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形成装置及图像形成方法

文档序号:2753363阅读:9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图像形成装置及图像形成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过由调色剂及载体构成的液体显影剂进行使形成在感光体上的潜 像显影的显影,将基于此的显影剂再向纪录纸等介质转印,再使转印的介质上的调色剂像 熔敷、定影而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及图像形成方法。
背景技术
提出有各种使用高粘度的液体显影剂使潜像显影,而使静电潜像可视化的湿式图 像形成装置,该液体显影剂是使由固体成分构成的调色剂分散在液体溶剂中的液体显影 齐U。该湿式图像形成装置中使用的显影剂是在硅油或矿物油、食用油等构成的具有电绝缘 性的高粘度的有机溶剂(载体液)中使固体(调色剂粒子)悬浮的物质,该调色剂粒子的 粒径为Iym左右,极微细。通过使用此种微细的调色剂粒子,在湿式图像形成装置中,与使 用粒径7 μ m左右的粉体调色剂粒子的干式图像形成装置相比,能够实现高图像质量。作 为使用了此种液体显影剂的图像形成装置,例如,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156839号公 报)中公开有如下的图像形成装置,具备像形成机构,其在载像体上形成静电潜像;显影 机构,通过在溶剂中使显影剂粒子分散而成的显影液使所述载像体上的静电潜像显影,形 成可视像;转印机构,其具有与所述载像体抵接并转印所述载像体上的可视像的中间转印 介质和与该中间转印介质抵接的背承部件,通过利用该背承部件将被转印体按压到所述中 间转印介质上,而使所述中间转印介质上的可视像转印到所述被转印体上;判别机构,其 判别通过该转印机构转印可视像的所述被转印体的种类;控制机构,其根据利用该判别机 构判别的被转印体的种类,对由所述背承部件产生的对所述被转印体的按压力进行可变控 制。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2-156839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2000-33686号公报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形成为如下结构设有与中间转印介质 抵接的背承部件,并设有用于通过该背承部件将被转印体按压到中间转印介质上的施力机 构。然而,虽然申请人提出了在与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的背承部件相当的部 件上设有凹部且在该凹部配置用于把持转印件的转印件把持机构的结构,但是在采用此种 结构时,仅仅在设置背承部件的施力机构方面,就存在该凹部与中间转印介质相对向时无 法顺利动作的问题。另外,在印刷行业中,为了控制辊间的抵接位置,而使用被称为支承物的同心圆的抵接部件(作为印刷技术的支承物的公知例,日本特开2000-33686号公报等中有公开)。 以此种方式进行转印时,由于辊间的距离由相互的支承物进行位置控制,因此在(纸等的) 转印件的厚度不同时,由于转印压力不同而存在转印不稳定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载像体,其载持图像;转印辊,其与所述载像体抵接,且在轴向上具有凹部;抵接部件,其配置在所述 转印辊的轴端部侧,具有第一周端部和第二周端部,所述第一周端部与所述转印辊的旋转 中心相距第一距离,所述第二周端部与所述转印辊的旋转中心相距第二距离,该第二距离 比所述第一距离短;支承部件,其与所述抵接部件抵接。另外,在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中,所述转印辊具有对所述载像体施力的弹性部 件,在所述转印辊的所述凹部的轴向位置配置有所述抵接部件的所述第一周端部。另外,在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中,所述载像体是载像体带,具有带架设辊,该带 架设辊架设所述载像体带,并且经由所述载像体带与所述转印辊抵接,所述支承部件配置 在所述带架设辊的轴向端部侧。另外,在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中,所述支承部件从所述带架设辊的旋转中心到 周端部的距离相同。另外,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中,所述抵接部件配置在所述转印辊的所述轴向端 部侧的另一侧,并且所述支承部件配置在所述带架设辊的所述轴向端部侧的另一侧。另外,在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中,所述载像体是载像体滚筒,所述支承部件配置 在所述载像体滚筒的轴向端部侧。另外,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载像体,其沿第一方向移动,并载 持图像;转印辊,其与所述载像体抵接,且在轴向上具有凹部;抵接部件,其配置在所述载 像体的与所述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侧,具有第三周端部和第四周端部,所述第三周端 部配置为,在与所述转印辊相对时,距所述转印辊的旋转中心第三距离,所述第四周端部配 置为与所述转印辊的旋转中心相距第四距离,该第四距离与所述第一距离不同;支承部件, 其与所述抵接部件抵接。另外,本发明的图像形成方法的特征在于,在载像体上载持图像,使转印件通过转 印夹紧部,将所述图像向所述转印件转印,该转印夹紧部使在轴向上具有凹部的转印辊与 所述载像体抵接而形成,在所述转印件通过所述转印夹紧部后,当所述转印辊的所述凹部 通过所述转印夹紧部时,使配置在所述转印辊的轴端部侧的抵接部件的第一周端部与支承 部件抵接,进行所述载像体与所述转印辊的位置限制,其中所述第一周端部与所述转印辊 的旋转中心相距第一距离,所述支承部件与所述抵接部件抵接。以上,根据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及图像形成方法,虽然转印辊对带张设辊侧施 力,但是由于是在转印辊的轴部具有抵接部件且在带张设辊的轴部具有被抵接部件的结 构,因此在凹部与转印带未接触时,转印辊能够对转印夹紧部施加规定的压力,并且在凹部 与转印带相对时,能够保持转印辊与带张设辊之间的位置关系。另外,根据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及图像形成方法,即使使用具有凹部的转印辊, 也能够在对转印夹紧部施加恒定的压力的定载荷状态和将转印辊与带张设辊之间的位置 关系形成为恒定的定位置状态之间不产生振动等地、无缝地过渡,因此对图像形成工序没 有坏影响,而能够防止图像质量下降。在印刷行业中,为了控制辊间的抵接位置,而使用被称为支承物的同心圆的抵接 部件。以此种方式进行转印时,由于辊间的距离由相互的支承物进行位置控制,因此在(纸 等的)转印件的厚度不同时,转印压力不同,因此转印不稳定。根据以上的本实施方式,在 使用具有凹部605的二次转印辊61时,即使在纸等的转印件的厚度不同的情况下,也能够确保恒定的转印压力。


图1是示出构成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主要构成要素的图。
图2是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使用的二次转印辊的立体图。图3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二次转印单元60的动作的图。图4是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二次转印单元60的动作的图。图5是说明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二次转印单元60的动作 的图。图6是说明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二次转印单元60的动作 的图。图7是说明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二次转印单元60的动作 的图。图8是说明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二次转印单元60的动作 的图。图9是说明抵接部件650与被抵接部690的关系的图。图10是夸张表现二次转印辊、带驱动辊、转印带的示意图。图11是说明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抵接部件650和被抵接 部690的图。图12是说明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抵接部件650和被抵接 部690的图。图13是说明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抵接部件650和被抵接 部690的图。图14是说明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抵接部件650和被抵接 部690的图。图15是示出构成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主要构成要素的图。标号说明10Y、10M、10CU0K 感光体11Y、11M、11C、1IK 电晕带电器12Y、12M、12C、12K 曝光单元13Y、13M、13C、13K 第一感光体挤压辊13Y,、13M,、13C,、13K,第二感光体挤压辊14Y、14Y,、14M、14M,、14C、14C,、14K、14K,感光体挤压辊清洁刮板16Y、16M、16C、16K 感光体清洁辊
18Y、18M、18C、18K感光体清洁刮板20Y、20M、20C、20K 显影辊21Y、21M、21C、21K显影辊清洁刮板22Y、22M、22C、22K压缩电晕发生器30Y、30M、30C、30K 显影装置
31Y、31M、31C、31K 显影剂容器32Y、32M、32C、32K 网纹辊31Y、31M、31C、31K 显影剂容器33Y、33M、33C、33K 限制刮板34Y、34M、34C、34K螺旋推进器(供给辊)40转印带41带驱动辊42张力辊45显影剂回收部46转印带清洁辊47转印带清洁辊清洁刮板49转印带清洁刮板50Y、50M、50C、50K—次转印部51Y、51M、51C、51K —次转印支承辊52、53 张力辊60次转印单元61 二次转印辊62 二次转印辊清洁刮板74 (清洁)刮板保持部件85次转印单元回收贮存部90定影单元91加热辊92加压辊95第一转印辊96第二转印辊97第三转印辊101、101,闸辊102转印件引导器140图像形成控制部141调色剂量算出部145转印件类别信息存储部146温度传感器147湿度传感器150主控制部151、153、157、158 风量控制部160转印件把持机构控制部210第一吸引装置211箱体部212吸引面
215气流产生部230转印件传送装置231箱体部232吸引面233隔壁部件235气流产生部250转印件传送部件251转印件传送部件驱动辊252、253转印件传送部件张设辊270第二吸引装置271箱体部272吸引面275气流产生部400鼓风装置401箱体部402 开口部405气流产生部601辊主体部602辊轴部605 凹部607单性部件610转印件把持机构611转印件把持部612转印件把持部承受部640转印件剥离部件650抵接部件661第一交接面663抵接面662第二交接面670转动支轴部671框架部件672施力部件689辊轴部690被抵接部件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图1是示出构成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图 像形成装置的主要构成要素的图。相对于在图像形成装置的中央部配置的各色的图像形成 部,显影装置30Y、30M、30C、30K配置在图像形成装置的下方部,转印带40、二次转印部(二
7次转印单元)60、定影单元90等的结构配置在图像形成装置的上方部。尤其是,定影单元90 通过布局在转印带40上方,而能够抑制作为图像形成装置整体的设置面积。在本实施方式 中,由于形成为在二次转印单元60中经过二次转印的用纸等转印件由转印件传送装置230 或吸引装置210、270等吸引并同时向定影单元90传送的结构,因此能够实现此种布局。显影装置30Y、30M、30C、30K为了形成由调色剂产生的图像,而具备感光体10Y、 10M、10C、10K、电晕带电器 11Y、11M、11C、11K、LED 阵列等的曝光单元 12Y、12M、12C、12K 等。 通过电晕带电器11Y、11M、11C、11K,使感光体10Y、10M、10C、10K同样带电,通过曝光单元 12Y、12M、12C、12K,基于输入的图像信号进行曝光,从而在带电的感光体10Y、10M、10C、10K 上形成静电潜像。显影装置30Y、30M、30C、30K的概略结构包括显影辊20Y、20M、20C、20K ;贮存由 黄色(Y)、红紫色(M)、青绿色(C),黑色(K)构成的各色的液体显影剂的显影剂容器(贮存 器)31Y、31M、31C、31K ;将所述各色液体显影剂从显影剂容器31Y、31M、31C、31K向显影辊 20Y、20M、20C、20K涂敷的涂敷辊、即网纹辊32Y、32M、32C、32K等,通过各色的液体显影剂使 形成在感光体10Y、10M、10C、10K上的静电潜像显影。转印带40是环形带,张设在驱动辊41和张力辊42、52、53上,在一次转印部50Y、 50M、50C、50K中与感光体10Y、10M、10C、10K抵接并由驱动辊41进行旋转驱动。在一次转印 部 50Y、50M、50C、50K 中,一次转印辊 51Y、51M、51C、51K 与感光体 10Y、10M、10C、10K 隔着转 印带40相对配置,将与感光体10¥、1011、10(、101(的抵接位置作为转印位置,将显影的感光 体10Y、10M、10C、10K上的各色的调色剂像依次重叠转印在转印带40上,形成全彩色的调色 剂像。在二次转印单元60中,二次转印辊61隔着转印带40与带驱动辊41相对配置,还 配置有由二次转印辊清洁刮板62构成的清洁装置。并且,在配置有二次转印辊61的转印 位置,将形成在转印带40上的单色的调色剂像或全彩色的调色剂像转印到在转印件传送 路径L上传送的用纸、薄膜、布等转印件上。再者,在转印件传送路径L的下游依次排列有用于向转印带40与二次转印辊61 之间的空间喷出气体的鼓风装置400、第一吸引装置210、转印件传送装置230、第二吸引装 置270,并将转印件向定影单元90传送,在定影单元90中,使转印到用纸等转印件上的单色 的调色剂像或全彩色的调色剂像熔敷、定影。张力辊42与带驱动辊41等一起张设转印带40,由转印带清洁刮板49构成的清洁 装置抵接、配置在转印带40的由张力辊42张设的部位,清洁转印带40上残留的调色剂、载 体。此外,也可以使张力辊42具有用于驱动转印带40的驱动力,而将带驱动辊41只作为 带张设辊使用。转印件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的供给通过送纸装置(未图示)进行。安置在此种送 纸装置上的转印件以每隔规定的时机向转印件传送路径L送出一张。在转印件传送路径L 中,通过闸辊101、101’及转印件引导器102将转印件传送到二次转印位置,将形成在转印 带40上的单色的调色剂显影像或全彩色的调色剂显影像向转印件转印。如上所述,被二次 转印后的转印件通过以转印件传送装置230为中心的转印件传送机构又被传送到定影单 元90。定影单元90包括加热辊91和以规定的压力向该加热辊91侧施力的加压辊92,将 转印件插通在它们的夹紧部之间,使转印到转印件上的单色的调色剂像或全彩色的调色剂像在用纸等转印件上熔敷、定影。在此,虽然说明显影装置,但是由于各色的图像形成部及显影装置的结构相同,因 此以下,基于黄色(Y)的图像形成部及显影装置进行说明。在图像形成部中,沿感光体10Y的外周的旋转方向配置有感光体清洁辊16Y、感光 体清洁刮板18Y、电晕带电器11Y、曝光单元12Y、显影装置30Y的显影辊20Y、第一感光体挤 压辊13Y、第二感光体挤压辊13Y’。感光体清洁辊16Y通过与感光体10Y抵接并同时沿逆时针方向旋转,来清洁感光 体10Y上的转印残留液体显影剂或未转印液体显影剂。在感光体清洁辊16Y上附加有吸引 液体显影剂中的调色剂粒子的偏压,感光体清洁辊16Y的回收物是富含调色剂粒子的固体 部分丰富的液体显影剂。在感光体清洁辊16Y的下游侧,与感光体10Y抵接的感光体清洁刮板18Y对感光 体10Y上的载体成分丰富的液体显影剂进行清洁。显影装置30Y中的显影辊20Y的外周配置有清洁刮板21Y、网纹辊32Y、压缩电晕 发生器22Y。调整向显影辊20Y供给的液体显影剂的量的限制刮板33Y与网纹辊32Y抵接。 液体显影剂容器31Y中收容有螺旋推进器34Y。而且,在与感光体10Y相对的位置隔着转印 带40配置有一次转印部的一次转印辊51Y。感光体10Y是在外周面上形成有由非晶硅感光体等感光层的圆筒状的部件构成 的感光体滚筒,沿顺时针方向旋转。电晕带电器11Y通过感光体10Y与显影辊20Y的夹紧部配置在感光体10Y的旋转 方向的上游侧,由未图示的电源装置附加电压,而使感光体10Y电晕带电。曝光单元12Y通 过电晕带电器11Y在感光体10Y的旋转方向的下游侧将光照射在利用电晕带电器11Y带电 的感光体10Y上,从而在感光体10Y上形成潜像。此外,从图像形成工序的开始到结束,配 置在更前段的辊等的结构被定义为比配置在后段的辊等的结构处于上游。显影装置30Y具有压缩电晕发生器22Y,其施加压缩作用;显影剂容器31Y,其贮 存在载体内使调色剂分散为大致重量比20 %左右的状态的液体显影剂。另外显影装置30Y具有载持所述液体显影剂的显影辊20Y ;用于将液体显影剂 涂敷在显影辊20Y上的涂敷辊、即网纹辊32Y ;限制涂敷在显影辊20Y上的液体显影剂量的 限制刮板33Y ;搅拌、传送液体显影剂的同时,向网纹辊32Y供给液体显影剂的螺旋推进器 34Y ;将显影辊20Y上载持的液体显影剂形成为压缩状态的压缩电晕发生器22Y ;进行显影 辊20Y的清洁的显影辊清洁刮板21Y。收容在显影剂容器31Y内的液体显影剂不是将以往通常使用的Isopar (商标 Exxon)作为载体的低浓度(1 3wt%左右)且低粘度的在常温下具有挥发性的挥发性液 体显影剂,而是高浓度且高粘度的在常温下具有不挥发性的不挥发性液体显影剂。即,本 发明中的液体显影剂是将使顔料等着色剂向热可塑性樹脂中分散的平均粒径1 P m的固体 与分散剂一起向有机溶剂、硅油、矿物油或食用油等液体溶剂中添加,并将调色剂固体部分 浓度形成为约15 25%的高粘度(使用HAAKE RheoStress RS600,25°C时的剪切速度为 1000 (1/s)时的粘弹性为30 300mPa s左右)的液体显影剂。网纹辊32Y作为相对于显影辊20Y供给、涂敷液体显影剂的涂敷辊起作用。该网 纹辊32Y是圆筒状的部件,是在表面形成有由微细且同样地雕刻成螺旋状的槽产生的凹凸面的辊,以在表面容易载持显影剂。通过该网纹辊32Y,从显影剂容器31Y向显影辊20Y供 给液体显影剂。在进行装置动作时,如图1所示,螺旋推进器34Y沿逆时针方向旋转,向网 纹辊32Y供给液体显影剂,网纹辊32Y沿逆时针方向旋转,向显影辊20Y涂敷液体显影剂。限制刮板33Y是表面覆盖弹性体而构成的弹性刮板,由与网纹辊32Y的表面抵接 的包括聚氨酯橡胶等的橡胶部等构成。并且,限制、调整由网纹辊32Y载持传送来的液体显 影剂的膜厚、量,调整向显影辊20Y供给的液体显影剂的量。显影辊清洁刮板21Y由与显影辊20Y的表面抵接的橡胶等构成,通过与感光体10Y 抵接的显影夹紧部,将显影辊20Y配置在显影辊20Y的旋转方向的下游侧,刮掉并除去残存 在显影辊20Y上的液体显影剂。压缩电晕发生器22Y是使显影辊20Y表面的带电偏压增加的电场附加机构,通过 压缩电晕发生器22Y,在压缩部位从压缩电晕发生器22Y侧向显影辊20Y附加电场。此外, 用于该压缩的电场附加机构也可以取代图1所示的电晕放电器的电晕放电而使用压缩辊寸。载持在显影辊20Y上而被压缩了的显影剂在显影辊20Y与感光体10Y抵接的显影 夹紧部,通过规定的电场附加,与感光体10Y的潜像相对应而进行显影。显影剩余的显影剂通过显影辊清洁刮板21Y刮掉而除去,并向显影剂容器31Y内 的回收部滴下而进行再利用。此外,如此再利用的载体及调色剂不是混色状态。配置在一次转印的上游侧的感光体挤压装置是相对于感光体10Y配置在显影辊 20Y的下游侧而将显影的调色剂像的剩余载体回收入感光体10Y的部件。该感光体挤压装 置包括由与感光体10Y滑动接触而旋转的弹性辊部件构成的第一感光体挤压辊13Y、第二 感光体挤压辊13Y’,并具有从在感光体10Y上显影的调色剂像回收剩余的载体及本来不需 要的覆盖调色剂,提高显影(调色剂像)内的调色剂粒子比率的功能。此外,在感光体挤压 辊13Y、13Y’上附加有规定的偏压。经过由上述第一感光体挤压辊13Y、第二感光体挤压辊13Y’构成的挤压装置的感 光体10Y表面进入一次转印部50Y。在一次转印部50Y中,将在感光体10Y上显影的显影剂像通过一次转印辊51Y向 转印带40转印。在该一次转印部中,通过附加在一次转印支承辊51上的转印偏压的作用, 使感光体10上的调色剂像转印到转印带40侧。在此,感光体10Y与转印带40是以勻速移 动的结构,减轻旋转及移动的驱动负载,并且抑制对感光体10Y的显像调色剂像的干扰作用。通过与上述显影装置30Y的显影工序相同的工序,在显影装置30M、30C、30K中,各 个感光体10M、10C、10K上分别形成有红紫色(M)、青绿色(C)、黑色(K)的调色剂像。并且, 转印带40通过黄色(Y)、红紫色(M)、青绿色(C)、黑色⑷各色的一次转印部50的夹紧部, 转印各色的感光体上的显影剂(显影像),颜色重叠,进入二次转印单元60的夹紧部。经过二次转印单元60的转印带40为了再次在一次转印部50接受转印像而旋转, 但是在执行一次转印部50的上游侧,转印带40通过转印带清洁刮板49等实施清洁。转印带40是在聚酰亚胺基层上设有聚安酯的弹性中间层并进一步在其上设有 PFA表层的三层结构。在此种转印带40中被使用为,在聚酰亚胺基层侧通过带驱动辊41、 张力辊42、52、53进行张设,在PFA表层侧,转印调色剂像。如此形成的具有弹性的转印带40由于向转印件表面的随动性、响应性良好,因此在二次转印时,尤其是将粒径小的调色剂 粒子相对于转印件的凹部送入并转印时有效。接下来,更详细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使用的二次转印辊61。图2是 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使用的二次转印辊的立体图。在图2中,分别地, 601表示辊主体部,602表示辊轴部,605表示凹部,607表示弹性部件,610表示转印件把持 机构,611表示转印件把持部,612表示转印件把持部承受部,640表示转印件剥离部件,650 表示抵接部件。在二次转印辊61的辊主体部601的两端部设有辊轴部602,并以该辊轴部602为 中心而在装置本体侧安装为转动自如。而且,辊主体部601上设有贯穿轴向的凹部605,在 凹部605中设有转印件把持机构610,另外在凹部605以外的辊主体部601设有弹性部件 607。转印件把持机构610是用于把持或释放转印件的机构。并且,弹性部件607由具有电 阻抗成分的半导电弹性橡胶层构成,在该弹性部件607上缠绕有转印件的状态下,在通过 二次转印单元中的二次转印夹紧部时,进行从转印带40向转印材的调色剂像的转印。转印件把持机构610大体包括由遍及辊轴向离散设置的转印件把持部611及转 印件把持部承受部612构成的多个对;在该对间遍及辊轴向适当配置的多个转印件剥离部 件640。全部的转印件把持部611构成为可动,并能够通过与转印件把持部承受部612之间 挟持转印件的动作来把持转印件,或通过隔开与转印件把持部承受部612之间的间隔的动 作来释放转印件。而且,全部的转印件剥离部件640进行动作为,将由转印件把持部611和 转印件把持部承受部612把持的转印件向离开二次转印辊61侧的方向压出。在二次转印辊61的辊轴部602的两端设有两个抵接部件650。从辊轴向观察该抵 接部件650时,在二次转印辊61上设有凹部605,在开口的区域所对应的区域具有抵接面 等,通过使该抵接面与下述的被抵接部件抵接,来限制二次转印辊61与带驱动辊41之间的 位置。接下来,详细说明用于通过二次转印部(二次转印单元)60中的二次转印夹紧部 施加规定的压力并限制二次转印辊61与带驱动辊41之间的位置的结构,该二次转印部60 由设有用于收容转印件把持机构610的凹部605的二次转印辊61构成。图3及图4都是 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二次转印单元60的动作的图。在各图中,(A) 都是从装置的侧面侧观察二次转印单元60的图,(B)都是示出二次转印单元60的示意性 剖面的图。在图3及图4中,分别地,650表示抵接部件,670表示转动支轴部,671表示框架 部件,672表示施力部件,689表示带驱动辊41的辊轴部,690表示被抵接部件。在二次转印单元60中,在二次转印辊61的辊轴部602的两端将框架部件671安装 为转动自如。而且,框架部件671以转动支轴部670为中心能够转动,并且由施力部件672 沿图中的箭头的方向被施力。通过此种结构,二次转印辊61被向带驱动辊41侧施力,从而 能够对与二次转印辊61的带驱动辊41之间的二次转印夹紧部施加规定的压力。并且,通 过此种二次转印夹紧部中的转印压力及转印偏压,转印带40上的调色剂粒子由二次转印 夹紧部高效地向转印件侧转印。在二次转印辊61的辊轴部602的两端设有两个抵接部件650。并且,与该抵接部 件650相对应,在带驱动辊41的辊轴部689的两端设有两个被抵接部件690。如图3及图 4各图(B)所示,抵接部件650与被抵接部件690配置为,在轴向的位置一致。
11
抵接部件650为图2所示的形状,具有距二次转印辊61的辊旋转中心0的距离为 R3的抵接面663。从辊轴向观察抵接面663时,在二次转印辊61上设有凹部605,并设置在 与开口的区域对应的区域。伴随装置的动作,凹部605成为与带驱动辊41 (或转印带40)相 对的配置时,通过利用该抵接面663与带驱动辊41侧的被抵接部件690抵接,使被抵接部 件690承受二次转印辊61的施力压力,而保持二次转印辊61与带驱动辊41之间的距离、 位置关系。如图2所示,抵接部件650设置在二次转印辊61的轴部,是从二次转印辊61的旋 转中心到外周的距离不同的部件,起到一种凸轮的效果。被抵接部件690是具有距带驱动辊41的辊旋转中心0’的距离为r的外周的轴承 等的部件,伴随各辊的旋转,与抵接部件650的抵接面663抵接,承受由施力部件672施力 的二次转印辊61的负载,来保持二次转印辊61与带驱动辊41之间的距离、位置关系。二次转印单元60伴随各辊的旋转动作,而依照图3所示的状态一图4所示的状态 —图3所示的状态一图4所示的状态一…的顺序进行动作。图3示出凹部605与带驱动辊 41(或转印带40)未相对的状态。此时,来自施力部件672的作用力作用于二次转印夹紧部 而确保规定的转印压力,并再次向二次转印辊61与带驱动辊41之间附加适当的转印偏压, 转印带40上的调色剂粒子由二次转印夹紧部向转印件侧转印。在图3所示的状态下,抵接 部件650与被抵接部件690完全分离。抵接部件650中的除与凹部605对应的区域之外的 到外周的距离设定为,来自施力部件762的作用力能够确保对转印夹紧部的规定的转印压 力而与被抵接部件690完全分离的形状。图7示出各辊的旋转进一步进行的状态,并示出凹部605与带驱动辊41 (或转印 带40)完全相对,且抵接部件650的抵接面663与被抵接部件690抵接的同时,各辊旋转的 状况。此时,通过施力部件672施力的二次转印辊61的施力压力由被抵接部件690承受, 保持二次转印辊61与带驱动辊41之间的距离、位置关系。根据以上的本实施方式,虽然二次转印辊61被向带驱动辊41侧施力,但是由于在 二次转印辊61的轴部具有抵接部件650,且在带驱动辊41的轴部具有被抵接部件690,因 此凹部605与转印带未接触时,二次转印辊61能够对转印夹紧部施加规定的压力,并且在 凹部与转印带相对时,能够保持二次转印辊61与带驱动辊41之间的位置关系。然而,在印刷行业中,为了控制辊间的抵接位置,而使用被称为支承物的同心圆的 抵接部件(作为印刷技术中的支承物的公知例,参照日本特开2000-33686号公报等)。通 过此种方式进行转印时,由于辊间的距离通过相互的支承物进行位置控制,因此在(纸等 的)转印件的厚度不同时,转印压力不同,因此转印不稳定。根据以上的本实施方式,在使 用具有凹部605的二次转印辊61时,即使相对于纸等的转印件的厚度不同的情况,也能够 确保恒定的转印压力。接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中的用于通过二次转印部(二次转印单元)60的二次转印夹紧部施加规定的压力并同时限制二次转印辊61与带驱动辊41之间的 位置的结构,该二次转印部60由设有凹部605的二次转印辊61构成,该凹部605用于收容 转印件把持机构610。图5至图8都是说明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二 次转印单元60的动作的图。在各图中,(A)都是从装置的侧面侧观察二次转印单元60的 图,(B)都是示出二次转印单元60的示意性剖面的图。在图5至图8中,分别地,650表示抵接部件,670表示转动支轴部,671表示框架部件,672表示施力部件,689表示带驱动辊41 的辊轴部,690表示被抵接部件。而且,图9是拔出表示二次转印辊61和带驱动辊41等的 结构的图,是说明抵接部件650与被抵接部690的关系的图。在图9中,分别地,661表示抵 接部件650的第一交接面,663表示抵接面,662表示第二交接面。 在二次转印单元60中,在二次转印辊61的辊轴部602的两端将框架部件671安装 为转动自如。而且,框架部件671以转动支轴部670为中心能够转动,并且被施力部件672 沿图中的箭头方向施力。通过此种结构,二次转印辊61被向带驱动辊41侧施力,从而能够 对与二次转印辊61的带驱动辊41之间的二次转印夹紧部施加规定的压力。并且,通过此 种二次转印夹紧部中的转印压力及转印偏压,转印带40上的调色剂粒子被二次转印夹紧 部高效地向转印件侧转印。在二次转印辊61的辊轴部602的两端设有两个抵接部件650。并且,与该抵接部 件650相对应地,在带驱动辊41的辊轴部689的两端设有两个被抵接部件690。如图5至 图8各图(B)所示,抵接部件650和被抵接部件690配置为,在轴向的位置一致。抵接部件650为图9所示的形状,具有距二次转印辊61的辊旋转中心0的距离 为R3的抵接面663 ;设置在其两侧的第一交接面661和第二交接面662。从辊轴向观察抵 接面663时,凹部605设置在二次转印辊61上,并设置在与开口的区域对应的区域(抵接 区域C3)。伴随装置的动作,在凹部605成为与带驱动辊41 (或转印带40)相对配置时,通 过利用该抵接面663 (抵接区域C3)与带驱动辊41侧的被抵接部件690抵接,使被抵接部 件690承受二次转印辊61的施力压力,来保持二次转印辊61与带驱动辊41之间的距离、 位置关系。伴随二次转印辊61或带驱动辊41的旋转,虽然交替地反复在对二次转印夹紧部 施加恒定压力的定载荷状态和使二次转印辊61与带驱动辊41之间的位置关系恒定的定位 置状态之间,但是各个状态能够通过设置在抵接面663的两侧的第一交接面661 (区域C1) 和第二交接面662 (区域C2)不产生振动等而无缝地过渡,从而能够抑制对图像形成工序的 影响,防止图像质量下降。第一交接面661 (区域C1)和第二交接面662 (区域C2)在本实施 方式中由锥面形成,但是也可以形成为具有规定的曲率的曲面。如图9所示,抵接部件650是设置在二次转印辊61的轴部,且从二次转印辊61的 旋转中心到外周的距离不同(在抵接区域C3、区域C1、区域C2、其它的区域等,从旋转中心到 外周的距离不同)的部件,起到一种的凸轮的效果。被抵接部件690是具有距带驱动辊41的辊旋转中心0’的距离为r的外周的轴承 等部件,伴随各辊的旋转,与抵接部件650的抵接面663抵接,并承受由施力部件672施力 的二次转印辊61的载荷,来保持二次转印辊61与带驱动辊41之间的距离、位置关系。二次转印单元60伴随各辊的旋转动作,按照图5所示的状态一图6所示的状态一 图7所示的状态一图8所示的状态一图5所示的状态一…的顺序进行动作。图5示出凹部 605与带驱动辊41 (或转印带40)未相对的状态。此时,来自施力部件672的作用力作用于 二次转印夹紧部而确保规定的转印压力,而且在二次转印辊61与带驱动辊41之间附加有 适当的转印偏压,来将转印带40上的调色剂粒子通过二次转印夹紧部向转印件侧转印。在 图5所示的状态下,抵接部件650与被抵接部件690完全分离。图6示出各辊的旋转的进行,而凹部605接近带驱动辊41 (或转印带40)之前的状态。此时,伴随各辊的旋转,抵接部件650的第一交接面661 (区域C1)成为慢慢接近被抵 接部件690的状况。即,第一交接面661 (区域C1)与被抵接部件690之间的距离慢慢变短。 旋转进一步进行时,在第一交接面661 (区域C1)与抵接面663 (抵接区域C3)的边界,抵接 部件650与被抵接部件690抵接,来自二次转印辊61侧的载荷由被抵接部件690承受,以 保持二次转印辊61与带驱动辊41之间的距离、位置关系。而且,在抵接部件650与被抵接 部件690抵接的瞬间,凹部605成为与带驱动辊41 (或转印带40)相对的状态。图7示出各辊的旋转进一步进行的状态,并示出凹部605与带驱动辊41 (或转印 带40)完全相对,抵接部件650的抵接面663 (抵接区域C3)与被抵接部件690抵接的同时, 各辊旋转的状况。此时,通过施力部件672施力的二次转印辊61的施力压力由被抵接部件 690承受,以保持二次转印辊61与带驱动辊41之间的距离、位置关系。各辊的旋转进一步进行,在抵接部件650的抵接面663 (抵接区域C3)与第二交接 面662 (区域C2)的边界,抵接部件650与被抵接部件690分离,而且抵接部件650的第二交 接面662(区域C2)与被抵接部件690慢慢地分离。图8示出该状态。此时,凹部605离开 带驱动辊41 (或转印带40),二次转印辊61的弹性部件607成为与转印带40接触的状况, 并且来自施力部件672的作用力作用于二次转印夹紧部。而且,抵接部件650与被抵接部 件690分离,从抵接部件650向被抵接部件690施加的载荷也消除。根据以上的本实施方式,二次转印辊61虽然被向带驱动辊41侧施力,但是由于在 二次转印辊61的轴部具有抵接部件650,且在带驱动辊41的轴部具有被抵接部件690,因 此在凹部605与转印带未接触时,二次转印辊61能够对转印夹紧部施加规定的压力,并且 在凹部与转印带相对时,能够保持二次转印辊61与带驱动辊41之间的位置关系。根据以上的本实施方式,即使使用具有凹部605的二次转印辊61,也能够在对二 次转印夹紧部施加恒定的压力的定载荷状态和将二次转印辊61与带驱动辊41之间的位置 关系控制在规定的位置的状态之间,不产生振动等而无缝地过渡,因此对图像形成工序没 有坏影响,能够防止图像质量下降。接下来,说明抵接部件650中的距离R3的确定方法。图10是夸张表现二次转印辊 61或带驱动辊41、转印带40等的结构的示意图。而且,图10示出被施加有施力部件672 产生的设定载荷,且在二次转印夹紧部,配置在二次转印辊61上的弹性部件607和转印带 40由于转印压力而收缩的状态。而且,图2的状态是在二次转印夹紧部未插通有转印件的 状态。在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通过此种在图10所示的状况下取得的二次转印辊 61的旋转中心0与夹紧部抵接面之间的距离来确定抵接部件650的距离R3,并通过带驱动 辊41的旋转中心0’与夹紧部抵接面之间的距离来确定被抵接部件690的距离r。在上述的抵接部件650的距离R3的确定方法中,以没有转印件时为基准来确定距 离R3是特征点。通常,在操作彩色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虽然进行4色的重叠颜色时的 位置调整即所谓抗蚀调整,但是在该调整中,通过传感器读取形成在转印带40上的调色剂 像,把握各个颜色之间的偏差,调整曝光单元12Y、12M、12C、12K中的曝光时机等。在确定抵 接部件650的距离R3时,通过以没有转印件的状态为基准,能够提高抗蚀调整中的精度。另外,当抵接部件650的距离R3如上所述确定时,具有能够在从图6向图7的状 态过渡时抑制振动产生的优点。这是因为,在从图6向图7过渡时,在图10假设的状况下, 抵接部件650与被抵接部件690相接触。
接下来,说明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图11是说明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图像 形成装置中的抵接部件650和被抵接部690的图。图11是拔出表示二次转印辊61和带驱 动辊41等的结构的图。在前面的实施方式中,如图9所示,抵接部件650的大致上半部分 为扇形,在该扇形的缘部形成有抵接面663 (抵接区域C3)、第一交接面661 (区域C1)、第二 交接面662 (区域C2),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1所示,抵接部件650的大致上半部分成 为矩形部,在其缘部形成有抵接面663、第一交接面661、第二交接面662 (区域C2)。根据此 种抵接部件650,能够得到与已述的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并且抵接部件650的一周的形状 无大变化,因此能够抑制由抵接部件650产生的辊重心的变化。接下来,说明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图12是说明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图像 形成装置的抵接部件650和被抵接部690的图。图12是拔出表示二次转印辊61和带驱动 辊41等的结构的图。在图12所示的实施方式中,抵接部件650在矩形形状的一边的缘部 上形成有抵接面663、第一交接面661、第二交接面662 (区域C2)。根据此种抵接部件650, 能够得到与已述的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并且抵接部件650的加工简单,因此有能够廉价 地制造抵接部件650的优点。接下来,说明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图13是说明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图像 形成装置中的抵接部件650和被抵接部690的图。图13是拔出表示二次转印辊61和带驱 动辊41等的结构的图。在图13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在抵接部件650的扇形状的一边的缘 部形成有抵接面663、第一交接面661、第二交接面662 (区域C2)。根据此种抵接部件650, 能够得到与已述的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并且能够得到如下的效果。二次转印辊61的设有 凹部605的部分轻量,重量的平衡性差,但是根据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的抵接部件650,能够 使二次转印辊61整体的重量平衡性稳定。接下来,说明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图14是说明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图像 形成装置中的抵接部件650和被抵接部690的图。图14是拔出表示二次转印辊61和带驱 动辊41等的结构的图。在图14所示的实施方式中,抵接部件650使用具有距轴承等的辊 旋转中心0的距离恒定的外周的部件,相反的被抵接部690使用形成有抵接面、第一交接 面、第二传递面的部件。通过使用此种抵接部件650和被抵接部690,也能得到与已述的实 施方式相同的效果。此外,图14所示的实施方式能够适用于与二次转印辊61相对的带驱动辊41的直 径为二次转印辊61的直径的整数倍的情况。接下来,说明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图15是示出构成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 图像形成装置的主要构成要素的图。由于与已述的实施方式附加相同的标号的结构表示相 同的结构,因此省略详细说明。本实施方式与已述的实施方式的不同点在于,取代转印带 40,而使用第一转印辊95、第二转印辊96、第三转印辊97。在第一转印辊95上通过显影装置30Y、30M形成有黄色(Y)、红紫色(M)的调色剂 像,在第二转印辊96上通过显影装置30C、30K形成有青绿色(C)、黑色(K)的调色剂像。第 一转印辊95上的黄色(Y)、红紫色(M)的调色剂像及第二转印辊96上的青绿色(C)、黑色 (K)的调色剂像继续向第三转印辊97转印。二次转印辊61被未图示的机构向第三转印辊 97施力,在转印时通过各自的夹紧部得到规定的压力。
使由转印件把持机构610把持的转印件通过第三转印辊97与二次转印辊61之间 的夹紧部,由此形成全彩色的调色剂像。与已述的实施方式相同地,在二次转印辊61的辊轴部设有两个抵接部件650,在 第三转印辊97的辊轴部设有被抵接部件690。而且,与已述的实施方式相同地,在抵接部件 65上形成有抵接面、第一交接面、第二交接面。二次转印辊61被向第三转印辊97侧施力,但是在二次转印辊61的轴部具有抵接 部件650,在第三转印辊97的轴部具有第一及第二被抵接部件690,因此在凹部605与转印 辊未接触时,二次转印辊61能够对转印夹紧部施加规定的压力,并且在凹部605与转印辊 相对时,能够保持二次转印辊61与转印辊之间的位置关系。另外,根据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及图像形成方法,即使使用具有凹部605的二 次转印辊61,也能够在对转印夹紧部施加恒定的压力的定载荷状态和将二次转印辊61与 第三转印辊97之间的位置关系形成为恒定的定位置状态之间不产生振动等而无缝地过 渡,因此能够对图像形成工序没有坏影响,防止图像质量下降。此外,在本说明书中,虽然说明了各种实施方式,但是适当组合各个实施方式的结构而构成的实施方式也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载像体,其载持图像;转印辊,其与所述载像体抵接,且在轴向上具有凹部;抵接部件,其配置在所述转印辊的轴端部侧,具有第一周端部和第二周端部,所述第一周端部与所述转印辊的旋转中心相距第一距离,所述第二周端部与所述转印辊的旋转中心相距第二距离,该第二距离比所述第一距离短;支承部件,其与所述抵接部件抵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转印辊具有对所述载像体施力的弹性部件,在所述转印辊的所述凹部的轴向位置配置有所述抵接部件的所述第一周端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载像体是载像体带,具有带架设辊,该带架设辊架设所述载像体带,并且经由所述载像体带与所述转印辊 抵接, 所述支承部件配置在所述带架设辊的轴向端部侧。
4.根据权利要求1 3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支承部件从所述带架设辊的旋转中心到周端部的距离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抵接部件配置在所述转印辊的所述轴向端部侧的另一侧,并且所述支承部件配置 在所述带架设辊的所述轴向端部侧的另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载像体是载像体滚筒,所述支承部件配置在所述载像体滚筒的轴向端部侧。
7.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载像体,其沿第一方向移动,并载持图像;转印辊,其与所述载像体抵接,且在轴向上具有凹部;抵接部件,其配置在所述载像体的与所述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侧,具有第三周端 部和第四周端部,所述第三周端部配置为,在与所述转印辊相对时,距所述转印辊的旋转中 心第三距离,所述第四周端部配置为与所述转印辊的旋转中心相距第四距离,该第四距离 与所述第一距离不同;支承部件,其与所述抵接部件抵接。
8.一种图像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载像体上载持图像,使转印件通过转印夹紧部,将所述图像向所述转印件转印,该转印夹紧部使在轴向上 具有凹部的转印辊与所述载像体抵接而形成,在所述转印件通过所述转印夹紧部后,当所述转印辊的所述凹部通过所述转印夹紧部 时,使配置在所述转印辊的轴端部侧的抵接部件的第一周端部与支承部件抵接,进行所述 载像体与所述转印辊的位置限制,其中所述第一周端部与所述转印辊的旋转中心相距第一 距离,所述支承部件与所述抵接部件抵接。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及图像形成方法,该图像形成装置即使使用形成有凹部的转印辊也能够在图像形成时得到恒定的载荷。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特征在于,具有转印带(40),其转印图像;带驱动辊(41),其架设在所述转印带(40)上;二次转印辊(61),其隔着所述转印带与所述带驱动辊(41)相对配置,且具有遍及轴向的凹部;抵接部件(650),其设置在所述二次转印辊(61)的轴部,且从所述二次转印辊(61)的旋转中心到外周的距离不同;被抵接部件(690),其设置在所述带驱动辊(41)的轴部。
文档编号G03G15/16GK101840184SQ201010135590
公开日2010年9月22日 申请日期2010年3月10日 优先权日2009年3月12日
发明者上条浩一, 千叶悟志 申请人: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