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30805阅读:12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诸如复印机和打印机等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在诸如复印机和打印机等图像形成装置中,举例来说,有时候 会出现如下情况在装置中设置有定影单元,其中对保持有诸如调色 剂图像等图像的记录材料进行加热和加压,从而将如此保持的图像定 影在记录材料上。对于类似这样的定影单元,举例来说,存在一种公 知的定影单元,其中诸如辊状部件或带状部件等定影部件彼此压力接 触,从而使得其上保持图像的记录材料经过定影部件彼此压力接触的 区域,从而将所保持的图像定影在记录材料上(例如,参见
JP-A-3-133871和JP-A-2003-5566)。

发明内容
顺便提到,当记录材料经过诸如辊状部件或带状部件等定影部
件彼此压力接触的区域时,有时候会出现如下情况记录材料的端部 (边缘部分)与定影材料彼此接触,从而在这种接触部分产生痕迹或 磨损。然后,这种痕迹或磨损会导致诸如定影图像不规则等图像不良 问题。
着眼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做出本发明,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 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能够使得在定影部件中产生的痕迹或磨损 所导致的图像不良问题难以察觉。
为了达到该目的,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图像形成 装置,包括第一定影部件,其可旋转地设置;第二定影部件,其可 旋转地设置成与所述第一定影部件压力接触,从而与所述第一定影部 件一起限定位于两者之间的咬合部分,其上保持图像的记录材料将要
经过所述咬合部分;以及改变单元,其用于改变由所述咬合部分与经 过所述咬合部分的记录材料形成的角度。
这里,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所述改变单元通过使所述第一 定影部件和所述第二定影部件移位来改变所述角度。另外,根据本发 明的第三方面,所述改变单元通过使所述第一定影部件和所述第二定 影部件摆动来执行所述第一定影部件和所述第二定影部件的移位。另 外,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所述改变单元根据将要经过所述咬合部 分的记录材料的数量或者所述记录材料的类型来改变所述角度。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第一 定影部件,其用于定影记录材料上保持的图像;第二定影部件,其与 所述第一定影部件压力接触地设置,从而与所述第一定影部件限定位 于两者之间的咬合部分,所述咬合部分用于将传送经过的记录材料上 保持的图像定影在所述记录材料上;接收部分,其用于接收与在所述 咬合部分处执行定影的记录材料有关的信息;以及摆动单元,其用于 根据在所述接收部分处接收的与所述记录材料有关的信息,相对于所 述记录材料的传送方向来回摆动所述咬合部分的至少一个边缘侧。
这里,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所述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支 撑部件,其用于支撑所述第一定影部件和所述第二定影部件,所述摆 动单元通过旋转所述支撑部件来执行所述咬合部分的至少一个边缘 侧的摆动。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第七方面,所述第一定影部件构造成 包括至少一个辊状部件,所述摆动单元使所述支撑部件围绕设置在偏 离所述辊状部件的轴向中央部分的位置中的旋转中心旋转。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与没有设置相关构造的情况相比,可
以提供使得由定影部件的痕迹或磨损所产生的图像不良问题更难以 察觉的图像形成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与没有设置相关构造的情况相比,例 如,可以使得更难以出现在记录材料上形成褶皱以及记录材料卡滞 (楔塞)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与没有设置相关构造的情况相比,可 以采用简单的构造使第一定影部件和第二定影部件移位。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与没有设置相关构造的情况相比,例 如,可以使得更难以出现在记录材料上形成褶皱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与没有设置相关构造的情况相比,可 以提供使得由定影部件的痕迹或磨损所产生的图像不良问题更难以 察觉的图像形成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与没有设置相关构造的情况相比,可 以方便咬合部分的摆动。
根据本发明的第七方面,与没有设置相关构造的情况相比,可 以使定影部件上的痕迹和磨损更分散,从而能够使图像不良问题更难 以察觉。


下面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其中 图1是示出应用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构造的示意图; 图2是示意性地示出应用本发明的定影单元的构造的侧面剖视
图3A和图3B是定影单元的平面图4A和图4B是说明常规定影单元的示意图5A至图5D是示出图4B所示定影带的状态的说明图6A和图6B是说明当使定影单元旋转时在定影带上产生的痕
迹或磨损的示意图;以及
图7A和图7B是说明当使定影单元基本上围绕定影辊的中心部
分旋转时在定影带上产生的痕迹或磨损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1是示出应用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构造的示意图。该图 像形成装置是通常称为串联式图像形成装置的中间转印式图像形成 装置。在该图像形成装置中形成多个图像形成单元1Y、 1M、 1C、 1K, 在图像形成单元中通过电子照相方法形成各种颜色成分的调色剂图
像。另外,在图像形成单元1Y、 1M、 1C、 1K中分别设置一次转印 部分10,在一次转印部分中将各种颜色成分的调色剂图像顺次转印 到中间转印带15上(一次转印)。
此外,在该图像形成装置中设置有二次转印部分20,在二次转 印部分中将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5上的叠加的调色剂图像一次一起转 印到作为记录材料(记录纸张)的纸张P上(二次转印)。另外, 在中间转印带15内侧设置包括驱动辊31的各种类型的辊,这些辊从 中间转印带15的内侧张紧中间转印带15,并且受电动机(未示出) 驱动而旋转,该电动机具有优良的等速特性等。此外,设置用于将二 次转印图像定着或定影在纸张P上的定影单元60。另外设置控制面 板(未示出)和控制单元40,该控制面板接受来自用户的关于如下 信息的输入形成图像的纸张数量、形成图像的纸张厚度和基重以及 纸张类型,控制单元40用于控制图像形成装置的构成单元(部分) 的操作。
在该实施例中,在各图像形成单元1Y、 1M、 1C、 1K中顺次设 置有如下电子照相装置。首先,在感光鼓11的周围设置有朝着箭头 A所示方向旋转的用于对感光鼓11充电的充电装置12。另外设置有 用于在感光鼓11上写入潜像的激光曝光装置13 (在附图中,由附图 标记Bm表示曝光光束)。此外设置有显影装置14,其容纳各种颜 色成分的调色剂并且采用调色剂可视化感光鼓11上的潜像。另外设 置有一次转印辊16,其在一次转印部分10处将形成的或者可视化的 各种颜色成分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5上。另外设置有感 光鼓清洁器17,其去除残留在感光鼓11上的调色剂。
一次转印部分IO构造成包括一次转印辊16,该一次转印辊以如 下方式设置,5卩,经由中间转印带15相对地面向感光鼓11。
二次转印部分20包括二次转印辊22,其设置在中间转印带 15的调色剂图像保持表面侧;以及支撑辊25。 二次转印辊22以如下 方式设置,SP,经由中间转印带15与支撑辊25压力接触,或者中间 转印带15置于二次转印辊22与支撑辊25之间。
控制单元40包括CPU(中央处理单元),其用于控制各装置
(各部分)的操作;ROM(只读存储器),其中存储程序;RAM(随 机存取存储器),其用于临时存储各种数据等。另外,控制单元40 不仅如上所述控制各装置(各部分)的操作,而且对将要形成图像的 纸张数量进行计数并且根据用户经由控制面板(未示出)的输入判断 将要形成图像的纸张类型。
接下来将描述根据该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基本图像 形成过程。在根据该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从图像读取装 置(未示出)等输出图像数据。然后,由图像处理装置(未示出)对 如此输出的图像数据进行预定的图像处理,从而将该图像数据转变为 四色的色材灰度数据,诸如Y (黄色)、M (品红色)、C (蓝绿色 或青色)和K (黑色),由此将数据输出到激光曝光装置13。
激光曝光装置13根据输入的色材灰度数据从例如激光半导体发 出曝光光束Bm,该光束将照射到各图像形成单元1Y、 1M、 1C、 1K 的感光鼓ll上。充电装置12将各感光鼓11的表面充电,然后激光 曝光装置13对已充电的表面进行扫描曝光,从而在表面上形成潜像。
然后由各图像形成单元1Y、 1M、 1C、 1K中的显影装置14将 如此形成的潜像显影为Y、 M、 C、 K各色的调色剂图像。
另一方面,通过包括驱动辊31的各种类型的辊驱动中间转印带 15朝着图1中箭头B所示的方向以预定速度在图像形成装置中旋转。 在各感光鼓11与中间转印带15抵靠区域的一次转印部分10中,形 成于感光鼓ll上的调色剂图像以静电方式顺次吸引到中间转印带15 上,从而在中间转印带15上形成彼此叠加的调色剂图像。在图像以 叠加的方式形成于中间转印带15上之后,中间转印带15移动,从而 将调色剂图像传送到二次转印部分20。在二次转印部分20中,支撑 辊25经由中间转印带15挤压二次转印辊22。此时,与其上保持有 调色剂图像的中间转印带15到达二次转印辊的时刻同步地,将纸张 P传送到二次转印部分20,从而将纸张保持在中间转印带15与二次 转印辊22之间。
在二次转印部分20中,在二次转印辊22与支撑辊25之间施加 转印偏压,从而在这两个部件之间形成二次转印电场。然后,中间转
印带15上还没有定影或定着的图像在二次转印部分20中一起静电转 印到纸张P上。然后,其上已经静电转印调色剂图像的纸张P由二
次转印辊22传送到传送带55,该传送带在纸张传送方向上设置在二 次转印辊22的下游侧。传送带55将纸张P以最佳速度传送到定影 单元60。在定影单元60中,对保持有已转印调色剂图像的纸张P进 行加热和加压,从而将调色剂图像定影在纸张P上。然后,将已经 完成图像定影的纸张P排出到图像形成装置的外部。 接下来将描述定影单元60。
图2是示意性地示出应用本发明的定影单元60的构造的侧面剖 视图。该定影单元60主要包括定影带组件61;加压辊62,其设置 为与定影带组件61压力接触;以及支撑外壳63,其作为支撑定影带 组件61和加压辊62的支撑部件。另外,尽管在图1中没有进行描述, 但是在图像形成装置的主体(未示出)上设置有用于经由支撑外壳 63旋转整个定影单元60的旋转单元70。
定影带组件61包括作为第一定影部件的定影带610和定影辊 611。定影带610以圆形旋转或运动的方式设置,定影辊611可旋转 地设置并且具有张紧定影带610的功能。
另外,在定影带610的旋转方向上定影辊611的下游,定影带 610具有外部加热辊613,该外部加热辊用于从定影带610的外侧张 紧并加热定影带610。
此外,在定影辊611和加压辊62经由定影带610彼此压力接触 的区域的下游,并且在定影辊611的附近位置中,定影带组件61具 有用于将定影带610压在加压辊62上的剥离垫64。结果,在定影带 组件61和加压辊62彼此压力接触的区域中形成咬合部分N,在该咬
合部分中调色剂图像定影在记录材料上。
定影带组件61包括惰辊615,其位于咬合部分N的下游侧并 且张紧定影带610;以及诸如电动机等驱动源(未示出),其用于旋 转驱动定影辊611。此外,定影带组件61包括作为加热源的加热器 616a,该加热器用于在定影辊611的内部加热定影辊611。此外,定 影带组件61包括作为加热源的加热器616c,该加热器在外部加热辊
613的内部用于加热外部加热辊613。另外,定影带组件61包括操纵 辊612,该操纵辊不仅从定影带610的内侧张紧定影带610,而且沿 着与定影带610的旋转方向交叉的方向(与定影带610的旋转方向基 本上垂直交叉的方向、定影带610的宽度方向)调节定影带610的位 置。
此外,定影带组件61包括传感器(未示出),该传感器用于检 测在与定影带610的旋转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定影带610的位置。另外, 定影带组件61包括作为加热源的加热器616b,该加热器在操纵辊612 的内部用于加热操纵辊612。此外,定影带组件61包括张紧器65, 该张紧器用于将操纵辊612朝向定影带610的外侧推压,从而赋予定 影带610预定张力。另外,定影带组件61包括移动单元66,该移动 单元使操纵辊612的一个端部侧移动,从而使操纵辊612倾斜或歪斜。
定影带610是挠性环形带。另外,该定影带610以三层式构造 形成,包括基层,其由聚酰亚胺等材料构成,并且具有大约8(Him 的厚度;弹性层,其由硅橡胶等材料构成,并且层压在基层的表面侧 (外周面侧);以及表面层(离型层),其由氟基树脂构成,并且具 有大约3(Him的厚度,该表面层以覆盖弹性层的方式形成。
另一方面,定影辊611没有覆盖有弹性层,而是通过采用耐热 树脂(氟塑料)涂覆铝制芯体金属(芯体辊)的表面而形成的硬辊。
作为加压部件的剥离垫64是由例如SUS金属或树脂构成的薄板 状部件,还是断面形状为弧形的部件。剥离垫64设置在加压辊62 和定影辊611经由定影带610彼此压力接触的区域(辊咬合部分N1) 的下游以及该区域的附近。另外,剥离垫64设置在定影带610的背 面侧,并且以如下方式设定,即,在加压辊62的预定宽度区域上以 预定负荷经由定影带610对加压辊62均匀地加压。结果,在咬合部 分N中以从辊咬合部分Nl延续的方式形成"剥离垫咬合部分N2"。
操纵辊612以如下方式设置,即,在图中从操纵辊612的一个 端部观看,使操纵辊612斜向上(参见图中箭头H)和斜向下(参见 图中箭头J)移动。于是,操纵辊612以如下方式设置,即,由于使 该一个端部侧朝沿斜向移动,从而使操纵辊612倾斜。
移动单元66通过如此移动操纵辊612的一个端部而改变操纵辊 612的位置(方位),从而使操纵辊612倾斜或歪斜。移动单元66
包括诸如电动机等驱动源M1;以及传动机构,其用于将驱动力从
驱动源M1传递到操纵辊612。要注意到,凸轮、齿轮齿条等机构可 以用于构成该传动机构。
另外,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移动单元66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 的主体侧。尽管移动单元66可以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的定影单元60 一侧,但是因为在移动单元66如此设置的情况下,当更换定影单元 60时也会更换移动单元66,因此这增大了定影单元60的更换费用。 于是,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采用如下构造移动单元66设置在图 像形成装置的主体侧,即使更换定影单元60,移动单元66也可以留 在图像形成装置的主体侧。
旋转单元70包括诸如电动机等驱动源M2;以及传动机构(未 示出),其用于将驱动力从驱动源M2传递到支撑外壳63。要注意 到,凸轮、齿轮齿条等机构可以用于构成该传动机构。
另一方面,作为第二定影部件的加压辊62包括铝等材料构成的 圆柱形辊621,该圆柱形辊作为基体。另外,从基体侧按照下述顺序 在基体上顺次层压如下层以便形成软辊弹性层622,其由硅橡胶等 材料构成,并且具有大约10mm的厚度;以及离型层(防粘层)623, 其由四氟乙烯与全氟烷基乙烯基醚的共聚物(PFA)等材料构成,并 且具有大约100pm的厚度。
另外,该示例性实施例的定影单元60包括排纸引导件(未示 出),其位于咬合部分N下游侧,用于将从咬合部分N排出的纸张 朝向定影单元60的外部引导;以及姿态修正辊614,其用于修正定 影辊611与操纵辊612之间定影带610的姿态。
此外,下面将详细描述定影单元60
图3A和图3B是定影单元60的平面图。在这些附图中没有示 出剥离垫64和姿态修正辊614。
如图3A所示,操纵辊612包括主体部分612a,其张紧定影 带610;以及接受部分612c,其在主体部分612a的一个端部支撑主
体部分612a并且接受来自移动单元66的驱动力。另外,操纵辊612 包括支撑部分612b,该支撑部分在主体部分612a的另一端部支撑主 体部分612a并且由定影单元60的支撑外壳63支撑。
另外,支撑外壳63以可以围绕预定旋转中心旋转的方式设置, 并且构造成通过接受来自旋转单元70的驱动力而围绕该旋转中心旋 转。该旋转中心可以设置在任意位置,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采用如 下构造旋转中心设置在操纵辊612的主体部分612a的端部的位置 中。于是,如图3B所示,当控制单元40使旋转单元70驱动从该位 置旋转时,定影单元60旋转,并且定影辊611和加压辊62也旋转(摆 动),从而改变其位置(或者移位)。更具体地说,定影辊611和加 压辊62以如下方式移位,即,咬合部分N在一端接近纸张的传送方 向。另外,图3B示出旋转单元70使支撑外壳63逆时针旋转5度的 状态。
结果,咬合部分N本来设置为与传送带55 (参见图1)所传送 的纸张的传送方向基本上垂直地交叉(参见图3A),而咬合部分N 现在置于相对于纸张传送方向不垂直的状态中。从不同观点来看,在 图3A中,在与纸张传送方向交叉的方向(与纸张传送方向基本上垂 直地交叉的方向,纸张的宽度方向)上纸张的端部与咬合部分N的 入口之间形成的角度基本上为直角;在图3B中,以上述方式形成的 角度成为锐角(钝角)。另外,在该实施例中,由控制单元40 (参 见图1)和旋转单元70构成改变单元,该改变单元用于改变咬合部 分N与将要经过咬合部分N的纸张所形成的角度。另外,在该示例 性实施例中,由控制单元40和旋转单元70构成摆动单元,该摆动单 元用于使咬合部分N的至少一个端侧相对于纸张传送方向摆动。
下面,在该说明书中,将如图3A所示咬合部分N相对于纸张 传送方向基本上垂直的状态称为"基准状态";而将咬合部分N相 对于纸张传送方向不垂直的状态称为"非基准状态"。
接下来将利用图2、图3A和图3B描述定影单元60的操作。
当在定影单元60中执行定影时,首先,传送带55(参见图1) 将其上保持调色剂图像的纸张P导入咬合部分N。此时,由于接受到
来自驱动源(未示出)的驱动力,定影辊611朝着箭头C所示的方
向旋转。另外,当定影辊611旋转时,跟随着定影辊611,定影带610 圆形地运动或者朝着箭头D所示的方向旋转。当执行定影时,由电 源单元(未示出)给加热器616a至616c供电,从而控制将定影辊 611、操纵辊612和外部加热辊613加热到预定温度。
在该状态下,定影带610和加压辊62将导入咬合部分N的纸张 P向下游方向传送,并且纸张P顺次经过辊咬合部分N1和剥离垫咬 合部分N2。然后,在纸张P经过辊咬合部分Nl和剥离垫咬合部分 N2的过程中,定影辊611和加压辊62对纸张P加压并加热。结果, 调色剂图像定影在纸张P上。然后,已经经过剥离垫咬合部分N2的 定影带610继续沿着剥离垫64的侧面移动。
然后,定影带610的前进方向突然改变为朝向惰辊615弯曲。 由于这一原因,已经在咬合部分N进行加热和加压的纸张P在纸张P 己经从咬合部分N出现的时刻不能跟随前进方向上的变化。结果, 借助于纸张自身的所谓"硬度"(自剥离),纸张P与定影带610 分离。在咬合部分N的出口部分以这种方式稳定地执行曲率分离。 然后,通过排纸引导件(未示出)和排纸辊(未示出)将与定影带 610分离的纸张P排出到图像形成装置的外部,从而结束定影过程。
顺便提到,有时候会出现如下情况定影带610、定影辊611 和惰辊615成形不合适。另外,有时候会出现如下情况诸如定影辊 611、惰辊615和外部加热辊613等辊部件没有保持平行。在这些情 况下,有时候会出现如下情况定影带610没有准确地沿着预定路线 传送并且朝向与定影带610的前进方向交叉的一个方向移动(滑移或 蛇行)。然后,该移动距离增大,在定影带610和纸张中产生褶皱等, 从而导致不能确保执行稳定定影的问题。由于这一原因,在该示例性 实施例中,为了避免定影带610的过量运动,采用如下过程由传感 器(未示出)检测定影带610的端部位置,从而根据这种检测结果使 操纵辊612适当地倾斜。
举例来说,在图3A中,当控制单元40根据传感器(未示出) 的输出判断定影带610正处于从图中观看比预定位置更靠下方的位
置(朝向接受部分612c)时,控制单元40使移动单元66将接受部 分612c斜向下(朝着图2中箭头J所示的方向)移动预定量,从而 赋予操纵辊612预定的倾斜角或歪斜角。当将这种倾斜提供给操纵辊 612时,定影带610沿着如此倾斜的操纵辊612移动。结果,定影带 610朝着从图中观看向上的方向(定影带610离开接受部分612c的 方向)移动。
另一方面,当上述状态,即接受部分612c位于下方的状态保持 时,定影带610逐渐朝着在图中观看向上的方向移动。然后,当控制 单元40根据传感器(未示出)的输出判断定影带610已经移动到从 图中观看比预定位置更靠上方的位置时,控制单元40使移动单元66 将操纵辊612的接受部分612c斜向上(朝着图2中箭头H所示的方 向)移动预定量,从而使定影带610的移动方向相反,并且定影带 610朝着从图中观看向下的方向逐渐移动。然后,当定影带610已经 移动到位于从图中观看比预定位置更靠下方的位置时,控制单元40 使移动单元66将操纵辊612的接受部分612c斜向下移动预定量,从 而再次改变操纵辊612的倾斜角。也就是说,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反 复地使接受部分612c朝着倾斜方向摆动来改变操纵辊612的角度, 从而使得定影带610可以在预定范围内朝着与定影带610的旋转方向 交叉的方向移动(滑移)。
顺便提到,采用常规定影单元,会产生如下问题纸张的一个 或多个边缘部分(端部)(下面称为"纸张边缘部分")与定影部件 压力接触,从而在定影部件中产生痕迹或磨损,并且最终在通过定影 部件定影而获得的图像中产生图像缺陷(不良)。下面将描述这一点。
图4A和图4B是描述常规定影单元的示意图。如图4B所示, 定影单元包括定影带710,其设置为可以圆形地运动或旋转;圆柱 形定影辊711,其张紧定影带710;以及加压辊72,其设置为经由定 影带710与定影辊711压力接触。另外,定影带710形成为环形。另 外,在定影带710和加压辊72之间形成用于将调色剂图像定影在纸 张上的咬合部分L。定影单元还包括多个张紧辊(未示出),其张 紧定影带710;驱动电动机(未示出),其用于使定影辊711旋转;
加热源(未示出),其用于加热定影辊711;以及其它部件。
在该图所示定影单元中,纸张以如下状态经过咬合部分L,艮P, 调色剂图像保持在纸张的面向定影带710的一侧,从而将调色剂图像 定影在纸张上。此外,该定影单元还包括辊状部件(未示出),其
与图2、图3A和图3B所示的操纵辊612类似;以及移动单元(未
示出),其用于移动辊状部件的一端,因此定影带710构造成这样
通过移动单元使辊状部件倾斜而使定影带710沿着与定影带710的旋
转方向交叉的方向移动。
另一方面,图4A是图4B所示部件的放大图。该图示出在纸张
边缘部分的附近产生的如下状态纸张P位于咬合部分L中。当纸
张P插入咬合部分L时,纸张边缘部分与定影带710有力地接触。 另外,纸张边缘部分还与加压辊72有力地接触。结果,在定影带710 和加压辊72中产生痕迹或磨损。
另外,如图4A所示,当纸张P插入咬合部分L时,定影部件 由于纸张P的存在而变形,并且使定影部件的前进(旋转)速度根 据位置而不同。在该定影单元中,由于定影辊711形成为圆柱形,定 影带710构造成在咬合部分L处具有恒定的旋转半径,从而以恒定 速度沿着定影辊711的圆周前迸。然而,当纸张经过咬合部分L时, 如图中所示,使定影带710在定影带710与纸张P接触的部分处凹 入,而在定影带710不与纸张P接触的部分处定影带710保持与加 压辊72压力接触。因为这一原因,定影带710的外径会产生差异, 在定影带710的外周面上定影带710与纸张P接触的部分处的速度 低于定影带710不与纸张P接触的部分处的速度。然后,在以这种 方式在定影带710的宽度方向上产生速度差的情况下,定影带710 和纸张P开始相对于彼此滑动,从而会产生如下情况在定影带710 中产生磨损。
此外,该定影单元构造成如前所述,通过使辊状部件倾斜而 朝着与定影带710的旋转方向交叉的方向移动。结果,如图4B所示, 在定影带710移动的移动宽度(滑移宽度)内在定影带710的两端部 分产生痕迹或磨损(在图中表示为"痕迹/磨损生成部分")。
然后,当以上述方式在定影带710和加压辊72中产生痕迹或磨
损时,会产生如下担心定影带710和加压辊72的寿命会縮短。另 外,当在定影带710中产生痕迹或磨损时,由于定影带710与纸张上
的调色剂图像压力接触,会产生如下担心所定影的调色剂图像会产
生诸如光泽不规则等图像缺陷。特别是,当定影带710构造成如上所 述沿着与定影带710的旋转方向交叉的方向移动时,会产生如下担
心在所定影的调色剂图像会产生条纹形式的光泽不规则问题。
另外,尽管在定影单元中使用的是定影带710,但是还存在公知 的定影单元,其采用不使用定影带710的所谓辊咬合方法。
采用辊咬合方法的定影单元由一对辊状部件构成,其中不存在 诸如定影带710等带状部件。因此,自然不会出现定影带710的移动 (滑移或蛇行)。结果,纸张经过辊状部件上基本上相同的位置。因 为这一原因,由纸张的纸张边缘部分在辊状部件上产生的痕迹或磨损 倾向于以如下方式形成,即,痕迹或磨损集中在特定位置并且与使用 可以移动(滑移)的情况相比更深。因为这一原因,在定影图像中产 生的不规则性更容易察觉,并且辊状部件的寿命也会縮短。
另外,有时候会出现如下情况由氟基树脂构成的表面层(离
型层)形成于定影带710的表面上。当使用氟基树脂作为定影带710
的表面材料时,会获得如下优点由于相关树脂提供良好的离型性能
(防粘性),在不使用油的情况下调色剂图像就容易剥离。然而,氟 基树脂比常规用作离型材料的硅橡胶等弹性更差,有时候会出现如下
情况通过在定影带710和加压辊72之间单次通过厚纸而在定影带 710的表面上产生凹陷部或痕迹。特别是当将具有较高图像密度的文 档或图片等打印(定影)在纸张上时,在获得的图像中会出现线状缺 陷的痕迹。
这里将利用图4B更详细地描述痕迹/磨损生成部分。
图5A至图5B是示出图4B所示定影带710的状态的说明图。
当纸张插入图4B所示定影单元中的咬合部分L时,如上所述,定影
带710和纸张边缘部分彼此接触。
图5A示出定影带710基本上位于定影辊711 (参见图4B)的
轴向中央部分的状态。在该图所示的状态中,当纸张经过咬合部分L
(参见图4A和图4B)时,纸张边缘部分与定影带710的两个端部 接触。要注意到,定影带710中与纸张边缘部分接触的接触部分由虚 线表示。
图5B示出定影带710朝着定影辊711的一端移动(滑移)的状 态。当纸张在该图所示的状态中经过咬合部分L时,纸张边缘部分 在朝向定影辊711的另一端偏离的位置中与定影带710接触。
图5C示出定影带710朝着定影辊711的另一端移动(滑移)的 状态。当纸张在该图所示的状态中经过咬合部分L时,纸张边缘部 分在朝向定影辊711的一端偏离的位置中与定影带710接触。
结果,如图5D所示,在定影带710与纸张边缘部分接触的位置 形成多个接触部分,并产生所述多个接触部分彼此平行排列的状态。 于是,在这些接触部分中,如上所述在定影带710的表面上产生痕迹 或磨损。
当在该状态中在其它纸张上执行定影过程时,由于痕迹或磨损 在这些接触部分彼此平行地排列,因此排列的痕迹或磨损表现为已定 影图像上的图像线条,这容易被用户等察觉到(或者很显眼,从而可 以清楚地看到)。另外,当出现这种情况时,由于痕迹一定程度上集 中在相同的位置,因此还会产生縮短定影带寿命的问题。
于是,有一些用于抑制产生痕迹或磨损所带来的问题的技术。 然而,即使采用这些技术也难以有效地抑制产生这些问题。举例来说,
已经提出了这样一种技术在对应于定影带的部件上涂覆诸如油等离 型剂,从而保护其表面。在这一技术中,如此涂覆的离型剂转移到纸 张上并且导致如下问题在定影后获得的图像上容易产生油条纹形式 的缺陷。
另外,还提出了这样一种技术预先使定影单元和用于将纸张 传送到定影单元的传送单元彼此斜着设置,从而使得纸张相对于定影 单元斜着插入,如此使得纸张边缘部分在定影部件上产生的磨损宽度 变宽。然而,在该技术中,由于纸张总是斜着插入定影单元,会产生 如下问题当在薄纸上执行定影时在纸张上容易产生褶皱等。
此外,与图4A至图5D所示的构造相似,提出了这样一种技术-
在与所传送纸张的传送方向基本上垂直的方向上移动定影部件,从而 使得纸张边缘部分在定影部件上产生的磨损宽度变宽,如此延长定影
部件的寿命。然而,在该构造中,如上面参照图5A至图5D所示, 由于痕迹形成为与纸张的传送方向基本上平行地排列,因此在定影后 获得的图像上容易产生图像线条形式的痕迹,这容易被用户等察觉 到。
于是,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B所示,采用如下构 造旋转单元70旋转定影单元60从而分散在定影带610上产生的痕 迹。下面将描述当旋转单元70旋转定影单元60时在定影带610上产 生的痕迹。
图6A和图6B是说明旋转单元70旋转定影单元60时在定影带 610上产生的痕迹的示意图。
图6A示出当从图2中箭头K所示的方向观看定影单元60时获 得的定影辊611的状态。在该图中要注意到,出于显示的目的没有示 出除定影辊611和旋转单元70之外的其它部件。另外,图6B示出 定影带610与纸张边缘部分接触的接触部分。
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6A所示,旋转中心设置在定影辊 611的一个端部处,该旋转中心构成支撑外壳63(参见图3A和图3B) 旋转所围绕的中心。另外,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支撑外壳63设置 为围绕该旋转中心顺时针、逆时针旋转。于是,旋转单元70使支撑 外壳63围绕该旋转中心旋转。另外,图6A示出包括如下状态的三 种模式定影辊611 (咬合部分N (参见图3A和图3B))沿着与所 传送纸张的传送方向基本上垂直地交叉的方向设置(基准状态)、定 影辊611围绕旋转中心顺时针旋转5度(非基准状态)、以及定影辊 611围绕旋转中心逆时针旋转5度(非基准状态)。
于是,当纸张分别在这三种模式中经过咬合部分N时,纸张边 缘部分在不同的位置与定影带610接触。另外,在该实施例中,如上 所述,设置有操纵辊612 (参见图2),定影带610朝着与定影带610 的旋转方向交叉的方向移动。结果,如图6B所示,在定影带610与
纸张边缘部分接触的位置形成多个接触部分。另外,由于咬合部分N 设置为处于基准状态和非基准状态,因此这些接触部分彼此交叉,从
而导致这些接触部分处于比图5A至图5D所示的接触部分更分散的状态。
在图4A至图5D所示的实例中,由于定影带710构造成仅仅沿 着与定影带710的旋转方向基本上垂直地交叉的方向移动,因此定影 带710与纸张边缘部分接触的接触部分如前所述形成为彼此平行地 排列。结果,如上所述,当在其它纸张上执行定影时,会产生如下问 题容易产生用户等容易察觉的图像线条。另一方面,在本发明的示 例性实施例中,由于定影单元60构造成可以旋转,因此接触部分可 以置于非平行状态中,并且在接触部分中产生的痕迹或磨损可以处于 分散的形式。
旋转中心可以设置在定影单元60上的其它位置。接下来将描述 旋转中心基本上设置在定影辊611的中心部分的实例。
图7A和图7B是说明当使定影单元60基本上围绕定影辊611 的中心部分旋转时在定影带610上产生的痕迹等的示意图。
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7A所示,旋转中心设置在位于定影 辊611的轴线上的定影辊611的轴向中央部分,支撑外壳63 (参见 图3A和图3B)围绕该旋转中心旋转。另外,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 支撑外壳63设置为围绕该旋转中心顺时针、逆时针旋转。于是,旋 转单元70使支撑外壳63围绕该旋转中心旋转。
图7A示出包括如下状态的三种模式定影辊611 (咬合部分N (参见图3A和图3B))沿着与所传送纸张的传送方向(参见图3A 和图3B)基本上垂直地交叉的方向设置(基准状态)、定影辊611 围绕旋转中心顺时针旋转(摆动)(非基准状态)、以及定影辊611 围绕旋转中心逆时针旋转(摆动)(非基准状态)。另外,从不同的 观点来看,图7A示出如下状态咬合部分N (参见图3A和图3B) 沿着与所传送纸张的传送方向(参见图3A和图3B)基本上垂直地 交叉的方向设置(基准状态)、以及咬合部分N的一端侧朝向或背 向纸张传送方向移动和咬合部分N的另一端侧背向或朝向纸张传送
方向移动(非基准状态)。
于是,当纸张分别在这三种模式中经过咬合部分N时,纸张边 缘部分在不同的位置与定影带610接触。另外,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
如上所述,设置有操纵辊612 (参见图2),定影带610朝着与定影 带610的旋转方向交叉的方向移动。结果,如图7B所示,在定影带 610与纸张边缘部分接触的位置形成多个接触部分。另外,由于咬合 部分N设置为处于基准状态和非基准状态,因此这些接触部分彼此 交叉,从而导致如下状态这些接触部分不是彼此平行地设置而是彼 此交叉的设置。
于是,虽然在已经描述的实例中定影单元60围绕旋转中心旋转, 但是接触部分分散的度数会根据旋转中心的位置而有所不同。举例来 说,在图6A和图6B所示的实例中,由于旋转中心设置在定影辊611 的端部的位置中,该位置是不同于定影辊611的轴向中央部分的位 置,或者说是偏离定影辊611的轴向中央部分的位置,因此在相对较 宽的范围内产生接触部分。另一方面,如图7A和图7B所示,当旋 转中心设置在定影辊611的轴向中央部分时,与图6A和图6B所示 的情况相比,所产生的接触部分更窄。
尽管存在接触部分中所产生的痕迹或磨损表现为上述图像缺陷 的可能性,但是产生接触部分的范围越宽,产生的痕迹或磨损就越分 散,因此在痕迹或磨损如此分散的程度上就越难以察觉到该图像缺 陷。因为这一原因,出于使用户等难以察觉到图像缺陷的考虑,令人 期望的是,如图6A和图6B所示将旋转中心设置在偏离定影辊611 的轴向中央部分的位置。要注意到,当试图使旋转中心偏离定影辊 611的轴向中央部分时,可以如图6A和图6B所示将旋转中心设置 在定影辊611的端部,或者可以如图3A和图3B所示将旋转中心设 置在操纵辊612的端部。也就是说,当旋转中心设置在偏离定影辊 611的轴向中央部分的位置时,旋转中心所设置的位置不限于定影辊 611上的位置,因此,旋转中心可以设置在除定影辊611上的位置之 外的任何其它位置。
顺便提到,使定影单元60旋转从而将咬合部分N置于基准状态
或非基准状态的定时等由控制单元40根据诸如基重、厚度等纸张类 型或执行定影的纸张数量来设定。另外,定影单元60旋转的角度也
由控制单元40根据纸张类型或纸张数量来设定。下面将详细描述将 咬合部分N置于基准状态或非基准状态的定时以及定影单元60旋转 的角度。
举例来说,当执行定影的纸张的基重较大时,可以执行使咬合 部分N从基准状态移动到非基准状态的移动。这是因为,纸张越厚, 或者纸张的基重越大,在定影带610上通常就越容易产生痕迹或磨 损,如果在不旋转定影单元60的情况下执行定影,就会在定影带610 的特定位置处集中地产生痕迹或磨损。纸张是否厚或者基重是否大是 由控制单元40根据用户经由控制面板(未示出)的输入来判断的。
具体地说,控制单元40作为接收部分接收用户经由控制面板(未 示出)输入的信息,并且判断执行定影的纸张是否厚或者基重是否大。 然后,当判定执行定影的纸张较厚或者基重较大时,控制单元40使 定影单元60旋转从而将正处于基准状态的咬合部分N置于非基准状 态。
要注意到,在咬合部分N保持在非基准状态的情况下,当在较 薄或基重较小的纸张上执行定影时,纸张上容易产生褶皱。因为这一 原因,当在较薄或基重较小的纸张上执行定影时,令人期望的是使咬 合部分N回到基准状态。也就是说,对于较薄或基重较小的纸张, 令人期望的是将咬合部分N置于基准状态;而对于较厚或基重较大 的纸张,令人期望的是将咬合部分N置于非基准状态。另外,在该 示例性实施例中,虽然在描述的实例中纸张是否厚是根据经由控制面 板输入的信息判断的,但是也可以采用如下构造设置用于检测用于 定影的纸张的厚度的传感器,从而使得可以根据来自如此设置的传感 器的输出判断纸张是否厚。在该情况下,控制单元40 (参见图1)用 作接收部分。
另外,可以根据执行定影的纸张数量来执行定影单元60的旋转。 举例来说,当经由控制面板从用户接收到产生多张打印纸张的指示 时,控制单元40在已经对预定数量的纸张执行定影之后使定影单元
60旋转,从而将正处于基准状态的咬合部分N置于非基准状态。另 外,控制单元40可以在已经对预定数量的纸张执行定影之后使定影
单元60旋转,从而以增大咬合部分N相对于基准状态的角度的方式 设置咬合部分N。此外,控制单元40可以构造成这样,掌握将要执 行定影的纸张的总数,从而在已经对预定数量的纸张执行定影之后使 定影单元60旋转。
在上述示例性实施例中,虽然是通过使定影单元60旋转而将咬 合部分N置于非基准状态,但是还可以通过使诸如传送带55 (参见 图1)等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的主体侧的部件或部分旋转而将咬合部 分N置于非基准状态。然而,当使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的主体侧的 部件或部分旋转时,会产生如下担心图像形成装置的尺寸变大,或 者在纸张的传送过程中产生褶鮍或卡纸(楔塞),因此优选的是使定 影单元60旋转。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虽然描述的构造是使用定 影带610,但是上述实施例的构造也适用于采用所谓辊咬合方法的定 影单元,在辊咬合方法中,使用一对辊状部件代替与定影带610相应 的带状部件。在该情况下,这一对辊状部件分别对应于第一定影部件 和第二定影部件。
上面出于举例和说明的目的己经提供了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 例的说明。这并不表示上述实施例是排他性的或者本发明只限于所公 开的准确形式。很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会很清楚很多修改和变 化形式。所选择和说明的示例性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发明的原 理及其实际应用,由此使本领域的其它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发明的各 种实施例以及适合于所设计的具体应用的各种修改形式。本发明的范 围受下面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的限定。
权利要求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第一定影部件,其可旋转地设置;第二定影部件,其可旋转地设置成与所述第一定影部件压力接触,从而与所述第一定影部件一起限定位于两者之间的咬合部分,其上保持有图像的记录材料将要经过所述咬合部分;以及改变单元,其改变由所述咬合部分与经过所述咬合部分的记录材料的传送方向形成的角度。
2. —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第一定影部件,其可旋转地设置;第二定影部件,其可旋转地设置成与所述第一定影部件压力接 触,从而与所述第一定影部件一起限定位于两者之间的咬合部分,其 上保持有图像的记录材料将要经过所述咬合部分;以及改变单元,其改变由所述咬合部分与经过所述咬合部分的记录 材料的传送方向形成的角度,其中,所述改变单元通过改变所述第一定影部件和所述第二定 影部件的位置来改变所述角度。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改变单元通过使所述第一定影部件和所述第二定影部件旋转来改变所述第一定影部件和所述第二定影部件的位置。
4. 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第一定影部件,其可旋转地设置;第二定影部件,其可旋转地设置成与所述第一定影部件压力接 触,从而与所述第一定影部件一起限定位于两者之间的咬合部分,其 上保持有图像的记录材料将要经过所述咬合部分;以及改变单元,其改变由所述咬合部分与经过所述咬合部分的记录材料的传送方向形成的角度,其中,所述改变单元根据将要经过所述咬合部分的记录材料的 数量或者所述记录材料的类型来改变所述角度。
5. —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第一定影部件,其定影记录材料上保持的图像;第二定影部件,其设置成与所述第一定影部件压力接触,从而 与所述第一定影部件一起限定位于两者之间的咬合部分,所述咬合部 分将传送经过的记录材料上保持的图像定影在所述记录材料上;接收部分,其接收与在所述咬合部分处执行定影的记录材料有关的信息;以及摆动单元,其根据在所述接收部分处接收的与所述记录材料有关的信息,相对于所述记录材料的传送方向来回摆动所述咬合部分的 至少一个边缘侧。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 支撑部件,其用于支撑所述第一定影部件和所述第二定影部件, 其中,所述摆动单元通过旋转所述支撑部件来执行所述咬合部分的至少一个边缘侧的摆动。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定影部件包括至少一个辊状部件,所述摆动单元使所述支撑部件围绕设置在偏离所述辊状部件的轴向中央部分的位置中 的旋转中心旋转。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第一定影部件,其可旋转地设置;第二定影部件,其可旋转地设置成与所述第一定影部件压力接触,从而与所述第一定影部件一起限定位于两者之间的咬合部分,其上保持有图像的记录材料将要经过所述咬合部分;以及改变单元,其改变由所述咬合部分与经过所述咬合部分的记录材料的传送方向形成的角度。
文档编号G03G15/20GK101183233SQ200710130578
公开日2008年5月21日 申请日期2007年7月18日 优先权日2006年11月14日
发明者吉野大典, 宫田敏行 申请人: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