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光板及使用该导光板的背光模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25360阅读:25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导光板及使用该导光板的背光模块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针对背光照明单元当中的导光板结构改良,旨在提供 一种能够改变光源的出光角度,而可有效提高其辉度的导光板结构。
背景技术
一般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 , LCD)的背光模块(Back Light Unit, BLU)的基本结构組成如图1所示,由导光板(LGP)ll、设 于导光板11板缘位置的光源12、设于导光板11下方的反射膜片13, 以及设于导光板11与显示面板17之间的光学膜片等组件所构成。
其中,导光板11的主要功能是藉由光散乱原理将光源12入射的 平行光转换成平面垂直光,但为了达到散射均光的效果,通常于导光 板11与显示面板17之间所设置的光学膜片,其主要依序由下扩散片 14、 二棱镜片15以及上扩散片16所组成,以散射均光的效果;然而, 另外增加^:光学膜片的使用不仅增加了成本,且其各光学膜片的组 装,亦会增加该背光模块的厚度,违背了轻、薄、短、小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改变光源的出光 角度,而可有效提高其辉度的导光板结构,并利用该导光板组装成背 光模块时,可减少其它光学膜片的使用,以减少成本并使整体背光模 块的厚度降低。
本实用新型的导光板至少包括有一入光面、 一与该入光面相交的 底面,以及一与该底面相对的出光面,而光源i殳置于对应该入光面的 一侧;其中,该导光板的底面与出光面处设置有若干网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可以得到一种能够改变光源的出光角 度,而可有效提高其辉度的导光板结构。

图1为习用液晶显示器的背光模块组成架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导光板的结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导光板底面的结构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实施例的背光模块组成架构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二实施例的背光模块组成架构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三实施例的背光模块组成架构图。图号;兑明11 131516 21 212 31导光板反射膜片棱镜片上扩散片导光板底面网点12 光源14 下扩散片151 集光棱镜机制17 显示面氺反211 入光面213 出光面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导光板的结构改良,其导光板21的结构如图2及图 3所示,其至少包^"有一入光面211、 一与该入光面211相交的底面 212,以及一与该底面212相对的出光面213,而光源12设置于对应 该入光面211的一侧。其重点在于该导光板21的底面212与出光面213处设置有若 干网点31,各网点31可以凹入或凸出设置于导光板21上,其表面 为镜面,且各网点31可任意不规则大小及排列设置于导光板21上, 使光源12由入光面211进入该导光板21后,利用该网点31的作用, 可改变光线射出导光板的出光角度,并可有效提高光线的辉度。
整体组装实施时,该背光模块(Back Light Unit , BLU)的基本结构 组成同样由导光板(LGP)21、设于导光板的入光面211的光源23、设 于导光板21下方的反射膜片13,以及设于导光板21与显示面板17 之间的光学膜片等組件所构成,而如图4所示,其导光板21与显示 ,面板17之间的光学膜片可以依序为一下扩散片14以及一棱镜片15; 如图5所示,为该背光模块组成的第二实施例,其导光板21与显示 面板17之间的光学膜片可以依序为一棱镜片15以及一上扩散片15; 如图6所示,为该背光模块组成的第二实施例,其导光板21与显示 面板17之间的光学膜片可以依序为二棱镜片15,且各棱镜片15上 所设置的集光棱镜机制151分别成X、 Y方向排列。值得一提的是,利用本实用新型的导光板组装成背光模块时,可 有别于习有导光板与显示面板间的光学膜片至少须要4片(包含有下 扩散片、二棱镜片以及上扩散片),本实用新型仅需要2片光学膜片(包 含有下扩散片以及一棱镜片、上扩散片以及一棱镜片或者二棱镜片) 即可,可减少其它光学膜片的使用,以减少成本并使整体背光模块的 厚度降低,以符合轻、薄、短、小的需求。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背光模块另一较佳可行的导光板结 构,于是依法提呈新型专利的申请;然而,以上的实施说明及图式所 示,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并非以此局限本实用新型,是以,举 凡与本实用新型的构造、装置、特征等近似、雷同的,均应属本实用新型的创设目的及申请专利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导光板,其导光板至少包括有一入光面、一与该入光面相交的底面,以及一与该底面相对的出光面,而光源设置于对应该入光面的一侧;其特征在于该导光板的底面与出光面处设置有若干网点。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导光板,其特征在于,各网点凹入或凸出 设置于导光板上。
3、 如权利要求l所述导光板,其特征在于,各网点表面为镜面。
4、 一种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其至少包含有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光源,该光源设置于对应导光板入光面的一侧; 一下扩散片,其设置于导光板上方; 一棱镜片,其设置于下扩散片上方; 一显示面板,其设置于棱镜片上方。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导光板下+设 置有反射膜片。
6、 一种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其至少包含有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光源,该光源设置于对应导光板入光面的一侧; 一棱镜片,其设置于导光板上方; 一上扩散片,其设置于棱镜片上方; 一显示面板,其设置于上扩散片上方。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导光板下方设 置有反射膜片。
8、 一种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其至少包含有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光源,该光源设置于对应导光板入光面的一侧; 二棱镜片,其设置于导光板上方; 一显示面板,其设置于棱镜片上方。
9、 如权利要求8所述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各棱镜片上所设 置的集光棱镜机制分别成X、 Y方向排列。
10、 如权利要求8所述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导光板下方设 置有反射膜片。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的导光板至少包括有一入光面、一与该入光面相交的底面,以及一与该底面相对的出光面,而光源设置于对应该入光面的一侧;其中,该导光板的底面与出光面处设置有若干网点,使光源经由该导光板射出时可改变其出光角度,不仅可有效提高其辉度,并利用该导光板组装成背光模块时,可减少其它光学膜片的使用,以减少成本并使整体背光模块的厚度降低。
文档编号G02F1/1335GK201003719SQ20062016009
公开日2008年1月9日 申请日期2006年11月28日 优先权日2006年11月28日
发明者张裕政, 蔡荣智 申请人:台湾奈普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