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物芯片用光纤阵列的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2727488阅读:12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生物芯片用光纤阵列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纤阵列的制备方法,特另提一种生物芯片用光纤阵列的审恪方法。
背景技术
生物芯片技术是近几年发展起来广泛应用于基因序列分析、杂交、基因突变检测及疾病基因 诊断等领域的一项新技术。它可同时、快速、准确地分析数以万计基因组信息,为生物工程、医 药、临床检测等领域技术发展带来了革命性变革。生物芯片技术的核心是芯片的制备和反应信号 的检测。而作为生物探针分子的支持介质~~^板载体材料的性能直接影响着生物芯片的制备和 信号检测技术。
目前常用于制作生物芯片的载体材料有玻璃片、硅片、以及各种有机高分子制作的薄膜等。 通过^ffl掩膜板屏蔽光刻技术,在基板上形皿径为25-500)jm (典型值为lOO)om)密集空穴孔点 阵结构,因此在lcra2基板上具有形成上万生物探针的能力。但到目前为止,利用点样技术制作的 生物探针密度一般小于10, 000/cm2,其主要困难之一是在信号的获取与分析上。当前生物芯片检 测和分析的方法多采用荧光法,优点是重复性较好,但缺点是由于载体材料是二维平面材料,导 致在荧光检领附信噪比低、灵敏度不高。并且随着空穴点阵密度的提高,荧光检测时点阵探针之 间会出现信号的交叉干扰。解决该问题的主要办法之一是利用光纤阵列(Nature BioTechnology, 1996,14:1681-1684;科学通报,2003 , 48: 1589-1590)代替玻璃、^^等平面块1^t才料,利用光纤 特有的波导传光结构提高信息检测的信噪比和灵敏度,极大降低生物芯片对检测设备和生物样本 的制作要求,从而降低检测成本。另外,光纤阵列还具有高密度集成能力,在lcrf横截面上可集 成几十万到上百万根光纤,每根光纤都独立传光,不受邻近光纤的影响,可极大提高芯片的检测 速度。同时玻璃光纤表面无渗透作用、可耐受高温和高离子强度、具有透光率高、检测样本用量 少等优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光纤阵列排列密度低,加工复杂的、效率低的问题,提供一种生物
芯片用光纤阵列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生物芯片用光纤阵列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 将光纤阵列一端用紫外光照射5^10min;
(2) 将步骤(1)得到的光纤阵列在55(TC 60(TC下放置30min 5h;
(3) 将步骤(2)得到的光纤阵列进行M蚀。
其中,光纤阵列由横截面折射率为W型的光纤单丝组成;光纤单丝由纤芯、内包层和外包层 构成;纤芯由光敏玻璃制成时,内包层和外包层由耐酸玻璃制成;或纤芯由耐酸玻璃制成时,内 包层和外包层由光敏玻璃制成;酸为HF、 HC1或HN03水溶液;光纤的外包层中含有Fe、 Co、 Ni 中的一种或多种。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利用玻璃光纤纤芯或包层玻璃对紫外光敏感程度不同,替代目前的掩膜光刻技术,降 低工艺成本,而且还有利于对光纤阵列端面微结构尺寸的控制(一般屏蔽性光刻技术的准确度仅
有5ym);本发明采用横截面折射率分布为W型的光纤单丝,从光纤结构设计角度出发,减少光
纤阵列中光纤之间信号干扰,增大基因探测的灵敏度和精度,从原理上根本解决平面芯片载体材
料信噪比低、信号间交叉干扰的问题;在光纤外包层玻璃组分中,通过添加Fe、 Ni、 Co等过渡金 属氧化物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体,吸收内包层中的荧光,从组分上进一步提高了检测的灵敏度 和精度。


图1为光纤单丝结构与横截面折射率分布示意图;图1-1为光纤结构;图1-2为横截面折射 率分布。
图2为光纤阵列端面,示意图,图2-l为矩形结构;图2-2为六边形结构。 图3为光纤阵列端面微孔结构示意图。 图4为光纤阵列端面光纤探针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实施例l: 一种生物芯片用光纤阵列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 将光纤阵列一端用紫外光照射5s;
(2) 将步骤(1)得到的光纤阵列在55(TC下放置30min;
(3) 将步骤(2)得到的光纤阵列进行HF水溶液侵蚀。
其中,光纤阵列由横截面折射率为W型的光纤单丝组成,光纤单丝由纤芯、内包层和外包层 构成,纤芯由光敏玻璃形成,内包层和外包层由耐酸玻璃形成且外包层含有Fe。
本实施例利用玻璃光纤纤芯或包层玻璃对紫外光敏感程度不同,替代目前的掩膜光刻技术, 降低工艺鉢,本发明采用横截面折射率分布为W型的光纤单丝,增大基因探湖啲灵敏度和精度; 通过添加Fe,吸收内包层中的荧光,进一步提高了检测的灵敏度和精度。
实施例2: —种生物芯片用光纤阵歹啲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 将光纤阵列一端用紫外光照射10min;
(2) 将步骤(1)得到的光纤阵列在60(TC下放置5h;
(3) 将步骤(2)得到的光纤阵列进行HCl7jC溶液侵蚀。
其中,光纤阵列由横截面折射率为W型的光纤单丝组成,光纤单丝由纤芯、内包层和外包层 构成,纤芯由耐酸玻璃形成,内包层和夕卜包层由光敏玻璃形成且外包层含有Co。
本实施例利用玻璃光纤纤芯或包层玻璃对紫外光敏感程度不同,替代目前的掩膜光刻技术, 降低工艺成本,本发明采用横截面折射率分布为W型的光纤单丝,增大基因探测的灵M和精度;
通过添加co,吸收内包层中的荧光,进一步提高了检测的灵ms和精度。
实施例3: —种生物芯片用光纤阵列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 将光纤阵列一端用紫外光照射5min;
(2) 将步骤(1)得到的光纤阵列在58(TC下放置3h;
(3) 将步骤(2)得到的光纤阵列进行HN&7K溶液侵蚀。'
其中,光纤阵列由横截面折射率为W型的光纤单丝组成,光纤单丝由纤芯、内包层和外包层 构成,纤芯由耐酸玻璃形成,内包层和外包层由光敏玻璃形成且外包层含有Ni。
本实施例利用玻璃光纤纤芯或包层玻璃对紫外光敏感程度不同,替代目前的掩膜光刻技术, 降低工艺成本,本发明采用横截面折射率分布为W型的光纤单丝,增大基因探测的灵敏度和精度;
ilii添加Ni,吸收内包层中的荧光,进一步提高了检测的灵鹏和精度。 实施例4: 一种生物芯片用光纤阵列的帝J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 将光纤阵列一端用紫外光照射6rain:
(2) 将步骤(1)得到的光纤阵列在570'C下放置lh;
(3) 将步骤(2)得到的光纤阵列进行HNft水溶液fti虫。
其中,光纤阵列由横截面折射率为W型的光纤单丝组成,光纤单丝由纤芯、内包层和外包层 构成,纤芯由耐酸玻璃形成,内包层和外包层由光敏玻璃形成且外包层含有Ni、 Fe。经上述制备 过程,如图3所示,在光纤阵列端面纤芯位置处形成微孔。
本实施例利用玻璃光纤纤芯或包层玻璃对紫外光敏感程度不同,替代目前的掩膜光刻技术, 降低工艺成本,本发明采用横截面折射率分布为W型的光纤单丝,增大基因探领啲灵驗和精度; 通过添如Ni、 Fe,吸收内包层中的荧光,进一步提高了检测的灵鹏和精度。
实施例5: —种生物芯片用光纤阵列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 将光纤阵列一端用紫外光照射8min;
(2) 将步骤(1)得到的光纤阵列在570"C下放置2h;
(3) 将步骤(2)得到的光纤阵列进行HNa水溶液侵蚀。
其中,光纤阵列由横截面折射率为W型的光纤单丝组成,光纤单丝由纤芯、内包层和外包层 构成,纤芯由耐酸玻璃形成,内包层和外包层由光敏玻璃形成且外包层含有Ni、 Fe、 Co。
图1-I为光纤单丝结构,由纤芯、内包层和外包层构成,内外包层折射率分布呈图1-2所示。 将直径为2 3mm的单丝在模具中排列成不同微,如图2所示,截面为矩形或六边形结构,经 扎紧后再进行光纤拉制,形成不同单丝密度的光纤阵列。经,制备过程,如图4所示,在光纤 阵列端面纤芯^S处形成探针结构。
本实施例利用玻璃光纤纤芯或包层玻璃对紫外光敏感程度不同,替代目前的掩膜光刻技术, 降低工艺成本,本发明采用横截面折射率分布为W型的光纤单丝,增大基因探测的灵每娘和精度; 通过添加M、 Fe、 Co,吸收内包层中的荧光,进一步提高了检测的灵敏度和精度。
权利要求
1、一种生物芯片用光纤阵列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将光纤阵列一端用紫外光照射5s~10min;(2)将步骤(1)得到的光纤阵列在550℃~600℃下放置30min~5h;(3)将步骤(2)得到的光纤阵列进行酸侵蚀。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光纤阵列由横截面折射率为W型的 光纤单丝组成。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单丝由纤芯、内包层和外包层构成。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纤芯由光敏玻璃制成,内包层和外包层 由耐酸玻璃制成。
5、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纤芯由耐酸玻璃制成,内包层和外包层 由光敏玻璃制成。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酸为HF、 HCl或HN037jC溶液。
7、 根据权利要求1-6之一所述的光纤阵列,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的夕卜包层中含有Fe、 Co、 Ni中的一种或多种。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生物芯片用光纤阵列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光纤阵列一端用紫外光照射5s~10min;然后在550℃~600℃下放置30min~5h;再用酸进行侵蚀。光纤阵列由横截面折射率为W型的光纤单丝组成;光纤单丝由纤芯、内包层和外包层构成;纤芯由光敏玻璃形成时,内包层和外包层由耐酸玻璃形成;或纤芯由耐酸玻璃形成时,内包层和外包层由光敏玻璃形成;光纤的外包层中含有Fe、Co、Ni中的一种或多种。本发明的制备方法替代目前的掩膜光刻技术,降低工艺成本,提高了检测的灵敏度和精度。
文档编号G02B6/02GK101178458SQ20071003181
公开日2008年5月14日 申请日期2007年11月30日 优先权日2007年11月30日
发明者张伟南, 徐善辉, 杨中民 申请人:华南理工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