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元件、照明装置以及投射型影像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53225阅读:18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光学元件、照明装置以及投射型影像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使入射光的一部分透过而使入射光的其他部分反射的反射镜面 的光学元件和使用该光学元件的照明装置以及投射型影像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具有使入射光的一部分透过而使入射光的其他部分反射的反射镜面的光学 元件(二向色反射镜(夕‘“口口” 7-))已被周知。例如,二向色反射镜作为将色 成分光分离的色分离元件而被使用。具体来说,二向色反射镜用于投射型影像显示装置,并 将从灯光源出射的光分离为多色的色成分光。在适用二向色反射镜的装置中,确定了作为所望透过光的波长带和所望反射光的 波长带的边界波长的目标截止波长。这里,二向色反射镜的截止波长随着入射到反射镜面 的光的入射角而偏移。具体来说,如图6所示,若入射角变小(es_a),作为截止波长向长 波长侧偏移,即,从实线位置向短点线位置偏移。一方面,若入射角变大(9 s+a),则截止波 长向短波长侧偏移,即,从实线位置向长点线位置偏移。另外,将对具有基准入射角es(例 如,45° )的光的透过或反射进行区分的截止波长基准值成为目标截止波长的位置称为基 准位置。如上那样,截止波长随着入射角而偏移,因此相对于目标截止波长,在反射镜面全 体,在截止波长产生离散。因此,提案了根据离开反射镜面的基准位置的距离,在截止波长 基准值中设置倾斜的技术。具体来说,在入射角比基准位置大的区域,即,从灯光源出射的 光的光路长比基准位置长的区域中,截止波长基准值设定在比目标截止波长更更靠长波长 侧。一方面,在入射角比基准位置小的区域,即,从灯光源出射的光的光路长比基准位置短 的区域中,截止波长基准值设定在比目标截止波长更靠短波长侧。专利文献1特开2001-83636号公报然而,作为在光调制元件上将从灯光源出射的光的光量分布(液晶面板等)上进 行均一化的光学元件,周知的有具有较多的的微小透镜(单元)的1对的蝇眼透镜(7 7 ^ r ^ 具体来说,在从1对的蝇眼透镜上设置的各单元出射的光,分别照射到光 调制元件的全面。关于灯光源,在包含1对的蝇眼透镜以及二向色反射镜的光学系中,在灯光源和 二向色反射镜之间设置1对的蝇眼透镜。也即,在二向色反射镜的反射镜面,照射从设置于 1对的蝇眼透镜的各单元出射的光。这里,在上述的二向色反射镜中,通常与离开反射镜面的基准位置的距离成比例 而单调地变化截止波长基准值。在将截止波长基准值单调地变化的二向色反射镜中,能够某种程度地提高由二向 色反射镜所分离的色成分光(透过光以及反射光)的色纯度,但是优选为进一步提高透过 光以及反射光的色纯度。因此,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进一步提高透过光以及反射光的色纯度的光学元件、照明装置以及投射型影像显示装置。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的课题的本发明的第1方式,是具有透过入射光的一部分而将所述入 射光的其他部分反射的反射镜面(反射镜面31)的光学元件(例如,二向色反射镜30),反 射镜面具有第1区域(区域31 α )和第2区域(区域31b)。在该第1区域,具有将入射到 第1区域的入射光的偏振方向从一种直线偏振光(例如,S偏振)变换为其他的直线偏振 光(例如,P偏振)的第1偏光变换层(λ /2波长板膜32)。并且,在透过该第1区域后光 从光学元件出射的区域,具有将透过第1区域后光的偏振方向,从其他的直线偏振光变换 为一种直线偏振光的第2偏振变换层(λ /2波长板膜33)。根据所涉及的方式,入射到第1区域光,从一种直线偏振光变换为其他的直线偏 振光。因此,第1区域中的截止波长,向短波长侧或长波长侧偏移。由第1区域反射的光, 再次通过第1偏振变换层,因此被从其他的直线偏振光变换为一种直线偏振光。另外,通过 第1区域后的光,通过第2偏振变换层,因此从其他的直线偏振光变换为一种直线偏振光。
藉此,即使在光以各种入射角入射到反射镜面的情况下,也能够减小反射镜面全 体的截止波长的离散,因此能够提高所分离后的色成分光的各自的色纯度。本发明的第2方式,是一种照明装置(照明装置90),其具有光源(灯光源10); 对来自光源的光进行叠加而向被照射物照射的蝇眼透镜(蝇眼透镜20);将来自光源的光 变换为一种直线偏振光(例如,S偏振)的偏振变换元件(PBS阵列21);使变换为一种直线 偏振光后的光的一部分透过并使其他部分反射而将光导向被照射物的反射镜面(反射镜 面31)的光学元件(例如,二向色反射镜30)。该反射镜面具有第1区域(区域31α)和 第2区域(区域31b)。在该第1区域,备有将入射到第1区域的入射光的偏振方向从一种 直线偏振光变换为其他的直线偏振光(例如,P偏振)的第1偏振变换层(λ /2波长板膜 32)。并且,在透过该第1区域&透过后的光从光学元件出射的区域,具有将透过第1区域 后的光的偏振方向,从其他的直线偏振光变换为一种直线偏振光的第2偏振变换层(λ /2 波长板膜33)。根据所涉及的方式,能够提供一种即使光以各种入射角入射到反射镜面的情况 下,能够减小反射镜面全体的截止波长的离散,并且分离后色成分光的各自的色纯度较高 的照明装置。本发明的第3方式是一种投射型影像显示装置(投射型影像显示装置100),其具 有光源(灯光源10);对来自光源的光进行叠加蝇眼透镜(蝇眼透镜20);将来自光源光 变换为一种直线偏振光(例如,S偏振)的偏振变换元件(PBS阵列21);以及包含使变换为 所述一种直线偏振光后的光的一部分透过并使其他部分反射而将光导向多个光调制元件 (液晶面板50)的反射镜面(反射镜面31)的光学元件(例如,二向色反射镜30)。该反射 镜面,具有第1区域(区域31 α )和第2区域(区域31b)。在该第1区域,备有将入射到第 1区域的入射光的偏振方向从一种直线偏振光变换为其他的直线偏振光(例如,P偏振)的 第1偏振变换层(λ/2波长板膜32)。并且,在透过该第1区域后的光从光学元件出射的区 域,具有将透过第1区域后光的偏振方向,从其他的直线偏振光变换一种直线偏振光的第2 偏振变换层(λ /2波长板膜33)。
或者,是一种投射型影像显示装置(投射型影像显示装置100),其具有光源(灯 光源10);对来自光源的光进行叠加的蝇眼透镜(蝇眼透镜20);将来自光源的光变换为一 种直线偏振光(例如,S偏振)的偏振变换元件(PBS阵列21);对变换为一种直线偏振光后 的光进行调制的光调制元件(液晶面板50);将来自光源的光分离为第1色成分光(蓝色 成分光B)和其他的色成分光(红色成分光R以及绿色成分光G),并将第1色成分光导向 第1光调制元件(液晶面板50B)的第1光学元件(二向色反射镜30);将其他的色成分光 分离为第2色成分光(绿色成分光G)和第3色成分光(红色成分光R),将第2色成分光 导向第2光调制元件(液晶面板50G)并将第3色成分光导向第3光调制元件(液晶面板 50)的第2光学元件(二向色反射镜35)。该第1光学元件的反射镜面具有第1区域(区 域31 α )和第2区域(区域31b)。在第1区域,具有将入射到第1区域的入射光的偏振方 向从一种 直线偏振光变换为其他的直线偏振光(例如,P偏振)的第1偏振变换层(λΛ波 长板膜32)。并且,在透过第1区域后的光从光学元件出射的区域,具有将透过第1区域后 的光的偏振方向从其他的直线偏振光变换为一种直线偏振光的第2偏振变换层(λ /2波长 板膜33)。根据所涉及的方式,即使光以各种入射角反射镜面的情况下,也能够缩小反射镜 面全体的截止波长的离散,并能够充分提高入射到各光调制元件的各色成分光的色纯度。上述的第3方式中,优选为光源由多个灯光源构成。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一种能够充分提高色成分光的色纯度的光学元件、照明装 置以及投射型影像显示装置。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投射型影像显示装置100的构成的图。图2是关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蝇眼透镜单元20、二向色反射镜30以及液晶面板 50的关系而表示的示意图。图3是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偏振方向对截止波长所产生的影响进行说明的图。图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二向色反射镜30的构成的俯视图。图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二向色反射镜30的构成的正视图。图6是对以往技术中入射角对截止波长所产生的影响进行说明的图。图中:10…灯光源,20…蝇眼透镜单元,21... PBS阵列,30···二向色反射镜、31··· 反射镜面(31α,31b 区域),35…二向色反射镜,36···反射镜面,41 43…反射反射镜, 50 (50R、50G、50B)…液晶面板,60···二向色棱镜,70···投射透镜单元,90···照明装置、100… 投射型影像显示装置。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中,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投射型影像显示装置,参照附图进行说明。 另外,在以下的附图的记载中,相同或类似的部分,附加相同或类似的符号。其中,附图是示意性的,并应该留意各尺寸的比率等与现实的不同。因此,具体的 尺寸等应该参照以下的说明而进行判断。另外,不用说附图相互间中也包括相互的尺寸的 关系、比率不同的部分。
(投射型影像显示装置的构成)以下中,针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投射型影像显示装置的构成,参照附图进行说 明。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投射型影像显示装置100的图。另外,在图1中,应该 留意省略了集光(二)透镜、中继( 」> —)透镜等。如图1所示,投射型影像显示装置100具有灯光源10、蝇眼透镜,4 7 “ X )单元20、PBS阵列21、多个的反射镜组、多个的液晶面板50、二向色棱镜60、以及投 射透镜单元70。另外,应该留意在图1中仅仅示出了为了对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所必要的构 成。因此,在图1中,省略在液晶面板50上设置的偏振板等。灯光源10是出射白色光的UHP灯等。本实施方式中,灯光源10由2个的UHP灯 多构成。即,投射型影像显示装置100是具有多个灯的多灯式的显示装置。蝇眼透镜单元20是将从灯光源10出射的光的照度分布在液晶面板50上进行均 一化的光学元件。具体来说,蝇眼透镜单元20由一对的蝇眼透镜所构成,各蝇眼透镜由多 个的微小透镜组所构成。PBS阵列21是将从灯光源10出射的光的偏振方向一致化的光学元件。具体来说, PBS阵列21,由多个地并列配置由对S偏振进行反射而使P偏振透过的偏振光束分离器(e 一 A 7 7。y 7夕)以及将透过偏振光束分离器后的P偏振的光变换为S偏振的\ /2波长 板构成的构件而构成。多个反射镜组,由二向色反射镜30、二向色反射镜35、反射镜41 反射反射镜43 所构成。二向色反射镜30,是具有使入射光(这里,是从设置于蝇眼透镜单元20的各单元 出射的光)的一部分透过,而使入射光的其他部分反射的反射镜面31的光学元件。在二向 色反射镜30中,确定所望透过光的波长带和所望反射光的波长带的边界波长即目标截止 波长。具体来说,二向色反射镜30,使红色成分光R以及绿色成分光G透过,并使蓝色成 分光B反射。即,所望透过光,是红色成分光R以及绿色成分光G,所望反射光是蓝色成分光 B。因此,目标截止波长,是绿色成分光G的波长带和蓝色成分光B的波长带的边界波长。二向色反射镜30 (反射镜面31),相对于从灯光源10出射的光的光轴具有倾斜。具 体来说,二向色反射镜30 (反射镜面31),相对于从灯光源10出射的光的光轴具有略45° 的倾斜。在第1实施方式中,从灯光源10出射的光中,蓝色成分光B比红色成分光R以及 绿色成分光G更先被分离,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是从灯光源10出射的光中,红 色成分光R比绿色成分光G以及蓝色成分光B先被分离。二向色反射镜35是具有使入射光(这里,是透过二向色反射镜30后的光)的一 部分透过,并使入射光的其他部分反射的反射镜面36的光学元件。在二向色反射镜35,确 定所望透过光的波长带和所望反射光的波长带的边界波长即目标截止波长。具体来说,二向色反射镜35,使红色成分光R透过,并使绿色成分光G反射。即,所 望透过光,是红色成分光R,所望反射光是绿色成分光G。因此,目标截止波长是红色成分光 R的波长带和绿色成分光G的波长带的边界波长。二向色反射镜35相对于从灯光源10出射的光的光轴具有倾斜。具体来说,二向色反射镜35相对于从灯光源10出射的光的光轴具有略45°的倾斜。反射反射镜41使蓝色成分光B反射,并将蓝色成分光B导向液晶面板50B。反射 反射镜42以及反射反射镜43,使红色成分光R反射,并将红色成分光R导向液晶面板50R。
液晶面板50,是对各色成分光进行调制的光调制元件。具体来说,液晶面板50R, 对红色成分光R进行调制,并将红色成分光R出射到二向色棱镜60。液晶面板50G,对绿色 成分光G进行调制,并将绿色成分光G 二向色棱镜60。液晶面板50B对蓝色成分光B进行 调制,并将蓝色成分光B出射到二向色棱镜60。二向色棱镜60,是对从各液晶面板50出射的色成分光进行合成并将包含各色成 分光的合成光(影像光)出射到投射透镜单元70。投射透镜单元由多个透镜组所构成,并 将合成光(影像光)显示屏(未图示)上。在本实施方式中,将从灯光源10出射的光向作为被照射物的多个液晶面板50照 射的装置称为照明装置90。具体来说,照明装置90,具有灯光源10、蝇眼透镜单元20、多个 反射镜组,并且包含未图示的中继透镜等。(光学构件的关系)以下中,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光学元件(二向色反射镜30)的构成,参照附图进 行说明。这里,二向色反射镜30,被设置在比二向色反射镜35更靠灯光源10侧。因此,从 设置在蝇眼透镜单元20的各单元出射的光在二向色反射镜30上重复的区域,比从设置在 蝇眼透镜单元20的各单元出射的光在二向色反射镜35上重复的区域少。图2是针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蝇眼透镜单元20、二向色反射镜30以及液晶面板 50的关系进行表示的示意图。另外,应该注意在图2中蝇眼透镜单元20的构成被简略化。 另外,图2所示的单元数是一例,不用说并不限定于此。如图2所示那样,蝇眼透镜单元20具有多个的单元(单元20A 单元20F)。各单 元,由设置在一对的蝇眼透镜的微小透镜所构成。这里,从各单元出射的光,分别被照射在液晶面板50的全面。S卩,在液晶面板50 上,重叠从各单元出射的光。藉此,在液晶面板50中,将从灯光源10出射的光的光量分布 均一化。一方面,二向色反射镜30,在从灯光源10出射的光的光路上,设置于蝇眼透镜单 元20和液晶面板50之间。因此,在二向色反射镜30的反射镜面31上,没有将从灯光源10 出射的光的光量分布均一化。(入射光的入射角)接下来,对二向色反射镜30的反射镜面31入射的光的入射角,参照图2进行说 明。这里,针对从蝇眼透镜单元20的各单元出射的光的入射角进行考虑。例如,针对从单元20A出射的光A进行考虑。位置α 中的光A的入射角θ α 以图2那样的构成是大致45°,在蝇眼透镜单元20和二向色反射镜30和之间配置集光透 镜的情况下,成为与集光透镜的透镜作用相对应的角度。另一方面,位置α 2中的光A的入射角θ α2,与位置Q1中的光A的入射角θ Q1 相比,以接近于垂直的角度入射到反射镜面31。S卩,位置Ci1中的光A的入射角θ αι,成为 比位置α 2中的光A的入射角θ Ci2大的角度。同样,对于从单元20F出射的光F进行考虑。位置f2中的光F的入射角θ f2,以图2那样的构成以大致45°,在蝇眼透镜单元20和二向色反射镜30之间配置集光透镜的 情况下,成为与该集光透镜的透镜作用相对应的角度。另一方面,位置&中的光F的入射角0&,与位置&中的光?的入射角0f2相比, 以接近于平行的角度入射到反射镜面31。即,位置&中的光F的入射角efi成为比位置 f2中的光F的入射角0f2大的角度。如此,从各单元出射的光的入射角,因反射镜面31中的位置而不同。具体来说,入 射到包含位置a工 &的区域的光的入射角,成为比入射到包含位置a 2 f2的区域的光 的入射角大的角度。更详细地说,入射到包含位置a工 的区域的光,以位置a :中的入射角9 a 为最小值而具有比9 a工大的入射角。另一方面,入射到包含位置a2 f2g域的光,以位 置&中的入射角ef2为最大值而具有比0f2小的入射角。(偏振方向的特性)接下来,对于入射到二向色反射镜30的反射镜面31的光的偏振方向,参照图3而 进行说明。这里,针对被PBS阵列21统一(揃A 6 at )为S偏振的光入射到反射镜面31 的情况进行考虑。另外,图3中的右侧的实线(与图6中的短点线相当),表示在比基准入射角es 相比入射角更小的es-a的位置S偏振的光入射时的透过特性,左侧的实线(与图6中的 长点线相当),表示与基准入射角、相比入射角更大的es+a的位置入射S偏振的光时 的透过特性。中央的短点线,表示在入射角的位置入射p偏振的光时的透过特性。二向色反射镜30的截止波长,与入射到反射镜面31的光的偏振方向相对应而偏 移。具体来说,即使在入射到反射镜面31的入射角相同的情况下,在P偏光和S偏振中,P 偏振的光一方的截止波长向短波长侧偏移。因此,入射到二向色反射镜30的光在S偏振的 情况下,对于入射角较小的光,即入射到包含位置a 2 f2的区域的光,将偏振方向变换为 P偏振,从而使得入射角较小的光的截止波长如图3所示从右侧的实线位置向中央的短点 线位置向短波长侧偏移。相反,入射到二向色反射镜30的光在P偏振的情况下(未图示),对于入射角较大 的光,即入射到包含位置a工 的区域的光,将偏振方向变换为S偏振,藉此使得入射角 较大的光的截止波长向长波长侧偏移。藉此,能够将二向色反射镜30的反射镜面31全体的实际的截止波长的离散抑制
得较小。(光学元件的构成)根据基于入射到上述的二向色反射镜30的反射镜面31的光的入射角的截止波长 的特性,和基于光的偏振方向的截止波长的特性,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二向色反射镜的 构成,参照附图而进行说明。图4以及图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二向色反射镜30的 图。另外,图5表示从光源10侧从相对于反射镜面31而垂直的方向对二向色反射镜30进 行观察的图。如图4以及图5所示的那样,二向色反射镜30在反射镜面31侧具有\ /2波长膜 32。详细地,反射镜面31的至少包含位置a 2 f2的区域31 a、大体上(広< )在反射 镜面31中从基准位置到位置a 2 f2侧的区域31 a中而设置\ /2波长膜32。
藉此,入射到反射镜面31的光中入射角较小的光,由λ /2波长膜32变换为P偏 振而入射到反射镜面31的区域31 α。因此,该区域31 α的截止波长与S偏振的原样入射 时相比,向短波长侧偏移。由区域31α所反射的蓝色成分光B,再次,通过λ/2波长膜32, 因此变换为S偏振并被导向液晶面板50Β。另一方面,透过区域31 α后的红色成分光R以及绿色成分光G,成为P偏振,因此 透过反射镜面31的区域31b后的光和偏振方向未被统一(揃< 。因此,与二向 色反射镜30的反射镜面31相反侧的面也设置λ /2波长膜33。详细地,与λ /2波长膜32 同样,在从基准位置到与位置α 2 f2侧对应的位置的区域设置λ /2波长膜33。 具体来说,利用λ/2波长膜32和λ/2波长膜33对二向色反射镜30进行夹持 (狭持),而被收置于光学部品的夹具等中。另外,也可以利用粘接剂等将λ/2波长膜32 和λ /2波长膜33贴附在二向色反射镜30上。藉此,透过区域31 α后的红色成分光R以及绿色成分光G也再次通过λ /2波长 膜33而被变换为S偏振,分别被导向液晶面板50R以及液晶面板50G。另外,基准位置是设定二向色反射镜30的目标截止波长的位置。(光学元件的其他的构成)如上那样,在入射到二向色反射镜30的光是P偏振的情况下(未图示),也可以针 对入射角较大的光,即入射到包含位置α工 &区域的光,将偏振方向变换为S偏振。具体来说,关于二向色反射镜30,也可以在反射镜面31的至少包含位置α工 的区域31b,大体上在反射镜面31中在位置α工 侧的从基准位置起一半的区域31b中 贴附λ/2波长膜。藉此,入射到反射镜面31的光中入射角较大的光,被λ/2波长膜变换为S偏振而 入射到区域31b。因此,该区域31b的截止波长与P偏振本身入射时相比,向长波长侧偏移。 由区域31b所反射的蓝色成分光B,再次,通过λ /2波长膜,因此被变换为P偏振而被导向 液晶面板50Β。另一方面,透过区域31b后的红色成分光R以及绿色成分光G,成为S偏振,因此透 过反射镜面31的区域31 α后的光和偏振方向未被统一。因此,在二向色反射镜30的与反 射镜面31相反侧的面也设置λ/2波长膜。详细地,与λ/2波长膜32同样,也可以在与位 置α i 侧相对应的位置的、从基准位置起一半的区域贴附λ /2波长膜。 藉此,透过区域31b后的红色成分光R以及绿色成分光G,也再次通过λ /2波长膜 而被变换为P偏振,并被分别导向液晶面板50R以及液晶面板50G。(作用以及效果)根据本实施方式,二向色反射镜30的反射镜面31,因蝇眼透镜单元20的透镜作 用,具有光以较小的入射角入射的区域31 α和光以较大的入射角入射的区域31b。在该区 域的其中一方的区域,例如S偏振的光入射的情况下光以较小的入射角入射的区域31 α 中,设置从S偏振变换为P偏振的λ/2波长膜。另外,通过区域31α而变换为P偏振的光 从二向色反射镜30出射的区域,具体来说,在与对应于区域31 α的反射镜面31相反侧的 面也设置λ/2波长膜。藉此,对于以往因为光以较小的入射角向二向色反射镜30的反射镜面31入射而 使得截止波长相对于目标截止波长向长波长侧移动的区域的光,能够将截止波长向短波长侧偏移。因此,能够减小二向色反射镜30的反射镜面31整体中的截止波长的离散,并能够 充分地提高各色成分光的色纯度。另外,由于截止波长的离散较小,因此也可以针对截止波长的中央值(或平均值)从目标截止波长错位预先予以考虑,而设定目标截止波长。本实施方式中,针对使用2个的灯光源10的2灯式的照明装置90、投射型影像显 示装置100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也可以考虑1灯式、4灯式等。但是,与在针 对反射镜面31而将区域分割后的方向(区域31 α和区域31b并列的方向)相对应的方向 并列配置光源的多灯式的情况下,由于在区域31 α,31b的各个出现光量的峰值,因此本发 明是有效的。本实施方式中,参照二向色反射镜30的反射镜面31而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 限于此。也可以在二向色反射镜35中利用。
权利要求
一种光学元件,其具有使入射光的一部分透过而使所述入射光的其他部分反射的反射镜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镜面具有第1区域和第2区域,在所述第1区域,备有将入射到所述第1区域的入射光的偏振方向从一种直线偏振变换为其他的直线偏振的第1偏振变换层,在透过所述第1区域后的光从所述光学元件出射的区域,备有将透过所述第1区域后的光的偏振方向,从所述其他的直线偏振变换为所述一种直线偏振的第2偏振变换层。
2.一种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光源;蝇眼透镜,其对来自所述光源的光进行叠加而向被照射物照射; 偏振变换元件,其将来自所述光源的光变换为一种直线偏振光; 光学元件,其具有使变换为所述一种直线偏振光的后光的一部分透过并使其他部分反 射而将光导向所述被照射物的反射镜面,所述反射镜面,其具有第1区域和第2区域,在所述第1区域,具备将入射到所述第1区域的入射光的偏振方向从一种直线偏振变 换为其他的直线偏振的第1偏振变换层,在透过所述第1区域后的光从所述光学元件出射的区域,具备将透过所述第1区域后 的光的偏振方向,从所述其他的直线偏振变换为所述一种直线偏振的第2偏振变换层。
3.一种投射型影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光源;蝇眼透镜,其对来自所述光源的光进行叠加; 偏振变换元件,其将来自所述光源的光变换为一种直线偏振光; 光学元件,其包含使变换为所述一种直线偏振光后的光的一部分透过并使其他部分反 射而将光导向多个光调制元件的反射镜面, 所述反射镜面具有第1区域和第2区域,在所述第1区域,备有将入射到所述第1区域的入射光的偏振方向从一种直线偏振变 换为其他的直线偏振的第1偏振变换层,在透过所述第1区域后的光从所述光学元件出射的区域,具备将透过所述第1区域后 的光的偏振方向,从所述其他的直线偏振变换为所述一种直线偏振的第2偏振变换层。
4.一种投射型影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光源;蝇眼透镜,其对来自所述光源的光进行叠加; 偏振变换元件,其将来自所述光源的光变换为一种直线偏振; 光调制元件,其对变换为所述一种直线偏振光后的光进行调制, 还具备第1光学元件,其将来自所述光源的光分离为第1色成分光和其他的色成分光,并将所述第1色成分光导向第 1光调制元件,第2光学元件,其将所述其他的色成分光分离为第2色成分光和第3色成分光,将所述 第2色成分光导向第2光调制元件并将所述第3色成分光导向第3光调制元件, 所述第1光学元件的反射镜面具有第1区域和第2区域, 在所述第1区域,具备将入射到所述第1区域的入射光的偏振方向,从一种直线偏振变 换为其他的直线偏振的第1偏振变换层,在透过所述第1区域后的光从所述光学元件出射的区域,具备将透过所述第1区域后 的光的偏振方向从所述其他的直线偏振变换为所述一种直线偏振的第2偏振变换层。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投射型影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源由多个灯光源构成。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能够提高二向色反射镜分离的色成分光(透过光以及反射光)的色纯度的光学元件、照明装置以及投射型影像显示装置。光学元件(30),具有将使入射光的一部分透过而使所述入射光的其他部分反射的反射镜面(31),反射镜面(31)具有第1区域(31α)和第2区域(31b)。在该第1区域(31α),备有将入射到第1区域(31α)的入射光的偏振方向从一个直线偏振(S偏振)变换为其他的直线偏振光(P偏振)的第1偏振变换层(32)。并且,在透过该第1区域(31α)后的光从光学元件(30)出射的区域,将透过第1区域(31α)后的光的偏振方向从其他的直线偏振光(P偏振)变换为一种直线偏振光(S偏振)的第2偏振变换层(33)。
文档编号G02B27/28GK101846807SQ20101012938
公开日2010年9月29日 申请日期2010年3月8日 优先权日2009年3月23日
发明者前田诚 申请人: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