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送路径构造及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44194阅读:12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输送路径构造及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输送路径构造及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在以复印机和激光打印机为代表的典型电子照相系统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在图像形成过程中将未定影的调色剂图像保持到片材上,并且在定影过程中对保持在片材上的调 色剂图像进行加热而定影。其上定影有调色剂图像的片材被排出辊排出到外部。而且,当 在片材上执行双面打印时,一面定影有调色剂图像的片材的前缘被排出辊排出到外部。之 后,排出辊反向旋转,使片材从其后缘开始返回到图像形成装置的主体中。片材通过用于 双面打印的输送路径而被再次输送以进行图像形成过程(参见日本专利申请特开(JP-A) No.2006-96541 及 No. 2006-62862)。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输送路径构造及图像形成装置,该图像形成装置可防止用户在通 过打开开闭输送路径部件而移除卡在一对输送部件之间的记录介质时忘记分离这对输送 部件。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输送路径构造包括分离机构,该分离机构使夹持输送记 录介质的一对输送部件中的另一个输送部件与一个输送部件分离;开闭输送路径部件,该 开闭输送路径部件以可旋转的方式安装在所述输送部件上方,并且该开闭输送路径的一个 表面构成了从所述输送部件排出的所述记录介质的第一输送路径;输送路径部件,该输送 路径部件以可旋转的方式安装在所述开闭输送路径部件上方,并且在覆盖所述开闭输送路 径部件的状态下在所述输送路径部件与所述开闭输送路径部件的另一个表面之间形成第 二输送路径;手柄,该手柄以在所述第二输送路径上方延伸的方式安装至所述开闭输送路 径部件,并且该手柄还在覆盖排出部件的罩的上方延伸,该排出部件输送从所述第一输送 路径输送来的所述记录介质;以及移动机构,该移动机构在所述另一个输送部件通过所述 分离机构与所述一个输送部件分离时使所述手柄沿远离所述罩的方向移动。在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输送路径构造中,所述分离机构可具有突起,该突起在 所述另一个输送部件与所述一个输送部件分离时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移动,所述手柄可 具有与该突起接触的倾斜表面,并且该倾斜表面以在所述突起从所述第一位置向所述第二 位置移动时使所述手柄沿远离所述罩的方向移动的方式倾斜。上述构造可防止用户在移除卡住的记录介质时忘记分离所述一对输送部件。在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输送路径构造中,所述手柄可在该手柄与所述开闭输送 路径部件的所述另一表面面对的表面上具有突出壁,该突出壁引导通过所述第二输送路径 的所述记录介质。该构造降低了作用在通过第二输送路径的片材上的摩擦阻力。在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输送路径构造中,所述输送路径部件可具有容纳所述手柄的至少一部分的切除部。上述构造可使装置紧凑。在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输送路径构造中,所述手柄可在抓握部的上表面上具有 不规则部(凹凸部)。上述构造使得手柄的抓握部不容易滑移。在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输送路径构造中,所述一个输送部件可包括加热部件, 该加热部件加热转印有显影剂图像的所述记录介质,所述另一输送部件可包括加压部件, 该加压部件将所述记录介质挤压在所述加热部件上。
上述构造可防止用户在移除卡住的记录介质时忘记分离加热部件和加压部件。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图像形成装置包括本发明第一方面所述的输送路径构 造;图像形成单元,该图像形成单元将显影剂图像转印到所述记录介质上;定影单元,该定 影单元对转印到所述记录介质上的所述显影剂图像进行定影;以及记录介质翻转单元,该 记录介质翻转单元通过在预定时刻使所述排出部件反向旋转,而使从所述定影单元通过所 述第一输送路径且所述记录介质的前缘通过所述排出部件的所述记录介质从所述记录介 质的后缘开始返回所述第二输送路径。在本发明的第二方面中,可提供这样的图像成形装置,其可防止用于在移除卡住 的记录介质时忘记分离所述一对输送部件。


以下将基于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在附图中图1是示出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整体构造的图;图2是示出使得能够通过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第一片材输送 路径的状态的剖视图;图3是示出使得能够通过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第二片材输送 路径的状态的剖视图;图4是从顶部斜向观看时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输送路径部件 的局部剖切立体图;图5是从顶部斜向观看时开闭输送路径部件处于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 成装置的输送路径部件打开的状态的放大立体图;图6A是示出通过关闭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夹持解除杆而使加热辊和加压辊压 接触的状态的局部剖视图,图6B是示出通过打开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夹持解除杆而解 除加热辊和加压辊的压接触的状态的局部剖视图;图7是示出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开闭输送路径部件的打开状 态的剖视图;以及图8是示出从顶部斜向观看时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开闭输送路径部件的手柄 的变型以及处于输送路径部件的打开状态的开闭输送路径部件的放大立体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第一示例性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应用根据本发明的输送路径构造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第 一示例性实施方式。 如图1中所示,图像形成装置10在下部具有片材供给盘14和15,片材P成沓地叠 放并储存在片材供给盘14和15中,图像形成装置10在上部具有排出部20,排出到装置外 部的打印(形成有图像)的片材P (记录介质的实施例)叠放在排出部20上。在片材供给 盘14和15与排出部20之间设置有在片材P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单元11、控制图像形成 操作的控制器12以及电源单元13。图像形成装置10还具有将片材P引导到各个装置构造 部的输送路径以及夹持并输送片材P的多个输送辊。在图中,箭头U表示图像形成装置10 的向上方向,箭头F表示向前方向,箭头L表示左方(从装置的前方看时)。如图1中所示,图像形成装置10具有第一片材供给输送路径80,其从片材供给 盘14的前端侧(在图1中为左端)倾斜地向左上略为弯曲;以及第二片材供给输送路径 82,其从片材供给盘15的前端侧(在图1中为左端)倾斜地向左上略为弯曲。图像形成装 置10具有位于该装置的前部的手动供给盘(未示出)以及从该手动供给盘的入口 21倾斜 地向右上略为弯曲的第三片材供给输送路径84。这些片材供给输送路径在设置于片材供给 盘14上方的一对配准辊24前方(或者下方)接合。片材供给辊16设置在片材供给盘14的前端侧的紧上方,从而与成与片材P的上 侧的前缘压接触。与片材供给辊16压接触的分离辊18设置在片材供给辊16的左侧。片 材供给辊16拾取片材供给盘14的最上面的片材P,然后使该片材P穿过片材供给辊16与 分离辊18之间而供给至第一片材供给输送路径80。分离辊18使由片材供给辊16拾取的 多个片材P松散(或者分离)。类似地,片材供给辊17设置在片材供给盘15的前端侧的紧上方,从而与片材P的 上表面的前缘压接触。与片材供给辊17压接触的分离辊19设置在片材供给辊17的左侧。 片材供给辊17拾取片材供给盘15的最上面的片材P,然后使该片材P穿过片材供给辊17 与分离辊19之间而供给至第二片材供给输送路径82。分离辊19使由片材供给辊17拾取 的多个片材P松散(或者分离)。在第二片材供给输送路径82上设有一对配准辊25。配准辊25将输送至第二片材 供给输送路径82的片材P夹持并输送至配准辊24。图像形成装置10具有从配准辊24向上朝图像形成单元11的后述定影装置60延 伸的图像形成输送路径86。在图像形成输送路径86上布置有循环输送带26,该循环输送 带26静电吸引片材P并将该片材P输送至定影装置60。输送带26绕布置于上方的张架辊27和布置于下方的张架辊29张架。张架辊27 或张架辊29沿预定方向(在图1中为逆时针方向)被旋转驱动而使输送带26沿预定方向 (在图1中为逆时针方向)旋转(循环驱动)。充电辊31在输送带26的图像形成输送路径86的上游侧(简称为“上游侧”)设 置在输送带26附近。充电辊31对输送带26的表面进行充电并将静电吸引到输送带26上 的片材P挤压到输送带26上。与黄色、品红色、青色和黑色对应的多个处理盒28Y、28M、28C和28K沿图像形成输 送路径86在大致竖直的方向上纵向布置,并且在面对输送带26的部位处输送路径86位于 所述多个处理盒与输送带26之间。图像形成单元11包括处理盒28Y、28M、28C和28K。
在各处理盒28Y、28M、28C和28K中设置有沿预定方向(在图1中为逆时针方向) 旋转的感光鼓30。在感光鼓30周围从感光鼓30的旋转方向的上游侧开始设有充电辊 32,其作为充电装置对感光鼓30进行均勻充电;曝光装置34,其对带电的感光鼓30进行曝 光以在感光鼓30上形成静电潜像;显影辊36,其作为显影装置将各颜色的调色剂粘附到在 感光鼓30上形成的静电潜像上以进行显影;除电刷37,其作为除电装置从转印后的感光鼓 30除电;以及清洁铲38,其作为清洁装置移除除电后的感光鼓30的表面上剩余的调色剂。 由清洁铲38从感光鼓30的表面移除的调色剂通过螺旋输送器35向一侧输送,然后排出到 未示出的调色剂收集盒。在各处理盒28Y、28M、28C和28K中设有充电辊32和显影辊36。尽管未示出,处理 盒28Y、28M、28C和28K可在左方向上(装置的前侧)拆卸。具体地说,在曝光装置34的壳体50中布置有半导体激光器(未示出)、多棱镜52、聚焦透镜54和镜子56。来自半导体激光器的光被多棱镜52偏转和扫描,并经由聚焦透镜 54和镜子56照射感光鼓30。在感光鼓30上形成与图像信息对应的静电潜像。在感光鼓30的前方在输送带26的内周侧设有转印装置39,转印装置39将感光鼓 30上形成的调色剂图像在预定转印位置转印到片材P上。在图像形成输送路径86的下游侧(以下简称“下游侧”)设有定影装置60,定影装 置60作为定影单元将转印的调色剂图像定影到片材P上。定影装置60具有加热辊62 (其 中一个输送部件的实施例)以及挤压到加热辊62上的加压辊64 (作为另一输送部件的实 施例)。片材P经过加热辊62与加压辊64之间形成的夹持部66,从而通过熔化片材P上 的调色剂(或者未定影的调色剂图像)使转印的调色剂图像定影。图像形成装置10具有第一片材输送路径88 (作为第一输送路径的实施例),第一 片材输送路径88将通过定影装置60而经受定影处理的片材P引导至排出口 40。排出口 40具有排出辊42 (作为排出部件的实施例),其通过作为驱动源的可正转或反转的驱动电 机41旋转;以及挤压辊44,其与排出辊42的下部侧压接触。挤压辊44通过设置在挤压辊 44下方的弹簧46 (参见图5)的施加力而与排出辊42压接触并跟随排出辊42旋转而旋转。 在打印(图像形成)结束时,片材P经过第一片材输送路径88并被排出辊42和挤压辊44 夹持输送,从而从排出口 40排出至排出部20。在排出口 40前方设有片材传感器(未示出),其检测排出口 40中是否存在片材 P。对于双面打印,一面形成有图像的片材P被排出辊42和挤压辊44夹持输送。接 着,当片材P的前缘被从排出口 40排出到外部时,排出辊42反向旋转(具体地说,驱动电 机方向旋转)。片材P从其后缘开始返回至后述的第二片材输送路径90 (作为第二输送路 径的实施例)。排出辊42在片材传感器对片材P的检测结果从存在变为不存在时反向旋 转。排出辊的反向旋转正时不局限于该配置。排出辊可根据被输送的片材P的大小和输送 速度反向旋转。第二片材输送路径90设置成经过第一片材输送路径88的上方并经过图像形成输 送路径86的左侧(或者说装置的前侧)。在第二片材输送路径90上布置有多对(例如,两对)输送辊48,输送辊48夹持并 向下输送片材P。对于双面打印,一面形成有图像的片材P被引导至第二片材输送路径90,被多对输送辊48向下输送,并返回配准辊24。以下详细描述定影装置60。定影装置60具有未示出的壳体。加热辊62、加压辊 64、排出辊42、挤压辊44以及弹簧46安装至该壳体。在该壳体上安装有分离引导件70以 及射纸件(paper shoot) 200,该分离引导件70使被加热而定影的片材P与加热辊62分离, 该射纸件200作为构造第一片材输送路径88和第二片材输送路径90的开闭输送路径部件 (参见图2)。在定影装置60的壳体中在排出辊42的上方设有覆盖排出辊42的罩300 (作 为罩的实施例)。如图2中所示,分离引导件70布置在加热辊62的上方并且在侧视图中看时为大 致三角形。分离引导件70的前端70A靠近加热辊62,并使被加热而定影的片材P与加热 辊62分离。分离引导件70的一个表面(或者说装置前侧的表面)形成第一片材输送路径 88的输送路径表面70B。沿着第一片材输送路径88延伸的多个肋72沿着加热辊62的轴 向在输送路径表面70B上并排布置(参见图5)。如图2中所示,射纸件200具有弯曲的芯材202。在芯材202的沿着轴向的两端 设置侧壁204。在侧壁204的一端(在图中为左端)设置有旋转轴205,旋转轴205可旋转 地将各侧壁204支撑在壳体中。射纸件200旋转而接近定影装置60的加热辊62和加压辊 64。在侧视图中观看时具有大致三角形状的多个肋206沿轴向(或者说旋转轴205的轴 向)并排布置在芯材202上,并覆盖加热辊62和加压辊64。位于芯材202的上表面上的肋 206为第二片材输送路径90的输送路径表面207。因此,经过第二片材输送路径90的片材 P与射纸件200的输送路径表面207接触的接触面积减小,因此摩擦阻力减小,从而片材P 顺畅地流过第二片材输送路径90。当第一片材输送路径88上没有片材P时(如图3所示),肋206的端部由于其在 射纸件200中的自重而进入分离引导件70的肋72之间。当从加热辊62与加压辊64之间 的夹持部66输送片材P时,射纸件200的肋206的端部被输送的片材P向上推,并且片材 P经过第一片材输送路径88,然后被输送至排出口 40。当片材P翻转时,排出辊42反向旋 转以使片材P返回到射纸件200的输送路径表面207上。如图5所示,在射纸件200的其中一个侧壁204上设置手柄208,手柄208延伸至 输送路径表面207。手柄208具有在平面图中观看时平坦的平板部208A、从平板部208A向 上倾斜的倾斜部208D以及从倾斜部208D的一端延伸而位于罩300上方并接近罩300的 抓握部208B。手柄208与射纸件200 —体形成。沿着第二片材输送路径90延伸的多个肋 209沿轴向并排设置在手柄208的下表面(在该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为平板部208A的下表 面)上。肋209从后述的双重单元(duplex unit) 214的肋216朝第二片材输送路径90侧 伸出。侧板210竖立在手柄208的侧部上。后述的夹持解除杆220 (作为分离机构的实 施例)的突起222与形成在侧部210的端部的倾斜表面211接触。在抓握部208B的上表面上形成有不规则部(凹凸部)208C(在该示例性实施方式 中为滚花的不规则部),以防止抓握部208B滑移。将操作标签212粘贴到手柄208的平板 部208A的上表面上以提高手柄208的可视性。如图3和图4所示,双重单元214(作为输送路径部件的实施例 )布置在射纸件 200上方从而面对射纸件200。双重单元214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10被可旋转地支撑并且沿轴向看时具有大致L形。双重单元214在图像形成装置10的使用期间覆盖射纸件200, 并且在双重单元214与射纸件200之间形成第二片材输送路径90。沿着第二片材输送路径90延伸的多个肋216沿轴向并排设置在双重单元214的 背面214A上。在双重单元214中设有矩形切除部218,矩形切除部218至少容纳手柄208的抓握 部208B。切除部218设置在双重单元214的端部处的角部中。在抓握部208B容纳在双重 单元214中的状态下,肋209比双重单元214的肋216朝第二片材输送路径90伸出更远。 因此,在双面打印时,从排出口 40返回第二片材输送路径90的片材P的后缘难以接合肋 209和216的台阶。如图6A所示,在加压辊64的两端设有一对支撑部件230,支撑部件230可旋转地 支撑加压辊64。支撑部件230具有从加压辊64的旋转轴斜向左下方的旋转轴230A,并经由 旋转轴230A可旋转地支撑在壳体中。斜向支撑部件230的右上方设置通孔231。弹簧232 的一端装配至通孔231中。弹簧232的另一端安装至壳体,并且弹簧232沿着使挤压辊64 与加热辊62压接触的方向被偏压。如图5和图6A所示,夹持解除杆220在壳体中设置成与手柄208相邻。夹持解除 杆220安装至壳体,从而可通过旋转轴225旋转,并且在夹持解除杆的侧面上具有沿轴向伸 出的柱状突起222。突起222的周面与侧板210的倾斜表面211接触。 如图6A中所示,夹持解除杆220具有杆部224,其待由用户在旋转轴225右侧抓 握;以及延伸部226,其与旋转轴225左侧的支撑部件230的后端230B(在图中为右端)接 触。延伸部226具有凸轮形状,其中距旋转轴225的距离从左端至上端逐渐增大。当夹持 解除杆220沿箭头A的方向旋转时,延伸部226向左挤压支撑部件230的后端230B。后端 230B被挤压的支撑部件230绕旋转轴230A逆时针旋转。因此,弹簧232被拉伸而将加压辊 64与加热辊62之间的夹持解除。如图6B中所示,当夹持解除杆220沿箭头A的方向旋转接近90度时,突起222从 第一位置(图6A的伸出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图6B的伸出位置)。当突起222从第一 位置向第二位置移动时,移动中的突起222使手柄208沿射纸件200的倾斜表面211升高, 从而使抓握部208B沿与罩300分离的方向移动。此时,射纸件200的肋206的端部与手柄 208 一起升高。因此,射纸件200被打开,以视觉检查加压辊64与加热辊62之间的夹持被 解除的部位。以下参照图7描述该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操作。如图7所示,当片材P被卡住而需要解除加热辊62与加压辊64之间的夹持时,打 开图像形成装置10的罩IOA以与罩IOA —起打开双重单元214。抓住夹持解除杆220的杆部224并使杆部224逆时针(沿图6A的箭头A的方向) 旋转。因此,使支撑部件230绕旋转轴230A旋转。借此,使加压辊64沿与加热辊62分离 的方向移动,从而解除加压辊64与加热辊62的压接触。此时,手柄208通过从第一位置向 第二位置移动的突起222而升高。因此,容易视觉检查并抓握手柄208。抓握手柄208的抓握部208B以沿箭头B的方向转动射纸件200。因此,第一片材 输送路径88被打开,从而容易从加热辊62与加压辊64的压接触被解除的部位移除卡住的 片材P。也就是说,如在该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在通过夹持解除杆220解除加热辊62与加压辊64的压接触之前,难以抓握手柄208的抓握部208B。这可防止用户忘记解除加热辊62 与加压辊64的压接触就打开射纸件并强行移除卡住的片材P。也就是说,当解除加热辊62 与加压辊64之间的夹持以移除卡住的片材P时,将操作过程规定成使得用户不会忘记分离 加热辊62和加压辊64。尽管手柄208被来自加热辊62的热加热,但是在转动夹持解除杆 220之后,通过抓握从罩300升起的手柄208的抓握部208B而打开射纸件200。因此,与不 转动夹持解除杆220而直接抓握手柄的抓握部相比,抓握部208的温度降低。在上述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手柄208具有平板部208A、倾斜部208D、抓握部208B 以及不规则部208C。然而,本发明无需局限于该构造。如图8中所示,在手柄208的倾斜部 208D及抓握部208B的第一片材输送路径88的内侧面上设置朝第一片材输送路径88侧延 伸的壁部302。可防止在夹持解除杆220被转动之前抓握并转动手柄208的抓握部208B。在上述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手柄208形成在射纸件200上。然而,本发明无需局限 于该构造。可通过将本发明的输送路径构造应用于任何形成输送路径的部件(输送路径部 件)而设置手柄。
以上描述了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这些示例性实施方式为实施例,在不 偏离主旨的范围内可做出并执行各种修改。不用说,本发明的权利要求的范围不局限于这 些示例性实施方式。为了说明和描述之目的提供了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以上说明。并不意图详 尽或将本发明局限于所公开的确切形式。显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清楚多种修改和变型。所 选择并描述的实施方式是为了最佳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本领域技术人 员能够针对各种实施方式理解本发明并且构想适合具体应用的各种修改。本发明的范围理 应由所附权利要去及其等同物限定。
权利要求
一种输送路径构造,该输送路径构造包括分离机构,该分离机构使夹持输送记录介质的一对输送部件中的另一个输送部件与一个输送部件分离;开闭输送路径部件,该开闭输送路径部件以可旋转的方式安装在所述输送部件上方,并且该开闭输送路径的一个表面构成了从所述输送部件排出的所述记录介质的第一输送路径;输送路径部件,该输送路径部件以可旋转的方式安装在所述开闭输送路径部件上方,并且在覆盖所述开闭输送路径部件的状态下在所述输送路径部件与所述开闭输送路径部件的另一个表面之间形成第二输送路径;手柄,该手柄以在所述第二输送路径上方延伸的方式安装至所述开闭输送路径部件,并且该手柄还在覆盖排出部件的罩的上方延伸,该排出部件输送从所述第一输送路径输送来的所述记录介质;以及移动机构,该移动机构在所述另一个输送部件通过所述分离机构与所述一个输送部件分离时使所述手柄沿远离所述罩的方向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路径构造,其中,所述分离机构具有突起,该突起在所述另 一个输送部件与所述一个输送部件分离时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移动,所述手柄具有与该 突起接触的倾斜表面,并且该倾斜表面以在所述突起从所述第一位置向所述第二位置移动 时使所述手柄沿远离所述罩的方向移动的方式倾斜。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输送路径构造,其中,所述手柄在该手柄与所述开闭输送路 径部件的所述另一表面面对的表面上具有突出壁,该突出壁引导通过所述第二输送路径的 所述记录介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路径构造,其中,所述输送路径部件具有容纳所述手柄的 至少一部分的切除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路径构造,其中,所述手柄在其抓握部的上表面上具有不 规则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路径构造,其中,所述一个输送部件包括加热部件,该加热 部件加热转印有显影剂图像的所述记录介质,所述另一个输送部件包括加压部件,该加压 部件将所述记录介质挤压在所述加热部件上。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路径构造,其中,所述手柄与所述输送路径部件一体形成。
8.一种图像形成装置,该图像形成装置包括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路径构造;图像形成单元,该图像形成单元将显影剂图像转印到所述记录介质上;定影单元,该定影单元对转印到所述记录介质上的所述显影剂图像进行定影;以及记录介质翻转单元,该记录介质翻转单元通过在预定时刻使所述排出部件反向旋转, 而使从所述定影单元通过所述第一输送路径且所述记录介质的前缘通过所述排出部件的 所述记录介质从所述记录介质的后缘开始返回所述第二输送路径。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输送路径构造及图像形成装置。输送路径构造包括分离机构,该分离机构使另一个输送部件与一个输送部件分离;开闭输送路径部件,该开闭输送路径部件可旋转地安装在输送部件上方,该开闭输送路径的一个表面构成从输送部件排出的记录介质的第一输送路径;输送路径部件,该输送路径部件在覆盖开闭输送路径部件的状态下在输送路径部件与开闭输送路径部件的另一个表面之间形成第二输送路径;手柄,该手柄以在第二输送路径上方延伸的方式安装至开闭输送路径部件,并且该手柄还在覆盖排出部件的罩的上方延伸;以及移动机构,该移动机构在另一个输送部件通过分离机构与一个输送部件分离之后使手柄沿远离罩的方向移动。
文档编号G03G15/00GK101840172SQ20091017315
公开日2010年9月22日 申请日期2009年9月11日 优先权日2009年3月16日
发明者谷冈由康 申请人: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