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面板、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及其固化线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29841阅读:19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液晶面板、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及其固化线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晶面板、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及其固化线结构,适用于一种相分离配向(Phase Separation Alignment,PSA)制造工艺。
背景技术
请参阅图1A所示的一种液晶面板,其包括两个上下相对的第一及第二基板100,200、一些液晶(Liquid Crystal,LC)300材料被密封于该两基板100,200之间,以及一背光模块(未显示)位于第二基板200的后方以提供光源。其中该第一基板100(如第一绝缘基板)内表面镀上一层如由可导电的氧化铟锡(Indium Tin Oxide,ITO)所制成的公共电极(Common Electrode)110,并设置一彩色滤光片(Color Filter)120以提供每一像素(Pixel)特定的颜色。另一相对的第二基板200(如第二绝缘基板)如图1C所示,其为一种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TFT Array Substrate),其内表面上则设置多个呈阵列配置的薄膜晶体管(TFT)230、多条呈横向依序排列的栅极线(Gate line)12及多条呈纵向依序排列的源极线(Source line)14。进一步如图1B及图1C所示,在每一条栅极线12与源极线14交会之处,通过一个薄膜晶体管(TFT)230、一以氧化铟锡(ITO)为主的像素电极(Pixel Electrode)220、一储存电容(Cs)235及一液晶电容(CLC)240公共产生一个对应像素(Pixel)250,以使该第二基板200上可形成多个像素,其中该薄膜晶体管(TFT)230具有栅极、源极及漏极以分别电连接该栅极线12、源极线14及像素电极220,且该储存电容(Cs)235形成于一公共线(Common Line)16与该像素电极220之间,而该液晶电容(CLC)240形成于公共电极110与该像素电极220之间且对应像素位置的液晶(LC)之中。如图1C所示,在第二基板200上,该栅极线12、源极线14及公共线16会分别朝像素显示区域256之外延伸直至一外围区域258,以连接至每一对应的接合垫(Bonding Pad)20,以供所需的控制信号或电压自此输入。如前述栅极线12与源极线14通过接合垫20分别电连接一组对应的扫描驱动电路260及数据驱动电路280(或为扫描驱动芯片及数据驱动芯片),且该驱动芯片260,280位于该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200的像素显示区域256外的外围区域258上,至于公共线16一般则是接地,若另有需要才会施加一特定的外部电压于接合垫20以传入公共线16。
当该扫描驱动电路260通过该接合垫20与栅极线12输出一脉冲信号给相关的该薄膜晶体管(TFT)230的栅极时,会开启(turn on)该薄膜晶体管(TFT)230导通,允许该源极线14传来的数据信号通过该薄膜晶体管(TFT)230的源极与漏极写入该液晶电容(CLC)240及储存电容(Cs)235中,使得公共电极110与该像素电极220之间产生一电场(Electric Field)以控制液晶300分子转向,使背光模块射出的光线能穿越该液晶300在该第一基板100产生一像素(如图1A所示)。反之,一旦该脉冲信号结束,该薄膜晶体管(TFT)230将会关闭(Turn off),使得已写入该液晶电容(CLC)240及储存电容(Cs)235中的数据信号被继续维持,也就是该显示信号仍会被保持在各像素250上,使得各像素250具有存储的功能,一直到下一次的驱动脉冲信号来临为止。
依据液晶的配向(Alignment)处理、扭转角度及电路驱动方式的不同,液晶显示器(LCD)的种类可分成如扭转向列型(NT)、超扭转向列型(STN)及薄膜晶体管(TFT)型等类型,一些电子装置如计算机经常需要使用到较大体积且全彩的液晶显示器(LCD)大多是采用薄膜晶体管(TFT)型,如常见的有源式阵列薄膜晶体管型液晶显示器(Active Matrix Thin Film Transistors LiquidCrystal Display)。
为了有效控制液晶显示器的显示效果,在一般显示器制造工艺中,需对该液晶显示器的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或彩色滤光片执行一配向(Alignment)处理或制造工艺,以形成一配向层来导引两上下基板之间的液晶分子依特定方向排列以形成一预倾角(Pre-tilt Angle)。例如在一种高分子分散型液晶(Polymer-dispersed Liquid Crystal)的液晶胞制造工艺中,会使用一种聚合引致相分离(Polymerization-induced Phase Separation,PIPS)技术,其主要过程为(1)以特定比例混合一些可光聚合(Photo-polymerizable)的聚合物及液晶材料,并将其混合物被封存于该两上下基板之间以形成一特定厚度的液晶胞;(2)当以紫外(UV)光照射该液晶胞的一特定边时,会使该聚合物产生一聚合作用(Polymerization,PI)而在接近于紫外(UV)光照射该液晶胞的特定边上以形成单一的聚合物(Polymer)膜,并导致该液晶材料与聚合物分离,而远离紫外(UV)光照射该液晶胞的特定边,并移至该液晶胞的另一相对边上形成一液晶膜,此即为一相分离的现象。其中因为预置在该两上下基板内表面上的配向层(Alignment Layer)可使其上的液晶分子间的作用力达到定向的效果,所以可以用来辅助液晶与聚合物的分离,顺势形成一已配向(aligned)的液晶膜。这种现有配向层的制作如同是对液晶的配向(Alignment)处理,其制作方法可包括如使用摩擦(Rubbing)制造工艺、光配向(Photo-alignment)制造工艺、光感(Photo-sensitive)制造工艺等等。
还有一种相分离配向(Phase Separaion Alignment,PSA)制造工艺如图2A所示,是混合一些可光固化(Photocurable)的单体(Monomer)310及液晶材料300封存于该两上下基板之间,以形成一特定厚度的液晶胞30,且该两上下基板接近液晶胞30的两内表面都已形成一层聚合物(PI)层306。接着如图2B所示,当通过其中一基板(如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的公共线(Common Line)施加一低电平的固化电压(Curing Voltage)给该两上下基板的电极,以在该两上下基板之间会形成一电场(E)时,可控制其间的液晶(LC)300倾倒至一特定方向,但不会对单体310起作用,因此随后能形成一较佳的相分离状态。接着在一第一次的固化过程中,如图2C所示,在施加该特定电压的同时,利用一紫外(UV)光照射该液晶胞,将以其中的单体310固化至该两上下基板的两内表面上的聚合物(PI)层306中,使液晶300与单体310出现一相分离的现象。如图2D所示,当切断该特定固化电压的输入以使电场消失时,该两上下基板的内表面上形成的聚合物(PI)层306的作用如同一配向层(Alignment Layer),即利用该聚合物层306中单体310的排列方向,即可配向该液晶胞30中的液晶300倾斜至一固定的预倾角(Pre-tilt Angle)。如果液晶300的配向有问题,会导致光线的折射方向不对,使液晶显示器的像素显示不正确。
图3A进一步显示依据图1C的第二基板200的第一种设计。一般而言,在进行该相分离配向(PSA)制造工艺之前,会先如图1A及图1C所示,在两上下第一及第二基板100,200之间的像素显示区域256周围涂覆一层密封材料(Sealant),以形成一胶框状的密封材料涂布区320,将该两上下第一及第二基板100,200之间的像素显示区域256围绕并密封起来,使其与外围区域258作隔离,然后在该两基板100,200之间的像素显示区域中灌入液晶材料300,并使液晶材料300被封存于该两基板100,200之间,然后才进行该相分离配向(PSA)制造工艺。然而,如前所述,在进行相分离配向(PSA)制造工艺中,为了通过第二基板200的薄膜晶体管230的公共线16施加该低电平的固化电压(Curing Voltage)以使液晶300倾倒,然后再进行紫外线固化(UV Curing)程序,因此在该第二基板200的外围区域258内的栅极侧边(Gate Side)(在驱动芯片260之外),需要额外设计一固化垫(Curing Pad)20并以走线350电连通到该基板200的像素显示区域256内各像素(Pixel)250的公共线16。借此,该固化电压可从此固化垫20灌入,通过走线350连接另一氧化铟锡(ITO)为主的其它走线360、以及公共线16,以传送至像素显示区域256内各像素(Pixel)250的对应的储存电容(Cs)235。然而,在该固化垫20的走线350连接公共线16之前,多半会跨过或桥接或以贯孔方式连接其它走线和/或经过该密封材料(Sealant)涂布区320的下方。如图3A所示的固化垫20的走线350即与另一以氧化铟锡(ITO)为主的其它走线360衔接形成了一接线区355,当在进行相分离配向的固化制造工艺中,易使该固化垫20的走线350在此接线区355的阻抗变大而易于烧毁(Pad Burn),导致固化电压无法再灌入,将使该整个液晶面板报废,如果该接线区355又是正好位于该密封材料涂布区320内,则发生烧毁的机率更高。
请参阅图3B所示,为依据图1C的第二基板200的第二种设计方式,即将固化垫20设于第二基板200的源极侧边。当该固化垫20的走线350从外围区域258延伸,经穿越密封材料涂布区320以进入显示区域256时,其走线350是位在密封材料涂布区320之下并与其它走线360构成了一跨线区355,如此当进行相分离配向的固化制造工艺中,同样易使该固化垫20的走线350在该跨线区355的阻抗变大而易于烧毁。
又如图3C所示,为依据图1C的第二基板200的第三种设计,其中固化垫20同样设于第二基板200的源极侧边,但当固化垫20的走线350从外围区域258延伸,经穿越密封材料涂布区320以进入显示区域256时,该走线350与其它走线360构成了一桥接区355,且该桥接区355正好于位在密封材料涂布区320之下,如此当进行相分离配向的固化制造工艺时,更易使该固化垫20的走线350在该桥接区355的阻抗变大而烧毁,导致固化电压无法再灌入。

发明内容
为解决前述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发明的一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相分离配向(PSA)制造工艺的液晶面板、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及其固化线结构。
为达成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适用于相分离配向制造工艺的液晶面板、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及其固化线结构。其中该固化线结构具有一接触垫及一走线部,该接触垫位于该基板的一外围区域,且该走线部自该接触垫一体延伸,通过跨越该基板的一密封物质分布区的上方,进入该基板的一像素显示区域内,以直接电连接至该像素显示区域内的至少一公共线,且该走线部不与其它走线间接电连接(如形成一跨接或桥接或以贯孔形式的结构),而是与其它走线保持一特定间距以确保该走线部与其它走线之间不产生电接触,或者如果该走线部必须与其它走线间接电连接以形成一跨接或桥接或贯孔形式的结构,则该跨接或桥接或贯孔形式的结构必须位于密封物质分布区之外。
如上所述的固化线结构,其中优选地,该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的显示区域内形成数条扫描线及数条数据线呈交叉排列,且所述薄膜晶体管分别位于该扫描线与数据线交叉之处且该每一薄膜晶体管的其中一电极连接一像素电极以控制液晶转向。该第一基板的显示区域内的公共线用于分别连接所述扫描线及数据线至各自对应的数个扫描驱动芯片与数个数据驱动芯片。该固化线设于所述扫描驱动芯片与数据驱动芯片之外。该控制电压为一交流电压或一直流电压。该走线部从该接触垫一体延伸,经跨越该密封物质分布区之上,连接至该显示区域内的该至少一公共线。该走线部从该接触垫延伸而出,并与其它走线保持一特定间距,进而连通至该显示区域内的该至少一公共线,其中该特定间距可确保该走线部与其它走线之间无电接触。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适用于相分离配向制造工艺,该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包括一密封物质分布区,围绕于该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上,以将该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与另一相对基板结合成一体;一显示区域及一周边区域,由所述密封物质分布区在该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上所界定而成,其中该显示区域设有数条扫描线及数据线分别连接数个薄膜晶体管以控制液晶产生像素,以及数条公共线用于分别连接扫描线及数据线;以及至少一固化线,由一低阻抗金属所构成,其包括一接触垫,设于该周边区域并接收一控制电压的输入以决定该液晶的预倾角,以及一走线部,从该接触垫延伸而出,经跨越该密封物质分布区之上连通至该显示区域内的公共线。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液晶面板,适用于相分离配向制造工艺,该液晶面板包括两相对的第一基板及第二基板;一密封物质分布区,围绕于该第一基板上,用于将该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结合成一体;一显示区域及一周边区域,由所述密封物质分布区在该第一基板上所界定而成,其中该显示区域设有数条扫描线及数据线用于控制液晶以产生像素,以及数条公共线用于分别连接扫描线及数据线;以及至少一固化线,由一低阻抗金属所构成,其包括一接触垫,设于该周边区域并接收一控制电压的输入以决定该液晶的预倾角,以及一走线部,从该接触垫延伸而出,经跨越该密封物质分布区之上连通至该显示区域内的公共线。
如上所述的液晶面板,优选地,该第一基板为一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其显示区域内分布多个呈阵列的薄膜晶体管以控制液晶转向。该数条扫描线及数条数据线互为交叉排列,且所述薄膜晶体管分别位于该扫描线与数据线交叉之处且该每一薄膜晶体管的其中一电极连接一像素电极以控制液晶转向。该公共线用于将所述扫描线及数据线连接至各自对应的数个扫描驱动芯片与数个数据驱动芯片。该控制电压为一交流电压或一直流电压。该走线部从该接触垫一体延伸跨越该密封物质分布区之上连通至该显示区域内的公共线。该走线部从该接触垫延伸而出,并与其它走线保持一特定间距,进而连通至该显示区域内的该至少一公共线,其中该特定间距可确保该走线部与其它走线之间无电接触。
在进行相分离配向的固化制造工艺时,本发明的液晶面板、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及其固化线结构可避免阻抗过大而烧毁,故能提高该液晶面板的制造工艺合格率。


图1A为一种现有液晶面板的部分剖面图;
图1B为显示图1A的现有液晶面板中构成每一像素的电路示意图;图1C为显示图1A的现有液晶面板的薄膜晶体管基板的电路示意图;图2A、图2B、图2C及图2D为显示一种相分离配向制造工艺中各步骤的示意图;图3A为依据图1C的薄膜晶体管基板的第一种设计的部分显示图,其中显示该基板的部分栅极侧边(Gate Side);图3B为依据图1C的薄膜晶体管基板的第二种设计的部分显示图,其中显示该基板的部分源极侧边(Source Side);图3C为依据图1C的薄膜晶体管基板的第三种设计的部分显示图,其中显示该基板的部分源极侧边(Source Side);图4A为依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薄膜晶体管基板的部分显示图,其中显示该基板的部分栅极侧边(Gate Side);图4B为依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薄膜晶体管基板的部分显示图,其中显示基板的部分源极侧边(Source Side)。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40a,40b第一基板 48a,48b 固化线410a,410b 接触垫 420a,420b 走线部500a,500b 密封物质分布区 510a,510b 像素显示区520a,520a 周边区域 530a 连接区530b跨接、桥接或贯孔的架构 460b 其它走线600a公共线具体实施方式
依据本发明的一种适用于相分离配向(Phase Separation Alignment,PSA)制造工艺的液晶面板,其包括两个上下相对的第一基板及第二基板、液晶(Liquid Crystal,LC)材料被密封于该两基板之间,以及一背光模块用于提供光源,其中该第一基板为一种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TFT Array Substrate),其内表面上设置多个呈阵列配置的薄膜晶体管(TFT)、多条呈横向依序排列的扫描线或称栅极线(Gate line)及多条呈纵向依序排列的数据线或称源极线(Source line)(未显示),以及多条公共线(Common Line),其中每一条扫描线及每一数据线都互为交叉排列,且该扫描线与数据线交叉之处分别设置对应的薄膜晶体管,该每一薄膜晶体管的一栅极电连接对应的扫描线、一源极电连接对应的数据线、以及一漏极电连接一像素电极以控制液晶转向,借此该薄膜晶体管、该像素电极、储存电容(Cs)及液晶电容(CLC)可构成每一像素(Pixel)(如同图1B所示)。每一条公共线电连接各像素(Pixel)的对应储存电容(Cs),并将前述扫描线及数据线连接至各自对应的数个扫描驱动芯片与数个数据驱动芯片。上述第二基板、薄膜晶体管、驱动芯片、像素电极、储存电容(Cs)及液晶电容(CLC)、栅极线及源极线等组件都可采用各种设计,像是类似或不同于图1A、图1B或图1C所示的现有技术均可,故不因此限定本发明的精神与主张的权利范围,且以下将不再赘述,将仅针对固化线结构予以说明。
请参阅图4A所示,其显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第一基板40a的部分栅极侧边(Gate Side)。在进行该相分离配向(PSA)制造工艺之前,需先在两相对第一基板40a及第二基板(未显示)之间的像素显示区域510a周围涂覆一层密封材料(Sealant),以形成一胶框状的密封物质分布区500a,使该第一基板40a上围绕着一密封物质分布区500a将第一基板40a与该第二基板(未显示)结合成一体,并将该第一基板40a界定成一用液晶产生像素的显示区域510a及一周边区域520a,如此可将该两相对第一基板40a及第二基板之间的像素显示区域510a围绕并密封起来,使其与外围区域520a隔离,然后在该两基板之间的像素显示区域510a中灌入液晶材料,使液晶材料封存。该第一基板40a的像素显示区域510a内用于设置薄膜晶体管(TFT)、该公共线600a、栅极线及源极线。该周边区域520a内则分布前述扫描驱动芯片及数据驱动芯片以分别连接前述栅极线及源极线。在该扫描驱动芯片与数据驱动芯片之外,有多条固化线48a从该第一基板40a的周边区域520a,经穿越该密封物质分布区500a以进入显示区域510a。
如图4A所示,为依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适用于相分离配向(PSA)制造工艺的固化线结构48a,其包括一接触垫410a及一走线部420a,其中该接触垫410a设于该周边区域520a并用于接收一以交流电或直流电形式输入的高电平的外部控制电压(或称为固化电压(Curing Voltage))以决定该液晶的预倾角,以及一走线部420a从该从外围区域520a内的接触垫410a一体延伸而出,但通过跨越该密封物质分布区500a的上方,直接电连接至该显示区域510a内的公共线600a(彼此连接在一连接区530a),即该走线部420a不通过其它走线作间接电连接(如以跨接或桥接或贯孔(Through Hole)方式相互连接)至公共线600a,同时该走线部420a会与该第一基板40a上的邻近其它走线保持一特定间距,其中该特定间距必须是确保该走线部420a与其它走线之间不发生电接触,通过此走线设计将可降低固化线48a被烧毁的机率。在该相分离配向(PSA)制造工艺中,依序进行类似于如图2A、图2B、图2C及图2D所示的步骤,即施加特定固化电压(Curing Voltage)(如15~40V)予该接触垫410a,并通过走线部420a、薄膜晶体管的公共线600a传至储存电容(Cs),以在该两上下第一及第二基板之间对液晶形成一电场,接着再进行紫外线固化(UV Curing)程序,使该两基板的内表面各形成一聚合物(PI)层如同作为一配向层(Alignment Layer),利用该聚合物层中单体(Monomer)的排列方向,即可配向液晶倾倒一固定的预倾角(Pre-tilt Angle),借以确保液晶显示器组装后,其背光模块发出的光线可依据该预倾液晶的导引,作出正确的折射方向,使液晶显示器的像素显示正常。因为该固化线48a本身可以是由任一种低阻抗金属所构成,只要它的阻抗率(Resistivity)是低于氧化铟锡(Indium Tin Oxide,ITO)即可,例如铝钕(AlNd)、铝钡(Al/Mo/Al)积层、钛(Ti)、氮化钛(TiNx)或铜(Cu)等材料均可,所以该固化线48a本身即可承受较高电平的固化电压,比起现有技术使用的氧化铟锡(ITO)也较不易烧毁。
另请参见图4B,其显示依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适用于相分离配向(PSA)制造工艺的固化线结构48b设于该第一基板40b的源极侧边(SourceSide),且包括一接触垫410b及一走线部420b,其不同于图4A所示的第一实施例之处在于在该第二实施例中,该走线部420b从该外围区域520b的接触垫410b一体延伸而出,并经跨越该密封物质分布区500b上方之后,如果该走线部420b一定得与该第一基板40b上邻近的其它走线460b对应连接而产生一跨接、桥接或贯孔的架构530b时,则该跨接、桥接或贯孔架构530b必须改设到该密封物质分布区500b之外(如该显示区域510b内)。
依据本发明的适用于相分离配向制造工艺的液晶面板、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及其固化线结构,是通过避免该固化线的走线部以跨接或桥接或贯孔方式连接其它走线,以及该走线部不经过该该密封物质分布区的下方,如此本发明的固化线结构在进行相分离配向的固化制造工艺中,可防止走线部会因阻抗变大而烧毁(Pad Burn)的问题发生,因此可提高该液晶面板的制造工艺合格率。
综上所述,虽然本发明已经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视权利要求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权利要求
1.一种固化线结构,适用于液晶显示装置的相分离配向制造工艺,且该液晶显示装置具有两相对第一基板及第二基板,该第一基板上围绕着一密封物质分布区用于将该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结合成一体,并将该第一基板界定成一用液晶产生像素的显示区域及一周边区域,该固化线结构包括一接触垫,设于该周边区域并接收一控制电压的输入以决定该液晶的预倾角;以及一走线部,从该接触垫延伸而出,经跨越该密封物质分布区之上,连通至该显示区域内的至少一公共线,其中该走线部由一低阻抗金属所构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化线结构,其中该第一基板为一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其显示区域内分布多个呈阵列的薄膜晶体管以控制液晶转向。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固化线结构,其中该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的显示区域内形成数条扫描线及数条数据线呈交叉排列,且所述薄膜晶体管分别位于该扫描线与数据线交叉之处且该每一薄膜晶体管的其中一电极连接一像素电极以控制液晶转向。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固化线结构,其中该第一基板的显示区域内的公共线用于分别连接所述扫描线及数据线至各自对应的数个扫描驱动芯片与数个数据驱动芯片。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固化线结构,其中该固化线设于所述扫描驱动芯片与数据驱动芯片之外。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化线结构,其中该控制电压为一交流电压。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化线结构,其中该控制电压为一直流电压。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化线结构,其中该走线部从该接触垫一体延伸,经跨越该密封物质分布区之上,连接至该显示区域内的该至少一公共线。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化线结构,其中该走线部从该接触垫延伸而出,并与其它走线保持一预定间距,进而连通至该显示区域内的该至少一公共线,其中该预定间距可确保该走线部与其它走线之间无电接触。
10.一种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适用于相分离配向制造工艺,该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包括一密封物质分布区,围绕于该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上,以将该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与另一相对基板结合成一体;一显示区域及一周边区域,由所述密封物质分布区在该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上所界定而成,其中该显示区域设有数条扫描线及数据线分别连接数个薄膜晶体管以控制液晶产生像素,以及数条公共线用于分别连接扫描线及数据线;以及至少一固化线,由一低阻抗金属所构成,其包括一接触垫,设于该周边区域并接收一控制电压的输入以决定该液晶的预倾角,以及一走线部,从该接触垫延伸而出,经跨越该密封物质分布区之上连通至该显示区域内的公共线。
11.一种液晶面板,适用于相分离配向制造工艺,该液晶面板包括两相对的第一基板及第二基板;一密封物质分布区,围绕于该第一基板上,用于将该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结合成一体;一显示区域及一周边区域,由所述密封物质分布区在该第一基板上所界定而成,其中该显示区域设有数条扫描线及数据线用于控制液晶以产生像素,以及数条公共线用于分别连接扫描线及数据线;以及至少一固化线,由一低阻抗金属所构成,其包括一接触垫,设于该周边区域并接收一控制电压的输入以决定该液晶的预倾角,以及一走线部,从该接触垫延伸而出,经跨越该密封物质分布区之上连通至该显示区域内的公共线。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液晶面板,其中该第一基板为一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其显示区域内分布多个呈阵列的薄膜晶体管以控制液晶转向。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液晶面板,其中该数条扫描线及数条数据线互为交叉排列,且所述薄膜晶体管分别位于该扫描线与数据线交叉之处且该每一薄膜晶体管的其中一电极连接一像素电极以控制液晶转向。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液晶面板,其中该公共线用于将所述扫描线及数据线连接至各自对应的数个扫描驱动芯片与数个数据驱动芯片。
15.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液晶面板,其中该控制电压为一交流电压。
16.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液晶面板,其中该控制电压为一直流电压。
17.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液晶面板,其中该走线部从该接触垫一体延伸跨越该密封物质分布区之上连通至该显示区域内的公共线。
18.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液晶面板,其中该走线部从该接触垫延伸而出,并与其它走线保持一预定间距,进而连通至该显示区域内的该至少一公共线,其中该预定间距可确保该走线部与其它走线之间无电接触。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适用于相分离配向(PSA)制造工艺的液晶面板、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及其固化线结构。其中该固化线结构具有一接触垫位于该基板的一外围区域,以及一走线部自该接触垫一体延伸,经跨越该基板的一密封物质分布区的上方,以直接电连接该基板的一像素显示区内至少一公共线,且该走线部与该基板上的其它走线保持一预定间距以确保该走线部与其它走线之间不产生电接触。本发明的固化线结构在进行相分离配向的固化制造工艺中,可防止走线部会因阻抗变大而烧毁(Pad Burn)的问题发生,因此可提高该液晶面板的制造工艺合格率。
文档编号G02F1/133GK101055392SQ200710108850
公开日2007年10月17日 申请日期2007年6月5日 优先权日2007年6月5日
发明者陈雅洁, 董人郎 申请人: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