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装置和电视接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16853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显示装置和电视接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装置和电视接收装置。
背景技术
:在以液晶显示装置为代表的使用非发光型的光学元件的显示装置中,为了对液晶面板等显示面板照射光,在该显示面板的背面设置有背光源装置。该背光源装置设置在液晶面板的背面侧(与显示面相反的一侧),例如包括由金属制成且液晶面板一侧的面开口的底座;作为灯被收容在底座内的多根荧光管(例如冷阴极管);和配置在底座的底面上,使从冷阴极管产生的光有效地向液晶面板一侧反射的光反射片。近年来,为了在逐渐大型化的显示装置中确保优异的显示品质,强烈要求背光源装置的照明光量分布的均勻化,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抑制由灯的长边方向的电压差引起的光量(亮度)的不均勻的技术。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背光源装置,是用于利用灯对被照明体进行照明的背光源装置,该背光源装置具有对该灯的长边方向的亮度的不均勻进行补偿的亮度补偿单元。另外,该背光源单元具有用于使来自上述灯的光向特定的方向出射的反射部,上述亮度补偿单元设置在上述反射部,通过控制该反射部的反射率,对上述灯的长边方向的亮度的不均勻进行补偿。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W02004/031647号小册子可是,作为照明光量分布变得不均勻的其它原因,可列举背光源装置内的温度(周围温度)的不均勻。一般纵向放置的显示装置中,存在由于从灯发出的热自然对流而具有从背光源装置的下端部向上端部温度增大的温度梯度的情况。另一方面,一般用于显示装置的灯,具有其发光效率根据周围温度而变化的性质。因此,在具备多个例如周围温度越高发光量越大的灯的背光源装置中,在该背光源装置的下端部,周围温度相对低,因此,灯的发光量小,向该背光源装置的上端部,周围温度升高,因此,灯的发光量大。即,根据背光源装置内的温度分布,各灯的发光量不同,照明光量分布变得不均勻。
发明内容本发明基于上述那样的情况而做出,其目的在于通过以简便的结构确保照明光量的均勻性,提供没有显示不均勻的具有优异的显示品质的显示装置。另外,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包括这样的显示装置的电视接收装置。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和向上述显示面板供给光的背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背光源装置具有光源;和在与上述光源的光出射一侧相反的一侧配设的光反射部件,上述光源在作为该光源的周围的温度的周围温度为Tl时发光效率最大,上述光反射部件的光反射率在上述光源的周围温度为Tl的部位的正下方最小,上述光反射部件的光反射率从该周围温度为Tl的部位的正下方向该光反射部件的端部增大。根据这样的显示装置,能够使照射到显示面板的光量在面板面内均勻,因此能够得到整个显示面板没有亮度不均勻的、具有优异的显示品质的显示装置。显示装置具备的背光源装置,由于从光源发出的热自然对流,容易具有从其下端部向上端部温度增大的温度梯度,存在成为温度根据部位而不同的状态的情况。配设在该背光源装置中的光源,一般发光效率根据周围温度而变化,因此,会产生光源的发光量根据该背光源装置的部位而不同的情况。在该情况下,在为了使从光源产生的光向显示面板一侧反射而配设的光反射部件中,当其光反射率在整体上均勻时,照射到显示面板的光量根据每个部位而不同,成为伴随有亮度不均的显示。但是,本发明的光反射部件,在光源表现出最大发光效率的周围温度为Tl的部位的正下方,光反射率最小,从由该周围温度为Tl的部位的正下方向该光反射部件的端部,光反射率增大。即,在光源的发光量相对大的部位,来自光反射部件的反射光量相对小,另一方面,在光源的发光量相对小的部位,来自光反射部件的反射光量相对大。其结果,能够使照射到显示面板的光量在面板面内均勻,从而能够实现没有显示不均勻的优异的显示品质。另外,在本发明的显示装置中,能够形成为上述光源的周围温度为Tl的部位的正下方为上述光反射部件的上端部,上述光反射部件的光反射率,从该光反射部件的上端部向该光反射部件的下端部增大。在该情况下,在背光源装置内的上端部表现出的温度与光源表现出最大发光效率的周围温度Tl一致,从该背光源装置的上端部向下端部,伴随着周围温度降低,光源的发光效率降低。因此,通过在光反射部件中,使其光反射率从上端部向下端部增大,能够利用来自该光反射部件的反射光量的增大来补偿光源的发光量的降低,从而能够使照射到显示面板的光量在面板面内均勻。另外,能够形成为上述光源的周围温度为Tl的部位的正下方为上述光反射部件的下端部,上述光反射部件的光反射率,从该光反射部件的下端部向该光反射部件的上端部增大。在该情况下,在背光源装置内的下端部表现出的温度与光源表现出最大发光效率的周围温度Tl一致,从该背光源装置的下端部向上端部,伴随着周围温度增大,光源的发光效率降低。因此,通过在光反射部件中,使其光反射率从下端部向上端部增大,能够利用来自该光反射部件的反射光量的增大来补偿光源的发光量的降低,从而能够使照射到显示面板的光量在面板面内均勻。另外,能够形成为上述光源的周围温度为Tl的部位的正下方为上述光反射部件的上端部与下端部之间的内侧部,上述光反射部件的光反射率,从该光反射部件的内侧部向该光反射部件的上端部和下端部增大。在该情况下,在背光源装置内的内侧部表现出的温度与光源表现出最大发光效率的周围温度Tl一致,伴随着从该背光源装置的内侧部向上端部的周围温度的增大、以及从该内侧部向下端部的周围温度的降低,光源的发光效率减小。因此,通过在光反射部件中,使其光反射率从内侧部向上端部和下端部增大,能够利用来自该光反射部件的反射光量的增大来补偿光源的发光量的降低,从而能够使照射到显示面板的光量在面板面内均勻。另外,能够形成为上述背光源装置包括收容上述光源和上述光反射部件的底座,上述底座的光反射率小于上述光反射部件的光反射率,在上述光反射部件形成有多个开口部,上述开口部的作为该开口部相对于上述光反射部件整体的形成比率的开口率,在上述光源的周围温度为Tl的部位最大,上述开口部的开口率从该周围温度为Tl的部位的正下方向该光反射部件的端部减小。根据这样的结构,从光源产生的光,由光反射部件反射,并且在设置在光反射部件的开口部,通过该开口部到达底座并由该底座反射。因此,通过使底座的光反射率小于光反射部件的光反射率,能够在形成有开口部的部分使反射光量降低。即,根据上述结构,光反射部件的开口率从光源的周围温度为Tl的部位的正下方向端部减小,因此,光反射部件的反射光量在光源的周围温度为Tl的部位的正下方最小,向其端部增大。其结果,形成在光源的发光效率大的部位反射光量小、在光源的发光效率小的部位反射光量大的补偿关系,因此能够使照射到显示面板的光量在面板面内均勻。另外,能够形成为在上述底座的与上述光源相对的表面形成有灰色或黑色的涂装。通过这样对底座实施难以反射光的灰色或黑色的涂装,能够使底座的光反射率降低,因此,能够使该底座与光反射部件的光反射率的差异进一步增大,从而能够使由开口部产生的反射光量的调整能力进一步增大。另外,能够形成为在上述光反射部件与上述底座之间,插入有灰色或黑色的部件。在该情况下,从光源产生的光,在开口部,由被插入光反射部件与底座之间的部件反射。通过使该部件为难以反射光的灰色或黑色,能够使部件的光反射率降低,因此,能够使该部件与光反射部件的光反射率的差异进一步增大,从而能够使由开口部产生的反射光量的调整能力进一步增大。另外,能够形成为上述背光源装置包括收容上述光源和上述光反射部件的底座,上述底座的光反射率大于上述光反射部件的光反射率,在上述光反射部件形成有多个开口部,上述开口部的作为该开口部相对于上述光反射部件整体的形成比率的开口率,在上述光源的周围温度为Tl的部位的正下方最小,上述开口部的开口率从该周围温度为Tl的部位的正下方向该光反射部件的端部增大。通过这样使底座的光反射率大于光反射部件的光反射率,能够在形成有开口部的部分使反射光量增大。即,根据上述结构,光反射部件的开口率从光源的周围温度为Tl的部位的正下方向端部增大,因此,来自该光反射部件的反射光量在光源的周围温度为Tl的部分的正下方最小,向端部增大。其结果,形成在光源的发光效率大的部位反射光量小、在光源的发光效率小的部位反射光量大的补偿关系,从而能够使照射到显示面板的光量在面板面内均勻。另外,能够形成为在上述底座的与上述光源相对的表面涂敷有荧光增白剂。另外,能够形成为在上述底座的与上述光源相对的表面蒸镀有金属而获得光泽。通过这样在底座涂敷容易反射光的荧光增白剂、或者蒸镀金属赋予光泽,能够使底座的光反射率增大,因此,能够使该底座与光反射部件的光反射率的差异进一步增大,从而能够使由开口部产生的反射光量的调整能力进一步增大。另外,能够形成为在上述光反射部件与上述底座之间,插入有涂敷有荧光增白剂的部件。另外,能够形成为在上述光反射部件与上述底座之间,插入有蒸镀有金属而具有光泽的部件。在该情况下,从光源产生的光在开口部由被插入光反射部件与底座之间的部件反射。通过使该部件为涂敷有容易反射光的荧光增白剂的部件、或者为蒸镀有金属而具有光泽的部件,能够使部件的光反射率增大,因此,能够使该部件与光反射部件的光反射率的差异进一步增大,从而能够使由开口部产生的反射光量的调整能力进一步增大。另外,能够形成为上述开口部设置在上述光反射部件中的上述光源的正下方。开口部与其周边的通常部分(即未设置开口部的部分)会产生大的亮度差,因此,当观看映出在显示装置上的图像时,开口部有可能被看到。因此,通过将开口部设置在光源的正下方(重叠的位置),光源存在于观看显示装置的视点与开口部之间,因此能够防止开口部被看到。另外,上述开口率能够由上述开口部彼此的间隔、上述开口部的大小和上述开口部的形状中的任一个或多个来控制。通过这样使开口部彼此的间隔、开口部的大小或开口部的形状变化的简便的方法,能够容易地得到期望的开口率。另外,能够形成为包括用于将上述光源支撑在上述底座上的光源支撑部,在上述光反射部件,设置有用于上述光源支撑部插通的插通孔,上述开口部与上述插通孔形成为相互不同的面积。在该情况下,在光反射部件设置有开口部、并且设置有与该开口部具有不同功能的开口(插通孔)。因此,通过使开口部和插通孔形成为相互不同的面积,开口部和插通孔能够区别,因此,在组装显示装置时不会将两者混淆,能够期待制造工序的简便化。另外,能够形成为包括用于将上述光源支撑在上述底座上的光源支撑部,在上述光反射部件,设置有用于上述光源支撑部插通的插通孔,上述开口部与上述插通孔形成为相互不同的形状。在该情况下也是,在光反射部件设置有开口部、并且设置有与该开口部具有不同功能的开口(插通孔)。因此,通过使开口部和插通孔为相互不同的形状,开口部和插通孔能够区别,因此,在组装显示装置时不会将两者混淆,能够期待制造工序的简便化。另外,能够形成为上述多个开口部分别呈交错状配置。另外,能够形成为上述多个开口部分别并列配置。通过形成为上述那样的各形态的开口部,开口部的排列变得规则,能够提高反射光量的调整精度。另外,上述开口部能够通过对上述光反射部件进行冲孔而形成。另外,上述开口部能够通过对上述光反射部件进行刻绘而形成。另外,上述开口部能够通过对上述光反射部件进行激光加工而形成。通过这样利用冲孔、刻绘或者激光加工来形成开口部,能够适当设计开口部的形态,并且能够容易地形成依照设计的开口部。另外,能够形成为在上述光反射部件,形成有多个点配置而成的点图案,上述点图案的光反射率小于上述光反射部件的光反射率,上述点图案的作为该点图案相对于上述光反射部件整体的形成比率的点图案占有率,在上述光源的周围温度为Tl的部位的正下方最大,上述点图案的点图案占有率从该周围温度为Tl的部位的正下方向该光反射部件的端部减小。根据这样的结构,从光源产生的光,由光反射部件的表面反射,并且在光反射部件上形成的点图案上,由构成点图案的各点反射。因此,通过使点的光反射率小于光反射部件的光反射率,能够在形成有点图案的部分使反射光量降低。即,根据上述结构,点图案占有率从光源的周围温度为Tl的部位的正下方向端部减小,因此,来自光反射部件的反射光量在光源的周围温度为Tl的部分的正下方最小,向其端部增大。其结果,形成在光源的发光效率大的部位反射光量小、在光源的发光效率小的部位反射光量大的补偿关系,因此能够使照射到显示面板的光量均勻。另外,能够使上述点图案为灰色或黑色。通过这样形成难以反射光的灰色或黑色的点图案,能够使点的光反射率降低,因此,能够使该点与光反射部件的光反射率的差异进一步增大,从而能够使由点图案产生的反射光量的调整能力进一步增大。另外,能够形成为在上述光反射部件,形成有点图案,上述点图案的光反射率大于上述光反射部件的光反射率,上述点图案的作为该点图案相对于上述光反射部件整体的形成比率的点图案占有率,在上述光源的周围温度为Tl的部位的正下方最小,上述点图案的点图案占有率从该周围温度为Tl的部位的正下方向该光反射部件的端部增大。通过这样使点的光反射率大于光反射部件的光反射率,能够在形成有点图案的部分使反射光量增大。即,根据上述结构,点图案占有率从光源的周围温度为Tl的部位的正下方向端部增大,因此,光反射部件的反射光量在光源的周围温度为Tl的部分的正下方最小,向其端部增大。其结果,形成在光源的发光效率大的部位反射光量小、在光源的发光效率小的部位反射光量大的补偿关系,从而能够使照射到显示面板的光量均勻。另外,能够形成为上述点图案涂敷有荧光增白剂。通过这样涂敷容易反射光的荧光增白材料而形成点图案,能够使点的光反射率增大,因此,能够使该点与光反射部件的光反射率的差异进一步增大,从而能够使由点图案产生的反射光量的调整能力进一步增大。另外,能够使得上述点图案设置在上述光反射部件中的上述光源的正下方。点图案的各点与其周边的通常部分(即未设置开口部的部分)会产生大的亮度差,因此,当观看映出在显示装置上的图像时,点图案有可能被看到。因此,通过将点图案设置在光源的正下方(重叠的位置),光源存在于观看显示装置的视点与点图案之间,能够防止点图案被看到。另外,上述点图案占有率能够由上述点彼此的间隔、上述点的大小和上述点的形状中的任一个或多个来控制。通过这样使点彼此的间隔、点的大小或点的形状变化的简便的方法,能够容易地得到期望的点图案占有率。另外,能够形成为上述点图案的上述多个点分别呈交错状配置。另外,能够形成为上述点图案的上述多个点分别并列配置。通过形成为上述那样的各形态的点,点的排列变得规则,能够提高反射光量的调整精度。另外,上述点图案能够通过在上述光反射部件上实施印刷而形成。另外,上述点图案能够通过在上述光反射部件上实施金属蒸镀而形成。通过这样利用印刷或金属蒸镀来形成点图案,能够适当设计点图案的形态,并且能够容易地形成依照设计的点图案。另外,能够形成为上述光源为并列配置的多个线状光源,上述线状光源的排列间隔,在上述背光源装置的下端部一侧比在该背光源装置的上端部一侧小。线状光源的排列间隔小的部分的发热量大于该排列间隔大的部分的发热量,因此,在该间隔小的部分,周围温度容易上升。因此,通过使配置在背光源装置的下端部一侧的线状光源的间隔小于配置在该背光源装置的上端部一侧的线状光源的间隔,能够使得难以产生以往在背光源装置中产生的周围温度从下端部向上端部增大的温度梯度,进而能够使多个光源的发光量均勻化。另外,能够使得上述显示面板为使用液晶的液晶面板。这样包括液晶面板的显示装置,作为液晶显示装置,能够应用于各种用途,例如电视和计算机的桌面画面等,特别适合用于大型画面。另外,本发明的电视接收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上述显示装置。根据这样的电视接收装置,能够提供显示不均勻被防止或抑制的、视认性优异的电视图像。发明效果根据本发明的显示装置,通过以简便的结构确保照明光量的均勻性,能够确保没有显示不均勻的优异的显示品质。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电视接收装置,因为使用这样的显示装置,所以能够提供显示不均勻的发生被抑制的高品质的电视图像。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视接收装置的概略结构的分解立体图。图2是表示图1的电视接收装置包括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概略结构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图2的液晶显示装置的A-B线截面图。图4是表示图2的液晶显示装置具备的冷阴极管的周围温度与发光效率的关系的图。图5是示意性地表示在图2的液晶显示装置中配设的光反射片的结构的平面图。图6是示意性地表示图5的光反射片的作用效果的说明图。图7是示意性地表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液晶显示装置中配设的光反射片的结构的平面图。图8是示意性地表示图7的光反射片的作用效果的说明图。图9是表示光反射片的一个变形例的平面图。图10是表示光反射片的一个变形例的平面图。图11是示意性地表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液晶显示装置中配设的光反射片的结构的平面图。图12是示意性地表示图11的光反射片的作用效果的说明图。图13是示意性地表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液晶显示装置中配设的光反射片的结构的平面图。图14是示意性地表示图13的光反射片的作用效果的说明图。符号说明10液晶显示装置(显示装置)11液晶面板(显示面板)12背光源装置14,34底座17冷阴极管(光源)17a窄间隔部分17b宽间隔部分19灯夹(光源支撑部)20,30光反射片(光反射部件)21插通孔22开口部31点TV电视接收装置。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方式1>根据图1图6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包括液晶显示装置10的电视接收装置TV进行例示。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电视接收装置的概略结构的分解立体图,图2是表示液晶显示装置的概略结构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该液晶显示装置的A-B线截面图,图4是表示该液晶显示装置具备的冷阴极管的周围温度与发光效率的关系的图,图5是示意性地表示在该液晶显示装置中配设的光反射片的结构的平面图,图6是示意性地表示该光反射片的作用效果的说明图。此外,在各图的一部分中,表示出了xl-x2轴和yl_y2轴,是以各轴方向为由各图表示的方向的方式描绘的。本实施方式的电视接收装置TV,如图1所示,包括液晶显示装置10;以夹着该液晶显示装置10的方式收容该液晶显示装置10的正面背面两机壳Ca和Cb;电源P;调谐器T;和支架S。液晶显示装置(显示装置)10整体呈横长的方形,以短边方向与铅垂线一致的纵向放置的状态被收容。该液晶显示装置10,如图2所示,包括作为显示面板的液晶面板11和作为外部光源的背光源装置12,它们由边框13等保持为一体。接着,对构成液晶显示装置10的液晶面板11和背光源装置12进行说明(参照图2和图3)。液晶面板11形成为一对玻璃基板以隔开规定的间隙的状态被贴合、并且在两玻璃基板间封入有液晶的结构。在一个玻璃基板上,设置有与相互正交的源极配线和栅极配线连接的开关元件(例如TFT)、和与该开关元件连接的像素电极等,在另一个玻璃基板上,设置有相对电极、和以规定排列配置有R、G、B等各着色部的彩色滤光片等。背光源装置12是所谓的正下方型的背光源装置,为在液晶面板11的面板面(即显示面)的背面正下方,沿着该面板面具备多个管状光源(在此,作为高压放电管使用冷阴极管(光源)17)的结构。另外,背光源装置12包括上面一侧开口的呈大致箱型的底座14;以覆盖底座14的开口部的方式安装的多个光学部件15(从图示下侧开始依次为扩散板、扩散片、透镜片、反射型偏光板);和用于将这些光学部件15保持在底座14上的框架16。另外,在底座14内设置有冷阴极管17;将冷阴极管17组的两端部一并覆盖的灯保持件(lampholder)18;和用于将冷阴极管17安装在底座14上的灯夹(lampclip)(光源支撑部件)19。此外,在该背光源装置12中,冷阴极管17的光学部件15—侧为光出射侧。冷阴极管17呈细长的管状,以其长度方向(即轴线方向)与底座14的长边方向一致的状态,在底座14内收容有多根(在图2中为16根)。此外,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的冷阴极管17,其发光效率与周围温度之间具有如图4所示的相关关系,发光效率(相对亮度)最大时的周围温度为T1=65°C。另外,冷阴极管17的排列间隔,如图3所示,在背光源装置12的下端部(图中B侧)设置有相对窄的窄间隔部分17a,另一方面,在背光源装置12的上端部(图中A侧)设置有相对宽的宽间隔部分17b。更具体而言,冷阴极管17的排列间隔从背光源装置12的下端部一侧(x2方向)向上端部一侧(xl方向)逐渐增大。另外,在该背光源装置12内,具有从其上端部一侧向下端部一侧温度逐渐降低的温度梯度,具体而言,配置在上端部的冷阴极管17的周围温度为65°C,配置在下端部的冷阴极管17的周围温度为60°C。另外,底座14由金属制的金属板构成,在该底座14的内表面侧(与冷阴极管17的相对面)形成有黑色的涂装,并且在与冷阴极管17的光出射一侧相反的一侧配置有光反射片(光反射部件)20,由此形成光反射面。通过这样包括光反射片20的底座14,能够使从冷阴极管17出射的光向扩散板等光学部件15—侧反射。光反射片20例如由具有光反射性的树脂片构成,其光反射率大于底座14的光反射率。另外,光反射片20与并列的冷阴极管17形成的面平行地配置,如图5所示,成为光反射片20的短边方向的一端部一侧(x2方向)与冷阴极管17的排列的窄间隔部分17a相对、且另一端部一侧(xl方向)与冷阴极管17的排列的宽间隔部分17b相对的状态。另外,光反射片20具有用于插通灯夹19的插通孔21、和用于调整光反射片20的光反射率的开口部22(在图2中开口部22的图示省略),插通孔21和开口部22形成为相互不同大小(面积)的圆形。利用该光反射片20,入射到光学部件15的光,如图6所示,为从冷阴极管17直接入射的光La、由该光反射片20反射后的光Ral、和通过开口部22到达金属制的底座14并由该底座14的黑色面反射的光Ra2的总和。在此,光反射片20的光反射率比底座14的光反射率大,因此,光Ral的光量比光Ra2的光量大,在光反射片20中,在形成有开口部22的部位,光反射率降低。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对光反射片20进行冲孔,开口部22各自形成为相等的大小(面积)。这些多个开口部22,如图5所示,沿着光反射片20的长边方向(冷阴极管17的轴线方向、yl_y2轴方向),在冷阴极管17的正下方形成列,该开口部22的列沿着光反射片20的短边方向(冷阴极管17的并列方向、xl-x2轴方向)并列。当着眼于该多个开口部22的配置间隔时,如图5所示,关于在冷阴极管17的轴线方向邻接的开口部22彼此的间隔,在位于光反射片20的下端部一侧(x2方向)的列中,该间隔相对大,开口部22配置得疏。另一方面,在位于光反射片20的上端部一侧(xl方向)的列中,在冷阴极管17的轴线方向邻接的开口部22彼此的间隔相对小,开口部22配置得密。由此,作为开口部22相对于光反射片20整体的形成比率的开口率,在光反射片20的上端部、即冷阴极管17的周围温度为T1的部位的正下方最大,向该光反射片20的下端部逐渐减小。根据以上结构的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10和电视接收装置TV,能够得到以下的作用效果。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10,包括当周围温度为T1时发光效率最大的冷阴极管17,在与该冷阴极管17的光出射一侧相反的一侧配设的光反射片20,在冷阴极管17的周围温度为T1的部位的正下方光反射率最小,从该周围温度为T1的部位的正下方向该光反射片20的端部,光反射率增大。根据这样的结构,在冷阴极管17的发光量相对大的部位,来自光反射片20的反射光量相对小,另一方面,在冷阴极管17的发光量相对小的部位,来自光反射片20的反射光量相对大。其结果,能够使照射到液晶面板11的光量在面板面内均勻,从而能够实现没有显示不均勻的优异的显示品质。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光反射片20的上端部相当于冷阴极管17的周围温度为T1的部位的正下方,从该光反射片20的上端部向下端部,光反射率增大。在该情况下,从背光源装置12的上端部向下端部,伴随着周围温度降低,冷阴极管17的发光效率降低。因此,通过在光反射片20中,使其光反射率从上端部向下端部增大,能够利用来自该光反射片20的反射光量的增大来补偿冷阴极管17的发光量的减少,从而能够使照射到液晶面板11的光量在面板面内均勻。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底座14的光反射率小于光反射片20的光反射率,并且,设置在光反射片20中的开口部22的作为该开口部22相对于该光反射片20整体的形成比率的开口率,在冷阴极管17的周围温度为T1的部位的正下方最大,从该周围温度为T1的部位的正下方向该光反射片20的端部,开口率减小。通过这样在光反射片20中设置开口部22,从冷阴极管17产生的光由光反射片20反射,并且,在设置在光反射片20中的开口部22中,通过该开口部22到达底座14并由该底座14反射。因此,通过使底座14的光反射率小于光反射片20的光反射率,能够在形成有开口部22的部分使反射光量降低。即,根据上述结构,光反射片20的反射光量在冷阴极管17的周围温度为T1的部位的正下方最小,向该光反射片20的端部增大。其结果,形成在冷阴极管17的发光效率大的部位反射光量小、且在冷阴极管17的发光效率小的部位反射光量大的补偿关系,因此,能够使照射到液晶面板11的光量在面板面内均勻。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底座14的与冷阴极管17相对的表面形成有黑色的涂装。通过这样对底座14实施难以反射光的黑色的涂装,能够使底座14的光反射率降低,因此,能够使该底座14与光反射片20的光反射率的差异进一步增大,从而能够使由开口部22产生的反射光量的调整能力进一步增大。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光反射片20设置有用于插通灯夹19的插通孔21、和用于调整光反射率的开口部22,插通孔21与开口部22形成为相互不同面积的圆形。通过这样使插通孔21与开口部22成为相互不同的大小(面积),插通孔21与开口部22容易区别,因此,在组装背光源装置12时不会将两者混淆,能够期待制造工序的简便化。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开口部22设置在光反射片20中的冷阴极管17的正下方。通过形成为这样的结构,能够防止开口部22被看到。即,开口部22与其周边的通常部分(即未设置开口部22的部分)相比相对较暗,两者之间会产生大的亮度差,因此,当观看映出在液晶面板11上的图像时,开口部22有可能被看到。因此,通过将开口部22设置在冷阴极管17的正下方(重叠的位置),冷阴极管17存在于观看液晶面板11的视点与开口部22之间,因此,能够防止开口部22被看到。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光反射片20的开口率通过改变开口部22彼此的间隔来控制,能够通过这样简便的方法容易地得到期望的开口率。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开口部22各自并列配置,由此,开口部22的排列变得规则,能够提高反射光量的调整精度。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开口部22通过对光反射片20进行冲孔而形成,能够以简便的方法容易地得到依照设计的开口部22。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冷阴极管17的排列间隔,在背光源装置12的下端部一侧小于在该背光源装置12的上端部一侧。在该情况下,冷阴极管17的排列间隔小的部分的发热量大于该排列间隔大的部分的发热量,因此,在该间隔小的部分,周围温度容易上升。因此,通过使配置在背光源装置12的下端部一侧的冷阴极管17的间隔小于配置在上端部一侧的冷阴极管17的间隔,能够使得难以产生以往在背光源装置中产生的周围温度从下端部向上端部增大的温度梯度,进而能够使多个冷阴极管17的发光量均勻化。〈实施方式2>接着,根据图7和图8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进行说明。与上述实施方式1的不同在于对光反射片与底座的光反射率的关系、以及开口部和插通孔的形态进行了变更,其它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对于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重复说明。图7是示意性地表示在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中配设的光反射片的结构的平面图,图8是示意性地表示该光反射片的作用效果的说明图。冷阴极管17,如图7所示,呈细长的管状,以其长度方向(即轴线方向)与底座14b的长边方向一致的状态,在底座14b内收容有多根。此外,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的冷阴极管17,其发光效率与周围温度之间具有相关关系,发光效率(相对亮度)最大时的周围温度为Tl=65°C。另外,在背光源装置12内,具有从其上端部一侧(图7的xl方向)向下端部一侧(图7的x2方向)温度逐渐降低的温度梯度,具体而言,配置在上端部的冷阴极管17的周围温度为65°C,配置在下端部的冷阴极管17的周围温度为60°C。构成该背光源装置12的底座14b由金属制的金属板构成,在该底座14b的内侧面(与冷阴极管17的相对面)涂敷有荧光增白剂,并且在与冷阴极管17的光出射一侧相反的一侧配设有光反射片20b,由此形成光反射面。光反射片20b例如由具有光反射性的树脂片构成,其光反射率小于底座14b的光反射率。另外,光反射片20b具有插通孔21b和用于调整光反射片20b的光反射率的开口部22b,插通孔21b为四角形,开口部22b为具有多种不同面积的圆形。该光反射片20b配设在底座14b上,由此,从冷阴极管17产生的光,如图8所示入射到光学部件15。S卩,向光学部件15的入射光为从冷阴极管17直接入射的光La、由光反射片20b反射后的光Rbl、和通过开口部22b到达金属制的底座14b并由该底座14b的涂敷有荧光增白剂的面反射的光Rb2的总和。在此,光反射片20b的光反射率比底座14b的光反射率小,因此,光Rbl的光量比光Rb2的光量小,在光反射片20b中,在形成有开口部22b的部位,光反射率增大。开口部22b,如图7所示,形成为在光反射片22b的长边方向(即冷阴极管17的轴线方向、yl-y2轴方向)排列配置成1列、且其面积分别相等。在冷阴极管17的轴线方向排列的开口部22b的列,在光反射片22b的短边方向(即冷阴极管17的并列方向、xl_x2轴方向)并列有多个(在图7中为9列)。在光反射片22b的下端部一侧(x2方向),开口部22b的大小(面积)相对较大,并且该开口部22b彼此的间隔相对较小。另一方面,在光反射片22b的上端部一侧(xl方向),开口部22b的面积相对较小,并且其间隔相对较大。由此,作为开口部22b相对于光反射片20b整体的形成比率的开口率,在光反射片20b的上端部、即冷阴极管17的周围温度为T1的部位的正下方最小,向该光反射片20b的下端部逐渐增大。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10,底座14b的光反射率大于光反射片20b的光反射率,并且,设置在光反射片20b中的开口部22b,其开口率在冷阴极管17的周围温度为T1的部位的正下方最小,从该周围温度为T1的部位的正下方向该光反射片20b的端部,开口率增大。通过这样使底座14b的光反射率大于光反射片20b的光反射率,能够在形成有开口部22b的部分使反射光量增大。即,根据上述结构,光反射片20b的开口率从冷阴极管17的周围温度为T1的部位的正下方向端部增大,因此,来自该光反射片20b的反射光量在冷阴极管17的周围温度为T1的部分的正下方最小,向该光反射片20b的端部增大。其结果,形成在冷阴极管17的发光效率大的部位反射光量小、在冷阴极管17的发光效率小的部位反射光量大的补偿关系,因此,能够使照射到液晶面板11的光量在面板面内均勻。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底座14b的与冷阴极管17相对的表面涂敷有荧光增白剂。通过这样在底座14b涂敷容易反射光的荧光增白剂,能够使底座14b的光反射率增大,因此,能够使该底座14b与光反射片20b的光反射率的差异进一步增大,从而能够使由开口部22b产生的反射光量的调整能力进一步增大。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插通孔21b与开口部22b形成为相互不同的形状,由此,插通孔21b与开口部22b容易区别,因此,在组装背光源装置12时不会将两者混淆,能够期待制造工序的简便化。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光反射片20b的开口率通过改变开口部22b彼此的间隔和开口部22b的面积(大小)来控制,能够通过这样简便的方法容易地得到期望的开口率。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2,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根据上述记述和附图来说明的实施方式,例如以下那样的方式也包括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在上述的实施方式1中,例示了光反射片20的上端部相当于冷阴极管17的周围温度为T1的部位的正下方的情况,但是例如周围温度为T1的部位的正下方为光反射片20c的下端部的情况下,也能够应用本发明。在该情况下,冷阴极管17的发光效率从光反射片20c的下端部一侧向上端部一侧减小,因此,优选以如图9所示的形态设置开口部22c。艮口,优选将开口部22c形成为其开口率在光反射片20c的下端部一侧(x2方向)最大,向该光反射片20c的上端部一侧(xl方向),开口率减小。在上述的实施方式1中,例示了光反射片20的上端部相当于冷阴极管17的周围温度为T1的部位的正下方的情况,但是例如周围温度为T1的部位的正下方为光反射片20d的上端部与下端部之间的内侧部的情况下,也能够应用本发明。在该情况下,冷阴极管17的发光效率从光反射片20d的内侧部向上端部一侧和下端部一侧减小,因此,优选以如图10所示的形态设置开口部22d。即,优选将开口部22d形成为其开口率在光反射片20d的短边方向(xl_x2轴方向)的中心部最大,向该光反射片20d的上端部一侧(xl方向)和下端部一侧(x2方向),开口率减小。在上述的实施方式1中,将底座14的与冷阴极管17相对的表面涂成黑色,但是只要是难以反射光的颜色即可,例如也可以涂成灰色。另外,例如也可以在光反射片20与底座14之间插入有灰色或黑色的部件。在该情况下,从冷阴极管17产生的光通过开口部22,在该部件的表面被反射。在上述的实施方式2中,在底座14b的与冷阴极管17相对的表面涂敷荧光增白剂,但是只要使得容易反射光即可,例如也可以通过在底座14b的与冷阴极管17相对的表面蒸镀金属而赋予光泽。在上述的实施方式2中,为了提高光反射率,在底座14b涂敷荧光增白剂,但是例如也可以在光反射片20b与底座14b之间插入有涂敷有荧光增白剂的部件。另外,也可以在光反射片20b与底座14b之间插入有通过蒸镀金属而具有光泽的部件。在这些情况下,从冷阴极管17产生的光通过开口部22b,在该部件的表面被反射。在上述的实施方式1、2中,开口部通过冲孔形成,但是只要能够将开口部按照设计的形态形成,例如也可以使用刻绘、激光加工等形成方法。在上述的实施方式1、2中,开口部并列配置,但是例如也可以呈交错状配置。另外,开口部在冷阴极管的轴线方向排列配置成1列,但是也可以不规则地配置。〈实施方式3>接着,根据图11和图12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进行说明。在该实施方式3中,表示代替开口部而形成有点图案的情况,其它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对于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重复说明。图11是示意性地表示在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中配设的光反射片的结构的平面图,图12是示意性地表示该光反射片的作用效果的说明图。冷阴极管17,如图11所示,呈细长的管状,以其长度方向(即轴线方向)与底座34的长边方向一致的状态,在底座34内收容有多根。此外,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的冷阴极管17,其发光效率与周围温度之间具有相关关系,发光效率(相对亮度)最大时的周围温度为Tl=65°C。另外,在背光源装置12内,具有从其上端部一侧(xl方向)向下端部一侧(x2方向)温度逐渐降低的温度梯度,具体而言,配置在上端部的冷阴极管17的周围温度为65°C,配置在下端部的冷阴极管17的周围温度为60°C。底座34由金属制的金属板构成,在与冷阴极管17的光出射一侧相反的一侧配设有光反射片30,由此形成光反射面。通过这样包括光反射片30的底座34,能够使从冷阴极管17出射的光向光学部件15—侧反射。光反射片30例如由具有光反射性的树脂片构成,在该光反射片30的与冷阴极管17相对的面上形成有多个黑色的点31排列而成的点图案。该点31通过在光反射片30的表面上印刷例如碳、锌、氧化钛等的膏而形成。作为该印刷方法,优选例如喷墨印刷、凹版印刷等。在此,将测定上述点31与光反射片30的光反射率的结果示于表1。表1中,光反射率表示光反射片30和点31的固有的光反射率。点图案占有率表示点31相对于光反射片30整体的形成比率。平均光反射率表示在基于该点图案占有率在光反射片30上形成有点图案的情况下,光学部件一侧的光反射率的实际测定值。另外,还记载有形成有灰色的点的情况下的测定结果作为参考值。[表1]<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7</column></row><table>如表1所示,黑色的点31的光反射率,为光反射片30的光反射率的1/15左右,表明通过在光反射片30上印刷该黑色点31,使反射光量大大降低。另外,能够确认通过将该黑色点31的点图案占有率从1.4%增大至8.5%,平均反射率减少了6.5%,实现了作为反射光量的调整手段的效果。通过在底座34上配设这样印刷有点31的光反射片30,从冷阴极管17产生的光如图12所示入射到光学部件15。S卩,向光学部件15的入射光为从冷阴极管17直接入射的光La、由光反射片30反射后的光Rcl、和由点31反射后的光Rc2的总和。在此,黑色的点31的光反射率为光反射片30的光反射率的1/15左右,非常小,因此,光Rcl的光量大于光Rc2的光量,在光反射片30中,在形成有点31的部位,光反射率降低。上述的点31,如图11所示,形成为其大小(面积)分别相等,沿着光反射片30的长边方向(冷阴极管17的轴线方向、yl_y2轴方向)形成列,该点31的列在光反射片30的短边方向(即冷阴极管17的并列方向、xl-x2轴方向)并列。当着眼于该多个点31的形成间隔时,关于在冷阴极管17的轴线方向邻接的点31的间隔,在位于光反射片30的下端部一侧(x2方向)的列中,该间隔相对较大,点31配置得疏。另一方面,在位于光反射片30的上端部一侧(xl方向)的列中,在冷阴极管17的轴线方向邻接的点31的间隔相对较小,点31配置得密。由此,点图案占有率在光反射片30的上端部、即冷阴极管17的周围温度为T1的部位的正下方最大,向该光反射片30的下端部逐渐减小。以上,在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10中,点31的光反射率小于光反射片30的光反射率,并且设置在光反射片30上的点31的作为该点31相对于该光反射片30整体的形成比率的点图案占有率,在冷阴极管17的周围温度为T1的部位的正下方最大,从该周围温度为T1的部位的正下方向该光反射片30的端部,点图案占有率减小。通过这样在光反射片30上设置点31,从冷阴极管17产生的光由光反射片30反射,并且由设置在光反射片30上的点31反射。因此,通过使点31的光反射率小于光反射片30的光反射率,能够在形成有点31的部分使反射光量减少。即,根据上述结构,点图案占有率从冷阴极管17的周围温度为T1的部位的正下方向端部减小,因此,来自光反射片30的反射光量在冷阴极管17的周围温度为T1的部分的正下方最小,向其端部增大。其结果,形成在冷阴极管17的发光效率大的部位反射光量小、在冷阴极管17的发光效率小的部位反射光量大的补偿关系,因此,能够使照射到液晶面板11的光量均勻。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点31为黑色。通过这样形成难以反射光的黑色的点图案,能够使点31的光反射率降低,因此,能够使该点31与光反射片30的光反射率的差异进一步增大,从而能够使由点图案产生的反射光量的调整能力进一步增大。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点图案占有率通过改变点31彼此的间隔来控制,能够通过这样简便的方法容易地得到期望的点图案占有率。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点31分别并列配置,由此,点31的排列能够形成规则的点图案,从而能够提高反射光量的调整精度。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点31通过在光反射片30上实施印刷而形成,能够以简便的方法容易地得到依照设计的点图案。〈实施方式4>接着,根据图13和图14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进行说明。与上述各实施方式的不同在于对光反射片与点的光反射率的关系、以及点的形态进行了变更,其它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对于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重复说明。图13是示意性地表示在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中配设的光反射片的结构的平面图,图14是示意性地表示该光反射片的作用效果的说明图。冷阴极管17,如图13所示,呈细长的管状,以其长度方向(即轴线方向)与底座34的长边方向一致的状态,在底座34内收容有多根。此外,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的冷阴极管17,其发光效率与周围温度之间具有相关关系,发光效率(相对亮度)最大时的周围温度为Tl=65°C。另外,在背光源装置12内,具有从其上端部一侧(xl方向)向下端部一侧(x2方向)温度逐渐降低的温度梯度,具体而言,配置在上端部的冷阴极管17的周围温度为65°C,18配置在下端部的冷阴极管17的周围温度为60°C。配设在该背光源装置12中的光反射片30b,例如由具有光反射性的树脂片构成,在该光反射片30b的与冷阴极管17相对的面上,形成有例如涂敷有由芪衍生物形成的荧光增白剂的多个点31b排列而成的点图案。在此,将测定上述点31b与光反射片30b的光反射率的结果示于表2。此外,表2中的荧光增白剂点的光反射率和平均光反射率,是通过对点31b照射可见光和紫外光而测定的。[表2]<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9</column></row><table>如表2所示,涂敷有荧光增白剂的点31b的光反射率大于光反射片30b的光反射率,通过在光反射片30b上印刷该荧光增白剂点31b,能够增大反射光量。通过在底座34上配设这样涂敷有点31b的光反射片30b,从冷阴极管17产生的光如图14所示入射到光学部件15。S卩,向光学部件15的入射光为从冷阴极管17直接入射的光La、由光反射片30b反射后的光Rdl、和由点31反射后的光Rd2的总和。在此,涂敷有荧光增白剂的点31b的光反射率大于光反射片30b的光反射率,因此,光Rd2的光量大于光Rdl的光量,在光反射片30b中,在形成有点31b的部位,光反射率增大。上述的点31b形成为在光反射片31b的长边方向(冷阴极管17的轴线方向、yl_y2轴方向)排列配置成一列、且其面积分别相等。在冷阴极管17的轴线方向排列的点31b的列,在光反射片31b的短边方向(冷阴极管17的并列方向、xl-x2轴方向)并列有多个(在图13中为13列)。在光反射片30b的下端部一侧(x2方向),点31b的面积(大小)相对较大,并且该点31b彼此的间隔相对较小。另一方面,在光反射片30b的上端部一侧(xl方向),点31b的面积相对较小,并且其间隔相对较大。由此,点31b的点图案占有率在光反射片30b的上端部、即冷阴极管17的周围温度为T1的部位的正下方最小,向该光反射片30b的下端部逐渐增大。以上,在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10中,点31b的光反射率大于光反射片30b的光反射率,并且,设置在光反射片30b上的点31b的作为该点31b相对于该光反射片30b整体的形成比率的点图案占有率,在冷阴极管17的周围温度为T1的部位的正下方最小,从该周围温度为T1的部位的正下方向该光反射片30b的端部,点图案占有率减小。根据这样的结构,点图案占有率从冷阴极管17的周围温度为T1的部位的正下方向端部增大,因此,来自光反射片30b的反射光量在冷阴极管17的周围温度为T1的部分的正下方最小,向其端部增大。其结果,形成在冷阴极管17的发光效率大的部位反射光量小、在冷阴极管17的发光效率小的部位反射光量大的补偿关系,因此,能够使照射到液晶面板11的光量均勻。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点3lb通过涂敷荧光增白剂而形成。通过这样形成容易反射光的荧光增白剂的点图案,能够使点31b的光反射率增大,因此,能够使该点31b与光反射片30b的光反射率的差异进一步增大,从而能够使由点图案产生的反射光量的调整能力进一步增大。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光反射片30b的点图案占有率通过改变点31b彼此的间隔和点31b的面积(大小)来控制,能够通过这样简便的方法容易地得到期望的点图案占有率。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4,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根据上述记述和附图来说明的实施方式,例如以下那样的方式也包括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在上述的实施方式3中,在光反射片30上印刷黑色的点31,但是只要是难以反射光的颜色即可,例如也可以印刷灰色的点。在上述的实施方式3、4中,通过在光反射片上印刷而形成点,但是在例如点的构成材料含有金属的情况下,也可以使用金属蒸镀等形成方法。在该情况下,优选对不形成点的部位实施遮蔽进行蒸镀。在上述的实施方式3、4中,点并列配置,但是例如也可以呈交错状配置。另外,将点在冷阴极管的轴线方向排列配置成1列,但是也可以不规则地配置。<其它实施方式>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根据上述记述和附图来说明的实施方式,例如以下那样的实施方式也包括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1)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例示了窄间隔部分17a位于背光源装置12的下端部一侧、且宽间隔部分17b位于背光源装置12的上端部一侧的情况,但是窄间隔部分和宽间隔部分的形成位置是任意的,另外,也可以将冷阴极管17等间隔地配置。但是,为了缓和在显示装置中产生的背光源装置内的温度梯度,优选在相对低温的背光源装置12的下端部一侧使冷阴极管17的排列间隔小,在相对高温的上端部一侧使冷阴极管17的排列间隔大。(2)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例示了使用冷阴极管17作为光源的情况,但是使用例如热阴极管等其它种类的光源的情况也包含在本发明内。(3)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底座由金属制的金属板构成,但是也可以通过树脂成形来形成。(4)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使用TFT作为液晶显示装置10的开关元件,但是也能够应用于使用TFT以外的开关元件(例如薄膜二极管(TFD))的液晶显示装置,除了进行彩色显示的液晶显示装置以外,也能够应用于进行黑白显示的液晶显示装置。(5)在上述的各实施方式中,例示了使用液晶面板11作为显示面板的液晶显示装置10,但是本发明也能够应用于使用其它种类的显示面板的显示装置。20权利要求一种显示装置,其包括显示面板和向所述显示面板供给光的背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源装置具有光源;和在与所述光源的光出射一侧相反的一侧配设的光反射部件,所述光源在作为该光源的周围的温度的周围温度为T1时发光效率最大,所述光反射部件的光反射率在所述光源的周围温度为T1的部位的正下方最小,所述光反射部件的光反射率从该周围温度为T1的部位的正下方向该光反射部件的端部增大。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的周围温度为Tl的部位的正下方为所述光反射部件的上端部,所述光反射部件的光反射率,从该光反射部件的上端部向该光反射部件的下端部增大。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的周围温度为Tl的部位的正下方为所述光反射部件的下端部,所述光反射部件的光反射率,从该光反射部件的下端部向该光反射部件的上端部增大。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的周围温度为Tl的部位的正下方为所述光反射部件的上端部与下端部之间的内侧部,所述光反射部件的光反射率,从该光反射部件的内侧部向该光反射部件的上端部和下端部增大。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源装置包括收容所述光源和所述光反射部件的底座,所述底座的光反射率小于所述光反射部件的光反射率,在所述光反射部件形成有多个开口部,所述开口部的作为该开口部相对于所述光反射部件整体的形成比率的开口率,在所述光源的周围温度为Tl的部位最大,所述开口部的开口率从该周围温度为Tl的部位的正下方向该光反射部件的端部减小。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底座的与所述光源相对的表面形成有灰色或黑色的涂装。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光反射部件与所述底座之间,插入有灰色或黑色的部件。8.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源装置包括收容所述光源和所述光反射部件的底座,所述底座的光反射率大于所述光反射部件的光反射率,在所述光反射部件形成有多个开口部,所述开口部的作为该开口部相对于所述光反射部件整体的形成比率的开口率,在所述光源的周围温度为Tl的部位的正下方最小,所述开口部的开口率从该周围温度为Tl的部位的正下方向该光反射部件的端部增大。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底座的与所述光源相对的表面涂敷有荧光增白剂。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底座的与所述光源相对的表面蒸镀有金属而获得光泽。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光反射部件与所述底座之间,插入有涂敷有荧光增白剂的部件。12.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光反射部件与所述底座之间,插入有蒸镀有金属而具有光泽的部件。13.如权利要求512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部设置在所述光反射部件中的所述光源的正下方。14.如权利要求513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率由所述开口部彼此的间隔、所述开口部的大小和所述开口部的形状中的任一个或多个来控制。15.如权利要求514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将所述光源支撑在所述底座上的光源支撑部,在所述光反射部件,设置有用于所述光源支撑部插通的插通孔,所述开口部与所述插通孔形成为相互不同的面积。16.如权利要求514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将所述光源支撑在所述底座上的光源支撑部,在所述光反射部件,设置有用于所述光源支撑部插通的插通孔,所述开口部与所述插通孔形成为相互不同的形状。17.如权利要求516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开口部分别呈交错状配置。18.如权利要求516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开口部分别并列配置。19.如权利要求518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部通过对所述光反射部件进行冲孔而形成。20.如权利要求518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部通过对所述光反射部件进行刻绘而形成。21.如权利要求518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部通过对所述光反射部件进行激光加工而形成。22.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光反射部件,形成有多个点配置而成的点图案,所述点图案的光反射率小于所述光反射部件的光反射率,所述点图案的作为该点图案相对于所述光反射部件整体的形成比率的点图案占有率,在所述光源的周围温度为Tl的部位的正下方最大,所述点图案的点图案占有率从该周围温度为Tl的部位的正下方向该光反射部件的端部减小。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点图案为灰色或黑色。24.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光反射部件,形成有点图案,所述点图案的光反射率大于所述光反射部件的光反射率,所述点图案的作为该点图案相对于所述光反射部件整体的形成比率的点图案占有率,在所述光源的周围温度为Tl的部位的正下方最小,所述点图案的点图案占有率从该周围温度为Tl的部位的正下方向该光反射部件的端部增大。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点图案涂敷有荧光增白剂。26.如权利要求2225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点图案设置在所述光反射部件中的所述光源的正下方。27.如权利要求2226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点图案占有率由所述点彼此的间隔、所述点的大小和所述点的形状中的任一个或多个来控制。28.如权利要求2227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点图案的所述多个点分别呈交错状配置。29.如权利要求2227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点图案的所述多个点分别并列配置。30.如权利要求2229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点图案通过在所述光反射部件上实施印刷而形成。31.如权利要求2229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点图案通过在所述光反射部件上实施金属蒸镀而形成。32.如权利要求131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为并列配置的多个线状光源,所述线状光源的排列间隔,在所述背光源装置的下端部一侧比在该背光源装置的上端部一侧小。33.如权利要求132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为使用液晶的液晶面板。34.一种电视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33所述的显示装置。全文摘要本发明提供显示装置和电视接收装置。本发明的显示装置(10)包括显示面板(11)和向上述显示面板(11)供给光的背光源装置(12),上述背光源装置(12)具有光源(17)、和在与上述光源(17)的光出射一侧相反的一侧配设的光反射部件(20),上述光源(17)在作为其周围的温度的周围温度为T1时发光效率最大,上述光反射部件(20)的光反射率在上述光源(17)的周围温度为T1的部位的正下方最小,从该周围温度为T1的部位的正下方向该光反射部件(20)的端部,光反射率增大。文档编号G02F1/13357GK101821548SQ200880111429公开日2010年9月1日申请日期2008年6月2日优先权日2007年10月19日发明者黑水泰守申请人:夏普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