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影型图像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44202阅读:14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投影型图像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投影图像,并对其进行显示的投影型图像显示装置, 该投影型图像显示装置包括使显示图像用的光透过的光学部件、对用于冷 却光学部件的冷却风进行吹送的冷却风扇以及使冷却风流通的管。
背景技术
一般液晶投影仪等投影型图像显示装置包括使显示图像用的光透过 的光学部件;目的在于抑制光学部件的寿命降低,吹送冷却光学部件用的
冷却风的冷却风扇以及使冷却风流通的管。该管包括流出部,该流出部具 有用于将冷却风朝向光学部件送出的相对置的壁面。
另外,伴随透过光学部件的光的亮度的提高,光学部件存在发热量增 加的倾向,所以采用有效地对光学部件进行冷却的机构。为了有效对光学 部件进行冷却,考虑使用比如静压和风量高的冷却风扇,但是有噪音增大 的问题。
于是,公开有一种通过将管所具有的流出部的形状设计为规定的形 状,有效地^t光学部件进行冷却的方案(比如,参照专利文献l)。
专利文献l:日本特开2007—298890号公报
但是,伴随着透过光学部件的光的亮度的进一步提高,或光学部件数 量的增加造成的发热量的增大,即使是将管所具有的流出部的形状设计为 上述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形状的情况下,也仍存在无法充分地对光学部件 进行冷却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针对上述实际情况而提出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 更有效地对光学部件进行冷却的投影型图像显示装置。
技术方案1所述的发明涉及一种投影型图像显示装置,其包括使显示图像用的光透过的光学部件、吹送用于冷却该光学部件的冷却风的冷却风 扇以及使上述冷却风流通的管,该管包括流出部,该流出部具有用于将上 述冷却风朝向上述光学部件送出的相对置的壁面,并且该流出部包括来自 上述冷却风扇的上述冷却风流入的流出部入口以及流入后的上述冷却风 朝向上述光学部件流出的流出部出口,其要旨在于,上述流出部被形成为-在作为上述光透过上述光学部件的方向的光轴方向以及与上述光轴方向 垂直的宽度方向上,相对置的上述壁面的间隔随着从上述流出部入口朝向 上述流出部出口变窄。
根据本发明,由于流出部被形成为在光轴方向和宽度方向上,相对置 的壁面的间隔随着从流出部入口朝向流出部出口变窄,所以能够提高从流 出部的流出部出口朝向光学部件流出的冷却风的风速,可更加有效地对光 学部件进行冷却。
技术方案2所述的发明的要旨在于,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投影型图像 显示装置中,上述流出部包括隔着空间而相互对置的一对壁部Al和壁
部A2以及分别将壁部Al和壁部A2连接且相互对置的一对壁部Bl和壁 部B2,上述流出部被形成为上述壁部A1的壁面和上述壁部A2的壁面 之间的间隔、以及上述壁部B1的壁面与上述壁部B2的壁面之间的间隔随 着从上述流出部入口朝向上述流出部出口变窄。
根据本发明,流出部被形成为一对壁部A1、 A2的壁面的间隔以及另 一对壁部B1、 B2的壁面的间隔随着从流出部入口朝向流出部出口变窄。 因此,例如通过缩小截面呈矩形状的流出部,能够提高从流出部的流出部 出口朝向光学部件流出的冷却风的风速。
技术方案3所述的发明的要旨在于,在技术方案1或2所述的投影型 图像显示装置中,上述光学部件包括构成光阀的液晶板、设置于该液晶板 的光的入射侧的入射侧光学元件以及设置于上述液晶板的光的射出侧的 射出侧光学元件,
上述流出部包括用于将上述冷却风朝向上述入射侧光学元件送出的 第一流出部以及用于将上述冷却风朝向上述射出侧光学元件送出的第二 流出部,上述第一流出部和上述第二流出部相邻设置。
根据本发明,流出部包括用于将冷却风朝向入射侧光学元件送出的第
5一流出部以及用于将冷却风朝向上述射出侧光学元件送出的第二流出部, 第一流出部和第二流出部相邻设置。因此,可更加有效地对隔着液晶板设 置的入射侧光学元件和射出侧光学元件进行冷却。
技术方案4所述的发明的要旨在于,在技术方案3所述的投影型图像 显示装置中,上述入射侧光学元件包括调整元件和偏振片,所述调整元件 被施加电压并根据上述电压调整上述光的偏振光状态,透过该调整元件的 上述光射入上述偏振片,
在上述光轴方向上,上述第一流出部所具有的上述流出部出口大于上 述调整元件和上述偏振片之间的间隔。
根据本发明,由于在光轴方向上,第一流出部所具有的流出部出口大 于调整元件与偏振片的间隔,所以可通过第一流出部增大朝向调整元件和 偏振片送出的冷却风的风量。
技术方案5所述的发明的要旨在于,在技术方案4所述的投影型图像
显示装置中,上述入射侧光学元件还包括透过上述偏振片后的上述光射入 的光学补偿片,
在上述光轴方向上,上述第一流出部所具有的上述流出部出口大于上 述调整元件和上述光学补偿片之间的间隔。
根据本发明,由于在光轴方向上,第一流出部所具有的流出部出口大 于调整元件和光学补偿片的间隔,所以能够通过第一流出部增大朝向调整 元件、偏振片和光学补偿片送出的冷却风的风量。
技术方案6所述的发明的要旨在于,在技术方案3 5中的任何一项 所述的投影型图像显示装置中,在流通于上述管的内部的上述冷却风的流 动方向上,相邻设有多个上述流出部,在多个上述流出部分别具有的上述 流出部入口之间,设有向上述管的内部突出的突出部。
根据本发明,在多个上述流出部分别具有的上述流出部入口之间,设 置向上述管的内部突出的突出部。由此,在管的内部流通的冷却风碰撞突 出部,由此冷却风容易流入在管的内部流通的冷却风的流动方向上设置于 上游侧的流出部的流出部入口。因此,能够增大朝向入射侧光学元件送出 的冷却风的风量。
技术方案7所述的发明的要旨在于,在技术方案6所述的投影型图像
6显示装置中,在多个上述流出部分别具有的上述流出部入口之间的上述管 中形成有上述突出部。
根据本发明,由于突出部形成于多个上述流出部分别具有的上述流出 部入口之间的管上,所以不需要管以外的部件就能够设置向管内突出的上 述突出部。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高从流出部的流出部出口朝向光学部件流出的冷 却风的风速,能够更有效地对光学部件进行冷却。


图1是针对具体实现本发明的投影型图像显示装置的一个实施方式,
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投影仪所具有的光学部件的结构的示意图2是表示上述实施方式的光学部件、支承光学部件的支承部件、使 用于对光学部件进行冷却的冷却风流通的管以及与管连接的冷却风扇的 立体图3为表示上述实施方式的光学部件与支承它们的基座部件的立体
图4为表示与上述实施方式的光学部件形成一体的棱镜组件的立体
图5为表示上述实施方式的光学部件和与它们相邻设置的管以及冷却 管的立体图6为表示上述实施方式的管的外观的立体图7为该实施方式的管的分解立体图8为本实施方式的管的俯视图9为表示图8的A—A部分的剖面的立体图10为表示图8的B—B部分的剖面的立体图11为表示图8的A—A部分的管的剖面和光学部件的侧视图与其 局部放大图12为表示图8的B—B部分的管的剖面和光学部件的侧视图与其局 部放大图;图13为表示上述实施方式的管所具有的流出部的形状的示意图。 标号说明
Al, A2, Bl, B2—壁部
Dl, D2 —间隔;
Wl, W2 —壁面;
XI, X2, X3—光轴方向;
Yl, Y2, Y3 —宽度方向;
Z—在流出部冷却风流通的方向;
l一液晶投影仪;
ll一灯;
lla—发光管;
llb —反射器;
12—积分透镜(integratorlens);
12a, 12b—复眼透镜(fly eye lens);
13 —偏振光转换元件;
14—会聚透镜(condenser lens );
15 —平面镜(mirror);
16, 17 —二向色镜(dichroic mirror);
18 —二向色棱镜(dichroicprism);
19一投影透镜;
20, 30, 40—液晶光阀(liquid crystal light valve);
20a, 30a, 40a—入射侧光学元件;
20b, 30b, 40b—射出侧光学元件;
21, 31 —无机偏振片;
22, 32, 42 —入射侧偏振片;
23, 33, 43 —光学补偿片;
24, 34, 44一液晶板;
25, 35, 45 —前置偏振片;
26, 36, 46—射出侧偏振片;
37—Ye调制元件;51—基座部件;
52 —保持部件;
53 —棱镜组件;
60—管;
60a, 60b—管部件; 60c—突出部; 61, 62 —流入部;
63, 64, 65, 66, 67, 68 —流出部;
63a, 64a, 65a, 66a, 67a, 68a—流出部入口;
63b, 64b, 65b, 66b, 67b, 68b—流出部出口;
64c—缺口;
71, 72 —冷却风扇;
81—分隔板。
具体实施例方式
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投影型图像显示装置具体用作液晶投影仪的实 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投影型图像显示装置为通过将光投 射于设置在该显示装置的前方的屏幕,投影图像,对其进行显示,光阀采 用液晶的液晶投影仪l。
液晶投影仪1如图1所示的那样,包括灯11,积分透镜12,偏振光转 换元件13,多个会聚透镜14,多个平面镜15, 二向色镜16、 17,液晶光 阀20、 30、 40, 二向色棱镜18以及投影透镜19。下面对这些光学部件进 行具体说明。
射出光的灯11是在由石英玻璃形成的发光管lla的内部密封有水银和 卤素气体的混合物或水银和卤化物的混合物的超高压水银灯。发光管lla 被反射器llb覆盖,使得从灯ll仅向规定方向射出光。
积分透镜12是由通过耐热性玻璃形成的两个复眼透镜12a、 12b构成 的光学部件。从灯11射出的光透过积分透镜12,由此使该光的照度分布 均匀。
偏振光转换元件13是具有偏振光分离膜和相位差片,用于将从灯11射出的光转换为直线偏振光的光学部件。具体来说,偏振光转换元件13 通过偏振光分离膜分离P偏振光和S偏振光,并且通过相位差片使P偏振
光和S偏振光中的某一者的相位偏移,使射入液晶光阀20、 30、 40的光 为直线偏振光。
会聚透镜14是对应于光透过的光学部件的尺寸,将从灯11射出的光 汇聚的透镜。另外,平面镜15是通过将从灯11射出的光反射,用于将光 导向液晶光阀20、 30、 40, 二向色棱镜18,以及投影透镜19的镜。
二向色镜16是反射与红色和绿色相对应的波长的光的镜,二向色镜 17是反射对应于绿色的波长的光的镜。于是,从由灯ll射出的白色光中, 借助二向色镜16分离与蓝色相对应的波长的光(在下面称为"蓝色光"), 并且通过二向色镜17分离与红色相对应的波长的光(在下面称为"红色 光")和与绿色相对应的波长的光(在下面称为"绿色光")。
液晶光阀20由无机偏振片21、入射侧偏振片22、光学补偿片23、液 晶板24、前置偏振片25以及射出侧偏振片26构成,蓝色光透过液晶光阀 20,由此产生蓝色的图像。从光射入液晶光阀20的方向,顺次设有无机 偏振片21、入射侧偏振片22、光学补偿片23、液晶板24、前置偏振片25、 射出侧偏振片26。于是,无机偏振片21、入射侧偏振片22和光学补偿片 23是在液晶板24的光的入射侧设置的入射侧光学元件20a,前置偏振片 25和射出侧偏振片26是在液晶板24的光的射出侧设置的射出侧光学元件 20b。
另夕卜,液晶光阀30由无机偏振片31、入射侧偏振片32、光学补偿片 33、液晶板34、前置偏振片35、射出侧偏振片36与Ye调制元件37构成, 绿色光透过液晶光阀30,由此产生绿色的图像。从光射入液晶光阀30的 方向,顺次设有Ye调制元件37、无机偏振片31、入射侧偏振片32、光学 补偿片33、液晶板34、前置偏振片35、射出侧偏振片36。因此,无机偏 振片31、入射侧偏振片32、光学补偿片33和Ye调制元件37是在液晶板 34的光的入射侧设置的入射侧光学元件30a,前置偏振片35和射出侧偏 振片36是在液晶板34的光的射出侧设置的射出侧光学元件30b。
此外,液晶光阀40由入射侧偏振片42、光学补偿片43、液晶板44、 前置偏振片45与射出侧偏振片46构成,红色光透过液晶光阀40,由此产生红色的图像。从光射入液晶光阔40的方向顺次设有入射侧偏振片42、
光学补偿片43、液晶板44、前置偏振片45、射出侧偏振片46。于是,入 射侧偏振片42和光学补偿片43是在液晶板44的光的入射侧设置的入射 侧光学元件40a,前置偏振片45和射出侧偏振片46是在液晶板44的光的 射出侧设置的射出侧光学元件40b。
无机偏振片21、 31是反射型的偏振片,是使射入的偏振光作为直线 偏振光而射出的光学元件。另外,入射侧偏振片22、 32、 42是吸收型的 偏振片,其是为了提高图像的对比度,吸收未透过光学补偿片23、 33、 43 或液晶板24、 34、 44而反射的不需要的反射光的光学元件。另外,光学 补偿片23、 33、 43是对透过液晶板24、 34、 44的光的双折射进行补偿的 光学元件。
液晶板24、 34、 44是由液晶、用于对液晶施加电压的透明电极以及 夹持液晶的玻璃形成的光学部件。另外,前置偏振片25、 35、 45是用于 通过减少光量,减轻射出侧偏振片26、 36、 46的负担的光学元件。另外, 射出侧偏振片26、 36、 46是为了提高图像的对比度,吸收在液晶板24、 34、 44和射出侧偏振片26、 36、 46之间进行乱反射的光和未透过二向色 棱镜18而反射的不需要的反射光的光学元件。
Ye调制元件37是对应于施加在Ye调制元件37上的电压,调制绿色 光中包括的与黄色对应的波长的光(在下面称为"黄色光")的光学元件, 其是调整射入Ye调制元件37中的黄色光的偏振光状态的调整元件。艮P, Ye调制元件37是下述的光学元件,其针对具有透过液晶光阀30的规定的 波长区域的绿色光,对应于被施加的电压,调制在绿色光的波长区域中包 括的且具有比绿色光的波长区域窄的波长区域的黄色光的偏振光状态。具 体来说,Ye调制元件是使所射入的黄色光的直线偏振光在以光轴为中心 0 90度的范围内旋转而射出的光学元件、是将射入的黄色光的直线偏振 光变换为椭圆偏振光或圆偏振光的光学元件。液晶投影仪1通过具有这样 的Ye调制元件,能够在抑制光学部件的部件数量增加造成的成本上升的 同时,还能够显示颜色再现性高的图像。
二向色棱镜18对通过透过各液晶光阀20、 30、 40而产生的各色的图 像进行合成,由此产生全色的图像。具体来说,二向色棱镜18将从三方
ii射入的各色的光中的蓝色光和红色光反射,并向液晶投影仪l的前方射出, 并且使绿色光透过,使其向液晶投影仪1的前方射出。
投影透镜19由多个透镜构成,通过从二向色棱镜18射出的光射入投
影透镜19中,将光射出到液晶投影仪1的前方,投影全色的图像进行显示。
如上述那样构成的光学部件被安装在设置在液晶投影仪1内部的支承
部件上,由该支承部件对所述光学部件进行支承。具体来说,如图2和图 3所示,积分透镜12、偏振光转换元件13、会聚透镜14、平面镜15、 二 向色镜16、 17安装在树脂制的基座部件51上。另外,入射侧偏振片22、 32、 42和光学补偿片23、 33、 43釆用保持部件52被安装于基座部件51 上。
另外,液晶板24、 34、 44,前置偏振片25、 35、 45以及射出侧偏振 片26、 36、 46, 二向色棱镜18采用螺钉等相互固定。如此,与二向色棱 镜18—起固定的光学部件,如图2和图4所示的那样,作为棱镜组件53 而构成为一体。
此外,如图2和图5所示的那样,在基座部件51和棱镜组件53的附 近设有树脂制的管60,在将冷却风导向到上述光学部件的管60上,连接 有冷却风扇71、 72,该冷却风扇71、 72吹送冷却风来冷却光学部件。另 外,在附图中,省略构成冷却风扇71、 72的叶片的图示。下面对连接有 冷却风扇71、 72的管60的具体结构进行说明。
图6是表示管60的外观的立体图,图7是管60的分解立体图,图8 是管60的俯视图。另外,图9是将图8的A—A部分作为剖面的管60的 剖面立体图,图10是将图8的B—B部分作为剖面的管60的剖面立体图。
如图6所示的那样,管60包括通过冷却风扇71、 72送风的冷却风 流入管60内用的流入部61、 62;以及具有将冷却风朝向光学部件送出的 相对置的壁面W1、 W2 (参照图8)的流出部63 68。另外,如图7所示 的那样,管60由两个管部件60a、 60b构成,在管60中设有金属板制的 分隔板81,以便构成管60内的冷却风的通路。
管60的流入部61、 62由用于连接冷却风扇71、 72的壁部构成,如 图2和图5所示的那样,其构成为在流入部61上连接冷却风扇71,在流入部62上连接冷却风扇72的结构。
管60的流出部63如图6所示的那样,由在光轴方向XI上隔着空间 而相互面对的一对壁部Al、 A2与分别连接壁部Al和壁部A2并在宽度 方向Y1上相互面对的一对壁部B1、 B2构成。在这里所说的光轴方向X1 是指在作为流出部63、 64送出冷却风的对象的光学部件即液晶光阀30 中,光透过的方向。另外,宽度方向Yl是指与光轴方向XI相垂直的方 向和与在流出部63、 64冷却风流通的方向Z (参照图9 图12)相垂直 的方向。
另外,流出部63如图9所示的那样,包括来自冷却风扇72的冷却风 流入流出部63的流出部入口 63a;流入后的冷却风从流出部63朝向光学 部件流出的流出部出口 63b。流出部入口 63a是通过构成流出部63的壁面 Wl、 W2形成的管主体侧的空间,流出部出口 63b是通过构成流出部63 的壁面W1、 W2形成的光学部件侧的空间。
此外,与流出部63同样,流出部64由壁部A1、 A2、 Bl、 B2形成, 包括来自冷却风扇72的冷却风流入流出部64的流出部入口 64a以及流入 后的冷却风从流出部63朝向光学部件流出的流出部出口 64b。
如上述那样构成的流出部63、 64如图ll所示的那样被设置成朝向液 晶光阀30送出冷却风。具体来说,流出部63被设置成流出部出口 63b朝 向构成液晶光阀30的入射侧光学元件30a开口 ,流出部64被设置成流出 部出口 64b朝向构成液晶光阀30的射出侧光学元件30b开口 。
管60的流出部65、 66如图6所示的那样,由在光轴方向X2隔着空 间而相互面对的一对壁部Al、 A2以及分别将壁部Al和壁部A2连接并 在宽度方向Y2上相互面对的一对壁部B1、 B2构成。在这里所说的光轴 方向X2是指在作为流出部65、 66送出冷却风的对象的光学部件即液晶光 阀40中,光透过的方向。另外,宽度方向Y2是指与光轴方向X2相垂直 的方向和与在流出部65、 66中冷却风流通的方向Z相垂直的方向。
流出部65、 66按照与流出部63、 64相同的方式构成。S卩,如图10 所示的那样,流出部65包括来自冷却风扇71的冷却风流入流出部65的 流出部入口 65a以及流入后的冷却风从流出部65朝向光学部件流出的流 出部出口 65b。另外,流出部66也包括来自冷却风扇71的冷却风流入流
13出部66的流出部入口 66a以及流入后的冷却风从流出部66朝向光学部件 流出的流出部出口 66b。
如上述那样构成的流出部65、 66,如图12所示,被设置成朝向液晶 光阀40送出冷却风。具体来说,流出部65被设置成流出部出口 65b朝向 构成液晶光阀40的入射侧光学元件40a开口 ,流出部66被设置成流出部 出口 66b朝向构成液晶光阀40的射出侧光学元件40b开口 。
管60的流出部67、 68如图6所示的那样,由在光轴方向X3隔着空 间而相互面对的一对壁部Al、 A2以及分别将壁部Al和壁部A2连接并 在宽度方向Y2上相互面对的一对壁部B1、 B2构成。在这里所说的光轴 方向X3是指在作为流出部67、 68送出冷却风的对象的光学部件即液晶光 阀20中,光透过的方向。另外,宽度方向Y3是指与光轴方向X3相垂直 的方向和与在流出部67、 68中冷却风流通的方向Z相垂直的方向。
流出部67、 68按照与其他的流出部63 66相同的方式构成。g卩,如 图10所示的那样,流出部67包括来自冷却风扇71的冷却风流入流出部 67的流出部入口 67a以及流入后的冷却风从流出部67朝向光学部件流出 的流出部出口67b。另外,流出部68也包括来自冷却风扇71的冷却风流 入流出部68的流出部入口 68a以及流入后的冷却风从流出部68朝向光学 部件流出的流出部出口 68b。
如上述那样构成的流出部67、 68,如图12所示,被设置成朝向液晶 光阀20送出冷却风。具体来说,流出部67被设置成流出部出口 67b朝向 构成液晶光阀20的入射侧光学元件20a开口 ,流出部68被设置成流出部 出口 68b朝向构成液晶光阀20的射出侧光学元件20b开口 。
另外,如图9所示的那样,在流出部64上,在流出部出口 64b侧(即, 光学部件侧)设有缺口64c。具体来说,构成流出部64的壁部A2、 Bl、 B2比另一壁部Al更向光学部件一侧突出。通过这样构成,未改变管60 的流出部64的位置,就能够调整从流出部出口 64b流出的冷却风的风向。 另外,为了调整从流出部出口 66b 68b流出的冷却风的风向,在流出部 66 68上也设有同样的缺口。
如上述这样,液晶投影仪1包括使显示图像用的光透过的光学部件 (即,液晶光阀20、 30、 40);对用于冷却光学部件的冷却风进行送风的
14冷却风扇71、 72;以及使冷却风流通的管60。另外,管60包括具有用于 朝向光学部件送出冷却风的相对置的壁面Wl、 W2的流出部63 68,该 流出部63 68包括来自冷却风扇71、72的冷却风流入的流出部入口 63a 68a;和流入后的冷却风朝向光学部件流出的流出部出口 63b 68b。
在这里,在本实施方式中,其特征在于流出部63被形成为在光轴 方向XI上相对的壁面Wl随着从流出部入口 63a朝向流出部出口 63b变 窄,并且在与光轴方向XI相垂直的宽度方向Yl上相对的壁面W2的间 隔随着从流出部入口 63a朝向流出部出口 63b变窄。
具体来说,流出部63被形成为在作为光透过液晶光阀30的方向的 光轴方向XI上,壁部Al的壁面Wl和壁部A2的壁面Wl的间隔随着从 流出部入口 63a朝向流出部出口 63b变窄。另外,流出部63被形成为在 与光轴方向XI相垂直的宽度方向Yl上,壁部Bl的壁面W2与壁部B2 的壁面W2的间隔随着从流出部入口 63a朝向流出部出口 63b变窄。
另外,各流出部64 68按照与流出部63相同的方式构成。具体来说, 流出部64被形成为在光轴方向XI上相对的壁面Wl随着从流出部入口 64a朝向流出部出口 64b变窄,并且在宽度方向Yl上相对的壁面W2的 间隔随着从流出部入口 64a朝向流出部出口 64b变窄。此外,流出部65、 66被形成为在光轴方向X2上相对的壁面Wl随着从流出部入口 65a、 66a 朝向流出部出口 65b、 66b变窄,并且在宽度方向Y2上相对的壁面W2的 间隔随着从流出部入口 65a、 66a朝向流出部出口 65b、 66b变窄。另外, 流出部67、 68被形成为在光轴方向X3上相对的壁面Wl随着从流出部入 口 67a、 68a朝向流出部出口 67b、 68b变窄,并且在宽度方向Y3上相对 的壁面W2的间隔随着从流出部入口 67a、 68a朝向流出部出口 67b、 68b 变窄。
艮P,各流出部63 68如图13的示意图所示,被形成为在光轴方向和 宽度方向上,相对的壁面的间隔随着从流出部入口朝向流出部出口变窄。 根据这样的结构,可提高各流出部63 68的冷却风的风速,能够提高在 流出部63从流出部出口 63b朝向作为光学部件的入射侧光学元件30a流 出的冷却风的风速。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管60包括用于将冷却风朝向入射侧光学元件30a送出的流出部63和用于将冷却风朝向射出侧光学元件30b送出的 流出部64,流出部63和流出部64相邻设置。同样,管60包括用于将冷 却风朝向入射侧光学元件40a送出的流出部65和用于将冷却风朝向射出 侧光学元件40b送出的流出部66,流出部65和流出部66相邻设置。另外, 管60包括用于将冷却风朝向入射侧光学元件20a送出的流出部67和将冷 却风朝向射出侧光学元件20b送出的流出部68,流出部67和流出部68 相邻设置。
还有,在本实施方式中的液晶投影仪l,作为入射侧光学元件30a,包 括对应于被施加的电压调整黄色光的偏振光状态的Ye调制元件37、透过 Ye调制元件37的光射入的偏振片(即,无机偏振片31和入射侧偏振片 32)、透过无机偏振片31和入射侧偏振片32的光射入的光学补偿片33。 另外,如图ll所示的那样,在光轴方向X1上,流出部63具有的流出部 出口 63b大于Ye调制元件37和入射侧偏振片32的间隔Dl,另外也大于 Ye调制元件37与光学补偿片33的间隔D2。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通过 流出部63增大朝向Ye调制元件37、无机偏振片31、入射侧偏振片32与 光学补偿片33送出的冷却风的风量。
另外,由于流出部63的相对置的壁面W1随着从流出部入口 63a朝向 流出部出口63b变窄,所以在光轴方向X1上,流出部63所具有的流出部 入口 63a大于入射侧光学元件30a的宽度(即,从Ye调制元件37的入射 面37a到光学补偿片33的射出面33b的距离)。同样,流出部64所具有 的流出部入口 64a大于射出侧光学元件30b的宽度(即,从前置偏振片35 的入射面35a到射出侧偏振片36的射出面36b的距离)。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9所示的那样,在管60内流通的冷却 风的流动方向中,相邻设置多个流出部63、 64,在多个流出部63、 64分 别具有的流出部入口 63a、 64a之间的管60中,设置向管60内突出的突 出部60c。根据这样的结构,通过在管60的内部流通的冷却风与突出部 60c碰撞,冷却风容易流入到在管60的内部流通的冷却风的流动方向中设 置于上游侧的流出部63的流出部入口 63a。
另外,如图10所示的那样,在流出部65、 66分别具有的流出部入口 65a、 66a之间,以及在流出部67、 68分别具有的流出部入口 67a、 68a之200910173309.X 间,也设有突出部60c。因此,与流入流出部入口 63a的冷却风同样,通 过在管60的内部流通的冷却风碰撞突出部60c,由此冷却风容易流入在管 60的内部流通的冷却风的流动方向中设置于上游侧的流出部65、 67的流 出部入口 65a、 67a。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投影仪l,可起到下述的效果。
(1) 流出部63被形成为在作为光透过液晶光阀30的方向的光轴 方向XI以及与光轴方向XI垂直的宽度方向Yl上,壁面Wl的间隔和壁 面W2随着从流出部入口 63a朝向流出部出口 63b变窄。因此,能够提高 从流出部63的流出部出口 63b朝向入射侧光学元件30a流出的冷却风的 风速,能够更有效地对入射侧光学元件30a进行冷却。具体来说,能够有 效地对光学补偿片33、入射侧偏振片32、无机偏振片31、进而与无机偏 振片31隔开lmm的间隔而设置的Ye调制元件37进行冷却。另外,由于 流出部64 68也同样构成,所以能够提高从各流出部出口 64b 68b朝向 光学部件流出的冷却风的风速,可获得相同的效果。
(2) 流出部63被形成为壁部A1的壁面W1和壁部A2的壁面W1 的间隔、以及壁部Bl的壁面W2与壁部B2的壁面W2的间隔随着从流出 部入口 63a朝向流出部出口 63b变窄。因此,通过縮小截面呈矩形状的流 出部63,能够提高从流出部63的流出部出口 63b朝向入射侧光学元件30a 流出的冷却风的风速。另外,由于流出部64 68也同样地构成,所以可 获得相同的效果。
(3) 包括流出部63和流出部64,流出部63用于将冷却风朝向入射 侧光学元件30a送出,流出部64用于将冷却风朝向射出侧光学元件30b 送出,流出部63和流出部64相邻设置。因此,通过相邻设置的流出部63 和流出部64,能够对隔着液晶板34设置的入射侧光学元件30a和射出侧 光学元件30b进行冷却。另外同样,通过流出部65和流出部66能够对隔 着液晶板44设置的入射侧光学元件40a和射出侧光学元件40b进行冷却, 通过流出部67和流出部68,能够对隔着液晶板24设置的入射侧光学元件 20a和射出侧光学元件20b进行冷却。
(4) 在光轴方向X1上,流出部63所具有的流出部出口 63b大于Ye 调制元件37和光学补偿片33之间的间隔D2。因此,能够通过流出部63增大朝向Ye调制元件37、无机偏振片31、入射侧偏振片32以及光学补 偿片33送出的冷却风的风量,能够更加有效地对入射侧光学元件30a进 行冷却。
(5) 在流出部63、 64分别具有的流出部入口 63a、 64a之间,设有向 管60的内部突出的突出部60c。因此,冷却风容易流入流出部63的流出 部入口 63a,能够增大朝向入射侧光学元件30a送出的冷却风的风量,可 更加有效地对入射侧光学元件30a进行冷却。另外,由于在流出部入口 65a、 66a之间,以及在流出部入口67a、 68a之间均设有突出部60c,故可获得 相同的效果。
(6) 由于在流出部入口63a、 64a之间的管60中形成有突出部60c, 所以不需要管60以外的部件就能够设置向管60的内部突出的突出部60c。
(其它的实施方式) 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可根据本发明的实质,而进行各种的 设计变更,并不将它们从本发明的范围中排除。比如,也可按照下述的方 式而变更地实施。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突出部60c形成在管60上,但是,也可构成为 采用管60以外的部件,在流出部入口 63a、 64a之间设置向管60的内部 突出的可装卸的突出部。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在光轴方向X1上,流出部63所具有的流出 部出口 63b大于Ye调制元件37和光学补偿片33之间的间隔D2,但是也 可适当改变流出部出口 63b的大小。
也可构成为比如在光轴方向X1上,流出部63所具有的流出部出口 63b小于Ye调制元件37和光学补偿片33之间的间隔D2,大于Ye调制 元件37和入射侧偏振片32之间的间隔D1。即使这样构成,仍可通过流 出部63增大朝向Ye调制元件37、无机偏振片31以及入射侧偏振片32 送出的冷却风的风量。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流出部63将冷却风朝向入射侧光学元件30a 送出,流出部64将冷却风朝向射出侧光学元件30b送出,但是也可将冷 却风送出到其它的光学部件。即,也可适当改变管60所具有的流出部的 个数、管60中的流出部的位置,比如管60也可具有下述的l个流出部,
18该1个流出部具有用于将冷却风朝向入射侧光学元件30a和射出侧光学元件30b送出的相对置的壁面。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由相互相对的一对壁部A1和A2与一对壁部B1和B2构成的突出部的截面呈矩形状,但是,突出部的截面也可不呈矩形状。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对本发明用于液晶投影仪l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既可适用于其它的投影型图像显示装置,也可适用于符合上述各实施方式的形态。同样在该情况下,可实现符合上述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
19
权利要求
1.一种投影型图像显示装置,其包括使显示图像用的光透过的光学部件、吹送用于冷却该光学部件的冷却风的冷却风扇以及使上述冷却风流通的管,该管包括流出部,该流出部具有用于将上述冷却风朝向上述光学部件送出的相对置的壁面,并且该流出部包括来自上述冷却风扇的上述冷却风流入的流出部入口以及流入后的上述冷却风朝向上述光学部件流出的流出部出口,上述投影型图像显示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流出部被形成为在作为上述光透过上述光学部件的方向的光轴方向以及与上述光轴方向垂直的宽度方向上,相对置的上述壁面的间隔随着从上述流出部入口朝向上述流出部出口变窄。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影型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流出部包括隔着空间而相互对置的一对壁部Al和壁部A2以及分别将壁部Al和壁部A2连接且相互对置的一对壁部Bl和壁部B2, 上述流出部被形成为上述壁部Al的壁面和上述壁部A2的壁面之间的 间隔、以及上述壁部B1的壁面与上述壁部B2的壁面之间的间隔随着从上 述流出部入口朝向上述流出部出口变窄。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投影型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光学部件包括构成光阀的液晶板、设置于该液晶板的光的入射侧的入射侧光学元件以及设置于上述液晶板的光的射出侧的射出侧光学元 件,上述流出部包括用于将上述冷却风朝向上述入射侧光学元件送出的 第一流出部以及用于将上述冷却风朝向上述射出侧光学元件送出的第二 流出部,上述第一流出部和上述第二流出部相邻设置。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投影型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入射侧光学元件包括调整元件和偏振片,所述调整元件被施加电压并根据上述电压调整上述光的偏振光状态,透过该调整元件的上述光射 入上述偏振片,在上述光轴方向上,上述第一流出部所具有的上述流出部出口大于上述调整元件和上述偏振片之间的间隔。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投影型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入射侧光学元件还包括透过上述偏振片后的上述光射入的光学补偿片,在上述光轴方向上,上述第一流出部所具有的上述流出部出口大于上 述调整元件和上述光学补偿片之间的间隔。
6. 根据权利要求3 5中任一项所述的投影型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流通于上述管的内部的上述冷却风的流动方向上,相邻设有多个上 述流出部,在多个上述流出部分别具有的上述流出部入口之间,设有向上述管的 内部突出的突出部。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投影型图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多个上述流出部分别具有的上述流出部入口之间的上述管中形成有上述突出部。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更有效地对光学部件进行冷却的投影型图像显示装置。液晶投影仪包括使显示图像的光透过用的光学部件、吹送用于冷却光学部件的冷却风的冷却风扇以及使冷却风流通的管(60)。管(60)包括流出部(63),该流出部具有用于将冷却风朝向光学部件送出的相对置的壁面;流出部(63)包括来自冷却风扇的冷却风流入的流出部入口以及流入后的冷却风朝向光学部件流出的流出部出口。另外,流出部(63)被形成为在作为光透过上述光学部件的方向的光轴方向和与光轴方向(X1)垂直的宽度方向(Y1)上,相对置的壁面的间隔随着从流出部入口朝向流出部出口变窄。
文档编号G03B21/16GK101666966SQ200910173309
公开日2010年3月10日 申请日期2009年9月4日 优先权日2008年9月5日
发明者南和哉 申请人: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