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泳装置、电泳装置的驱动方法及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38486阅读:26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泳装置、电泳装置的驱动方法及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泳装置的驱动技术。背景4支术关于有源矩阵型电泳装置的现有技术,例如^f皮日本特开2002—149115 号公报(专利文献l)所公开。在该专利文献l中,公开了一种电泳装置, 其采用包括1个晶体管和1个电容元件(电容器)的像素电路(所谓的1T1C 型像素电路),通过被称为二级写入方式的驱动方式进行像素驱动。该二级 写入方式是指暂时在所有像素写入白色显示(或黑色显示)(所有像素的 消隐),之后相应于显示数据适当地在像素写入黑色显示(或白色显示), 由此形成图画、文字等图像。将消隐工作是在所有像素写入白色显示的情 况称为"全白消隐",将消隐工作是在所有像素写入黑色显示的情况称为"全 黑消隐"。可是,在采用了上述的全白消隐、全黑消隐的现有的一般电泳装置中, 因为各个消隐工作需要约1秒左右的时间,所以从减少图像改写时间的观 点而言并不合适。在为了抑制残像而使上述的全白消隐及全黑消隐组合的 的情况下,仅消隐工作就需要2秒或其以上的时间,所以更加不合适。作 为可以避免如此的不良状况的现有技术之一,有釆用上述的1T1C型像素 电路的同时写入方式。在该同时写入方式中,因为没有像素写入前的消隐 工作,所以从图像改写时间的观点来看并无不适,但是因为需要使用电位 差大的电源,所以存在电泳装置的消耗电力变多这样的其他不良状况。该 不良状况,对于本来以低消耗电力为优点、或者备受期待的电泳装置来说 并不理想。并且,作为其他的现有技术可举出在各像素电路组入有锁存电路的电泳装置,但是在该锁存方式的电泳装置中,在各像素电路需要多个(例如5个)晶体管,存在容易招致成品率的降低的不良状况。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149115号公报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可以减少改写时 间的电泳装置及电泳装置的驱动方法。本发明的电泳装置的驱动方法,其中,该电泳装置具备电泳元件和电 容元件,该电泳元件包括第1电极及第2电极和配置于该第1电极与第2 电极之间的电泳层,该电容元件的一方端子与前述第1电极相连接;该驱 动方法包括(a) 将基准电位或比该基准电位高的第1电位施加于前述电泳元件的 前述第1电极及前述电容元件的前述一方端子,并且在前述电泳元件的前 述第2电极施加前述基准电位;(b) 接着前述(a),将在第2电位与第3电位之间变动的信号施加 于前述第2电极,该笫2电位高于等于前述基准电位,该第3电位高于该 第2电位并低于等于前述第1电位。本发明的其他的电泳装置的驱动方法,其中,该电泳装置构成为具 备排列成m行n列的矩阵状的多个像素部,该多个像素部各自包括电泳元 件和电容元件,该电泳元件包括第1电极及第2电极和配置于该第1电极 与第2电极之间的电泳层,该电容元件的一方端子与前述第1电极相连接; 该驱动方法包才舌(a) 依次选择各行的前述像素部,对于该所选择的像素部,在前述电 泳元件的前述第1电极及前述电容元件的前述一方端子施加基准电位或比 该基准电位高的第1电位,并且在前述电泳元件的前述第2电极施加前述 基准电位;(b) 接着前述(a),将在第2电位与第3电位之间变动的信号施加 于前述第2电极,该第2电位高于等于前述基准电位,该第3电位高于该 第2电位并低于等于前述第1电位。如上所述,在现有的二级写入方式中,由于在进行向电泳元件的电压 写入之前要进行消隐工作,所以改写所需要的时间变长。相对于此,在本发明的各驱动方法中,首先在U)中进行第l状态或第二状态的电压写入,该第1状态是在电泳元件的第1电极施加第1电位、在第2电极施加基准 电位的状态,该第2状态是在第1电极、第2电极全都施加基准电位的状 态。从而,相比较于将消隐工作进行前置的情况,可更迅速地进行电泳元 件的状态的改写。并且此时,因为通过电容元件将写入第1电极的电位保 持某程度的时间,所以能够利用该时间进行接着的(b)控制。即,通过 使施加于第2电极的电位在第2电位与第3电位之间进行变动,例如当处 于上述的第1状态时,周期性地产生第1电极的电位比第2电极的电位高 的状态,能够促进电泳粒子的泳动。同样地,例如当处于上述的第2状态 时,周期性地产生第2电极的电位比第1电极的电位高的状态,能够促进 电泳粒子的泳动。因而,不管处于第l状态还是第2状态,都能得到即使 4艮设上述(a)中的电压写入不充分也可将其补足的作用。也就是说,依照 于本发明的电泳装置的驱动方法,无关于(a)中的电压的写入状态(第1 状态或第2状态),通过(b)中的振荡信号的施加,能够更可靠地使电泳 元件的电泳粒子分布为预期状态。由此,例如可i茱求图像的清晰化。在上述的各驱动方法中,优选前述第2电位与前述基准电位相等, 前述第3电位与前述第1电位相等。由此,因为在电泳装置中应当产生的电位的种类变少,所以控制变得 更加容易,能够简化电位产生所涉及的装置构成。在上述的各驱动方法中,还优选前述第2电位比前述基准电位高, 前述第3电位比前述第1电位低。由此,即使在所谓的回退(kickback)现象显著的情况下,也可以高 效进行电压写入。并且,在上述的各驱动方法中,还优选重复多次前述(a)及前述(b)。 由此,能够减小电容元件必需的保持电容。 本发明的电泳装置,具备电泳元件,其包括第1电极及第2电极和配置于该第1电极与第2电极之间的电泳层;一方端子与前述第1电极相连接的电容元件;和 与前述电泳元件及前述电容元件相连接的驱动电路; 其中,前述驱动电路(a) 将基准电位或比该基准电位高的第1电位施加于前述电泳元件的 前述第1电极及前述电容元件的前述一方端子,并且在前述电泳元件的前 述第2电极施加前述基准电位;(b) 接着前述(a),将在第2电位与第3电位之间变动的信号施加 于前述第2电极,该第2电位高于等于前述基准电位,该第3电位高于该 第2电位并低于等于前述第1电位。本发明的其他的电泳装置,具备排列成m行n列的矩阵状的多个像素 部和连接于该各个像素部的驱动电路;其中, 前述各个像素部,具备电泳元件,其包括第1电极及第2电极和配置于该第1电极与第2电 极之间的电;^层;和一方端子与前述第1电极相连接的电容元件; 前述驱动电路(a) 依次选择各行的前述像素部,对于该所选择的像素部,在前述电 泳元件的前述第1电极及前述电容元件的前述一方端子施加基准电位或比 该基准电位高的第1电位,并且在前述电泳元件的前述第2电极施加前述 基准电位;(b) 接着前述(a),将在第2电位与第3电位之间变动的信号施加 于前述第2电极,该第2电位高于等于前述基准电位,该第3电位高于该 第2电位并低于等于前述第1电位。如上所述,在现有的二级写入方式中由于在进行向电泳元件的电压写 入之前进行消隐工作,所以改写需要的时间变长。相对于此,在本发明中 的各电泳装置中,驱动电路,首先在(a)中进行第1状态或第2状态的电 压写入,该第1状态是在电泳元件的第1电极施加第1电位、在第2电极 施加基准电位的状态,该第2状态是在第1电极、第2电极全都施加基准电位的状态。从而,相比较于将消隐工作进行前置的情况,可更迅速地进 行电泳元件的状态的改写。并且此时,通过电容元件将写入向第1电极的 电位保持某程度的时间,所以利用该时间,驱动电路能够进行接着的(b)控制。即,通过使施加于第2电极的电位在第2电位与第3电位之间进行 变动,例如当处于上述的第l状态时,周期性地产生第1电极的电位比第 2电极的电位高的状态,能够促进电泳粒子的泳动。同样地,例如当处于 上述的第2状态时,周期性地产生第2电极的电位比第1电极的电位高的 状态,能够促进电泳粒子的泳动。因而,不管处于第l状态还是第2状态, 都能得到即使^i殳上述(a)中的电压写入不充分也可将其补足的作用。也 就是说,依照于本发明的电泳装置,无关于(a)中的电压的写入状态(第 l状态或第2状态),通过(b)中的振荡信号的施加,能够更可靠地使电 泳元件的电泳粒子分布为预期状态。由此,例如可谋求图像的清晰化。上述的第2电极,例如是由前述各个电泳元件所共有的共用电极。由 此,能够使布线等的结构简单化。在上述的各电泳装置中,优选前述第2电位与前述基准电位相等, 前述第3电位与前述第1电位相等。由此,因为在电泳装置中应当产生的电位的种类变少,所以控制变得 更加容易,能够简化电位产生所涉及的装置构成。并且,在上述的各电泳装置中,还优选前述第2电位比前述基准电 位高,前述第3电位比前述第1电位低。由此,即使在所谓的回退现象显著的情况下,也可以高效进行电压写入。并且,在上述的各电泳装置中,还优选前述驱动电路重复多次前述 (a )及前述(b )。由此,能够减小电容元件必需的保持电容。本发明的电子设备,具备上述的电泳装置作为显示部。在此,"电子设 备",含具备利用电泳层进行的显示的显示部的所有设备,包括显示器装置、 电视装置、电子纸、时钟、台式电子计算器、便携电话机、便携信息终端等。并且,本发明中的"设备,,这个概念,包括例如具有柔性的纸状/膜 状的物体、贴附有这些物体的壁面等属于不动产的物体、车辆、飞行器、 船舶等属于移动体的物体。


图l是表示电泳装置的整体构成的框图。图2是对电泳元件的结构进行说明的示意剖面图。 图3是表示各像素部的详细构成的电路图。 图4是用于对电泳装置的工作进行说明的波形图。 图5是用于对第1电极的电位与第2电极的电位的关系进行说明的波 形图。图6是用于对第1电极的电位与第2电极的电位的关系进行说明的波 形图。图7是用于对第1电极的电位与第2电极的电位的关系进行说明的波 形图。图8是用于对第1电极的电位与第2电极的电位的关系进行说明的波 形图。图9是用于对第2方式的更多优点进行说明的图。 图10是关于第3方式而进行说明的图。图11是对采用了电泳装置的电子设备的具体例进行说明的立体图。 符号说明IOO...电泳装置,101…扫描线,102…数据线,103…晶体管,104…电 容元件,105…第1电极(像素电极),106…第2电极(共用电极),107… 电泳层,108…电容元件,109…像素部,110…面板部,130…扫描线驱动 电路,140…数据线驱动电路,150…共用电极控制电路,190…控制器,201… 布线,1000…电子书,1001…框架,1002…盖,1003…操作部,1004.. 显示部,1100…手表,1101…显示部,1200…电子纸,1201…主体部,1202... 显示部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关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边参照附图边进行说明。图l,是表示电泳装置的整体构成的框图。图l所示的电泳装置100, 包括面板部110、扫描线驱动电路130、数据线驱动电路140、共用电极 控制电路150。面板部IIO,包括m行扫描线101、与这些扫描线101相 交叉地排列的n列数据线102、和对应于扫描线101与数据线102的各交 叉点地配置的像素部109。各像素部109,包括晶体管103、电泳元件104、 电容元件108。各^f象素部109排列成矩阵状。图2,是对电泳元件104的结构进行说明的模式剖面图。电泳元件104, 包括第1电极105、第2电极106、和配置于它们之间的电泳层(电泳材 料)107。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电极105是在各像素部分别独立设置的像 素电极,第2电极106是在各像素部之间所共有的共用电极。在作为该共 用电极的第2电极106,施加共用电极信号COM。还有,第2电极106 也可以分散在各电泳元件104中。在本实施方式中,假设从第2电极106 側辨认电泳层107的状态(换言之为显示状态),作为第2电极106采用 ITO (IndiumTin Oxide,铟锡氧化物)膜等透明导电膜。电泳层107包括很多微胶嚢,该微胶嚢含有带正电的黑色粒子和带负 电的白色粒子。在图2中示意地表示该电泳层107的样态。如图所示在本 实施方式中,在第1电极105的电位比第2电极106的电位相对高的情况 下(HI),带正电的黑色粒子朝向第2电极106侧进行移动,并且带负电 的白色粒子朝向第1电极105侧进行移动。若从第2电极106侧看该状态 的像素部则辨识为黑色。在第1电极105的电位比第2电极106的电位相 对低的情况下(LO),带正电的黑色粒子朝向第1电极105侧进行移动, 并且带负电的白色粒子朝向第2电极106侧进行移动。若从第2电极106 侧看该状态的像素部则辨识为白色。也就是说,本实施方式的电泳装置 100,虽然基本上进行黑白2值显示,但是也能够使邻近的多个像素部相组 合而进行灰度等级显示。还有,可采用的电泳层107的方式并不限于上述 的微胶囊型。进而,施加在各粒子上的色彩并不限定于黑色及白色的组合, 关于各粒子的带电的状态也不限定于上述情况。并且,也可以构成为能够从第1电极105和第2电极106中的任何一侧进行辨识。即,这些条件能 够适当改变地进行实施。图3,是表示各像素部109的详细构成的电路图。作为开关元件的晶 体管103,栅连接于扫描线101,源连接于数据线102,漏连接于第l电极 105。电容元件108,连接于晶体管103的漏与接地端子(接地电位)GND 之间。在扫描线101施加扫描信号Yl。所谓扫描信号Yl表示对应于第1 行的扫描线IOI的扫描信号。还有,对于第2行、…第m行的扫描线101, 也依次供给扫描信号Y2、…扫描信号Ym (参照后述的图4)。在数据线 102施加数据信号Dl。该数据信号Dl的电位通过电容元件(保持电容) 108保持。所谓数据信号Dl表示对应于第1列的数据线102的数据信号。 还有,对于第2列、…第n列的数据线102也分别供给数据信号D2、... 数据信号Dn。电泳元件104,构成为在第1电极105与笫2电极106之间 配置电泳层107。将如此的电泳元件104排列成矩阵状而构成上述的面板 部110。在第1电极105与第2电极106相互之间,形成大小与第l电极 105的电极面积、笫1电极105与第2电极106的相互间距离、电泳层107 的介电常数相对应的静电电容。第2电极106,被多个电泳元件104所共 有,通过布线201连接于共用电极控制电路150 (参照图1)。在布线201 施加共用电极信号COM。作为共用电极信号COM,例如可施加作为相对 低电位的基准电位(例如OV)或作为相对高电位的电压(例如+ 10V)。在电泳装置100连接作为外围电路的控制器190。该控制器190包括 图像信号处理电路及定时发生器。在此,图4象信号处理电路,生成图像数 据及共用电极控制数据,并分别输入于数据线驱动电路140及共用电极控 制电路150。共用电极控制电路150,向电泳元件104的第2电极106供给 共用电极信号COM。并且,定时发生器,当从图像信号处理电路输出复 位设定、图像数据时,生成用于对扫描线驱动电路130、数据线驱动电路 140进行控制的各种定时信号。还有,上述的晶体管103、扫描线驱动电路130、数据线驱动电路140 及共用电极控制电路150相当于本发明中的"驱动电路"。本实施方式中的电泳装置100的构成如上所述,接下来关于其工作进行详述。图4,是用于对电泳装置100的工作进行说明的波形图。在图4中, 采用横轴表示时间t的波形图(时序图)示出了经由各扫描线101而供 给于各晶体管103的栅的栅信号Yl、 Y2、…Ym、各电泳元件104的第1 电极(独立电极)105的电位Pl、 P2、…Pm、和供给于各电泳元件104 的第2电极(共用电极)106的共用电极信号COM。还有,示于图4的波 形图对应于1次量的写入期间。并且,作为第1电极105的电位例示出了 与笫l列的各像素部109对应的各电泳元件104的第1电极105的电位, 省略了其它的列,但其他的列也为同样的波形图。扫描线驱动电路130,依次选择各行的像素部109。具体地说,如图4 所示,扫描线驱动电路130,首先使对第1行的扫描线101进行供给的扫 描信号Y 1的电位成为高电平(例如+ 3V)。由此,对与第l行的扫描线 101相连接的各像素部109所含有的各晶体管103的栅供给高电平的电位, 各晶体管103变成导通状态。此时,数据线驱动电路140,使对各数据线102进行供给的数据信号 Dl、 D2、…Dn的电位成为基准电位或比该基准电位高的第1电位(例如 + 10V)。具体地说,数据线驱动电路140,相应于从控制器190所供给的 图像数据,对应当为黑色显示的像素部109供给第1电位,并对应当为白 色显示的像素部109供给基准电位。由此,对于所选中的第l行的各个像 素部109,在电泳元件104的第1电极105及电容元件108的一方端子经 由数据线102及晶体管103而施加基准电位或第1电位。该施加的电位, 通过电容元件108保持某程度的期间(例如,几百毫秒 几秒间)。换言之, 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的电容元件108具有能够在相当于1次写入期间保持 该电位(换言之为电荷)这种程度的静电电容。结果,如图所示,即使在 第1行的扫描线101变成未选中状态之后,在与第1行的扫描线101相连 接的各像素部109中也保持施加于电泳元件104的第1电极105的电位。 此时,共用电极控制电路150,在作为共用电极的第2电极106施加基准 电位。该第2电极106的电位,在由扫描线驱动电路130进行的扫描线选 择的期间,通过共用电极控制电路150保持为基准电位。第2行以下的扫描线101及与其相连接的各像 素部109的控制。即,扫描线驱动电路130,对于第2行以下的各扫描线 101也依次进行使扫描信号Y 2、 ... Ym成为高电平的控制(扫描线选择控 制)。并且,数据线驱动电路140,相应于图像数据而使对于各数据线102 进行供给的数据信号D1、 D2、…Dn的电位成为基准电位或第1电位。并 且,如上所述,在由扫描线驱动电路130进行的扫描线选择的期间,共用 电极控制电路150,在作为共用电极的第2电极106施加基准电位。选择 各扫描线101、向对应的像素部109进行写入的期间例如为几百微秒左右, 选择全部的扫描线101需要的期间例如为几百毫秒左右。接着上述的扫描线选择控制,共用电极控制电路150,将在基准电位 以上的第2电位与比该第2电位高的第3电位之间进行变动的信号施加于 第2电极(共用电极106)。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电位与上述的基准电位 相等,第3电位与上述的第1电位相等。即,如图所示共用电极控制电路 150,通过各布线201对于各第2电极106供给在OV与+ 10V之间反复变 化的单侧极性的脉冲状的信号(进行脉冲驱动)。该信号,具有几十Hz(例 如30Hz左右)的频率,并历经几秒(例如1 2秒)地施加。还有,这些 数值仅为一个示例,可以适当进行改变。关于此时的各第1电极105的电 位与各第2电极106的电位的关系在以下详细地进行说明。图5及图6,是用于对第1电极的电位与第2电极的电位的关系进行 说明的波形图。如上所述,各第1电极105的电位,成为第1电位(例如 + 10V)或基准电位(例如OV)。并且,各第2电极106的电位,在第2 电位(例如OV)与第3电位(例如+ 10V)之间进行振荡。此时,若着眼于在第1电极105写入了第1电位(在本例中+10V) 的像素部109,则如图5所示,在第2电极106的电位成为基准电位(在 本例中OV)的定时,在第1电极105与第2电极106之间产生+ 10V的电 位差(图中,以黑色的向上箭头表示)。在该电位差(电场)的作用下,周 期性地,电泳层107所包含的黑色粒子(带正电)被吸引向第2电极106 侧,白色粒子(带负电)被吸引向第1电极105侧。从而,得到在应当写 入黑色的^^素部109中对黑色进行加强(或者追加性地进行写入)的作用。并且,在第2电极106的电位成为第3电位的定时,因为第1电极105与 第2电极106之间的电位差变成0V,所以并不产生使各电泳粒子(黑色粒 子和白色粒子)进行泳动的力。并且,若着眼于在第1电极105写入了基准电位(在本例中OV)的像 素部109,则如图6所示,在第2电极106的电位成为第3电位(在本例 中+10V)的定时,在第1电极105与第2电极106之间产生-10V的电 位差(图中,以白色的向下箭头表示)。在该电位差(电场)的作用下,周 期性地,电泳层107所包含的黑色粒子(带正电)被吸引向第1电极105 侧,白色粒子(带负电)被吸引向第2电极106侧。从而,得到在应当写 入白色的^f象素部109中对白色进行加强(或者追加性地进行写入)的作用。 并且,在第2电极106的电位成为基准电位的定时,因为第1电极105与 笫2电极106之间的电位差变成0V,所以并不产生使各电泳粒子(黑色粒 子和白色粒子)进行泳动的力。接下来,关于上述方式(以下,为了方便称为"第l方式")的变形实 施方式而进4亍i兌明。图7及图8,是用于对第1电极的电位与第2电极的电位的关系进行 说明的波形图。还有,将基于该图7及图8在以下所说明的实施方式称为 "第2方式"。如图7及图8所示,也可以将施加于各第2电极106的电位 设定为第2电位比上述的基准电位高,第3电位比上述的第1电位低。 具体地说,本方式中的第2电位例如设定为+2~3V,第3电位例如i殳定为 + 7 8V。即,在本方式中,对第2电极106供给在比基准电位(在本例中 OV)高的第2电位与比第1电位(在本例中+10V)低的第3电位之间进 行振荡的信号。此时,各第1电极105的电位,成为笫1电位(例如+ 10V) 或基准电位(例如OV)。此时,若着眼于在第1电极105写入了第1电位(在本例中+10V) 的像素部109,则如图7所示,在第2电极106的电位成为第2电位(在 本例中+2~3丫)的定时,在第1电极105与第2电极106之间产生+ 7 8V 的电位差(图中,以黑色的向上箭头表示)。并且,在第2电极106的电位 成为第3电位(在本例中+7~8V)的定时,第1电极105与第2电极106之间的电位差变成+ 2 3V。在这些电位差(电场)的作用下,电泳层107 所包含的黑色粒子(带正电)被吸引向第2电极106侧,白色粒子(带负 电)被吸引向第1电极105侧。从而,得到在应当写入黑色的像素部109 对黑色进行加强(或者追加性地进行写入)的作用。并且,若着眼于在第1电极105写入了基准电位(在本例中OV)的像 素部109,则如图8所示,在第2电极106的电位成为第2电位(在本例 中+2-3V)的定时,在第1电极105与第2电极106之间产生-2~3V的 电位差(图中,以白色的向上箭头表示)。并且,在第2电极106的电位成 为第3电位(在本例中+7-8V)的定时,第1电极105与第2电极106之 间的电位差变成-7 8V。在这些电位差(电场)的作用下,电泳层107所 包含的白色粒子(带负电)被吸引向第2电极106侧,黑色粒子(带正电) 被吸引向第1电极105侧。从而,得到在应当写入白色的像素部109对白 色进行加强(或者追加性地进行写入)的作用。即,在基于图7及图8进行了说明的第2方式中,虽然在向第2电极 106供给的信号的每半周期电位差都不相同,但是在整周期期间,在第1 电极105与第2电极106之间都产生电位差。由此,能够使各电泳粒子更 高效地进行泳动(进行移动)。特别是,在所谓的回退(kick bacd)现象 显著的情况下第2方式有效。在此,所谓回退现象,是指在施加电场而使 电泳粒子进行移动之后,若使电场为零则电泳粒子发生后退的现象,其详 细的原因尚不明了。图9,是用于对上述的第2方式的更多优点进行说明的图。虽然至此 以第1电极105的电位为恒定值为前提而进行了说明,但是实际上如图9 所示也有发生变化的时候。具体地说,即使在第1电极105施加了第1电 位(例如+ 10V),也存在随着时间流逝第1电极105的电位下降的情况。 其原因为流向第2电极106的泄漏电流、晶体管103的截止电流。同样地, 即使在第1电极105施加了基准电位(例如OV),也存在随着时间流逝第 1电极105的电4立上升的情况。其原因为流向第2电极106的泄漏电流。 该第1电极105的电位的变化,在电容元件108的保持电容不够大时显著 出现。此时,若欲控制为黑色的像素部109的第1电极105的电位变得比第2电极106的电位低,则产生理应控制为黑色但却显现白色的不良状况。 同样地,如果要控制为白色的像素部109的第1电极105的电位变得比第 2电极106的电位高,则产生应当控制为白色但却显现黑色的不良状况。 为了防止如此的不良状况,也更优选第2方式,即,在电容元件108的保 持电容不够大的情况下,将对各第2电极106施加的电位设定成第2电位 比上述的基准电位高、第3电位比上述的第1电位低。通过考虑因泄漏电 流等导致第1电极105的电位降低来设定这些第2电位、第3电位的各值, 可以防止显示色的反转(即,电泳粒子的分布状态的反转)。并且,从另外 的观点出发,可以说能够通过采用上述方式来进一步减小电容元件108的 保持电容。这样可起到减少电容元件108的配置面积、简化制造工序、提 高像素部的开口率等效果。图10,是关于第3方式而进行说明的图。在上述的第1方式或第2方 式中,在电容元件108的静电电容不够大的情况下、或在泄漏电流等大的 情况下,会产生对比度低、滞留残像这样的显示质量的降低。在如此的情 况下,如图IO所示,优选重复多次上述的图像写入、由单侧极性的脉冲状 信号进行的脉沖驱动这些工作的各自的控制。在图10中例示出了重复2 次控制的情况,但是也可以重复3次以上各控制。由此,能够避免显示质 量的下降。接下来,关于具备上述的电泳装置作为显示部的电子设备的 一例而进 行说明。图11,是对应用了电泳装置的电子设备的具体例进行说明的立体图。 图11(A),是表示作为电子设备之一例的电子书的立体图。该电子书100, 具备书形状的框架1001、相对于该框架1001转动自如地设置的(可以 开合)的盖1002、操作部1003、和通过本实施方式的电泳装置所构成的显 示部1004。图11 (B),是表示作为电子设备之一例的手表的立体图。该 手表1100,具备通过本实施方式的电泳装置所构成的显示部1101。图11 (C),是表示作为电子i殳备之一例的电子纸的立体图。该电子纸1200,具 备由具有与纸同样的质感及柔软性的可再写性片所构成的主体部1201, 和通过本实施方式的电泳装置所构成的显示部1202。还有,可以应用电泳装置的电子设备的范围并非限定于此,广泛包括利用了与带电粒子移动相 伴地视觉上色彩发生变化的装置。如上所述,依照于本实施方式,首先进行第一状态或第二状态的电压写入,该第一状态是在电泳元件的第1电极施加第1电位、在第2电极施 加基准电位的状态,该第二状态是在第1电极、第2电极都施加基准电位 的状态。从而,相比较于将消隐工作前置的情况,可更迅速地进行电泳元 件的状态改写。并且,此时因为通过电容元件将写入第1电极的电位在某 程度的时间内保持,所以能够利用该时间进行后续的控制。即,通过使施 加于第2电极的电位在第2电位与第3电位之间进行变动,例如当处于上 述的第1状态时,周期性地产生第1电极的电位比第2电极的电位高的状 态,能够促进电泳粒子的泳动。同样地,例如当处于上述的第2状态时, 周期性地产生第2电极的电位比第1电极的电位高的状态,能够促进电泳 粒子的泳动。因而,不管处于第l状态还是第2状态,都能起到即使先前 进行的向电泳元件的电压写入不充分也可将其补足的作用。也就是说,依 照于本实施方式的电泳装置或其驱动方法,无关于电压的写入状态(第1 状态或第2状态),通过其后的振荡信号的施加,能够更可靠地使电泳元件 的电泳粒子分布为预期状态。还有,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迷的实施方式的内容,可以在本发明的主 旨的范围内进一步加以各种变形而实施。例如,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虽 然说明了将本发明应用于具有配置成矩阵状的多个像素部的电泳装置中的 一个例子,但是像素部的形式并不限定于此。同样地,本发明的应用范围, 也不限定于显示用途的电泳装置。并且,虽然作为进行脉沖驱动的信号例 示出矩形波的驱动信号,但是该信号也可以是正弦波等其他交流信号。
权利要求
1.一种电泳装置的驱动方法,该电泳装置具备电泳元件和电容元件,其中,该电泳元件包括第1电极及第2电极和配置于该第1电极与第2电极之间的电泳层,该电容元件的一方端子与前述第1电极相连接;该驱动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a)将基准电位或比该基准电位高的第1电位施加于前述电泳元件的前述第1电极及前述电容元件的前述一方端子,并且在前述电泳元件的前述第2电极施加前述基准电位;(b)接着前述(a),将在第2电位与第3电位之间变动的信号施加于前述第2电极,该第2电位高于等于前述基准电位,该第3电位高于该第2电位并低于等于前述第1电位。
2. —种电泳装置的驱动方法,该电泳装置构成为具备排列成m行 n列的矩阵状的多个像素部,该多个像素部各自包括电泳元件和电容元件, 该电泳元件包括第1电极及第2电极和配置于该第1电极与第2电极之间 的电泳层,该电容元件的一方端子与前述第1电极相连接;该驱动方法的 特征在于,包括(a) 依次选择各行的前述像素部,对于该所选择的像素部,在前述电 泳元件的前述第1电极及前述电容元件的前述一方端子施加基准电位或比 该基准电位高的第1电位,并且在前述电泳元件的前述第2电极施加前述 基准电位;(b) 接着前述(a),将在第2电位与第3电位之间变动的信号施加 于前述第2电极,该第2电位高于等于前述基准电位,该第3电位高于该 第2电位并低于等于前述第1电位。
3. 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泳装置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 前述第2电位与前述基准电位相等,前述第3电位与前述第1电位相等。
4. 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泳装置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 前述第2电位比前述基准电位高,前述第3电位比前述第1电位低。
5. 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泳装置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 重复多次前述(a)及前迷(b)。
6. —种电泳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电泳元件,其包括第1电极及第2电极和配置于该第1电极与第2电 极之间的电泳层;一方端子与前述第1电极相连接的电容元件;和 与前述电泳元件及前述电容元件相连接的驱动电路; 其中,前述驱动电路(a) 将基准电位或比该基准电位高的第1电位施加于前述电泳元件的 前述第1电极及前述电容元件的前述一方端子,并且在前述电泳元件的前 述第2电极施加前述基准电位;(b) 接着前述(a),将在第2电位与第3电位之间变动的信号施加 于前述第2电极,该第2电位高于等于前述基准电位,该第3电位高于该 笫2电位并低于等于前述第1电位。
7. —种电泳装置,具备排列成m行n列的矩阵状的多个像素部和连 接于该各个像素部的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前述各个像素部,具备电泳元件,其包括第1电极及第2电极和配置于该第1电极与第2电 极之间的电泳层;和一方端子与前述第1电极相连接的电容元件; 前述驱动电路(a) 依次选择各行的前述像素部,对于该所选择的像素部,在前述电 泳元件的前述第1电极及前述电容元件的前述一方端子施加基准电位或比 该基准电位高的第1电位,并且在前述电泳元件的前述第2电极施加前述 基准电位;(b) 接着前述(a),将在第2电位与第3电位之间变动的信号施加 于前述第2电极,该第2电位高于等于前述基准电位,该第3电位高于该 第2电位并低于等于前述第1电位。
8. 按照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泳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第2电极是由前述各个电泳元件所共有的共用电极。
9. 按照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电泳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第2电位与前述基准电位相等,前述第3电位与前述第1电位相
10. 按照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电泳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第2电位比前述基准电位高,前述第3电位比前述第1电位低。
11. 按照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电泳装置,其特征在于 前述驱动电路重复多次前述(a)及前述(b)。
12. —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具备权利要求6 11中的任何一项所述的电泳装置作为显示部。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电泳装置的驱动方法,目的是减少改写时间。本发明的电泳装置的驱动方法,其中,该电泳装置具备电泳元件(104)和电容元件(108),该电泳元件包括第1电极(105)及第2电极(106)和配置于该第1电极与第2电极之间的电泳层(107),该电容元件的一方端子与前述第1电极相连接;该驱动方法包括(a)将基准电位或比该基准电位高的第1电位施加于前述电泳元件的前述第1电极及前述电容元件的前述一方端子,并且在前述电泳元件的前述第2电极施加前述基准电位;(b)接着前述(a),将在第2电位与第3电位之间变动的信号施加于前述第2电极,该第2电位高于等于前述基准电位,该第3电位高于该第2电位并低于等于前述第1电位。
文档编号G02F1/167GK101231825SQ20081000394
公开日2008年7月30日 申请日期2008年1月23日 优先权日2007年1月25日
发明者吉田淳平, 平山浩志 申请人: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