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极连接构件和具有电极连接构件的表面光源背光单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31514阅读:11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极连接构件和具有电极连接构件的表面光源背光单元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极连接构件和具有所述电极连接构件的表面光源 背光单元,特别涉及一种包括压縮结构的电极连接构件,用于将电源线稳 定地连接于表面光源背光单元的电极,并涉及一种具有该电极连接构件的 表面光源背光单元。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器("LCD")根据施加于以矩形图案排列的多个控制开关 的图像信号控制其透光量,以在其面板上显示期望的图像。由于LCD本身 不能发光,因此其需要光源,例如背光。依据光源的位置,背光分为两种 类型,即边缘型和直接型。边缘型背光在LCD面板边缘安装其光源,以便 从该光源发出的光通过位于LCD面板以下的透明光导板射向该LCD面板。 直接型背光具有位于LCD面板之下的多个光源,以直接用光照射LCD面 板的前表面。然而,由于光源中的光组件,诸如光导板、散射板等等,这 种传统的光源会引起光的某种损失,导致亮度级的降低和亮度均匀性的恶 化。
一种解决方法包括背光,其使用表面光源,例如平面荧光灯。该平面 荧光灯包括通过一种连接连接于电源线的电极。为了确保相对于电源和荧 光灯之间的能量传输的最佳效率,该连接的质量很重要。这样,如果电极 连接中产生任何缺陷,贝油于差的照明会导致整个产品的恶化。因此,电 极连接需要高稳定性,还应该确保电极连接的装配的可操作性以及生产率, 以进行批量生产。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本发明的典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 极连接构件,其具有高稳定性,而且确保了其装配的可操作性以及生产率, 还提供了一种具有该魂极连接构件的表面光源背光单元。
按照本发明的典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表面光源背光单元的电极连接构 件。该电极连接构件包括连接于表面光源末端的第一连接单元和装配于第一 连接单元的第二连接单元。第一连接单元包括第一主体。第二连接单元包括 位于第一主体上的第二主体,连接于表面光源电极的焊接部分,以及连接于 向表面光源提供电能的电线的压縮部分。
更优地,第一连接单元可由绝缘材料制成,第二连接单元可由导电材料 制成。
第一连接单元的第一主体可以形成有具有预定宽度和深度的凹槽,第二 连接单元的第二主体可位于该凹槽中。
更优地,第一主体包括第一基础板件,从第一基础板件的第一末端延伸
的第一上板,以及从第一基础板件的第二末端延伸的第一下板;第二主体包
括第二基础板件,从第二基础板件的第一末端延伸的第二上板,以及从第二
基础板件的第二末端延伸的第二下板。
更优地,焊接部分可包括第一焊接部分和第二焊接部分,该焊接部分可
从第二主体的第二上板和第二下板的各端延伸。
更优地,压縮部分可从第二主体的第二基础板件的末端延伸。
可选地,第一连接单元可进一步包括从第一主体突出的第一导向件,引
导第二连接单元的装配位置,第二连接单元可形成有容纳第一导向件的第一
导向孔。
第一连接单元可进一步包括形成在第一主体侧面的第二导向件,用于弓I 导表面光源和第一连接单元的连接位置。
第二导向件可从第一主体侧面侧向延伸,包括以一定角度向上弯曲并与 表面光源的侧面相对的末端。
可选地,电极连接构件可进一步包括第一固定单元,用于将电线与第二 连接单元的压縮部分缠绕并固定在一起。
第一连接单元可进一步包括增强突出部分,用于准备固定第一固定单元
的支撑件,第二连接单元可形成有用于容纳增强突起部分的增强突出孔。
电极连接构件可进一步包括第二固定单元,用于将第一固定单元与增强 突出部分缠绕并固定在一起。
更优地,第一固定单元和第二固定单元可由柔性绝缘材料制成。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表面光源背光单元。该表面光源背 光单元包括表面光源和至少一个电极连接构件,所述至少一个电极连接构件 将表面光源的电极连接于向表面光源施加电能的电线。所述电极连接构件包 括连接于表面光源的第一末端的第一连接单元和装配于第一连接单元的第 二连接单元。第一连接单元包括第一主体。第二连接单元包括位于第一主体 上的第二主体,连接于表面光源电极的焊接部分,以及连接于向表面光源提 供电能的电线的压縮部分。
更优地,表面光源可包括平面荧光灯,该平面荧光灯可包括其中形成多 个放电空间的第一基板,面向第一基板的第二基板,附连第一基板和第二基 板的密封构件,以及位于平面荧光灯末端的电极。


通过下列典型实施例的描述并结合附图,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特征和优 点将变得明显,其中
图1A和图1B分别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表示表面光源背
光单元的平面荧光灯的立体示意图和侧面示意图2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表示示例性的表面光源背光单元 的立体示意图,其中表面光源背光单元包括示例性的电极连接构件;
图3A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表示示例性的电极连接构 件的示例性的第一连接单元和第二连接单元的示意图3B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表示第一连接单元和第二 连接单元相对于图3A的电极连接构件的装配件的立体图3C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表示图3A的示例性的电 极连接构件和与电极连接构件相连的平面荧光灯的立体图4A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表示示例性的电极连接构
件的立体示意图4B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表示与平面荧光灯相连的 图4A的电极连接构件的立体图T
图5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表示与平面荧光灯相连的示 例性电极连接构件的立体图;以及
图6A—6C分别为根据本发明的第四示例性实施例的、表示与平面荧光 灯相连的示例性电极连接构件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更充分地描述本发明,其中显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然而 本发明可以许多不同的形式实施,并不应被解释为限于这里提出的实施例。 这些实施例的提出使对本发明的公开更加完整和完全,并将本发明的范围充 分传递给本领域技术人员。全文中相同的参考标号表示相同的元件。
可以理解,当一个元件被称为在另一个元件"上"时,其可以直接位于
另一个元件上,或其间也可存在中间元件。相反,当一个元件被称为"直接 位于"另一个元件上时,则不存在中间元件。这里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 一个或多个相关所列术语的任意组合和所有组合。
可以理解,尽管"第一、第二、第三"等术语可能在这里使用,以描述 各种元件、部件、区域、层和域部分,但是,这些元件、部件、区域、层和 /或部分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于将一个元件、部件、区域、层或 部分与另一个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分相区别。因此,下面所述的第一 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分也可称为第二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分, 而不偏离本发明的教导。
这里使用的术语仅用于描述特殊的实施例且不对本发明构成限制。进一 步可以理解,术语"包括"或者"包含"用在本说明书中时定义所述特征、 区域、整数、步骤、操作、元件和域部件的存在,但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 或多个其它特征、区域、整数、步骤、操作、元件、构件和域它们的群组。
空间关系术语,例如"在…之下"、"之下"、"下"、"在…之上"、"上" 等等可在这里使用,以便于描述图中所示的一个元件或特征与其它元件或特
征之间的关系。可以理解,除了图中所示的方向之外,空间关系术语还意图 包含所使用或操作的装置的不同方向。例如,如果图中的装置被翻转,贝雌 述为"其他元件或特征之下"或"在其他元件或特征之下"的元件将朝向其 它元件或特征"之上"的方向。因此,术语"在…之下"可包含上方和下方
两个取向。该装置也可指向其它方向(旋转90度或指向其它方向),这里使 用的相对空间关系指示符进行相应的指示。
除非特别定义,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 发明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的通常理解相同的含义。进一步可以理解,例如 通常使用的词典中定义的那些术语应该解释为具有与其在相关技术和本发 明内容中的含义一致的含义,而不应以理想化或过分程式化的方式来解释,

除非^这里明确定义。
这里参照剖面图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该图是本发明的理想化实施例 的示意性表示。其中例如由于制造技术和域容限所引起的图示形状的变化是 可以预料的。因此,本发明的实施例不应被解释为限于这里所示的区域的特 定形状,而是包括例如由于制造所引起的形状变化。例如,图示或描述为平 面的区域可典型地具有粗糙和域非线性特征。此外,图示的锐角可以是圆形。 因此,图中所示的区域实质上是示意性的,其形状不代表区域的准确形状, 而且不对本发明的范围构成限制。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
图1A和图1B分别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表示表面光源背
光单元的平面荧光灯的立体示意图和侧面示意图。
参照图1A和图1B,平面荧光灯IOO包括第一基板110,密封构件120, 第二基板130以及电极140。多个放电空间105形成在第一基板110中,并 相互平行地延伸。第一基板110和第二基板130彼此面对设置,然后通过密 封构件120将其连接。第一基板110和第二基板130由透明绝缘材料制成, 例如包括玻璃基板。荧光层(未示出)分别形成在第一基板110和第二基板 130的内侦lj。电极140包括电能通过其施加到平面荧光灯100的一部分。电 极140形成在第一基板110的相对末端,还分别形成在面向第一基板110的 第二基板130 (未示出)的相对末端上。 在平面荧光灯100中,通过电极140从外部施加的电压引起在各个放电 空间105中产生的等离子体放电。由等离子体放电产生的紫外("UV")线 通过形成在平面荧光灯100内侧的荧光层而转换成可见射线,然后从平面荧 光灯IOO中射出。
图2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表示示例性的表面光源背光单元 的立体示意图,其中所述表面光源背光单元包括示例性的电极连接构件。
参照图2,表面光源背光单元包括平面荧光灯100,电极连接构件200 以及电线300。
电极140相互平行地形成在平面荧光灯100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即第一 基板110和第二基板130)的相对末端。电极140和电线300中的每个均通 过相应的电极连接构件200电气和机械连接。电极140用于平行地连接多个 放电管,即放电空间105。如图2所示,电极140分别沿平面荧光灯100的 第一基板110和第二基板130的表面形成。可选地,电极140可分别形成在 第一基板110和第二基板130的内表面上,焊接于电极连接构件200的电极 140的部分可分别形成在第一基板110和第二基板130的外侧。
电极连接构件200分别连接于形成在相应位置处的平面荧光灯100上的 电极140。也就是说,电极连接构件200分别连接于平面荧光灯100的左下 端和右下端,各个电极连接构件200的第一端焊接到电极140,各个电极连 接构件200的另一端或第二端连接于电线300,以便通过电线300提供的电 压施加于电极140。下面将具体描述电极连接构件200。
图3A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表示示例性电极连接构件 200的第一连接单元和第二连接单元的示意图,图3B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示 例性实施例的、表示第一和第二连接单元的装配件的立体图,图3C为根据 本发明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表示连接到平面荧光灯的示例性的电极连接 构件的立体图。
参照图3A至图3C,电极连接构件200包括第一连接单元210和第二连 接单元230。在示例性的实施例中,第一连接单元210连接于平面荧光灯100 的末端,第二连接单元230装配于第一连接单元210。优选地,第一连接单 元210可由绝缘材料制成,第二连接单元230可由导电材料制成。
第一连接单元210包括第一主体211 ,其设置为部分地围绕第一基板110 和第二基板130的表面,所述第一连接单元210还包括平面荧光灯100的侧 表面。
第一主体211包括面向平面荧光灯100的侧表面垂直形成的第一基础板 件212,从第一基础板件212的末端(第一末端)延伸并面向平面荧光灯100 的第一基板110的第一上板213,以及从第一基础板件212的另一末端(第 二末端)延伸并面向第二基板130的第一下板214。在示例性的实施例中, 第一上板213形成为对应于第一基板110的形状而弯曲,以包括形成在其上 的放电空间105。此外,第一主体211的第一基础板件212,第一上板213 和第一下板214可相互一体形成。
第二连接单元230包括位于第一主体211上的第二主体231 ,连接于平 面荧光灯訓的电极140的焊接部分236和237,以及连接于向平面荧光灯 100的电极140提供电能的电线300末端的压縮部分235。
第二连接单元230的第二主体231形成为对应于第一主体211的形状, 从而装配于第一主体211。第一主体211可形成有具有预定宽度和深度的凹 槽215,优选对应于第二主体231的宽度和厚度。然后第二主体231可设置 凹槽215上并装配于凹槽215。
第二主体231包括面向第一连接单元210的第一基础板件212的第二基 板232,从第二基础板件232的末端(第一末端)延伸并面向第一连接单元 210的第一上板213的第二上板233,以及从第二基础板件232的另一末端 (第二末端)延伸并面向第一连接单元210的第一下板214的第二下板234。
焊接部分包括第一焊接部分236和第二焊接部分237。第一焊接部分236 从第二主体231的第二上板233的末端(第一末端)延伸,第二焊接部分237 从第二下板234的末端(第一末端)延伸,以便第一焊接部分236和第二焊 接部分237分别焊接于分别形成在第一基板110和第二基板130上的电极 140。
压縮部分235从第二主体231的第二基板232的侧面延伸。压縮部分235 的末端以部分开环的形状形成,以便通过压缩电线300而将电线300固定在 其上。可选地,压缩部分235的末端以双环形状形成,以便分别压縮电线300
的铠装和芯。可选地,压縮部分235的末端以单环形状形成,以便仅压縮电 线300的芯。可选地,在电线300连接于压縮部分235的末端之前,压縮部 分235的末端以平板形状形成。将电线300定位在压縮部分235的末端上之 后,当施加机械力以包围电线300时,压縮部分235的末端变形为电线300 的形状,如图3所示。可选地,第二连接单元230的第二主体231、焊接部 分236和237、以及压縮部分235可相互一体形成。
尽管在本实施例中已经描述了第一连接单元210和第二连接单元230连 接于平面荧光灯100的末端,其中电极140形成在平面荧光灯100上,但是, 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第一连接单元210和第二连接单元230可连接于平 面荧光灯100的末端,并与电极140以预定距离相分隔,第二连接单元230 的焊接部分236和237延伸预定长度,连接于电极140。
通过利用包含第一连接单元210和第二连接单元230的电极连接构件 200将平面荧光灯100的电极140连接于电线300,如上所述,可增强电极 连接的可靠性,提高装配的可操作性和生产率。
图4A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表示示例性的电极连接构 件的立体示意图,图4B为表示与平面荧光灯相连的图4A的电极连接构件的 立体图。
图4A和图4B所示的第二示例性的实施例基本类似于第一实施例,除 了第一导向件和第二导向件附加形成在第一连接单元210中。下面基于这些 不同点说明第二实施例。
电极连接构件200包括第一连接单元210和第二连接单元230。第一连 接单元210连接于平面荧光灯100的末端,第二连接单元230装配于第一连 接单元210。优选地,第一连接单元210由绝缘材料制成,第二连接单元230 由导电材料制成。
第一连接单元210包括第一主体211,第一导向件216和第二导向^牛217。 第一主体211包括第一基础板件212,第一上板213和第一下板214。 第一主体211设置为部分地围绕平面荧光灯謂的第一基板110和第二基板 130的表面和平面荧光灯的侧面。第一主体211形成有具有与第二主体231 的宽度和厚度相对应的宽度和深度的凹槽215。
为了引导第二连接单元230的装配位置,第一导向件216从第一主体211 的第一上板213以预定高度突出。如图4A—4B所示,第一导向件216位于 第一上板213的凹槽部分215。
此外,为了引导第一连接单元210相对于平面荧光灯100的连接位置, 第二导向件217形成在第一主体211的第一下板214的侧面。第二导向j牛217 在平面荧光灯100的侧面方向上从第一下板214的侧面延伸。第二导向件217 的末端以向上的角度弯曲,并面向平面荧光灯100的侧面,从而大致形成"L" 形。可选地,第一主体211,第一导向件216和第二导向件217可相互一体 形成。
第二连接单元230包括位于第一主体211上的第二主体231 ,连接于平 面荧光灯100的电极140的焊接部分236和237,以及连接于向平面荧光灯 100的电极140施加电能的电线300末端的压縮部分235。
第二主体231包括第二基础板板232,第二上板233和第二下板234。 第二上板233形成有第一导向孔238,以连接第一导向件216。
通过在第一主体211和第二主体231中形成第一导向件216和第一导向 孔238,便于将第二主体231设置在第一主体211上,从而确保更好的装配 操作性。此外,第二导向件217的形成便于将第一连接单元210经由第二导 向件217限定的各个连接位置连接于平面荧光灯100,从而也确保了更好的 装配操作性。
图5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表示与平面荧光灯相连的示 例性的电极连接构件的立体图。
图5所示的第三示例性实施例基本类似于前面的实施例,除了其还包括 第一固定单元。下面基于该不同点说明本实施例。
电极连接构件200包括第一连接单元210,第二连接单元230和第一固 定单元251。第一连接单元210连接于平面荧光灯100的末端,第二连接单 元230装配于第一连接单元210。优选地,第一连接单元210由绝缘材料制 成,第二连接单元230由导电材料制成。
第一连接单元210包括第一主体211,用于引导第二连接单元的装配位 置的第一导向件216以及用于引导第一连接单元210的连接位置的第二导向200710146492.5
说明书第10/11页
件217。
第二连接单元230包括位于第一主体211上的第二主体231,连接于平 面荧光灯100的电极140的焊接部分236和237,以及连接于将电能施加于 平面荧光灯100的电极140的电线300末端的压縮部分235。第二主体231 形成有第一导向孔238,以连接第一导向件216。
第一固定单元251同时围绕并可靠地固定第二连接单元230的压縮部分 235和电线300。第一固定单元251优选由柔性绝缘材料制成。在该示例性 实施例中,受热可收縮的绝缘管用作第一固定单元251。通过定位第一固定 单元251以完全围绕电线300的末端和压縮部分235、然后向其施加热量, 使第一固定单元251收縮并变得可靠地固定于电线300的末端和压縮部分 235,如图5所示。
这样,如上所述,受热可收縮的绝缘管的安装可避免电线300因外部碰 撞或振动而从第二连接单元230的压縮部分235分离和偏移,从而进一步提 高电线连接的可靠性。
图6A—6C分别为根据本发明的第四示例性实施例的、表示与平面荧光 灯相连的示例性的电极连接构件的立体图。
图6A—6C所示的第四示例性实施例基本类似于第三实施例,除了其还
包括增强突出部分和第二固定单元。下面基于这些不同点说明本实施例。
电极连接构件200包括第一连接单元210,第二连接单元230、第一固 定单元251和第二固定单元252。第一连接单元210连接于平面荧光灯100 的末端,第二连接单元230装配于第一连接单元210。优选地,第一连接单 元210由绝缘材料制成,第二连接单元230由导电材料制成。
第一连接单元210包括第一主体211 ,用于引导第二连接单元的装配位 置的第一导向件216,用于引导第一连接单元210的连接位置的第二导向件 217,以及增强突出部分218。
增强突出部分218形成在第一主体211上,与第二连接单元230的压縮 部分235分隔开预定间隔。增强突出部分218用作更加可靠地固定第一固定 单元251的支撑件。
第二连接单元230包括位于第一主体211上的第二主体231,连接于平
面荧光灯100的电极140的焊接部分236和237,以及连接于将电能施加于 平面荧光灯100的电极140的电线300末端的压缩部分235。第二主体231 形成有连接于第一导向件216的第一导向孔238和使增强突出部分218通过 的增强突出孔239。
第一固定单元251同时围绕第二连接单元230的压縮部分235和电线 300并将它们固定在一起,第二固定单元252同时围绕第一固定单元251和 增强突出部分218并将它们固定在一起。第一固定单元251和第二固定单元 252优选由柔性绝缘材料制成。在该实施例中,受热可收縮的绝缘管用作第 一固定单元251和第二固定单元252。定位第一固定单元251,使其完全围 绕电线300的末端和压縮部分235。当向其施加热量时,第一固定单元251 收縮并变得可靠地固定于电线300和压缩部分235,如图6B所示。然后,定 位第二固定单元252,使其完全围绕第一固定单元251和增强突出部分218。 当向其施加热量时,第二固定单元252收缩并变得可靠地固定于第一固定单 元251,如图6C所示,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电线连接的稳定性。
根据上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向表面光源100施加电能的电线300 通过压縮结构连接于电极连接构件200,电极连接构件200连接于表面光源 100,然后焊接于电极140,从而确保更高的稳定性和更好的装配操作性和批 量生产所需的生产率。
上述实施例仅仅是按照本发明的电极连接构件和包括电极连接构件的 表面光源背光单元的示例性实施例。因此,本发明的范围不限于上述实施例。 如所附权利要求所述,显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对其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而不 偏离本发明的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表面光源背光单元的电极连接构件,包括第一连接单元,其连接于表面光源的末端;和第二连接单元,其装配于第一连接单元,其中,第一连接单元包括第一主体;第二连接单元包括位于第一主体上的第二主体、连接于表面光源的电极的焊接部分、以及连接于向表面光源施加电能的电线的压缩部分。
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电极连接构件,其中,所述第一连接单元由绝 缘材料制成,第二连接单元由导电材料制成。
3、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电极连接构件,其中,所述第一连接单元的第 一主体包括具有预定宽度和深度的凹槽,所述第二连接单元的第二主体设 置于该凹槽中。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连接构件,其中,所述第一主体包括第一 基础板件、从第一基础板件的第一末端延伸的第一上板、以及从第一基础 板件的第二末端延伸的第一下板;所述第二主体包括第二基础板件、从第 二基础板件的第一末端延伸的第二上板、以及从第二基础板件的第二末端 延伸的第二下板;所述焊接部分包括第一焊接部分和第二焊接部分,所述焊接部分从第 二主体的第二上板和第二下板的各个末端延伸;而且所述压縮部分从第二主体的第二基础板件的侧面延伸。
5、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电极连接构件,其中,所述第一连接单元进一 步包括从第一主体突出的第一导向件,用于引导第二连接单元的装配位置, 第二连接单元包括容纳第一导向件的第一导向孔。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连接构件,其中,所述第一连接单元进一 步包括在第一主体侧面形成的第二导向件,所述第二导向件引导表面光源 和第一连接单元的连接位置;以及从第一主体的侧面侧向延伸的第二导向件;其中第二导向件的末端以 一定角度向上弯曲,从而朝向表面光源的侧面。
7、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电极连接构件,进一步包括第一固定单元,所 述第一固定单元同时围绕电线和第二连接单元的压縮部分并将电线与第二 连接单元的压縮部分固定在一起。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极连接构件,其中,所述第一连接单元进一 步包括增强突出部分,所述增强突出部分准备固定第一固定单元的支撑件; 以及所述第二连接单元包括用于容纳增强突出部分的增强突出孔。
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极连接构件,进一步包括第二固定单元,所 述第二固定单元同时围绕第一固定单元和增强突出部分并将第一固定单元 与增强突出部分固定在一起。
10、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极连接构件,其中,所述第一固定单元和 第二固定单元由柔性绝缘材料制成。
11、 一种表面光源背光单元,包括 表面光源;和至少一个电极连接构件,所述至少一个电极连接构件将表面光源的电 极与向表面光源施加电能的电线相连,其中,所述电极连接构件包括与表面光源的末端相连的第一连接单 元;以及装配于第一连接单元的第二连接单元;其中第一连接单元包括第 一主体;第二连接单元包括位于第一主体上的第二主体、连接于表面光源 的电极的焊接部分、以及连接于向表面光源施加电能的电线的压縮部分, 而且表面光源包括平面荧光灯,该平面荧光灯包括其中形成有多个放电空 间的第一基板、面向第一基板的第二基板、附连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的密 封构件、以及位于平面荧光灯末端的用于施加电能的电极。
12、 如权利要求ll所述的表面光源背光单元,其中,所述第一连接单 元由绝缘材料制成,第二连接单元由导电材料制成。
13、 如权利要求ll所述的表面光源背光单元,其中,所述第一连接单 元的第一主体包括具有预定宽度和深度的凹槽,第二连接单元的第二主体 位于该凹槽中。
14、 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表面光、源背光单元,其中,所述第一主体包括第一基础板件、从第一基础板件的第一末端延伸的第一上板、以及从第一基础板件的第二末端延伸的第一下板;第二主体包括第二基础板件、从 第二基础板件的第一末端延伸的第二上板、以及从第二基础板件的第二末 端延伸的第二下板;第一主体的第一基础板件对应于表面光源的侧表面成形;第一上板对 应于表面光源的第一基板的表面成形;第一下板对应于表面光源的第二基 板的表面成形;而且第二主体的第二基础板件、上板和下板分别对应于第一主体的第一基 础板件、上板和下板成形。
15、如权利要求ll所述的表面光源背光单元,其中,所述第一连接单 元进一步包括从第一主体突出的第一导向件,用于引导第二连接单元的装 配位置,第二连接单元包括容纳第一导向件的第一导向孔。
16、 如权利要求ll所述的表面光源背光单元,其中,所述第一连接单 元进一步包括形成在第一主体侧面的第二导向件,第二导向件引导表面光 源和第一连接单元的连接位置;而且第二导向件从第一主体的侧面侧向延伸;其中第二导向件的末端以一 定角度向上弯曲,从而面向表面光源的侧面。
17、 如权利要求ll所述的表面光源背光单元,进一步包括第一固定单 元,所述第一固定单元用于同时围绕电线和第二连接单元的压縮部分并且 将电线与第二连接单元的压缩部分固定在一起。
18、 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表面光源背光单元,其中,所述第一连接单 元进一步包括增强突出部分,所述增强突出部分准备固定第一固定单元的 支撑件,所述第二连接单元包括用于容纳增强突出部分的增强突出孔。
19、 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表面光源背光单元,进一步包括第二固定单 元,所述第二固定单元用于同时围绕第一固定单元和增强突出部分并且将 第一固定单元与增强突出部分固定在一起。
20、 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表面光源背光单元,其中,所述第一固定单 元和第二固定单元由柔性绝缘材料制成。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极连接构件和具有该电极连接构件的表面光源背光单元。该电极连接构件包括第一连接单元,其连接于表面光源的末端;第二连接单元,其装配于第一连接单元。第一连接单元包括第一主体。第二连接单元包括位于第一主体上的第二主体、连接于表面光源的电极的焊接部分、以及连接于向表面光源施加电能的电线的压缩部分。
文档编号G02F1/1335GK101106059SQ20071014649
公开日2008年1月16日 申请日期2007年7月10日 优先权日2006年7月10日
发明者李在祥, 白基焕 申请人: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