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影装置、处理卡盒及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42309阅读:14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显影装置、处理卡盒及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显影装置。
技术背景
用于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显影装置包括显影剂载置体及接触部件。显影剂载置体是所谓显影辊或显影套等,其使得由调色剂构成的显影剂附着,由 磁力或静电使得该附着的显影剂运送到感光体上。该显影剂载置体以与感光体接触状态配 置或接近感光体但不接触的状态配置。接触部件是板状或辊状部件,配置为与显影剂载置体接触,在显影剂载置体上形 成均一的显影剂薄层,或使得显影剂摩擦带电,或除去带逆电调色剂,具有各种各样用途。作为设有该接触部件的显影装置,例如可以列举以下显影装置在作为显影剂载置体的调色剂保持部件的周围,在调色剂保持部件中心的下方, 设有用于使得显影剂层薄层化的限制部件(接触部件),沿着调色剂保持部件的回转方向, 在限制部件的上游侧,且在调色剂保持部件中心的下方,设有用于促进显影剂层摩擦带电 的回转圆筒状部件(接触部件)(参照专利文献1)。将圆弧弹簧构成的显影剂带电限制涂布部件(接触部件)设置在显影辊中心的上 方,沿着显影辊回转方向,成为该显影剂带电限制涂布部件上游侧的显影辊的右方,设有调 色剂粉压控制部件(接触部件)(参照专利文献2)。在用于将显影剂运送到感光体的显影辊中心的上方,设有使得调色剂带电的调 色剂带电辊(接触部件),沿着显影辊回转方向,在该调色剂带电辊的上游侧,且在显影辊 中心的上方,设有用于使得显影剂层薄层化的弹性刮板(接触部件)(例如参照专利文献 3-5)。将用于限制显影剂层厚的调色剂限制部件(接触部件)设在显影套中心的上方, 沿着显影套回转方向,位于调色剂限制部件下游侧的显影套或显影辊的中心的上方,设置 用于回收带逆电的调色剂的带逆电调色剂回收辊(接触部件)(例如参照专利文献6,7)。所谓带逆电的调色剂是指带与正规的带电极性逆极性的电荷的调色剂。在难以使 得调色剂均一带电的单组分显影剂中易发生,成为引起非图像部的图像模糊,或文字喷溅 等图像缺陷的原因。在专利文献6,7的装置中,设有用于从显影剂载置体回收带逆电调色 剂的接触部件。在上述以往技术的显影装置中,围绕显影剂载置体,一般至少设有二个各种各样 用途的接触部件。专利文献1特开昭63-243981号公报专利文献2特开平10-133473号公报专利文献3特开2002-023432号公报专利文献4特开2003-195559号公报专利文献5特开2004-138644号公报
专利文献6特开平08-254894号公报专利文献7特开2001-281986号公报上述专利文献1-7的显影装置存在以下问题点。在专利文献2、4、5、6、7中,鉴于两个接触部件设在显影剂载置体中心的上方,以 及没有记载两个接触部件对显影剂载置体的接触压力,显影剂会滞留接触部件之间,其间 的显影剂受到挤压,显影剂固结在接触部件或显影剂载置体上,或者滞留的显影剂的粉压 在长度方向不均一,恐怕在显影剂载置体上不能形成均一的显影剂薄层。在专利文献1、3中,将接触部件设在显影剂载置体中心的下方,构成为显影剂从 下方朝着上方移动,移动到感光体上。因此,不必担心显影剂滞留在两接触部件之间,产生 上述不良状态可能性小。但是,通常的显影方式,显影剂载置体和感光体的回转方向为逆回转,相对将接触 部件设在显影剂载置体中心的上方者,感光体的回转方向相反。当然,若感光体的回转方向 相反,则例如中间转印带等其他回转的构成体的回转方向成为相反,自动地决定纸的运送 方向。因此,例如,希望打印面朝下,从机械设备里侧排出到前侧场合,在专利文献2、4、 5、6、7中,装置内的各构成体的配置没有问题,但在专利文献1、3中,纸运送通道也需要构 成为使得纸反转,构成变得复杂。因此,根据图像形成装置不同,有时不能采用将接触部件 设在在显影剂载置体中心下方的构成。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这种问题而提出来的,本发明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显影装置, 处理卡盒及图像形成装置,所述显影装置即使有将两个接触部件设在显影剂载置体中心上 方的必要性,也不用担心显影剂滞留在接触部件之间,其间的显影剂受到挤压,显影剂固结 在接触部件或显影剂载置体上,或者滞留的显影剂的粉压在长度方向不均一,在显影剂载 置体上不能形成均一的显影剂薄层。本发明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消除显影时图像模糊或文字喷溅等图像缺陷的显影 装置,处理卡盒及图像形成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以下技术方案(1) 一种显影装置,使得显影剂载置在与感光体并列设置的圆轴状的显影剂载置 体的外周面,使得所载置的显影剂在所述显影剂载置体上侧移动,向所述感光体供给,其特 征在于相对从所述显影剂载置体向感光体供给所述显影剂的供给位置,沿着与显影剂的 移动方向相反方向,顺序设置第一接触部件,第二接触部件,使得所述第一接触部件及第二 接触部件能接触位于所述显影剂载置体的径向中心上方的所述显影剂载置体的表面,同 时,设定使得所述第二接触部件引起的相对所述显影剂载置体的接触压力比所述第一接触 部件引起的相对所述显影剂载置体的接触压力小。(2)在上述(1)所述的显影装置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触部件及第二接触部件沿着所述显影剂载置体轴向延伸,形成板状。(3)在上述(2)所述的显影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4
所述第二接触部件从作为与所述显影剂载置体的接触部的下缘,隔开所需要的间隔,设有能通过所述显影剂的通过口。(4)在上述(3)所述的显影装置中,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口设有多个。(5)在上述(1)_(4)中任一项所述的显影装置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触部件与第二接触部件的离开距离至少1mm。(6)在上述(1)_(5)中任一项所述的显影装置中,其特征在于对所述第二接触部件施加偏压,在所述第二接触部件和所述显影剂载置体之间, 形成将带电极性为逆极性的调色剂朝所述第二接触部件吸引方向的电场。(7) 一种处理卡盒,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述(1)-(6)中任一项所述的显影装置;所述感光体或使得该感光体带电的充电部之中某一方,或所述感光体及所述充电 部双方。(8) 一种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设有上述(7)所述的处理卡盒。(9) 一种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设有上述(1)_(6)中任一项所述的显影装置。下面说明本发明的效果。按照本发明,能提供显影装置,处理卡盒及图像形成装置,即使有将两个接触部件 设在显影剂载置体中心上方的必要性,也能消除显影剂滞留在接触部件之间、挤压处于其 间的显影剂、显影剂固结在接触部件或显影剂载置体上或滞留的显影剂的粉压在长度方向 不均一、不能在显影剂载置体上形成均一的显影剂薄层。另外,能提供消除显影时图像模糊 或文字喷溅等图像缺陷的显影装置,处理卡盒及图像形成装置。


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形态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概略的纵截侧面图;图2是处理卡盒的纵截侧面图;图3是实施例1涉及的第二接触部件的立体图;图4是实施例2涉及的第二接触部件的立体图;图5是实施例3涉及的第二接触部件的立体图;图6是实施例4涉及的第二接触部件的立体图;图7是表示实验结果的表。符号说明如下1-图像形成装置11-供纸盒12-供纸部121-供纸辊122-分离部件13-定位辊
14-曝光装置15-转印辊16-定影装置17-排纸辊18-排纸台2-处理卡盒2a-卡盒壳体2b-分隔壁21-感光体22-充电辊23-显影装置231-收纳室232-显影辊233-供给辊234-显影室235-分隔部236-搅拌/运送部件236a-回转轴236b-叶片236c-叶片237-同步部件237a-第一杆237b-第二杆24-清洁装置241-调色剂回收部242-橡胶刮板243-调色剂逆流防止材25-凸轮26-检测部件261-配合部262-检测板27-第一接触部件27a-下缘28-第二接触部件28a-前端部28b-下缘281-通过口282-中间板283-上板
具体实施例方式本发明的其它的目的及特征,根据参照附图的下文的实施形态的说明,将变得明确。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涉及本发明的实施形态。在以下实施形态中,虽然对构成 要素,种类,组合,形状,相对安装等作了各种限定,但是,这些仅仅是例举,本发明并不局限 于此。本发明实施形态例示由所谓激光打印机构成的图像形成装置,其设有处理单元, 根据从计算机等传送来的图像数据在纸上形成图像。在详细说明作为本发明特征部分的显 影装置23前,说明图像形成涉及的基本构成部及基本的图像形成动作。本发明实施形态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如图1所示,包括供纸盒11,供纸部12,定 位辊13,处理卡盒2,曝光装置14,转印辊15,定影装置16,排纸辊17,排纸台18构成。供纸盒11预先蓄积纸,可装卸地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1的框体内的下部。供纸部12设有供纸辊121和分离部件122构成,一张张地取出输送蓄积在供纸盒 11中的纸。定位辊13使得供纸部12送出的纸待机,在所设定的时间送出。处理卡盒2如图2所示,设有感光体21,充电辊22,显影装置23,清洁装置24构 成,可装卸地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1的框体上。感光体21形成静电潜像及调色剂像,设置在朝卡盒壳体2a的底面开口的上方,能 沿逆时钟方向回转。充电辊22使得感光体21表面带电,设置为与感光体21表面之中最高部分相接, 与感光体21—起回转。显影装置23将形成在感光体21上的静电潜像显影为调色剂像,沿着感光体21的 回转方向,配置在充电辊22的下游侧,感光体21的左方。该显影装置23的详细结构在后 文说明。清洁装置24设有调色剂回收部241,橡胶刮板242,调色剂逆流防止材243构成。调色剂回收部241是位于感光体21右方的由卡盒壳体2a局部形成的空间部。橡胶刮板242用于刮落调色剂像转印在纸上后残留在感光体21上的作为单组分 显影剂的调色剂,橡胶刮板242的前端从形成调色剂回收部241的侧壁朝下延伸,与感光体 21的右侧周面碰接。调色剂逆流防止材243是薄膜状部件,使得由橡胶刮板242刮落的调色剂不绕入 感光体21的下侧,该调色剂逆流防止材243从形成调色剂回收部241的底壁朝横向延伸, 使得与橡胶刮板242前端下方的感光体21的周面相接。曝光装置14设在图像形成装置1的框体内上方,根据从计算机等传送来的图像数 据对由充电辊22充电完的感光体21周面照射扫描光,形成静电潜像。转印辊15设在感光体21下方,与感光体21对向,纸通过该转印辊15和感光体21 之间,使得形成在感光体21上的调色剂像静电转印在纸上。定影装置16对转印有调色剂像的纸施加热和压力,使得纸上的未定影的调色剂 像熔融固化,定影在纸上。
排纸辊17使得在定影装置16调色剂像得到定影的纸送出到图像形成装置1的外方。排纸台18设在图像形成装置1的上面部,蓄积排纸辊17送出的纸。另外,虽然没有图示,从供纸部12到排纸台18,通过纸的运送通道以多个导向部 件形成。说明这样构成的本实施形态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基本动作。感光体21通过没有图示的驱动手段按逆时钟方向被驱动回转,由充电辊22使得 该感光体21表面以所设定极性均一带电。曝光装置14朝着带电的感光体21表面照射根据图像数据的扫描光,在感光体21 表面形成静电潜像。显影装置23使得该静电潜像作为调色剂像可视化。与上述动作前后,供纸部12 —张张分离供纸盒11的纸,开始运送纸。定位辊13与形成在感光体21上的调色剂像的移动一致,朝着转印位置送出纸。转 印辊15将感光体21上的调色剂像转印到位于转印位置的纸上。定影装置16对转印有调色剂像的纸施加热和压力,使得调色剂像熔融定影在纸 上。排纸辊17使得已对调色剂像熔融定影的纸排出到排纸台18上。下面,详细说明作为本发明特征部分的显影装置23。本实施形态的显影装置23设有收纳室231,显影辊232,供给辊233,显影室234。 所述收纳室231收纳由调色剂构成的单组分显影剂,所述显影辊232作为显影剂载置体载 置对感光体21上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的调色剂,进行运送,所述供给辊233作为供给部件 向显影辊232供给调色剂,在收纳室231和显影室234之间,形成分隔部235。分隔部235呈山那样的形状,由此,将显影装置23分为收纳室231和显影室234 两个室。显影装置23进行接触单组分显影,在显影辊232上形成调色剂层,通过运送使得 显影辊232上的调色剂层与感光体21接触,使得感光体21上的静电潜像显影。在收纳室231中设有搅拌/运送部件236,通过搅拌/运送部件236的回转搅拌显 影装置23内的调色剂,越过分隔部235,机械地运送到显影室234,供给作为供给部件的供 给辊233。该供给辊233由泡沫聚氨酯等形成,具有可挠性,以50-500 μ m直径单元成为易保 持调色剂的结构。另外,供给辊233的JIS-A硬度设为比较低的10-30°,与显影辊232能
均一相接。供给辊233被驱动沿与显影辊232同方向回转,即,在两辊接触区域,表面互相朝 逆方向移动。另外,两辊的线速度比(供给辊/显影辊)优选0.5-1. 5。另外,也可以使得 供给辊233被驱动沿与显影辊232逆方向回转,S卩,在两辊对向部,表面互相朝同方向移动。 在本实施形态中,供给辊233与显影辊232朝相同方向回转,两辊的线速度比设定为0. 9。 供给辊233相对显影辊232的咬入量设定为0. 5-1. 5mm。在本实施形态中,单元有效宽度为 240mm(A4纵向尺寸)场合,必要的扭矩为14. 7-24. 5N · cm。如上所述,本实施形态的显影装置23夹着分隔部235形成收纳室231和显影室234两个室。在收纳室231中,设有搅拌/运送调色剂的搅拌/运送部件236,以及同步部件237,在显影室234中设有检测部件。搅拌/运送部件236包括回转轴236a,以及设在该回转轴236a上的叶片236b和236c。在回转轴236a上的一端部上安装凸轮25。回转轴236a受到驱动电机(没有图示) 的驱动力朝逆时钟回转。通过使得搅拌/运送部件236回转,搅拌收纳室231内的由调色 剂构成的单组分显影剂,使其带电,将调色剂运送到显影室234。同步部件237在成为轴的圆柱部分设有第一杆237a及第二杆237b,第一杆237a 与凸轮25相接,第二杆237b设在靠近分隔部235的收纳室231,其与检测部件26的配合 部261的下侧相接。该同步部件237用于取得搅拌/运送部件236和检测部件26的回转 时间,以及用于向检测部件26传递驱动力。检测部件26从设置为可回转的轴设有检测板262及配合部261,大致呈V字状延 伸,位于检测板262上侧的配合部261的下侧与第二杆237b相接,而得到支承。随着凸轮 25的回转,同步部件237摆动,通过配合部261和轴,该检测部件26的检测板262被强制地 提升到上方,或因配合部261和检测板262的自重,该检测部件26朝下方回转,检测板262 落下。在检测板262的下方,通常有调色剂,朝下方回转,使得检测板262落下,因调色剂停 止的高度成为调色剂的高度,即调色剂量。通过传感器(没有图示)检测上述检测板262 自然回转停止的高度位置,能知道调色剂残量。显影辊232在导电性基体上具有由橡胶材料构成的表层,直径10_30mm,使得表面 适当粗糙,表面粗糙度Rz设为1-4 μ m。该表面粗糙度Rz的值相对调色剂平均粒径优选 13-80%。由此,能不会埋没在显影辊232表面地运送调色剂。尤其,更好的是,显影辊232 的表面粗糙度Rz相对调色剂平均粒径处于20-30%范围,以使得不保持带非常低电荷的调 色剂。作为橡胶材料,可以列举硅酮橡胶,丁二烯橡胶,CHC橡胶,NBR橡胶,EPDM橡胶等。另外,为了使得长期间质量稳定化,较好的是,在显影辊232的表面包覆镀层或涂 层。作为镀层或涂层材料,可以列举硅系材料,聚四氟乙烯(登录商标)系材料等。硅系材 料调色剂带电性良好,聚四氟乙烯系材料脱模性良好。为了得到导电性,也可以使其含有碳 黑等导电性材料。涂层厚度优选5-50μπι。若超过该范围,有时易发生易裂等不良状况。供给辊233和显影辊232在接触点,互相朝相反方向回转,供给辊233上,或者内 部存在的所设定极性(本实施形态场合为负极性)的调色剂受上述显影辊232夹持,因摩 擦带电效果,得到负的带电电荷,通过静电力及显影辊232的表面粗糙度引起的运送效果, 上述调色剂保持在显影辊232上。但是,此时显影辊232上的调色剂层不均一,相当过剩地附着(l-3mg/cm2)。而且,使用由调色剂构成的单组分显影剂的显影装置23,由于没有载体,难以使得 调色剂均一带电,易发生带与正规的带电极性相反极性的所谓带逆电调色剂。因此,过剩地 附着在显影辊232上的调色剂,负极性调色剂和正极性调色剂混在。当对感光体21上的潜像显影时,该带逆电调色剂会引起在非图像部分图像模糊, 或文字喷溅等图像缺陷,需要除去。于是,在本实施形态中,为了除去所述带逆电调色剂以及使得调色剂层厚均一,设 置两个接触部件。该两个接触部件由用于使得调色剂层厚均一的第一接触部件27,以及用于除去带 逆电调色剂的第二接触部件28构成。相对从显影辊232向感光体21供给调色剂的供给位置,即,显影辊232上的调色剂层和感光体21的接触位置,沿着与显影辊232上的调色剂的移动方向相反方向即逆时钟方向,顺序设置第一接触部件27以及第二接触部件28 (参照图 2)。第一接触部件27形成为带板状,使得前端部稍稍弯曲,其宽度比显影辊232宽度 长若干。第二接触部件28形成为带板状,与第一接触部件27相同,使得前端部28a稍稍弯 曲,其宽度比显影辊232宽度长若干。该第二接触部件28从与显影辊232的接触部即下缘 28b,隔开所需要的间隔,设有通过口 281,可通过调色剂。图3-图6表示该第二接触部件 28的例子。图3所示的第二接触部件28在稍稍弯曲的前端部28a上方,沿着第二接触部件28 的长度方向,隔开所设定的间隔,设有多个长方形的通过口 281。图4所示的第二接触部件28在凹下的稍稍弯曲的前端部28a中,沿着第二接触部 件28的长度方向,隔开所设定的间隔,设有多个长方形的通过口 281。图5所示的第二接触部件28在稍稍弯曲的前端部28a上方,沿着第二接触部件28 的长度方向,设有一个长方形的通过口 281,其长度比接触部件长度稍短。图6所示的第二接触部件28在稍稍弯曲的前端部28a上方,沿着第二接触部件28 的长度方向,隔开所设定的间隔,斜向地设有多个菱形通过口 281。第二接触部件28的后部被夹入分隔壁2b和中间板282之间支承着,所述分隔壁 2b位于形成显影室234的卡盒壳体2a的显影辊232的上方,使得该第二接触部件28的下 缘28b与显影辊232的径向中心上方的显影辊232的表面接触。另外,该第二接触部件28 的下缘28b朝着显影辊232的沿回转方向的上游侧。第一接触部件27的后部被夹入中间板282和上板283之间支承着,使得第一接触 部件27的下缘27a与显影辊232的径向中心上方的显影辊232的表面接触。另外,该第一 接触部件27的下缘27a朝着显影辊232的沿回转方向的上游侧。通过中间板282分离第一接触部件27和第二接触部件28,其最小分离距离为 1mm。这是由于,如果不足1mm,第一接触部件27和第二接触部件28之间的调色剂粉压变 大,因该压力,沿着显影辊232的长度方向,局部运送量变大,半发生色调浓度不勻,或发生 图像模糊。如上所述,第二接触部件28从作为与显影辊232的接触部的下缘部28b,隔开所需 要的间隔,设有至少一个可通过调色剂的通过口 281。假如没有通过口 281,则第一接触部 件27和第二接触部件28之间的调色剂不能排出,因此,需要至少一个通过口 281。设置多 个通过口 281场合,作为通过口 281之间的宽度,优选0. 3-2mm,更好的是,0. 5_lmm。第二接触部件28引起的相对显影辊232的接触压力与第一接触部件27引起的相 对显影辊232的接触压力之间的关系设定为使得第二接触部件28引起的相对显影辊232 的接触压力比第一接触部件27引起的相对显影辊232的接触压力小。若第二接触部件28引起的相对显影辊232的接触压力比第一接触部件27引起的 相对显影辊232的接触压力大,则因下游侧的接触部件即第一接触部件27使得在上游侧形 成均一化的调色剂层成为不均一化,结果,沿着长度方向,局部运送量或带电状态变差,发 生图像模糊、文字喷溅、半色调的脱落等问题,通过使得第二接触部件28引起的相对显影辊232的接触压力比第一接触部件27引起的相对显影辊232的接触压力小,可以避免上述 不良状况。较好的是,第二接触部件28引起的相对显影辊232的接触压力为第一接触部件27 引起的相对显影辊232的接触压力的1/21 1/6。另外,较好的是,第一接触部件27引起 的相对显影辊232的接触压力为20 100N/m,更好的是,30 60N/m。另外,对第二接触部件28施加偏压,在第二接触部件28和显影辊232之间,形成 将带电极性为逆极性的调色剂即带逆电荷的调色剂朝第二接触部件28吸引方向的电场。因电位差吸引带逆电荷的调色剂,能防止形成调色剂层时在第一接触部件27流 入带逆电荷的调色剂。因此,能形成带相同极性的调色剂层。作为电位差,较好的是,绝对 值30V 400V,更好的是,50V 200V。另外,第二接触部件28的功能也有辅助带电功能, 在此后的第一接触部件27形成调色剂层,通过功能分离,能实现调色剂带电及形成均一的 层。该第一接触部件27和第二接触部件28优选SUS304等金属,厚度为0. 1-0. 15mm。 除了金属以外,也可以使用厚度为l_2mm的聚氨酯橡胶等的橡胶材料或硅树脂等硬度比较 高的树脂材料。尤其,由于施加偏压,第二接触部件28优选金属,但即使在上述树脂材料场 合,通过混入碳黑等能低电阻化,因此,连接偏压电源,与显影辊232之间,能形成电场。在上述构成的显影装置23中,首先,第二接触部件28 —边大致使得调色剂层均 一,一边除去带逆电荷的调色剂,同时,对调色剂实行辅助带电。接着,通过第二接触部件28 的调色剂由第一接触部件27均一为所设定的厚度,运送到上述供给位置。此时,逐渐滞留 在第一接触部件27和第二接触部件28之间的调色剂通过设在第二接触部件28的通过口 281排出到第二接触部件28的前方。下面,使用上述第一接触部件27,图3的第二接触部件28作为实施例1,使用图4 的第二接触部件28作为实施例2,使用图5的第二接触部件28作为实施例3,使用图4的 第二接触部件28作为实施例4,以下面所示条件(HH,LL)进行试验,结果表示在图7。打印面积率5%的图像记录为3P/JHH 环境27°C,80% RHLL 环境10°C,15% RH表中的图像模糊程度(所谓背景污脏程度)的评价是通过打印5%的图像记录,根 据等级样本,肉眼判断有无非图像部的背景污脏,进行评价。从图7可知,比较例1,2都没有第二接触部件28(预限制),发生图像模糊或纵向 条纹。与此相反,实施例1-4没有因增加带逆电荷的调色剂引起的图像模糊或纵向条纹。这是由于,设有与显影剂载置体接触的两个接触部件,同时,使得它们的接触压力 的关系合适,且在第二接触部件28上设置通过口 281,通过使得该通过口 281及第一接触部 件27的位置关系明确化,在显影辊232上稳定地形成均一的调色剂层。再有,通过对第二接触部件28施加电偏压,电选择带逆电荷的调色剂,在第二接 触部件28预先回收带逆电荷的调色剂,带逆电荷的调色剂不会运送到与感光体21对向的 显影区域,能防止显影时图像模糊或纵向条纹等图像缺陷。这样,本实施形态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即使有将两个接触部件设在显影剂载置 体中心上方的必要性,也能消除显影剂滞留在接触部件之间、挤压处于其间的显影剂、显影剂固结在接触部件或显影剂载置体上或滞留的显影剂的粉压在长度方向不均一、不能在显 影剂载置体上形成均一的显影剂薄层。与此同时,能防止发生图像模糊或文字喷溅等图像缺陷。
上述各个实施形态仅仅是适合于实施本发明的具体化的示例,而非据此来对本发 明的技术上的范围进行限定性的解释。即,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主旨的情况下,本发明 能够以各种各样的其它形式来实施。
权利要求
一种显影装置,使得显影剂载置在与感光体并列设置的圆轴状的显影剂载置体的外周面,使得所载置的显影剂在所述显影剂载置体上侧移动,向所述感光体供给,其特征在于相对从所述显影剂载置体向感光体供给所述显影剂的供给位置,沿着与显影剂的移动方向相反方向,顺序设置第一接触部件,第二接触部件,使得所述第一接触部件及第二接触部件能接触位于所述显影剂载置体的径向中心上方的所述显影剂载置体的表面,同时,设定使得所述第二接触部件引起的相对所述显影剂载置体的接触压力比所述第一接触部件引起的相对所述显影剂载置体的接触压力小。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触部件及第二接触部件沿着所述显影剂载置体轴向延伸,形成板状。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接触部件从作为与所述显影剂载置体的接触部的下缘,隔开所需要的间隔, 设有能通过所述显影剂的通过口。
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过口设有多个。
5.按照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接触部件与第二接触部件的离开距离至少1mm。
6.按照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显影装置,其特征在于对所述第二接触部件施加偏压,在所述第二接触部件和所述显影剂载置体之间,形成 将带电极性为逆极性的调色剂朝所述第二接触部件吸引方向的电场。
7.—种处理卡盒,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显影装置;所述感光体或使得该感光体带电的充电部之中某一方,或所述感光体及所述充电部双方。
8.一种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设有权利要求7中所述的处理卡盒。
9.一种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设有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显影装置。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显影装置,处理卡盒及图像形成装置,即使有将两个接触部件设在显影剂载置体中心上方的必要性,也能消除显影剂滞留在接触部件之间、挤压处于其间的显影剂、显影剂固结在接触部件或显影剂载置体上或滞留的显影剂的粉压在长度方向不均一、不能在显影剂载置体上形成均一的显影剂薄层。相对从显影辊(232)向感光体(21)供给调色剂的供给位置,沿着与调色剂的移动方向相反方向,顺序设置第一接触部件(27)及第二接触部件(28),使得上述接触部件能与位于显影辊(232)的径向中心上方的显影辊(232)的表面接触。并使得第二接触部件(28)引起的相对显影辊(232)的接触压力比第一接触部件(27)引起的相对显影辊(232)的接触压力小。
文档编号G03G15/08GK101833266SQ20091012882
公开日2010年9月15日 申请日期2009年3月12日 优先权日2009年3月12日
发明者刘海亮, 杨传义, 杨应亮, 清水义威, 谢金明 申请人:株式会社理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