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内排纸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10970阅读:11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体内排纸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或兼有这些功能的数码复合机 等体内排纸型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所谓体内排纸型的图像形成装置已为公众所知,该体内排纸型的图 像形成装置包括装置主体,在其内部具有图像形成部和供纸部;图像 读取部,隔着出纸部配置在所述装置主体之上;其中,在所述体内排纸 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前面设有装置前盖部(例如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 2006—58689号、特开2004 — 355019号)。在这种装置中,纸在装置主 体中被实施了图像形成动作后,被排出到夹在图像读取部和装置主体之 间的出纸部的出纸盘上。
装置前盖部一般大体由覆盖图像形成部的开关盖以及在上下方向多 层配置的供纸盒的装饰盖构成。供纸盒一般是可以向前拉出的拉出式箱 体,在补充纸等时可以在前后方向上滑动。为了容易地进行这种移动操 作,在各供纸盒上装置主体的前面一侧装有用户可以握持的把手部。
可是,体内排纸型的图像形成装置与把纸排出到装置上面或侧面的 图像形成装置相比,用户在结构上难以搞清图像形成后的纸的排出地点。 因此不容易找到图像形成后的纸。此外,覆盖装置主体前面的装置前盖 部被做成大体平坦的面。因此用户在正对图像形成装置的前面时,经常 把整个装置主体的前面看成单纯的平面,容易在视觉上忽略该平面上的 把手部,因而有时不能立刻辨认出把手部的位置。
因此不能说出纸部或供纸盒的可辨识性好,对于现今进一步被要求 对包括弱视用户等在内的广大用户都具有用户友好性的图像形成装置来 说,也成为一个问题。

发明内容
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体内排纸型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用户 所需要的部位具有良好的可辨识性。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装置主 体,呈箱形,内部具有图像形成部和供纸部;图像读取部,配置在所述 装置主体的上方;出纸部,设置在所述装置主体和所述图像读取部之间, 具有用于排出形成图像后的纸的出纸盘,所述出纸部至少敞开其前面, 用于取出所述纸;以及装置前盖部,配置在所述装置主体的前面上,具 有能够向前方打开的单元盖构件,其中,所述装置前盖部包括条纹加 工部,其表面具有凹条及凸条;以及平坦加工部,其表面为平坦面,所 述平坦加工部包括第一平坦加工部,位于与所述出纸盘相邻的部位。
采用该结构,在所述条纹加工部漫反射自然光或照明光,另一方面, 在所述平坦加工部镜面反射自然光或照明光。因此,用户可以把所述平 坦加工部辨认为在视觉上比所述条纹加工部更醒目的部位。通过把这样 的平坦加工部设置在与所述出纸盘相邻的部位,可以使用户容易地识别 所述出纸部的位置。
因此,在取出图像形成后的纸等时,可以提高对设置在所述装置主 体和所述图像读取部之间的体内排纸型的出纸部的可辨识性,使用户容 易接近(辨认)出纸盘。
在所述结构中优选的是还包括把手部,设置在一部分或全部所述 单元盖构件上,用于单元盖构件的打开操作;其中,所述平坦加工部还 包括第二平坦加工部,位于所述把手部的背面部位。
采用该结构,通过把第二平坦加工部设置在所述把手部的背面部位, 可以使用户容易地识别所述把手部的位置。因此可以容易接近(辨认) 单元盖构件的把手部,提高操作效率。
在所述结构中,优选的是还包括开关盖,配置在所述出纸部的下 方,覆盖所述图像形成部,并能向前方打开或关闭;以及供纸盒,配置
在所述开关盖的下方,以能够向前方拉出的状态安装在所述装置主体中;
其中,所述装置前盖部的单元盖构件包括所述开关盖和所述供纸盒前面 上的装饰盖,所述把手部安装在所述装饰盖上,所述第一平坦加工部设置在所述开关盖上与所述出纸盘相邻的部位,所述第二平坦加工部设置 在所述装饰盖上,位于所述把手部的背面部位。
采用该结构,图像形成装置的前面上具有开关盖和供纸盒,用户可 以容易地识别所述出纸部的位置以及所述供纸盒把手部的位置。
在这种情况下优选的是所述开关盖上还具有第三平坦加工部,表 示接近所述出纸部的方向。采用该结构,不仅在与出纸盘相邻的部位具 有第一平坦加工部,还具有表示接近所述出纸部的方向的第三平坦加工 部,所以可以使用户更容易辨认所述出纸部的位置。
在所述结构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二平坦加工部和所述第三平坦加工 部的色彩为亮色,所述装置前盖部的其他部位的色彩为深色。在这种情 况下优选的是所述深色和亮色的明度差为孟塞尔颜色图表的孟塞尔值 中3以上的明度差。采用该结构,根据色彩的反差,可以进一步提高所 述把手部和所述出纸部的可辨识性。
在所述结构中,所述开关盖的第三平坦加工部和所述把手部的第二 平坦加工部相连,指向所述出纸部。采用该结构,根据平坦加工部的形 状特征,可以进一步提高所述出纸部的可辨识性。
在所述结构中优选的是还包括操作部,安装在所述图像读取部的 前面;其中,在该操作部的前面上设有亮色部。此外优选的是还包括 自动供稿装置,安装在所述图像读取部上,能够向上方打开或关闭;其 中,在所述自动供稿装置的开关把手上设有亮色部。采用这些结构,可 以提高操作部、自动供稿装置的可辨识性。
在所述结构中优选的是所述开关盖的第三平坦加工部为向前方突 出的部位,并且该部位为在所述装置主体前面一侧中向前方最突出的部 位。
采用该结构,由于第三平坦加工部是在装置前面一侧中向前方最突 出的突出部,所以可以使该第三平坦加工部成为与装置前面一侧的壁面 等碰撞的面。因此,即使装置前面一侧与壁面等产生碰撞、摩擦等,因 由第三平坦加工部承受,所以可以抑制其他部分的损伤。因此,在安装 或移动图像形成装置等时,可以保护装置前面一侧的其他部位,防止它们受到碰撞等。
在所述结构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三平坦加工部比所述把手部的前面 更向前方突出。采用该结构,可以使把手部成为不与壁面等碰撞的面, 可以保护把手部。
此外优选的是在所述开关盖的第三平坦加工部上标示各种标志。 采用该结构,可以利用这些标志保护装置前面一侧的其他部位。


图1是表示作为本发明图像形成装置一个例子的复印机外观的立体图。
图2是简要表示复印机内部结构的剖视图。 图3是复印机的正视图。 图4是复印机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进行说明。
图1是表示作为本发明图像形成装置一个例子的复印机1外观的立 体图。在图l及其他图中,把X—X方向称为左右方向,把Y — Y方向 称为前后方向,把Z—Z方向称为上下方向,具体把+ X方向称为右方, 把一X方向称为左方,把+ Y方向称为前方,把一Y方向称为后方,把 十Z方向称为上方,把一Z方向称为下方。
复印机l是所谓体内排纸型的复印机,包括箱形的装置主体IO, 在其内部装有图像形成部和供纸部;图像读取部20,配置在装置主体IO 的上方;出纸部30,设置在装置主体10与图像读取部20之间,用于排 出形成图像后的纸,并且该出纸部30的前面敞开,以便取出所述排出的纸。
在装置主体10的前面具有装置前盖部100,所述装置前盖部100包 括在上下方向上并排的、可以向前方打开的多个单元盖构件。在本实施 方式中,装置前盖部100的单元盖构件包括配置在最上部的开关盖ll的装饰面11A;在开关盖11的下面沿上下方向重叠配置的第一、第二供
纸盒12、 13的装饰盖12A、 13A;以及在左侧部位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带 状部15。
开关盖11在其右侧端面上具有握持部113,开关盖11以其左端为
转动轴,可以向前方的左边打开或关闭。另一方面,第一、第二供纸盒
12、 13分别以可向前方拉出的状态安装在装置主体10中。第一、第二供 纸盒12、 13分别具有把手部121、 131,用于把它们拉出和装入。
图像读取部20隔着用作出纸部30的空间,配置在装置主体10的上 方,并支撑于配置在装置主体10上面左侧的支柱部40以及配置在装置 主体IO上面后侧的侧壁上。该图像读取部20包括自动供稿单元21, 把所要复印的原稿提供到原稿读取位置,然后进行排纸;以及扫描单元 22,具有读取所述原稿图像的光学系统。在本实施方式中表示的例子是, 自动供稿单元21包括原稿盘211,用于放置所要读取的原稿;原稿出
纸盘212,用于排出读取后的原稿;以及中间出纸盘213,临时排出所要
进行双面读取的原稿。
出纸部30是根据由图像读取部20读取的原稿图像,在装置主体10 中形成图像后的纸被排出的部位,其包括出纸盘31和出纸口 32。出纸口 32设置在支柱部40的右侧面(与出纸部30相对的面)上,是把形成图 像后的纸从装置主体10排出的开口。出纸盘31是用于接受从该出纸口 32排出的纸的纸接受面。在前方看,出纸盘31具有从右向左缓慢向下倾 斜的倾斜面,其中与出纸口 32相邻的部分最低。由于存在这样的倾斜, 从出纸口 32排出到出纸盘31上的纸的沿纸输送方向上的后端在出纸口 32附近对齐。
位于出纸部30左侧部位的支柱部40支撑图像读取部20,并且覆盖 出纸口 32附近的送纸通道(第三送纸通道613)。支柱部40的前面由支 柱盖41覆盖。该支柱盖41与装置主体10的带状部15在上下方向上相 连。
在图像读取部20的前面上安装有操作面板50。操作面板50在图像 读取部20的前方,占据位于出纸盘31上方的一部分空间。在该操作面板50与支柱部40之间设置有间隙G。由此,俯视观察时,用户通过间 隙G可以看到体内排纸型的出纸盘31的一部分。特别是该间隙G与出 纸口 32的大体正上方,并且排出的纸的沿输送方向上的后端对齐的出纸 盘31的最低位置相对应,所以用户可以可靠地看到出纸盘31上是否有 纸以及纸正在排出的状况。
操作面板50接受来自用户的各种操作指示、设定指示。在此表示的 例子是,操作面板50包括操作显示部51,由液晶显示器(LCD)等构 成,显示用于输入设定各种复印动作等的操作向导信息等,并且显示各 种操作按钮等;以及操作按钮52,包括用于用户输入执行印刷指示的开 始键和用于接受印刷份数等的输入的数码键。
下面对复印机1的内部结构进行说明。图2是简要表示复印机1的 内部结构的剖视图。如上所述,复印机1包括上面具有支柱部40的装置 主体10、图像读取部20、出纸部30以及操作面板50。在装置主体10 的内部具有供纸部60、图像形成部70以及定影部80。
图像读取部20包括扫描单元22以及配置在其上的自动供稿单元21。 扫描单元22内部具有移动框体223,所述移动框体223具有把光照射到 原稿上的曝光灯。图中虽然省略了除此以外的部分,但在扫描单元22内 装有CCD (电荷耦合器件)传感器,把从原稿反射的光进行光电转换, 生成图像数据;光学系统,用于把所述反射光导入该CCD传感器;等等。 此外在扫描单元22的上面装有用于读取放置的原稿的第一稿台玻璃 (platen glass) 221;以及用于读取自动供纸的原稿的第二稿台玻璃222。
自动供稿单元21利用装在其内部的原稿输送机构的动作,把放置在 原稿盘211上的原稿送到第二稿台玻璃23的原稿读取位置,并且把读取 后的原稿排出到原稿出纸盘212。
装置主体10的供纸部60向图像形成部70供纸(记录纸)。供纸部 60包括第一、第二供纸贮存部120、 130,分别对应于所述第一、第二 供纸盒12、 13,装有各种尺寸的纸;手动供纸部140,具有开闭自如地 安装在装置主体10的右侧部位的手动供纸盘。图中虽然省略了表示,但 在第一、第二供纸贮存部120、 130中具有进行纸摞定位的游标;以及利用弹性把纸摞抬起,使最上位的纸与后述的搓纸辊621、 622抵接的提升 器等。
在从这样的供纸部60经过图像形成部70和定影部80,到出纸口 32 的路径上,设置有用于输送纸的送纸通道。该送纸通道包括第一送纸 通道611,从第一、第二供纸贮存部120、 130到图像形成部70;第二送 纸通道612,从手动供纸部140到图像形成部70;以及第三送纸通道613, 从图像形成部70到出纸口 32。
在第一、第二供纸贮存部120、 130的取出纸一侧(左侧)的上部, 分别具有搓纸辊621、 622,用于把装入的纸一张张取出;以及供纸辊 对631、 632,配置在比搓纸辊621、 622更靠下游的位置上。供纸辊对 631、 632用于把抽出的纸送向第一送纸通道611。
在第一送纸通道611中具有用于把纸向图像形成部70输送的输送辊 对641、 642。在第二送纸通道612中具有用于取入手动提供的纸的供纸 辊635以及用于把该手动提供的纸向图像形成部70输送的输送辊对645。 在第一送纸通道611的终端位置,设置有对准辊对65,用于使纸在图像 形成部70近旁待机。在第三送纸通道613的终端位置,配置有排出辊对 66,用于把纸向出纸部30输送(排出)。沿该排出辊对66设置有出纸 □ 32。
图像形成部70根据由图像读取部20得到的原稿图像数据,实施将 调色剂像转印到从供纸部60输送来的纸上的处理。图像形成部70包括 可以绕轴转动的感光鼓71、沿该感光鼓71的圆周面配置的带电器72、 曝光装置73、显影装置74、转印辊75以及清洁装置76。
在感光鼓71的圆周面上形成静电潜影以及对应该静电潜影的调色 剂像。感光鼓71适合采用在其圆周面上层叠非晶态硅层(amorphous) 的非晶态硅感光鼓。
带电器72使绕鼓心沿顺时针方向转动的感光鼓71的圆周面上形成 均匀的电荷。带电器72可以采用通过电晕放电将电荷赋予感光鼓71的 圆周面的方式。除此以外,也可以采用带电辊,带电辊的圆周面与感光 鼓71的圆周面抵接并且从动转动,把电荷赋予感光鼓71。曝光装置73把根据所述图像数据赋予了强弱的激光照射到转动的
感光鼓71的圆周面上。感光鼓71的圆周面上被照射激光的部分,电荷 被消除,由此在该感光鼓71的圆周面上形成与激光照射的图案相对应的 静电潜影。
显影装置74通过内置的显影辊把调色剂提供给感光鼓71的圆周面。 若调色剂被提供到感光鼓71上,则附着在形成所述静电潜影的部分上, 由此在感光鼓71的圆周面上形成调色剂像。在显影装置74中装有可以 装拆的图中省略的调色剂容器,在显影装置74内的调色剂被消耗完后, 从该调色剂容器补给调色剂。
转印辊75与感光鼓71形成夹缝部,用于将在该感光鼓71的圆周面 上形成的调色剂像转印到被送入该夹缝部的纸上。感光鼓71圆周面上的 调色剂像带有正电。另一方面,转印辊75将与调色剂像的电荷相反极性 的负电荷赋予给纸。带正电的感光鼓71圆周面上的调色剂像被向带负电 的纸的表面剥离,转印到纸上。
清洁装置76去除残留在转印处理后的感光鼓71的圆周面上的调色 剂,使其清洁。为了下次的图像形成处理,感光鼓71的圆周面被该清洁 装置76清洁后重新朝向带电器72。
定影部80对由图像形成部70实施了调色剂像的转印处理后的纸, 通过加热进行定影处理。定影部80具有加热辊81,在内部装有通电发热 体;以及加压辊82,加压辊82的圆周面与所述加热辊81的圆周面相对 配置。转印处理后的纸经过被驱动转动的加热辊81和沿与加热辊81相 反的方向从动转动的加压辊82之间的夹缝部,由此从加热辊81获得热 量,被实施定影处理。实施定影处理后的纸经由第三送纸通道613和排 出辊对66,被排出到出纸部30。
下面参照图3、图4对图1所示的装置前盖部100的详细结构进行 说明。图3是图l所示的复印机1的正视图,图4是复印机1的左视图。 如上所述,装置前盖部IOO包括开关盖11的装饰面IIA、第一、第二供 纸盒12、 13的装饰盖12A、 13A以及带状部15。
开关盖11的装饰面IIA包括条纹加工部IIS,在其表面上形成沿
12上下方向延伸,并在左右方向上排列的多个小凸条(也可以是凹条); 以及平坦加工部11F (第三平坦加工部),其表面为平坦面。平坦加工 部11F的形状是沿条纹加工部11S的上下方向的大体整个长边延伸的竖 长的长方形,配置在装饰面IIA的左右方向的中央部位,其两侧由条纹 加工部11S夹持。在该平坦加工部11F上,例如显示商标、商品标识或
制造厂商标志等。
条纹加工部IIS例如可以做成断面为三角形(V字形)、U字形或 矩形的凹凸形状。优选条纹间距大约在lmm 15mm左右的范围内,凹 凸的深度大约在lmm 10mm左右的范围内。此外也可以在条纹的凹部 设置散热用的切口孔,以散发机器内的热量。
在装饰面11A的上部还具有第一倾斜面111和第二倾斜面112。这 些第一倾斜面111和第二倾斜面112也是表面为平坦面的平坦加工部(两 者相当于第一平坦加工部)。第一倾斜面111的横向宽度大体与条纹加 工部11S及平坦加工部11F的左右总宽度相等,并与它们的上边缘部连 接。第二倾斜面112连接第一倾斜面111的上边缘部和出纸盘31的前边 缘部。第二倾斜面112的倾斜角度比第一倾斜面111的倾斜角度稍大。
第一供纸盒12的装饰盖12A包括条纹加工部12S,形成有与条纹 加工部11S相同的凸条(凹条);以及平坦加工部12F (第二平坦加工 部),其表面为平坦面。第二供纸盒13的装饰盖13A也一样,包括条 纹加工部13S,形成有凸条(凹条);以及平坦加工部13F (第二平坦加 工部),其表面为平坦面。平坦加工部12F、 13F是沿装饰盖12A、 13A 的上下方向大体整个长度延伸的横向长的长方形,配置在装饰盖12A、 13A的左右方向的中央部位。这些平坦加工部12F、 13F设置在第一、第 二供纸盒12、 13上,位于把手部121、 131的背面。
采用这样构成的装置前盖部100,由于条纹加工部IIS、 12S、 13S 具有小间距的凹凸,所以漫反射自然光或照明光。另一方面,平坦加工 部11F、 12F、 13F以及相同的作为平坦加工部的第一、第二倾斜面lll、 112,则镜面反射自然光或照明光。因此用户可以将平坦加工部IIF、 12F、 13F以及第一、第二倾斜面111、 112辨认为比条纹加工部IIS、 12S、 13S 视觉上更醒目的部位。特别是由于第一、第二倾斜面lll、 112是从后向前、前端向下倾斜的倾斜面,所以在顶棚照明情况下,来自第一、第二 倾斜面111、112的镜面反射光容易到达站在复印机1前方的用户的眼睛。
通过把这样的第一、第二倾斜面lll、 112设置在与出纸盘31相邻 的部位,再加上与条纹加工部IIS、 12S、 13S产生的反差,用户可以容 易地识别出纸部30的位置。此外,由于设置平坦加工部12F、 13F,用 户可以容易地识别第一、第二供纸盒12、 13的把手部121、 131的位置。
艮口,设计上赋予变化,使操作时必须要接近(辨认)的部位在视觉 上醒目,另一方面对其他部位进行条纹加工使其他部位不醒目。由此, 在取出图像形成后的纸等时,可以提高体内排纸型的出纸部30的可识别 性,能容易辨认出纸盘31。此外,可以容易辨认把手部121、 131,提高 补充纸时的操作效率。
此外,由于开关盖11的平坦加工部IIF具有如上所述的形状,所以 与第一、第二供纸盒12、 13的平坦加工部12F、 13F相连,平坦加工部 11F成为指向出纸部30 (出纸盘31)的部分,并可以成为提示用户出纸 部30的方向的标记。用户在从出纸部30取出纸时,可以把该平坦加工 部IIF的上端作为插入手的大致目标。
下面对复印机1的色彩进行说明。复印机1的整体色彩为黑色等深 色。黑底基调的复印机1在装置前盖部100的平坦加工部11F和把手部 121、 131的前面121A、 131A上涂有银色(亮色的色彩)。通过这种色 彩构成,根据色彩的反差不同,可以进一步提高把手部121、 131和出纸 部30的可辨识性。此外通过黑底配银色色调,可以营造出高级的感觉。
图像读取部20和操作面板50也采用黑底基调。其中,将图像读取 部20的自动供稿单元21的开关把手20A涂成银色。自动供稿单元21 以扫描单元22的后端为转动支点,可以向上方打开,在打开时握持开关 把手20A。操作面板50前方一侧的周围边缘部50A也用银色装饰覆盖。 通过这种色彩构成,使用户主要操作的部分在色彩上醒目,可以提高这 些部位对用户的可辨识性。
下面参照图4对复印机1侧面看的形状进行说明。支柱部40的支柱 盖41和装置主体10的带状部15相连,呈向前方凸出的弓形形状。开关
14盖11的装饰面11A比支柱盖41和第一、第二供纸盒12、 13的装饰盖 12A、 13A更向前方突出。这是因为开关盖11覆盖包含各种装置零件的 图像形成部70的缘故。此外开关盖11的装饰面IIA也比把手部121、 131的前面121A、 131A更向前方突出。
在这样的开关盖11的装饰面11A上,平坦加工部11F为更向前方 突出的突出平面部。g卩,平坦加工部11F是在装置主体10的前面一侧中 最向前方突出的部位。
在安装或移动复印机1等时,向前方突出的装饰面IIA在移动等过 程中容易与壁面或其他物品碰撞。可是由于在装饰面IIA上有平坦加工 部11F,即使发生碰撞,也可以防止损伤条纹加工部IIS。此外由于平坦 加工部IIF是在装置主体IO的前面一侧中向前方最突出的部位,所以可 以使把手部121、 131的前面121A、 131A和支柱盖41成为不与壁面等 碰撞的面,可以保护这些部位。此外,优选的是平坦加工部11F比操作 面板50的前方一侧周围边缘部50A还向前方突出。
以上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例 如可以采用如下的变形实施方式。
(1) 在所述实施方式表示的例子中,装置前盖的单元盖构件包括开 关盖11的装饰面11A以及配置在其下面的两层供纸盒12、 13的装饰盖 12A、 13A。不过供纸盒也可以是一层或多层(三层以上)。
(2) 在所述实施方式表示的例子中,表示接近出纸部30的方向的 装饰面IIA的平坦加工部IIF是竖长的长方形。但也可以代替于此,使 平坦加工部11F为其前端越向上方越变窄的三角形或梯形。此外表示了 在装饰面IIA左右方向中央部位设置一个平坦加工部IIF的例子,但也 可以设置在中央部位以外的位置,或设置两个以上。
(3) 在所述实施方式中,表示了把黑色作为深色并把银色作为亮色 的例子。但这些只是一个例子,也可以是其他颜色的组合。优选的是, 深色和亮色的明度差为孟塞尔颜色图表(日本工业标准)的孟塞尔值中3 以上的明度差。
(4) 在所述实施方式中,把供纸盒12、 13的把手部121、 131作为"在打开单元盖构件的操作中使用的把手部"的例子。但也可以代替 于此,把打开或关闭开关盖11时用户握持的握持部U3作为本发明的"把 手部"使用,或者也可以在所述例子的基础上,把打开或关闭开关盖ll 时用户握持的握持部113作为本发明的"把手部"使用。在这种情况下,
如果在图l所示的位置存在握持部113,则可以在开关盖11的装饰面11A 右端部位设置平坦加工部。
此外,开关盖11的方式也可以进行各种变化,例如可以把开关盖 ll的下端作为转动支点,或者可以做成对开(double doors)方式的开关 盖ll。按照这些方式,可以把握持部113设置在开关盖11的适当位置, 并在该握持部113附近设置平坦加工部。
权利要求
1. 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装置主体,呈箱形,内部具有图像形成部和供纸部;图像读取部,配置在所述装置主体的上方;出纸部,设置在所述装置主体和所述图像读取部之间,具有用于排出形成图像后的纸的出纸盘,所述出纸部至少敞开其前面,用于取出所述纸;以及装置前盖部,配置在所述装置主体的前面上,具有能够向前方打开的单元盖构件,其中,所述装置前盖部包括条纹加工部,其表面具有凹条及凸条;以及平坦加工部,其表面为平坦面,所述平坦加工部包括第一平坦加工部,位于与所述出纸盘相邻的部位。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把手部,设置在一部分或全部所述单元盖构件上,用于单元盖构件的打开操作;其中,所述平坦加工部还包括第二平坦加工部,位于所述把手部的背面部位。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开关盖,配置在所述出纸部的下方,覆盖所述图像形成部,并能向前方打开或关闭;以及供纸盒,配置在所述开关盖的下方,以能够向前方拉出的状态安装在所述装置主体中;其中,所述装置前盖部的单元盖构件包括所述开关盖和所述供纸盒前面上 的装饰盖,所述把手部安装在所述装饰盖上,所述第一平坦加工部设置在所述开关盖上与所述出纸盘相邻的部位,所述第二平坦加工部设置在所述装饰盖上,位于所述把手部的背面部位。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盖 上还具有第三平坦加工部,表示接近所述出纸部的方向。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平坦加工部和所述第三平坦加工部的色彩为亮色,所述装置前盖部的其他 部位的色彩为深色。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深色和 亮色的明度差为孟塞尔颜色图表的孟塞尔值中3以上的明度差。
7.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盖 的第三平坦加工部和所述把手部的第二平坦加工部相连,指向所述出纸 部。
8.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操作部,安装在所述图像读取部的前面;其中, 在该操作部的前面上设有亮色部。
9.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自动供稿装置,安装在所述图像读取部上,能够向上方打开 或关闭;其中,在所述自动供稿装置的开关把手上设有亮色部。
10.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 盖的第三平坦加工部为向前方突出的部位,并且该部位为在所述装置主 体前面一侧中向前方最突出的部位。
11. 根据权利要求IO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 平坦加工部比所述把手部的前面更向前方突出。
12.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开 关盖的第三平坦加工部上标示各种标志。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包括装置主体,呈箱形,内部具有图像形成部和供纸部;图像读取部,配置在所述装置主体的上方;出纸部,设置在所述装置主体和所述图像读取部之间,具有用于排出形成图像后的纸的出纸盘,所述出纸部至少敞开其前面,用于取出所述纸;以及装置前盖部,配置在所述装置主体的前面上,具有能够向前方打开的单元盖构件,其中,所述装置前盖部包括条纹加工部,其表面具有凹条及凸条;以及平坦加工部,其表面为平坦面,所述平坦加工部包括第一平坦加工部,位于与所述出纸盘相邻的部位。由此,可以提高用户所需要的部位的可辨识性。
文档编号G03G15/00GK101470372SQ20081018649
公开日2009年7月1日 申请日期2008年12月23日 优先权日2007年12月27日
发明者秋山卓也 申请人:京瓷美达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