夹持输送辊对12a的辊驱动装置36a。
输送辊驱动控制装置37设置成对输送辊驱动部35以及输送单元驱动部36进行驱动控制。例如,通过相纸后端脱离检测装置33b检测出相纸P的后端已从曝光位置脱离时,就会启动输送辊驱动部35的压接驱动装置35a,并把夹持输送辊对54切换至压接状态。另一方面,通过相纸位置检测部33检测到相纸P的输送方向前端已到达与输送单元12的夹持输送辊对12a相同高度时,就会启动输送单元驱动部36的辊驱动装置36a,并旋转驱动夹持输送辊对12a。
旋转驱动装置38(移动装置)用于使连接多个筒状件51的连接件52旋转规定量,是由用以旋转连接件52旋转轴的驱动机构或作为控制装置的驱动电路等构成。例如,根据相纸后端到达检测装置33c检测出相纸P的后端已到达筒状件51的扩大部51c附近时,则把连接件52旋转规定量,并使其位于能够把容纳有相纸P的筒状件51传递给下游侧输送单元12的位置。
打印尺寸设定装置40中设定存储有进行图像曝光的相纸P的打印尺寸数据。而且,根据存储于所述打印尺寸设定装置中的数据,对相纸存储机构50进行控制。例如,根据存储设定在打印尺寸设定装置40中的打印尺寸数据,控制夹持输送辊对54的旋转及停止。
在这里,图3所示的控制模块,可利用硬件或计算机软件功能实现。而且可按照相纸处理能力等来适当地规定哪些功能利用软件实现,哪些功能利用硬件实现。

下面,根据图4的流程图以及图5至图8对从相纸进行图像曝光后到向显影处理部提供相纸P为止的作业进行说明。
首先,由相纸检测传感器10以及相纸前端检测装置30检测切断成规定的打印尺寸的相纸P的前端(步骤S1)。检测出相纸P的前端后经过规定的时间、并由曝光开始时刻检测装置33a(参照图3)检测出曝光开始的时间后,利用曝光控制部34(参照图3)开始对相纸P的乳剂面进行激光扫描曝光,并形成图像(步骤S2)。
如上所述,相纸P一边进行激光扫描曝光,一边被曝光输送辊9送往下游侧,并且相纸P的前端经过近似圆弧状的引导件53以及相纸存储机构50的筒状件51导入部51b内。此时,由于导入部51b的夹持输送辊对54处于解除压接的状态,因此不会对相纸P施加大的负荷,相纸P可通过导入部51b的位置。
而且,如图5所示,由于相纸存储机构50的筒状件51预先位于引导件53的出口下方(第一位置),因此如上所述,通过筒状件51导入部51b的相纸P被直接送往筒状件51内。根据该构成,如图5所示,相纸P以沿着筒状件51的内壁卷绕成圆筒状的状态下被接收。
接下来的步骤S3判定相纸P的后端是否已从曝光位置脱离。具体而言,根据相纸检测传感器10(参照图1)的检测结果和相纸P的输送量,由相纸位置检测部33计算相纸P的位置,并根据该计算结果由相纸后端脱离检测装置33b判断相纸P的后端是否已从曝光位置脱离。
而且,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在曝光位置前的相纸检测传感器10检测相纸P的前端,并根据该检测结果和相纸P的输送量计算相纸P的后端位置,从而判断相纸P已从曝光位置脱离,然而并不限于此,也可在下游侧曝光输送辊9b附近设置传感器等,直接检测相纸P的后端是否脱离。
在步骤S3中,当通过相纸后端脱离检测装置33b检测出相纸P的后端已从曝光位置脱离时(“是”时),则把设在筒状件51导入部51b的夹持输送辊对54从非压接状态切换成压接状态(步骤S4)。并且,旋转驱动夹持输送辊对54进一步向筒状件51内输送相纸P(步骤S5)。另一方面,当判定相纸P的后端没有从曝光位置脱离(”否”时)时,重复进行步骤3中的判定,直到判定为已脱离为止。
而且,在步骤S6中,如图6所示,通过相纸后端到达检测装置33c判定相纸P的后端是否已到达筒状件51扩大部51c的附近。当判定相纸P的后端已到达时(“是”时),停止夹持输送辊对54的旋转驱动(步骤S7)。另一方面,当判定相纸P的后端还没有到达筒状件51扩大部51c的附近时(”否”时),旋转驱动夹持输送辊对54,重复进行步骤6中的判定,并直到判定为已到达为止。
还有,在步骤S6中,虽然通过相纸后端到达检测装置33c推断相纸的位置,但并不限于此,与上述步骤S3中的相纸后端脱离的判定相同,也可通过在筒状件51扩大部51c的附近设置传感器等,直接检测相纸P的后端已到达扩大部51c附近。
在步骤S7中停止夹持输送辊对54的旋转驱动后所进行的步骤S8中,如图7所示,利用旋转驱动装置38沿规定方向把通过连接件52相连接的筒状件51旋转规定量(图例中为逆时针90度旋转),并将容纳有相纸P的筒状件51导入部51b移动到向输送单元12传递相纸的相纸传递位置(第二位置)。
在接下来的步骤S9中,判定容纳有相纸P的筒状件51导入部51b是否到达了能够将相纸P传递给输送单元12的规定位置。具体而言,通过判定旋转驱动装置38是否使连接件52旋转了规定的旋转量来判定。在这里,规定位置是指筒状件51导入部51b的输送面和输送单元12的输送面的高度位置大致相同并排成一列的状态。
在步骤S9中,当判定筒状件51旋转移动并到达所定位置(“是”时)时,如图8所示,旋转驱动筒状件51的夹持输送辊对54(步骤S10),并把相纸P传递给输送单元12(步骤S11),从而结束该流程(结束)。而且,如上所述,当判定筒状件51已到达规定位置时,如图8所示,已进行曝光处理的下一个相纸P就被送往位于引导件53出口下方的筒状件51内。
根据上述操作,相纸P被输送到输送单元12的上侧,并送往图中未示的显影处理部进行显影处理。即,相纸P在被收容于相纸存储机构50的筒状件51内之前和由输送单元12输送时,在输送方向上的前端和后端在交替的状态下输送。
一旦完成如上所述的向输送单元12传递相纸P的程序,设置在筒状件51导入部51b中的夹持输送辊对54就由压接状态切换到非压接状态。同时,容纳有下一个相纸P的旁边的筒状件51开始旋转,并移动到向输送单元12传递相纸的相纸传递位置,并按照上述流程重复操作。
依据本实施例,在输送路径曝光位置的下游侧设置包括能够存储相纸P的多个筒状件51的相纸存储机构50,因此不需装置整体大型化就能确保曝光后的相纸P所需的缓冲部。并且,通过设置多个筒状件51,能够同时存储多个曝光后的相纸P,因此不必等到存储到相纸P的筒状件51被输送到下一程序,就能进行下一个相纸P的曝光处理,能够提高装置整体的处理速度。
而且,从相纸P的曝光处理开始到潜影终止期间,把相纸P存储在相纸存储机构50的筒状件51内并停留规定时间,使其不是被立即送往显影处理部,因此即使如本实施例中从最后被曝光处理的相纸P的后端开始进行显影处理时,也能确保充足的潜影时间,可有效地防止打印质量的降低。
-实施例2-图9表示具有与实施例2相关的图像形成装置A’的照片处理系统。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在曝光装置7上游侧设有相纸存储机构(存储装置,第二存储装置)60,所以对于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说明,下面只对不同的部分进行说明。而且在本实施例中,相纸的最大所能处理长度长于曝光前输送长度以及曝光后输送长度。
在输送单元6和曝光装置7之间设有相纸存储机构60,其中输送单元6用于将由裁纸器(切割部)切断成规定尺寸的相纸P送往下游侧。该相纸存储机构60包括圆筒状的多个筒状件61、用于连接所述筒状件61的近似十字形的连接件62、使连接件62按规定方向(在图中,逆时针方向)旋转的电动机等图中未示的驱动装置。由于这些构成与实施例1的相纸存储机构50相同,所以在此省略对其具体构成的说明。
在相纸存储机构60和输送单元6之间设有能够向相纸存储机构60传递相纸P的圆弧状引导件63。即,引导件63设置成其入口位于利用输送单元6输送相纸P的位置的同时出口侧向下方开口,并且在引导件63的下方,设有相纸存储机构60的筒状件61的扩大部61c。
在输送单元6的上游侧设有相纸检测传感器14,一旦相纸被输送进来,就检测其前端部分并输出信号。该相纸检测传感器14与相纸检测传感器10相同,由输出红外线的发光元件和接收该红外线的受光元件构成。通过由该相纸检测传感器14检测相纸P的位置,控制输送单元6以及相纸存储机构60的驱动。
同时,在相纸存储机构60的下游侧设有把相纸P从相纸存储机构60输送到曝光位置所需的输送单元13。该输送单元13包括,沿输送路径设置的多个夹持输送辊对13a和用于形成输送路径的导引板13b,且利用图上未示的驱动机构驱动夹持输送辊对13a。
在这里,随着连接件62的旋转,当筒状件位于输送下游侧(图例中为左侧)时,筒状件61的导入部61b的位置设定在位于与输送单元13的夹持输送辊对13a相同高度上。
下面,根据图10,对图像形成装置A’的曝光位置上游侧部分相对应的控制模块构成进行说明。所述图10中,相纸前端检测装置70是利用从相纸检测传感器14输出的输出信号检测相纸P的前端,并检测出相纸P已到达。同时,根据相纸P的前端被检测出的时刻,能够在下文中描述的相纸位置检测部73判断相纸P当前所处的位置。单元驱动装置71是由用于驱动输送单元6的驱动机构或驱动电路等构成。而且,输送量检测装置72设置成用于检测输送单元6的移动量。相纸位置检测部73具有根据相纸前端检测装置70检测到的相纸P的前端位置和输送量检测装置72检测到的相纸P的输送量,计算出相纸P各个位置的功能。具体而言,相纸位置检测部73包括相纸前端到达检测装置73a和相纸后端到达检测装置73b。
相纸前端到达检测装置73a用于检测相纸P的前端已到达筒状件61的导入部61b。相纸后端到达检测装置73b用于检测相纸P的后端已到达筒状件61的扩大部61c的附近。
与上述实施例1相同,输送辊驱动部75包括用于驱动相纸存储机构60的机构。具体而言,包括用于将设置在各筒状件61中的夹持输送辊对64切换成压接状态和非压接状态的压接驱动装置75a和用于旋转驱动夹持输送辊对64的辊驱动装置75b。输送单元驱动部76具有用于驱动输送单元13的机构,包括旋转驱动夹持输送辊对13a的辊驱动装置76a。
输送辊驱动控制装置77设置成对输送辊驱动部75以及输送单元驱动部76进行驱动控制。例如,当通过相纸前端到达检测装置73a检测到相纸P的前端已到达筒状件61的导入部61b时,启动输送辊驱动部75的压接驱动装置75a,并将夹持输送辊对64切换至压接状态。另一方面,当通过相纸位置检测部73检测到相纸P的输送方向前端已到达与输送单元13的夹持输送辊对13a相同的高度时,启动输送单元驱动部76的辊驱动装置76a,并旋转驱动夹持输送辊对13a。
旋转驱动装置78(移动装置)设置成使连接多个筒状件61的连接件62旋转规定量,并且由作为用于旋转连接件62旋转轴的驱动机构或作为控制装置的驱动电路等构成。例如,当通过相纸后端到达检测装置73b检测到相纸P的后端已到达筒状件61的扩大部61c的附近时,将连接件62旋转规定量,以使容纳有相纸P的筒状件61位于能够向下游侧的输送单元13传递相纸的位置上。
与实施例1的构成相同,打印尺寸设定装置40设定存储有进行图像曝光的相纸P的打印尺寸数据。而且,根据存储在所述打印尺寸设定装置40的打印尺寸数据控制相纸存储机构60。例如,根据存储设定在打印尺寸设定装置40中的打印尺寸数据,控制夹持输送辊对64的旋转及停止。
在这里,图10所示控制模块可利用硬件或计算机软件功能实现。而且可按照相纸处理的能力等来适当地规定哪些功能利用软件实现,哪些功能利用硬件实现。下面,根据图11的流程图说明从将相纸P切断成规定尺寸开始到把相纸输送到曝光位置为止的作业。而且,相纸P存储于相纸存储机构60的各筒状件61中的情况与实施例1中的图5~图8大致相同。
首先,由相纸检测传感器14和相纸前端检测装置70检测相纸P的前端,检测出相纸P的前端已从相纸暗匣3被抽取(步骤ST1)。然后,在步骤ST2中,判断利用裁纸器5切断成规定尺寸的相纸P的前端是否已到达相纸存储机构60的筒状件61的导入部61b并位于夹持输送辊对64的夹持位置。在所述步骤ST1中,当判定相纸P的前端已到达夹持输送辊对64的夹持位置(“是”时)时,跳转到步骤ST3,将夹持输送辊对64切换成压接状态。另一方面,在步骤ST2中,当判定相纸P的前端未到达夹持输送辊对64的夹持位置(”否”时)时,重复进行步骤ST2的判定,直到判定为已到达为止。
还有,在步骤ST4中,通过旋转驱动夹持输送辊对64将相纸P存储在相纸存储机构60的筒状件61内。此时,由于相纸存储机构50的筒状件51与图5的相同,被预先设置于引导件53的出口下方(第一位置,第三位置),因此,如上所述,通过筒状件51的导入部51b的相纸P直接送往筒状件51内。根据该构成,相纸P以沿着筒状件51的内壁卷绕成圆筒状的状态下被接收。
而且,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在输送单元6前的相纸检测传感器14检测相纸P的前端,并根据该检测结果和相纸P的输送量计算相纸P的前端位置,从而判断出相纸P已到达夹持位置。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通过在夹持输送辊对64附近设置传感器等,直接检测相纸P的前端是否已到达。
同时,在本实施例中,当利用筒状件61的夹持输送辊对64夹持相纸的前端时,相纸已被切断成规定尺寸。但并不限于此,也可在相纸的一部分存储于筒状件61内的状态下,利用裁纸器5将其切断成规定尺寸。
接下来的步骤ST5中,通过相纸后端到达检测装置73b判定相纸P的后端是否已到达筒状件61的扩大部61c的附近。当判定相纸P的后端已到达时(“是”时),停止夹持输送辊对64的旋转驱动(步骤ST6)。另一方面当判定相纸P的后端尚未到达筒状件51的扩大部51c的附近时(”否”时),旋转驱动夹持输送辊对64并重复进行步骤ST5中的判定,直到判定为已到达为止。
而且,在步骤ST5中利用相纸后端到达检测装置73b推定相纸的位置。但并不限于此,与上述步骤ST2中的相纸前端到达的判定相同,可通过在筒状件61的扩大部61c的附近设置传感器等,直接检测相纸P的后端已到达扩大部61c附近。
在步骤ST6中停止夹持输送辊对64的旋转驱动后所进行的步骤ST7中,利用旋转驱动装置78将通过连接件62相连接的筒状件61按照规定的方向旋转规定量(图例中为按逆时针90度旋转),并将容纳有相纸P的筒状件61的导入部61b移动到向输送单元13的传递相纸的相纸传送位置(第二位置,第四位置)。
在接下来的步骤ST8中判定容纳相纸P的筒状件61的导入部61b是否已到达能够向输送单元13传递相纸P的规定位置。具体而言,通过旋转驱动装置78是否把连接件62旋转了规定的旋转量来判定。在这里,规定位置是指筒状件61的导入部61b的输送面和输送单元13的输送面的高度位置大致相同并排列成一列的状态。
在步骤ST8中,当判定筒状件61旋转移动并已到达规定位置时(“是”时),旋转驱动筒状件61的夹持输送辊对64(步骤ST9),向输送单元13传递相纸P(步骤ST10),并结束该流程(终止)。如上所述,判定筒状件61已到达规定位置时,进行曝光处理的下一个相纸P将送往位于引导件63出口下方的筒状件61内。
一旦完成上述向输送单元13传递相纸P的程序,设置在筒状件61的导入部61b的夹持输送辊对64则由压接状态切换成非压接状态。同时,容纳有下一个相纸的旁边的筒状件51旋转并移动到向输送单元13传递相纸的相纸传递位置,同时重复进行上述流程的作业。
依据本实施例,在曝光位置的输送路径上游侧的位于曝光位置和将相纸P切断成规定尺寸的裁纸器5之间位置,设置包括能够存储相纸P的多个筒状件61的相纸存储机构60,所以在不需装置整体大型化的同时,还能确保相纸P所需的缓冲部。因此,如上所述,通过在曝光前的位置设置相纸存储机构,可防止将从相纸暗匣抽取相纸时或利用裁纸器5把相纸切割成规定长度时产生的振动传递到曝光位置,能够有效地防止因振动及负荷变化而产生的曝光阴影。
并且,通过设置多个筒状件61可同时存储多个相纸P,因此不必等到存储至相纸P的筒状件61输送到下一程序,就能进行下一个相纸P的曝光处理,能够提高装置整体的处理速度。
(其他实施例)本发明的构成不仅限于上述的各实施例,还包括其他各种构成。即,虽然在实施例2中,分别在曝光位置的上游侧和下游侧设置了相纸存储机构50、60,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只在曝光位置上游侧设置相纸存储机构60。
同时,在各实施例中,虽然由多个筒状件51、61、构成相纸存储机构50、60,但不仅限于此,也可由卷绕相纸P的辊构成相纸存储机构。
而且,在上述各实施例中,通过连接件52、62将多个筒状件51、、61相连接并使连接件52、62旋转,但不仅限于此,也可以在每个筒状件51、61上设置移动装置,以使各个筒状件51、61在不同时刻以不同速度移动。同时,也可不移动筒状件51、61,将其固定,且通过输送机构将相纸P输送到各个筒状件51、61中。
还有,在上述各实施例中说明了在成像部利用激光的曝光装置,但不仅限于此,也可以利用液晶快门的图像曝光或喷墨打印。因此,关于成像介质,也不仅限于照片感光材料相纸,也可以为由其他材料构成的成像介质。
产业上可利用性如上所述,本发明中的图像形成装置,通过在曝光位置的输送下游侧设置多个可存储相纸的相纸存储机构,可提高装置整体的处理速度,因此,例如,对长条形成像介质进行打印的图像形成装置特别有用。
权利要求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在成像部一边输送成像介质一边进行扫描曝光,然后将成像介质输送给显影处理部,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包括下游侧输送机构,所述下游侧输送机构将所述成像介质从所述成像部输送给设在下游侧的所述显影处理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下游侧输送机构的输送路径上,设有包括多个存储部的存储装置,用于暂时存储所述成像介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游侧输送机构的输送路径的长度小于所述成像介质的最大所能处理长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装置设置成用于将所述成像介质卷成圆筒状,且成像介质在所述存储部内存储规定时间,以使成像介质在所述成像部进行成像后被输送到所述显影处理部的过程中,所经过的时间至少长于生成潜影所需的时间。
4.一种图像形成装置,一边输送成像介质一边在切割部将其切割成规定大小,并在成像部进行扫描曝光,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包括上游侧输送机构,所述上游侧输送机构用于将所述成像介质从所述切割部输送给所述成像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游侧输送机构的输送路径上,设有包括多个存储部的存储装置,用于暂时存储所述成像介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游侧输送机构中的输送路径的长度小于所述成像介质的最大所能处理长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装置,包括用于移动所述多个存储部的移动装置,使所述多个存储部的一个移动到第一位置的同时使所述多个存储部的另一个移动到第二位置;其中在第一位置所述存储部接受成像介质,在第二位置所述存储部将成像介质传递给输送下游侧。
7.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成像部,在成像介质的成像面上形成图像;第一存储装置,包括旋转轴、以所述旋转轴为中心旋转的旋转件,以及安装在所述旋转件上的多个存储部,其中所述多个存储部随着所述旋转件的旋转,以使所述多个存储部在从所述成像部接收成像介质的第一位置和将所述成像介质输传递给下游侧的第二位置之间移动;显影处理部,对从所述存储装置传送来的所述成像介质进行显影处理。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供应部,容纳卷绕成圆筒状的长条形成像介质;输送机构,从所述供应部抽取所述成像介质,并往下游方向输送;第二存储装置,包括旋转轴、以所述旋转轴为中心旋转的旋转件,以及安装在所述旋转件上的多个存储部,其中所述多个存储部随着所述旋转件的旋转,以使所述多个存储部在从所述输送机构接收成像介质的第三位置和将所述成像介质输传递给下游侧的第四位置之间移动;切割部,设置在所述供应部与所述输送机构之间,并按规定长度切断所述成像介质。
9.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供应部,容纳卷绕成圆筒状的长条形成像介质;输送机构,从所述供应部抽取所述成像介质,并往下游方向输送;第二存储装置,包括旋转轴、以所述旋转轴为中心旋转的旋转部件,以及安装在所述旋转件上的多个存储部,其中所述多个存储部随着所述旋转件的旋转,以使所述多个存储部在从所述输送机构接收成像介质的第三位置和将所述成像介质输传递给下游侧的第四位置之间移动;成像部,从所述存储装置输送来的所述成像介质的成像面上形成图像;切割部,设置在所述供应部与所述输送机构之间,并按规定长度切断所述成像介质。
全文摘要
在相纸P上进行扫描曝光的曝光装置7的下游侧,设置用于暂时容纳相纸P的相纸存储机构50。所述相纸存储机构50由多个筒状件51以及连接所述筒状件的连接件52和旋转连接件52的电动机等构成。被曝光的相纸P暂时成圆筒状容纳于筒状件51内,并传递给下游侧的输送单元12。因此不需装置整体大型化就能确保曝光后的相纸P所需的缓冲部。并且,通过设置多个筒状件51,能够同时存储多个曝光后的相纸P,因此不必等到存储到相纸P的筒状件51输送到下一程序,就能进行下一个相纸P的曝光处理,能够提高装置整体的处理速度。
文档编号G03B27/32GK1967379SQ200610138650
公开日2007年5月23日 申请日期2006年11月8日 优先权日2005年11月17日
发明者森本桂司 申请人:诺日士钢机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