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显示装置与液晶显示装置的上偏光膜的重工方法

文档序号:2817728阅读:12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液晶显示装置与液晶显示装置的上偏光膜的重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双层黏附模块,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应用双层黏附模 块的液晶显示装置与应用双层黏附模块的液晶显示装置的重工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光电相关技术不断地推陈出新,加上数字化时代的到来,进而推动 了液晶显示装置市场的蓬勃发展。液晶显示装置具有高画质、体积小、重量轻、
低驱动电压、与低消耗功率等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个人数字助理(PM)、 移动电话、摄录放影机、笔记型计算机、桌上型显示器、车用显示器、及投影 电视等消费性通信或电子产品,并逐渐取代阴极射线管而成为显示器的主流。
现有液晶显示装置皆朝向轻量、薄化进行设计,尤其是适用于可携装置, 例如笔记型计算机、个人数字助理(PDA)、移动电话等等的液晶显示装置。而 在此同时材料与制作组装成本的降低亦势在必行,其中液晶显示装置因轻量、 薄化设计而为系统整体设计的考虑往往与液晶显示装置自身结构强度相冲突。
在现有的液晶显示装置中,为能有效将面板模块固设于背光模块之上,一 般采用螺合的手段。图1是现有液晶显示装置的部分剖面示意图。请参照图1, 液晶显示装置100包含背光模块102、面板模块104和前框106。面板模块104 依序包括下偏光膜104a、面板104b、上偏光膜104c,面板模块104设置于背 光模块102的承载内缘102a上。前框106呈L型,上有一开口 106a,利用螺 丝108穿过开口 106a并锁入位于背光模块102侧壁上的螺孔102b而将前框 106固定于背光模块102的侧壁上,同时,前框106的上臂106b可固定面板 模块104于背光模块102的承载内缘102a上。
现有使用前框106与螺丝108锁附的方法将面板模块104固定于背光模块 102的承载内缘102a上,所耗费人力、物料成本较高,再者,如图1所示, 若贴合于面板104b上的上偏光膜104c有任何瑕疵而需重工,必须撕离上偏光 膜104c并重新进行偏光膜贴合时,必须将螺丝108松脱,取下前框106后,将面板模块104与背光模块102分离,方可进行,而且,由于面板模块104 与背光模块102分离,下偏光片104a易在重工时刮伤受损,需另贴一保护膜(图 中未示)于下偏光片104a,待上偏光膜的重工完成之后,再将保护膜撕下,此 时尚须进行螺丝锁合的步骤,因此,现有液晶显示装置在上偏光膜的重工制程, 相当费时费工,亦会增加不少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在于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包含背光模块、面板模块和黏着膜层。 背光模块具有承载内缘。面板模块依序包括下偏光膜、面板、上偏光膜,上偏 光膜小于面板而暴露出面板的上表面外缘。黏着膜层包括第一黏附膜和第二黏 附膜。其中,面板模块设置于背光模块的承载内缘上,藉由第一黏附膜黏附于 部分上表面外缘及背光模块的外侧壁,第二黏附膜黏附于部分第一黏附膜及未 为第一黏附膜层所覆盖的部分上表面外缘。而以黏着膜层固定面板模块于背光 模块的承载内缘上。黏着膜层至少黏附于液晶显示装置四侧边其中之一。
第一黏附膜具有光滑的上表面或是离型上表面,且第一黏附膜可以选择性 的延伸至该背光模块的底面。第二黏附膜的宽度则可以为小于或等于第一黏附 膜的宽度。
在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中,背光模块可以具有凹槽,而第二黏附膜覆盖部 分凹槽。在本发明另一较佳实施例中,背光模块可以具有凹槽,而第一黏附膜 覆盖部分凹槽。
本发明另在于提供一种利用液晶显示装置的上偏光膜的重工方法,其中, 黏着膜层包括第一黏附膜和第二黏附膜。其中,面板模块设置于背光模块的承 载内缘上,藉由第一黏附膜黏附于部分上表面外缘及背光模块的外侧壁,第二 黏附膜黏附于部分第一黏附膜及未为第一黏附膜层所覆盖的部分上表面外缘, 其步骤包括,撕除面板模块至少一侧边上的第二黏附膜以暴露出部分上表面外 缘,接着,移除该上偏光膜后,再贴覆一偏光膜。
本发明更在于提供双层黏附模块,适用于液晶显示装置组装时固定面板模 块于背光模块之上,包括离型层、黏着膜层。黏着膜层包括第一黏附膜与第二 黏附膜。第一黏附膜直接贴合于离型层之上。第二黏附膜直接贴合于第一黏附 膜及离型层之上。其中第一黏附膜与第二黏附膜系部份重迭且皆位于离型层的
6同面上方。
使用黏着膜层来固定面板模块于背光模块的承载内缘上,当需对上偏光膜 进行重工制程时,无须拆解液晶显示装置,仅需撕离至少部分第二黏附膜,暴 露出部分面板的上表面,即可产生足够的工作空间进行上偏光膜的撕离步骤, 接着,对后续偏光膜贴合机台重新贴合偏光膜时,也具有较大的裕度,可以轻 易克服偏光膜贴合偏差问题,以利上偏光膜的重工制程。据此,根据本发明所 提供的液晶显示装置,可使原本需要将液晶面板与背光模块分离后再进行偏光 膜撕离动作,改成无须拆解液晶显示装置则可直接进行偏光膜重工制程。另外, 运用本发明所提供的液晶显示装置更可减少因维修造成面板模块中薄化玻璃 破损风险与多余的拆解动作,大大节省人工成本。


图1为现有液晶显示装置的部分剖面示意图2为依照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所提供的黏着膜层206的结构示意图4A和图4B为依照本发明另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种液晶显示装置的立体示 意图5为依照本发明再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种液晶显示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6为一液晶显示装置进行重工制程的流程图; 图7A至图7E为图6实施每一步骤后的液晶显示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
100、 200、 400、 700:液晶显示装置
102、202、 402:背光模块102a、 202a:承载内缘
104、204:面板模块104a、 204a:下偏光膜
104b、204b、 704b:面板104c、 204c、 704c:上偏光膜
跳前框106a:开口
106b:上臂108:螺丝
205:上表面外缘
206、406、 407、 408、 409、 706、707、708、 709:黏着膜层
206a、,406a、 407a、鄉a、 409a、706a、707a、 708a、 709a:第一黏附206b、 406b、 407b、 408b、 409b、 706b、 707b、 708b、 709b:第二黏附膜
具体实施例方式
请参照图2,其为依照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种液晶显示装置的部分剖 面示意图。请参照图2,液晶显示装置200包含背光模块202、面板模块204 和黏着膜层206。背光模块202提供光源给面板模块204,背光模块202具有 承载内缘202a。面板模块204依序包括下偏光膜204a、面板204b、上偏光膜 204c,上偏光膜204c小于面板204b而暴露出面板204b的上表面外缘205。 黏着膜层206包括第一黏附膜206a和第二黏附膜206b。
面板模块204设置于背光模块202的承载内缘202a上。在本实施例中, 第一黏附膜206a黏附于面板204b的部分上表面外缘205及背光模块202的外 侧壁207,外侧壁207是指背光模块202顶面与侧面。另外,第一黏附膜206a 更可延伸至背光模块202的底部202b,这可以加强黏着膜层206对背光模块 202及面板模块204的固定强度与稳定性,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黏附 膜206a若仅延伸至背光模块202的一外侧壁207即可提供足够的固定强度时, 就无须将第一黏附膜206a延伸至背光模块202的底部202b,遂可节省材料的 使用。在较佳实施例中,第一黏附膜206a可具有光滑的上表面或是离型上表 面,以方便当欲撕除第二黏附膜206b时,可轻易撕除,但不限于此,可依实 际需求调整其表面材料或其特性。
请继续参见图2,第二黏附膜206b黏附于部分第一黏附膜206a及未为第 一黏附膜层206a所覆盖而露出的面板204b的部分上表面外缘205。另外,第 二黏附膜206b靠近上偏光膜204c的边缘可实质与上偏光膜204c的边缘密合, 以避免漏光。第一黏附膜206a及第二黏附膜206b可采用吸光材质(如深色 材质)或具反射性质的材料,以避免漏光。为了搭配液晶显示装置200的尺寸 与比例,第二黏附膜206b的宽度Wl则可以为小于或等于第一黏附膜206a的 宽度W2(示于图3),但不限于此,亦可依实际需求调整。图3为本发明所提供 的双层黏附模块300的结构示意图。双层黏附模块300包括一离型层301与黏
207:外侧壁 301:离型层
601、 602、 603、 604:步骤
300:双层黏附模块 410、 412:凹槽 705:上偏光膜着膜层206。黏着膜层206包括第一黏附膜206a和第二黏附膜206b。第一黏 附膜206a,直接贴合于离型层301之上。第二黏附膜206b直接贴合于第一黏 附膜206a及离型层301之上,其中第一黏附膜206a与第二黏附膜206b部份 重迭且皆位于离型层301的同面上方。欲使用时,先截取所需的长度,撕开离 型层301后即可贴附,以用来固定背光模块及面板模块,相关的结构可以参见 图2。
请参照图4A,其为依照本发明另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种液晶显示装置的立 体示意图。如图4A所示,液晶显示装置400在其上表面的四个侧边可分别黏 附了黏着膜层406、 407、 408、 409。黏着膜层406包括第一黏附膜406a和第 二黏附膜406b;黏着膜层407包括第一黏附膜407a和第二黏附膜407b;黏着 膜层408包括第一黏附膜408a和第二黏附膜408b;黏着膜层409包括第一黏 附膜409a和第二黏附膜409b。第一黏附膜406a, 407a, 408a, 409a分别延 伸至背光模块402的外侧壁,如前所述,第一黏附膜406a,衡,408a, 409a 亦可延伸至背光模块402的底部,以加强黏着膜层对背光模块402及面板模块 的固定强度。在本实施例中,两相邻的黏着膜层是不重迭的,例如黏着膜层 406与409为两相邻的黏着膜层且彼此不重迭的,这可以维持液晶显示装置400 表面的平整性,不会因为贴附黏着膜层406、 407、 408、 409而造成液晶显示 装置400表面厚度不均。另外,在其它实施例中,黏着膜层可只黏附于液晶显 示装置400四侧边其中的三边、四侧边其中的两相邻侧边、四侧边其中的两相 对侧边或是仅黏附于四侧边其中的单侧边。黏着膜层的分布与运用,只要能达 到有效将面板模块固设于背光模块上,皆可依实际情况调整。
在其它实施例中,为因应黏着膜层固定强度的需求与加强稳定性,相邻两 侧边的黏着膜层亦可局部重迭,如图4B所示,黏着膜层406分别与黏着膜层 407、 409局部重迭;黏着膜层407分别与黏着膜层406、 408局部重迭;黏着 膜层408分别与黏着膜层407、 409局部重迭;黏着膜层409分别与黏着膜层 406、 408局部重迭,可增强稳定性。详细来说,黏着膜层的组装顺序可为先 贴附黏着膜层406,再贴附黏着膜层407,而黏着膜层407与黏着膜层406局 部重迭;之后,再贴附黏着膜层408,而黏着膜层408与黏着膜层407局部重 迭;之后,再贴附黏着膜层409,而黏着膜层409与黏着膜层408, 406局部 重迭,此种黏贴方式与黏贴顺序仅是举例,本发明不限于此,亦可依实际需求调整。黏着膜层彼此局部重迭的贴法,可增加面板模块与背光模块的固定强度。 另外,在较佳实施例中, 一黏着膜层与局部重迭黏贴于前述黏着膜层上的另一 黏着膜层,二者重迭之处不超过另一黏着膜层的第二黏附膜的位置,以便于重
工时撕离方便,举例来说,黏着膜层407局部重迭黏贴于黏着膜层406上,黏 着膜层406与黏着膜层407重迭部分并没有超过黏着膜层407的第二黏附膜 407b,也就是说,此设计可使撕离第二黏附膜较方便。欲进行重工时,可先撕 离第二黏附膜409b,再撕离第二黏附膜408b,接着再撕离第二黏附膜407b。 此种撕离方式与撕离顺序仅是举例,本发明不限于此,亦可依实际需求调整。 另外,也不用需将所有第二黏附膜皆撕离,可撕离一个第二黏附膜、两个相邻 的第二黏附膜、两个相对的第二黏附膜或三个第二黏附膜,只要方便重工操作, 可依实际情况调整。
请继续参见图4A,背光模块402上可以具有一凹槽410,凹槽410可横跨 背光模块402的部分顶面与部分侧面而第二黏附膜406b覆盖部分凹槽410。 请参照图5,其为依照本发明再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种液晶显示装置的立体示意 图。在本发明再一较佳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其与图4A所示实施例的差异 仅在于背光模块402更可具有凹槽412,凹槽412亦横跨背光模块402的部分 顶面与部分侧面。第一黏附膜406a覆盖部分凹槽412。凹槽410的设置可方 便第二黏附膜406b撕离;凹槽412的设置可方便第一黏附膜406a的撕离。本 发明不限于附图所示,可依实际需求决定是否使用凹槽、凹槽的数目、凹槽的 分布位置或凹槽被覆盖的比例等。
本发明另在于提供一种利用黏着膜层固定面板模块与背光模块的液晶显 示装置的上偏光膜的重工方法,请参见图6及图7A至图7E,图6系绘示液晶 显示装置进行重工制程的流程图;图7A至图7E为图6实施每一步骤后的液晶 显示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如图7A所示,液晶显示装置700的黏着膜层706包括第一黏附膜706a 和第二黏附膜706b;黏着膜层707包括第一黏附膜707a和第二黏附膜707b; 黏着膜层708包括第一黏附膜708a和第二黏附膜708b;黏着膜层709包括第 一黏附膜709a和第二黏附膜709b。在重工前,液晶显示装置700中,黏着膜 层706、黏着膜层707、黏着膜层708、黏着膜层709的贴覆可使第二黏附膜 706b、第二黏附膜707b、第二黏附膜708b、第二黏附膜709b的边缘与上偏光膜704c的边缘相邻,此处仅是举例,但不限于此。
请参见图6,图6为一液晶显示装置进行重工制程的流程图。首先,步骤 601为撕除部分第二黏附膜,以增加重工上偏光膜时的操作裕度;接着,步骤 602移除上偏光膜而暴露出面板的上表面;再来,步骤603将新的上偏光膜贴 覆于面板的上表面;最后,步骤604,选择性的视需求重新将第二黏附膜贴回。
当欲根据图6所示的液晶显示装置进行重工制程的流程对图7A所示的液 晶显示装置700的上偏光膜704c进行重工制程时,首先,根据步骤601,撕 除液晶显示装置700 二侧边上的第二黏附膜708b及709b以暴露出面板704b 部分上表面外缘,形成如图7B所示的结构,此时,就产生了可供撕离上偏光 膜704c的操作空间。接着,根据步骤602,移除该上偏光膜704c而暴露出面 板704b的上表面,形成如图7C所示的结构。最后,根据步骤603,将新的上 偏光膜705贴覆于面板704b的上表面,而形成如图7D所示的结构。最后,根 据步骤604,选择性的视需求重新将第二黏附膜708b及709b贴回,而形成如 图7E所示的结构。若液晶显示装置700整体结构稳定的话,则无须黏回,此 步骤604遂可省略。重新将第二黏附膜贴回包括黏回之前撕除的第二黏附膜或 者黏附第三黏附膜于撕除的第二黏附膜黏附的位置,而第三黏附膜可与该第二 黏附膜具有相同的材质。而在歩骤603,将新的上偏光膜705贴覆于面板704b 的上表面之前,可额外包括一清洁步骤,以去除暴露出面板704b的部分上表 面外缘的残胶,以避免影响新的上偏光片705黏贴的效果。
在重工制程步骤603中贴覆新的上偏光膜705时,因为会有贴覆误差,第 二黏附膜708b及709b的撕除使得面板704b在移除原有上偏光膜704c之后, 暴露出的上表面在重新贴覆上偏光膜705时具有较大的裕度,方便操作,因此, 在贴覆新的偏光膜时可减少跨贴问题。另外,也因面板704b暴露出的表面在 重新贴覆上偏光膜705时具有较大的裕度,故可在不分离面板模块与背光模块 状态下进行重工贴覆。在本实施例中,亦可移除单个第二黏附膜进行重工、移 除三个第二黏附膜进行重工或移除所有的第二黏附膜进行重工,可依实际需求 调整。在有必要时,亦可选择性的移除部分第一黏附膜706a、 707a、 708a或 709a,以方便重工制程的进行。另外,亦可移除整个黏着膜层,例如移除单个 黏着膜层进行重工、移除两个相邻黏着膜层进行重工、移除两个相对黏着膜层 进行重工、移除三个黏着膜层进行重工或移除所有的黏着膜层进行重工,可依实际需求调整,以方便重工制程的进行。而图4与图5中所示的凹槽,则是方
便以撕离的方式移除位于其上的第二黏附膜或第一黏附膜。
由上述本发明较佳实施例可知,应用本发明具有下列优点。使用黏着膜层 取代螺丝螺合以固定面板模块于背光模块之上,可以大幅减少组装液晶显示装 置时所需的工时,而且操作更为方便。再者,本发明所提供的液晶显示装置, 无须将面板模块与背光模块分离后,即可进行偏光膜撕离动作,进而能直接进 行偏光膜重工制程。另外,运用本发明所提供的液晶显示装置更可减少因维修 造成面板模块中薄化玻璃破损风险与多余的拆解动作,大大节省人工成本。另 外,本发明以黏着膜层取代前框,亦可节省成本。
虽然本发明已以一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更动与修 改,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后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者为准。
1权利要求
1.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包含一背光模块,该背光模块具有一承载内缘;一面板模块,设置于该承载内缘之上,包括一下偏光膜;一面板,位于该下偏光膜之上;以及一上偏光膜,位于该面板之上,该上偏光膜小于该面板而暴露出该面板的一上表面外缘;以及一黏着膜层,包括一第一黏附膜,黏附于部分该上表面外缘及该背光模块的一外侧壁;以及一第二黏附膜,黏附于部分该第一黏附膜及未为该第一黏附膜层所覆盖的部分该上表面外缘。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黏附膜具有 一光滑的上表面。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黏附膜具有离 型上表面。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黏附膜延伸至 该背光模块的底面。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黏附膜靠近 该上偏光膜的边缘与该上偏光膜的边缘密合。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背光模块具有一 凹槽,该第二黏附膜覆盖部分该凹槽。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背光模块具有一凹 槽,该第一黏附膜覆盖部分该凹槽。
8.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黏着膜层至少黏 附于该液晶显示装置四侧边其中之一。
9.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黏着膜层包括一 第一黏着膜层与一第二黏着膜层,该第一黏着膜层与该第二黏着膜层分别黏附 于该液晶显示装置四侧边其中的两相邻侧边。
10.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黏着膜层 与该第二黏着膜层局部重迭。
11.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黏附膜的 宽度小于等于该第一黏附膜的宽度。
12. —种液晶显示装置的上偏光膜的重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液晶显示装置包括一背光模块、 一面板模块位于该背光模块的一承载内缘上、及一黏 着膜层,其中该面板模块依序包括一下偏光膜、 一面板、 一上偏光膜,该黏着 膜层包括一第一黏附膜和一第二黏附膜,该第一黏附膜黏附于该面板的部分一 上表面外缘及该背光模块的一外侧壁,该第二黏附膜黏附于部分该第一黏附膜及未为该第一黏附膜层所覆盖的该面板的部分该上表面外缘,包括撕除该面板模块至少一侧边上的该第二黏附膜以暴露出部分该上表面外缘;移除该上偏光膜;以及贴覆另一上偏光膜。
13. 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上偏光膜的重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撕除该面板模块至少一侧边上的该第二黏附膜的步骤包括撕除该侧边的相邻的另一侧边上的该第二黏附膜。
14. 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上偏光膜的重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撕除该面板模块至少一侧边上的该第二黏附膜的步骤之后,还包括撕除该侧边上的该第一黏附膜。
15. 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上偏光膜的重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撕除该面板模块至少一侧边上的该第二黏附膜的歩骤包括撕除全部该第二黏附膜。
16. 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上偏光膜的重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贴覆该另一上偏光膜的步骤之后,还包括将撕除的该第二黏附膜贴回。
17. 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上偏光膜的重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贴覆该另一上偏光膜的步骤之后,还包括黏附一第三黏附膜于撕除的该第二黏附膜黏附的位置,其中该第三黏附膜与该第二黏附膜具有相同的材质。
18. 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上偏光膜的重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贴覆该另一上偏光膜的歩骤之前,还包括提供一清洁步骤,以去除暴露出的部分该上表面外缘上的残胶。
19. 一种双层黏附模块,适用于液晶显示装置组装时固定一面板模块于一 背光模块之上,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离型层; 一黏着膜层,包括一第一黏附膜,直接贴合于该离型层之上;以及一第二黏附膜,直接贴合于该第一黏附膜及该离型层之上,其中该第一黏 附膜与该第二黏附膜部份重迭且皆位于该离型层的同面上方。
20. 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双层黏附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黏附膜具有一光滑的上表面。
21. 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双层黏附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黏附膜具 有离型上表面。
22. 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双层黏附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第二黏附膜的 宽度小于等于该第一黏附膜的宽度。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液晶显示装置与液晶显示装置的上偏光膜的重工方法,液晶显示装置包含背光模块、面板模块和黏着膜层。背光模块具有承载内缘。面板模块依序包括下偏光膜、面板、上偏光膜,其中上偏光膜小于面板而暴露出面板的上表面外缘。黏着膜层包括第一黏附膜和第二黏附膜。其中,面板模块设置于背光模块的承载内缘上,藉由第一黏附膜黏附于部分上表面外缘及背光模块的外侧壁,第二黏附膜黏附于部分第一黏附膜及未为第一黏附膜层所覆盖的部分上表面外缘,而以黏着膜层固定面板模块于背光模块的承载内缘上。
文档编号G02F1/1335GK101477267SQ200910005509
公开日2009年7月8日 申请日期2009年1月19日 优先权日2009年1月19日
发明者徐伟群, 黄健城 申请人: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