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色剂盒及使用其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55972阅读:12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调色剂盒及使用其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激光束打印机、复合机等图像形成装置中使用的调色剂盒以及使用该调色剂盒的图像形成装置,尤其是涉及可更换地安装的调色剂料斗、调色剂瓶等收容调色 剂的调色剂盒以及使用该调色剂盒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利用了静电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一般包括带电工序、曝光工序、显 影工序、转印工序、剥离工序、清洁工序、除电工序以及定影工序等处理工序。在这样构成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形成图像的工序,例如通过带电装置使被驱动旋 转的感光体的表面均勻带电(带电工序),通过曝光装置向带电了的感光体表面照射激光 而形成静电潜影(曝光工序)。然后,通过显影装置将感光体上的静电潜影显影而在感光 体表面上形成调色剂图像(显影工序)。通过转印装置将感光体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转 印材料上(转印工序),之后通过定影装置加热,从而将调色剂图像固定到转印材料上(定 影、剥离工序)。此外,残留在感光体表面上的转印残留调色剂由清洁装置除去并回收到预 定的回收部(清洁工序),并且清洁后的感光体表面由除电装置除去残留电荷,以备下一次 图像形成(除电工序)。作为使感光体上的静电潜影显影的显影剂,一般使用仅由调色剂构成的单成分显 影剂、由调色剂和载体构成的双成分显影剂。单成分显影剂由于不使用载体,因此不需要均勻混合调色剂和载体的搅拌机构 等,所以具有显影装置简单的优点。但是,存在调色剂的带电量难以稳定等缺点。而双成分显影剂由于需要用于均勻混合调色剂和载体的搅拌机构等,因此具有显 影装置复杂的缺点。但是,调色剂的带电量的稳定性、对高速机的适应性优异,因此经常用 于高速图像形成装置、彩色图像形成装置。近年来,为了响应用户对节能、高画质化的要求,而经常使用软化温度低、体积平 均粒径为5 9 μ m的小粒径调色剂。这种调色剂可以进行低温下的定影,对高分辨率化、粒状感的降低等高画质化有 效,但存在调色剂的流动性低、难以控制从调色剂盒向显影装置的调色剂补给量的问题。尤其是存在以下问题虽然为了提高调色剂的流动性而在调色剂中添加了添加 剂,但却因作为调色剂盒的调色剂排出部件使用的海绵状的供给辊和调色剂间的摩擦,导 致调色剂的添加剂埋藏在调色剂粒子中,而使流动性极端下降。因此,对于这种问题,作为现有技术例如公开了以下技术利用螺杆状的搅拌传送 部件进行调色剂供给(参照专利文献1 JP特开2001-83802号公报);通过使用螺杆状的调 色剂排出部件来代替海绵状的供给辊,而减少补给调色剂时供给部件和调色剂的摩擦(专 利文献2 =JP特开2008-216360号公报)。但是,若使用专利文献1所述的这种螺杆状的调色剂排出部件,则在将调色剂在 高温环境下长期放置后等调色剂流动性下降了的状态下,使螺杆状的调色剂排出部件旋转时,会存在以下问题调色剂不从调色剂排出口排出而压缩,产生调色剂排出部件不能动的现象(以下称为“锁定”)。

发明内容
本发明正是鉴于上述现有的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防止调色剂 盒内的调色剂排出部件锁定、能够进行稳定的调色剂补给的调色剂盒以及使用该调色剂盒 的图像形成装置。用于解决上述问题的本发明的调色剂盒以及使用该调色剂盒的图像形成装置如 下。本发明的第一方式是一种调色剂盒,其包括用于收容调色剂的调色剂收容部; 具有调色剂排出口的调色剂排出部;和调色剂传送螺杆,具有旋转轴和螺旋叶片,用于将上 述调色剂收容部内的上述调色剂传送到上述调色剂排出部,上述螺旋叶片具有位于上述调 色剂排出口的上部的第一螺旋叶片部以及位于上述调色剂收容部的第二螺旋叶片部,上述 第一螺旋叶片部的调色剂传送方向下游侧的第一调色剂推出面相对于上述旋转轴的轴线 方向形成为第一倾斜角度,上述第二螺旋叶片部的上述调色剂传送方向下游侧的第二调色 剂推出面相对于上述旋转轴的上述轴线方向形成为第二倾斜角度,上述第一倾斜角度小于 上述第二倾斜角度。此外,本发明的第二方式优选,上述第一螺旋叶片部的调色剂传送方向上游侧的 面(第一调色剂推出面的背面)相对于位于上述调色剂传送方向下游侧的上述旋转轴的轴 线形成为第三倾斜角度,上述第三倾斜角度超过了 90度。此外,本发明的第三方式优选,上述第一螺旋叶片部的第一螺距比上述第二螺旋 叶片部的第二螺距长。此外,本发明的第四方式是一种图像形成装置,通过电子照相方式利用调色剂形 成图像,其包括感光鼓,在表面形成静电潜影;显影装置,向上述感光鼓的上述表面的上 述静电潜影供给调色剂而形成调色剂图像;调色剂盒,经由调色剂补给部件向上述显影装 置补给调色剂;转印装置,将上述感光鼓表面的上述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上;以及 定影装置,使转印的上述调色剂图像定影到上述记录介质上,作为上述调色剂盒使用第一 方式 第三方式所述的调色剂盒。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式,在上述调色剂排出口上部,第一调色剂推出面的第一倾 斜角度较缓,因此通过调色剂传送螺杆的旋转而从第一调色剂推出面作用到调色剂的力 (调色剂受到的力)中,沿着调色剂传送螺杆的轴线方向的力(传送调色剂的力)弱,向设 置调色剂排出口的调色剂排出部的内周壁方向的推出力高。其结果,调色剂难以向调色剂 传送螺杆的轴线方向压缩,同时调色剂容易从调色剂排出口排出,因此可以防止因压缩的 调色剂引起的调色剂传送螺杆的锁定。此外,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式,在调色剂排出口上部、在第一调色剂推出面的背面 侧形成凹陷为锐角的空间(压力缓和区),因此能够通过该空间缓和由调色剂传送方向上 游侧的螺旋叶片的推出力产生的对调色剂的压缩力,能够防止调色剂的压缩。此外,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式,调色剂传送螺杆旋转1圈时传送的调色剂的传送 距离,在调色剂排出上部比在调色剂收容部内长,因此单位容积的调色剂量较少,所以可以缓和由调色剂传送方向上游侧的螺旋叶片的推出力产生的调色剂的压缩力,可以防止调色剂的压缩。此外,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式,可以防止用于将上述调色剂盒内的调色剂排出到 外部的调色剂排出口附近的调色剂在传送调色剂的调色剂传送螺杆的压力的作用下压缩 并成块、而锁定上述调色剂传送螺杆,因此可以进行切实的调色剂补给动作。从而,能够获 得预定的调色剂浓度,可以稳定地进行高品位的图像输出。


图1是表示使用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调色剂盒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整体结构的说明 图。图2是表示搭载于上述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具备调色剂盒的调色剂盒单元的结构 的立体图。图3A是表示上述调色剂盒的结构的侧面剖视图。图3B是图3A的向视A1-A2剖视图。图3C是图3A的向视B1-B2剖视图。图4是表示构成上述调色剂盒的螺旋钻的结构的侧视图。图5是表示在上述调色剂盒的调色剂排出部配置的螺旋叶片的结构的局部详细 图。图6A是表示上述螺旋叶片的调色剂传送方向下游侧的面的倾斜角度的说明图。图6B是表示上述螺旋叶片的调色剂传送方向上游侧的面的倾斜角度的说明图。图7是表示由上述螺旋钻的螺旋叶片的调色剂推出面作用于调色剂上的力分量 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

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图1是实施发明的一例,是表示使用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调色剂盒的图像形成装置 的整体结构的说明图。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100包括在表面形成静电潜影的感光鼓 101a,101b,101c,IOld(有时总称为“感光鼓101”);向感光鼓101表面的静电潜影供给调 色剂而形成调色剂图像的显影装置102a,102b,102c,102d(有时总称为“显影装置102”); 经由调色剂补给管105a,105b,105c,105d(有时总称为“调色剂补给管105”)向显影装置 102补给调色剂的调色剂盒200 ;经由中间转印带将感光鼓101表面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纸 张上的二次转印辊(转印装置)14 ;以及使转印的调色剂图像定影到纸张上的定影装置15。 该图像形成装置100通过电子照相方式利用调色剂形成图像。首先,对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0的整体结构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0,根据经由通信网络等从外部发送的图像数据等 输入命令中含有的图像数据,作为可视图像在预定的片材(记录纸)上形成多色或单色的 图像。如图1所示,该图像形成装置100包括曝光单元E ;通过该曝光单元E形成了潜影的相当于图像承载体的感光鼓101 (101a IOld);显影装置102 (102a 102d);带电辊 103a 103d (有时总称为“带电辊103”);清洁单元104a 104d (有时总称为“清洁单元 104”);中间转印带11;一次转印辊13a 13d(有时总称为“一次转印辊13”);二次转印 辊14 ;定影装置15 ;纸张传送路径PI、P2、P3 ;供纸盒16 ;手动供纸盘17 ;排纸盘18 ;以及 调色剂盒20等。在图像形成装置100中处理的彩色图像的图像数据,是与黑色⑷、青色(C)、品红 色(M)以及黄色⑴的4色的各色相对应的图像数据,在图像形成部55a 55d(有时总 称为“图像形成部55”)中,利用与各彩色图像数据对应的各色调色剂来进行可视图像的形 成。因此,显影装置102 (102a 102d)、感光鼓101 (IOla IOld)、带电辊103 (103a 103d)、清洁单元104 (104a 104d),分别设置4个以形成与各色对应的4种潜影。各图像形成部55a 55d是同样的结构,例如,黑色的图像形成部55a由感光鼓 101a、显影装置102a、带电辊103a、转印辊13a以及清洁单元104a等构成。该图像形成部 55a 55d在中间转印带11的移动方向(副扫描方向)上排列成一例。另外,上述符号a d中,a对应于黑色、b对应于青色、c对应于品红色、d对应于 黄色,由根据这些符号区分的上述各机构,构成4个图像形成站。作为本实施方式的曝光装置的曝光单元E包括未图示的半导体激光器、多棱镜4、 第一反射镜7以及第二反射镜8等,分别向感光鼓IOla IOld照射根据黑色、青色、品红 色及黄色的各色相的图像数据调制了的激光束等光束。在感光鼓IOla IOld上分别形成基于黑色、青色、品红色及黄色的各色相的图像 数据的静电潜影。在本实施方式中,曝光单元E是使用包括激光照射部及反射镜的激光扫描单元 (LSU)的手法的单元,但也可以使用利用了将发光元件排列成阵列状的例如EL、LED写入头 的手法的单元。感光鼓101配设在曝光单元E的上方,是大致圆筒形状的图像承载体,由未图示的 驱动机构和控制机构控制成向预定方向旋转。此外,感光鼓101在基材上形成有光电导层。例如,将由铝等制作的金属鼓作为基 材,在其外周面上薄膜状地形成有非晶硅(a-Si)、硒(Se)、有机光半导体(OPC)等光电导 层。另外,感光鼓101的结构并不特别限定于上述结构。带电辊103是使感光鼓101表面均勻带电为预定电位的接触方式的带电器。在本 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作为带电器使用了接触型的辊型的带电辊103,但也可以代替带电 辊103,而使用充电型、刷型的带电器。显影装置102向形成有静电潜影的感光鼓101的表面供给调色剂,将静电潜影显 影成调色剂图像。显影装置102a 102d分别收纳黑色、青色、品红色及黄色的各色相的调 色剂,将分别形成于感光鼓IOla IOld上的各色相的静电潜影显影成黑色、青色、品红色 及黄色的各色相的调色剂图像。清洁单元104通过润滑剂等除去/回收在显影/图像转印后残留在感光鼓101表 面的调色剂。中间转印带11配置在感光鼓101的上方,用厚度100 150 μ m左右的薄膜形成为环状。并且,架设在驱动辊Ila和从动辊lib之间而形成环状的移动路径。中间转印带11的外周面依次与感光鼓101d、感光鼓101c、感光鼓1Olb以及感光鼓1Ola相对。在隔着该中间转印带11而与各感光鼓1Ola 1Old相对的位置上,配置有一次转 印辊13a 13d。中间转印带11与感光鼓IOla IOld相对的位置分别是一次转印位置。为了将承载于感光鼓1Ola 1Old表面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1上,向 一次转印辊13a 13d通过恒压控制施加与调色剂的带电极性相反极性的一次转印偏压。 从而,形成于感光鼓101 (101a IOld)上的各色相的调色剂图像依次重叠转印到中间转印 带11的外周面,而在中间转印带11的外周面形成全彩色的调色剂图像。而在输入了黄色、品红色、青色及黑色的各色相中的仅一部分色相的图像数据时, 仅在4个感光鼓IOla IOld中与输入的图像数据的色相对应的感光鼓101中,进行静电 潜影和调色剂图像的形成。例如,在形成黑白图像时,仅在与黑色的色相对应的感光鼓IOla 中进行静电潜影的形成以及调色剂图像的形成,在中间转印带11的外周面上仅转印黑色 的调色剂图像。各一次转印辊13a 13d是用导电性的弹性材料(例如EPDM、发泡聚氨酯等)覆 盖以直径8 1Omm的金属(例如不锈钢)为素材的轴的表面而构成的,通过导电性的弹性 材料向中间转印带11均勻地施加高电压。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转印电极使用了一次转印 辊13a 13d,但除此以外也可以使用刷等。在各一次转印位置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1的外周面的调色剂图像,伴随中间转印 带11的旋转,被传送到作为与二次转印辊14的相对位置的二次转印位置。二次转印辊14在形成图像时,以预定的夹持压力压接中间转印带11的外周面,该 中间转印带11的内周面被驱动辊Ila支撑。为了稳定地获得该夹持压力,二次转印辊14或 中间转印带驱动辊Ila的任一方由金属等硬质材料构成,另一方由弹性辊等软质材料(弹 性橡胶辊或发泡性树脂辊等)构成。从供纸盒16或手动供纸盘17供给的纸张在二次转印辊14和中间转印带11之间 通过时,向二次转印辊14施加与调色剂的带电极性(-)相反极性(+)的高电压。这样,各感光鼓101 (101a IOld)上的静电潜影由与各色相对应的调色剂显影, 分别成为调色剂图像,这些调色剂图像在中间转印带11上层叠。之后,层叠的调色剂图像 通过中间转印带11的旋转而移动到传送来的纸张和中间转印带11的接触位置上,并通过 配置于该位置的二次转印辊14,将调色剂图像从中间转印带11的外周面转印到纸张上。通过中间转印带11和感光鼓101的接触而附着到中间转印带11上的调色剂中、 从中间转印带11向纸张转印调色剂图像时未转印而残留在中间转印带11上的调色剂,成 为在下一工序中产生调色剂的混色的原因,因此由中间转印带清洁单元12除去并回收。在中间转印带清洁单元12中作为与中间转印带11接触的例如清洁部件而设置有 清洁刮刀。该清洁刮刀接触的部分的中间转印带11从里侧由中间转印带从动辊lib支撑。作为可视图像转印了调色剂图像的纸张,被引导到具有加热辊15a和加压辊15b 的定影装置15,并在加热辊15a和加压辊15b之间通过而受到加热及加压处理。由此,成为 可视图像的调色剂图像牢固地定影在纸张的表面。定影了调色剂图像的纸张由排纸辊18a 排出到排纸盘18上。
在图像形成装置100中设置有大致竖直方向的纸张传送路径P1,用于将收纳于供 纸盒16中的纸张经由二次转印辊14和中间转印带11之间以及定影装置15而传送到排纸 盘18。在纸张传送路径P 1中配置有将供纸盒16内的纸张逐张地取出到纸张传送路径 Pl内的拾取辊16a ;将取出的纸张向上方传送的传送辊rio ;将传送来的纸张以预定的时序 引导到二次转印辊14和中间转印带11之间的定位辊19 ;以及将纸张排出到排纸盘18的 排纸辊18a。此外,在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内部,在手动供纸盘17到定位辊19之间形成了配置 有拾取辊17a和传送辊rlO的纸张传送路径P2。进而,在从排纸辊18a到纸张传送路径Pl 中的定位辊19的上游侧之间形成了纸张传送路径P3。排纸辊18a向正反双方向旋转自如,在将图像形成于纸张的单面的单面图像形成 时、以及将图像形成于纸张的双面的双面图像形成中的第2面图像形成时,被向正转方向 驱动,将纸张排出到排纸盘18。而在双面图像形成中的第1面图像形成时,排纸辊18a在纸张的后端通过定影装 置15之前被向正转方向驱动后,在夹持纸张的后端部的状态下被向反转方向驱动,而将纸 张引导到纸张传送路径P3内。从而,在双面图像形成时将仅在一面形成有图像的纸张在正 反面以及前后端反转了的状态下引导到纸张传送路径Pl。定位辊19将从供纸盒16或手动供纸盘17供给、或经由纸张传送路径P3传送的 纸张,以与中间转印带11的旋转同步的时序,引导到二次转印辊14和中间转印带11之间。 因此,定位辊19在感光鼓101、中间转印带11的动作开始时停止旋转,在中间转印带11的 旋转之前供给或传送的纸张在使前端与定位辊19抵接的状态下停止在纸张传送路径Pl内 的移动。之后,定位辊19以在二次转印辊14和中间转印带11压接的位置上纸张的前端部 和中间转印带11上形成的调色剂图像的前端部相对的时序,开始旋转。另外,在所有图像形成部55a 55d中进行图像形成的全彩色图像形成时,一次转 印辊13a 13d使中间转印带11与全部感光鼓IOla IOld压接。仅在图像形成部55a中进行图像形成的黑白图像形成时,仅一次转印辊13a使中 间转印带11与感光鼓IOla压接。接下来参照附图对调色剂盒200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图2是搭载于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具备调色剂盒的调色剂盒单元的 结构的立体图。图3A是表示上述调色剂盒的结构的侧面剖视图。图3B是图3A的向视 A1-A2剖视图。图3C是图3A的向视B1-B2剖视图。图4是表示构成上述调色剂盒的螺旋 钻的结构的侧视图。图5是表示在上述调色剂盒的调色剂排出部配置的螺旋叶片的结构的 局部详细图。图6A是表示上述螺旋叶片的调色剂传送方向下游侧的面的倾斜角度的说明 图。图6B是表示上述螺旋叶片的调色剂传送方向上游侧的面的倾斜角度的说明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调色剂盒200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100中所搭载的调 色剂盒单元20中。在图像形成装置100的主体侧设置有用于导入从调色剂盒200排出的调色剂的调 色剂补给管(调色剂补给部)105。调色剂补给管105被配置于在调色剂盒200安装于调色剂盒单元20中的状态下与调色剂盒200的后述的调色剂排出口 204a相对的位置。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调色剂补给管105的下方配置有显影装置102,通过该 调色剂补给管105向显影装置102供给调色剂。该调色剂补给管105在中间转印带11的 宽度方向上配置于中间转印带11的外侧。如图2所示,调色剂盒单元20形成为上部开放的箱形,在其内部收容4个调色剂 盒200,该4个调色剂盒200分别收容黑色(K)、青色(C)、品红色(M)及黄色(Y)的4色的 调色剂。调色剂盒200沿着中间转印带宽度方向(箭头A方向)较长地形成,分别在与显 影装置102(102a 102d)相对的位置沿着中间转印带传送方向(箭头B方向)并列设置。调色剂盒单元20在中间转印带宽度方向的一端侧具有用于对调色剂盒200定位 的止动板20b,在另一端侧具有用于使各个调色剂盒200向止动板20b侧移动并保持各个调 色剂盒200的锁定杆20a。锁定杆20a在单纯地载置有调色剂盒200的状态下成为倾倒的状态。在将调色剂 盒200可使用地安装到调色剂盒单元20中时,通过抬起锁定杆20a而使调色剂盒200向箭 头F方向移动,在推压到止动板20b的状态下被保持。 如图3A、图3B、图3C所示,调色剂盒200包括用于收容调色剂的调色剂容器(调色 剂收容部)201、螺旋钻(调色剂传送螺杆)202、调色剂排出口 204a、挡板203、搅拌桨207。 另外,图3A的符号“F” “R”表示图像形成装置100中的调色剂盒200的安装位置关系,符 号“F”表示图像形成装置100的面前侧(操作侧),符号“R”表示图像形成装置的里侧。如图3A所示,调色剂容器201包括在内部收容调色剂的、作为纵截面大致矩形的 箱形空间的调色剂收容部206,在其长度方向的一端,从调色剂收容部206向外侧突出地设 置有用于形成调色剂排出口 204a的调色剂排出部204。如图3C所示,调色剂排出部204构成为形成了具有圆形纵截面形状的内部空间的 大致圆筒状。如图3B所示,在调色剂收容部206内部,螺旋钻202和搅拌桨207被旋转自 如地平行支撑。如图3A、图4所示,螺旋钻202包括旋转轴202a、螺旋叶片202b、驱动齿轮202c, 在调色剂容器201的下部从调色剂收容部206跨越至调色剂排出部204而配置。即,螺旋 钻202位于调色剂排出口 204a的上部。以下有时将旋转轴202a的轴线延伸的方向简称为 轴线方向。螺旋叶片202b通过旋转而将调色剂容器201内部的调色剂向调色剂排出口 204a传送。驱动齿轮202c向调色剂排出部204的外部突出配置,传递未图示的设于图像形成 装置主体的马达的驱动力。如图3B所示,搅拌桨207是绕与螺旋钻202大致平行地配置的旋转轴207a而沿 着该旋转轴207a的轴线等间隔地设置有4个搅拌叶片207b的搅拌部件,可以通过旋转搅 拌叶片207b而将调色剂收容部206内的调色剂弄松散。调色剂排出口 204a在调色剂排出部204的周壁的底部开口形成为矩形状,将由螺 旋钻202传送来的调色剂排出到调色剂盒200的外部。挡板203是用于开闭调色剂排出口 204a的挡板部件,由大致矩形状的板状部件构成,在调色剂容器201的下部的外侧可沿调色剂容器201的长度方向滑动地设置。在通常 状态下由未图示的弹簧部件等向关闭调色剂排出口 204a的位置施力。并且,在将调色剂盒 200安装到图像形成装置100中时,与安装调色剂盒200的动作连动而打开调色剂排出口 204a。即,在将调色剂盒200安装到调色剂盒单元20中时,通过调色剂容器201相对于 调色剂补给管105向大致水平方向移动,挡板203向大致水平方向移动。并且,调色剂排出 口 204a在配置于与调色剂补给管105相对的位置时,该调色剂排出口 204a被打开,成为能 够从调色剂补给管105的上面补给调色剂的状态。在此,参照附图对螺旋钻202的螺旋叶片202b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如图3A、图4、图5所示,螺旋叶片202b包括具有梯形截面的传送用螺旋叶片 202ba(第二螺旋叶片部)和具有大致平行四边形截面的排出用螺旋叶片202bb(第一螺旋 叶片部)。传送用螺旋叶片202ba设置于调色剂收容部206内。排出用螺旋叶片202bb设置 于调色剂排出部204内。如图6A、图6B所示,排出用螺旋叶片202bb具有作为推出调色剂的作用面发挥作 用的调色剂推出面(调色剂传送方向下游侧的面第一调色剂推出面)202bba、和调色剂推 出面202bba的背面(调色剂传送方向上游侧的面)202bbb。如图6A所示,调色剂推出面202bba相对于旋转轴202a的轴线方向形成为倾斜角 度Θ1(第一倾斜角度)。更具体地说,调色剂推出面202bba和比调色剂推出面202bba靠 向调色剂传送方向上游侧的旋转轴202a的轴线所成的角形成为倾斜角度θ 1。S卩,倾斜角度θ 1是在同一纵截面中调色剂推出面202bba和与背面202bbb连续 的调色剂传送方向上游侧的旋转轴202a的表面(调色剂传送方向上游侧旋转轴表面)所 成的角。如图6B所示,背面202bbb和比背面202bbb靠向调色剂传送方向下游侧的轴线 所成的角形成为倾斜角度Θ2(第三倾斜角度)。即,倾斜角度θ 2是在同一纵截面中背面 202bbb和与调色剂推出面202bba连续的调色剂传送方向下游侧的旋转轴202a的表面(调 色剂传送方向下游侧旋转轴表面)所成的角。此外,背面202bbb和比背面202bbb靠向调色剂传送方向上游侧的旋转轴202a的 上述轴线所成的角形成为与倾斜角度θ 1不同的角度。在本实施方式中,使倾斜角度θ 1为45°以下,倾斜角度θ 2为135°以上。如图6Α所示,传送用螺旋叶片202ba的调色剂推出面(第二调色剂推出 面)202baa相对于旋转轴202a的轴线方向形成为倾斜角度θ 11(第二倾斜角度)。更具体 地说,调色剂推出面202baa和比调色剂推出面202baa靠向调色剂传送方向上游侧的旋转 轴202a的上述轴线所成的角形成为倾斜角度θ 11。即,倾斜角度θ 11是在同一纵截面中调色剂推出面202baa和与调色剂推出面 202baa的背面连续的调色剂传送方向上游侧的旋转轴202a的表面(调色剂传送方向上游 侧旋转轴表面)所成的角。倾斜角度θ 1如图6Α所示形成为比倾斜角度θ 11小。通过将排出用螺旋叶片202bb的背面202bbb的倾斜角度θ 2设为超过90°的角度,如图5所示,在背面202bbb和上述调色剂传送方向上游侧旋转轴表面之间形成凹陷为 锐角的压力缓和区205。此外,如图3A、图4所示,在调色剂排出口 204a的上部设置的排出用螺旋叶片 202bb的螺距(第一螺距)p2形成为比调色剂收容部206内设置的传送用螺旋叶片202ba 的螺距(第二螺距)Pl长。在此,螺距(螺旋叶片间距)是指,以螺旋叶片202b和旋转轴202a的接点为基准, 螺旋叶片202b绕旋转轴202a旋转一周时,向旋转轴202a的轴线延伸的方向(以下有时称 为“轴线方向”)推进的距离。通过这样构成,螺旋钻202旋转1圈时传送的调色剂的传送距离,在调色剂排出口 204a上部比在调色剂收容部206内长,因此在调色剂排出部204内的螺距间的单位容积的 调色剂量(调色剂密度)较少,所以可以缓和通过调色剂传送方向上游侧的传送用螺旋叶 片202ba的推出力而产生的调色剂的压缩力,可以防止调色剂在调色剂排出口 204a的上部 的压缩。如图1所示,如上构成的调色剂盒200配置在显影装置102的上方,与调色剂补给 管105连接而向显影装置102供给调色剂。接下来参照附图对螺旋钻202的调色剂传送时的作用进行详细说明。图7是表示由本实施方式的螺旋钻的螺旋叶片的调色剂推出面作用到调色剂上 的力分量的说明图。如图7所示,排出用螺旋叶片202bb的调色剂推出面202bba的倾斜角度θ 1较缓 地(45°以下)形成,因此在倾斜角度θ 1小于45°时,从排出用螺旋叶片202bb的调色剂 推出面202bba作用到调色剂的力F中,旋转轴202a的径向分量Fb大于旋转轴202a的轴 线方向分量Fa,因此在调色剂排出部204内传送的调色剂被向设有调色剂排出口 204a的调 色剂排出部204的周壁推出。在倾斜角度Θ1为45°时也起到相同的作用效果。此外,如图6A所示,排出用螺旋叶片202bb的倾斜角度θ ι形成为比传送用螺旋 叶片202ba的倾斜角度θ 11小,因此由排出用螺旋叶片202bb的调色剂推出面202bba作 用到调色剂的轴线方向分量Fa小于传送用螺旋叶片202ba的轴线方向分量的力,因此在调 色剂排出部204内向螺旋钻202的轴线方向传送的调色剂难以压缩,并且容易从调色剂排 出口 204a排出。由于如上构成,根据本实施方式,在调色剂盒200中,螺旋钻202的螺旋叶片202b 具有位于调色剂收容部206的传送用螺旋叶片202ba和位于调色剂排出部204a上部的排 出用螺旋叶片202bb,通过将排出用螺旋叶片202bb的调色剂推出面202bba相对于旋转 轴202a的轴线方向的倾斜角度θ 1形成为小于位于调色剂收容部206的传送用螺旋叶片 202ba的调色剂推出面202baa相对于旋转轴202a的轴线方向的倾斜角度θ 11,而能够使 向轴线方向传送的调色剂难以压缩,并且能够使调色剂容易从调色剂排出口 204a排出,因 此可以防止因压缩的调色剂引起的螺旋钻202的锁定。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使排出用螺旋叶片202bb的调色剂推出面202bba和 旋转轴202a所成的倾斜角度θ 1小于45°,并使排出用螺旋叶片202bb的背面202bbb的 倾斜角度Θ2为超过90°的角度,可以在背面202bbb侧形成压力缓和区205,可以通过在 该空间内收容调色剂而缓和由传送用螺旋叶片202ba的推出力产生的调色剂的压缩力。
进而,根据本实施方式,在螺旋叶片202b中,在调色剂排出部204内设置的排出用螺旋叶片202bb的螺距p2形成为比调色剂收容部206内设置的传送用螺旋叶片202ba的 螺距Pl长,从而螺旋钻202旋转1圈时传送的调色剂的传送距离,在调色剂排出部204的 调色剂排出口 204a上部比在调色剂收容部206内长,因此单位容积的调色剂量较少,所以 可以缓和由传送用螺旋叶片202ba的推出力产生的调色剂的压缩力,可以防止调色剂的压 缩。以上,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将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应用于图1所示的 图像形成装置100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只要是利用调色剂盒向显影装置进行调色剂补给 的图像形成装置即可,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结构的图像形成装置,也可以展开为其他结构的 图像形成装置等。例如,也可以应用于仅能形成黑白图像的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如上所述,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可以在权利要求所示的范围内进行各种 变更。即,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的范围内组合了适当变更的技术手段而得到的实施方式 也包含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
权利要求
一种调色剂盒,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收容调色剂的调色剂收容部;具有调色剂排出口的调色剂排出部;和调色剂传送螺杆,具有旋转轴和螺旋叶片,用于将上述调色剂收容部内的上述调色剂传送到上述调色剂排出部,上述螺旋叶片具有位于上述调色剂排出口的上部的第一螺旋叶片部以及位于上述调色剂收容部的第二螺旋叶片部,上述第一螺旋叶片部的调色剂传送方向下游侧的第一调色剂推出面相对于上述旋转轴的轴线方向形成为第一倾斜角度,上述第二螺旋叶片部的上述调色剂传送方向下游侧的第二调色剂推出面相对于上述旋转轴的上述轴线方向形成为第二倾斜角度,上述第一倾斜角度小于上述第二倾斜角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色剂盒,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螺旋叶片部的调色剂传送方向上游侧的面相对于位于上述调色剂传送方向 下游侧的上述旋转轴的轴线形成为第三倾斜角度, 上述第三倾斜角度超过了 90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色剂盒,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螺旋叶片部的第一螺距比上述第二螺旋叶片部的第二螺距长。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调色剂盒,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螺旋叶片部的第一螺距比上述第二螺旋叶片部的第二螺距长。
5.一种图像形成装置,通过电子照相方式利用调色剂形成图像,其特征在于, 包括感光鼓,在表面形成静电潜影;显影装置,向上述感光鼓的上述表面的上述静电潜影供给调色剂而形成调色剂图像; 调色剂盒,经由调色剂补给部件向上述显影装置补给调色剂; 转印装置,将上述感光鼓表面的上述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上;以及 定影装置,使转印的上述调色剂图像定影到上述记录介质上, 作为上述调色剂盒使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色剂盒。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调色剂盒及使用其的图像形成装置。本发明的调色剂盒包括用于收容调色剂的调色剂收容部;具有调色剂排出口的调色剂排出部;和螺旋钻,具有旋转轴和螺旋叶片,用于将调色剂收容部内的调色剂传送到调色剂排出部。上述螺旋叶片具有位于上述调色剂排出口的上部的第一螺旋叶片部以及位于上述调色剂收容部的第二螺旋叶片部,上述第一螺旋叶片部的调色剂传送方向下游侧的第一调色剂推出面相对于上述旋转轴的轴线方向形成为第一倾斜角度,上述第二螺旋叶片部的上述调色剂传送方向下游侧的第二调色剂推出面相对于上述旋转轴的上述轴线方向形成为第二倾斜角度,上述第一倾斜角度小于上述第二倾斜角度。
文档编号G03G15/00GK101989058SQ20101023970
公开日2011年3月23日 申请日期2010年7月27日 优先权日2009年7月30日
发明者奥田健 申请人:夏普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