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粉盒中光敏元件与显影元件距离的方法及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43223阅读:21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控制粉盒中光敏元件与显影元件距离的方法及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照相成像设备,特别涉及一种电子照相成像设备用粉盒。
背景技术
现有电子照相成像设备,如激光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中,使用到一种 粉盒,该粉盒可拆卸地设置在电子照相成像设备上。
现有粉盒包括一体式和分体式, 一体式粉盒上至少设置有光敏元件、显影 元件和显影剂;分体式粉盒上至少设置有显影元件和显影剂;与分体式粉盒配 合使用的鼓组件上至少设置有光敏元件。
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中一种一体式粉盒的主视图,该粉盒采用接触式显影 方式。该粉盒包括主体部分IO、第一侧板11和第二侧板12;第一侧板ll和第 二侧板12分别设置在主体部分10的两端;第一侧板11和第二侧板12可拆卸 地设置在主体部分10的两端,或与主体部分10形成为一体。
图2所示为图1中A-A方向的剖视图,由图可知,粉盒的主体部分10上至 少设置有光敏元件13、显影元件14、送粉元件15及显影剂(未示出)。粉盒设 置到电子照相成像设备后,电子照相成像设备接收来自外界的数据,电子照相 成像设备上的激光扫描元件扫描粉盒上的光敏元件13,使光敏元件13上形成静 电潜像;送粉元件15接收来自电子照相成像设备的动力和电压,将储存在粉盒 内的显影剂输送给显影元件14,显影元件14在电子照相成像设备提供的动力和电压作用下,将显影剂吸附在显影元件14表面上,显影元件14通过与光敏元 件13紧密接触,将显影剂传送到光敏元件13上,并使光敏元件13上的静电潜 像显影。
如图3、 4所示,第一侧板11和第二侧板12上分别设置有光敏元件固定位 23a、 23b,显影元件固定位24a、 24b,和送粉元件固定位25a、 25b。
光敏元件13、显影元件14和送粉元件15分别通过第一侧板11和第二侧板 12上的光敏元件固定位23a、 23b,显影元件固定位24a、 24b,和送粉元件固定 位25a、 25b固定在粉盒上。由于光敏元件固定位23a、 23b,显影元件固定位24a、 24b和送粉元件固定位25a、 25b之间的距离在第一侧板11和第二侧板12生产 制造时即己被设定,因此光敏元件13、显影元件14和送粉元件15之间的中心 距即被设定为定值。第一侧板11和第二侧板12上用于定位光敏元件13和显影 元件14的固定位(23a、 23b、 24a、 24b、 25a、 25b)的制造精度,直接影响光 敏元件13和显影元件14的工作质量,从而影响到电子照相成像设备的工作品 质;第一侧板11和第二侧板12上用于定位光敏元件13和显影元件14的固定 位在生产制造时出现小误差,都会影响到粉盒的工作质量,严重时会造成无法 正常工作。因此,对第一侧板11和第二侧板12的制造精度要求很高。
如图5所示为现有技术中另一种一体式粉盒的主视图,该粉盒采用的是非 接触式显影方式。图6为图5中B-B方向的剖视图,图7、图8分别为该粉盒两 端示意图。
如图5、 6、 7、 8所示,该粉盒包括主体部分30、第一侧板31和第二侧板 32;第一侧板31和第二侧板32分别设置在主体部分30的两端;第一侧板31 和第二侧板32可拆卸地设置在主体部分30的两端,或与主体部分30形成为一 体。
粉盒的主体部分30上至少设置有光敏元件33、显影元件34和显影剂(未示出)。粉盒的工作原理同图1所示粉盒的工作原理。特别的,光敏元件33为 有机光导鼓中的一种,显影元件34为磁辊的一种,磁辊由磁芯和磁套组成,显 影剂为一种磁性碳粉。
第一侧板31上设置有光敏元件固定位43a和显影元件固定位;第二侧板32 上设置有光敏元件固定位43b和显影元件固定位44b。
粉盒上的光敏元件33和显影元件34分别通过第一侧板31和第二侧板32 上的光敏元件固定位43a、 43b和显影元件固定位44b固定在粉盒上。为了使电 子照相成像设备在工作过程中保持良好的打印品质,要求粉盒上的光敏元件33 和显影元件34之间始终保持一定的间隙量,且该间隙量为定值;因此,要求第 一侧板31和第二侧板32上的光敏元件固定位43a、 43b和显影元件固定位44b 之间的距离为定值,且在工作过程中保持不变。这样,第一侧板31和第二侧板 32上固定位(43a、 43b、 44b)的制造精度就直接影响到粉盒上光敏元件33和 显影元件34之间的间隙量,也直接影响到粉盒的工作品质。第一侧板31和第 二侧板32制造时产生的误差,会影响到粉盒和电子照相成像设备的工作品质, 因此,对第一侧板31和第二侧板32的制造精度要求很高。
由上述两种现有技术可知,粉盒上第一侧板11或31和第二侧板12或32 在生产制造时要求的精度都很高,制造时产生的小误差都会造成粉盒无法正常 工作。粉盒上第一侧板11或31和第二侧板12或32的高精度要求导致产品难 以制造,制造成本被相应提高。同时,由于第一侧板11或31和第二侧板12或 32上的的固定位(23a、 23b、 24a、 24b或43a、 43b、 44b)与光敏元件13或33 和显影元件14或34长期磨损后,导致达不到使用要求,难以保证电子照相成 像设备正常工作,粉盒的使用寿命下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控制粉盒的光敏元件与显影元件距离的方法和装置,以 解决现有粉盒光敏元件和显影元件长期磨损后,导致达不到使用要求,难以保 证电子照相成像设备正常工作,粉盒的使用寿命下降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控制粉盒中光敏元件与显影元件距离的方法,在粉盒中设置为显影元件提 供弹性力的弹性元件,以迫使显影元件向光敏元件方向移动;弹性元件设置在 粉盒的主体部分或第一、第二侧板上,显影元件可相对粉盒主体部分移动。
控制粉盒中光敏元件与显影元件距离的方法,在粉盒中设置为光敏元件提 供弹性力的弹性元件,以迫使光敏元件向显影元件移动;弹性元件设置在粉盒 的主体部分或第一、第二侧板上,光敏元件可相对主体部分自由移动;弹性元 件设置在主体部分上通过光敏元件框架为光敏元件提供弹性力。
控制粉盒中光敏元件与显影元件距离的装置,包括主体部分、光敏元件和 显影元件,其特征是,还包括为显影元件提供弹性力以迫使显影元件向光敏元 件移动的弹性元件;还包括主体部分和第一、第二侧板;第一、第二侧板设置 于主体部分两侧,用于支撑显影元件,显影元件可相对主体部分移动,弹性元 件设置在主体部分或第一、第二侧板上。
控制粉盒中光敏元件与显影元件距离的装置,包括光敏元件和显影元件, 其特征是,还包括为光敏元件提供弹性力以迫使光敏元件尚显影元件移动的弹 性元件。还包括主体部分和第一、第二侧板;第一、第二侧板设置于主体部分 两侧用于支撑光敏元件,光敏元件可相对主体部分自由移动,弹性元件设置在 主体部分或第一、第二侧板上。还包括光敏元件框架;光敏元件框架用于支撑 光敏元件;光敏元件框架可相对主体部分移动;弹性元件通过光敏元件框架为 光敏元件提供弹性力。
控制粉盒中光敏元件与显影元件距离的装置,包括与鼓组件配合使用的分体式粉盒;分体式粉盒包括分体式主体部分、分体式粉盒第一侧面、第二侧 面和显影元件;显影元件被支撑在分体式粉盒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上,其特征 是分体式粉盒上设置有弹性元件,弹性元件用于向显影元件提供弹性力,迫 使显影元件向鼓组件上的光敏元件移动。显影元件可相对分体式主体部分自由 移动;弹性元件设置在主体部分或第一、第二侧面上。
控制粉盒中光敏元件与显影元件距离的装置,包括与分体式粉盒配合使用 的鼓组件;鼓组件包括鼓组件主体部分、鼓组件第一侧面、第二侧面和光敏 元件;光敏元件被支撑在鼓组件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上;其特征是鼓组件上 设置有弹性元件;弹性元件用于向光敏元件提供弹性力并迫使光敏元件向分体 式粉盒的显影元件移动。光敏元件可相对鼓组件主体部分移动;弹性元件设置 在主体部分或第一、第二侧面上。还包括光敏元件框架;光敏元件框架用于支 撑光敏元件;光敏元件框架可相对鼓组件主体部分移动;弹性元件通过光敏元 件框架为光敏元件提供弹性力。
在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由于在粉盒上分别设置用于向显影元件或光敏 元件提供弹性力迫使显影元件向光敏元件移动或光敏元件向显影元件移动的弹 性元件,通过弹性元件提供的弹性力来调节光敏元件与显影元件之间的距离, 大大降低了粉盒的制造精度要求和制造成本,解决批量生产中难以克服的技术 难题。


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一体式粉盒的主视图; 图2为图1中A-A方向的剖视图3、 4为分别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一体式粉盒的左视图和右视图; 图5为现有技术中另一种一体式粉盒的主视图;图6为图5中B-B方向的剖视图7、 8分别为图5所示现有技术中另一种一体式粉盒的左视图和右视图; 图9、 IO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粉盒左、右端示意图; 图11为图9中C-C方向的剖视图; 图12为10中D-D方向的剖视图13、 14为本发明第二种实施例的粉盒左、右两端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第三种实施例分体式粉盒和鼓组件的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第三种实施例分体式粉盒和鼓组件的左端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第三种实施例中分体式粉盒的主视图; 图18为图21中E-E方向的剖视图19、 20为本发明第三种实施例分体式粉盒的左、右两端示意图; 图21为本发明第三种实施例中鼓组件的主视图; 图22为图25中F-F方向的剖视图23、 24为本发明第四种实施例中鼓组件左、右两端示意图; 图25为本发明第五种实施例粉盒左端示意图; 图26为本发明第六种实施例粉盒的示意图; 图27为本发明第七种实施例粉盒的示意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中,除特殊说明外,其结构均同图l所示粉盒结构。 如图9、 10所示,粉盒包括主体部分10、第一侧板110和第二侧板120; 第一侧板110和第二侧板120均固定在主体部分10上。主体部分10上包括光 敏元件13、显影元件14、送粉元件15和显影剂(未示出);光敏元件13、显影元件14和送粉元件15均设置在第一侧板110和第二侧板120之间。如图9、 10 所示,第一侧板110和第二侧板120上分别设置有光敏元件固定位230a、 230b, 第一支撑元件240a和第二支撑元件240b,第一弹性元件260a和第二弹性元件 260b和送粉元件固定位250a、 250b。
光敏元件固定位230a、 230b和送粉元件固定位250a、 250b的相对位置在电 子照相成像设备工作过程中始终保持不变。光敏元件13通过第一侧板110和 第二侧板120上的光敏元件固定位230a、 230b被固定在第一侧板IIO和第二侧 板120上;送粉元件15通过送粉元件固定位250a、 250b被固定在第一侧板110 和第二侧板120上。因此,光敏元件13与送粉元件15的位置相对主体部分10 始终保持不变。
显影元件14被第一侧板IIO和第二侧板120上的第一支撑元件240a和第二 支撑元件240b分别支撑在第一侧板110和第二侧板120上;'第一支撑元件240a 和第二支撑元件240b在第一侧板110和第二侧板120上可自由滑动;第一弹性 元件260a和第二弹性元件260b分别给第一支撑元件240a和第二支撑元件240b 施加弹性力,该弹性力的方向沿光敏元件13轴心和显影元件14轴心的连线方 向指向光敏元件13。显影元件14可相对主体部分10沿光敏元件13轴心和显影 元件14轴心的连线方向滑动。
图ll、 12分别为图9、 10中C-C方向、D-D方向的剖视图。如图11所示, 第一支撑元件240a和第一弹性元件260a设置在相对显影元件14远离光敏元件 13的位置上,第一支撑元件240a支撑显影元件14,第一弹性元件260a给第一 支撑元件240a施加一个弹性力,使显影元件14可沿光敏元件13轴心和显影元 件14轴心的连线方向,相对主体部分IO,向光敏元件13的方向移动;该弹性 力使光敏元件13与显影元件14紧密接触,并调节光敏元件13和显影元件14 之间的过盈量。同样地,如图12所示,第二支撑元件240b和第二弹性元件260b设置在相 对显影元件14远离光敏元件13的位置上,并给显影元件14施加一个弹性力, 使显影元件14向光敏元件13的方向移动,使光敏元件13与显影元件14紧密 接触,并通过该弹性力调节光敏元件13和显影元件14之间的过盈量。
特别的,该第一、第二弹性元件260a、 260b为压簧中的一种,该弹性力为 弹性推力。
本实施例还可以是第一、第二弹性元件260a、 260b和第一、第二支撑元 件240a、 240b设置在主体部分10两侧,用以支撑和向显影元件14施加弹性 力。
本实施例还可以是第一、第二弹性元件260a、 260b和第一、第二支撑元 件240a、 240b设置在显影元件14和光敏元件13之间;第一、第二弹性元件 260a、 260b为弹性拉簧的一种;第一、第二弹性元件260a、 260b通过第一、第 二支撑元件240a、 240b给显影元件14 一个沿光敏元件13轴心和显影元件14 轴心的连线方向指向光敏元件的拉力,使显影远14向光敏元件13移动。
实施例二
在本实施例中,除特殊说明外,其结构均同图5所示粉盒结构。 如图13、 14所示,粉盒上设置有主体部分30、第一侧板111和第二侧板 121;第一侧板111和第二侧板121均被固定在主体部分30上。主体部分30包 括光敏元件33、显影元件34和显影剂(未示出);光敏元件33和显影元件34 设置在第一、第二侧板111、121之间。第一侧板111上设置有第一弹性元件261a, 第一支撑元件231a和显影元件固定位(未示出);第二侧板121上设置有第二 弹性元件261b,第二支撑元件231b和显影元件固定位241b。光敏元件33的两 端分别被第一、第二支撑元件231a、 231b支撑,第一、第二支撑元件231a、 231b可在第一侧板111和第二侧板121上自由滑动,光敏元件33可相对主体部分30 自由滑动;显影元件34的两端分别被固定在显影元件固定位241a、 241b上, 显影元件34相对主体部分30无法自由移动。
如图所示,第一弹性元件261a和第二弹性元件261b分别设置在相对光敏 元件33远离显影元件34的位置上,并分别通过第一支撑元件231a和第二支撑 元件231b给光敏元件33的两端施加弹性力,该弹性力的方向沿光敏元件33轴 心和显影元件34轴心的连线方向指向显影元件34;该弹性力使光敏元件33在 粉盒上相对主体部分30向显影元件34的方向移动;该弹性力使光敏元件33与 显影元件34保持一定的间隙量,光敏元件33和显影元件34之间的间隙量通过 该弹性力调节。
特别的,该第一、第二弹性元件261a、 261b为压簧中的一种,该弹性力为 弹性推力。
本实施例还可以是第一、第二弹性元件261a、 261b和第一、第二支撑元 件241a、 241b设置在主体部分30两侧,用以支撑和向显影元件34施加弹性 力。
本实施例还可以是第一、第二弹性元件261a、 261b和第一、第二支撑元 件241a、 241b设置在主体部分30两侧,用以支撑和向显影元件34施加弹性 力。
本实施例还可以是第一、第二弹性元件261a、 261b和第一、第二支撑元 件241a、 241b设置在显影元件34和光敏元件33之间;第一、第二弹性元件 261a、 261b为弹性拉簧的一种;第一、第二弹性元件261a、 261b通过第一、第 二支撑元件241a、 241b给显影元件34 —个沿光敏元件33轴心和显影元件34 轴心的连线方向指向光敏元件的拉力,使显影远34向光敏元件33移动。实施例三
如图15所示为分体式粉盒和与分体式粉盒配合使用的鼓组件,分体式粉盒
和鼓组件采用接触式显影方式。分体式粉盒上包括分体式主体部分300、分体式 粉盒第一侧面310和第二侧面320;鼓组件上包括鼓组件主体部分500、鼓组件 第一侧面510和第二侧面520。
如图17所示,分体式粉盒第一侧面310和第二侧面320分别设置在粉盒的 两端,并与分体式主体部分300形成为一体;如图21所示,鼓组件第一侧面510 和第二侧面520设置在鼓组件主体部分500的两端,并与鼓组件主体部分500 形成为一体。
如图16、 18、 22所示,鼓组件的主体部分50O上容纳有光敏元件53,光敏 元件53设置在鼓组件第一侧面510和第二侧面520之间,并被固定,无法自由 移动;分体式粉盒的主体部分300上容纳有显影元件54、送粉元件55和显影剂 (未示出),显影元件54和送粉元件55设置在分体式粉盒第一侧面310和第二 侧面320之间。
如图19、 20所示,本实施例中,分体式粉盒第一侧面310上设置有显影元 件支撑孔440a,送粉元件支撑孔450a和第一弹性元件460a;第二侧面320上设 置有显影元件支撑孔440b,送粉元件支撑孔450b和第二弹性元件460b。第一 弹性元件460a、第二弹性元件460b设置在显影元件支撑孔440a、 440b上,并 支撑显影元件54的两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第二弹性元件460a、 460b由 弹性橡胶材料制成,也可为弹簧;显影元件54可在显影元件支撑孔440a、 440b 上相对分体式主体部分300滑动。送粉元件55的两端被送粉元件支撑孔450a、 450b支撑,送粉元件55被固定在第一侧面310和第二侧面320通过送粉元件支 撑孔450a、 450b上,相对分体式主体部分300不能自由移动。
如图16所示,当分体式粉盒设置到鼓组件上后,分体式粉盒的主体部分300被固定在鼓组件的主体部分500上,不能自由移动;分体式粉盒的第一、第二
侧面310、 320正对鼓组件的第一、第二侧面510、 520设置。由于分体式粉盒 设置到鼓组件上后无法自由移动,且分体式粉盒与鼓组件采用的是接触式显影 方式,显影元件54与光敏元件53之间过盈配合;显影元件54可在显影元件支 撑孔440a、 440b上自由滑动,先敏元件53无法自由移动,因此显影元件54有 向远离光敏元件53的方向运动的趋势。此时,第一弹性元件460a和第二弹性 元件460b给显影元件54 —个沿光敏元件53轴心和显影元件54轴心连线方向 指向光敏元件53的弹性力;该弹性力阻止显影元件54远离光敏元件53运动, 保持显影元件54与光敏元件53过盈配合,并通过控制该弹性力的大小来调节 光敏元件53与显影元件54之间的过盈量。
实施例四 '
本实施例所采用结构,除特殊说明外,均同实施例五中所示结构。
如图23、 24所示,鼓组件第一侧面510上设置有光敏元件支撑孔430a和 第一弹性元件461a;第二侧面520上设置有光敏元件支撑孔430b和第二弹性元 件461b;光敏元件53的两端分别设置在光敏元件支撑孔430a、 430b上,并被 第一、第二弹性元件461a、 461b支撑;光敏元件53的两端可在光敏元件支撑 孔430a、 430b上自由滑动,第一、第二弹性元件461a、 461b限制光敏元件53 的自由滑动。
如图16所示,当分体式粉盒安装到鼓组件上后,分体式粉盒相对鼓组件固 定,无法自由移动;分体式粉盒上的显影元件54与鼓组件上的光敏元件53过 盈配合,由于光敏元件53可自由滑动,光敏元件53有远离显影元件54运动的 趋势,第一、第二弹性元件461a、 461b支撑光敏元件53,为光敏元件53提供 一个沿光敏元件53和显影元件54的连线方向指向显影元件54的弹性力,该弹性力阻止光敏元件53的远离运动,保持光敏元件53与显影元件54紧密接触, 并通过控制该弹性力的大小来调节光敏元件53与显影元件54之间的过盈量。 第一、第二弹性元件461a、 461b为弹性橡胶或弹簧中的一种。
实施例五
本实施例所采用结构,除特殊说明外,均同实施例三中所示结构。
如图25所示,鼓组件第一侧面510上设置有光敏元件支撑孔431a;分体式 粉盒第一侧面310上设置有显影元件支撑孔441a;第一弹性元件462a设置在光 敏元件支撑孔43 la和显影元件支撑孔441a之间。光敏元件53的一端设置在光 敏元件支撑孔431a上,显影元件54的一端设置在显影元件支撑孔441a上;第 一弹性元件462a分别通过光敏元件支撑孔431a和显影元件支撑孔441a,给光 敏元件53 —个沿光敏元件轴和显影元件轴连线方向指向显影元件54的弹性力, 给显影元件54 —个沿光敏元件轴和显影元件轴连线方向指向光敏元件53的弹 性力;该弹性力使光敏元件53与显影元件54紧密接触。
同样的,鼓组件和分体式粉盒的第二侧面320、 520上设置有相对应的光 敏元件支撑孔、显影元件支撑孔和第二弹性元件。第一、第二弹性元件为弹性 橡胶或弹簧中的一种。
本实施例可以是,第一、第二弹性元件一端固定在鼓组件上,另一端可分 离地与显影元件的一端连接;分体式粉盒固定在鼓组件主体部分上,相对鼓组 件不动;光敏元件固定在鼓组件上;显影元件可相对分体式粉盒主体部分移动; 当分体式粉盒安装到鼓组件上时,显影元件在第一、第二弹性元件提供的弹性 力作用下向光敏元件的方向移动。
本实施例还可以是第一、第二弹性元件一端固定在分体式粉盒上,另一 端可分离地与光敏元件的一端连接;分体式粉盒固定在鼓组件主体部分上,相对鼓组件不动;显影元件固定在分体式粉盒上不动,光敏元件可在鼓组件上自 由滑动;光敏元件在第一、第二弹性元件提供的弹性力作用下向显影元件的方 向移动。
实施例六
本实施例所采用粉盒结构,除特殊说明外,均同图5中所示结构。 如图26所示,粉盒包括有主体部分30,光敏元件33和显影元件34;该粉 盒还包括光敏元件框架30a和弹性元件264。
在光敏元件框架30a上至少设置有光敏元件33,也可设置有为光敏元件充 电的充电元件和清洁光敏元件的清洁元件等其它元件。光敏元件框架30a设置 在主体部分30内,并可相对主体部分30移动;光敏元件33固定在光敏元件框 架30a上,因此,光敏元件33可相对主体部分30移动。弹性元件264设置在 主体部分30和光敏元件框架30a之间,为光敏元件框架30a提供弹性力;使光 敏元件33可随同光敏元件框架30a相对主体部分30 —起移动。显影元件34设 置在主体部分30上,不可相对主体部分30移动;因此,光敏元件33在弹性元 件264提供的弹性力的作用下,随同光敏元件框架30a —起相对显影元件34移 动,以弹性调节光敏元件53与显影元件54之间的距离。
实施例七
本实施例所采用结构,除特殊说明外,均同实施例三中所示结构。 如图27所示,鼓组件包括有鼓组件主体部分500和光敏元件53;还包括光
敏元件框架500a和弹性元件463。
光敏元件框架500a上至少设置有光敏元件53,也可设置转印元件和为光敏
元件充电的充电元件等其它元件。光敏元件53固定在光敏元件框架500a上;光敏元件框架500a设置在主体部分500内,并可在主体部分500内相对主体部 分500移动;因此,固定在光敏元件框架500a上的光敏元件53可相对主体部 分500移动。光敏元件框架500a和主体部分500之间设置有弹性元件463。
当其上设置有显影元件的分体式粉盒装配到鼓组件上后,弹性元件463被 挤压,并为光敏元件框架500a提供一弹性力,使光敏元件53向显影元件的方 向移动,以弹性调节光敏元件53与显影元件54之间的距离。
本领域技术人员很容易就能想到,采用其他类似的技术方案达到本发明技 术目的的,也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控制粉盒中光敏元件与显影元件距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粉盒中设置为显影元件提供弹性力的弹性元件,以迫使所述显影元件向光敏元件方向移动。
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元件设置在所述粉盒的主体部分或第一、第二侧板上,所述显影元件可相对所述粉盒主体部 分移动。
3. 控制粉盒中光敏元件与显影元件距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粉盒中设置为光敏元件提供弹性力的弹性元件,以迫使所述光敏元件向显影元件 移动。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元件设置在所述粉盒的主体部分或第一、第二侧板上,所述光敏元件可相对所述主体部分自 由移动。 '
5.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元件设置在所述主体部分上通过光敏元件框架为光敏元件提供弹性力。
6. 控制粉盒中光敏元件与显影元件距离的装置,包括主体部分、光敏元件和显影元件,其特征是,还包括为所述显影元件提供弹性力以迫使所述 显影元件向所述光敏元件移动的弹性元件。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主体部分和第一、第二侧板;所述第一、第二侧板设置于主体部分两侧,用于支撑所述显影元 件,所述显影元件可相对所述主体部分移动,所述弹性元件设置在所述 主体部分或第一、第二侧板上。
8. 控制粉盒中光敏元件与显影元件距离的装置,包括光敏元件和显影元件,其特征是,还包括为所述光敏元件提供弹性力以迫使所述光敏元件向所述显影元件移动的弹性元件。
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主体部分和第一、第二侧板;所述第一、第二侧板设置于所述主体部分两侧用于支撑所述光敏 元件,所述光敏元件可相对所述主体部分自由移动,所述弹性元件设置 在所述主体部分或第一、第二侧板上。
10.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光敏元件框架;所述光敏元件框架用于支撑所述光敏元件;所述光敏元件框架可相对所述主体 部分移动;所述弹性元件通过所述光敏元件框架为光敏元件提供弹性 力。
11. 控制粉盒中光敏元件与显影元件距离的装置,包括与鼓组件配合使用的分体式粉盒;所述分体式粉盒包括分体式主体部分、分体式粉盒第一 侧面、第二侧面和显影元件;所述显影元件被支撑在所述分体式粉盒第 一侧面和第二侧面上,其特征是所述分体式粉盒上设置有弹性元件, 所述弹性元件用于向所述显影元件提供弹性力,迫使所述显影元件向所 述鼓组件上的光敏元件移动。
12. 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显影元件可相对所述分体式主体部分自由移动;所述弹性元件设置在所述主体部分或第一、第二侧 面上。
13. 控制粉盒中光敏元件与显影元件距离的装置,包括与分体式粉盒配合使用的鼓组件;所述鼓组件包括鼓组件主体部分、鼓组件第一侧面、第 二侧面和光敏元件;所述光敏元件被支撑在所述鼓组件第一侧面和第二 侧面上;其特征是所述鼓组件上设置有弹性元件;所述弹性元件用于 向所述光敏元件提供弹性力并迫使所述光敏元件向所述分体式粉盒的 显影元件移动。
14. 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光敏元件可相对所述鼓组件主体部分移动;所述弹性元件设置在所述主体部分或第一、第二侧面 上。
15. 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是还包括光敏元件框架;所述光敏元件框架用于支撑所述光敏元件;所述光敏元件框架可相对所述鼓组 件主体部分移动;所述弹性元件通过光敏元件框架为光敏元件提供弹性 力。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控制粉盒中光敏元件与显影元件距离的方法。本发明通过设置于粉盒上用于向显影元件或光敏元件提供弹性力迫使显影元件向光敏元件移动或光敏元件向显影元件移动的弹性元件,通过弹性元件的弹性来降低对粉盒制造精度的要求。本发明进一步公开了控制粉盒的光敏元件与显影元件距离的装置。利用该方法及其装置可降低对粉盒制造精度的要求,减少磨损导致精度偏差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节省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产品的寿命。
文档编号G03G21/18GK101587323SQ200910147478
公开日2009年11月25日 申请日期2009年6月5日 优先权日2008年8月15日
发明者吴连俊 申请人:珠海赛纳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