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尘导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34222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防尘导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尘装置,特别涉及一种用于输送板件的防尘导轮。宵景技术液晶面板等板件在制造过程中经过许多程序,而各程序间的输送方式皆 利用输送设备达到输送目的。现有输送设备在机台上枢设数支输送轴,并在 输送轴上设有滚轮,利用滚轮的转动带动板件向前移动至另一单元。而于此 过程中,为了使板件能准确地按照制造流程的方向前进,不会歪偏向输送设 备的侧壁而造成摩擦、碰撞等损坏,常在输送设备的侧壁边上加装边导轮, 辅助板件不与侧边壁碰撞,同时也能使板件准确地停留在制造过程中欲进行 处理的各单元之处,而不会有偏移、歪斜的情况。请参阅图1所示,此为现有边导轮的示意图,其具有杆体720、圆柱750、 导轮740等组件,设于导轮740中央的通孔742配合轴承组合于杆体720端 部的圆柱750。而一般印刷电路板、液晶显示器基板......等,在制造过程中,因经多道液剂蚀刻,故亦需经清洁喷洗等多道洗净过程后,再让板件进入后续制造过 程。在上述制造过程中,其水份及粉尘多少会残留于此板件上,基于对质量 的要求,板件于完成洗净过程而进入后续制造过程前,必须将板件上残留的 水份及粉尘彻底去除,否则,成品优良率将受到板件的清洁性影响,若板件沾 着污染物时,不仅影响板件外观,甚至会造成板件的电气性能不良或可靠度 下降;严重时,更会使得板件后续加工成品的不良率大幅提高,所以各式板 件污染物去除的清洗过程在电子业制造过程中十分重要。目前去除板件上水份及粉尘皆采用吹干及烘干两道程序,吹干程序是利 用风刀的强力风压吹拂以彻底去除水份及粉尘,然后再使板件进入烘千程序 而将板件完全地干燥并去除有机物,最后才让板件进入后续制造过程。然而
当板件通过风刀的吹干程序时,其上的水份及粉尘均应被去除,但因板件在 滚轮的输送过程中,不断地与边导轮磨擦、碰撞,使边导轮摩擦力变大,造 成边导轮在此过程中又会有许多细小粉尘产生,使得原已通过风刀吹干程序 的板件,又会再沾染上细小的粉尘,而进入烘干程序时,造成粉尘千固于板 件上,影响日后产品出厂的质量。而此粉尘产生的来源,为制造过程中风刀 设备后,辅助板件输送的边导轮所引起。实用新型内容鉴于以上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尘导轮,用以将边 导轮产生的粉尘吸收去除,使板件保持清洁,维持成品的质量,解决先前技 术所存在的问题或缺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防尘导轮,包括一底座,周围具有一侧壁,该侧壁环 绕突起于底座边缘处,并有一第一孔洞及至少一第二孔洞设置于此底座上,其中,所述第二孔洞设置于第一孔洞的周围; 一杆体,具有一第一端,该第 一端穿设过底座上的第一孔洞;至少一管子,其一端与上述的第二孔洞相连 接,另一端连接于一抽气设备; 一导轮,组合于所述杆体,并可在该杆体上 自由旋转,该导轮的外径小于该底座的外径。所述杆体穿过所述底座的第一孔洞后,其第一端边缘处与底座的距离大 于或等于底座上侧壁的高度,在该杆体的第一端端面上设置一圆柱,此圆柱 的直径小于杆体的直径,以使此圆柱与杆体的第一端间具有一环型空间存 在;所述导轮中间有一通孔,此导轮利用前述圆柱配合轴承穿设过通孔而放 置于环型空间上。其中,所述底座的形状可以为圆形,也可采用方形。本实用新型通过此防尘导轮,有效地使板件与边导轮摩擦碰撞时产生的 粉尘收集于防尘导轮的底座上,有效防止粉尘掉落于板件上,并配合抽气设 备于第二孔洞处抽气,将第二孔洞周围处微细飘浮的粉尘收集去除,防止粉 尘于制造过程中再度污染板件,维持成品的优良率,提高产品的质量。


图1为现有技术中边导轮的构造示意图2为本卖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防尘导轮安装于输送设备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防尘导轮安装于输送设备的俯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防尘导轮的构造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防尘导轮的底座构造示意图;图6为实施例中所述输送设备输送板件的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0机台714第一孔洞12入料端716第二孔洞14出料端720杆体16侧边722笛_ ^娃 弟 顿20风刀设备724环型空间30输送轴730管子40滚轮740导轮60边导轮742通孔70防尘导轮750圆柱710底座80板件712侧壁90抽气设备具体实施方式
为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构造、特征、及其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现配 合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请参阅图2所示, 一个板件的输送设备,包含有一机台10、 一风刀设备 20、数支输送轴30及多个辅助轮等。其中机台10由一入料端12、 一出料端 14及二侧边16所构成,板件80(参图6)由机台10的入料端12进入,经此 机台10内部后,由出料端14输出。风刀设备20斜置于此机台IO中,且二 端固定于二侧边16上,其用以将板件80上的水份及粉尘通过其强力风压而 吹拂去除。请配合图3所示,输送轴30可分上下二层,二层间具有一间隔 空间,下层以等距离间隔平行设置于机台10的二侧边16上,而上层以相对 于下层输送轴30的方式进行隔支设置。每一输送轴30等距离处穿设固定有 多个滚轮40,滚轮40可随着输送轴30的旋转而转动,而板件80由位于上
下二层输送轴30上的滚轮40夹持输送,通过滚轮40带动板件80运输前进。 而于此机台10的一侧边16,设置有多个辅助轮,其中,在入料端12至风刀 设备20间的辅助轮称为边导轮60;而在风刀设备20至出料端14间的辅助 轮称为防尘导轮70。这些辅助轮设置于上、下层输送轴30间,并采取隔支 设置,辅助轮设置的位置位于距离侧边16最接近的滚轮40边缘处,用以当 滚轮40运输板件80前进时,使板件80的侧边能贴齐于这些辅助轮,辅助 板件80能沿直线前进而不歪斜。在本实施例中,边导轮60的数量为3个, 而防尘导轮70的数量为2个,此数量可依设备自行扩充设置,并不限于本 实施例揭露的方式。请参阅图4及图5所示,此为防尘导轮70的示意图,其包括有一底座 710、 一杆体720、 一圆柱750、 一管子730及一导轮740。底座710为圆盘 状,有一侧壁712环绕突起于此底座710边缘处,于此底座710上具有一第 一孔洞714及一第二孔洞716,其中第一孔洞714设置于此底座710中心处, 而第二孔洞716设置于其边缘。杆体720为一圆柱体,具有一第一端722, 杆体720利用此第一端722穿设过底座710的第一孔洞714,第一孔洞714 并与此杆体720相连结,其中此杆体720第一端722边缘处至底座710的距 离可以至少大于或等于底座710侧壁712的高度。圆柱750设置于此杆体720 第一端722端面上,圆柱750的直径小于此杆体720的直径,故于杆体720 第一端722的端面上,具有一环型空间724存在。管子730为一90度的弯 管,其一端连接于底座710上的第二孔洞716,另一端连接于一抽气设备90 上,利用此管子730可以透过抽气设备90对第二孔洞716抽气。导轮740 中间具有一通孔742,此导轮740利用此圆柱750配合设置轴承穿设过通孔 742而放置于杆体720的环型空间724上,且导轮740的外径小于底座710 的外径。其中底座710的形状并不限于圆形,其也可采用方形或其它形状设 置。而第二孔洞716的数量也不限于一个,可依实际情况而增设。请参阅图6所示,当一板件80经过洗净过程后,欲利用风刀设备20去 除板^^80上的水份及粉尘,将此板件80由入料端12放入,板件80的上下 二面因滚轮40带动下,缓慢的进入此机台10中,板件80的一端与机台10 的侧边16相抵触,而另一端与边导轮60接触,通过边导轮60的辅助,使 板件80能沿一直线前进,而不会歪斜。而由于边导轮60以辅助板件80前
进,板件80的边缘处会不断地与边导轮60接触摩擦,故边导轮60会因为 摩擦力增大而于其周围产生许多细小粉尘,此细小粉尘部分会掉落于边导轮 60周围的板件80上,使板件80上的粉尘量增加。而当板件80于滚轮40带 动下,会缓慢地通过风刀设备20,通过风刀设备20强力风压的吹拂将其上 的水份及粉尘完全去除,故当板件80通过风刀设备20时,所有的水份及粉 尘皆已去除,其为一干净无尘的板件80。而此时板件80通过风刀设备20, 仍通过滚轮40、防尘导轮70输送着,因板件80的一边仍与防尘导轮70接 触,故亦不断的摩擦而产生新的粉尘,而因为此防尘导轮70具有一底座710, 且直径较导轮740直径大,故导轮740产生的粉尘会掉落于底座710上,而 阻止粉尘再度污染板件80。此外,因板件80于输送过程中为一连续过程, 导轮740产生的粉尘为每一瞬间皆存在,粉尘产生初期部分仍悬浮于空气中, 因此这部分粉尘仍有机会掉落于板件80上,造成板件80污染,故本实用新 型通过第二孔洞716连接一管子730至抽气设备90中,利用抽气设备90的 吸力,使第二孔洞716周围处形成一负压,将悬浮于第二孔洞716周围的粉 尘吸入管子730中而收集去除。而板件80即可通过此防尘导轮70的辅助输 送,而完成此程序而移出出料端14。现有技术中板件通过风刀设备后,因板件与边导轮间摩擦而再度产生粉 尘,粉尘掉落于板件上,造成板件再度受到粉尘污染,影响成品的质量,而 防尘导轮可有效将新产生的粉尘收集去除于底座上,有效防止粉尘再度污染 板件,可维持板件成品的质量。虽然本实用新型以前述的实施例揭露如上,但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 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所做的修改与润饰,均属本实用 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防尘导轮,其用于辅助一板件于制造过程中输送,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有一底座,具有一侧壁,该侧壁环绕突起于该底座的边缘处,并有一第一孔洞及至少一第二孔洞设置于该底座上,其中,所述第二孔洞设置于该第一孔洞的周围;一杆体,具有一第一端,该第一端穿设过所述底座上的所述第一孔洞;至少一管子,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孔洞,另一端连接于一抽气设备;以及一导轮,组合于所述杆体,并可在该杆体上自由旋转,该导轮的外径小于该底座的外径。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尘导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杆体穿过所述 底座的第一孔洞后,该杆体的第一端与该底座的距离大于或等于该侧壁 的高度,该杆体的第一端端面上设置有一圆柱,该圆柱的直径小于该杆 体的直径,以使该圆柱与该杆体第一端间具有一环型空间;所述导轮的 中间具有一通孔,该通孔配合轴承组合于该圆柱,使该导轮置于该环型 空间上。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尘导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呈圆形。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尘导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呈方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尘导轮,其包括有一底座、一杆体、一管子及一导轮等。其中,在底座上具有一第一孔洞及一第二孔洞,并有一侧壁环绕突起于其边缘处。杆体穿设过第一孔洞,并与底座连结。导轮组合于杆体并可在杆体上自由旋转。而管子的一端连接于底座上的第二孔洞,另一端与一抽气设备连接。当输送板件时,因板件的侧边不断地与导轮摩擦,产生许多细小粉尘,本实用新型所述防尘导轮可使细小粉尘掉落于底座上,同时悬浮于空气中的粉尘微粒也可通过抽气设备的抽气而由第二孔洞处收集去除。
文档编号G02F1/13GK201010291SQ200720005369
公开日2008年1月23日 申请日期2007年3月2日 优先权日2007年3月2日
发明者陈俊杰, 陈麒文 申请人:亚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