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窄型边框区结构的显示装置与其驱动方法

文档序号:2817730阅读:22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窄型边框区结构的显示装置与其驱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设计一种显示装置与其驱动方法,尤指一种具窄型边框区结构的显 示装置与其驱动方法。
背景技术
平面显示器(Flat Panel Display)为目前主要流行的显示器,其中液晶显示器 更因为具有外型轻薄、省电以及无辐射等特征,而被广泛地应用于电脑屏幕、 移动电话、个人数字助理(PDA)、平面电视等电子产品上。液晶显示器的工 作原理为利用改变液晶层两端的电压差来改变液晶层内的液晶分子的排列状 态,用以改变液晶层的透光性,再配合背光模块所提供的光源以显示影像。
图1为公知液晶显示器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液晶显示器IOO包含下基 板IIO及上基板190,液晶层(未绘示)即夹置于下基板110与上基板190之间。 上基板190为彩色滤光片,用来显示彩色画面。下基板110包含多条数据线 130、多条栅极线150、多条辅助栅极线155、第一边框区180、第二边框区185、 影像显示区195以及驱动模块101。多条数据线130与多条栅极线150设置于 影像显示区195。多条辅助栅极线155设置于第一边框区180与第二边框区 185。驱动模块101电连接于多条辅助栅极线155,用以将所提供的多个栅极 信号经多条辅助栅极线155馈入至多条栅极线150。驱动模块101另电连接于 多条数据线130,用以将所提供的多个数据信号经多条数据线130馈入至多个 像素单元(未显示)。液晶显示器100即根据多个栅极信号控制多个数据信号写 入至多个像素单元,用以显示影像。
由于在公知液晶显示器100的结构中,辅助栅极线155的数目实质上等于 栅极线150的数目,所以下基板IIO就需要提供足够宽的第一边框区180及第 二边框区185,用以设置多条辅助栅极线155。然而,由于大部分可携式电子 装置所装设的显示器为小型液晶显示器,所以如何縮减边框区面积以降低下基 板尺寸即为设计小型液晶显示器的重要课题。

发明内容
依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其公开一种具窄型边框区结构的液晶显示装置,包 含基板、多条数据线、多条栅极线、多条辅助栅极线以及驱动模块。基板具有
影像显示区(Image Display Area)及边框区(Border Area),其中边框区大体环绕 影像显示区。多条数据线彼此平行,设置于基板的影像显示区。多条栅极线彼 此平行,设置于基板的影像显示区,并大体与多条数据线互相垂直。多条辅助 栅极线彼此平行,设置于基板的影像显示区,并大体与多条数据线互相平行。 每一条辅助栅极线电连接于对应栅极线。驱动模块设置于基板的边框区,并电 连接于多条数据线与多条辅助栅极线。
依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其另公开一种驱动方法,包含提供一显示装置, 该显示装置包含一基板,具有一影像显示区、 一第一边框区、 一第二边框区与 一第三边框区;多条数据线位于该基板上,设置于该影像显示区; 一第一组栅 极线、 一第二组栅极线与一第三组栅极线,设置于该影像显示区;多条第一辅 助栅极线,设置于该影像显示区,每一条第一辅助栅极线电连接于该第一组栅 极线的一对应栅极线;多条第二辅助栅极线,设置于该第一边框区,每一条第 二辅助栅极线电连接于该第二组栅极线的一对应栅极线;多条第三辅助栅极 线,设置于该第二边框区,每一条第三辅助栅极线电连接于该第三组栅极线的 一对应栅极线;以及一驱动模块,具有多个数据输出端口、多个第一输出端口、 多个第二输出端口与多个第三输出端口,设置于该第三边框区,每一个数据输 出端口电连接于一对应数据线,每一个第一输出端口电连接于一对应第二辅助 栅极线,每一个第二输出端口电连接于一对应第一辅助栅极线,每一个第三输 出端口电连接于一对应第三辅助栅极线,其中所述数据输出端口与所述第二输 出端口以交错模式设置于该驱动模块;将多个第一栅极信号从所述第一输出端 口依一第一方向的顺序输出至所述第二辅助栅极线;将多个第二栅极信号从所 述第二输出端口依一第二方向的顺序输出至所述第一辅助栅极线;以及将多个 第三栅极信号从所述第三输出端口依该第二方向的顺序输出至所述第三辅助 栅极线。
依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其另公开一种驱动方法,包含提供一显示装置, 该显示装置包含一基板,具有一影像显示区、 一第一边框区与一第二边框区;多条数据线位于该基板上,设置于该影像显示区; 一第一组栅极线与一第二组 栅极线,设置于该影像显示区;多条第一辅助栅极线,设置于该影像显示区, 每一条第一辅助栅极线电连接于该第一组栅极线的一对应栅极线;多条第二辅 助栅极线,设置于该第一边框区,每一条第二辅助栅极线电连接于该第二组栅 极线的一对应栅极线;以及一驱动模块,具有多个数据输出端口、多个第一输 出端口与多个第二输出端口,设置于该第二边框区,每一个数据输出端口电连 接于一对应数据线,每一个第一输出端口电连接于一对应第二辅助栅极线,每 一个第二输出端口电连接于一对应第一辅助栅极线,其中所述数据输出端口与 所述第二输出端口以交错模式设置于该驱动模块;将多个第一栅极信号从所述 第一输出端口依一第一方向的顺序输出至所述第二辅助栅极线;以及将多个第 二栅极信号从所述第二输出端口依一第二方向的顺序输出至所述第一辅助栅 极线。


图1为公知液晶显示器的示意图2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器的示意图3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器的示意图4为图3的液晶显示器工作的栅极信号波形示意图,其中横轴为时间轴; 图5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器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器的示意图7为图6的液晶显示器工作的栅极信号波形示意图,其中横轴为时间轴; 图8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器的示意图9为图8的液晶显示器工作的栅极信号波形示意图,其中横轴为时间轴;
图IO为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器的示意图11为图10的液晶显示器工作的栅极信号波形示意图,其中横轴为时间
轴;
图12为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器的示意图13为图12的液晶显示器工作的栅极信号波形示意图,其中横轴为时间
轴;
图14为本发明第八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器的示意图;图15为本发明第九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器的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第十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器的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第十一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器的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第十二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器的示意图; 图19为本发明第十三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器的示意图20为图19的具设置于相同层的多条第二辅助栅极线的液晶显示器沿着 虚线AA'的剖面示意图21为图19的具设置于相异层的多条第二辅助栅极线的液晶显示器沿着 虚线AA'的剖面示意图22为本发明第十四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器的示意图23为本发明第十五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器的示意图24为图23的具设置于相同层的多条第二辅助栅极线的液晶显示器沿着
虚线BB'的剖面示意图25为图23的具设置于相异层的多条第二辅助栅极线的液晶显示器沿着 虚线BB'的剖面示意图26为本发明第十六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器的示意图;
图27为图26的具设置于相异层的多条第二辅助栅极线的液晶显示器沿着 虚线CC'的剖面示意图28为本发明第十七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器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
100、 200、 300、 500、 596、 597、 598、 599、 600、 696、 700、 796、 797、 798、 799、 893、 895液晶显示器
101、 201、 501、 601、 701 驱动模块 110、 210、 310、 510、 610、 710下基板 130、 230、 530、 630、 730 数据线 150、 250、 550、 650、 750 栅极线 155、 255辅助栅极线
180、 280、 580、 680、 780、 880第一边框区
185、 285、 585、 685、 785、 881、 882、 883、 884、 885第二边框区690、 790上基板
795 影像显示区 驱动器
第一像素单元
190、 290、 390、 590、 195、 295、 595、 695、 205、 505、 605、 705 260、 560、 660、 760
261第一数据开关 263第一储存单元
265、 565、 665、 765 第二像素单元 266第二数据开关 268第二储存单元 269像素单元
288、 588、 688、 788 第三边框区
541、 641、 741第一内部区域
542、 642、 742第二内部区域 543第三内部区域
555、 655、 755第_
556、 658、 759第二3 557第三辅助栅极线 560第一像素单元 565第二像素单元 770共用电极线 775、 873、 875开口 776第一绝缘层
777第二绝缘层
781、 786、 787、 887、 888、 889调整层
DL1、 DL2、 DLt-l、 DLt、 DLn-l DLn+2数据线
DOl、 D02、 DOt-l、 DOt数据信号
GAm-l GAm+l辅助栅极线
GAx+l、 GAx+2、 GAw-l第一辅助栅极线
Gl、 G2、 Gx誦l、 Gx、 Gx+1、 Gx+2、 Gw-l、 Gw、 Gw+1、 Gu-l、 Gu、 Gm-l Gm+3栅极线GOl、 G02、 GOx-l、 GOx第一栅极信号 GOx+l、 GOx+2、 GOw-l第二栅极信号 GOw、 GOw+l、 GOu-l、 GOu第三栅极信号 Pl、 P2、 Px-l、 Px第一输出端口 Px+1、 Px+3、 Py-2、 Py数据输出端口 Px+2、 Px+4、 Py-l第二输出端口 Py+1、 Py+2、 Pz-l、 Pz第三输出端口 P(m-l)x(n-l) P(m+2)x(n+l)第一像素单元 P(m-l)y(n-l) P(m+2)y(n+l)第二像素单元 SDn-l SDn+2数据信号
SG1、 SG2、 SGx-l、 SGx、 SGx+l、 SGx+2、 SGw-l、 SGw、 SGw+l、 SGu-l、 SGu、 SGm-l SGm+3栅极信号
Tl、 T2、 T3、 T4、 T5、 T6时段 Vcom共用电压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为让本发明更显而易懂,下文依本发明具窄型边框区结构的显示装置与其 驱动方法,特举实施例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但所提供的实施例并不用以 限制本发明所涵盖的范围。
图2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器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液晶显示 器200包含下基板210及上基板290,液晶层即夹置于下基板210与上基板290 之间。上基板290可为彩色滤光片,用来显示彩色画面。下基板210包含多条 平行设置的数据线230、多条平行设置的栅极线250、多条平行设置的辅助栅 极线255、第一边框区280、第二边框区285、第三边框区288、影像显示区 295以及驱动模块201。第一边框区280、第二边框区285、与第三边框区288 大体环绕影像显示区295,边框区至少部分环绕影像显示区295,举例而言, 第一边框区280、第二边框区285、与第三边框区288大体邻接于影像显示区 295的三侧边。多条数据线230、多条栅极线250与多条辅助栅极线255设置 于影像显示区295,驱动模块201设置于第三边框区288。多条栅极线250大 体与多条数据线230互相垂直。多条辅助栅极线255则平行于多条数据线230。每一条辅助栅极线255电连接于对应栅极线250。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每 一条辅助栅极线255仅从驱动模块201走线至对应栅极线250,在另一实施例 中,每一条辅助栅极线255延伸至影像显示区295的边缘。驱动模块201电连 接于多条辅助栅极线255,用以将所提供的多个栅极信号经多条辅助栅极线 255馈入至多条栅极线250。驱动模块201另电连接于多条数据线230,用以 将所提供的多个数据信号经多条数据线230馈入至多个像素单元(未显示)。液 晶显示器200即根据多个栅极信号控制多个数据信号写入至多个像素单元,用 以显示影像。
在一实施例中,驱动模块201包含至少一个驱动器205,用来提供多个数 据信号至多条数据线230,并提供多个栅极信号至多条辅助栅极线255。在另 一实施例中,驱动模块201包含多个驱动器205,多个驱动器205包含至少一 个源极驱动器与至少一个栅极驱动器。源极驱动器电连接于多条数据线230, 用以提供多个数据信号。栅极驱动器电连接于多条辅助栅极线255,用以提供 多个栅极信号至多条栅极线250。
由于多条辅助栅极线255均设置于影像显示区295,亦即第一边框区280 与第二边框区285并不需用以设置任何辅助栅极线255,因此可显著縮小第一 边框区280与第二边框区285的宽度以降低下基板210的尺寸。所以,液晶显 示器200特别适合作为便携式电子装置所装设的小型显示器。
图3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器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液晶显示 器300包含下基板310及上基板390,液晶层即夹置于下基板310与上基板390 之间。上基板390可为彩色滤光片,用来显示彩色画面。下基板310的电路结 构类似于图2所示的下基板210的电路结构。下基板310以半数据驱动器(Half Source Driver, HSD)技术设置多个像素单元269,亦即在多个像素单元269的 阵列中,多条数据线230并非直接耦合于所有像素单元269,而只有每一列的 奇排序或偶排序的多个像素单元269直接耦合于多条数据线230。所以,相较 于公知液晶显示器100,数据线230的数目实质上可縮减为数据线130的数目 的一半,而省略数据线230的走线区域即用以设置辅助栅极线255。
多个像素单元269包含多个第一像素单元260与多个第二像素单元265。 每一个第一像素单元260包含第一数据开关261与第一储存单元263。第一数 据开关261包含第一端、第二端及栅极端,其中第一端电连接于对应数据线230,第二端电连接于对应第二像素单元265,栅极端电连接于对应栅极线250。 第一数据开关261为薄膜晶体管(Thin Film Transistor)或金属半导体场效应金 属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 Field Effect Transistor)。第 一储存单元263包含第一端及第二端,其中第一储存单元263的第一端电连接 于对应第一数据开关261的第二端,第一储存单元263的第二端用以接收共用 电压Vcom。第一储存单元263包含液晶电容(Liquid Crystal Capacitor)。
每一个第二像素单元265包含第二数据开关266与第二储存单元268。第 二数据开关266包含第一端、第二端及栅极端,其中第二数据开关266的第一 端电连接于对应第一数据开关261的第二端,第二数据开关266的第二端电连 接于对应第二储存单元268,第二数据开关266的栅极端电连接于对应栅极线 250。第二数据开关266为薄膜晶体管或金属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第二储存 单元268包含第一端及第二端,其中第二储存单元268的第一端电连接于对应 第二数据开关266的第二端,第二储存单元268的第二端用以接收共用电压 Vcom。第二储存单元268包含液晶电容。请注意,每一条辅助栅极线255设 置于对应第一像素单元260与对应第二像素单元265之间,亦即在相邻的第一 像素单元260与第二像素单元265之间的走线区域,若没有设置数据线230, 就可用以设置辅助栅极线255 。
请继续参考图3,每一个第一像素单元260均直接耦合于对应数据线230, 因此每一条数据线230所传输的数据信号可经对应第一数据开关261而写入对 应第一储存单元263 。至于每一个第二像素单元265则经对应第一像素单元260 而间接耦合于对应数据线230,因此每一条数据线230所传输的数据信号经对 应第一数据开关261及对应第二数据开关266而写入对应第二储存单元268。
图4为图3的液晶显示器工作的栅极信号波形示意图,其中横轴为时间轴。 在图4中,由上往下的信号分别为栅极信号SGm-l、栅极信号SGm、栅极信 号SGm+l、以及栅极信号SGm+2。在时段T1内,栅极信号SGm-l与栅极信 号SGm均为高电平,用以导通第(m-l)列的多个第一数据开关261与多个第二 数据开关266,所以多个数据信号就可从多条数据线230写入第(m-l)列的多个 第二储存单元268。举例而言,高电平的栅极信号SGm-l可经辅助栅极线 GAm-l及栅极线Gm-l而传输至第一像素单元P(m-l)x(n-l)以导通其第一数据 开关261 ,高电平的栅极信号SGm可经辅助栅极线GAm及栅极线Gm而传输至第二像素单元P(m-l)y(n-l)以导通其第二数据开关266,因此数据信号SDn 就可从数据线DLn写入至第二像素单元P(m-l)y(n-l)的第二储存单元268。此 时,虽然数据信号SDn也可从数据线DLn写入至第一像素单元P(m-l)x(n-l) 的第一储存单元263,但会被随后时段所写入的数据信号所覆盖。
在时段T2内,栅极信号SGm-1保持在高电平,栅极信号SGm则切换为 低电平,用以维持對m-l)列的多个第一数据开关261的导通状态,并将第(m-l) 列的多个第二数据开关266切换为截止状态,所以多个数据信号就可从多条数 据线230写入第(m-l)列的多个第一储存单元263,并维持第(m-l)列的多个第 二储存单元268的多个数据信号。请注意,在时段T2内所写入第(m-l)列的多 个第一储存单元263的数据信号,会覆盖于时段T1内所写入第(m-l)列的多个 第一储存单元263的数据信号。
于时段T3内,栅极信号SGm与栅极信号SGm+l均为高电平,而栅极信 号SGm-l为低电平,用以导通第m列的多个第一数据开关261与多个第二数 据开关266,所以多个数据信号就可从多条数据线230写入第m列的多个第二 储存单元268。举例而言,高电平的栅极信号SGm可经辅助栅极线GAm及栅 极线Gm而传输至第一像素单元Pmxn以导通其第一数据开关261,高电平的 栅极信号SGm+l可经辅助栅极线GAm+l及栅极线Gm+1而传输至第二像素 单元Pmyn以导通其第二数据开关266,因此数据信号SDn就可从数据线DLn 写入至第二像素单元Pmyn的第二储存单元268。此时,虽然数据信号SDn也 可从数据线DLn写入至第一像素单元Pmxn的第一储存单元263,但会被随后 时段所写入的数据信号所覆盖。
于时段T4内,栅极信号SGm保持在高电平,栅极信号SGm+l则切换为 低电平,用以维持第m列的多个第一数据开关261的导通状态,并将第m列 的多个第二数据开关266切换为截止状态,所以多个数据信号就可从多条数据 线230写入第m列的多个第一储存单元263,并维持第m列的多个第二储存 单元268的多个数据信号。请注意,在时段T4内所写入第m列的多个第一储 存单元263的数据信号,会覆盖于时段T3内所写入第m列的多个第一储存单 元263的数据信号。
于时段T5内,栅极信号SGm+l与栅极信号SGm+2均为高电平,用以导 通第(m+l)列的多个第一数据开关261与多个第二数据开关266,所以多个数据信号就可从多条数据线230写入第(m+l)列的多个第二储存单元268。在时 段T6内,栅极信号SGm+l保持在高电平,栅极信号SGm+2则切换为低电平, 用以维持第(m+l)列的多个第一数据开关261的导通状态,并将第(m+l)列的多 个第二数据开关266切换为截止状态,所以多个数据信号就可从多条数据线 230写入第(m+l)列的多个第一储存单元263,并维持第(m+l)列的多个第二储 存单元268的多个数据信号。
图5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器的示意图。如图5所示,液晶显示 器500包含下基板510及上基板590,液晶层即夹置于下基板510与上基板5卯 之间。上基板590可为彩色滤光片,用来显示彩色画面。下基板510包含多条 平行设置的数据线530、多条平行设置的栅极线550、多条平行设置的第一辅 助栅极线555、多条平行设置的第二辅助栅极线556、多条平行设置的第三辅 助栅极线557、多个第一像素单元560、多个第二像素单元565、第一边框区 580、第二边框区585、第三边框区588、影像显示区595以及驱动模块501 。 第一边框区580、第二边框区585、与第三边框区588大体环绕影像显示区595, 举例而言,第一边框区580、第二边框区585、与第三边框区588大体邻接于 影像显示区595的三侧边。多条数据线530、多条栅极线550、多个第一像素 单元560、多个第二像素单元565与多条第一辅助栅极线555设置于影像显示 区595,驱动模块501设置于第三边框区588。多条栅极线550大体与多条数 据线530互相垂直。
多条栅极线550包含第一组栅极线550、第二组栅极线550以及第三组栅 极线550。第二组栅极线550设置于影像显示区595的第一内部区域541。第 一内部区域541相邻于第三边框区588。第三组栅极线550设置于影像显示区 595的第二内部区域542。第一组栅极线550设置于影像显示区595的第三内 部区域543,第一内部区域541位于第三内部区域543、第一边框区580、第 二边框区585、与第三边框区588环绕出的区域内,第三内部区域543位于第 二内部区域542、第一边框区580、第二边框区585、与第三边框区588环绕 出的区域内。多条第一辅助栅极线555平行于多条数据线530,第一辅助栅极 线555分别电连接于第一组栅极线550的对应栅极线550。多条第二辅助栅极 线556设置于第一边框区580,并平行于多条数据线530,第二辅助栅极线556 分别电连接于第二组栅极线550的对应栅极线550。多条第三辅助栅极线557设置于第二边框区585,并平行于多条数据线530,第三辅助栅极线557分别 电连接于第三组栅极线550的对应栅极线550。换句话说,每一条栅极线550 电连接于第一辅助栅极线555、第二辅助栅极线556、或第三辅助栅极线557。
驱动模块501电连接于多条数据线530,用以将所提供的多个数据信号经 多条数据线530馈入至多个第一像素单元560与多个第二像素单元565。驱动 模块501另电连接于多条第一辅助栅极线555、多条第二辅助栅极线556以及 多条第三辅助栅极线557,用以将所提供的多个栅极信号经多条第一辅助栅极 线555、多条第二辅助栅极线556以及多条第三辅助栅极线557馈入至多条栅 极线550。液晶显示器500即根据多个栅极信号控制多个数据信号写入至多个 第一像素单元560及多个第二像素单元565,用以显示影像。
在一实施例中,驱动模块501包含至少一个驱动器505,用来提供多个数 据信号至多条数据线530,并提供多个栅极信号至多条第一辅助栅极线555、 多条第二辅助栅极线556以及多条第三辅助栅极线557。在另一实施例中,驱 动模块501包含多个驱动器505,多个驱动器505包含至少一个源极驱动器与 至少一个栅极驱动器。源极驱动器电连接于多条数据线530,用以提供多个数 据信号。栅极驱动器电连接于多条第一辅助栅极线555、多条第二辅助栅极线 556以及多条第三辅助栅极线557,用以提供多个栅极信号至多条栅极线550。 或者,多个驱动器505包含至少一个源极驱动器、至少一个第一栅极驱动器、 至少一个第二栅极驱动器、以及至少一个第三栅极驱动器,第一栅极驱动器将 多个第一栅极信号提供至多条第一辅助栅极线555,第二栅极驱动器将多个第 二栅极信号提供至多条第二辅助栅极线556,第三栅极驱动器将多个第三栅极 信号提供至多条第三辅助栅极线557。液晶显示器500工作时的栅极信号波形 同于图4所示的信号波形,所以不再赘述其工作原理。
由于多条第一辅助栅极线555设置于影像显示区595 ,亦即第一边框区580 与第二边框区585所设置的第二辅助栅极线556与第三辅助栅极线557的数目 可显著縮减,因此可显著縮小第一边框区580与第二边框区585的宽度以降低 下基板510的尺寸。所以,液晶显示器500亦适合作为便携式电子装置所装设 的小型显示器。
图6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器的示意图。如图6所示,液晶显示 器596的电路结构类似于图5所示的液晶显示器500。驱动模块501另包含第一组输出端口、第二组输出端口以及第三组输出端口。第一组输出端口、包含多
个第一输出端口 Pl Px以送出多个第一栅极信号G01 GOx,第二组输出端 口包含多个数据输出端口Px+l、 Px+3 Py-2、 Py以送出多个数据信号DOl、 D02 DOt-l、 Dot,以及多个第二输出端口 Px+2、 Px+4 Py-l以送出多个第 二栅极信号GOx+l、 GOx+2 GOw-l,第三组输出端口包含多个第三输出端 口Py+l、 Py+2 Pz-l、 Pz以送出多个第三栅极信号GOw、 GOw+l GOu-l、 GOu。第一组输出端口电连接于多条第二辅助栅极线556,第二组输出端口电 连接于多条第一辅助栅极线555与多条数据线530,第三组输出端口电连接于 多条第三辅助栅极线557。亦即,第一组栅极线经多条第一辅助栅极线555而 电连接至第二组输出端口,第二组栅极线经多条第二辅助栅极线556而电连接 至第一组输出端口 ,第三组栅极线经多条第三辅助栅极线557而电连接至第三 组输出端口。
请继续参考图6,第二组输出端口的多个数据输出端口 Px+l Py与多个 第二输出端口 Px+2 Py-l以交错模式及依第一方向设置于驱动模块501,亦 即多条数据线DLl DLt与多条第一辅助栅极线GAx+l GAw-l以交错模式 及依第一方向分别电连接于第二组输出端口的多个数据输出端口Px+l Py与 多个第二输出端口Px+2 Py-l。举例而言,数据输出端口Px+l电连接于数据 线DL1 ,第二输出端口 Px+2经第一辅助栅极线GAx+l电连接于栅极线Gx+1 , 数据输出端口 Px+3电连接于数据线DL2,第二输出端口 Px+4经第一辅助栅 极线GAx+2电连接于栅极线Gx+2,数据输出端口 Py-2电连接于数据线DLt-l, 第二输出端口 Py-l经第一辅助栅极线GAw-l电连接于栅极线Gw-l,数据输 出端口 Py电连接于数据线DLt。第二组栅极线的多条栅极线Gl Gx依第二 方向而依序电连接于第一组输出端口的多个第一输出端口 Px Pl。举例而 言,第一输出端口P1电连接于栅极线Gx,第一输出端口 P2电连接于栅极线 Gx-l,第一输出端口 Px-l电连接于栅极线G2,第一输出端口 Px电连接于栅 极线Gl 。第三组栅极线的多条栅极线Gw Gu依第一方向而依序电连接于第 三组输出端口的多个第三输出端口Py+l Pz。举例而言,第三输出端口Py+l 电连接于栅极线Gw,第三输出端口 Py+2电连接于栅极线Gw+1,第三输出端 口 Pz-l电连接于栅极线Gu-l,第三输出端口 Pz电连接于栅极线Gu。
图7为图6的液晶显示器工作的栅极信号波形示意图,其中横轴为时间轴。在图7中,由上往下的信号分别为第一栅极信号GOx(SGl)、第一栅极信号 GOx-l(SG2)、…、第一栅极信号G02(SGx-l)、第一栅极信号GOl(SGx)、第 二栅极信号GOx+l(SGx+l)、第二栅极信号GOx+2(SGx+2)、…、第二栅极信 号GOw-l(SGw-l)、第三栅极信号GOw(SGw)、第三栅极信号 GOw+l(SGw+l)、、第三栅极信号GOu-l(SGu-l)、以及第三栅极信号 GOu(SGu)。基本上,对多条栅极线550的驱动顺序为从第一条栅极线Gl依序 驱动至最后一条栅极线Gu,也就是说,驱动模块501用以将致能信号依序馈 入至栅极线Gl Gu。
根据图6的多个输出端口 Pl Pz与多个栅极线Gl Gu的电连接关系, 为执行第一条栅极线Gl至最后一条栅极线Gu的依序驱动运作,第一组输出 端口依第二方向将多个第一栅极信号GOx G01从多个第一输出端口 Px Pl 依序输出,并经多个第二辅助栅极线556传送至第二组栅极线;第二组输出端 口依第一方向将多个第二栅极信号GOx+l GOw-l从多个第二输出端口 Px+2 Py-l依序输出,并经多个第一辅助栅极线555传送至第一组栅极线; 第三组输出端口依第一方向将多个第三栅极信号GOw GOu从多个第三输出 端口 Py+l Pz依序输出,并经多个第三辅助栅极线557传送至第三组栅极线。
图8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器的示意图。如图8所示,液晶显示 器597的电路结构类似于图6所示的液晶显示器596,主要差异在于第一组输 出端口的多个第一输出端口Pl Px与第二组栅极线的多条栅极线Gl Gx之 间的电性连接关系。基本上,液晶显示器597与液晶显示器596的第二组栅极 线均经多条第二辅助栅极线556而电连接至第一组输出端口 。然而在液晶显示 器597中,第二组栅极线的多条栅极线Gl Gx依第一方向而依序电连接于第 一组输出端口的多个第一输出端口 Pl Px。举例而言,第一输出端口 Pl电连 接于栅极线Gl,第一输出端口 P2电连接于栅极线G2,第一输出端口 Px-l电 连接于栅极线Gx-l,第一输出端口 Px电连接于栅极线Gx。除上述外,液晶 显示器597的其余结构与电路耦接关系同于图6所示的液晶显示器596,所以 不再赘述。
图9为图8的液晶显示器工作的栅极信号波形示意图,其中横轴为时间轴。 在图9中,由上往下的信号分别为第一栅极信号GOl(SGl)、第一栅极信号 GQ2(SG2)、…、第一栅极信号GOx-l(SGx-l)、第一栅极信号GOx(SGx)、第二栅极信号GOx+l(SGx+l)、第二栅极信号GOx+2(SGx+2)、、第二栅极信 号GOw-l(SGw-l)、第三栅极信号GOw(SGw)、第三栅极信号 GOw+l(SGw+l)、…、第三栅极信号GOu-l(SGu-l)、以及第三栅极信号 GOu(SGu)。同理,对多条栅极线550的驱动顺序仍为从第一条栅极线Gl依序 驱动至最后一条栅极线Gu,亦即驱动模块501用以将致能信号依序馈入至栅 极线Gl Gu。
根据图8的多个输出端口 Pl Pz与多个栅极线Gl Gu的电连接关系, 为执行第一条栅极线Gl至最后一条栅极线Gu的依序驱动工作,第一组输出 端口依第一方向将多个第一栅极信号GOl GOx从多个第一输出端口 Pl Px 依序输出,并经多个第二辅助栅极线556传送至第二组栅极线;第二组输出端 口依第一方向将多个第二栅极信号GOx+l GOw-l从多个第二输出端口 Px+2 Py-l依序输出,并经多个第一辅助栅极线555传送至第一组栅极线; 第三组输出端口依第一方向将多个第三栅极信号GOw GOu从多个第三输出 端口 Py+l Pz依序输出,并经多个第三辅助栅极线557传送至第三组栅极线。
图IO为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器的示意图。如图IO所示,液晶显 示器598的电路结构类似于图6所示的液晶显示器596,主要差异在于第三组 输出端口的多个第三输出端口 Py+l Pz与第三组栅极线的多条栅极线Gw Gu之间的电性连接关系。基本上,液晶显示器598与液晶显示器596的第三 组栅极线均经多条第三辅助栅极线557而电连接至第三组输出端口 。然而在液 晶显示器598中,第三组栅极线的多条栅极线Gw Gu依第二方向而依序电 连接于第三组输出端口的多个第三输出端口 Pz Py+l。举例而言,第三输出 端口 Py+1电连接于栅极线Gu,第三输出端口 Py+2电连接于栅极线Gu-l,第 三输出端口 Pz-l电连接于栅极线Gw+1 ,第三输出端口 Pz电连接于栅极线Gw。 除上述外,液晶显示器598的其余结构与电路耦接关系同于图6所示的液晶显 示器596,所以不再赘述。
图11为图10的液晶显示器工作的栅极信号波形示意图,其中横轴为时间 轴。在图11中,由上往下的信号分别为第一栅极信号GOx(SGl)、第一栅极 信号GOx-l(SG2)、…、第一栅极信号G02(SGx-l)、第一栅极信号GOl(SGx)、 第二栅极信号GOx+l(SGx+l)、第二栅极信号GOx+2(SGx+2)、…、第二栅极 信号GOw-l(SGw-l)、第三栅极信号GOu(SGw)、第三栅极信号GOu-l(SGw+l)、、第三栅极信号GOw+l(SGu-l)、以及第三栅极信号 GOw(SGu)。同理,对多条栅极线550的驱动顺序仍为从第一条栅极线Gl依 序驱动至最后一条栅极线Gu,亦即驱动模块501用以将致能信号依序馈入至 栅极线Gl Gu。
根据图10的多个输出端口 Pl Pz与多个栅极线Gl Gu的电连接关系, 为执行第一条栅极线Gl至最后一条栅极线Gu的依序驱动工作,第一组输出 端口依第二方向将多个第一栅极信号GOx G01从多个第一输出端口 Px Pl 依序输出,并经多个第二辅助栅极线556传送至第二组栅极线;第二组输出端 口依第一方向将多个第二栅极信号GOx+l GOw-l从多个第二输出端口 Px+2 Py-l依序输出,并经多个第一辅助栅极线555传送至第一组栅极线; 第三组输出端口依第二方向将多个第三栅极信号GOu GOw从多个第三输出 端口 Pz Py+l依序输出,并经多个第三辅助栅极线557传送至第三组栅极线。
图12为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器的示意图。如图12所示,液晶显 示器599的电路结构类似于图10所示的液晶显示器598,主要差异在于第一 组输出端口的多个第一输出端口 Pl Px与第二组栅极线的多条栅极线Gl Gx之间的电性连接关系。基本上,液晶显示器599与液晶显示器598的第二 组栅极线均经多条第二辅助栅极线556而电连接至第一组输出端口 。然而在液 晶显示器599中,第二组栅极线的多条栅极线Gl Gx依第一方向而依序电连 接于第一组输出端口的多个第一输出端口 Pl Px。举例而言,第一输出端口 Pl电连接于栅极线G1,第一输出端口P2电连接于栅极线G2,第一输出端口 Px-l电连接于栅极线Gx-l,第一输出端口Px电连接于栅极线Gx。除上述外, 液晶显示器599的其余结构与电路耦接关系同于图10所示的液晶显示器598, 所以不再赘述。
图13为图12的液晶显示器工作的栅极信号波形示意图,其中横轴为时间 轴。在图13中,由上往下的信号分别为第一栅极信号GOl(SGl)、第一栅极 信号G02(SG2)、…、第一栅极信号GOx-l(SGx-l)、第一栅极信号GOx(SGx)、 第二栅极信号GOx+l(SGx+l)、第二栅极信号GOx+2(SGx+2)、…、第二栅极 信号GOw-l(SGw-l)、第三栅极信号GOu(SGw)、第三栅极信号 GOu-l(SGw+l)、…、第三栅极信号GOw+l(SGu-l)、以及第三栅极信号 GOw(SGu)。同理,对多条栅极线550的驱动顺序仍为从第一条栅极线Gl依序驱动至最后一条栅极线Gu,亦即驱动模块501用以将致能信号依序馈入至 栅极线Gl Gu。
根据图12的多个输出端口Pl Pz与多个栅极线Gl Gu的电连接关系, 为执行第一条栅极线Gl至最后一条栅极线Gu的依序驱动运作,第一组输出 端口依第一方向将多个第一栅极信号G01 G0x从多个第一输出端口Pl Px 依序输出,并经多个第二辅助栅极线556传送至第二组栅极线;第二组输出端 口依第一方向将多个第二栅极信号GOx+l GOw-l从多个第二输出端口 Px+2 Py-l依序输出,并经多个第一辅助栅极线555传送至第一组栅极线; 第三组输出端口依第二方向将多个第三栅极信号GOu GOw从多个第三输出 端口 Pz Py+l依序输出,并经多个第三辅助栅极线557传送至第三组栅极线。
图14为本发明第八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器的示意图。如图14所示,液晶显 示器593的电路结构类似于图5所示的液晶显示器500,主要差异在于多条奇 排序第二辅助栅极线556与多条奇排序第三辅助栅极线557设置于第一边框区 580,多条偶排序第二辅助栅极线556与多条偶排序第三辅助栅极线557设置 于第二边框区585。多条奇排序第二辅助栅极线556电连接于第二组栅极线的 多条奇排序栅极线550,多条偶排序第二辅助栅极线556电连接于第二组栅极 线的多条偶排序栅极线550。多条奇排序第三辅助栅极线557电连接于第三组 栅极线的多条奇排序栅极线550,多条偶排序第三辅助栅极线557电连接于第 三组栅极线的多条偶排序栅极线550。除上述外,液晶显示器593的其余结构 与电路耦接关系同于图5所示的液晶显示器500,至于液晶显示器593的栅极 信号驱动方法可根据第四至第七实施例所提供的栅极信号驱动方法而同理类
推o
在另一实施例中,多条奇排序第二辅助栅极线556电连接于第二组栅极线 的多条偶排序栅极线550,多条偶排序第二辅助栅极线556电连接于第二组栅 极线的多条奇排序栅极线550,多条奇排序第三辅助栅极线557电连接于第三 组栅极线的多条偶排序栅极线550,多条偶排序第三辅助栅极线557电连接于 第三组栅极线的多条奇排序栅极线550。
图15为本发明第九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器的示意图。如图15所示,液晶显 示器600包含下基板610及上基板690,液晶层即夹置于下基板610与上基板 690之间。上基板690可为彩色滤光片,用来显示彩色画面。下基板610包含多条平行设置的数据线630、多条平行设置的栅极线650、多条平行设置的第 一辅助栅极线655、多条平行设置的第二辅助栅极线658、多个第一像素单元 660、多个第二像素单元665、第一边框区680、第二边框区685、第三边框区 688、影像显示区695以及驱动模块601。第一边框区680、第二边框区685、 与第三边框区688大体环绕影像显示区695,举例而言,第一边框区680、第 二边框区685、与第三边框区688大体邻接于影像显示区695的三侧边,第三 边框区688大体位于第一边框区680和第二边框区685之间。多条数据线630、 多条栅极线650、多个第一像素单元660、多个第二像素单元665与多条第一 辅助栅极线655设置于影像显示区695,驱动模块601设置于第三边框区688。 多条栅极线650大体与多条数据线630互相垂直。
多条栅极线650包含第一组栅极线与第二组栅极线。第二组栅极线包含设 置于影像显示区695的第一内部区域641的多条栅极线650。影像显示区695 的第一内部区域641相邻于第三边框区688。第一组栅极线包含设置于影像显 示区695的第二内部区域642的多条栅极线650。影像显示区695的第二内部 区域642对向于第一内部区域641。多条第一辅助栅极线655平行于多条数据 线630,每一条第一辅助栅极线655电连接于第一组栅极线的对应栅极线650。 多条第二辅助栅极线658设置于第一边框区680,并平行于多条数据线630, 每一条第二辅助栅极线658电连接于第二组栅极线的对应栅极线650。换句话 说,每一条栅极线650电连接于第一辅助栅极线655或第二辅助栅极线658。
驱动模块601电连接于多条数据线630,用以将所提供的多个数据信号经 多条数据线630馈入至多个第一像素单元660与多个第二像素单元665。驱动 模块601另电连接于多条第一辅助栅极线655与多条第二辅助栅极线658,用 以将所提供的多个栅极信号经多条第一辅助栅极线655与多条第二辅助栅极 线658馈入至多条栅极线650。液晶显示器600即根据多个栅极信号控制多个 数据信号写入至多个第一像素单元660及多个第二像素单元665,用以显示影 像,至于液晶显示器600的栅极信号驱动方法可根据第四至第七实施例所提供 的栅极信号驱动方法而同理类推。
在一实施例中,驱动模块601包含至少一个驱动器605,用来提供多个数 据信号至多条数据线630,并提供多个栅极信号至多条第一辅助栅极线655与 多条第二辅助栅极线658。在另一实施例中,驱动模块601包含多个驱动器605,多个驱动器605包含至少一个源极驱动器与至少一个栅极驱动器。源极驱动器 电连接于多条数据线630,用以提供多个数据信号。栅极驱动器电连接于多条 第一辅助栅极线655与多条第二辅助栅极线658,用以提供多个栅极信号至多 条栅极线650。或者,多个驱动器605包含至少一个源极驱动器、至少一个第 一栅极驱动器以及至少一个第二栅极驱动器,第一栅极驱动器将多个第一栅极 信号提供至多条第一辅助栅极线655,第二栅极驱动器将多个第二栅极信号提 供至多条第二辅助栅极线658。液晶显示器600工作时的栅极信号波形同于图 4所示的信号波形,所以不再赘述其工作原理。
由于多条第一辅助栅极线655设置于影像显示区695,亦即第一边框区680 所设置的第二辅助栅极线658的数目可显著縮减,因此可显著縮小第一边框区 680的宽度。此外,第二边框区685则不设置任何辅助栅极线,所以更可显著 縮小其宽度,而下基板610的尺寸就可显著縮小。所以,液晶显示器600亦适 合作为可携式电子装置所装设的小型显示器。
图16为本发明第十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器的示意图。如图16所示,液晶显 示器696的电路结构类似于图15所示的液晶显示器600,主要差异在于多条 奇排序第二辅助栅极线658设置于第一边框区680,多条偶排序第二辅助栅极 线658设置于第二边框区685。多条奇排序第二辅助栅极线658电连接于第二 组栅极线的多条奇排序栅极线650,多条偶排序第二辅助栅极线658电连接于 第二组栅极线的多条偶排序栅极线650。除上述外,液晶显示器696的其余结 构与电路耦接关系同于图15所示的液晶显示器600,至于液晶显示器696的 栅极信号驱动方法可根据第四至第七实施例所提供的栅极信号驱动方法而同 理类推。
在另一实施例中,多条奇排序第二辅助栅极线658电连接于第二组栅极线 的多条偶排序栅极线650,多条偶排序第二辅助栅极线658电连接于第二组栅 极线的多条奇排序栅极线650。
图n为本发明第十一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器的示意图。如图17所示,液晶 显示器700包含下基板710及上基板790,液晶层即夹置于下基板710与上基 板7卯之间。上基板790可为彩色滤光片,用来显示彩色画面。下基板710 包含多条平行设置的数据线730、多条平行设置的栅极线750、多条平行设置 的第一辅助栅极线755、多条平行设置的第二辅助栅极线759、多个第一像素单元760、多个第二像素单元765、第一边框区780、第二边框区785、第三边 框区788、影像显示区795以及驱动模块701。第一边框区780、第二边框区 785、与第三边框区788大体环绕影像显示区795,举例而言,第一边框区780、 第二边框区785、与第三边框区788大体邻接于影像显示区795的三侧边。多 条数据线730、多条栅极线750、多个第一像素单元760、多个第二像素单元 765与多条第一辅助栅极线755设置于影像显示区795,驱动模块701设置于 第三边框区788。多条栅极线750大体与多条数据线730互相垂直。
多条栅极线750包含第一组栅极线与第二组栅极线。第一组栅极线包含设 置于影像显示区795的第一内部区域741的多条栅极线750。影像显示区795 的第一内部区域741相邻于第三边框区788。第二组栅极线包含设置于影像显 示区795的第二内部区域742的多条栅极线750。影像显示区795的第二内部 区域742对向于第一内部区域741。多条第一辅助栅极线755平行于多条数据 线730,每一条第一辅助栅极线755电连接于第一组栅极线的对应栅极线750。 多条第二辅助栅极线759设置于第二边框区785,并平行于多条数据线730, 每一条第二辅助栅极线759电连接于第二组栅极线的对应栅极线750。换句话 说,每一条栅极线750电连接于第一辅助栅极线755或第二辅助栅极线759。
驱动模块701电连接于多条数据线730,用以将所提供的多个数据信号经 多条数据线730馈入至多个第一像素单元760与多个第二像素单元765。驱动 模块701另电连接于多条第一辅助栅极线755与多条第二辅助栅极线759,用 以将所提供的多个栅极信号经多条第一辅助栅极线755与多条第二辅助栅极 线759馈入至多条栅极线750。液晶显示器700即根据多个栅极信号控制多个 数据信号写入至多个第一像素单元760及多个第二像素单元765,用以显示影 像,至于液晶显示器700的栅极信号驱动方法可根据第四至第七实施例所提供 的栅极信号驱动方法而同理类推。
在一实施例中,驱动模块701包含至少一个驱动器705,用来提供多个数 据信号至多条数据线730,并提供多个栅极信号至多条第一辅助栅极线755与 多条第二辅助栅极线759。在另一实施例中,驱动模块701包含多个驱动器705, 多个驱动器705包含至少一个源极驱动器与至少一个栅极驱动器。源极驱动器 电连接于多条数据线730,用以提供多个数据信号。栅极驱动器电连接于多条 第一辅助栅极线755与多条第二辅助栅极线759,用以提供多个栅极信号至多条栅极线750。或者,多个驱动器705包含至少一个源极驱动器、至少一个第 一栅极驱动器以及至少一个第二栅极驱动器,第一栅极驱动器将多个第一栅极 信号提供至多条第一辅助栅极线755,第二栅极驱动器将多个第二栅极信号提 供至多条第二辅助栅极线759。液晶显示器700工作时的栅极信号波形同于图 4所示的信号波形,所以不再赘述其工作原理。
由于多条第一辅助栅极线755设置于影像显示区795,亦即第二边框区785 所设置的第二辅助栅极线759的数目可显著縮减,因此可显著縮小第二边框区 785的宽度。此外,第一边框区780则不设置任何辅助栅极线,所以更可显著 縮小其宽度,而下基板710的尺寸就可显著縮小。所以,液晶显示器700亦适 合作为可携式电子装置所装设的小型显示器。
图18为本发明第十二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器的示意图。如图18所示,液晶 显示器796的电路结构类似于图17所示的液晶显示器700,主要差异在于多 条奇排序第二辅助栅极线759设置于第一边框区780,多条偶排序第二辅助栅 极线759设置于第二边框区785。多条奇排序第二辅助栅极线759电连接于第 二组栅极线的多条奇排序栅极线750,多条偶排序第二辅助栅极线759电连接 于第二组栅极线的多条偶排序栅极线750。除上述外,液晶显示器796的其余 结构与电路耦接关系同于图17所示的液晶显示器700,至于液晶显示器796 的栅极信号驱动方法可根据第四至第七实施例所提供的栅极信号驱动方法而 同理类推。
在另一实施例中,多条奇排序第二辅助栅极线759电连接于第二组栅极线 的多条偶排序栅极线750,多条偶排序第二辅助栅极线759电连接于第二组栅 极线的多条奇排序栅极线750。
图19为本发明第十三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器的示意图。如图19所示,液晶 显示器797的电路结构类似于图17所示的液晶显示器700。液晶显示器797 更包含调整层781位于第一边框区880,以及调整层786和多条第二辅助栅极 线759位于第二边框区881,多个共用电极线770分别电连接于多个第一像素 单元760与多个第二像素单元765而位于影像显示区795。多条第二辅助栅极 线759为设置于相同层的多条导线或交错设置于相异层的多条导线。调整层 781及786电连接于多个共用电极线770以传送共用电压。调整层781及786 可以是不透光的金属层,亦可是透明电极层,譬如ITO(Indium-Tin-Oxide)电极层。在多条第二辅助栅极线759与调整层786之间设置有绝缘层,而且第二辅 助栅极线759与调整层786之间的耦合电容可调整传送栅极信号的时间常数。 相较于影像显示区795的第一辅助栅极线755,若没有对应于调整层786的耦 合电容,则第二辅助栅极线759具有较小的耦合电容,所以就利用对应于调整 层786的耦合电容使所有栅极信号的传递延迟时间相同以避免闪烁现象。
图20为图19的具设置于相同层的多条第二辅助栅极线的液晶显示器沿着 虚线AA'的剖面示意图。如图20所示,于下基板710上设置多条第二辅助 栅极线759,于多条第二辅助栅极线759与调整层786之间设置有第一绝缘层 776与第二绝缘层777。因此,多条第二辅助栅极线759均为设置于相同层的 导线。在一实施例中,调整层786为厚度约400 800埃(Angstrom)的透明电 极层,第二辅助栅极线759为厚度约1000 3000埃的导线,第一绝缘层776 与第二绝缘层777均为厚度约2000 3000埃的绝缘层。
图21为图19的具设置于相异层的多条第二辅助栅极线的液晶显示器沿着 虚线AA'的剖面示意图。图21所示的剖面示意图类似于图20所示的剖面示 意图,主要差异在于多条第二辅助栅极线759为交错设置于相异层的导线。如 图21所示,多条第二辅助栅极线759的部分导线设置于下基板710与第一绝 缘层776之间,而多条第二辅助栅极线759的另一部分导线设置于第一绝缘层 776与第二绝缘层777之间,调整层786设置于多条第二辅助栅极线759之上。
图22为本发明第十四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器的示意图。如图22所示,液晶 显示器798的电路结构类似于图19所示的液晶显示器797,主要差异在于第 二边框区882的调整层787,为沿第三方向呈步阶分布模式的导电层。因此, 调整层787覆盖于多条第二辅助栅极线759的上方的面积,沿第三方向而依次 递减,用以使第二辅助栅极线759与调整层787之间的耦合电容值沿第三方向 而依次递减。因为多条第二辅助栅极线759的长度由最内侧往最外侧(即沿第 三方向)依次递增,所以多条第二辅助栅极线759的电阻由最内侧往最外侧依 次递增,然而多条第二辅助栅极线759的电阻差异会导致传送栅极信号的时间 常数差异,因此就利用多条第二辅助栅极线759与调整层787之间的耦合电容 值变化以补偿电阻差异,用来使所有栅极信号的传递延迟时间相同以避免闪烁 现象。
基本上,液晶显示器798的多条第二辅助栅极线759为设置于相同层的多条导线。在另一实施例中,液晶显示器798的多条第二辅助栅极线759可为交 错设置于相异层的多条导线,然而设置于下层的第二辅助栅极线759与调整层 787之间夹置二层绝缘层,但设置于上层的第二辅助栅极线759与调整层787 之间则只有夹置一层绝缘层,所以设置于上层的第二辅助栅极线759在调整层 787所覆盖的区域具有较大的电容值,因此呈步阶分布模式的调整层787在对 应于上层的第二辅助栅极线759的覆盖长度可縮减。总之,可通过调整调整层 787覆盖每一第二辅助栅极线759的长度以使所有栅极信号的传递延迟时间相 同,而达到避免闪烁的目的。
图23为本发明第十五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器的示意图。如图23所示,液晶 显示器799的电路结构类似于图19所示的液晶显示器797,主要差异在于第 二边框区883的调整层887具有多个开口 775,而在开口 775的区域内,调整 层887并没有覆盖第二辅助栅极线759,至于多个开口 775的长度/面积沿第三 方向依次递增。因此,调整层887覆盖多条第二辅助栅极线759的长度/面积, 沿第三方向而依次递减,所以第二辅助栅极线759与调整层787之间的耦合电 容值沿第三方向而依次递减,亦即可补偿多条第二辅助栅极线759的电阻差 异,用来使所有栅极信号的传递延迟时间相同以避免闪烁现象。
基本上,液晶显示器799的多条第二辅助栅极线759为设置于相同层的多 条导线。在另一实施例中,液晶显示器799的多条第二辅助栅极线759可为交 错设置于相异层的多条导线,然而如上所述,设置于上层的第二辅助栅极线 759在调整层887所覆盖的区域具有较大的电容值,因此对应于上层的第二辅 助栅极线759的开口 775的长度/面积可增大。总之,可通过调整调整层887 覆盖每一第二辅助栅极线759的长度/面积以使所有栅极信号的传递延迟时间 相同,而达到避免闪烁的目的。
图24为图23的具设置于相同层的多条第二辅助栅极线的液晶显示器沿着 虚线BB'的剖面示意图。图24所示的剖面示意图类似于图20所示的剖面示 意图,主要差异在于调整层887于多条第二辅助栅极线759的正上方有多个开 □ 775。
图25为图23的具设置于相异层的多条第二辅助栅极线759的液晶显示器 沿着虚线BB'的剖面示意图。图25所示剖面示意图类似于图21所示的剖面 示意图,主要差异在于调整层887于多条第二辅助栅极线759的上方有多个开P 775。
图26为本发明第十六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器的示意图。如图26所示,液晶 显示器893的电路结构类似于图19所示的液晶显示器797,主要差异在于第 二边框区884的调整层888具有多个开口 873。液晶显示器893的第二边框区 884所包含的多条第二辅助栅极线759为交错设置于相异层的多条导线,而调 整层888只有在对应于上层的第二辅助栅极线759的走线区域有开口 873,而 将较于下层的第二辅助栅极线759的走线区域并没有开口 873,在图27中, 所谓的上层的第二辅助栅极线759是指位于第一绝缘层776与第二绝缘层777 之间的第二辅助栅极线759,而下层的第二辅助栅极线759是指位于第一绝缘 层776与下基板710之间的第二辅助栅极线759。图27为图26的具设置于相 异层的多条第二辅助栅极线的液晶显示器沿着虚线CC'的剖面示意图。图27 所示的剖面示意图类似于图25所示的剖面示意图,主要差异在于调整层888 于下层的第二辅助栅极线759的上方并没有开口 873。
图28为本发明第十七实施例的液晶显示器的示意图。如图28所示,液晶 显示器895的电路结构类似于图19所示的液晶显示器797,主要差异在于第 二边框区885韵调整层889为沿第三方向呈步阶分布模式的导线层,而且调整 层889具有多个开口 875,而在开口 875的区域内,调整层889并没有覆盖于 第二辅助栅极线759的上方,至于多个开口 875的长度/面积沿第三方向依次 递增。因此,调整层889覆盖于多条第二辅助栅极线759的上方的长度/面积, 沿第三方向而依次递减,所以第二辅助栅极线759与调整层889之间的耦合电 容值沿第三方向而依次递减,亦即可补偿多条第二辅助栅极线759的电阻差 异,用来使所有栅极信号的传递延迟时间相同以避免闪烁现象。此外,液晶显 示器895的多条第二辅助栅极线759为设置于相同层的多条导线或交错设置于 相异层的多条导线,亦即沿着虚线DD'的剖面示意图可同于图24或图25所 示的剖面示意图。在另一实施例中,若液晶显示器895的多条第二辅助栅极线 759为交错设置于相异层的多条导线,则调整层889只在上层的第二辅助栅极 线759的上方有开口 875,亦即沿着虚线DD'的剖面示意图同于图27所示的 剖面示意图。
在上述本发明液晶显示器的第三至第十二实施例中,设置于第一边框区或 第二边框区的多条辅助栅极线,均可配合第十三实施例至第十七实施例中的任一实施例,调整传送栅极信号的时间常数,用以使所有栅极f号的传递延迟时 间相同而避免闪烁现象。
综上所述,在本发明液晶显示器中,由于至少部分辅助栅极线设置于影像 显示区,因此可显著縮小边框区的宽度以縮小下基板的尺寸,所以适合作为便 携式电子装置所装设的小型显示器。
当然,本发明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 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 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 一种具窄型边框区结构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一基板,其具有一影像显示区及一边框区;多条数据线,设置于该基板的影像显示区;多条栅极线,设置于该基板的影像显示区,大体与所述数据线互相垂直;多条第一辅助栅极线,设置于该基板的影像显示区,大体与所述数据线互相平行,每一条第一辅助栅极线电连接于所述栅极线的一对应栅极线;以及一驱动模块,设置于该基板的边框区,电连接于所述数据线与所述第一辅助栅极线。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驱动模块包含 至少一个源极驱动器,电连接于所述数据线,用来提供多个数据信号至所述数据线;以及至少一个栅极驱动器,电连接于所述第一辅助栅极线,用来提供多个栅极 信号至所述第一辅助栅极线。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辅助栅极线与 所述数据线以交错模式设置于该影像显示区。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栅极线包含一第一 组栅极线与一第二组栅极线,每一条第一辅助栅极线电连接于该第一组栅极线 的一对应栅极线,该显示装置另包含多条第二辅助栅极线,设置于该边框区,每一条第二辅助栅极线电连接于 该第二组栅极线的一对应栅极线与该驱动模块之间。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另包含 多个像素单元,设置于该影像显示区;多条共用电极线,电连接于所述像素单元,用来传送一共用电压; 一绝缘层,设置于该边框区,覆盖所述第二辅助栅极线;以及 一调整层,设置于该边框区,覆盖该绝缘层。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调整层以步阶分布模 式覆盖于所述第二辅助栅极线的上方。
7.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调整层具有多个开口 ,每一开口位于一对应第二辅助栅极线的上方。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边框区包含一第一区 域及一第二区域,所述栅极线包含一第一组栅极线与一第二组栅极线,每一条 第一辅助栅极线电连接于该第一组栅极线的一对应栅极线,该显示装置另包含多条第二辅助栅极线,设置于该第一区域,每一条第二辅助栅极线电连接 于该第二组栅极线的一奇排序栅极线与该驱动模块之间;以及多条第三辅助栅极线,设置于该第二区域,每一条第三辅助栅极线电连接 于该第二组栅极线的一偶排序栅极线与该驱动模块之间。
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边框区包含一第一区 域及一第二区域,所述栅极线包含一第一组栅极线、 一第二组栅极线以及一第 三组栅极线,每一条第一辅助栅极线电连接于该第一组栅极线的一对应栅极 线,该显示装置另包含多条第二辅助栅极线,设置于该第一区域,每一条第二辅助栅极线电连接 于该第二组栅极线的一对应栅极线与该驱动模块之间;以及多条第三辅助栅极线,设置于该第二区域,每一条第三辅助fll极线电连接 于该第三组栅极线的一对应栅极线与该驱动模块之间。
10.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另包含 多个第一像素单元,设置于该影像显示区,每一个第一像素单元电连接于一对应数据线及所述栅极线的一第一栅极线;以及多个第二像素单元,设置于该影像显示区,每一个第二像素单元电连接于 一对应第一像素单元与所述栅极线的一第二栅极线,其中该第一像素单元包 含-一数据开关,包含一第一端、 一栅极端及一第二端,其中该数据开关的第 一端电连接于该对应数据线,该数据开关的栅极端电连接于该第一栅极线,该 数据开关的第二端电连接于一对应第二像素单元;以及一储存单元,包含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其中该储存单元的第一端电连接 于该数据开关的第二端,该储存单元的第二端用以接收一共用电压。
11. 一种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 提供一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含一基板,具有一影像显示区、 一第一边框区、 一第二边框区与一第三边框区;多条数据线,设置于该基板的影像显示区;一第一组栅极线、 一第二组栅极线与一第三组栅极线,设置于该基板 的影像显示区;多条第一辅助栅极线,设置于该基板的影像显示区,每一条第一辅助 栅极线电连接于该第一组栅极线的一对应栅极线;多条第二辅助栅极线,设置于该基板的第一边框区,每一条第二辅助 栅极线电连接于该第二组栅极线的一对应栅极线;多条第三辅助栅极线,设置于该基板的第二边框区,每一条第三辅助 栅极线电连接于该第三组栅极线的一对应栅极线;以及一驱动模块,设置于该基板的第三边框区,该驱动模块具有多个数据 输出端口、多个第一输出端口、多个第二输出端口与多个第三输出端口,每一 个数据输出端口电连接于一对应数据线,每一个第一输出端口电连接于一对应 第二辅助栅极线,每一个第二输出端口电连接于一对应第一辅助栅极线,每一 个第三输出端口电连接于一对应第三辅助栅极线,其中所述数据输出端口与所 述第二输出端口以交错模式设置于该驱动模块;将多个第一栅极信号从所述第一输出端口依一第一顺序输出至所述第二 辅助栅极线;将多个第二栅极信号从所述第二输出端口依一第一方向的顺序输出至所 述第一辅助栅极线;以及将多个第三栅极信号从所述第三输出端口依一第二顺序输出至所述第三 辅助栅极线。
12. 根据权利要求ll所述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另包含 将多个数据信号从所述数据输出端口输出至所述数据线。
13. 根据权利要求ll所述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顺序为根据 该第一方向的顺序或为根据反向于该第一方向的一第二方向的顺序。
14. 根据权利要求ll所述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第二顺序为根据 该第一方向的顺序或为根据反向于该第一方向的一第二方向的顺序。
15. —种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提供一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含-一基板,具有一影像显示区、 一第一边框区与一第二边框区; 多条数据线,设置于基板的该影像显示区;一第一组栅极线与一第二组栅极线,设置于该基板的影像显示区;多条第一辅助栅极线,设置于该基板的影像显示区,每一条第一辅助 栅极线电连接于该第一组栅极线的一对应栅极线;多条第二辅助栅极线,设置于该基板的第一边框区,每一条第二辅助 栅极线电连接于该第二组栅极线的一对应栅极线;以及一驱动模块,设置于该基板的第二边框区,该驱动模块具有多个数据 输出端口、多个第一输出端口与多个第二输出端口,每一个数据输出端口电连 接于一对应数据线,每一个第一输出端口电连接于一对应第二辅助栅极线,每 一个第二输出端口电连接于一对应第一辅助栅极线,其中所述数据输出端口与 所述第二输出端口以交错模式设置于该驱动模块;将多个第一栅极信号从所述第一输出端口依一第一顺序输出至所述第二将多^第;栅极信号从所述第二输出端口依一第一方向的顺序输出至所 述第一辅助栅极线。
16. 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另包含 将多个数据信号从所述数据输出端口输出至所述数据线。
17. 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顺序为根据 该第一方向的顺序或为根据反向于该第一方向的一第二方向的顺序。
18. 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驱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出端口 依该第一方向或反向于该第一方向的一第二方向依序电连接于所述第二辅助 珊极线。
全文摘要
一种具窄型边框区结构的显示装置,其包含基板、多条数据线、多条栅极线、多条辅助栅极线以及驱动模块。基板具有影像显示区及边框区。多条数据线、多条栅极线与多条辅助栅极线设置于影像显示区,驱动模块设置于边框区。多条栅极线与多条数据线互相垂直,多条辅助栅极线则平行于多条数据线。每一条辅助栅极线电连接于对应栅极线。多条数据线与多条辅助栅极线以交错模式电连接于驱动模块。另公开一种驱动方法,将驱动模块所提供的多个栅极信号,经多条辅助栅极线馈入至多条栅极线。
文档编号G02F1/13GK101487962SQ20091000563
公开日2009年7月22日 申请日期2009年1月20日 优先权日2009年1月20日
发明者何子维, 李宇轩, 林敬桓, 江怡禛, 洪集茂, 石志鸿, 许雅婷, 谢曜任, 陈昱丞, 陈耿铭, 陈茂松 申请人: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