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色剂收纳容器、处理卡盒及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31110阅读:10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调色剂收纳容器、处理卡盒及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回收、伴随调色剂图像形成所产生的废调色剂的、调 色剂收纳容器之废调色剂回收容器、处理卡盒及其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今的复印机和打印机等不断向彩色化和高速化发展,电子照相式图像形成装置中的4连串列式已经成为主流。但是,在4连串列式图像成形装置中,由于包括感光体、带电装置、显影 装置和清洁装置等的4个成像单元并排排列,并且又需要中间转印轮带或转印 轮带,与原来的装置相比,因为许多单元都收纳在机器本体内,就使得装置倾 向于大型化。因此如何实现省空间或小型化就成为了课题。另一方面,关于废调色剂,需要清洁的回收废调色剂的位置有4个成像单元和转印单元等5处,而且由于废调色剂量的增加,使得回收调色剂处理用 配管以及废调色剂回收瓶所需要的空间变大,在这一点上,比如如何对调色剂 瓶进行有效配置和高效填充以省空间和小型化也成为了重要的课题。此外,为 了提高废调色剂回收瓶的填充率,大多在废调色剂回收瓶中设置了输送螺杆和 搅拌器等部件,为了降低成本,最近的回收瓶大都通过吹塑成形方法制成。因此,公开了这样一种技术,即作为与在内部设置了转动部件的调色剂 收纳容器相关的已有技术,比如专利文献1公开的一种装置是将产热量减少、 以防止因过热而使显影剂粗粒化为目的地、开发的显影剂容器及其处理卡盒, 其包括具有感光体和对在感光体上形成的潜像进行显影的显影手段;所述显 影手段是收容显影剂的显影剂容器;在所述容器的内部转动的转动部件;将驱 动力从所述容器的外部传送到所述转动部件的驱动力传送部件;在所述容器和 所述驱动力传送部件之间,密封显影剂的轴密封部件。所述驱动力传送部件的 驱动力传送部分是斜齿轮,驱动时产生的推力将所述斜齿轮的螺旋方向由容器 的外侧推向内侧。通过该装置,轴承挡圈与调色剂显影框架的壁不会接触,不 会因摩擦产生热量,从而可以防止粗粒显影剂的产生,得到优质的图像。 图3所示是已有的废调色剂回收容器的说明图,图3(a)是纵向截面图,图 3(b)是轴承密封部件的斜视图。图3表示的该废调色剂回收容器7包括容器本体21和设置在该容器本体 21内的水平输送螺杆22,输送螺杆22的转动轴23贯通容器本体21的侧壁, 介由设置在其先端部里的驱动辊26与省略图示的驱动手段相连接。转动轴23 与容器本体21的壁的滑动接触部分是轴承部分,用于轴承密封的密封部件25 被配置为与容器本体21的内壁面连接。由于容器本体21是吹塑成形制成的,其内面不是以模具成形,会有波纹, 壁厚不均匀。因此,输送螺杆22的轴部密封部件25的压着力并非整体均匀, 如果按壁厚部分设定密封压着力时,对于壁薄的部分会产生压着力不够而导致 密封性能不好,如果相反,按壁薄部分设定密封部件的压着力时,对壁厚的部 分就会施加过大的密封压着力,输送螺杆22转动时,因滑动阻力导致密封部 分的调色剂温度上升而溶出,并因粘着调色剂27产生调色剂的粘着问题。此 外,该废调色剂回收容器因输送螺杆22的压入方向,即使轴承的密封部分朝 着压力方向转动,容易产生因压力过大使调色剂粘着的问题。专利文献l:特开平10-003248公报发明内容如上所述,当调色剂收纳容器是吹塑成形时,由于容器内壁不是由模型成 形的,所以容易在容器内壁产生波纹。因此,在容器内壁配置输送螺杆等外部 驱动手段的转动部件时,轴承部分密封困难,因密封部件的压着力不足导致密 封性能不好,或者因压着力过大产生调色剂粘着等问题。本发明鉴于已有技术的问题之处,其课题是为了提高调色剂收纳容器,特 别是在废调色剂回收容器中设置的输送螺杆和转动部件轴承部分的密封性能, 提供一种可以避免密封不好或调色剂粘着等问题的发生的调色剂收纳容器、处 理卡盒及其图像形成装置。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所涉及的调色剂收纳容器,其包括容器本体, 其收集调色剂;转动手段,其被配置在所述容器本体内,转动轴贯通所述容器 本体的壁面,延长设置到外部;其特征在于:将用于密封所述容器本体的壁面 和所述转动手段的转动轴的滑动连接部分的密封部件,设置在所述容器本体壁 面的外表面。
在这种情况下,所述容器本体可以是吹塑成形的。
此外,所述转动手段是比如将所述调色剂沿水平方向搬送的输送螺杆。 而且,所述调色剂是通过清洁装置回收到的废调色剂,所述容器本体可以 是收集废调色剂的废调色剂回收容器。'本发明所涉及的处理卡盒,其将感光体和清洁感光体表面的清洁装置一体 化,并对于图像形成装置本体可以安装拆卸自由;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洁装置 将从感光体表面收集到的废调色剂积存在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废调色剂回收容器中。
本发明所涉及的图像成形装置,其包括感光体;清洁装置,其在将所述 感光体表面里所成形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中间转印体或记录媒介后,再将从所 述感光体表面回收到的残留调色剂积存在废调色剂回收容器中,其特征在于 所述废调色剂回收容器是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废调色剂回收容器。
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调色剂收纳容器,转动部件的轴承部分密封性能好, 可以解决因密封部件压力不足而导致密封性能不好,或因压力过大导致调色剂 粘着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处理卡盒,通过将成像手段一体化,在提高组装性能 和维修性能等的同时,也提高了对清洁部件和处理手段的感光体的位置精度。
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图像成形装置,在作为调色剂收纳容器的废调色剂回 收容器内设置的输送螺杆进行调色剂输送时,密封部件的压着力的作用方向与 调色剂输送方向相反,可以解决因密封部件的压着力过大而产生的不良后果。


参照下面对附图详细的说明可以更快 更好地理解对公开技术及其特征 的完整描述。其中,
图1所示是本发明所涉及图像成形装置的概要构成图。
图2所示是本发明涉及调色剂收纳容器主要部分的扩大断面图。
图3所示是已有技术问题之处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说明。
图1所示是本发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之彩色打印机的概略构成剖面图。 如图1所示,在该彩色打印机1的本体外壳2内,设置包括:打印机引擎 3、射出光束的光写入装置4、作为收纳被转印体的记录媒介P的记录媒介收纳 部的供纸盒5、对被转印的调色剂图像记录媒介P进行定影处理的定影装置6、 调色剂图像转印后通过清洁装置11等收集被回收的废调色剂的废调色剂回收 容器7等。打印机引擎3是形成调色剂图像、并将形成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记录媒介 P的部分。其构成包括图像载置体之4个感光体8(8Y、 8C、 8M、 8K)、各感光 体8的周围分别被配置的带电辊9、显影装置10以及清洁装置11、图像载置 体以及被转印体之中间转印轮带13、介由中间转印轮带13与感光体8连接而 被配置的一次转印轮带12、将中间转印轮带13上的转印图像转印到记录媒介 P上的二次转印轮带14、收集残留在中间转印轮带13上的调色剂清洁装置15 等。感光体8呈圆筒状,与省略图示的驱动马达连接,通过驱动马达的驱动力 在中心线周围转动。在感光体8的外周设置了形成有静电潜像的感光层。带电辊9或被配置为与感光体8的外周相接触,或被配置为与感光体的外 周保持微小间隙。对于带电辊9附加了从电源(省略图示)来的电压,使得在带 电辊9和感光体8之间产生电晕放电,从而使感光体8的外周均匀带电。光写入装置4,对应图像数据射出光束,对均匀带电的感光体8的外周面 进行曝光。通过这样的曝光,在感光体8的外周面里,形成对应于图像数据的 静电潜像。显影装置10将调色剂供给给感光体8。被供给的调色剂附着在形成于感 光体8外周面里的静电潜像上,感光体8外周面上的静电潜像作为调色剂图像 被显影。中间转印轮带13是以树脂薄膜或橡胶为基体而形成的环状轮带,缠绕在 驱动辊16、进口辊17和张紧辊18周围,与驱动马达(省略图示)连接的驱动辊 16通过转动驱动,比如向图左中方向转动。进口辊17与张紧辊18通过中间转 印轮带13的转动,因与中间转印轮带13的摩擦而作从动转动。一次转印辊12被配置在中间转印轮带13的内周侧(环的内侧),通过将转 印用电压印加在这些一次转印辊12上,各感光体8上的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在 中间转印轮带13上。在各感光体8上形成的调色剂图像在中间转印轮带13上 被依次转印、重叠,在中间转印轮带13上就形成了彩色的调色剂图像。
清洁装置11在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中间转印轮带13上后,对感光体8的外周面进行清洁。通过该清洁,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中间转印轮带13上后, 残留于感光体8外周面上的调色剂和纸粉作为废调色剂被回收了 。在中间转印轮带13上形成的彩色调色剂图像,通过在中间转印轮带13和 二次转印辊14相连接的转印位置上,在记录媒介P被输入的时机里,通过转 印用电压被印加到二次转印辊14上,而被转印至记录媒介P里。记录媒介P 由供纸盒5进行供纸,通过输送辊19和对位辊20被输送,调色剂图像被转印 后,其被送进定影装置6中。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记录媒介P上,在定影装置 6中施加热和压力来进行定影处理,通过该定影处理熔融的调色剂图像在记录 媒介P中定影。定影处理完毕后,记录媒介P被排纸到设置在本体外壳2上部 的排纸盘中。清洁装置15,在彩色的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在记录媒介P上后,去清洁中 间转印轮带13的外周面。通过该清洁工序,将调色剂图像转印后在中间转印 轮带13的外周面上残留的调色剂和纸粉等作为废调色剂进行回收。通过清洁 装置11以及15回收到的废调色剂被投入到废调色剂回收容器7中,并积存在 该容器中。以下,说明具有该结构的彩色打印机的动作。进行打印时,首先,通过各图像形成单元的带电辊9使感光体8的表面均 匀带电。在带电的感光体8表面上,根据图像信息,由光写入装置4进行比如 激光照射后形成静电潜像。然后,对于感光体8上的静电潜像,通过显影装置 IO供给显影剂之调色剂,使静电潜像变为可视,形成调色剂图像。对应在各感 光体8上形成的黑色K,黄色Y,洋红M以及青色C的各种调色剂,将单色调 色剂图像通过一次转印辊12依次转印到中间转印轮带13上,重叠后形成彩色 图像。将得到的彩色图像在对应于中间转印轮带13的移动速度的时机里,二 次转印到被供给至驱动辊16和二次转印辊14的夹持之间的记录媒介P上。然 后,将载置有二次转印图像的记录媒介P供给到下游的定影装置6,在此通过 加热和加压来进行定影。通过排纸辊将定影有彩色图像的记录媒介P,排到装 置外面。在这样的彩色打印机l中,打印机引擎3的构成部件之感光体8,与配置 在各感光体8周围的带电辊9,显影装置IO和清洁装置11中的至少一个进行 单元化,可以在本体外壳2内形成安装拆卸自如的处理卡盒。通过形成该处理
卡盒,方便进行各构成部件的更换和维护作业,此外,可以高精度地维持各部 件之间的位置关系,以此可提高图像质量。另,处理卡盒虽然有各种各样的构 成,但是以比如,将感光体8至少与清洁装置11 一体化后收纳于外壳中,成 为单元化为好。接着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特征部分。图2所示是图1的废调色剂回收容器7的说明图,图2(a)是其纵向截面 图,图2(b)是海面密封部件的斜视图。在图2(a)中,该废调色剂回收容器7的主要结构包括:容器本体21;在该 容器本体21内水平设置的输送螺杆22及其转动轴23;配置在输送螺杆22的 转动轴23贯通容器本体的连接部(轴承部)24的容器本体壁面的外表部的密封 部件25;固定在贯穿于容器本体21的壁面的转动轴23上的驱动轮26。密封 部件25如图2(b)所示,比如是由海绵构成的密封材料。在这样的结构中,通过图1的清洁装置11或者15被回收到的废调色剂, 从省略图示的调色剂搬入口被搬入容器本体21中,受到随着转动轴23的转动 而转动的输送螺杆22的作用,比如图2中,从左方向被输送到右方向,填充 到容器本体21中进行收纳。此时,废调色剂虽然被压向轴承部24,但由于密封部件25与容器本体21 的外壁连接,被配置在外侧,所以调色剂不会陷入密封部分,调色剂不会因压 接而导致过热或调色剂粘着等现象发生。亦即,根据本实施方式,废调色剂回收容器7因为是吹塑成形的制品,虽 然其内壁面没有模具成形,会有比如波纹、壁厚度不均匀等,但通过将轴承部 分24的密封材料25配置在模具成形的平坦的外表面里,可以将密封部件25 均匀的压着在容器本体21的外表面上,由此可以防止因对密封部件压着力不 足导致密封性能不好,或对密封部件压着力过大导致发生调色剂粘着的问题, 从而可以确保良好的密封性能。本专利申请的基础和优先权要求是2006年8月2日、在日本专利局申请 的曰本专利申请JP2006-03089 ,其全部内容在此引作结合。从以上所述还可以有许多的改良和变化。亦即,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该 专利说明书的公开内容木局限于上述的说明。
权利要求
1.一种调色剂收纳容器,其包括容器本体,其收集调色剂;转动手段,其被配置在所述容器本体内,转动轴贯通所述容器本体的壁面,延长设置到外部;其特征在于将用于密封所述容器本体的壁面和所述转动手段的转动轴的滑动连接部分的密封部件,设置在所述容器本体壁面的外表面。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色剂收纳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容器本体是吹塑成形的。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调色剂收纳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动手段为将所述调色剂水平搬送的输送螺杆。
4. 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何一项所述的调色剂收纳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调色剂是通过清洁装置被回收的废调色剂; 所述容器本体是收集废调色剂的废调色剂回收容器。
5. —种处理卡盒,其将感光体和清洁感光体表面的清洁装置一体化,并对 于图像形成装置本体可以安装拆卸自由;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洁装置将从感光体表面收集到的废调色剂积存在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废调色剂回收容器中。
6. —种图像成形装置,其包括 感光体;清洁装置,其在将所述感光体表面里所成形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中间转印 体或记录媒介后,再将从所述感光体表面回收到的残留调色剂积存在废调色剂 回收容器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废调色剂回收容器是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废调色剂回收容器。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调色剂的回收容器,可以提高在调色剂回收容器中设置的转动部件轴承部分的密封性能,防止密封性能不好、调色剂产生粘着等现象。其包括收容调色剂的容器本体21以及配置在容器本体21中的转动轴23贯通容器本体的壁面,作为延长设置在外部的转动手段之输送螺杆22。其通过将对容器本体21的壁面与输送螺杆22的转动轴23的部分之轴承部分24密封的密封部件25设置在容器本体21壁面的外表面作为调色剂收容器的废调色剂收容器。
文档编号G03G21/18GK101118410SQ200710139818
公开日2008年2月6日 申请日期2007年8月1日 优先权日2006年8月2日
发明者多和田高明 申请人:株式会社理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