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53426阅读:8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使用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公知有如下的图像形成装置在显影辊的两端部设置与显影辊同轴的滚子 (定位辊),通过朝感光体侧对显影辊侧施力而使显影辊与感光体之间的表面间距离Ds保 持恒定。在采用上述方式的日本特开平8-30064号公报的图像形成装置中,表面间距离Ds 的值由滚子或显影辊的尺寸精度决定,因此,如果表面间距离Ds的标准变严的话,各部件 所需的精度也变严,从而成为昂贵的部件。并且,考虑感光体或显影辊的歪曲,难以仅通过 部件精度来决定表面间距离Ds。通过使用,表面间距离Ds有可能通过滚子和感光体的磨损 而变化,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对表面间距离Ds进行补正,存在必须将磨损的滚子更换为新 的滚子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在具备使形成于感光体上的潜像显影的显影部的图像形成装 置中,提供一种能够以简单的构造容易且高精度地对感光体与显影辊之间的表面间距离的 进行调整的图像形成装置。作为解决上述课题的方法,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具备感光体,该感光体具备由 第一框体支承的第一支承轴、由该第一支承轴支承的感光部、以及在该感光部的两侧具有 第一锥面的锥部;显影辊,该显影辊与所述感光体对置,具备由第二框体支承为能够旋转的 第二支承轴,并且,所述显影辊能够沿与所述第二支承轴正交的方向接近所述感光体或者 从所述感光体离开的方式移动;滚子部件,该滚子部件与所述第二支承轴同轴地配置在所 述显影辊的两侧,能够沿所述第二支承轴的轴向移动,并且具备抵接于所述第一锥面的第 二锥面;移动单元,该移动单元使所述滚子部件在所述第二支承轴上移动;以及施力单元, 该施力单元朝所述感光体对所述显影辊施力。作为解决上述课题的方法,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具备感光体,该感光体具备由 第一框体支承的第一支承轴,并且能够沿所述第一支承轴方向移动;显影辊,该显影辊与所 述感光体对置,具备由第二框体支承为能够旋转的第二支承轴,并且,所述显影辊能够以沿 与所述第二支承轴正交的方向接近所述感光体或者从所述感光体离开的方式移动;施力单 元,该施力单元朝所述感光体对所述显影辊施力;以及调整部件,该调整部件对所述感光体 与所述显影辊之间的表面间距离进行调整,该调整部件配置于所述第一框体和所述第二框 体之间,以能够移动的方式安装于所述第一框体或者所述第二框体中的任一方,该调整部 件与所述第一框体或者所述第二框体中的另一方抵接的部分是相对于移动方向倾斜的倾 斜面。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整体结构的一例的 概要图。图2是示意性地示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图像形成 单元的局部的侧视图。图3A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感光鼓和显影辊的放大 图。图3B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轴承相对于调色剂 盒的框体的旋装的局部剖视图。图4A是示出扩大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感光鼓与显影 辊之间的表面间距离Ds的顺序的图。图4B是示出缩窄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感光鼓与显影 辊之间的表面间距离Ds的顺序的图。图5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感光鼓和显影辊的放大 图。图6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感光鼓和显影辊的放大 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首先,参照图1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一例的结构和 图像形成动作的概要进行说明。该图像形成装置10构成全色激光打印机,该图像形成装置 10具备以往公知的感光鼓(感光体)11、激光扫描光学装置12、调色剂盒单元13、中间转 印带14、定影装置15、纸盒16以及排纸托盘17等。进而,在感光鼓11的周围配置有刷带 电装置18、调色剂盒单元13、一次转印辊19以及调色剂的清洁装置20。激光扫描光学装置12是内置有作为光源的激光二极管、作为偏向单元的多面反 射镜以及f e光学元件等的公知的激光扫描光学装置,Y(黄色)、M(品红色)、C(青色)、 K(黑色)各种颜色的打印数据从主机(未图示)输送至激光扫描光学装置12的控制部。 激光扫描光学装置12根据各种颜色的打印数据依次对激光束进行调制,并在感光鼓11上 进行扫描曝光。感光鼓11被驱动着朝箭头A方向旋转,并通过以下详细叙述的刷带电装置18均 勻地带有预定的表面电位,通过激光扫描光学装置12的激光束的扫描曝光依次形成静电 潜像。调色剂盒单元13将内置有Y、M、C、K各种颜色的调色剂的调色剂盒13Y、13M、13C、 13K —体化,并能够以支轴13a作为支点朝箭头B方向旋转。该调色剂盒单元13以每当在 感光鼓11上形成与各种颜色对应的静电潜像时,内置有对应的颜色的调色剂的调色剂盒 13Y、13M、13C、13K就被配置于显影区域的方式被驱动着旋转,从而利用预定颜色的调色剂 使静电潜像显影。各调色剂盒13Y、13M、13C、13K例如采用使用单成分非磁性调色剂的非接触显影方式进行所谓的反转显影。即,调色剂带有与感光鼓11的带电极性相同的极性的电,并附 着于通过曝光从而电位下降后的图像部。调色剂盒13Y、13M、13C、13K的结构和显影作用在 以下详细叙述。中间转印带14装配成环状,且能够在包含旋转自如的一次转印辊19和支承辊21 的辊组上朝箭头C方向旋转驱动。进而,通过对一次转印辊19施加一次转印电压,形成在 感光鼓11上的调色剂像被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4上。通过该一次转印,各种颜色的调 色剂像重叠从而形成全色图像。并且,二次转印辊22以旋转自如的方式压接于中间转印带14的由支承辊21支承 的部分。进而,当纸张通过中间转印带14与二次转印辊22之间时,通过对二次转印辊22 施加二次转印电压,全色的调色剂像被二次转印到纸张上。利用供纸辊23从纸盒16 —张一张地送出纸张,该纸张通过正时辊24与上述中间 转印带14上的调色剂像同步地被朝二次转印位置输送。二次转印到纸张上后的调色剂像通过定影装置15被加热定影,该纸张通过排出 辊25被排出到排纸托盘17上。另外,作为全色的图像形成装置存在各种基本形态,图1所示的激光打印机是将 四个调色剂盒13Y、13M、13C、13K配置于一个感光鼓11的周围的四循环式。但是,本发明所 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除了四循环式以外,也可以采用沿着中间转印带并列配置四个感光鼓 的串联式等其他的形态。并且,并不限于全色的激光打印机,也可以将本发明应用于单色图像形成装置。并 且,能够将本发明应用于使用仅由调色剂形成的显影剂的单成分显影或者由调色剂和载体 的混合物形成的双成分显影中的任一种。图2是示意性地示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0的图像形成单元30的 侧视图。图像形成单元30具备鼓组件(drum cartridge)单元31,该鼓组件单元31具备 感光鼓11 ;以及调色剂盒单元13,该调色剂盒单元13沿周方向以预定的间隔收纳四个调色 剂盒13Y、13M、13C、13K。另外,在图2中,为了简化,仅示出鼓组件单元31和四个调色剂盒 13Y、13M、13C、13K中的一个,但是,本实施方式的复合机能够进行彩色印刷,构成为能够利 用四循环方式进行使用例如青色、品红色、黄色、黑色四种颜色的调色剂的彩色印刷。鼓组件单元31被装配成相对于设于图像形成装置10的壳体的齿条(rack)装卸 自如,内部至少具备作为感光体的感光鼓11和作为带电单元的刷带电装置18等。调色剂盒13Y、13M、13C、13K中收纳有作为显影剂担载体的显影辊32、层厚限制片 (未图示)、供给辊(未图示)以及作为显影剂的调色剂。图3A是感光鼓11和显影辊32的放大图。感光鼓11具备感光部11a、锥部lib以 及支承轴(第一支承轴)11c。感光部11a为圆柱形状。锥部lib与感光部11a的两侧连 续设置,且具有第一锥面lid。第一锥面lid是从感光部11a朝两端面沿着第一支承轴11c 的轴向以前端变细的方式延伸的圆锥面。支承轴11c以与感光部11a的旋转中心轴同轴地 朝锥部lib的外侧突出的方式设置。当从与感光鼓11的旋转中心轴正交的一个方向观察 感光鼓11时,支承轴11c的中心轴与由锥部lib的第一锥面lid形成的外形线所成的锥角 e 1为锐角(0 < 0 1 < 90° )。感光鼓11的支承轴11c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于鼓组件单元31的框体(第一框体)31a。显影辊32具备显影部32a和支承轴(第二支承轴)32b。显影部32a为圆柱形状。支承轴32b以与显影部32a的旋转中心轴同轴地朝外侧突出的方式设置。显影辊32的支承轴32b经由后述的轴承35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于调色剂盒 13Y、13M、13C、13K的框体(第二框体)13b。在本实施方式中,轴承35是移动单元。如图3B所示,轴承35为圆筒形状。且在内周面(内圈)形成有贯通孔35b,该贯通 孔35b形成为将显影辊32的支承轴32b支承为能够滑动的大小。在轴承35的外周面(外 圈)设有第二螺纹部35a。通过外周面的第二螺纹部35a与设于调色剂盒13Y、13M、13C、13K 的框体13b的内部的第一螺纹部13c的旋装,轴承35被支承于调色剂盒13Y、13M、13C、13K 的框体13b。调色剂盒13Y、13M、13C、13K的框体13b支承插入有显影辊32的支承轴32b的 状态的轴承35。在第二螺纹部35a切削有外螺纹。在第一螺纹部13c切削有内螺纹。作 为轴承35的第二螺纹部35a相对于调色剂盒13Y、13M、13C、13K的框体13b的第一螺纹部 13c的止转部件,螺母38以在框体13b的支承轴32b的前端侧旋装于支承轴32b的方式设 置。螺母38与具有第一螺纹部13c的框体13b —起发挥作为所谓的双螺母的功能。在显影部32a的两侧的支承轴32b上,具有贯通孔36b的滚子部件36与显影辊32 的支承轴32b同轴地配置于显影部32a和轴承35之间,滚子部件36以能够沿轴向移动的 方式插入。在滚子部件36上设有第二锥面36a。当从与显影辊32的旋转中心轴正交的一 个方向观察滚子部件36时,支承轴32b的中心轴与由滚子部件36的第二锥面36a形成的 外形线所形成的锥角θ 2为锐角(0 < θ 2 < 90° )。滚子部件36的第二锥面36a的锥角 θ 2与感光鼓11的锥部lib的锥角θ 1相同。第二锥面36a以与第一锥面lib通过彼此的 棱线抵接的方式设置。滚子部件36由具有不会发生弹性变形的强度的材料形成,由于追求 从动性,因此优选为静摩擦系数大的材料。例如,优选为Delrin (注册商标),Duracon等公 知的POM(聚甲醛,polyoxymethylene(polyacetal))或PC (聚碳酸酯)。并且,也可以由金 属等其他的材料形成。在调色剂盒单元13上设有与调色剂盒13Y、13M、13C、13K的框体13b连结的多个 弹簧(施力单元)37。调色剂盒13¥、1311、13(、131(从调色剂盒单元13被朝径向外侧施力。 弹簧37使用弹性系数相同的弹簧,以便能够通过显影辊32的两方的支承轴32b以相同的 力朝感光鼓11对调色剂盒13Y、13M、13C、13K的显影辊32施力。并且,能够利用多个弹簧 37经由插入有支承轴32b的滚子部件36可靠地朝感光鼓11对显影辊32施力,所述多个弹 簧37位于与将对显影辊32的两方的支承轴32b施力的弹簧彼此连结在一起的线正交的方 向。当在感光鼓11上形成有与各种颜色对应的静电潜像时,驱动着调色剂盒单元13 旋转,从而内置有对应的颜色的调色剂的调色剂盒13Y、13M、13C、13K被配置于显影区域。 在该配置中,调色剂盒13Y、13M、13C、13K通过弹簧37被朝径向外侧施力,感光鼓11的锥部 lib的第一锥面Ild与滚子部件36的第二锥面36a抵接。进而,感光鼓11与显影辊32对置。当驱动显影辊32时,弹簧37经由调色剂盒13Y、13M、13C、13K对滚子部件36施 力,该力从滚子部件36的第二锥面36a作用于感光部11的锥部lib。来自感光鼓11的锥 部lib的第一锥面Ild的对该力的反力沿与滚子部件36的第二锥面36a垂直的方向施加于滚子部件36的第二锥面36a。通过该反力的支承轴32b方向的分量,滚子部件36被朝 支承轴32b的方向中的从显影部32a的端面离开的方向施力。结果,滚子部件36抵接于轴 承35。并且,感光鼓11的锥部lib的第一锥面Ild与滚子部件36的第二锥面36a也抵接。 通过这些部分的抵接,感光鼓11与显影辊32的表面间距离Ds维持恒定。接着,对本发明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0的感光鼓11与显影辊32的表面间距离 Ds的调整方法进行说明。感光鼓11与显影辊32的表面间距离Ds由感光鼓11的锥部lib与滚子部件36 在支承轴32方向的相对位置关系决定。如图4A和图4B所示,感光鼓11的锥部lib的第一锥面Ild与滚子部件36的第 二锥面36a抵接。因此,当设从抵接线上的某一点E到支承轴32b的轴中心上的点的沿着 与支承轴32b正交的方向的距离为Dl时,如果通过使轴承35旋转而使滚子部件36在支承 轴32上进退的话,则从点E到支承轴32b上的点的距离Dl变换成距离D2。如果使滚子部 件36接近显影辊32则Dl < D2,如果使滚子部件36背离显影辊32则Dl > D2。具体地说,如图4A所示,当使轴承35m旋转从而使滚子部件36m朝接近显影辊32m 的滚子部件36η的位置移动时,显影辊32m朝显影辊32η的位置、即朝背离感光鼓11的方 向移动。结果,表面间距离Ds变长。相反,如图4Β所示,当使轴承35ρ反向旋转从而使滚子部件36ρ朝背离显影辊32ρ的滚子部件36q的位置移动时,显影辊32p朝显影辊32q的 位置、即朝接近感光鼓11的方向移动。结果,表面间距离Ds变短。由此,能够使显影辊32 在与显影辊32的支承轴32b正交的方向接近感光鼓11或者从感光鼓11离开。作为感光鼓11与显影辊32的表面间距离Ds的具体的调整方法,首先,测定Ds。 作为Ds的测定方法,能够举出利用测量装置进行测定的方法(激光等)、利用塞尺进行测定 的方法等。一旦得到测定值,就从测定值求出该测定值与期望的表面间距离Ds之间的差分, 在松弛螺母38之后,利用第二螺纹部35a的螺距使两方的轴承35分别朝相反方向移动与 差分对应的量,从而对显影部32a的两侧的滚子部件36与轴承35抵接的抵接面之间的距 离Dw进行调整,以成为与上述差分对应的值。表面间距离Ds的变动量Y由轴承35即滚子 部件36的移动量X和滚子部件36的第二锥面36a的角度θ 2决定。相对于滚子部件36 在支承轴32b上移动的移动量(调整量)X,Ds的变化量X为X = Xtan θ 2。在对Dw进行 调整后,利用螺母38进行固定,以防止通过显影辊32的驱动引起轴承35的一起旋转。如果构成为上述方式,则感光体11与显影辊32之间的表面间距离Ds的调整不依 赖于感光体11和显影辊32、或者是夹装于两个部件之间的部件的精度,能够容易且高精度 地对感光体11与显影辊32之间的表面间距离Ds进行调整。并且,即便是在将显影辊32 装配于感光体11之后,也能够通过使具有第二锥面36a的滚子部件36移动来对Ds进行调 整。即,即便是在由于长期使用导致滚子部件36磨损从而表面间距离Ds变化的情况下,也 能够通过使滚子部件36移动来对表面间距离Ds进行补正。图5示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感光鼓11和显影辊32 的放大图。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要素赋予相同标号并省略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显影辊32具备显影部32a和支承轴(第二支承轴)32c。支承轴 32c以与显影部32a的旋转中心轴同轴地朝外侧突出的方式设置。在支承轴32c上设有第三螺纹部39。第三螺纹部39被设定为如下的长度,即、从显影部32a与支承轴32c的连接 部分开始插入滚子部件36z并与螺母38紧固,并能够对Ds进行调整的长度即可,也可以设 置于支承轴32c整体。在第三螺纹部39切削有外螺纹。滚子部件36z在第一实施方式的滚子部件36的形成有贯通孔36b的表面上还设 有与第三螺纹部39旋装的第四螺纹部40。在第四螺纹部40切削有内螺纹。在本实施方式 中,滚子部件36z自身就是移动单元。
由于显影辊32的支承轴32c的第三螺纹部39与滚子部件36z的第四螺纹部40 旋装,因此无需设置轴承35,但是,为了防止通过显影辊32的驱动引起滚子部件36z的一 起旋转,利用螺母38固定滚子部件36z。在该情况下,利用具有第四螺纹部40的滚子部件 36z和螺母38作为双螺母进行固定。在调色剂盒13Y、13M、13C、13K的框体(第二框体)13d的内部形成有贯通孔13e, 该贯通孔13e形成为供支承轴32c能够滑动的大小,显影辊32的支承轴32c插入于贯通孔 13e,并由调色剂盒13Y、13M、13C、13K的壳体13d支承。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本实施方式中的感光鼓11与显影辊32的表面间距离Ds的 具体的调整方法也是通过对一方的滚子部件36z的与螺母38接触的面和另一方的滚子部 件36z的与螺母38接触的面之间的距离Dw进行调整而进行的,但是,并不是像第一实施方 式那样经由轴承35使滚子部件36z移动,而是利用滚子部件36z自身的螺距使滚子部件 36z分别朝相反方向移动相同的量。在构造上,本实施方式中的调整需要在暂时解除感光鼓 11与显影辊32的抵接之后进行。在对Dw进行调整后,利用螺母38进行固定,以防止通过 显影辊32的驱动引起滚子部件36z的一起旋转。如果以上述方式构成,则感光体11与显影辊32之间的表面间距离Ds的调整不依 赖于感光体11和显影辊32、或者是夹装于两个部件之间的部件的精度,能够容易且高精度 地对感光体11与显影辊32之间的表面间距离Ds进行调整。并且,即便是在将显影辊32装 配于感光体11之后,也能够通过使具有第二锥面36a的滚子部件36z移动来对Ds进行调 整。即,即便是在由于长期使用导致滚子部件36z磨损从而表面间距离Ds变化的情况下, 也能够通过使滚子部件36z移动来对表面间距离Ds进行补正。图6示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感光鼓11和显影辊32 的放大图。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要素赋予相同的标号并省略说 明。在本实施方式中,感光鼓11具备感光部Ila和支承轴(第一支承轴)lie。感光部 Ila为圆柱形状。支承轴lie以与感光部Ila的旋转中心轴同轴地朝感光部Ila的外侧突 出的方式设置。感光体支承部31b能够沿感光鼓11的支承轴lie的轴向稍稍移动,并以成 为鼓组件单元31的框体(第一框体)31c的一部分的方式与鼓组件单元31的框体31c连 结。感光鼓11的支承轴lie由鼓组件单元31的感光体支承部31b支承。当从正侧面观察位于感光部Ila的两侧的感光体支承部31b的调色剂盒13Y、13M、 13C、13K侧的端面31d和端面31e时,支承轴lie的中心轴与由感光体支承部31b的端面 31d或者端面31e形成的外形线所成的锥角θ 3均为锐角(0< θ 3 < 90° )。当从正侧面观察调色剂盒13Υ、13Μ、13C、13Κ的框体(第二框体)13f的端面13g 时,支承轴32b的中心轴与由框体13f的端面13g形成的外形线所成的锥角θ 4为锐角(0< Θ4<90° ),与感光体支承部31b的端面31d的锥角θ 3相同。调色剂盒13Y、13M、13C、13K的框体(第二框体)13h的鼓组件单元31侧的端面 13j与端面13g、31d、31e不同,是与显影辊32对感光鼓31施力的方向正交的面。在端面 13j上设有螺纹孔41。调整部件43设有能够沿显影辊32的支承轴32b的轴向移动的长孔 的调整孔42,通过将螺钉44贯穿插入于调整孔42、并使该螺钉44旋装于螺纹孔41,调整 部件43被固定于端面13j。在利用与显影辊32的支承轴32b正交 的方向上的多个弹簧37 对支承显影辊32的支承轴32b的调色剂盒13Y、13M、13C、13K的框体13h施力的状态下,调 色剂盒13Y、13M、13C、13K的框体13h的一方与鼓组件单元31的感光体支承部31b抵接,调 色剂盒13Y、13M、13C、13K的框体13h的另一方经由调整部件43与感光体支承部31b抵接。当调整部件43被固定于框体13h时,在调整部件43的与框体13h的端面13j接触 的面的相反侧的面上,在比调整孔42更靠近显影部32a的部分设有随着靠近显影部32a而 下降的倾斜面43a。当从正侧面观察倾斜面43a时,框体13h的端面13 j与由倾斜面43a形 成的外形线所形成的锥角9 5为锐角(0< Θ5<90° ),与感光体支承部31b的端面31e 所成锥角θ 3相同。本实施方式中的感光鼓11与显影辊32的表面间距离Ds的调整方法与第一实施 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中的基于滚子部件36、36ζ的移动进行的调整不同。通过使调整部件 43沿与显影辊32的支承轴32b的轴向相同的方向移动进行调整。具体地说,当使调整部件43朝接近显影辊32的方向移动时,与调整部件43抵接 的感光体支承部31b侧的Ds增加。接着,在沿着支承轴lie的方向对感光鼓11进行调整, 以使框体13f和与该框体13f接触的感光体支承部31b、以及调整部件43和与该调整部件 43接触的感光体支承部31b分别对齐。结果,显影辊32朝背离感光鼓11的方向移动,表面 间距离Ds变长。相反,当使调整部件43朝背离显影辊32的方向移动时,显影辊32朝接近感光鼓 11的方向移动。结果,表面间距离Ds变短。此处,θ 3和9 4相同,调整部件43的倾斜面和端面31^以及端面31(1和端面138 分别形成抵接部分。通过弹簧37的作用力,会产生各个抵接部分处面彼此偏移的方向的 力。但是,在调整部件43的倾斜面和端面31e、以及端面31d和端面13g上形成有倾斜面, 以便当感光鼓11和显影辊32位于平行的位置时,在各个抵接部分产生的偏移方向的力相 互抵消。通过该结构,能够容易地使感光鼓11和显影辊32维持平行。在以上述方式对感光鼓11与显影辊32之间的表面间距离Ds进行调整之后,将插 入于调整孔42的状态的螺钉44拧入螺纹孔41,由此将调整部件43固定于调色剂盒13Y、 13M、13C、13K 的框体 13h。如果构成为上述方式,则感光体11与显影辊32之间的表面间距离Ds的调整不依 赖于感光体11和显影辊32、或者是夹装于两个部件之间的部件的精度,能够容易且高精度 地对感光体11与显影辊32之间的表面间距离Ds进行调整。并且,即便是在将显影辊32装 配于感光体11之后,也能够通过使具有倾斜面43a的调整部件43移动来对Ds进行调整。 艮口,即便是在由于长期使用导致调整部件43磨损从而表面间距离Ds变化的情况下,也能够 通过使调整部件43移动来对表面间距离Ds进行补正。在以上的实施方式中,感光体支承部31b构成为能够沿感光鼓11的支承轴lie的轴向移动,但是,也可以形成为鼓组件单元31能够相对于装配有鼓组件单元31的主体侧的齿条沿支承轴lie的轴向摆动的结构。并且,也可以形成为装配有鼓组件单元31的齿条自 身能够相对于图像形成装置10的壳体沿支承轴lie的轴向摆动的结构。本发明并不限定于实施方式,能够进行各种变形。例如,也可以利用能够通过一 次操作使两方的滚子部件36朝相反的方向移动相同的变位量并进行固定的构造使滚子部 件36移动。并且,也可以通过对调色剂盒单元13整体施力而朝感光鼓11对显影辊32施 力。并且,感光体也可以形成为感光部和锥部绕固定支承于第一框体的第一支承轴旋转的 结构。锥部的角度θ在45°以下即可,如果角度θ较大的话则难以进行细微的调整。相 反,如果角度θ较小的话,则施加于滚子部件36的力变小,滚子部件36未被稳定地固定, 结果,难以使表面间距离Ds保持恒定,因此,优选角度θ大约为5 30°。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具备感光体,该感光体具备由第一框体支承的第一支承 轴、由该第一支承轴支承的感光部、以及在该感光部的两侧具有第一锥面的锥部;显影辊, 该显影辊与所述感光体对置,具备由第二框体支承为能够旋转的第二支承轴,并且,所述显 影辊能够以沿与所述第二支承轴正交的方向接近所述感光体或者从所述感光体离开的方 式移动;滚子部件,该滚子部件在所述显影辊的两侧与所述第二支承轴同轴地配置,能够沿 所述第二支承轴的轴向移动,并且具备抵接于所述第一锥面的第二锥面;移动单元,该移动 单元使所述滚子部件在所述第二支承轴上移动;以及施力单元,该施力单元朝所述感光体 对所述显影辊施力。根据该结构,感光体由第一框体支承。显影辊由第二框体支承为能够旋转,并在由 朝感光体施力的施力部件施力的状态下与感光体对置配置。通过该施力,锥部与滚子部件 抵接,所述锥部在感光体的感光部的两端具有第一锥面,第二支承轴插入于所述滚子部件, 所述滚子部件设置在能够在第二支承轴上移动的显影辊的两侧,并且具有第二锥面,感光 体与显影辊之间的表面间距离保持恒定。通过使用移动单元使滚子部件在第二支承轴上移 动,能够根据滚子部件在第二支承轴上移动的移动量和锥部的角度使感光体与显影辊之间 的表面间距离变化。这样,能够容易且高精度地对感光体与显影辊之间的表面间距离进行 调整。优选所述移动单元是具有内周面和外周面的轴承,所述内周面支承所述第二支承 轴,所述外周面设有第二螺纹部,所述第二螺纹部与设于所述第二框体的内部的第一螺纹 部旋装。这样,当驱动显影辊时,被朝感光体施力的滚子部件的第二锥面抵接于感光体的锥 部的第一锥面,由此,滚子部件在第二支承轴上被施加有朝显影辊的外侧方向的力,第二支 承轴同轴地插入于滚子部件。结果,滚子部件在第二支承轴上移动并与轴承抵接。当利用 第二螺纹部使轴承相对于第二框体的第一螺纹部进退时,滚子部件也在抵接于轴承的状态 下进退。由于滚子部件的第二锥面与锥部的第一锥面抵接,因此第一支承轴与第二支承轴 之间的距离与由第二螺纹部引起的轴承的进退量对应的增减。结果,能够容易且高精度地 对感光体与显影辊之间的表面间距离进行调整。优选所述移动单元是在内周面设有第四螺纹部的所述滚子部件自身,所述第四螺 纹部与设于所述第二支承轴的第三螺纹部旋装。通过该结构,能够利用仅由滚子部件和第 二支承轴构成的简易的构造容易且高精度地对感光体与显影辊之间的表面间距离进行调iF. ο优选所述第一锥面是从所述感光部朝两端面沿所述第一支承轴的轴向以前端变 细的方式延伸的圆锥面,所述第二锥面以与所述第一锥面通过彼此的棱线抵接的方式设 置。本发明的其他的图像形成装置具备感光体,该感光体具备由第一框体支承的第 一支承轴,并且能够沿所述第一支承轴方向移动;显影辊,该显影辊与所述感光体对置,具 备由第二框体支承为能够旋转的第二支承轴,并且,所述显影辊能够以沿与所述第二支承 轴正交的方向接近所述感光体或者从所述感光体离开的方式移动;施力单元,该施力单元 朝所述感光体对所述显影辊施力;以及调整部件,该调整部件对所述感光体与所述显影辊 之间的表面间距离进行调整,该调整部件配置于所述第一框体和所述第二框体之间,以能 够移动的方式安装于所述第一框体或者所述第二框体中的任一方,该调整部件与所述第一 框体或者所述第二框体中的另一方抵接的部分是相对于移动方向倾斜的倾斜面。根据该结构,调整部件与支承感光体的第一框体和支承显影辊的第二框抵接并被 夹在第一框体和第二框体之间,并以能够移动的方式设置。并且,由于调整部件具有相对于 移动方向倾斜的倾斜面,因此当调整部件在与支承感光体的第一框体和支承显影辊的第二 框抵接并被夹在第一框体和第二框体之间的状态下移动时,能够对第一框体和第二框体之 间的间隔进行变更。由此,能够容易且高精度地对感光体与显影辊之间的表面间距离进行 调整。优选所述第一框体和所述第二框体具有能够相互抵接且相对于所述施力单元施 力的施力方向倾斜的端面,所述调整部件的倾斜面以及所述第一框体和所述第二框体的倾 斜的端面朝下述方向倾斜所述方向是通过所述施力单元的作用力在抵接部分产生的偏移 方向的力相互抵消的方向。通过该结构,能够更加容易且高精度地决定并维持感光体与显 影辊的相对位置。根据本发明,感光体与显影辊之间的表面间距离Ds的调整不依赖于感光体和显 影辊、或者是夹装于两个部件之间的部件的精度,能够容易且高精度地对感光体与显影辊 之间的表面间距离Ds进行调整。并且,即便是在将显影辊装配于感光体之后,也能够通过 使具有锥面的滚子部件或调整部件移动来对Ds进行调整。即,即便是在由于长期使用导致 滚子部件磨损、或者调整部件偏移从而表面间距离Ds变化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使滚子部 件移动来对表面间距离Ds进行补正。
权利要求
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具备感光体,该感光体具备由第一框体支承的第一支承轴、由该第一支承轴支承的感光部、以及在该感光部的两侧具有第一锥面的锥部;显影辊,该显影辊与所述感光体对置,具备由第二框体支承为能够旋转的第二支承轴,并且,所述显影辊能够以沿着与所述第二支承轴正交的方向接近所述感光体或者从所述感光体离开的方式移动;滚子部件,该滚子部件与所述第二支承轴同轴地配置在所述显影辊的两侧,能够沿所述第二支承轴的轴向移动,并且具备抵接于所述第一锥面的第二锥面;移动单元,该移动单元使所述滚子部件在所述第二支承轴上移动;以及施力单元,该施力单元朝所述感光体对所述显影辊施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单元是具有内周面和外周面的轴承,所述内周面支承所述第二支承轴,所述 外周面设有第二螺纹部,所述第二螺纹部与设于所述第二框体的内部的第一螺纹部旋装在一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单元是在内周面设有第四螺纹部的所述滚子部件自身,所述第四螺纹部与设 于所述第二支承轴的第三螺纹部旋装在一起。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锥面是从所述感光部朝两端面并沿着所述第一支承轴的轴向以前端变细的 方式延伸的圆锥面,所述第二锥面以与所述第一锥面通过彼此的棱线抵接的方式设置。
5.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具备感光体,该感光体具备由第一框体支承的第一支承轴,并且能够沿所述第一支承轴方 向移动;显影辊,该显影辊与所述感光体对置,具备由第二框体支承为能够旋转的第二支承轴, 并且,所述显影辊能够以沿着与所述第二支承轴正交的方向接近所述感光体或者从所述感 光体离开的方式移动;施力单元,该施力单元朝所述感光体对所述显影辊施力;以及调整部件,该调整部件对所述感光体与所述显影辊之间的表面间距离进行调整,该调 整部件配置于所述第一框体和所述第二框体之间,以能够移动的方式安装于所述第一框体 或者所述第二框体中的任一方,该调整部件与所述第一框体或者所述第二框体中的另一方 抵接的部分是相对于移动方向倾斜的倾斜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框体和所述第二框体具有能够相互抵接且相对于所述施力单元施力的施力 方向倾斜的端面,所述调整部件的倾斜面以及所述第一框体和所述第二框体的倾斜的端面朝下述方向 倾斜所述方向是通过所述施力单元的作用力在抵接部分产生的偏移方向的力相互抵消的 方向。
全文摘要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图像形成装置,其具备感光体,该感光体具备由第一框体支承的第一支承轴、由该第一支承轴支承的感光部、以及在该感光部的两侧具有第一锥面的锥部;显影辊,该显影辊与感光体对置,具备由第二框体支承为能够旋转的第二支承轴,并且,所述显影辊能够以沿与第二支承轴正交的方向接近感光体或者从感光体离开的方式移动;滚子部件,该滚子部件在显影辊的两侧与第二支承轴同轴地配置,能够沿第二支承轴的轴向移动,并且具备抵接于第一锥面的第二锥面;移动单元,该移动单元使滚子部件在第二支承轴上移动;以及施力单元,该施力单元朝感光体对显影辊施力。
文档编号G03G15/01GK101840178SQ20101013848
公开日2010年9月22日 申请日期2010年3月19日 优先权日2009年3月19日
发明者木谷英幸, 藤本辽一 申请人:柯尼卡美能达商用科技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