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模组框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36428阅读:22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背光模组框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液晶显示器零组件,特别是涉及一种背 光模组框架。
背景技术
近年来液晶显示器的应用已日趋广泛,所以各项液晶显示器 零组件的研发进步非常快速,而其中背光模组的零组件也不断的改 善现有的缺点。
参见图广图3所示,已知有一种背光模组框架1,供多个冷 阴极灯管21及至少一个光学元件22设置,其中的光学元件22例 如是扩散膜、导光板等,该背光模组框架1包含一个主体11、 一 个由该主体11延伸的支撑片12、及一个与该支撑片12利用插入 式射出成型结合的反射片13,其中,该支撑片12包括一个远离该 主体11的L型开放端部121、多个与该反射片13射出成型结合用 的结合孔122、及多个光撑片设置槽123,而该反射片13包括一个 被该支撑片12的L型开放端部121包覆的开放端部131、多个与 该支撑片12射出成型结合用的结合柱132、及多个分别与光撑片 设置槽123相连通的反射片设置槽133,另外该主体11与支撑片 12是由一个具有吸收光线效果的黑色塑胶材料制成,而该反射片 13则是由一个具有反射光线效果的白色塑胶材料制成。
其中,该背光模组框架1反射片13的设计目的,是为了让上述冷阴极灯管21所发出的光线在射向该背光模组框架1时能反射 回来,如此可使得该光学元件22在邻近该背光模组框架1的部份 区域,能够因反射回来的光线而补充缺少的光通量,避免与其它的 区域在光亮度上有明显的差异,所以较理想的情形是,射向该背光 模组框架1的光线可以全部被反射回来,但是因为该反射片13的 开放端部131被该支撑片12的L型开放端部121所包覆,换句话 说,该支撑片12的L型开放端部121的一部份是可以接触到光线, 所以,该等冷阴极灯管21所发出的光线,将会被该支撑片12的L 型开放端部121的一部份所吸收,而让反射回来的光线有较为不足 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改善反射效果的背光模组框架。
本实用新型背光模组框架,供至少一个光学元件设置,并包 含一个主体、及一块由该主体延伸的反射板,其中,该反射板包括 一层支撑层、及一层结合于该支撑层并邻近该光学元件的反射层, 而该支撑层与反射层各包括一个远离该主体的开放端部,且上述开 放端部彼此不相互包覆。
本实用新型的功效在于该支撑层的开放端部并没有包覆邻 近该光学元件的反射层的开放端部,所以在利用该反射层将光线反 射回该光学元件时,没有光线会被该支撑层的开放端部吸收,确实 能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图1是己知背光模组框架的立体示意图2是沿图i中的线n-n所取的一剖面示意图,说明上述的
背光模组框架;
图3是沿图i中的线in-m所取的一剖面示意图,说明上述的
背光模组框架;
图4是本实用新型背光模组框架一较佳实施例中的立体示意 图,说明本实用新型包含有一个主体与一块反射板的一支撑层;
图5是一立体示意图,说明该较佳实施例中的一反射层成型 结合于该支撑层后的状态;
图6是沿图5中的线VI-VI所取的一剖面示意图,说明该较佳 实施例;
图7是沿图5中的线vn-vn所取的一剖面示意图,说明该较佳
实施例。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实用新型前述及其它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以下配 合参考附图的一较佳实施例的说明中,将能清楚的呈现,下面通过 最佳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背光模组框架进行详细说明。
参见图4、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背光模组框架供多个冷阴极 灯管91及至少一个光学元件92设置,其中的光学元件92例如是 扩散膜、导光板等,本实用新型背光模组框架包含 一个主体3、 及一块由该主体3延伸并包括一层支撑层5与一层反射层6的反射 板4,其中,该主体3与该反射板4的支撑层5是利用一个具有吸 收光线效果的黑色塑胶材料制成,而该反射板4的反射层6则是利 用一个具有反射光线效果的白色塑胶材料制成,并且,该主体3及具有支撑层5与反射层6的反射板4是在一模具内直接射出成型制 成,其成型原理是该模具可以让黑色塑胶材料先注入后成型出该主 体3与该反射板4的支撑层5(如图4所示),接着,利用该模具内 一滑块的设计,使该反射板4的支撑层5旁空出该反射层6的成型 空间,接着,让白色塑胶材料注入以便在支撑层5上直接成型出该 反射层6(如图5所示),如此,该反射层6便会牢固地结合于该支 撑层5上,而在本实施例中,该反射层6的外形与该支撑层5的外 形相同。
该主体3,包括一个长条形的基座31、 二个分别由该基座31 二端部延伸的连接臂32,其中,该基座31具有一个供该光学元件 92设置的设置槽311(如图6所示)。
该反射板4的支撑层5,如图4所示,由该主体3的基座31 斜向延伸并呈一长方形片状,该支撑层5包括一个连接于该基座 31的固定端部51、 一个远离该基座41的开放端部52、多个由该 开放端部52凹设的支撑层设置槽53,其中,该开放端部52沿自 身一长方向上形成有一呈平面状的外端面521,而每一支撑层设置 槽53各具一供一冷阴极灯管9设置固定的U型槽壁部531。
该反射板4的反射层6,如图5所示,是以射出成型方式结合 于该支撑层5上并邻近该光学元件92,该反射层6包括一个靠近 该主体3基座31的固定端部61、 一个远离该基座31的开放端部 62、多个由该开放端部62凹设的反射层设置槽63,其中,该开放 端部62沿自身一长方向上形成有一呈平面状的外端面621,而每 一个反射层设置槽63各具一供一冷阴极灯管9设置固定的U型槽 壁部631,另外,每一个支撑层设置槽53与相对应的反射层设置 槽63可形成一个反射板4的光源设置槽41,换句话说,每一个反射层设置槽63的U型槽壁部631与相对应的一支撑层设置槽53的 U型槽壁部531,可以共同供一冷阴极灯管91设置固定(如图7所 示)。
值得说明的是,该等反射层设置槽63与支撑层设置槽53的 外形不必一定U型槽,也可以楔形槽、矩形槽等等,如此,则分别 对应出楔形槽壁部、矩形槽壁部,而上述的外形均可供冷阴极灯管 91设置固定。
配合图6所示,该反射层6的开放端部62与该支撑层5的开 放端部52是彼此不相互包覆,在本实施例中,该反射层6开放端 部62呈平面状的外端面621与该支撑层5开放端部52呈平面状的 外端面521是位于同一平面上,但只要是该反射层6开放端部62 的外端面621相对于该基座31的距离是长于该支撑层5幵放端部 52的外端面521相对于该基座31的距离,如此,由上述冷阴极灯 管91所发出的光线将只会照射到该反射层6,而不会照射到该支 撑层5的开放端部52。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背光模组框架是利用在一模具内直接 射出成型制成,使该反射层6能够以射出成型的方式结合于该支撑 层5上,如此,可使得该反射层6的开放端部62与该支撑层5的 开放端部52不必相互包覆,也可以彼此牢固地结合,当上述冷阴 极灯管91所发出的光线射向该背光模组框架时,则只会被该反射 板4的反射层6反射回来,而不会有光线被该支撑层5的开放端部 52所吸收,如此可使得该光学元件92在邻近该背光模组框架的区 域,能够因反射回来的光线而补充缺少的光通量,避免与其它的区 域在光亮度上有明显的差异,确实能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权利要求1.一种背光模组框架,供至少一个光学元件设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主体、及一块由所述主体延伸的反射板,其中,所述反射板包括一层支撑层、及一层结合于所述支撑层并邻近所述光学元件的反射层,支撑层与反射层各具有一个远离所述主体的开放端部,且上述开放端部彼此不相互包覆。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框架,其特征在于反射 层的开放端部沿自身一长方向上形成有一个呈平面状的外端面。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组框架,其特征在于支撑 层的开放端部沿自身一长方向上形成有一个呈平面状的外端面。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模组框架,其特征在于反射 层开放端部的外端面与支撑层开放端部的外端面是位于同一平面 上。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光模组框架,其特征在于反射 板包括多个由上述开放端部凹设的光源设置槽。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背光模组框架,其特征在于支撑 层具有多个由开放端部凹设的支撑层设置槽,反射层具有多个由开 放端部凹设的反射层设置槽,每一个支撑层设置槽与相对应的反射 层设置槽可形成一个光源设置槽。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背光模组框架,其特征在于每一 个光源设置槽各是一U型槽。
专利摘要一种背光模组框架,供至少一个光学元件设置,并包含一个主体、及一块由该主体延伸的反射板,其中,该反射板包括一层支撑层、及一层结合于该支撑层并邻近该光学元件的反射层,而该支撑层与反射层各包括一个远离该主体的开放端部,且上述开放端部彼此不相互包覆,如此,利用该反射层将光线反射回该光学元件时,没有光线会被该支撑层的开放端部吸收,改善了整个背光模组的发光均匀性。
文档编号G02F1/1333GK201130285SQ20072030676
公开日2008年10月8日 申请日期2007年12月21日 优先权日2007年12月21日
发明者蔡贤龙 申请人:金名山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