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基板及使用它的液晶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2736943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大型基板及使用它的液晶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在大型基板形成多个面板并通过切断该大型基板得到单个 的面板的大型基板及使用该基板的液晶装置及其制造方法。详细地说,涉及将 相对的大型的上基板和下基板通过在其之间配置多个呈框形状的密封件进行 贴合来形成具有多个单元的大型基板,然后分割该大型基板作为呈长方形的单 元,并在该呈长方形的单元注入液晶等电光转换部件进行封口而形成一个个面 板的该大型基板及使用它的液晶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液晶装置用于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液晶电视等大中型设备、电子笔记 本和便携式电话、数码相机等小型便携设备等各个设备。在这些各种设备中使 用薄型、轻量的液晶面板。
液晶装置使用在面板中注入作为电光转换部件的液晶的部件,该面板通过 从形成多个面板的大型基板中切出而制造。
在这里,使用图27及图28,说明在大型基板上形状多个面板,然后切出 该所形成的面板,并且在该面板中注入液晶而得到液晶装置的技术。
准备大型下基板1A和大型上基板2A,在其中任意一个上使用印刷等制 造方法将密封件7形成为框形状。具有框形状的密封件7对应于一个面板,如 图27所示,这些密封件7的框在大型下基板1A或大型上基板2A上以排列成 多个的形式形成。在框的一部分设有切痕,在该切痕的密封件7的两端形成向 框的外侧突出的凸部7e并以此处作为注入口 7f。该注入口 7f成为用于注入液 晶的注入口 。
密封件7由在树脂粘接剂7m上配合了用于调整基板之间的间隙的宽度的 间隔调整部件(隔离子)7n的部件构成,用间隔调整部件(以下称为隔离子) 7n调整大型下基板1A与大型上基板2A之间的间隔的量(尺寸)。树脂粘接 剂7m私可以使用热固型粘接剂或紫外线固化型粘接剂等。配置成框形状的密封件7由4片密封边7a、 7b、 7c、 7d构成。这些密封 边中,密封边7a与密封边7d相对,密封边7b与密封边7c相对。注入口 7f 设在密封边7a侧。
大型下基板1A与大型上基板2A相对,使相对的大型基板的面与平行方向的 位置一致。然后,在从相对的大型下基板1A和大型上基板2A的外侧向内侧 施加了压力下进行加热处理或紫外线照射处理,使大型下基板1A与大型下基 板2A贴合。通过该贴合处理,如图27所示,在大型下基板1A和大型上基板 2A上排列形成多个面板10-1、 10-2、 10-3、…。
若大型下基板1A和大型上基板2A贴合,则如图28所示,在密封件7内 形成注入区域B ,在该注入区域B以后工序注入作为电光转换部件的液晶。
另外,大型下基板1A如图28所示,在其液晶侧的面以对应于各个面板 的方式设置多个份儿的透明电极3以及在该透明电极3上设置配向膜5。同样, 对于大型上基板2A也在其液晶侧的面设置多份儿的透明电极4和配向膜6。
液晶面板由在呈框形状的密封件的空间注入了液晶的液晶部和密封件的 框外侧的连接电极形成部C构成。在连接电极形成部C配置与配置于液晶部 的区域的电极(主要是像素电极和配线电极)电连接并传递驱动液晶的信号的 连接电极(或配线电极)。
在图27及图28中表示了在对应于一个面板的呈框形状的密封件7与对应 于与该面板纵向邻接的另一个面板的呈框形状的密封件7之间配置了连接电 极形成部C的图。该连接电极形成部C形成在设置于大型下基板1A的延伸部 C,上。
如图28所示,该连接电极形成部C仅形成在大型下基板1A上。在该连 接电极形成部C配置连接电极9。该连接电极9由与大型下基板1A的电光转 换部件的注入区域B内的透明电极3连接的引绕电极(或配线电极)、和与大 型上基板2A的透明基板4以转移连接构造连接的大型下基板1A上的引绕电 极(或配线电极)等电极构成。
图27所示的点划线X1、 X2、 X3、 Y用于从由大型下基板1A和大型上基 板2A构成的大型基板(母基板)分割多个面板10-1、 10-2、 10-3、 10-4、10-11、…、10-21、...(以下,这些多个面板中,在说明任意一个面板时将
其称为"面板10")的分割线或切断线。通过沿该切断线切断,得到单个面板。
首先,通过沿切断线X3同时切断大型下基板1A和大型上基板2A,形成 多个横向排列的长方形的面板10。然后,用沿着切断线X1的切断来切掉区域 K并切齐位于在密封件7的开口部分形成的注入口 7f的两侧的凸部7e的突出 的前端。然后,沿着切断线X2切断图28所示的上基板2A的不要的部分D。
在这样制造长方形的基板之后,从各面板的注入口 7f注入作为电光转换 部件的液晶。之后,封住该注入口 7f。接着,沿着切断线Y切断长方形面板, 从而得到密封了液晶的面板即单个的液晶面板(液晶装置)。
用如上所述的制造方法从大型基板切出多个液晶面板而形成单个的液晶 面板。然而,若用该制造方法制造面板,则构成该面板的上基板与下基板之间 的间隙的量根据面板的部位产生不均,发现了面板的间隙量不均匀的问题。而 且,本发明人新发现了该面板的间隙不均匀的情况有一定倾向。
将该问题表示在用于说明上述技术中的问题的透视的局部俯视图即图29。
对于面板IO,构成框形状的密封件7的密封边7a、 7b、 7c、 7d中,密封 边7a中的用El表示的斜线的区域和密封边7d中的用E2表示的斜线的区域, 比除此以外的区域更显示出间隙量减少的倾向。
这是因为,面板10的密封边7a、 7d由于在该面板10与相邻的其他面板 10的密封边7d、 7a之间存在连接电极形成部C和凸部前端切掉区域K,因此 在面板10的密封边7a和与其邻接的其他面板10的密封边7d之间、以及面板 10的密封边7d和与其邻接的再一个面板10的密封边7a之间的间隔变大。
使用图27的大型基板进行说明,面板10 _ 13的密封边7a与其上邻的面 板10 - 3的密封边7d通过在它们之间设置连接电极形成部C和凸部前端切掉 区域K来邻接,因此这些密封边7a与密封边7d的距离分开。同样,面板IO -13的密封边7d与其下邻的面板10-23的密封边7a通过在它们之间设置连 接电极形成部C和凸部前端切掉区域K来邻接,因此这些密封边7d与密封边 7a的距离分开。
另一方面,面板10-13的密封边7b与其右邻的面板10-14的密封边4c接近,而且,面板10-13的密封边7c与其左邻的面板10-14的密封边7b接近。
域和密封边分开且相邻配置的区域,则通过为了使大型下基板和大型上基板贴 合而进行加压,互相分离配置的密封边的厚度变形比互相接近配置的密封边的 厚度变形还大。即,发明人发现在一个面板中出现了密封件的厚度大的部位和 小的部位。
若根据密封件的部位而厚度变形量不同(即、大型下基板与大型上基板的 间隙量的不均大),则在液晶显示装置上使用了该面板的场合,产生在显示中 出现颜色不均等而使彩色图像质量或显示质量变差之类的问题。
一直以来为了抑制大型基板的间隙量的不均小而进行了各种研究,但是没 有发现本发明人所发现的应付上述问题的现有技术。
例如,在特开平6 - 75233号公报记载的技术中,如图30所示,将大型下 基板与大型上基板的中央部的隔离距离,利用由单元吸附用泵进行的吸引或由 单元加压用压缩器进行的加压等来机械地调整。而且,如表示单元的配置图案 的作为俯视图的图30所示,在设有液晶的注入口 304的框形状的主体密封部 件图案301的各个框的外侧,配置虛设密封部件图案303,在基板的按压工序 中防止施加在密封材料上的按压力的偏移。在该密封件中完全不能混入隔离 子。
另外,特开平H _ 14953号公报记载的技术,在形成于框形状大型基板的 形成框形状的密封件的密封边的外侧,沿着密封边平行设置虚设密封件,使从 大型基板分离切断后的液晶面板的单元间隔变得均匀。
还有,在特开平4-240621号公报中记载的技术,为了在一个液晶面板的 整个面范围内使间隔的厚度均匀,使呈长方形的框状的密封件的长边所配置的 隔离子的数量和在短边所配置的隔离子的数量相同,将构成液晶面板的两张基 板之间的间隔变得均匀,使液晶层的间隙的厚度变得均匀。
而且,使用了液晶的显示面板一般与分别设有透明电极和配向膜等的 一对 透明的基板相对配置,在这些一对基板的相对面的周围配置有混入了间隔调整 部件(隔离子)的呈框形状的密封件(密封部件)。在用密封件包围的相对的基板之间的该间隙中注入作为电光转换部件的液晶。
以下,使用图31 ~图35,关于液晶装置的密封件进行说明。 液晶面板101有下基板110和与此留出间隔相对配置的上基板120构成。 如图32及图33所示,下基板110将由透明部件构成的透明基板111作为基材, 在与上基板120相对的一侧的面上图案形成透明电极12。在该透明电极112 的上面形成有绝缘膜113,防止由垃圾等引起的透明电极11与上基板120的 电极的电短路。该下基板110还在绝缘膜113的上面形成有配向膜114。在液 晶面板101作为反射型的液晶面板使用的场合,该下基板110也可以是透明的 或半透明的,而且,也可以作为使用了TFT、 MIM (TFD)等元件的有源型的 面+反的基^反。
另一方面,上基板120与上述下基板110同样,在由透明部件构成的透明 基板121的与下基板IIO相对的一侧的面上,配置有以条紋状或矩阵状配置了 R(红)、G(绿)、B (蓝)的像素的滤色器122。如图32及图33所示,在滤 色器122的下面配置平坦化膜或保护膜或覆盖涂层123来保护滤色器122,而 且使滤色器122的表面变得平坦。覆盖涂层123在其下面图案形成透明电极 124。在上基板120中,还在透明电极124的下面形成配向膜125。
另夕卜,在液晶面板101的下基板110与上基板120之间配置有呈框形状的 密封件130。在该密封件130中混入了隔离子131。通过该密封件130,下基 板110和上基板120互相贴合。
该隔离子131具有将下基板110与上基板120之间的间隙(单元间隙)保 持一定的功能。即,利用隔离子131,下基板110和上基板120以规定的间隙 配置。被框状的密封件130包围的空间成为注入液晶的区域。在该空间中从图 31所示的注入口 132注入液晶140。在填充了规定量的液晶之后将注入口 132 用密封树脂133密封。这样就形成图32及图33所示的液晶层140。而且,在 液晶层140内散布有用于将基板之间的间隙(单元间隙)保持一定的单元内隔 离子141。
这样构成的液晶面板101在将图34所示的作为大型基板(母基板)的液 晶面板取多个用的大型液晶单元501分割切断之后,在各液晶单元填充液晶并 密封注入孔而得到。沿着切断线X-XI同时切断构成该大型液晶单元501的上下的基板。而且,沿着切断线X2-X3仅切断上基板,从而得到长方形的液 晶单元。
从多个液晶单元排成一列而成的长方形的液晶单元的这些液晶单元的各
个注入口填充液晶,之后,在经过封住注入口等规定的工序之后,沿着图34 所示的切断线Y-Yl同时切断构成液晶单元的上下的基板,从而制造出一个 个液晶面板。
图34所示的作为母基板的大型液晶面板501,重叠图35 ( A)所示的大 型下基板510和图35 (B)所示的大型上基板520而成。密封件130在大型下 基板510上以排列多个矩形的框的方式形成。在大型上基板520上完全没有形 成密封件130。
510F上,配置有图32及图33所示的透明电极112、绝缘膜113及配向膜114 (这些未图示在图35 (A))。而且,在大型下基板510上与上述所述配置有多 个呈框形状的密封件130。
另一方面,在图35 (B)所示的大型上基板520的与大型下基板510相对 的一侧的面520F上,配置有图32及图33所示的滤色器122、覆盖涂层123、 透明电极124及配向膜125 (这些未图示在图35 (B))。
就从这种大型液晶单元501分割而制造的液晶面板101而言,存在以下问题。
如图31所示,下基板110的延伸部IIOA从上基板120的端面延伸出。 在该下基板110的延伸部IIOA侧的密封件的边130A和与该密封件的边130A 相对的密封件的边130A (配置有注入口 132的一侧的边),混入了粒径约6.0 jum的隔离子131。因此,密封件的边130A的厚度即在该位置的相对的基板 之间的间隙由隔离子131的粒径规定且平均约为6ym。
而且,在与密封件的边130A相交的密封件的边130B中也混入了相同大 小且相同材质的隔离子,所以密封件的边130B的厚度即在该位置的相对的基 板之间的间隙由隔离子131的粒径规定且同样是平均约为6(im。
但是,本发明人发现,若将完成的液晶面板用逆光来照明,则在密封件的 边130A和密封件的边130B观测到不同的灰度。于是,调查了该原因的结果,发现了混入的隔离子131的压碎情况在密封件的边130A和向与此直角的方向 延伸的密封件的边130B不同。以下将该内容使用表示密封件的边130A的断 面的图32和表示密封件的边130B的断面的图33进行说明。
图32及图33分别表示在密封件的边130A及130B所混入的隔离子131 的压^H青况。如对比该图32和图33可知,在密封件的边130A所混入的隔离 子131的压碎情况,比在密封件的边130B所混入的隔离子131的压碎情况非 常大,这夸张地表示在图32中。即,图32的隔离子131压碎^f艮大,该部位的 相对基板之间的间隙约为5.5jum,另一方面,图33的隔离子131的压缩较小, 该部位的相对基4反之间的间隙约为6.0 ia m。
而且,还明白了存在如下问题,因为由该密封件边130A、 130B的位置的 不同所引起的间隙差约0.5jum,在图31所示的液晶面板101的显示区域Z(作 为面板利用的有效区域)的周围发生灰度不均M从而使显示质量变差。
于是,发明人调查了由于这种密封边的位置的不同为何产生这种面板的密 封件周围的灰度不均。
在检查了分割图34所示的大型液晶单元501而得到的液晶面板101的构 成其的上基板与下基板之间的间隙的结果,明白了发生间隙S2 (图32)的是 与图35 (A)所示的密封件的边130A对应的部位,发生间隙S3 (图33)的 是与图35 (A)所示的密封件的边130B对应的部位。
这是由于以下不同情况而造成,即,在大型液晶单元501中,密封件的边 130A和与此邻接的密封件的边130A由于在两者之间存在延伸部110而比较 大地分离,但是密封件的边130B和与此邻接的密封件的边130B由于在两者 之间没有延伸部110A而比较接近。
即,若在相互接近配置(即密集配置)的密封件的边130B施加压力,则 这些密封件的边130B的反作用力变大,其结果,在制造大型液晶单元501时 施加在各个隔离子131的压力变小,其结果,混入该密封件中的隔离子131 不存在压碎很大的情况。相反,若在互相分离配置的密封件的边130A施加压 力,则这些密封件的边130A的反作用力变小,其结果,在制造大型液晶单元 501时施加在各个隔离子131的压力变大,其结果,混入该密封件中的隔离子 131压碎很大。这样推断在与密封件的边130A对应的部位的上基板与下基板之间的间隙
S2 (密封件的变形后的厚度)和与密封件的边130B对应的部位的上基板与下
基板之间的间隙S3 (密封件的变形后的厚度)上产生差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使构成大型基板(母基板)的上基板与下基板的间隙 在该大型基板全面的范围内变得均匀,研究配置在这些基板之间的混入了间隙 调整部件的密封件的配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在本发明的液晶面板的制造方法的第一方案中,通过 在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设置呈框形状的密封件并叠加贴合而分别形成相 当于多个面板的区域,在上述密封件内封住液晶并切断上述第 一基板和第二基 板而得到液晶面板。在该制造方法中,在叠加了上述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的状 态下,在构成一个面板的密封件的框的一边与构成配置在其旁边的面板的密封 件的框的一边接近的场合,在这些边配置含有间隙调整部件的比例比较小的密 封件。相反,在构成一个面板的密封件的框的一边与构成其旁边的面板的密封 件的框的一边分离且密封件处于稀疏的状态的场合,在这些边配置含有间隙调 整部件的比例比较大的密封件。
通过在设置于与上述第一基板及/或第二基板的周围部最接近的位置上的 密封件的外侧设置虚设密封件,使这些密封件与密封件之间的间隔与在其他位 置相邻的对应的两个密封件之间的间隔相同也可以。
上迷间隙调整部件可以做成球形或圓柱或角柱状的形状。
上述第一基板或第二基板具备从密封件的框向外延伸的连接电极配置用 的延伸部,在夹着该延伸部配置的密封件的两个边上,配置上述含有比率比较 大的密封件也可以。
在本发明的液晶面板的制造方法的第二方案中,通过在第一基板与第二基 板之间设置呈框形状且含有间隙调整部件的密封件并叠加贴合而分别形成相 当于多个面板的区域,而且在上述密封件内封住液晶并切断上述第一基板和第 二基板而得到液晶面板。在该制造方法中,上述间隙调整部件呈球或圆柱形状, 在叠加了上述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的状态下,在构成一个面板的密封件的框的 一边与构成配置在其旁边的面板的密封件的框的一边接近的场合,在这些边配置含有比较小的直径的间隙调整部件的密封件。另一方面,在构成一个面板的 密封件的框的一边与构成其旁边的面板的密封件的框的一边分离的场合,在这 些边配置含有比较大的直径的间隙调整部件的密封件。而且,在上述第一基板 上设置含有上述比较小的直径的间隙调整部件的密封件的片,另一方面,在上 述第二基板上设置含有比较大的直径的间隙调整部件的密封件的片,在重叠贴 合了这些第一及第二基板时,这些密封件配置成框形状。
上述第一基板或第二基板具备从密封件的框向外延伸的连接电极配置用 的延伸部,在夹着该延伸部配置的密封件的两个边上,配置具有上述比较大的 直径的间隙调整部件也可以。
在本发明的液晶面板的制造方法的第三方案中,通过在第 一基板与第二基 板之间设置呈框形状且含有间隙调整部件的密封件并叠加贴合而分别形成相 当于多个面板的区域,而且在上述密封件内封住液晶并切断上述第一基板和第 二基板而得到液晶面板。在该制造方法中,上述间隙调整部件呈圆柱或角柱状 的形状。而且,在叠加了上述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的状态下,在构成一个面板 的密封件的框的一边与构成配置在其旁边的面板的密封件的框的一边接近的 场合,在这些边所配置的密封件包含具有比较小的沿液晶面板的面方向切断的 截面积的间隙调整部件。另一方面,在构成一个面板的密封件的框的一边与构 成其旁边的面板的密封件的框的一边分离的场合,在这些边所配置的密封件包 含具有比较大的上述截面积的间隙调整部件。
上述第 一基板或第二基板具备从密封件的框向外延伸的连接电极配置用 的延伸部,在夹着该延伸部配置的密封件的两个边上,配置具有上述比较大的 上述截面积的间隙调整部件也可以。
而且,通过在设置于与上述第一基板及/或第二基板的周围部最接近的位 置上的密封件的外侧设置虚设密封件,使这些密封件与密封件之间的间隔与在 其他位置相邻的对应的两个密封件之间的间隔相同也可以。
在本发明的面板用大型基板的第 一方案中,通过将第 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在 它们之间设置密封件并叠加贴合而形成相当于多个面板的区域。在该面板用大 型基板中,上述密封件相对于要形成的一个面板配置成一个框的形状。而且, 在构成一个面板的密封件的框的一边与构成配置在其旁边的面板的密封件的框的一边接近且这些密封件处于密集的状态的场合,在这些边配置含有间隙调 整部件的比例比较小的密封件。相反,在构成一个面板的密封件的框的一边与 构成其旁边的面板的密封件的框的一边分离且这些密封件处于稀疏的状态的 场合,在这些边配置含有间隙调整部件的比例比较大的密封件。 上述间隙调整部件可以做成球形或圆柱或角柱状的形状。
上述第 一基板或第二基板具备从密封件的框向外延伸的连接电极配置用 的延伸部,在夹着该延伸部配置的密封件的两个边上,配置上述含有比率比较 大的密封件也可以。
在本发明的面板用大型基板的第二方案中,通过将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在 它们之间设置密封件并叠加贴合而形成相当于多个面板的区域。在该面板用大 型基板中,上述密封件相对于要形成的一个面板配置成一个框的形状。而且, 在构成一个面板的密封件的框的一边与构成配置在其旁边的面板的密封件的 框的一边接近且这些密封件处于密集的状态的场合,在这些边配置包含比较小 的直径的作为间隙调整部件的球状隔离子的密封件。相反,在构成一个面板的 密封件的框的一边与构成其旁边的面板的密封件的框的一边分离且这些密封 件处于稀疏的状态的场合,在这些边配置包含比较大的直径的作为间隙调整部 件的球状隔离子的密封件。
上述第 一基板或第二基板具备从密封件的框向外延伸的连接电极配置用 的延伸部,在夹着该延伸部配置的密封件的两个边上,配置上述球状隔离子的 直径比较大的密封件也可以。
在本发明的面板用大型基板的第三方案中,通过将第 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在 它们之间设置密封件并叠加贴合而形成相当于多个面板的区域。在该面板用大 型基板中,上述密封件相对于要形成的一个面板配置成一个框的形状。而且, 在构成一个面板的密封件的框的一边与构成配置在其旁边的面板的密封件的 框的一边接近且这些密封件处于密集的状态的场合,在这些边配置包含所配置 的密封件含有的间隙调整部件的沿液晶面板的面方向切断的截面积比较d、的 间隙调整部件的密封件。另一方面,在构成一个面板的密封件的框的一边与构 成其旁边的面板的密封件的框的一边分离且这些密封件处于稀疏的状态的场 合,在这些边配置包含所配置的密封件含有的间隙调整部件的沿液晶面板的面方向切断的截面积比较大的间隙调整部件的密封件。
上述第 一基板或第二基板具备从密封件的框向外延伸的连接电极配置用 的延伸部,在夹着该延伸部配置的密封件的两个边上,配置包含在这些边所配 置的密封件含有的间隙调整部件的沿液晶面板的面方向切断的截面积比较大 的间隙调整部件的密封件也可以。
在本发明的液晶面板的第 一方案中,形成通过呈框形状且具有间隙调整部 件的密封件所粘接的相对的基板的至少一个基板的至少一边具有从另一个基 板的一边延伸的延伸部并且在上述密封件的内侧封住液晶的结构。而且,该液 晶面板具有其他上述密封件边,该其他上述密封件边具有比在与形成上述延伸 部的上述基板的边邻接的上述密封件的边中混入的间隙调整部件的含有比例 低的含有比例。
上述间隙调整部件可以做成球形或圆柱或角柱状的隔离子。 在本发明的液晶面板的第二方案中,形成通过呈框形状且具有间隙调整部 件的密封件所粘接的相对的基板的至少一个基板的至少一边具有从另一个基 板的一边延伸的延伸部并且在上述密封件的内侧封住液晶的结构。在该液晶面 板中,使与上述延伸部邻接的上述密封件的边中混入的呈球状或圓柱形状的间 隙调整部件的直径比在其他上述密封件的边中混入的呈球状或圆柱形状的其 他的间隙调整部件的直径大。
在本发明的液晶面板的第三方案中,形成通过呈框形状且具有间隙调整部 件的密封件所粘接的相对的基板的至少一个基板的至少一边具有从另一个基 板的一边延伸的延伸部并且在上述密封件的内侧封住液晶的结构。在该液晶面 板中,使与上述延伸部邻接的上述密封件的边中混入的呈圆柱或角柱的形状的 间隙调整部件的沿液晶面板的面方向切断的截面积比在其他上述密封件的边 中混入的呈圓柱或角柱的形状的其他间隙调整部件的沿液晶面板的面方向切 断的截面积大。
而且,在本发明的液晶面板的第三方案的进一步发展的方案的液晶面板, 在形成通过呈框形状且具有间隙调整部件的密封件所粘接的相对的基板的至 少一个基板的至少一边具有从另一个基板的一边延伸的延伸部并且在上述密
封件的内侧封住液晶的结构的液晶面板中,具有比与形成上述延伸部的上述基板的边邻接的上述密封件的边所配置的固定隔离子的配置密度低的配置密度 的其他上述密封件边。
而且,第三方案的进一步发展的方案的液晶面板的特征在于,改变上述配 置密度的高低就是改变在上述密封件的每单位面积配置的固定隔离子的数量。
还有,第三方案的进一步发展的方案的液晶面板的特征在于,改变上述配 置密度的高度,就是在粘接了相对的基板之后的状态下,使用将隔离子沿基板 的面方向切断了时的截面积相同的隔离子,如上所述改变配置隔离子的数量。
另外,第三方案的进一步发展的方案的液晶面板的特征在于,改变上述配 置密度的高低,就是在粘接了相对的基板之后的状态下,使用将隔离子沿基板 的面方向切断了时的截面积不同的隔离子,且如上所述改变配置隔离子的数 量。
而且,第三方案的进一步发展的方案的液晶面板的特征在于,改变上述配 置密度的高低,就是将在上述密封件的每单位面积配置的固定隔离子的截面积 (将隔离子沿基板的面切断了时的截面积)的合计作为面积密度,并通过改变 该面积密度,改变密封件部位上的固定隔离子的配置密度。
在本发明的液晶面板的第四方案中,在具备通过具有弹性的隔离子将两张 基板相对重叠而形成的间隙内利用密封件封入的液晶层的液晶面板中,具有上 述两张基板的另 一个侧端形成有从一个基板的侧端延伸的延伸部的第 一端部、 和通过使上述一个基板的侧端与上述另一个基板的侧端一致并在两张基板重 叠的状态下形成端部的第二端部。而且,上述密封件沿着上述两张基板中的一 个基板的侧端配置,上述隔离子配置在上述密封件的区域或其近旁,隔离子配 置在上述第一端部近旁而形成第一隔离子构造体,并且配置在上述第二端部近 旁而形成第二隔离子构造体,上述第 一隔离子构造体与上述第二隔离子构造体 相比,上述间隙难以被施加在上述两张基板上的按压力压碎。


图l是通过透视来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实施例1的相对粘接的大 型基板上所形成的多个面板的俯视图。
图2是表示图1的大型基板的A-A剖面的剖视图。 图3是图1的大型基板的G部分的透视的放大俯视图。图4是表示从图1的大型基板(母基板)制造多个面板的工序的流程图。
图5(A)是在构成图1的大型基板的下基板上配置了第一密封部件的图,
图5 (B)是在构成图1的大型基板的上基板上配置了第二密封部件的图。 图6是通过透视来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实施例2的相对粘接的大
型基板上所形成的多个面板的俯^L图。
图7是表示图6的大型基板的A-A剖面的剖视图。
图8是在构成图6的大型基板的下基板上配置了第一密封部件的图。
图9是在构成图6的大型基板的上基板上配置了第二密封部件的图。
图IO是从图6的大型基板切出了一个面板的主要部分剖视图。
图11是通过透视来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实施例3的从大型基板
上切出了一个液晶面板的俯视图。
图12是表示图11的液晶面板的A-A剖面的主要部分剖视图。
图13是表示图11的液晶面板的B-B剖面的主要部分剖视图.
图14是表示配置在图ll所示的面板上的密封件的隔离子的分布状态的概略图。
图15是表示混入到图14所示的密封件边30A中的隔离子的粒子的大型 的说明图。
图16是以取多个的方式制造图11的液晶面板的场合的大型液晶单元的俯 视图。
图17是表示图16的大型液晶单元的C-C剖面的剖视图。 图18是表示图16的大型液晶单元的D-D剖面的剖视图。 图19 (A)是表示在构成图16所示的大型液晶单元的大型下基板上配置 了第一密封部件及虚设密封件的图案的俯视图,图19 (B)是在构成图16所 示的大型液晶单元的大型上基板上配置了第二密封部件及虚设密封件的图案 的俯视图。
图20A是通过透视来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实施例4的从大型基 板上切出的一个液晶面板的俯视图,该液晶面板由上基板和下基板构成,上基 板具备从下基板的端部延伸的延伸部。
图20B是通过透视来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实施例4的从大型基板上切出的一个液晶面板的俯视图,该液晶面板由上基板和下基板构成,下基 板具备从上基板的端部延伸的延伸部。
图21是用于分别取出多个图20A所示的液晶面板和图20B所示的液晶面
板的大型液晶单元的俯视图。
图22是表示图21的大型液晶单元的E-E剖面的主要部分剖视图。 图23是表示图21的大型液晶单元的F-F剖面的主要部分剖视图。 图24 (A)是表示在构成图21所示的大型液晶单元的大型下基板上配置
了第一密封部件及虚设密封件的图案的俯视图,图24 (B)是在构成图21所
示的大型液晶单元的大型上基板上配置了第二密封部件及虚设密封件的图案
的俯视图。
图25A是表示放置在大型基板上的柱状隔离子的第 一形态的图。 图25B是表示放置在大型基板上的柱状隔离子的第二形态的图。 图26是表示在大型上基板与大型下基板之间配置了隔离子的状态的图。 图27是通过透视来表示现有技术中的形成于大型基板上的多个面板的俯 视图。
图28是表示图27的面板的A-A剖面的剖视图。
图29是用于说明现有技术中的问题的图27的大型基板的透视的局部俯视图。
图30是表示现有技术中的密封件的向基板的配置图案的图。
图31是液晶面板的俯视图,透视表示密封件和封住树脂等。
图32是表示图31的液晶面板的G - G剖面的剖视图。
图33是表示图31的液晶面板的H - H剖面的剖视图。
图34是用于制造多个液晶面板的大型液晶单元的透视俯视图,处于要从
该大型液晶单元形成的多个液晶面板中还未注入液晶的状态(液晶单元的状态)。
图35 (A)是表示在构成大型液晶单元的大型下基板上具以图案来配置密 封件的俯视图,图35 (B)是在构成大型液晶单元的大型上基板上未配置密封 件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使用图l至图IO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 实施例1图1是利用透视来表示在相对的两张大型基板上所形成的多个面板的局 部俯视图,说明从该大型基板取出多个液晶面板的情况。如该图1所示,在贴合的两张相对的大型基板上沿纵向及横向排列多个面板(电光转换部件未放入其中的空的面板)20-3、 20-4、 20- 5..... 20-13、 20- 14.....20-23、 20-24、...(以下,这些多个面板中,在说明任意面板时将其称为"面板20")。如图2所示,图1所示的大型基板(母基板)由下基板21A (以下称为大 型下基板21A )和上基板22A (以下称为大型上基板22A )两张相对的基板构成o大型下基板21A和大型上基板22A利用密封件贴合。大型下基板21A和 大型上基板22A通过在它们的间隙内与面板20对应地配置呈框形状的密封 件,以^见定的间隙相对。在被密封件27包围的框形状区域的外侧的延伸部C,设有连接电极形成 部C。在该连接电极形成部C设有引绕配线和连接电极等。另一方面,被密封 件27包围的框形状区域的内部注入了后述的电光转换部件。在构成一个面板20的被密封件27包围的框形状区域的内部,注入作为电 光转换部件的液晶,形成液晶装置。在大型下基板21A上,如图2所示,在 每一个面板(还未注入液晶的空的面板)20上配置透明电极23,在该透明电 极23上配置配向膜25。而且,在大型上基板22A上也同样,在每一个面板 20上层叠设置透明电极24和配向膜28。而且,在连接电极形成部C上,设有与大型下基板21A的透明电极23连 接的引绕电极、和与大型上基板22A的透明电极24以转移构造连接的引绕电 极等连接电极29。该连接电极形成部C配置在大型下基板21A侧或大型上基 板22A侧的至少一方,所以在图1及图2中仅设置在大型下基板21A侧。图3表示用4片密封边27a、 27b、 27c、 27d构成矩形的框形状的密封件 27的情况。而且,密封边27a和密封边27d在相同面上相对配置,密封边27b 和密封边27c在相同面上相对配置。密封边27a在其长度方向中央附近(在中央附近以外的部位也可以。例如密封边27a的端部)具有切口 ,在该切口的两 端设置向框的外侧突出的凸部27e,用这些凸部27e和上述切口形成注入口 27f。密封件27由第一密封部件27 - 1和第二密封部件27-2的两种密封部件 构成。第一密封部件27 - 1和第二密封部件27-2均由在树脂粘接剂27m上 配合了间隙调整部件(还称为隔离子)27n的部件构成。在本实施例1中,以 使用该间隙调整部件27n的向密封件的含有比例不同的两种密封部件作为特 征。但是,如果能进行精细的间隙调整,则与密封件的部位的间隙变化、间隙 不均等,适当选择间隙调整部件27n的含有比例不同的三个或其以上的种类的 密封部件,构成呈框形状的密封件27也可以。构成框形状的密封件27的4片密封边27a、 27b、 27c、 27d中,与延伸部 C,邻接的密封边27a及27d用隔离子27n的含有比例比其他两个密封边27b 及27c更多的密封件形成。即,在图1-图3中,在配置于与密封件27的延 伸部C,邻接的密封边27a上的粘接材料27m中混入的隔离子27n的密度, 比在配置于沿与该密封边27a相交的方向配置的密封边27b及27c的粘接材料 27m中的隔离子27n的密度还高。在该实施例1中,密封边27a及27d中含有 3 %重量份的隔离子27n,在密封边27b及27c中含有1 %重量Y分的隔离子27n。透视图1的大型基板中的一个面板20-14的就是图3。与该面板20-14 的作为连接电极形成部C的延伸部C,(大型下基板21A上)邻接的密封边27d 和与邻接于面板20 - 14的面板20 _ 4 (参照图1 )的延伸部C,(大型下基板 21A上)邻接的密封边27a,用隔离子27n的含有比例高(混入单位量的粘接 材料中的隔离子的数量多)的第一密封部件27 - 1形成。另 一方面,密封边27b和密封边27c用隔离子27n的含有比例低(混入单 位量的粘接材料中的隔离子的数量少)的第二密封部件27-2形成。隔离子的向密封件的含有比例最好在0.5~5%重量份的范围内。而且,隔 离子的含有比例高的第一密封部件27- 1和含有比例低的第二密封部件27-2 的含有比例的差最好是2 ~ 3 %重量份。隔离子27n可以使用硅球、玻璃纤维、塑料球等材料。以利用该隔离子 27n的粒径来调整大型下基板21A和大型上基板22A之间的间隙的量为基本,而且如本实施例l那样,通过调整密封边的隔离子密度,能够大致完全地消除 有关密封件的间隙的不均。另外,树脂粘接剂27m可使用环氧树脂等热固型树脂和丙稀系的UV硬 化型树脂等。使用了热固型树脂的场合进行加热来进行密封件27的硬化。使 用了 UV硬化型树脂的场合进行紫外线照射来进行密封件27的硬化。在本实 施例1中,树脂粘接剂27m使用热固型的环氧树脂,隔离子27n使用硅球。在图l及图2中,点划线X1、 X2、 X3、 Y表示切断大型基板(母基板) 的切断线。切断线X1、 X2、 X3是在图1中的横向的切断线。通过该切断线X1、 XI、 X3处的大型基板的切断来制造长方形的面板20 (排成一列的多个面板)。通过沿着切断线XI的切断,位于密封件27的注入口 27f两侧的凸部27e 的前端被切齐。桶沿着切断线X2的切断,切掉连接电极形成部C中的大型上 基板22A的不要的部分D。通过沿着切断线X3的切断,将延伸部C,做成规 定的尺寸。通过沿着切断线X3及X1的切断,切掉注入口的凸部前端切掉区 域K。在通过切断线XI、 X2、 X3处的大型基板的切断来制造的长方形的面板 20的各个上,注入液晶等电光转换部件,然后封住注入口将电光转换部件封 入密封件内。之后,将该长方形的面板20在切断线Y切断成一个个面板而得 到液晶装置(注入了电光转换部件的面板)。以下,使用图4及图5并以作为工序图的图4为中心来说明从配置有使用 了隔离子的含有比例不同的第 一密封部件27 - 1和第二密封部件27 - 2的密封 件的大型基板制造一个个面板及液晶装置的方法。图5表示形成图3所示的一个面板20 - 14中密封件27的第一、第二密封 部件的向大型下基板及大型上基板的配置的图案。1.母基板形成工序基于面板的规格对应于要形成的面板的一个个将配 向膜等配制造大型基板(母基板)上。这样形成大型下基板21A和大型上基 板22A 。这些大型下基板21A及大型上基板22A经过如下工序而形成,即在大型 的玻璃基板上配置透明电极23、 24的工序(进行电极图形形成等的处理)、在其上配置配向膜25、 26且研磨的工序、配置滤色器的工序(需要的场合)、以 及配置绝缘膜和平坦化膜的工序等(母基板的形成工序)。大型下基板21A和 大型上基板22A也可以代替玻璃基板使用塑料基板。2. 第一密封部件的配置工序件第一密封部件27-l仅形成于大型下基 板21A侧。图5 (A)表示将大型下基板21A上的设有凸部27e和注入口 27f的密封 边27a和与此相对的密封边27d用第一密封件27 - 1形成的情况。而且,如使 用图3在前面所说明的那样,密封边27a和密封边27d配置在与作为连接电极 形成部C的大型下基板21A的延伸部C,邻接的部位。该第一密封部件27 - 1 可以用网板印刷、分配涂敷或喷墨装置等的方法配置。在本实施例1中使用网 板印刷,印刷厚度做成间隙量的2~3倍。例如,在间隙量为5jum的场合, 印刷厚度在10~ 15jum的范围。3. 第二密封部件的配置工序将第二密封部件27-2形成于大型上基板 22A侧。图5 ( B )表示将大型上基板22A的密封边27b和密封边27c用第二密封 部件27-2形成的情况。该第二密封部件27-2以与上述第一密封部件27 - 1 相同的制造方法形成。4. 基板的粘接工序将使用第一密封部件27-l形成密封边27a及27d 的大型下基板21a和使用第二密封部件27-2形成密封边27b及27c的大型上 基板22A,夹住这些第一密封部件27 - 1及第二密封部件27-2进行贴合。此 时,将大型下基板21A和大型上基板22A以成为像素的电极面互相相对的方 式对位。然后,将夹住密封部件27-1、 27-2重叠的大型下基板21A和大型上基 板22A,以使相对的大型基板粘接的方式从外侧对基板加压,则如图3所示, 第一密封部件27-1和第二密封部件27-2互相连接,其结果,密封边27a、 密封边27b、密封边27c、密封边27d也相互连接而形成矩形的框形状的密封 件27。将这样形成的密封件27在加压的状态下实施加热处理使其硬化。由此, 大型下基板21A与大型上基板22A以在其之间设置了规定间隙的状态互相粘 接。上述加压使用气袋等加压装置进行,加压力为0.2~ lkg/cn^的范围。而且, 上述加热处理使用烧成装置在150~ 18(TC的加热温度下经过30 90分钟的范 围的时间,使密封件27硬化。另外,在本实施例l中,作为密封件使用由树 脂粘接剂27m构成的热固型的环氧树脂,进行为此的加热处理。另一方面, 在使用UV硬化型树脂的场合,实施紫外线照射处理进行密封件的硬化。5. 第一切断工序进行已贴合的大型下基板21A及大型上基板22A的第 一切断。制造多个面板20横向排列成一列的长方形的面板。而然后,将用该切断线X3 和旁边的切断线X3划分的长方形的面板的其一侧(凸部27侧)沿着切断线 XI切断,从而切掉注入口的凸部27e的前端及区域K。然后,通过沿切断线 X2仅切断该长方形的面板的大型上基板22A,切掉大型上基板22A的多余的 区域D(参照图2)。若切掉该大型上基板22A的区域D,则在大型下基板21A 上露出其连接电极形成部C的连接电极29。在上述例子中,首先通过沿切断线X3同时切掉大型下基板21A和大型上 基板22A,形成用切断线X3和旁边的切断线X3划分的长方形的面板,然后 沿切断线XI切断该长方形的面板。代替此,也可以首先通过沿夹着切断线X1和切断线X3划分的长方形的面板,然后沿切断线X2切断该长方形的面板。 切掉可以使用划线装置和切割装置等进行。通过这些切断,形成注入口 27f朝向外侧且横向排列开口的结构的长方形的面板(即,还未注入电光转换 部件的空的面板)。6. 电光转换部件的注入、封住工序在用呈框形状的密封件27 (由密封 边27a、 27b、 27c、 27d构成)划分的注入区域B从注入口 27f注入电光转换 部件。在注入结束后封住注入口 27f而将电光转换部件封入密封件27的框内。 在本实施例1中作为电光转换部件使用液晶,使用真空注入装置将液晶一次性 注入。在注入液晶后在注入口 27f的部位涂敷由UV硬化树脂构成的封口部件, 对此进行紫外线照射使封口部件硬化,从而封住注入口 27f并封住液晶。如上所述,得到具有封住了电光转换部件的多个面板(作为电光转换部件使用了液晶的场合封住了液晶的液晶装置)的长方形的面板。
7.第二切断工序将多个注入了液晶等电光转换部件的面板排成一列的 长方形的面板通过第二切断沿着切断线Y切断,从而一个个切出面板(液晶
装置)。
该第二切断工序中的沿着第切断线Y的切断,以与上述第一切断工序中 的切断相同的方法进行。得到通过沿着该切断线Y的切断而完成的一个个面 板(液晶装置)。之后,在单个的面板的上下面配置偏光板,在连接电极形成 部C的连接电极29或连接端子上配置FPC基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Board) 和驱动电光转换部件的驱动IC等(COG),从而得到具有更多功能的液晶装 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到此为止说明的那样,利用隔离子27n的向树脂性粘 接材料27m的含有比例不同的两种密封部件27-1、 27-2形成密封边。详细 来讲,将隔离子27n的向树脂性粘接材料27m的含有比例高的第一密封部件 27-1配置在与具有连接电极形成部C的延伸部C'邻接的密封边27a和密封 边27d上。在一个面板(例如图1所示的面板20-14)的密封边27a与夹着 切断线X3的其旁边的另一个面板(图l的面板20-4)的密封边27d之间, 存在连接电极形成部C和凸部前端切掉区域K,因此这些密封边27a与密封边 27d的间隔比较分离。
因此,这些密封边27a和密封边27d在加压粘接时接受比较大的加压力。 对此,在密封边27a及密封边27d上,为了对抗来自外部的加压力而用包含较 多的隔离子27n的每单位面积的数量的第一密封件形成。
这些密封边27a和密封边27d由于其之间的间隔比密封边27b与密封边 27c的间隔还大,因此不存在配置在此处的第一密封部件27 - 1较大地压碎的 情况,所以能够避免其他密封边27b与密封边27c的厚度的不同变大且一个面 板的范围内间隙的不均变大的问题的发生。即,对于密封边27a和密封边27d 而言,通过增加对抗来自外部的加以力的隔离子27n的每单位面积的数量,从 而加大对抗加压力的力,能够避免密封件27压缩使厚度减小的问题。
另一方面, 一个面板的密封边27b与其旁边的另一个面板的密封边27c接 近。这些密封边27b及密封边27c用隔离子2n的向树脂性粘接材料的含有比例低(即,混入单位量的粘接材料中的隔离子的数量少)的第二密封部件27
-2形成。
例如, 一个面板20 - 14的密封边27b与其右邻的面板20 - 15的密封边 27c接近,同样,该面板20-14的密封边27c与左邻的面板20-13的密封边 27b接近。这些接近相邻的两个密封边27b及密封边27c同时接受加压粘接时 的加压力,其结果,在各密封边接受的加压力被分散。因此, 一个面板的密封 边27b和相邻的其他面板的密封边27c的各个上施加的加压力变小,其结果, 密封边的密封件的压碎减少。因此,这些密封边27b和密封边27c即使用分散 的隔离子27n的每单位面积的数量比第一密封部件还少的第二密封部件形成, 也能对抗来自外部的加压力,所以密封边的密封件的压碎减少。
如上所述,作为密封件,使用含有隔离子27n的比例高的第一密封部件 27-l及隔离子27n的含有比例低的第二密封部件27-2的两种。而且,若加 压粘接时的加压力施加较大的密封边用隔离子27n的含有比例高的第一密封 部件27-l形成,另一方面,加压力施加较小的密封边用隔离子27n的含有比 例低的第二密封部件27-2形成,则在任意一个密封边其压碎相同,能够抑制 面板的间隙的不均较小。
另外,通过间隙的不均减小,在面板内注入了作为电光转换部件的液晶的 液晶装置中,能够防止彩色的显示图像的颜色不均、灰度不均,能够使图像质 量变得良好。而且,由于也不需要现有技术中的虚设密封件的配置,所以不需 要虚设密封件的配置空间从而能够进一步使即便小型化,或者增加从基板的面 板的取数,可降低成本。还有,能够削减密封件从而还能得到部件的成本降低 的效果。
实施例2
以下,使用图6~图10对大型基板和从该大型基板得到各个面板的实施 例进行说明。该实施例2是使用了像差修正用的液晶面板(液晶装置)的实施 例,为了提高面板的生产率,使用将多个面板形成于大型基板上,并从该大型 基板切出一个个面板的面板制造方法(取多个)。
作为电光转换部件使用了液晶的面板,除了液晶显示面板以外可举出用于 光拾波装置(光拾波用面板)的像差修正用的液晶面板、用于相才几的液晶快门和液晶透镜等的液晶面板。像差修正用的液晶面板和液晶快门液晶透镜等都是 小型的,因此可得到更大的作为取多个(取多数)的制造方法的效果即制造成 本的削减。
将像差修正用的液晶面板的基本结构表示在图7中。大型基板(母基板)
称为大型上基板42A)构成。在与大型上基板42A相对的一侧的大型下基板 41A的面上,形成要形成的个数的面板份的透明电极43和配向膜45。而且, 在与大型下基板41A相对的一侧的大型上基板42A的面上形成要形成的个数 的面板份的透明电极44和配向膜46。
然后,在大型下基板41A与大型上基板42A之间对应于各面板分别形成 呈框形状的密封件47。而且,通过密封件47贴合大型下基板41A和大型上基 板42A。在这些大型下基板41A与大型上基板42A之间在呈框形状的密封件 47的各个内部封住液晶(例如向列型液晶)48。
另外,大型下基板41A的一侧端形成有向呈框形状的密封件47的外侧突 出的延伸部C,。在该延伸部,上配置连接大型下基板41A的透明电极43及 大型上基板42A的透明电极44的引绕配线电极和连接电极49。
将该大型下基板41A以面板单位切断,且将大型上基板42A也以面板单 位切断,从而得到各个面板。
图6是用于说明从相对贴合了大型的大型下基板41A与大型上基板42A 的大型基板(母基板)切出多个(在图6的例子中为12个)面板40-1、 40 -2.....40-24的情况的图。
与面板40-1、 40-2、…、40-24 (以后,不是特定的面板而是指任意 的一个面板时称为"面板40")的各个对应,在大型基板(母基板)上形成有 配置成框形状的密封件47和连接电极形成部C。而且,在个面板40上的下基 板41的延伸部C,配置有连接电极形成部C。
如图7所示,在大型下基板41A上以要形成的每个面板40设置透明电极 43,而且在该透明电极43上设置配向膜45。在大型上基板42A上也以要形成 的每个面板40设置透明电极44,而且在该透明电极44上设置配向膜46。只 是,在作为电光转换部件将高分子分散型液晶注入面板来制造液晶装置的查过你和,有时也不使用配向膜。
另外,大型下基板41A在呈框形状的密封件47的外侧具有延伸部C'的 区域。在该延伸部C,设有连接电极形成部C。而且,在该连4妄电才及形成部C 设有与大型下基板41A的像素用的透明电极43连接的引绕电极及/或配线电 极、与大型上基板42A的透明电极以转移连接构造连接的引绕电极及/或配线 电极、用于与对于面板成为外部电路的控制电路板和驱动电路板电连接的连接 端子等的连接电极49。在该实施例2中,延伸部C,及连接电极形成部C仅 设置在大型下基板41A —侧。
对应于一个面板40呈框形状的密封件47如图6所示,由呈长方形或方形 的四个密封边47a、 47b、 47c、 47d构成。而且,密封边47a和密封边47d现 对,且密封边47b和密封边47c相对。另外,密封边47a在其长度方向中央附 近具有用于注入电光转换部件(液晶)的开口。在该开口的两侧配置从上述长 方形的框向外侧突出的凸部47e。在这些凸部47a的开口形成用于注入液晶的 注入口 。
对应于一个面板40形成的密封件47具有与其他面板40的密封件47相同 形状且相同大小。
另外,在密封件47上,与上述实施例1中的密封件同样,使用第一密封 部件47 - 1和第二密封部件47-2的两种。第一密封部件47 - 1和第二密封部 件47-2均由在树脂粘接剂中含有间隙调整部件(隔离子)47n的部件构成, 第一密封部件27 - 1的隔离子27n的含有比例比第二密封部件27 - 2的隔离子 27n的含有比例大。
在本实施例2中,使用与上述实施例的相同的隔离子和粘接剂的含有比例 的密封部件。即,隔离子的向密封件的含有比例在0.5~5%重量份的范围内。 而且,隔离子的含有比例高的第一密封部件47 - 1和含有比例低的第二密封部 件47 - 2的含有比例的差最好是2 ~ 3 %重量份。
另外,图6所示的切断线X1、 X2、 X3及纵向的切断线Y,具有与上述 实施例1中的切断线X1、 X2、 X3及Y (参照图1)相同的作用。
在图6和图7中,通过沿着切断线XI的切断使位于密封部件47的注入 口 47f的两侧的凸部47e的前端被切齐。通过沿切断线X1同时切掉大型下基板41A和大型上基板42A,得到用切断线X1和旁边的切断线X1划分的长方 形的面板。通过沿着切断线X2的切断来切掉除去连接电极形成部C上的大型 上基板42A的不要的部分D。通过沿着切断线X3的切断将延伸部C,做成规 定的尺寸。通过沿着切断线X3及切断线X4的切断来切掉注入口的凸部的前 端,从而切掉区域K并切掉除去。—
然后,在用切断线Y连接了多个面板的呈长方形的已贴合的基板的各个 面板(空面板)40内从注入口注入作为电光转换部件的液晶。
将注入了液晶的呈长方形的面板的各个注入口封住。
将多个面板连接成一列的呈长方形的面板沿着切断线切断,从而得到图 IO所示的单个的面板。
这样,在用沿着切断线X1、 X2。 X3、 Y的大型基板的切断来制造的长方 形的面板40的各个上,注入封住液晶等电光转换部件。然后将该长方形的面 板20沿着切断线Y切断而切开成一个个面板而得到液晶装置(注入了电光转 换部件的面板)。
说明上述实施例2的面板的制造方法。该制造方法与上述实施例1的制造 方法(图4)基本上相同。因此,此处的制造方法的说明主要说明与上述实施 例1的工序不同的地方,相同工序的地方仅说明必要限度。
图8是表示在大型下基板41A上形成了第一密封部件47- 1的情况的图。
第一密封部件47 - 1形成于与下基板41A的延伸部C,(作为连接电极形 成部C使用)邻接的密封边47a、 47d上。第一密封部件47 - 1还形成于与大 型下基板41A的外侧的边即外边41A邻接的密封边47A、与外边41b邻接的 密封边47b、与外边47c邻接的密封边47c、与外边41d邻接的密封边47d上。
面^反40—1、 40 — 2、 40 — 3、 40 — 4的各个密去i"边47d和面4反40—11、 40 -12、 40-13、 40-14的各个密封边47a夹着上述延伸部C,分离相邻,所 以这些密封边47d、 47a用第一密封部件47 - 1形成。
同样,面板40-11、 40-12、 40-13、 40-14的各个密封边47d和面4反 40-21、 40-22、 40-23、 40 - 24的各个密封边47a夹着上述延伸部C,分 .离相邻,所以这些密封边47d、 47a也用第一密封部件47-1形成。而且,面 4反40-21、 40-22、 40-23、 40 - 24的各个密封边47d与位于其下侧的延伸部C,邻接,所以该密封边47d也用第 一密封部件47 - 1形成。
另外,面板40-1、 40-2、 40-3、 40-4的的各个密封边47a与大型下 基板41A的外边41a邻接并且在旁边没有接近其他面板的密封边,所以用第 一密封部件47 - 1形成。面板40 - 4、 40 - 14、 40 - 24的各个密封边47b与大 型下基板41A的外边41b邻接并且在旁边没有其他面板的密封边接近,所以 用第一密封部件形成。面板40-l、 40-11、 40-21的各个密封边47c与大型 下基板41A的外边41c邻接并且在旁边没有其他面板的密封边接近,所以用 第一密封部件47-1形成。面板40-21、 40-23、 40 - 24的各个密封边47d 与大型下基板41A的外边41d邻接并且在旁边没有其他面板的密封边接近, 所以用第一密封部件47 - 1形成。
如上所述,与大型下基板41A的外侧四边邻接的密封边也用第一密封部 件47 - 1形成。
这样,与延伸部C,邻接的密封边和与大型基板的外侧四边邻接的密封边 用第一密封部件47- 1形成。
如在上述的实施例1中说明的那样,图8所示的密封边47c、 47a、 47d在 其旁边不存在密封边,或者即使是旁边也位于距离分开的地方。因此,在构成 大型基板的大型下基板和大型上基板的加压粘接时的加压力分别较大地施加 在形成密封边47c、 47a、 47d的密封件上,从而使密封件的厚度变形增大。于 是,通过增加这些密封边47c、 47a、 47d的每单位面积的隔离子47n的数量来 加强相对外力的抵抗力,从而使密封边47c、 47a、 47d的厚度变形减小,与其 他密封边的厚度变形大致相等。由此,大型下基板41A及大型上基板42A之 间的间隙无论场所如何都是均匀的。
图9是表示在大型上基板42A上配置了第二密封部件47的情况的图。
构成框形状的密封件27的4片密封边47a、 47b、 47c、 47d中,除了配置 在大型下基板41A上的密封边47a、 47c、 47d(参照图8)的所有密封边配置 在大型上基板42A上。而且,将图9所示的大型上基板42A的表面和背面翻 过来,叠加在图8所示的大型下基板41A上。
具体来讲,如图9所示,配置在大型上基板42A上的用第二密封部件47 -2形成的密封边是面板40-1、 40-11、 40-21的各个密封边47b、面板40-2、 40-12、 40-22、 40-3、 40-13、 40 - 23的各个密封边47b及密封边 47c、以及面板40-4、 40-14、 40 - 24的密封边47c。
上述的用第二密封部件47-2形成的密封边,从图9中可知,密封边彼此 互相接近,接受加压时加压的加压力的面积变大,由此加压粘接时的加压力被 分散,施加在各个密封边上的加压力变小。因此,即使密封部件47-2的隔离 子47n的每单位面积的数量少也能对于来自外部的加压力得到固定的抵抗力 或应力,密封件的厚度变形小。
在本实施例2中,各个密封边的制造方法使用在上述实施例1中的密封边 的制造方法即网板印刷方法。
这样,使分别在面上形成了密封边的大型下基板41A和大型上基板42A 相对,夹着密封边对齐相对的这些基板之间的位置,然后,使用密封件在加压 下贴合相对的基板。如图6所示,得到被接上的框形状的密封件47。加压方 法和粘接方法和条件与上述实施例1的制造方法相同。
然后,将已贴合的母基板沿着切断线XI、 X2、 X3切断,制造长方形的 面板(空面板)。
在将多个面板排成一列的长方形面板的该各个面板内,从其出入口注入液 晶,之后用封口部件封住注入口,从而将液晶封入呈框形状的密封件的框内。
然后,将注入了液晶的长方形的面板沿着切断线Y切断,得到图10所示 的各个液晶面板或液晶装置。
如上所述,作为密封件47,使用在粘接材料47m中含有隔离子47n的含 有比例高的第一密封部件47 - 1和该混合比例低(混入单位量的粘接材料中的 隔离子的数量少)的第二密封部件47-2的两种。
构成呈框形状的密封件的4片密封边中,在施加比较大的加压力的密封边 上配置隔离子47n的含有比例高(混入单位量的粘接材料中的隔离子的数量 多)的第一密封部件。而且,增加每单位面积的隔离子47n的数量,并减少这 些密封边的密封件的压碎。另一方面,在施加比较小的加压力的密封边上配置 隔离子47n的含有比例低的第二密封部件47 - 2。而且减少每单位面积的隔离 子47n的数量。这样,调整成在构成框的哪一个密封边中其厚度变形成为相同 值,得到在全面范围内具有均匀的间隙量的面板。这在像差修正用的液晶装置中减少修正的误差并提高修正精度的方面都有效。
在上述实施例2中,以与旁边的密封边的关系来决定对于每个密封边用第 一密封部件或者用第二密封部件形成密封边,但是也可以将一个密封边的一部 分用第一密封部件形成且剩余的上述密封边的部分用第二密封部件形成。
如上所述,在上述实施例2中,作为密封件使用含有隔离子47n的含有比 例高的密封部件和含有比例低的密封部件的两种。代替它,将在密封件中含有 隔离子47n的比例与密封边的密封件的压碎情况关联而设定为三等级或其以 上的多等级。如果这样,能够防止每个密封边的加压力的差所引起的间隙变化, 能够调整为更均匀的间隙量。
根据本发明,配置在构成大型基板的大型下基板与大型上基板之间的密封 件中,在施加较大的加压力的部分使用隔离子47n的含有比例高的密封部件, 从而增加每单位面积的隔离子47n的数量。由此减少密封件的压碎。另一方面, 密封件中未施加较大加压力的部分使用隔离子47n的含有比例低的密封部件, 从而减少每单位面积的隔离子47n的数量。由此,使一定加力力下的密封件的 厚度变形变得比较大。通过这样,能够将构成一个面板的上基板和下基板之间 的间隙量的不均在面板全面上减少。其结果,在像差修正用的液晶装置中能够 提高修正误差的精度。
本发明还能应用于呈圓形的框形状的密封件。可以才艮据该呈圆形框形状的 一个密封件与其他呈圓形框形状的其他密封件的接近程度决定将这些用上述 第一密封部件形成还是用第二密封部件形成。
以上,实施例l、实施例2是在电光转换部件上使用了液晶的液晶显示装 置和液晶装置。另一方面,本发明的具有密封部件的基板还能应用于触摸面板。
车载用的车辆导航系统等所使用的触摸面板,从耐热性、耐湿性的观点等 出发使用薄板玻璃或塑料基板以100pm左右的间隙量来制作。若间隙量的不 均大,则根据面板上的按压位置,产生用手指的操作需要较强的力的部位,或 者产生仅仅稍微触碰就产生接触的部位,从而产生面板操作的误动作的问题。 在本发明的密封件中通过抑制间隙量的不均较小,消除如上所述的问题。
另夕卜,本发明的密封件和液晶装置还能应用于和私用了塑料基板和玻璃基 板的场合。而且,还能应用于在相对的基板之间封住了 EL (电致发光)的EL显示装置等。
接着,使用图11至图24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 实施例3
图11所示的液晶面板P由下基板50和上基板60的两张基板构成。下基 板50具有从上基板60的外周边的至少一部分延伸的延伸部50A。延伸部50A 是未图示的集成电3各(IC)用COG (Chip On Glass)安装的区域,但是也有 未安装IC的情况。连接液晶面板之外的外部电路与液晶面板的FPC (挠性电 路板)与向延伸部引出的配线电极用各向异性导电粘接剂连接。
构成液晶面板P的下基板50和上基板60通过密封件30贴合。密封件30 包括配置在上基板60的延伸部50A侧的边及与该延伸部50A侧相对的边(注 入口 32侧的边)上的第一密封部件30A、和沿着上基板60的剩余的两边配置 的第一密封部件30B。
使用图12及图13详细说明该图ll所示的液晶面板P。 液晶面板P在完成下基板50上以由玻璃或树脂等透明部件构成的透明基 板51作为基材。在完成下基板50的与完成上基板60相对的一侧的面上,图 形形成由ITO (氧化铟锡、Indium Tin Oxide )构成的透明电极52 (电极配置 工序)。在该透明电极52的上面配置绝缘膜53。由此能够防止完成下基板50 的透明电极52和完成上基板60的透明电极64因垃圾等而电短路(绝缘膜配 置工序)。而且,在绝缘膜53的上面配置并研磨处理配向膜54 (配向膜配置 工序、研磨工序)。
与完成下基板50设置间隙相对的完成上基板60以由与完成下基板50相 同的透明部件构成的透明基板51作为基材,在上基板61的下面(与下基板相 对的一侧的面)以条紋状或矩阵状或锯齿形排列等的图形配置R(红)色、G (绿)色、B(蓝)色的滤色器,并形成有滤色器62的层(滤色器配置工序)。 在该滤色器62上配置平坦化膜63 (平坦化膜配置工序)。在平坦化膜(保护 膜)63上配置由与上述透明电极52相同的部件构成的透明电极64 (电极配置 工序)。在该透明电极64上配置并研磨处理配向膜65 (配向膜配置工序)(研 磨工序)。
这些完成下基板50和完成上基板60通过由热固性的环氧树脂等构成的密封件30粘贴接合。完成下基板50和完成上基板60利用混入密封件30中的间 隙调整部件即隔离子31,使它们之间的间隙限制在规定的值(相对基板贴合 工序)。由图11所示的框形状的密封件30 (30A、 30B)、图12及图13所示的完 成下基板50及完成上基板60形成包围的空间。在该空间内由设置在密封件 30的一部分上的注入口 22注入作为电光转换部件的液晶(注入工序)。在注 入液晶后,将注入口 32用密封树脂33封住从而形成液晶层70 (封口工序)。 在液晶层70中,在相对的基板10、 20之间设置用于使注入液晶的基板间隙成 为规定值的隔离子71 (隔离子散布或隔离子配置工序)。在配置于液晶面板P上的密封件30,如图14所示,配置根据密封件区域 的部位粒径不同的两种隔离子。密封件30中,在第一密封部件30A中混入了 图15 (A)所示的粒径(平均粒径)d为9.5um (相加滤色器的厚度部分和覆 盖涂层厚度部分为3 jum,将该部分加到粒径中做成9.5 jum的粒径)的第一隔 离子31A。另一方面,在第二密封部件30B中混入了图15(B)所示的粒径(平 均粒径)dl为9pm (相加滤色器的厚度部分和覆盖涂层厚度部分为3jim, 将该部分加到粒径中做成9jum的粒径)的第二隔离子31B第二隔离子31B 的平均粒径dl为相当于图32中的变形成椭圆状的现有的隔离子131的大致短 轴(间隙S2)的大小。如图12及图13所示,在将上述结构的密封件30 (30A、 30B)应用于液 晶面板P上的场合,混入了第一隔离子31A的第一密封部件30A的边上的完 成下基板50与完成上基板60的间隙S(参照图12 ),与混入了第二隔离子31B 的第二密封部件30B的边上的完成下基板50与完成上基板60的间隙Sl (参 照图13)大致相同。因此,图11所示的液晶面板P的显示区域Z(参照图31) 的周围的间隙变得一定,不发生灰度不均M,显示质量提高。若在液晶面板P 上设置未图示的逆光和驱动电路等,则得到没有灰度不均M的显示质量提高 的显示装置或液晶装置。如上所述构成的液晶面板P从图16所示的大型基板(母基板)即大型液 晶单元101得到。首先,将大型液晶单元101沿着切断线X-X1 (将上基板 及下基板用该线同时分割)及切断线X2-X3 (用该线仅分割上基板)切断而得到长方形的液晶单元(即,多个液晶单元排成一列的连接体)。然后,在该长方形的多个液晶单元中一次性注入液晶。之后,将注入口 32 (参照图14) 用密封树脂33堵住。然后,将注入了液晶的长方形的液晶单元(液晶面板) 沿着切断线Y-Yl (同时分割上基板和下基板)利用未图示的激光切割装置、 断开装置、划线装置等进行切断。通过该切断,从图16所示的大型液晶单元 101得到规定个数的液晶面板1-1。这样在切出了规定个数的液晶面板1 - 1之后的长方形面板的一端及/或另 一点,残留不能使用的舍弃基板部66。在该舍弃基板部66处的上基板与下基 板之间的间隙内形成有虚设密封件35 (参照图16)。而且,在图17所示的大 型液晶单元101的与大型完成上基板60的延伸部50A相对的基板部分,在切 出规定个数的液晶面板之后也残留不能使用的舍弃基板部66。大型液晶单元101由大型完成下基板50和大型完成上基板60构成。如图 17及图18所示,大型完成下基板50以透明基板111作为基材。该透明基板 111的与大型下基才反60相对的一侧的面IIOF(参照图19(A))上配置透明电 极52。在该透明电极52上配置绝缘膜53。在该绝缘膜53上配置并研磨处理 配向膜54。而且,在该大型完成下基板50的面IIOF上,如图16及图19(A) 所示地配置混入了粒径d为约9.5 ju m的第一隔离子31A的第一密封部件30A 和由与该第 一密封部件30A相同的密封部件构成的多个虛设密封件35。另一方面,如图17及图18所示,大型完成上基板60以透明基板121作 为基材。该透明基板121的与大型下基板50相对的一侧的面120F(参照图19 (B))上配置滤色器62,配置平坦化层63,配置透明电极52,配置进行了研 磨处理的配向膜64。而且,在该大型完成上基板60的面120F上,如图16及 图19 (B)所示地配置混入了粒径dl为约9.0 |im的第二隔离子31B的第二 密封部件的边30B和与该第二密封部件30B相同的密封部件的多个虚设密封 件35。如图19 (A)及(B)所示,大型完成下基板50和大型完成上基板60通 过密封件30及虛设密封件35贴合而构成大型液晶单元101 (基板贴合工序)。 设置虚设密封件35是为了在贴合大型完成下基板50和大型完成上基板60时, 在大型基板的外周,使密封部件的边30B的密集度与其他密封部件的边30B的地方相同。利用上述虚设密封件35具有能够使在大型完成下基板50和大型 完成上基板60的贴合作业中施加的加压力在大型基板的中央部和大型基板的 周围部相同的效果。图11所示的液晶面板P的显示区域Z的外周周围的间隙 变得更均匀,更有效地抑制了灰度不均,显示质量提高。 实施例4该实施例4涉及黑白显示的液晶面板,比实施例3的场合更加提高从大型 液晶单元切出多个液晶单元或液晶面板时的其切出个数。所以使用图20至图 24说明本实施例4。在这里,在与上述实施例3相同的结构及相同部件上标注 相同符号并省略说明。液晶面板由图20A所示的第一液晶面板l - 1和图20B所示的第二液晶面 板l-2构成。第一液晶面板1 _ 1具有下基板50-1和上基板60-1,第二液 晶面板1 - 2具有下基板0-2和上基板60 - 2。从第一液晶面板1 - 1的上基板60 - 1的一边延伸出延伸部60A,而且, 从第二液晶面板1-2的下基板50-2的一边延伸出延伸部50A。另外,第一 液晶面板1 - 1的上基板60 _ 1的延伸部60A和第二液晶面板1 - 2的下基板 50-2的延伸部50A,在水平方向隔开了上基板60 - 1和下基板50-2的状态 下互相重叠。使用图20A说明第一液晶面板1 - 1的结构。构成第一液晶面板1 - 1的下基板50 - 1在与上基板60 - 1相对的一侧的 面上图形形成透明电极52。在该透明电极52上配置绝缘膜53。在该绝缘膜 53上配置并研磨处理配向膜54。而且,构成第一液晶面板1 - 1的上基板60 -1,在与下基板50-1相对的一侧的面上配置透明电极64。在该透明电极64 上配置绝缘膜67。只是,由于在下基板50-l上有绝缘膜53,所以该绝缘膜 67没有也行。而且,在绝缘膜67上配置并绝缘处理配向膜65。在本实施例4中,不是上述彩色显示而是黑白显示,所以在上基板60-l 上未配置滤色器。在液晶层70中配置有用于使间隙一定的隔离子71。使用图20B说明第二液晶面板1 - 2的结构。构成第二液晶面板1 - 2的下基板50-2在与上基板60-2相对的一侧的 面上图形形成透明电极52。在该透明电极52上配置绝缘膜53。在该绝缘膜53上配置并研磨处理配向膜54。而且,构成第二液晶面板1-2的上基板60 -2,在与下基板50-2相对的一侧的面上配置透明电极64。在该透明电极64 上配置绝缘膜67。只是,由于在下基板50-2上有绝缘膜53,所以该绝缘膜 67没有也行。而且,在绝缘膜67上配置并绝缘处理配向膜65。在本实施例4中,不是上述彩色显示而是黑白显示,所以在上基板60-2 上未配置滤色器。在液晶层70中配置有用于使间隙一定的隔离子71。构成图20A的第一液晶面板1 - 1的下基板50 - 1和上基板60 - 1通过密 封件30贴合粘接。关于呈矩形的框形状的密封件30的配置图案,在第一液晶 面板1 - 1的场合,在其延伸部20A侧的一边配置第一密封部件30A,在除了 该一边的其他3边上配置第二密封部件30B。另外,在与配置第一密封部件30A的边邻接的两边的任意一个上设有注 入口 32 (参照图21 )。从该注入口 32注入液晶,用密封树脂33封口而形成液 晶层70。在液晶层70中散布有用于使间隙一定的隔离子71 。在本实施方式中, 将液晶的注入口 32相对延伸部20A配置在液晶面板1 - 1的侧方。构成图20B的第二液晶面板1 - 2的下基板50-2和上基板60-2通过密 封件30贴合粘接。关于呈矩形的框形状的密封件30的配置图案,在第二液晶 面板l-2的场合,在其延伸部50A侧的一边配置第一密封部件30A,在除了 该一边的其他3边上配置第二密封部件30B。另外,在与配置第一密封部件30A的边邻接的两边的任意一个上设有注 入口 32 (参照图21 )。从该注入口 32注入液晶,用密封树脂33封口而形成液 晶层70。图22是从图21所示的大型液晶单元IOI取出的纵向相邻的两个液晶面板 (第一液晶面板1-l和第二液晶面板1-2)的各个延伸部50A、 60A附近的剖视图。从该图中可知,第一液晶面板1 - 1的上基板60- 1的延伸部60A(比切断线X2 - X3靠左侧)与第二液晶面板1 - 2的下基板50-2的延伸部50A (从切断线X4 - X5靠右侧)重叠。从而,在利用这些延伸部60A、 50A隔开的第一液晶面板1-1的边和第二液晶面板1-2的边上配置第一密封部件30A。另一方面,图23是从图21所示的大型液晶单元101取出的横向相邻的两个第一液晶面板1 - 1的连接部附近的剖视图。左侧的液晶面板1 - 1的上基板60 - 1和右侧的液晶面一反1 - 1的上基板60-2押着切断线Y - Yl切开,而且, 左侧的液晶面板1 - 1的下基板50 - 1和右侧的液晶面板1 - 1的下基板50-2 沿着相同的切断线Y-Yl切开。这样,夹着切断线Y-Yl的第一液晶面^反1 -1的边和第二液晶面板1 - 2的边(由于在其之间未设置延伸部)互相接近, 从而在这些边上分别配置第二密封部件30B。如上所述构成的第一液晶面板1 - 1和第二液晶面板1 - 2如下制造。将构成大型液晶单元101 - 1的下基板及上基板以使设在其上的电极相对 的方式贴合。在经过该基板贴合工序之后,如图21所示,将大型液晶单元101 -1沿着切断线Y-Yl利用未图示的激光装置或划线装置或断开装置等,同 时切掉构成大型液晶单元101 _ 1的下基板和上基板。通过该切断(分割)得 到长方形(长方形状)的液晶单元(即,多个液晶单元排成一列的连接体)。在该长方形的液晶单元,在其一边排列多个注入口 32。使该注入口 32与 液晶积存处接触,进行真空一次性注入,从而在长方形的液晶单元中注入液晶 而结束液晶注入工序。在注入液晶之后用封住液晶注入孑L的封口工序将注入口 32用密封树脂堵住。为了从长方形的液晶面板(通过在液晶单元中注入液晶而成为液晶面板) 得到一个个液晶面板,将沿切断线Y-Yl方向延伸的长方形的液晶单元沿着 与其垂直的方向的切断线X-XI、 X2-X3、 X4-X5,进行同时切断构成长方 形的液晶面板的上下基板的X方向切断工序。在该切断中使用激光切割装置、 划线装置、断开装置、切割装置等的切断装置。这样,从大型液晶单元101 - 1制造出多个第一、第二液晶面板l-l、 1-2。图21所示的大型液晶单元101 - 1通过切断而分割,从而得到多个液晶单 元(在液晶单元中注入液晶则成为第一液晶面板1 - 1或第二液晶面板1-2), 此时,在大型液晶单元101 - 1的外周,产生不成为液晶面板的一部分而残留 的舍弃基板部66-1、 66-2。在与该舍弃基板部66-1的部位对应的上基板 与下基板之间,配置在实施例3中说明的虛设密封件35。图21的大型液晶单元101 - 1由图24 ( A)所示的下基板(以下,将此称为大型下基板501-2)和图24 (B)所示的上基板(以下,将此称为大型上 基板201 -2)构成。在24 (A )所示的大型下基板501-2的与大型上基板201-2相对的一侧 的面101 - 2F上,配置混入了平均粒径d为约6.0 jum的第二隔离子31B的第 二密封部件30B。而且,在配置于该面101-2F上的虚设密封件35上也使用 与第二密封部件30B相同的部件。另一方面,在24 (B)所示的大型上基板201 -2的与大型下基板101-2 相对的一侧的面201 -2F上,配置混入了平均粒径d为约6.5jLim的第一隔离 子31A的第一密封部件30A。而且,在配置于该面201 -2F上的虚设密封件 35上也使用与第 一密封部件30A相同的部件。这样,在大型下基板101 - 2和大型上基板201 -2上使密封件内隔离子的 粒径不同。在本实施例4中,使配置在大型上基板上的密封件内隔离子的粒径 比配置在大型下基板上的密封件内隔离子的粒径小。如上所述构成的本实施例4的液晶面板1 - 1及液晶面板1-2,除了具有 上述实施例3的效果之外,由于液晶面板1 - 1的延伸部20A和液晶面板1 - 2 的延伸部50A在上下互相不同地形成,所以具有增加液晶面板的大型基板或 来自大型基板的液晶面板的取数的效果。这是因为,不能作为面板使用的舍弃 基板部与实施方式l相比明显减少。因此,具有生产成本的降低、得到面板的低价格的效果。而且,解决了灰度不均的问题,还具有显示质量或面板的质量提高的效果。 在上述实施例4中,由于将密封件用印刷法的制造方法配置,所以在上基 板和下基板的各个上分开配置了密封部件30A和密封部件30B。但是,在本 实施方式中,如果将密封件用分配法的制造方法配置,则即使不在上基板和下 基板上分开密封件,也能够仅在一个基板上配置密封部件30A和密封部件 30B。例如,若1"又在一个基板上配置密封部件30A和密封部件30B,则以如图 35 (A)及图35 (B)所示的图案配置。此时,为了根据密封件的规定的位置 分开使用隔离子的粒径,而在隔离子散布中设置散布罩。利用该罩在规定的部 位散布规定的隔离子。在上述实施例4中,作为液晶单元,使用了配向膜,但是在将本发明用于PN (聚合物网络)液晶时,没有配向膜也可以。
作为完成液晶面板,在液晶面板中追加使用偏光板等,但如果是完成PN 液晶面板,则没有偏光板也可以。
以上,在第二实施方式中,说明了作为电光转换部件使用了液晶的例子,
但除此之外,作为电光转换部件也可以使用EL (电致发光),在该场合,能够
期待与使用液晶的场合相同的效果。
而且,第二实施方式还能应用于以下液晶面板或液晶装置。 基板除了玻璃基板还能应用于塑料基板。液晶装置不限于透射型,也可以
是除此之外的反射型或半透射型。而且,除了无源方式的矩阵液晶装置之外,
也可以是使用了 TFT、 MIN等元件的有源型的液晶装置。除了矩阵形式的液
晶装置之外,也可以是静态形式的液晶装置。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呈框形状的密封件的边上的隔离子的粒径在其全
体范围内相同,但是也可以在一边的一部分和剩余的部分改变包含在其中的隔
离子的粒径。
以下,使用图25A、图25B及图26说明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
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及第二实施方式中,用球状的隔离子来控制大型下基 板和大型上基板的间隙的量。
在该第三实施方式中,作为间隙调整部件将如图25A或图25B所示的截 面呈长方形、四边形、梯形、三角形的柱状的间隙调整部件即隔离子至少配置 在配置有密封件的部位,以如同覆盖柱状的间隙调整部件的方式作为密封部件 配置了绝缘性粘接材料。
柱状的间隙调整部件并不是一定局限于柱状,所以以下称为固定隔离子。 另一方面,从制造上的观点出发,最好是柱状的间隙调整部件。
即,在配置密封件的部位,首先形成固定类型的柱状的隔离子。然后,以 如同覆盖这样形成的固定隔离子的方式将具有密封件功能的绝缘性粘接树脂 配置在上述密封件配置部位。由此,可以形成内部存在固定隔离子的密封件。 固定隔离子还配置在配置密封件的部位以外以可以。
实施例5
在该实施例5中,利用如图25A或图25B所示的柱状的隔离子57的高度,调整大型下基板21A和大型上基板22A的间隙(参照图2)的量。另外,可以用在配置密封件的部位的固定隔离子的数量要配置多少等的密 封件的部位上的固定隔离子的密度,进行上述调整。作为上述密度,通过将在 配置密封件的部位的单面面积上所配置的固定隔离子的数量上相乘固定隔离 子的截面积的数除以密封件的上述单位面积,从而能够得到密封件的部位上的 固定隔离子的密度的对比基准。除了密封件的部位上的固定隔离子的密度的对比基准以夕卜,可以将配置密 封件的部位的单位面积上所配置的固定隔离子的数量或配置密封件的部位的 单位面积上所配置的固定隔离子的高度(改变该高度就是改变粘接前的固定隔 离子的高度)或配置密封件的部位的单位面积所配置的固定隔离子的截面积 (改变该截面积,有改变粘接前的固定隔离子的截面积的情况和以改变粘接后 的固定隔离子的截面积的方式设定粘接前的固定隔离子的条件的情况)作为对 比基准,也可以将这些各个对比基准组合。通过这样以固定的配置将固定隔离子至少配置兆配置有密封件的部位,从 而消除构成面板的上基板和下基布之间的间隙的不均,得到了不出现根据面板 的部位的厚度的不均的效果。使用透一见了图1的大型基板中的一个面板20-14的图即图3说明该实施 例5。与该面板20 _ 14的作为连接电极形成部C的延伸部C,(大型下基板21A 上)邻接的密封边27d和与邻接于面板20 - 14的面板20-4的延伸部C,邻 接的密封边27a,用配置的固定隔离子47的密度高(配置密封件的面积的单 位面积上所配置的固定隔离子的数量多)的第一密封部件27- 1形成。另一方面,密封边27b和密封边27c用配置的固定隔离子57的密度低(配 置密封件的面积的单位面积上所配置的固定隔离子的数量少(相对第一密封部 件27-1,第二密封部件27-2在单位面积所配置的固定隔离子的数量少)) 的第二密封部件27-2形成。通过这样配置固定隔离子,由于与第一实施方式所述的相同的理由,能够 防止根据面板部位的上基板和下基板之间的间隔(间隙)的不均。即,由于密 封边27a和与密封边27a相邻的其他面板的密封边27d的间隔比较分离,隐藏上述密封边27a和上述密封边27d在加压粘接上基板和下基板时施加的加压力 比较大,而对于该加压,通过将如上所述提高了固定隔离子的配置密度及/或 提高了固定隔离子的高度及/或加大了固定隔离子的截面积的上述第一密封部 件用于密封边27a及密封边27d,从而对于来自外部的较大的压力能提供比较 大的对抗力。其结果,能够得到解决以下问题的效果,即密封边27a和密封边27d比构 成一个面板的除此之外的密封边(密封边27b和密封边27c )大地压碎而使间 隙减小,从而与这些密封边27b和密封边27c的间隙量的不同变大,在一个面 板的范围内间隙的不均变大的问题。而且,本发明的该实施例5的液晶面板,在形成通过呈框形状切具有间隙 调整部件的密封件粘接的相对的基板的至少一个基板的至少一边具有从另一 个基板的一边延伸的延伸部并在该密封件的内侧封住液晶的结构的液晶面板 中,是具有配置密度比与形成上述延伸部的上述基板的边邻接的上述密封件的 边上所配置的固定隔离子的配置密度低的其他上述密封边的上述液晶面板,作 为用于得到上述特征的基本结构,作为一个体系能整理成以下内容。l-l.根据密封件部位的不同改变了隔离子的配置密度。1-1-1.改变 了配置在每单位面积的密封件上的球状隔离子的配置数量。1-1-1-1.多个 上述球状隔离子是具有相同直径的隔离子。而且,上述球状隔离子由弹性隔离 子或挠性隔离子构成。1-1-1-2.多个上述球状隔离子是具有不同直径的隔 离子。而且上述球状隔离子由弹性隔离子或挠性隔离子构成。1-2.改变了密封件部位上的固定隔离子的配置密度。1-2-1.通过改 变配置在密封件的每单位面积上的固定隔离子的数量,改变密封件部位上的固 定隔离子的配置密度。1-2-1-1.在粘接相对基板之前的状态下,使用在沿 基板的面方向切断了隔离子时的截面积相同的固定隔离子,如上述1-2-1 所述改变了隔离子的配置数量。1-2-1-2.在粘接相对基板之前的状态下, 使用在沿基板的面方向切断了隔离子时的截面积不同的固定隔离子,如上述1 -2 - 1所述改变了隔离子的配置数量。1-2-1-3.在粘接了相对基板之后的状态下,使用在沿基板的面方向切 断了隔离子时的截面积相同的固定隔离子,如上述1-2-1所述改变了隔离子的配置数量。1-2-1-4.在粘接了相对基板之后的状态下,使用在沿基板的面方向切断了隔离子时的截面积不同的固定隔离子,如上述1-2-1所述改变了隔离子的配置数量。1-2-2.将配置在密封件的每单位面积上的固定隔离子的截面积(沿着 基板的面切断了隔离子时的截面积)的合计作为面积密度,通过该面积密度, 改变了密封件部位上的固定隔离子的配置密度。1-2-2-1.在上述l-2-2 项中使用的固定隔离子使用了在粘接相对基板之前的状态下沿基板的面切断 了隔离子时的截面积大致相同(或实质上相同)的隔离子。作为该固定隔离子 的截面积,有使用粘接相对基板之前的截面积的情况和使用粘接了相对基板之 后的截面积的情况,而通过实验等适当决定即可。此时,为了得到制造成本的 削减使用粘接相对基板之前的截面积,使用沿基板的面切断了隔离子时的截面 积大致相同(或实质上相同)的隔离子时最好的。1-2-2-2.在上述1 -2-2项中使用的固定隔离子使用了在粘接相对基 板之前的状态下沿基板的面切断了隔离子时的截面积不同(或实质上不同)的 隔离子。作为该固定隔离子的截面积,有使用粘接相对基板之前的截面积的情 况和使用粘接了相对基板之后的截面积的情况,而通过实验等适当决定即可。 此时,为了得到制造成本的削减使用粘接相对基板之前的截面积,使用沿基板 的面切断了隔离子时的截面积不同(或实质上不同)的隔离子时最好的。该第三实施方式的第五实施例的面板,可以利用与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 参照图4说明的方法相同的方法来制造。在该实施例5中,与第一、第二实施方式同样,可以在构成大型基板的大 型上基板或大型下基板的一方一次配置第一密封部件(配置在配置密封件的面 积的单位面积上的固定隔离子的数量比较多的密封件,或者固定隔离子的配置 密度比较大的密封件)和第二密封部件(配置在配置密封件的面积的单位面积 上的固定隔离子的数量比较少的密封件,或者固定隔离子的配置密度比较小的 密封件)从而制造大型基板,具有削减制造成本的效果。实施例6在实施例6中,作为间隙调整部件使用固定隔离子。 如上述第二实施方式的图22所示,在第一液晶面板1-1的边和与该边相对的第二液晶面板1 - 2的边互相分离的场合,在这些边上配置配置有截面积 大的固定隔离子的第一密封部件。另一方面,如图23所示,在第一液晶面板
1 - 1的边和与该边相对的第二液晶面板1 - 2的边互相接近的场合,在这些边
上配置配置有截面积小的固定隔离子的第二密封部件。
如图22的情况那样,若密封件与其旁边的密封件的间隔比较分离,则这 些密封件在加压粘^接时比较强烈地受到加压力。
但是,在本实施例6中,配置在这些密封件上的固定隔离子是其截面积比 较大的隔离子,隐藏对于压碎的抵抗力大。
因而,如图23的情况那样,与具有在密封件与其旁边的密封件比较接近 的场合所配置的截面积比较小的固定隔离子的密封件上的固定隔离子的压碎 的量大致相等。其结果,能制造具有均勻的厚度的各个面板。
在本实施例6中,能够在构成大型基板的大型上基板或大型下基板的任意 一个上一次配置第一密封部件(配置在密封件的规定部位上的固定隔离子57 的截面积比较大的密封件)和第二密封部件(配置在密封件的规定部位上的固 定隔离子57的截面积比较小的密封件)而制造大型基板盘,在制造成本的削 减上得到较大的效果。
另一方面,能够在构成大型基板的大型上基板或大型下基板的任意一个上 配置第一密封部件(配置在密封件的规定部位上的固定隔离子57的截面积比 较大的密封件)。在另一个基板上配置第二密封部件(混入密封件中的固定隔 离子57的截面积比较小的密封件),并且利用该大型基板制造单个的液晶面 板,得到削减制造成本的的效果。
以下说明固定隔离子的制造方法。
(1)在具有与一个面板对应的多个面板要素的大型下基板(下母基板) 21A上,形成形成有配置成矩阵状的薄膜晶体管(TFT)等的开关元件和与该 开关元件接线的门电极、源电极。像素电极的有源矩阵基板。
(2 )将用于固定隔离子的感光性树脂利用旋转法涂敷在上述有源矩阵基 板上。作为感光性树脂可以使用正性丙稀系树脂、聚酰亚胺系的感光树脂等。 另外,固定隔离子形成于显示区域外的配置密封件的部位。而且,将固定隔离 子配置在显示区域内也可以。(3) 利用使用了掩膜图形的紫外线进行图形曝光。
(4) 利用显影液除去不要的树脂,通过加热有源矩阵基板,使由树脂形
成的固定隔离子57硬化。
利用上述(1)至(4)的工序,可以用感光树脂的涂敷量、感光性树脂的
膜厚、上述掩膜图形的掩膜开口的大小和形状来调整固定隔离子的高度、平面 方向的截面积的大小(固定隔离子的粗细),所以可以用一次曝光来制造固定
隔离子57。而且,能够一次制造各种形状的固定隔离子,具有能够容易地以 低成本精细地消除作为上述上基板的基板之间的间隙的不均、液晶层的厚度不 均、密封件厚度不均这种问题的效果。
然后,在具有固定隔离子57的有源矩阵基板上通过印刷法、旋转法等配 置聚酰亚胺类型的配向膜。
然后,用180'C烧成配向膜,之后研磨配向膜。
之后的制造液晶面板的工序,在大型基板或大型下基板的任意一个上,配 置用于密封件的树脂粘接剂,将相对配置的大型上基板和大型下基板用密封件 粘接贴合而形成大型基板。
从贴合大型基板使各个液晶面板将注入口排列在长边上,并且为了得到多 个面板连接成一列的成长方形的面板,切断贴合大型基板。(在用贴合的大型 基板得到一个面板的场合,或用贴合的大型基板得到两个或三个面板的场合, 也可以不采用做成长方形的切断。)
将注入了液晶的呈长方形的面板的各个注入口封住。
将多个面板连接成一列的呈长方形的面板通过切断得到单个的面板。
在上述说明中,进行了在大型下基板上配置了固定隔离子的说明,但是也 可以在大型上基板上配置固定隔离子。
配向膜的硬化温度、用于固定隔离子的感光性树脂的硬化温度、紫外线的 照射温度和时间等,最好根据使用材料的规格来决定。
将本发明的液晶面板的第四方式从之前说明的图10及图15开始进行说 明,隔离子被加压时从图15 (A)的状态向图15 (B)的状态稍微发生弹性变 形。隐藏在通过具有弹性的隔离子将两张基板相对重叠而形成的间隙内具备利 用密封件封入的液晶层的液晶面板中,是具有以下结构为特征的液晶面板,即,具有相对的上基板和下基板的上述两张基板的下基板的另一个侧端形成从上 基板的一个基板的侧端延伸的延伸部c,的第一端部(在贴合的上基板和下基
板的状态下一个基板从另 一个基板突出而产生延伸部的地方的基板侧端,将上 基板和下基板重叠而相对的互相的基板侧端不会大致一致的基板端部)、和通 过使上述一个基板的侧端和上述另一个基板的侧端一致而在重叠了两张基板 的状态下形成端部的第二端部(在贴合了上基板和下基板的状态下一个基板不 从另一个基板突出(即、未产生延伸部)的地方的基板侧端,将上基板和下基 板重叠而相对的相互的基板侧端大致一致的地方的基板端部),上述密封件沿 着上述两张基板内的一个基板的侧端配置,上述隔离子配置在上述密封件的区 域或其近旁,隔离子配置在上述第一端部近旁而形成第一隔离子构造体并且配 置在上述第二端部近旁而形成第二隔离子构造体,上述第一隔离子构造体与上 述第二隔离子构造体相比上述间隙难以被施加在上述两张基板上的按压力压
碎,是形成与图IO相同的形态的液晶面板。
权利要求
1.一种液晶面板的制造方法,至少具有以下工序分别形成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的母基板形成工序;配置密封部件的密封部件的配置工序;将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在它们之间设置密封件并叠加贴合,从而分别形成相当于多个面板的区域的粘接工序;在上述密封件内封住液晶的电光转换部件的注入、封住工序;以及,切断已贴合的上述第一基板和上述第二基板的切断工序,其特征在于,上述粘接工序在叠加了上述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的状态下,在构成一个面板的密封件的框的一边与构成配置在其旁边的面板的密封件的框的一边接近的场合,在这些边配置含有间隙调整部件的比例比较小的密封件,另一方面,在构成一个面板的密封件的框的一边与构成其旁边的面板的密封件的框的一边分离且这些密封件处于稀疏的状态的场合,在这些边配置含有间隙调整部件的比例比较大的密封件。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面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工序,在设置于与上述第一基板及/或第二基板的周围部最接 近的位置上的密封件的外侧设置虚设密封件,从而使这些密封件和密封件之间 的间隔与在其他位置相邻的对应的两个密封件之间的间隔相同。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晶面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间隙调整部件形成球形。
4.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晶面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间隙调整部件形成圆柱或角柱的形状。
5. 根据权利要求1 ~4中任一项所述的液晶面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 一基板或第二基板具备从密封件的框向外延伸的连接电极配置用的延伸部,在夹着该延伸部配置的密封件的两个边上,配置上述含有比率比较 大的密封件。
6. —种液晶面板的制造方法,至少具有以下工序 分别形成第 一基板和第二基板的母基板形成工序;配置密封部件的密封部件的配置工序;将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在它们之间设置密封件并叠加贴合,从而分别形成相当于多个面板的区域的粘接工序;在上述密封件内封住液晶的电光转换部件的注入、封住工序;以及, 切断已贴合的上述第一基板和上述第二基板的切断工序,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粘接工序中,包含于密封件的间隙调整部件形成球或圓柱形状,在叠加了上述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的状态下,在构成一个面板的密封件的 框的一边与构成配置在其旁边的面板的密封件的框的一边接近的场合,在这些 边配置含有比较小的直径的间隙调整部件的密封件,另一方面,在构成一个面板的密封件的框的一边与构成其旁边的面板的密 封件的框的一边分离的场合,在这些边配置含有比较大的直径的间隙调整部件 的密封件,以及,在上述第一基板上设置含有上述比较小的直径的间隙调整部件的密封件 的片,另一方面,在上述第二基板上设置含有比较大的直径的间隙调整部件的 密封件的片,在重叠贴合了这些第 一及第二基板时,这些密封件配置成框形状。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晶面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基板或第二基板具备从密封件的框向外延伸的连接电极配置用的延伸部,在夹着该延伸部配置的密封件的两个边上,配置具有上述比较大的 直径的间隙调整部件。
8. —种液晶面板的制造方法,至少具有以下工序 分別形成第 一基板和第二基板的母基板形成工序; 配置密封部件的密封部件的配置工序;插入由密封部件构成的呈框形状的密封件并将上述第 一基板和上述第二 基板叠加贴合,从而分别形成相当于多个面板的区域的粘接工序;在上述密封件内封住液晶的电光转换部件的注入、封住工序;以及, 切断已贴合的上述第一基板和上述第二基板的切断工序,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粘接工序中,上述间隙调整部件形成圓柱或角柱的形状,在叠加了上述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的状态下,在构成一个面板的密封件的 框的一边与构成配置在其旁边的面板的密封件的框的一边接近的场合,在这些 边所配置的密封件包含具有比较'J、的沿液晶面板的面方向切断的截面积的间 隙调整部件,另一方面,在构成一个面板的密封件的框的一边与构成其旁边的面板的密 封件的框的一边分离的场合,在这些边所配置的密封件包含具有比较大的上述 截面积的间隙调整部件。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液晶面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基板或第二基板具备从密封件的框向外延伸的连接电极配置用的延伸部,在夹着该延伸部配置的密封件的两个边上,配置具有上述比较大的 上述截面积的间隙调整部件。
10. 根据权利要求6~9中任一项所述的液晶面板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工序,在设置于与上述第 一基板及/或第二基板的周围部最接 近的位置上的密封件的外侧设置虚设密封件,从而使这些密封件和密封件之间 的间隔与在其他位置相邻的对应的两个密封件之间的间隔相同。
11. 一种面板用大型基板,通过将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在它们之间设置密 封件并叠加贴合而形成相当于多个面板的区域而成,其特征在于,上述密封件相对于要形成的一个面板配置成一个框的形状,在构成一个面 板的密封件的框的一边与构成配置在其旁边的面板的密封件的框的一边接近 且这些密封件处于密集的状态的场合,在这些边配置含有间隙调整部件的比例 比较小的密封件,相反,在构成一个面板的密封件的框的一边与构成其旁边的 面板的密封件的框的一边分离且这些密封件处于稀疏的状态的场合,在这些边 配置含有间隙调整部件的比例比较大的密封件。
12.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面板用大型基板,其特征在于, 上述间隙调整部件形成球形的形状。
13.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面板用大型基板,其特征在于, 上述间隙调整部件形成圓柱或角柱状的形状。
14. 根据权利要求ll、 12或13所述的面板用大型基板,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基板或第二基板具备从密封件的框向外延伸的连接电极配置用 的延伸部,在夹着该延伸部配置的密封件的两个边上,配置上述含有比率比较 大的密封件。
15. —种面板用大型基板,通过将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在它们之间设置密 封件并叠加贴合而形成相当于多个面板的区域而成,其特征在于,上述密封件相对于要形成的一个面板配置成一个框的形状,在构成一个面 板的密封件的框的一边与构成配置在其旁边的面板的密封件的框的一边接近 且这些密封件处于密集的状态的场合,在这些边配置包含比较小的直径的作为 间隙调整部件的球状隔离子的密封件,相反,在构成一个面板的密封件的框的 一边与构成其旁边的面板的密封件的框的一边分离且这些密封件处于稀疏的 状态的场合,在这些边配置包含比较大的直径的作为间隙调整部件的球状隔离 子的密封件。
16. 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面板用大型基板,其特征在于,上述第 一基板或第二基板具备从密封件的框向外延伸的连接电极配置用 的延伸部,在夹着该延伸部配置的密封件的两个边上,配置上述球状隔离子的 直径比较大的密封件。
17. —种面板用大型基板,通过将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在它们之间设置密 封件并叠加贴合而形成相当于多个面板的区域而成,其特征在于,上述密封件相对于要形成的一个面板配置成一个框的形状, 在构成一个面板的密封件的框的一边与构成配置在其旁边的面板的密封 件的框的一边接近且这些密封件处于密集的状态的场合,在这些边配置包含所 配置的密封件含有的间隙调整部件的沿液晶面板的面方向切断的截面积t匕较 小的间隙调整部件的密封件,另一方面,在构成一个面板的密封件的框的一边与构成其旁边的面板的密 封件的框的一边分离且这些密封件处于稀疏的状态的场合,在这些边配置包含 所配置的密封件含有的间隙调整部件的沿液晶面板的面方向切断的截面积比 较大的间隙调整部件的密封件。
18. 4艮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面板用大型基板,其特征在于,上述第 一基板或第二基板具备从密封件的框向外延伸的连接电极配置用的延伸部,在夹着该延伸部配置的密封件的两个边上,配置包含在这些边所配 置的密封件含有的间隙调整部件的沿液晶面板的面方向切断的截面积比较大 的间隙调整部件的密封件。
19. 一种液晶面板,形成通过呈框形状且具有间隙调整部件的密封件所粘 接的相对的基板的至少一个基板的至少一边具有从另一个基板的一边延伸的 延伸部并且在上述密封件的内侧封住液晶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具有其他上述密封件边,该其他上述密封件边具有比在与形成上述延伸部的上述基板的边邻接的上述密封件的边中含有的间隙调整部件的含有比例低 的含有比例。
20. 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液晶面板,其特征在于, 上述间隙调整部件是球形的隔离子。
21. 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液晶面板,其特征在于, 上述间隙调整部件是球形的圆柱或角柱状的隔离子。
22. —种液晶面板,形成通过呈框形状且具有间隙调整部件的密封件所粘 接的相对的基板的至少一个基板的至少一边具有从另一个基板的一边延伸的 延伸部并且在上述密封件的内侧封住液晶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具有比与形成上述延伸部的上述基板的边邻接的上述密封件的边所配置 的固定隔离子的配置密度低的配置密度的其他上述密封件边。
23. 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液晶面板,其特征在于, 改变上述配置密度的高低就是改变在上述密封件的每单位面积配置的固定隔离子的数量。
24. 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液晶面板,其特征在于, 改变上述配置密度的高度,就是在粘接了相对的基板之后的状态下,使用将隔离子沿基板的面方向切断了时的截面积相同的隔离子,如上所述改变配置 隔离子的数量。
25. 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液晶面板,其特征在于, 改变上述配置密度的高低,就是在粘接了相对的基板之后的状态下,使用将隔离子沿基板的面方向切断了时的截面积不同的隔离子,且如上所述改变配 置隔离子的数量。
26. 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液晶面板,其特征在于,改变上述配置密度的高低,就是将在上述密封件的每单位面积配置的固定 隔离子的截面积(将隔离子沿基板的面切断了时的截面积)的合计作为面积密 度,并通过改变该面积密度,改变密封件部位上的固定隔离子的配置密度。
27. —种液晶面板,形成通过呈框形状且具有间隙调整部件的密封件所粘接的相对的基板的至少 一个基板的至少 一边具有从另 一个基板的 一边延伸的 延伸部并且在上述密封件的内侧封住液晶的结构,其特征在于,使与上述延伸部邻接的上述密封件的边中混入的呈球状或圓柱形状的间 隙调整部件的直径,比在其他上述密封件的边中混入的呈球状或圓柱形状的其 他的间隙调整部件的直径大。
28. —种液晶面板,形成通过呈框形状且具有间隙调整部件的密封件所粘 接的相对的基板的至少一个基板的至少一边具有从另一个基板的一边延伸的 延伸部并且在上述密封件的内侧封住液晶的结构,其特征在于,使与上述延伸部邻接的上述密封件的边中混入的呈圓柱或角柱的形状的 间隙调整部件的沿液晶面板的面方向切断的截面积,比在其他上述密封件的边 中混入的呈圆柱或角柱的形状的其他间隙调整部件的沿液晶面板的面方向切 断的截面积大。
29. —种液晶面板,具有通过具有弹性的隔离子将两张基板相对重叠而形 成的间隙内利用密封件封入的液晶层,其特征在于,具有上述两张基板的另一个侧端形成有从一个基板的侧端延伸的延伸部 的第一端部、和通过使上述一个基板的侧端与上述另 一个基板的侧端一致并在 两张基板重叠的状态下形成端部的第二端部,上述密封件沿着上述两张基板中的一个基板的侧端配置,上述隔离子配置在上述密封件的区域或其近旁,隔离子配置在上述第一端部近旁而形成第一隔离子构造体,并且配置在上 述第二端部近旁而形成第二隔离子构造体,上述第 一隔离子构造体与上述第二隔离子构造体相比,上述间隙难以被施 加在上述两张基板上的按压力压碎。
全文摘要
从由大型的下基板(41A)和上基板(42A)构成的大型基板(母基板)切出多个面板(40),对应于这些面板(40)的各个,在大型基板上形成配置成框形状的密封件(47)和连接电极形成部(C)。一个面板(40)的框的左边(47c)与左邻的面板的右边(47b)接近,因此在这些边上配置稀疏地包含隔离子的密封部件。另一方面,一个面板(40)的框的上边(47a)在与上邻的面板(40)的下边(47d)之间设置连接电极配置用的延伸部(C)而分离,因此在这些边上配置密集地包含隔离子的密封部件。
文档编号G02F1/1339GK101410748SQ20078001125
公开日2009年4月15日 申请日期2007年3月19日 优先权日2006年3月31日
发明者冈田和广, 塚田浩, 田中克幸 申请人:西铁城控股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