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传输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42346阅读:8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光学传输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学传输装置。
背景技术
:对于电子设备的基板之间的数据传输,已经采用在传输线路中使用导电体的电气互连。然而,近年来,已经将注意力放在使用具有挠性的光波导作为传输介质的光学互连,这是因为用电气互连难以以高速和大容量来进行数据传输,并难以防止噪声。这种具有挠性的光波导包括诸如45。反射镜等光学路径偏转部分。例如,在JP-A-2007-298580中,披露了一种采用上述光波导和光学元件的光学组件。在这种光学组件中,在基板的一部分上设置凸起部分,在此凸起部分的上表面上形成凹槽,并在凹槽中填充粘合剂,从而固定光波导的位于末端附近的部分。在光波导的末端处设置光学路径偏转镜(光学路径偏转部分)。包括光学路径偏转镜的部分构造为浮(float)在空气中。
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抑制光波导的偏转和松弛(slack)的光学传输装置、以及设置有该光学传输装置的电子设备。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特征,提供了以下光学传输系统和电子设备。[1]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一种光学传输装置包括光学元件,在与其安装表面相背对的表面上具有光发射部分和光接收部分中至少之一;光波导,其由聚合物材料制成并在贯通孔或开口中具有光学路径偏转部分,其中,所述光学路径偏转部分使所述光波导的光学路径关于光学元件的光发射部分和光接收部分中至少之一偏转;以及基底,其具有安装区域以及多个波导保持部分,在所述安装区域上安装有所述光学元件的安装表面,每个波导保持部分保持所述光波导以便将所述光波导的光学路径偏转部分设置为与所述光学元件的光发射部分和光接收部分中至少之一相对。[2]在第[1]项所述的光学传输装置中,所述光学元件包括用于多个光学传输的多个光发射部分和多个光接收部分,并且所述光波导具有与所述多个光发射部分和多个光接收部分的总数对应的多个芯层(core)。[3]在第[1]项所述的光学传输装置中,所述多个波导保持部分沿着所述光波导中的光学路径设置以便横跨所述光学路径偏转部分。[4]在第[3]项所述的光学传输装置中,所述光波导的未用于光学传输的部分从所述光学路径偏转部分延伸,并且所述光波导的上述部分的末端部由所述多个波导保持部分中的一个来保持。[5]第[1]项所述的光学传输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光波导上并覆盖所述贯通孔的覆盖件。[6]在第[1]项所述的光学传输装置中,所述光波导覆盖所述安装区域以防止灰3尘进入所述光学元件的安装表面。[7]在第[6]项所述的光学传输装置中,所述光波导具有在如下区域中敞开的窗口即,与安装在所述安装区域上的所述光学元件和电子组件中至少之一连接的结合引线的布线区域。[8]在第[7]项所述的光学传输装置中,所述光波导具有覆盖所述窗口的覆盖件。[9]在第[1]项所述的光学传输装置中,所述光学路径偏转部分具有位于所述贯通孔或所述开口的光学传输侧的倾斜表面,并且所述倾斜表面是镜面。[10]在第[1]项所述的光学传输装置中,所述光学路径偏转部分的贯通孔填充有树脂。根据第[1]项所述的本发明,可以防止光波导的偏转和松弛。根据第[2]项所述的本发明,可以实现同时的发送和接收、以及多比特化(multi-bit)。根据第[3]项所述的本发明,可以稳定地保持光波导。根据第[4]项所述的本发明,与不设置多个保持部分的情况相比,可以抑制光波导的偏转和松弛。根据第[5]项所述的本发明,可以将光波导加固,同时,灰尘将不容易从光波导的两侧到达光学路径偏转部分和光学元件。根据第[6]项所述的本发明,可以防止光波导的偏转和松弛,同时,光波导可以具有覆盖件的功能。根据第[7]项所述的本发明,可以防止与光学元件连接的结合引线碰触光波导。根据第[8]项所述的本发明,可以防止灰尘通过窗口而侵入。根据第[9]项或第[10]项所述的本发明,可以在不设置覆盖件的情况下防止灰尘等通过光学路径偏转部分的贯通孔侵入并粘附于光学元件上。基于以下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其中图1A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光学传输装置的正剖视图(沿着图2的线A-A截取的剖视图);图1B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光学传输装置的右侧视图;图2是示出处于移除了遮盖(lid)的状态下的图1的光学传输装置的平面图;图3是示出处于移除了遮盖的状态下的图1的光学传输装置的透视图;图4A是示出光波导的结构的平面图;图4B是沿图4A中的线B_B截取的剖视图,该图示出了光波导的结构;图5A是示出光波导的变型例的剖视图;图5B是示出光波导的变型例的剖视图;图5C是示出光波导的变型例的剖视图;图5D是示出光波导的变型例的剖视图;图6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光学传输装置的平面图;图7是沿线C-C截取的如图6所示的光学传输装置的剖视图8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光学传输装置的平面图;图9是沿线D-D截取的处于安装遮盖的状态下的如图8所示光学传输装置的剖视图;图IOA是示出处于移除了遮盖的状态下的根据本发明第四示例性实施例的光学传输装置的正剖视图;图10B是包括贯通孔和45°反射镜在内的部分的细节的剖视图,该图示出处于移除了遮盖的状态下的根据本发明第四示例性实施例的光学传输装置;图11是示出处于移除了遮盖的状态下的根据本发明第五示例性实施例的光学传输装置的平面图;图12是沿线E-E截取的如图11所示的光学装置的剖视图;图13是示出处于移除了遮盖的状态下的根据本发明第六示例性实施例的光学传输装置的正剖视图;图14是示出处于移除了遮盖的状态下的根据本发明第七示例性实施例的光学传输装置的平面图;图15是沿线F-F截取的如图14所示的光学传输装置的剖视图;图16是示出处于移除了遮盖的状态下的根据本发明第八示例性实施例的光学传输装置的平面图;图17是沿线G-G截取的处于安装遮盖的状态下的如图16所示光学传输装置的剖视图;图18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九示例性实施例的光学传输装置的平面图;图19是沿线H-H截取的如图18所示的光学传输装置的剖视图;图20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十示例性实施例的光学传输装置的平面图;图21是沿线I-I截取的如图20所示的光学传输装置的剖视图;图22是示出处于移除了遮盖的状态下的根据本发明第十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光学传输装置的平面图;图23是沿线J-J截取的如图22所示的光学传输装置的剖视图;图2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十二示例性实施例的光学传输装置的平面图;图25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十三示例性实施例的光学传输装置的平面图;图26A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十四示例性实施例的光学传输装置的正视图;图26B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十四示例性实施例的光学传输装置的右侧视图;图27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十五示例性实施例的光学传输装置的平面图;以及图28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十六示例性实施例的光学传输系统的平面图。具体实施例方式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中的光学传输装置包括光学元件,其具有形成光学路径的光发射部分和光接收部分,其中该光学路径沿着垂直于安装表面的方向;基底,其具有安装光学元件的安装区域、和多个波导保持部分;以及光波导,其具有设置在贯通孔或开口中的光学路径偏转部分,其中,由多个波导保持部分在光学路径偏转部分以一定的间隔而与光发射部分或光接收部分相对的状态下保持所述光波导。5在上述结构中,由多个波导保持部分来保持光波导的末端部和位于光学路径偏转部分附近的部分,由此即使在光学路径偏转部分浮在空气中的状态下,也可以抑制相关部分的偏转和松弛。[第一示例性实施例]图1A是正剖视图,图IB是右侧视图,这些附图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光学传输装置。图2是示出了处于移除了遮盖的状态下的图1的光学传输装置的平面图。图3是示出了处于移除了遮盖的状态下的图1的光学传输装置的透视图。应注意的是,图1是沿图2中的线A-A截取的剖视图。(光学传输装置的结构)光学传输装置10包括封装体(基底)1、安装在封装体1上的驱动器IC2(用作电子组件)和VCSEL(VerticalCavitySurfaceEmittingLaser,竖直腔面发射激光器)3(用作光学元件)、具有挠性并设置有预定45°反射镜41(作为光学路径偏转部分的实例)的光波导4、以及覆盖在封装体1上的遮盖5,其中光波导4安装在封装体1的上表面的中心部分。如图1B、图2和图3所示,封装体1包括主基板11和连接部分14,上述主基板11具有侧壁lla和llb以及用于将光波导4保持在同一高度的具有凸起形状的第一波导保持部分12和第二波导保持部分13,上述连接部分14利用成型等方法在主基板11的沿着纵向的一端处一体地与主体11设置成一体。连接部分14设置有用于与外部连接的多个布线图案141、以及在布线图案141的预定位置处形成的多个(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为四个)贯通孔142。此外,主基板11具有安装了驱动器IC2和VCSEL3的安装区域。另外,在主基板ll上设置与驱动器IC2连接的焊盘111、与驱动器IC2和VSCEL3连接的其它布线图案和接地图案(未示出)。适合于封装体1的材料是例如液晶聚合物。驱动器IC2是设置有电路的IC,该电路用于根据已输入的电信号来驱动VCSEL3。如图2所示,多个电极焊盘201设置在驱动器IC2的上表面上。利用结合引线112将多个电极焊盘201连接至设置在主基板11上的多个焊盘111和接地图案。VCSEL3具有例如850nm的发射波长,并包括位于与安装表面3a相背对的上表面3b上的光发射部分3c。VCSEL3构造成可以利用光波导4的45。反射镜41使光发射部分3c的光学路径为水平的。此VCSEL3通过结合引线113而与驱动器IC2连接。也可以使用竖直腔面发射二极管或光接收元件来代替作为光发射元件的VCSEL3。遮盖5设置为用于防止灰尘侵入到主体11上,并且该遮盖5包括尺寸与主基板11基本相同的顶板51、以及要装配到主体11的侧壁lla和lib中的周壁部分52。在将光学传输装置10安装到无灰尘的场所中的状态下,也可以省略遮盖5。(光波导的结构)图4A是平面图,图4B是沿图4A中的线B_B截取的剖视图,这些附图示出了光波导的结构。光波导4包括芯层42,其由如下材料形成,例如,含氟聚酰亚胺、或由环氧基、硅基、聚碳酸酯基、PMMA(甲基丙烯酸树脂)基等构成的高聚合物材料;以及包层43,其由如下薄膜材料形成即,具有比芯层42小的折射率并具有诸如透光性等光学特性、机械强度、耐热性、挠性等的材料,例如含氟聚酰亚胺、环氧基树脂、丙烯基树脂、苯乙烯基树脂、烯烃基树脂、氯乙烯基树脂等。芯层42具有例如50m的厚度。包层43设置在芯层42周围并在芯层42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上具有20m的厚度。此外,光波导4在与VCSEL3的光发射部分3c相对并包括芯层42的区域中设置有贯通孔44。位于贯通孔44的下侧的倾斜面形成为45。反射镜41。贯通孔44可以通过例如准分子激光器的照射来形成。如图1A至图3所示,在将光波导4的末端部设置在第二波导保持部分13上并且将靠近VCSEL3的部分设置在第一波导保持部分12上的状态下,利用粘合剂等将光波导4固定于第一波导保持部分12和第二波导保持部分13上。[OO78](组装光学传输装置的方法)下面,将说明组装光学传输装置10的方法。作为第一步骤,准备封装体1、驱动器IC2、VCSEL3、光波导4以及遮盖5,在该封装体1中,将焊盘111、布线图案141、贯通孔142、接地图案等等预先地设置在主基板11上。然后,如图1A至图3所示,将驱动器IC2和VCSEL3安装在封装体1的主基板11上的预定位置处。随后,如图1A和图2所示,驱动器IC2的预定电极焊盘201通过结合引线112与焊盘111连接,并且驱动器IC2的预定电极焊盘201通过结合引线113与VCSEL3连接。然后,将紫外线硬化粘合剂涂敷于第一波导保持部分12和第二波导保持部分13的上表面上。随后,将光波导4定位在第一波导保持部分12和第二波导保持部分13上。具体地说,45°反射镜41在VCSEL3的光发射部分的正上方与该部分相对(定中心),将光波导4的末端部定位在第二波导保持部分13上,同时将其它部分定位在主基板11的中心部分,此外,将光学传输侧的部分设置在第一波导保持部分12上。在例如通过在光波导4上做标记,然后通过用照相机获取此标记的图像、并通过对所获取的图像进行处理来进行定位的情况下,可以在不借助于人手的情况下实现此定位,并可以縮短定位时间。然后,在光波导4抵靠第一波导保持部分12和第二波导保持部分13时,将紫外线照射到所涂敷的紫外线硬化粘合剂上,从而使紫外线硬化粘合剂硬化。以这种方式,将光波导4结合并固定到第一波导保持部分12和第二波导保持部分13上。最后,将遮盖5安装到封装体1上以便覆盖主基板11的表面。可以利用凹陷部分和凸起部分之间的咬合、结合、螺纹连接等方法将遮盖5固定到主基板11上。应注意的是,可以用遮盖5将封装体1完全密封。(光学传输装置的操作)在图2中,当将电信号输入到布线图案141中时,驱动器IC2根据该电信号来操作,并且该驱动器IC2驱动VCSEL3,由此从VCSEL3的光发射部分3c向45°反射镜41发射对应于电信号的光信号。来自VCSEL3的光信号被45°反射镜41反射到位于该反射镜41右侧(在图1和图2中)的芯层42。光信号在芯层42的内部向图2中的右侧传播,并被传输到另一个光学传输装置(未示出)。[OOSS](光波导的变型例)图5A是示出了光波导4的变型例的剖视图。如图5A所示的光波导4构造为芯层42延伸到不用于光学传输的区域(即,芯层42的存在于图5A的45°反射镜41左侧的部分),并一直延伸到位于45°反射镜41附近的位置。如图5B所示的光波导4构造为使图5A中不用于光学传输的区域的整个区域形成为包层43。如图5C所示的光波导4构造为形成V形开口45来代替图5B中的贯通孔44。此开口可以通过例如照射激光束来形成。如图5D所示的光波导4构造为使位于图4B的贯通孔44的上侧的倾斜面形成为贯通孔46的竖直壁面4a。[第二示例性实施例]图6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光学传输装置的平面图,图7是沿线C-C截取的如图6所示的光学传输装置的剖视图。本示例性实施例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通过在位于第一波导保持部分12与第二波导保持部分13之间的驱动器IC2的附近设置第三波导保持部分15,从而增加用于保持光波导4的位置数目。其它结构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的结构基本相同。此外,由于本示例性实施例中的光学传输装置10的组装方法和操作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组装方法和操作基本相同,所以将省略其说明。虽然波导保持部分的数目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是三个,但也可以根据需要来增加该数目。[第三示例性实施例]图8是示出了处于移除遮盖的状态下的根据本发明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光学传输装置的平面图,图9是沿线D-D截取的处于安装了遮盖的状态下的如图8所示光学传输装置的剖视图。本示例性实施例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将第二波导保持部分13移动到位于驱动器IC2与VCSEL3之间的位置上,并相应地縮短光波导4从而可以使光波导4的末端位于第二波导保持部分13的正上方。其它结构与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的结构基本相同。此外,由于本示例性实施例中的光学传输装置10的组装方法和操作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组装方法和操作基本相同,因此将省略其说明。[第四示例性实施例]图IOA是示出了处于移除了遮盖的状态下的根据本发明第四示例性实施例的光学传输装置的正剖视图,图10B是示出了贯通孔和45。反射镜的细节的剖视图,这些附图均示出了处于移除了遮盖的状态下的根据本发明第四示例性实施例的光学传输装置。本示例性实施例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利用溅射法而使45。反射镜上沉积有诸如Au薄膜等金属薄膜,以便防止灰尘附着于45。反射镜和VCSEL3的光发射部分,并用树脂6填充贯通孔44。其它结构与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的结构基本相同。例如,推荐SHINETS區AGAKUKK(信越化学株式会社)的硅树脂"LPS-3400A/B"产品用作树脂6。此外,由于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光学传输装置10的组装方法和操作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组装方法和操作基本相同,因此将省略其说明。[第五示例性实施例]图11是示出处于移除了遮盖的状态下的根据本发明第五示例性实施例的光学传输装置,图12是沿线E-E截取的如图11所示的光学传输装置的剖视图。本示例性实施例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为了加固光波导4并防止灰尘侵入而设置覆盖件47作为覆盖部分,该覆盖部分具有细长板的形状及与光波导4相同的宽度以便覆盖贯通孔44的开口部分及该开口部分的周围。其它结构与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的结构基本相同。覆盖件47可以由诸如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相对较硬的材料形成。此外,由于本示例性实施例中的光学传输装置10的组装方法和操作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组装方法和操作基本相同,因此将省略其说明。[OO"][第六示例性实施例]图13是示出了处于移除了遮盖的状态下的根据本发明第六示例性实施例的光学传输装置的正剖视图。本示例性实施例与第五示例性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沿着光波导4的整个长度在光波导4的上表面上设置覆盖件48作为覆盖部分,该覆盖件是通过使覆盖件47沿纵向延伸而形成的。其它结构与在第五示例性实施例中的结构基本相同。虽然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未设置遮盖5,但为了防止灰尘大面积地侵入到主基板11上,优选的是以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相同的方式设置遮盖5。此外,由于本示例性实施例中的光学传输装置10的组装方法和操作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组装方法和操作基本相同,因此将省略其说明。虽然在图13的结构中沿着光波导4的整个长度设置覆盖件48,但是也可以縮短覆盖件48的长度。例如,可以只在位于主基板11上的区域中设置覆盖件48。以这种方式,可以进行这样的构造,即,不会使位于封装体1外部的光波导4失去挠性。[第七示例性实施例]图14是示出了处于移除了遮盖的状态下的根据本发明第七示例性实施例的光学传输装置的平面图,图15是沿线F-F截取的如图14所示的光学传输装置的剖视图。本示例性实施例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为了保护安装在主基板11上的电子组件(包括驱动器IC2、以及未示出的电阻器和电容器)和VCSEL3并且为了防止灰尘进入,设置如下的光波导7来代替光波导4,该光波导7通过使光波导4的包层43延伸并到达侧壁lla和llb而形成片状的形状。其它结构与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的结构基本相同。此外,由于本示例性实施例中的光学传输装置10的组装方法和操作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组装方法和操作基本相同,因此将省略其说明。另外,由于在本实施例中光波导7也可以充当遮盖5,因此也可以省略遮盖5。[第八示例性实施例]图16是示出了处于移除了遮盖的状态下的根据本发明第八示例性实施例的光学传输装置的平面图,图17是示出了沿线G-G截取的如图16所示的光学传输装置的剖视图。本示例性实施例与第七示例性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将正方形形状的窗口71设置为与光波导7的驱动器IC2及驱动器IC2的周围相对,以便可以将与驱动器IC2连接的结合引线112设置成不碰触光波导7的下表面,具体地说,可以以使驱动器IC2和VCSEL3与光波导7之间的距离縮短的方式,或者可以应对较高的驱动器IC2的方式设置窗口71。其它结构与在第七示例性实施例中的结构基本相同。此外,由于本示例性实施例中的光学传输装置10的组装方法和操作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组装方法和操作基本相同,因此将省略其说明。在第八示例性实施例中,窗口71的形状不限于正方形形状,而是可以采用任何期望的形状。此外,在安装光波导7之后,在光波导7与VCSEL3接触的情况下不存在问题。图18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九示例性实施例的光学传输装置的平面图,图19是9沿线H-H截取的如图18所示的光学传输装置的剖视图。本示例性实施例与第八示例性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移除了遮盖5以便应对将装置安装在几乎不会受到灰尘污染的环境中的情况。此外,由于本示例性实施例中的光学传输装置10的组装方法和操作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组装方法和操作基本相同,因此将省略其说明。[第十示例性实施例]图20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十示例性实施例的光学传输装置的平面图,图21是沿线I-I截取的如图20所示的光学传输装置的剖视图。本示例性实施例与第九示例性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在光波导7的上表面上以覆盖窗口71的方式设置覆盖件72作为覆盖部分,从而可以使灰尘等不会通过窗口71进入封装体1中。其它结构与在第九示例性实施例中的结构基本相同。虽然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未设置遮盖5,但是可以以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相同的方式来设置遮盖5。此外,由于本示例性实施例中的光学传输装置10的组装方法和操作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组装方法和操作基本相同,因此将省略其说明。应注意的是,窗口71和覆盖件72的形状不限于正方形形状,而是可以采用任何期望的形状。[第i^一示例性实施例]图22是示出了处于移除了遮盖的状态下的根据本发明第十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光学传输装置的平面图,图23是沿线J-J截取的如图22所示的光学传输装置的剖视图。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对象是未设置驱动器IC2的光学传输装置IO的结构。本示例性实施例与第七示例性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光波导7设置有与连接到VCSEL3的结合引线113所在的位置相对的窗口73以便应对如下情况即VCSEL3较高,并且与VCSEL连接的结合引线113被设置于较高的位置上。其它结构与在第七示例性实施例中的结构基本相同。此外,由于本示例性实施例中的光学传输装置10的组装方法和操作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组装方法和操作基本相同,因此将省略其说明。应注意的是,在图22和图23中,即使进行了引线结合,假如驱动器IC2具有使驱动器IC2不与光波导7碰触的高度,那么也可以以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方式相同的方式来安装驱动器IC2。[第十二示例性实施例]图24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十二示例性实施例的光学传输装置的平面图。本示例性实施例与第九示例性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用具有四个光发射部分3c的VCSEL8代替VCSEL3,并且增加了芯层42的数目和45。反射镜41的数目,具体地说,使用四个芯层42a至42d和四个反射镜41a至41b,由此实现多比特化(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为4比特)。其它结构与在第九示例性实施例中的结构基本相同。芯层42a至42b以预定间隔相互平行地设置。此外,由于本示例性实施例中的光学传输装置10的组装方法和操作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组装方法和操作基本相同,因此将省略其说明。虽然在第十二示例性实施例中VCSEL8的光发射部分3c以及芯层42的数目各自为四个,但是可以采用任何期望的数目。此外,虽然沿着横向将芯层42a至42d和45。反射镜41a至41d设置成行,但是可以以例如交错的布置方式来设置这些芯层和反射镜。[one][第十三示例性实施例]图25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十三示例性实施例的光学传输装置的平面图。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利用具有预定长度的光波导7将光学传输装置20连接到光学传输装置IO,光学传输装置20的结构与第十二示例性实施例所示的光学传输装置10的结构相同(但是用4比特的光发射元件21代替VCSEL8,并且用光电转换IC22代替驱动器IC2)。采用这种方式,使得不需要进行对光学传输装置10与光学传输装置20之间的光波导7的连接作业。光学传输装置20设置在例如同一设备中的另一基板上。[第十四示例性实施例]图26A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十四示例性实施例的光学传输装置的平面图,并且且图26B是图26A的右侧视图,这些附图均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十四示例性实施例的光学传输装置。本示例性实施例与第十二示例性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光波导7的长度对应于主基板11的长度,并且将具有销孔9a、9b的连接器9安装于光学传输侧的端部。连接器9是例如将通过将金属销(未示出)插入到销孔9a、9b中而与另一个连接器连接的PMT光学连接器(用于高聚合物波导的MT连接器)。根据这种结构,可以将具有期望长度的光学传输介质(诸如光波导)与连接器9连接,并可以从设备中容易地移除或更换光学传输装置10。[第十五示例性实施例]图27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十五示例性实施例的光学传输装置的平面图。此光学传输装置10与第十四示例性实施例(图26A和26B)中的光学传输装置10的不同之处在于将可以与连接器9连接的连接器90附接至由芯层42a至42d和包层43构成的光波导70,并将此连接器90附接于连接器9。根据这种结构,可以容易地更换光波导70以及更换光学传输装置IO,并可以连接具有期望长度的光波导70。图28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第十六示例性实施例的光学传输系统的平面图。本示例性实施例中的光学传输系统100与第十三示例性实施例(图25)的不同之处在于在光波导7的中途设置有如第十五示例性实施例(图27)所示的连接器9和90,以便可以独立地移除或更换光学传输装置10和光学传输装置20。[其它示例性实施例]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例性实施例,而是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要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修改。例如,可以根据需要来组合各个示例性实施例中的组成元件。例如,也可以将如图5所示的光波导4的各个结构应用于其它示例性实施例。此外,虽然在上述示例性实施例中,在主基板11上一体地设置有第一波导保持部分12、第二波导保持部分13以及第三波导保持部分15,但是也可以将这些波导保持部分形成为单独的组件,并用粘合剂等将这些波导保持部分固定于主基板11上。虽然在上述示例性实施例中,在连接部分14中设置六个布线图案141和六个贯通孔142,但是也可以采用期望的数目。此外,在上述第二示例性实施例至第十二示例性实施例、第十四示例性实施例以及第十五示例性实施例中,使用光发射元件(VCSEL3、8)。然而,也可以以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相同的方式使用竖直腔面发射二极管或光接收元件。另外,在上述第二示例性实施例至第十二示例性实施例、第十四示例性实施例以及第十五示例性实施例中,示出了光波导7和VCSEL8采取多比特形式的实例。然而,也可以采用例如都具有2比特的光发射元件与光接收元件的组合。可以将上述示例性实施例中的光学传输装置和光学传输系统应用于诸如便携式蜂窝电话(portablecelluarphone)、个人计算机、电子词典等电子设备。已出于例举和说明的目的而提供了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上述说明。并不意在穷举或将本发明限制于所披露的精确形式。显然,许多修改和变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便于最好地理解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本领域的其它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发明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及适用于特定预期用途的各种变型。其意图在于由下面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内容来限定本发明的范围。本申请基于2009年2月26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08-277580并要求该专利申请的优先权。1权利要求一种光学传输装置,包括光学元件,在与其安装表面相背对的表面上具有光发射部分和光接收部分中至少之一;光波导,其由聚合物材料制成,并在贯通孔或开口中具有光学路径偏转部分,其中,所述光学路径偏转部分使所述光波导的光学路径关于所述光学元件的光发射部分和光接收部分中至少之一偏转;以及基底,其具有安装区域,在其上安装有所述光学元件的安装表面;以及多个波导保持部分,每个波导保持部分保持所述光波导以便将所述光波导的光学路径偏转部分设置为与所述光学元件的光发射部分和光接收部分中至少之一相对。2.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光学传输装置,其中,所述光学元件具有用于多个光学传输的多个光发射部分和多个光接收部分,并且所述光波导具有与所述多个光发射部分和多个光接收部分的总数对应的多个芯层。3.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光学传输装置,其中,所述多个波导保持部分沿着所述光波导中的光学路径设置以便横跨所述光学路径偏转部分。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学传输装置,其中,所述光波导的未用于光学传输的部分从所述光学路径偏转部分延伸,并且所述光波导的上述部分的末端部由所述多个波导保持部分中的一个来保持。5.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光学传输装置,还包括覆盖件,其设置在所述光波导上并覆盖所述贯通孔。6.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光学传输装置,其中,所述光波导覆盖所述安装区域以防止灰尘进入所述光学元件的安装表面。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学传输装置,其中,所述光波导具有在如下区域中敞开的窗口即,与安装在所述安装区域上的所述光学元件和电子组件中至少之一连接的结合引线的布线区域。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学传输装置,其中,所述光波导具有覆盖所述窗口的覆盖件。9.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光学传输装置,其中,所述光学路径偏转部分具有位于所述贯通孔或所述开口的光学传输侧的倾斜表面,并且所述倾斜表面是镜面。10.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光学传输装置,其中,所述光学路径偏转部分的贯通孔填充有树脂。全文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学传输装置,该光学传输装置包括光学元件,在与其安装表面相背对的表面上具有光发射部分和光接收部分中至少之一;光波导,其由聚合物材料制成并在贯通孔或开口中具有光学路径偏转部分,其中,光学路径偏转部分使光波导的光学路径关于光学元件的光发射部分和光接收部分中至少之一偏转;以及基底,其具有安装区域以及多个波导保持部分,在所述安装区域中安装光学元件的安装表面,所述每个波导保持部分保持光波导以便将光波导的光学路径偏转部分设置为与光学元件的光发射部分和光接收部分中至少之一相对。文档编号G02B6/43GK101726811SQ200910129439公开日2010年6月9日申请日期2009年3月18日优先权日2008年10月29日发明者冈田纯二,小岛友晓,石井亮次,逆井一宏申请人: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