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间转印体和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56180阅读:12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中间转印体和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间转印体和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在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采用如下方法通过使用调色剂使静电潜影保 持体上的静电潜影显影来得到调色剂像,将该调色剂像向记录介质转印,从而在记录介质 上形成调色剂像。作为图像形成装置中的转印方法,使用如下的转印方法转印在静电潜影 保持体上形成的调色剂像,通过隔着记录介质与担持输送调色剂像的中间转印带相对的转 印部,利用静电力使调色剂像移动,由此使调色剂像转印到记录介质上。而且,为了除去将 调色剂像转印至记录介质后残留在中间转印带的外周面上的残留调色剂,设置有带清洁装 置。作为带清洁装置,刮板(blade)方式的带清洁装置被广泛使用。刮板方式的带清 洁装置是通过使板状的清洁刮板与中间转印带的担持调色剂像的面抵接来刮取残留在中 间转印带的外周面上的残留调色剂的带清洁装置。在这样的刮板方式的带清洁装置中,在 中间转印带的外周面的表面粗糙度大的情况下,会发生清洁刮板的抵接部分被挂在中间转 印带的外周面而清洁刮板自身破损、清洁刮板随着中间转印带的旋转而卷起的反转现象 等,从而使得残留调色剂的除去效率下降。清洁刮板卷起的反转现象,在清洁刮板的该清 洁刮板与中间转印带的抵接部分中的、与中间转印带的宽度方向端部对应的部分显著地发 生。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在日本特开平11-95567号公报中,公开有如下的图像形成 装置,该图像形成装置使以与中间转印带的宽度方向平行的方式设置的清洁刮板、与形成 有在宽度方向延伸的台阶而表面粗糙度大的中间转印带抵接,使中间转印带在清洁刮板与 该中间转印带的抵接部分的摩擦系数变小的方向旋转。但是,在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近年来,为了提高中间转印带的调色剂 像担持能力、调色剂像的对于记录介质的转印性,越来越使用在由聚酰亚胺等构成的基体 的表面形成有弹性层的中间转印带。在将具有弹性层的中间转印带用于日本特开平11-95567号公报所公开的图像形 成装置的情况下,清洁刮板与中间转印带的外周面的弹性层抵接。在日本特开平11-95567号公报所公开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使中间转印带在清洁 刮板与该中间转印带的抵接部分的摩擦系数变小的方向旋转,因此,清洁刮板以在中间转 印带的外周面上形成的台阶高的区域和在中间转印带的外周面上形成的台阶低的区域依 次反复的方式与中间转印带抵接,除去残留调色剂。因此,在清洁刮板的该清洁刮板与中间转印带外周面的抵接位置从台阶高的区域 向低的区域变化时,清洁刮板在中间转印带的外周面上弹起,不仅从中间转印带刮取的残 留调色剂飞散,而且存在清洁刮板的抵接部分从中间转印带的外周面陷入厚度方向内部的 问题。中间转印带的外周面的弹性层是容易发生弹性变形的层,因此,清洁刮板的抵接部分尤其是清洁刮板的宽度方向端部,会从中间转印带的外周面过于陷入厚度方向内部。这样, 如果清洁刮板的抵接部分陷入中间转印带的外周面,则发生清洁刮板的反转现象,从而使 得残留调色剂的除去效率下降。此外,在清洁刮板随着中间转印带的旋转而在中间转印带 的外周面上弹起的情况下,清洁刮板与中间转印带的外周面的台阶高的区域和中间转印带 的外周面的台阶低的区域的边界部分不抵接,因此,不能除去残留在该边界部分的残留调 色剂,从而不能获得均勻地清洁中间转印带的外周面的性能。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中间转印体和设置有该中间转印体的图像形 成装置,其中,该中间转印体包括具有弹性层的中间转印带;和除去残留调色剂的带清洁 部,该中间转印体不仅能够防止残留调色剂飞散,还能够获得利用带清洁部均勻地清洁中 间转印带的外周面的性能,并且能够防止残留调色剂的除去效率下降。本发明是一种中间转印体,其特征在于
包括中间转印带和带清洁部,其中,该中间转印带为无端状的中间转印带,由多个支撑辊架设而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设 置,在外周面担持输送调色剂像,并且,该中间转印带包括基体;形成于基体表面的弹性 层;和多个突出部,该多个突出部从弹性层的表面向外侧突出,与中间转印带的旋转方向平 行地延伸且遍及弹性层的全周地设置,并且在中间转印带的宽度方向排列形成,该多个突 出部的突出高度的最小值为2. Ομπι以上,该多个突出部的突出高度的最大值为6. Ομπι以 下,且该多个突出部的顶面的宽度尺寸的最小值为2. Ομπι以上,该多个突出部的顶面的宽 度尺寸的最小值为6. Ομπι以下,该带清洁部在调色剂像被转印在记录介质后除去残留在中间转印带的外周面上 的残留调色剂,该带清洁部包括清洁刮板,其由板状弹性部件形成且与中间转印带的外周 面抵接,用于除去残留调色剂,并且,该清洁刮板的作为与中间转印带的外周面抵接的端边 (即,端部的边)的抵接边为直线状,以与中间转印带的宽度方向平行的方式设置,并且抵 接边的边长比中间转印带的宽度方向上的弹性层的宽度长;和箱体,其支撑清洁刮板的抵 接边以外的端边,收容清洁刮板除去的残留调色剂。根据本发明,中间转印体包括担持输送调色剂像的中间转印带;和具备与中间 转印带的外周面抵接而除去残留调色剂的清洁刮板的带清洁部。中间转印带是在基体的表 面形成有弹性层的无端状的带部件,在上述弹性层的表面设置有与中间转印带的旋转方向 平行延伸的多个突出部。该突出部的突出高度的最小值为2. Ομπι以上,突出高度的最大 值为6. 0 μ m以下且顶面的宽度尺寸的最小值为2. 0 μ m以上,顶面的宽度尺寸的最大值为 6. Ομ 以下。在这样的中间转印体中,清洁刮板在与具有规定的宽度尺寸和突出高度、形成于 弹性层的表面上的突出部的顶面接触的状态下,与中间转印带的外周面抵接,能够除去残 留调色剂。即,清洁刮板在突出部的顶面滑动,不会在中间转印带的外周面上弹起,能够除 去残留调色剂。因此,中间转印体除了防止由清洁刮板刮取的残留调色剂飞散以外,还能够 获得利用清洁刮板均勻地清洁中间转印带的外周面的性能。此外,清洁刮板形成为作为与中间转印带的外周面抵接的端边的抵接边为与中间转印带的宽度方向平行的直线状,并且边长比中间转印带的宽度方向上的弹性层的宽度 长。由此,能够防止清洁刮板的与中间转印带的外周面抵接的抵接边过于陷入容易弹性变 形的弹性层的厚度方向内部。因此,中间转印体能够防止清洁刮板随着中间转印带的旋转 而被卷起的反转现象的发生,能够提高残留调色剂的除去效率。此外,在本发明中,优选采用如下方式上述清洁刮板被形成为上述抵接边的边 长比将中间转印带的宽度方向上的弹性层的宽度和蛇行宽度相加而得的长度长。根据本发明,设置于中间转印体的清洁刮板形成为抵接边的边长比将中间转印 带的宽度方向上的弹性层的宽度和蛇行宽度相加而得的长度长。在由多个支撑辊架设的状 态下被旋转输送的中间转印带存在在蛇行的同时被旋转输送的情况。通过形成为清洁刮 板的抵接边的边长比将中间转印带的宽度方向上的弹性层的宽度和蛇行宽度相加而得的 长度长,即使在中间转印带在蛇行的同时被旋转输送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与中间转印带 的外周面抵接的抵接边过于陷入弹性层的厚度方向内部。因此,中间转印体即使在中间转 印带在蛇行的同时被旋转输送的情况下,也能够获得均勻地清洁中间转印带的外周面的性 能,并且能够防止清洁刮板随着中间转印带的旋转而被卷起的反转现象的发生,能够提高 残留调色剂的除去效率。此外,在本发明中,优选采用如下方式上述中间转印带形成为宽度方向上的基体的宽度比弹性层的宽度长,上述清洁刮板形成为上述抵接边的边长为中间转印带的宽度方向上的基体的宽 度以下。根据本发明,设置于中间转印体的清洁刮板形成为,抵接边的边长为中间转印带 的宽度方向上的基体的宽度以下。由此,能够防止清洁刮板不必要地变大,能够实现中间转 印体的紧凑化(小型化)。此外,在本发明中,优选上述清洁刮板设置为上述抵接边以线压14. 7 44. IN/ m(l. 5 4. 5gf/mm)与中间转印带的外周面抵接。根据本发明,设置于中间转印体的清洁刮板被设置成上述抵接边以线压14. 7 44. lN/m(1.5 4. 5gf/mm)与中间转印带的外周面抵接。由此,中间转印体能够充分发挥清 洁中间转印带的外周面的性能。当清洁刮板的抵接边的线压不足14.7N/m(1.5gf/mm)时, 存在对中间转印带的外周面的清洁性能下降,发生清洁不良的问题。当线压超过44. IN/ m(4. 5gf/mm)时,存在发生清洁刮板被卷起的反转现象的问题。此外,在本发明中,优选上述清洁刮板的抵接边以中间转印带的弹性层相对于其 厚度以1.0 10%的比例变形的方式抵接。根据本发明,设置于中间转印体的清洁刮板的抵接边以中间转印带的弹性层相对 于其厚度按1.0 10%的比例变形的方式抵接。由此,中间转印体能够充分发挥清洁中间 转印带的外周面的性能。此外,本发明是以包括上述中间转印体为特征的图像形成装置。根据本发明,图像形成装置设置有包括中间转印带和带清洁部的本发明的中间转 印体。由此,图像形成装置能够长期且稳定地形成不存在基于中间转印带的清洁不良的图 像不良的高画质图像。本发明的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通过以下详细说明和附图能够变得很明白。


图1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中间转印体的结构的图。图2A 图2C是表示中间转印带的制造顺序的图。图3是制作弹性层时使用的弹性层用模具的展开图。图4是表示从与中间转印带的表面垂直的方向观看时的清洁刮板与中间转印带的位置关系的图。图5是表示从中间转印带的宽度方向观看时的清洁刮板与中间转印带的位置关系的图。图6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的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中间转印体)图1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中间转印体70的结构的图。中间转印 体70包括担持输送调色剂像的中间转印带311、和除去残留在中间转印带311的外周面上 的残留调色剂的清洁部60。中间转印带311构成为由多个支撑辊架设,但是在本发明中,中间转印带311是无 端状的带部件,由作为后述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构成部件的一个部件的转印辊和对置辊323 架设而形成环状的移动路径,随着对置辊323的旋转被向旋转方向A旋转输送。对置辊323 为了提高与中间转印带311的摩擦力而在圆筒部323a(厚度2. 0 3. Omm)表面设置橡胶 层323b (厚度100 500 μ m),并由驱动部323d绕旋转轴323c旋转驱动。而且,本实施方式的中间转印带311在中空圆筒状的基体311b的表面形成有弹性 层311a,并在上述弹性层311a的表面设置有多个突出部311c。图2A 图2C是表示中间转印带311的制造顺序的图。此外,图3是制作弹性层 311a时使用的弹性层用模具402的展开图。中间转印带311能够使用构成基体311b的材料以及构成弹性层311a和突出部 311c的材料,利用挤压成型来制作,但是在制作具有膜厚较大的弹性层311a的中间转印带 311的情况下,如图2A 图2C所示,优选利用离心成型来制作。就具有弹性层311a的中间 转印带311而言,弹性层311a与记录用纸的凹凸对应地弹性变形,并且中间转印带311与 调色剂像以覆盖并包围调色剂像的方式接触,因此能够使转印性良好。另外,在具有弹性层 311a的中间转印带311,弹性层311a的表面成为调色剂像担持区域。此处,构成调色剂像 的调色剂的体积平均粒径为5 10 μ m。在利用离心成型制作中间转印带311的情况下,首先,如图2A所示,在使用基体 311b的构成材料离心成型之后,从基体用模具401脱模,从而制作基体311b。接着,如图2B 所示,在旋转的圆筒状弹性层用模具402的内表面涂敷弹性层311a和突出部311c的构成 材料,并从弹性层用模具402脱膜,从而制作形成有突出部311c的弹性层311a。此处,如 图3所示,弹性层用模具的内部包括作为基准的面的基准面402a ;从基准面402a起与弹 性层311a的厚度相对应的凹部即第一凹部402b ;和从第一凹部402b起与突出部311c的突出高度相对应的凹部即第二凹部402c。通过使用这样构成的弹性层用模具402,能够制 作形成有突出部311c的弹性层311a。而且,如图2C所示,通过使形成有突出部311c的弹性层311a覆盖基体311b,能够 制作中间转印带311。此外,中间转印带311的基体311b由聚酰亚胺、聚碳酸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PBT)、聚苯硫醚(PPS)与尼龙的混合树脂、聚酰胺酰亚胺等树脂构成,厚度为80 μ m,体积 电阻率为IOkiQ · cm,表面电阻率为IOki Ω/square。此外,中间转印带311的弹性层311a和突出部311c由氯丁橡胶(CR橡胶)、聚氨 酯橡胶构成,弹性层311a的厚度优选为100 400 μ m。当弹性层311a的厚度不足100 μ m 时,弹性层311a的与记录用纸的凹凸对应的弹性变形性劣化,提高转印性的效果不充分。 当弹性层311a的厚度超过400 μ m时,可能会影响到中间转印带311的旋转周速度,在中间 转印带311的直线区域部分和、与转印辊以及对置辊323接触的曲率部分,周速度平衡性变 差,可能发生图像转印偏移、记录用纸的输送不良的情况。此处,返回图1,详细说明形成于弹性层311a的表面上的突出部311c。此外,图4 是表示从与中间转印带311的表面垂直的方向观看的情况下的清洁刮板61与中间转印带 311的位置关系的图。图5是表示从中间转印带311的宽度方向观看的情况下的清洁刮板 61与中间转印带311的位置关系的图。突出部311c设置为,从弹性层311a的表面向外侧突出,并与中间转印带311的旋 转方向A平行地延伸、遍及弹性层311a的全周。在本实施方式中,4个突出部311c在中间 转印带311的宽度方向上空出相等间隔(60 70mm)排列形成。此外,各突出部311c的截 面形状并无特别限定,能够从半圆形、梯形、正方形、长方形等中选择,本实施方式中为正方 形。而且,各突出部311c的顶面的宽度尺寸W5的最小值为2. 0 μ m以上,且最大值为 6. Oym以下。进一步,各突出部311c的突出高度Hl的最小值为2. 0 μ m以上,且最大值为 6. Oym以下。在中间转印体70,后述的清洁刮板61能够以与具有上述规定的宽度尺寸和突出 高度且形成于弹性层311a的表面上的突出部311c的顶面接触的状态与中间转印带311的 外周面抵接,除去残留调色剂。即,清洁刮板61在突出部311c的顶面滑动,能够除去残留 调色剂而不会在中间转印带311的外周面上弹起。因此,中间转印体70除了防止由清洁刮 板61刮取的残留调色剂飞散以外,还能够获得利用清洁刮板61均勻地清洁中间转印带311 的外周面的性能。此外,在清洁刮板61与中间转印带311的外周面抵接而除去残留调色剂时,由于 清洁刮板61的按压力,突出部311c按压变形,其高度和宽度尺寸发生变化。考虑该突出部311c的按压变形,需要对顶面的宽度尺寸W5和突出高度Hl进行 设定,通过在上述范围设定宽度尺寸W5和突出高度H1,能够充分地除去由体积平均粒径为 5 10 μ m的调色剂引起的残留调色剂。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突出部311c虽然与中间转印带311的旋转方向A平行地 延伸且遍及全周地设置,但是并不必须遍及旋转方向A的全周地设置,也可以设置于旋转 方向A的一部分。
此外,中间转印带311也可以在形成有突出部311c的弹性层311a的表面进一步 设置有由PTFE(聚四氟乙烯)等氟树脂构成的覆盖层(厚度3 ΙΟμπι)。此外,中间转印体70包括用于除去残留在中间转印带311的外周面上的残留调色 剂的带清洁部60。带清洁部60包括清洁刮板61、捞取密封部件(scoop seal) 62和作为箱 体的废调色剂盒63。清洁刮板61是由弹性材料构成的板状部件,以与中间转印带311的外周面抵接的 方式设置。作为弹性材料,能够从合成树脂、橡胶等中适当地选择具有恰当的弹性的材料。 而且,清洁刮板61的与中间转印带311的外周面抵接的端边即抵接边形成为与中间转印带 311的宽度方向平行的直线状。在本实施方式中,清洁刮板61是由聚氨酯橡胶构成的长方 形的板状弹性部件,厚度为2mm左右。作为长方形的弹性部件的清洁刮板61的长边方向是中间转印带311的宽度方向, 与长边方向垂直的方向是清洁刮板61的短边方向。在这样的清洁刮板61中,短边方向上 的一个端部61a成为与中间转印带311的外周面抵接的抵接边。而且,清洁刮板61通过短 边方向上的另一个端部61b与废调色剂盒63的开口端部连接而被废调色剂盒63支撑。此处,在本实施方式中,清洁刮板61的短边方向上的一个端部61a以与中间转印 带311的与对置辊323接触的区域的外周面抵接的方式设置。进一步,清洁刮板61设置 为,从短边方向上的另一个端部61b朝向短边方向上的一个端部61a的方向是与中间转印 带311的旋转方向A相对的方向。这样构成的清洁刮板61,在弹性弯曲的状态下短边方向上的一个端部61a与中间 转印带311的与对置辊323接触的区域的外周面抵接,机械地刮取残留在转印处理后的中 间转印带311的外周面的残留调色剂,清洁中间转印带311的外周面。而且,清洁刮板61形成为,长边方向上的宽度即短边方向上的一个端部61a的宽 度(抵接边的边长)Wl比中间转印带311的宽度方向上的弹性层311a的宽度W2长。由此, 能够防止清洁刮板61的与中间转印带311的外周面抵接的部分即短边方向上的一个端部 61a过于陷入容易弹性变形的弹性层311a的厚度方向内部。因此,中间转印体70能够获 得均勻地清洁中间转印带311的外周面的性能,并且能够防止清洁刮板61随着中间转印带 311的旋转而卷起的反转现象的发生,能够提高残留调色剂的除去效率。此外,因为能够防 止清洁刮板61的反转现象,所以能够防止清洁刮板61和中间转印带311损伤。此处,优选清洁刮板61的短边方向上的一个端部61a的宽度Wl对弹性层311a的 宽度W2的比例((W1/W2) X100)设定为大于100%且为105%以下。此外,优选清洁刮板61以如下方式形成短边方向上的一个端部61a的宽度Wl比 将中间转印带311的宽度方向上的弹性层311a的宽度W2和蛇行宽度W4相加而得的长度 长。存在如下情况以被架设在对置辊323与转印辊之间的状态被旋转输送的中间转印带 311,在蛇行的同时被旋转输送。清洁刮板61的短边方向上的一个端部61a的宽度Wl形成 为比将中间转印带311的宽度方向上的弹性层311a的宽度W2和蛇行宽度W4相加而得的 长度长,由此,即使在中间转印带311在蛇行的同时被旋转输送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与中 间转印带311的外周面抵接的部分即短边方向上的一个端部61a过于陷入弹性层311a的 厚度方向内部。因此,中间转印体70即使在中间转印带311蛇行的同时被旋转输送的情况 下也能够获得均勻地清洁中间转印带311的外周面的性能,并且能够防止清洁刮板61随着中间转印带311的旋转而卷起的反转现象的发生,能够提高残留调色剂的除去效率。此外,优选清洁刮板61形成为短边方向上的一个端部61a的宽度Wl为中间转印 带311的宽度方向上的基体311b的宽度W3以下。由此,能够防止清洁刮板61不必要地变 大,能够实现中间转印体70的小型化。此外,优选清洁刮板61被设置成短边方向上的一个端部61a以线压14. 7 44. lN/m(l. 5 4. 5gf/mm)与中间转印带311的外周面抵接。由此,中间转印体70能够发 挥清洁中间转印带311的外周面的充分的清洁性能。当清洁刮板61的短边方向上的一个 端部61a的线压不足14. 7N/m(l. 5gf/mm)时,有可能存在对中间转印带311的外周面的清 洁性能下降,发生清洁不良的问题。当线压超过44. lN/m(4. 5gf/mm)时,有可能存在发生清 洁刮板61卷起的反转现象的问题。此外,优选清洁刮板61以中间转印带311的弹性层311a相对于其厚度以1. 0 10%的比例变形的方式抵接。具体而言,优选以下方式短边方向上的一个端部61a以使得 中间转印带311的外周面在厚度方向上在0. 8 1. 5mm的范围内变形的方式与中间转印带 311抵接,其中,该中间转印带311以与具有厚度为100 500 μ m的橡胶层323b的对置辊 323接触的方式设置,且在厚度为80 μ m的基体311b表面形成有厚度为100 400 μ m的弹 性层311a。由此,中间转印体70能够发挥清洁中间转印带311的外周面的充分的清洁性能。 当清洁刮板61的短边方向上的一个端部61a与中间转印带311的外周面抵接所引起的变 形量Tl不足0. 8mm时,存在对中间转印带311的外周面的清洁性能下降,发生清洁不良的 问题。当变形(歪曲)量Tl超过1. 5mm时,可能会发生清洁刮板61卷起的反转现象。此外,清洁刮板61优选为,在与中间转印带311的宽度方向垂直的假想平面中,向 中间转印带311的外周面延伸的短边方向的延长线、与从短边方向的一个端部61a的与中 间转印带311外周面抵接的抵接位置朝向中间转印带311的旋转方向下游侧延伸的中间转 印带311的切线所形成的角即抵接角θ 1为7.0 13.0°。由此,中间转印体70能够发挥 清洁中间转印带311的外周面的充分的清洁性能。当抵接角θ 1不足7.0°时,存在对中 间转印带311的外周面的清洁性能下降,发生清洁不良的问题。当抵接角θ 1超过13. 0° 时,可能会发生清洁刮板61卷起的反转现象。废调色剂盒63是用于利用清洁刮板61将从中间转印带311刮取的残留调色剂作 为废调色剂收容的容器状的部件。被收容在废调色剂盒63的废调色剂通过废调色剂输送 螺杆(screw)(未图示)被输送到废调色剂废弃瓶(未图示)。清洁刮板61的短边方向上 的另一个端部61b与该废调色剂盒63的开口端部连接。捞取密封部件62的短边方向上的一个端部,相对于清洁刮板61在中间转印带311 的旋转方向上游侧,与中间转印带311的与对置辊323接触的区域的外周面轻轻抵接,不会 刮落中间转印带311的外周面上的残留调色剂而使残留调色剂向清洁刮板61的抵接部通 过。而且,捞取密封部件62能够防止由清洁刮板61刮取而被收容在废调色剂盒63中的废 调色剂从废调色剂盒63漏出。在本实施方式中,捞取密封部件62由厚度为0. Imm的聚氨 酯橡胶片构成。捞取密封部件62的短边方向上的另一个端部与废调色剂盒63的开口端部 连接。根据以上述方式构成的中间转印体70,清洁刮板61在突出部311c的顶面滑动,能够在中间转印带311外周面上无弹起地除去残留调色剂。进一步,中间转印体70不发生清 洁刮板61卷起(反转)的问题,就能够清洁具有容易弹性变形的弹性层311a的中间转印 带311的外周面上,能够有助于稳定地形成不会产生由清洁不良导致的图像不良的高画质 图像。(图像形成装置)图6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结构的图。图像形成 装置1是能够形成彩色图像的串列方式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装置1具有如下打 印功能根据从经由网络连接的PC(Personal Computer 个人计算机)等各种终端装置发 送的图像数据、通过扫描设备等原稿读取装置读取的图像数据,在成为记录介质的记录用 纸上形成彩色图像或黑白图像。图像形成装置1包括具有调色剂像形成部20和一次转印部31的图像形成站部 2 ;二次转印站部32 ;定影部4 ;用纸供给部5和排纸部6。为了与包含于彩色图像信息的黄 色(y)、品红色(m)、青色(c)和黑色(k)各颜色的图像信息对应,图像形成站部2被划分为 黄色图像用、品红色图像用、青色图像用和黑色图像用4个图像形成站。而且,在后述的中 间转印带311的旋转方向上依次并排设置有黄色图像用、品红色图像用、青色图像用和黑 色图像用的图像形成站。黄色图像用、品红色图像用、青色图像用和黑色图像用4个图像形成站各自具有 实质上相同的结构,根据与各颜色对应的图像数据形成黄色、品红色、青色和黑色的图像, 在中间转印带311上重叠,形成由4种颜色的调色剂构成的图像,在二次转印站部32将调 色剂像转印在记录用纸上。然后,通过在定影部4对记录用纸上的调色剂像进行加热加压, 在记录用纸上形成全彩色图像。为了与彩色图像信息中包含的黑色(k)、青色(c)、品红色(m)和黄色(y)各颜色 的图像信息对应,构成图像形成站部2的各部件各设置有4个。此处,与各颜色对应地各设 置有4个的各部件,在参照附图标记的末尾标注表示各颜色的字母加以区别,在总称的情 况下仅以参照附图标记表示。图像形成站部2具有调色剂像形成部20和一次转印部31。调色剂像形成部20包 括感光部21、带电部22、曝光单元23、显影部24和清洁装置25。带电部22、显影部24和清 洁装置25沿感光体21的旋转方向上依次配置。感光体21呈在表面具有OPC (Organic Photoconductor 有机光电导体)等感光 性材料的大致圆筒的鼓(drum)形状,配置于曝光单元23的上方,由驱动部和控制部以向规 定方向旋转驱动的方式控制。带电部22是用于使感光体21的表面以规定的电位均勻地带 电的电晕(scorotron)方式的带电器,接近感光体21的外周面地配置。曝光单元23具有如下功能根据从图像处理部(未图示)输出的图像数据,向在 带电部22被带电的感光体21的表面照射激光进行曝光,由此,使感光体21表面的曝光部 的电位降低,在该表面写入形成与图像数据相应的静电潜影。曝光单元23通过根据与各 颜色对应的图像形成站输入与黄色、品红色、青色或黑色对应的图像数据,形成与对应的颜 色相应的静电潜影。作为曝光单元23,除了使用具备激光照射部和反射镜的激光扫描单元 (LSU)以外,还能够使用将 EL(Electro Luminescence 电致发光)、LED (Light Emitting Diode 发光二极管)等发光元件排列为阵列状的写入装置(例如写入头)。
显影部24包括作为担持显影剂的显影剂担持体的显影辊;和收容显影剂的显影 槽。此处,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包括调色剂和载流子的二成分显影剂,利用该调色剂对由 曝光单元23形成于感光体21表面的静电潜影进行反转显影而形成调色剂像。另外,作为 显影剂,并不仅限于二成分显影剂,还能够使用一成分显影剂。此外,显影部24包括调色剂 瓶241,该调色剂瓶241收容分别与各颜色对应的调色剂,并根据调色剂的消耗量向显影槽 补给调色剂。显影辊以能够向调色剂能够向感光体21移动的显影区域输送显影剂的方式 构成。此外,收容于显影槽的显影剂中的调色剂带有与感光体21所带电的表面电位相同极 性的电。另外,感光体21所带电的表面电位的极性和使用的调色剂的带电极性在此处均为 负。清洁装置25用于在向中间转印带311转印调色剂后除去并回收残留在感光体21 的外周面上的调色剂,使由聚氨酯橡胶构成的清洁刮板与感光体21表面抵接。一次转印部31由包括中间转印带311和带清洁部60的上述中间转印体70与一 次转印辊313构成。如上所述,中间转印带311是无端状的带部件,由作为二次转印站部32的构成部 件的一个部件的转印辊321和对置辊323架设并形成环状的移动路径,其中,对置辊323以 与带清洁部60的清洁刮板61相对的方式设置,该中间转印带311随着对置辊323的旋转 而被旋转驱动。中间转印带311在与感光体21接触并通过感光体21时,被从隔着中间转印带311 与感光体21相对配置的一次转印辊313施加与感光体21表面的调色剂的带电极性相反极 性(此处为正极性)的转印偏压,在感光体21的表面形成的调色剂像被向中间转印带311 上转印并被担持。中间转印带311通过使形成于各颜色图像形成站的感光体21上的调色剂像对准 位置地重合,在表面的调色剂像担持区域(弹性层311a)内担持由4种颜色的调色剂构成 的调色剂像。由被担持于中间转印带311的外周面上的由4种颜色的调色剂构成的调色剂 像,通过中间转印带311进行旋转而被输送至二次转印站部32。带清洁部60在向二次转印站部32的记录用纸转印调色剂像后除去并回收残留在 中间转印带311的外周面上的残留调色剂。在二次转印站部32,二次转印辊322隔着中间转印带311与悬架中间转印带311 的转印辊321相对地配置。转印辊321在外径为30mm、厚度为0. 8mm的铝(A5052)圆筒端 部设置有导电性的树脂凸缘,以能够隔着滚珠轴承绕旋转轴旋转的方式被支撑。此外,转印 辊321从动于中间转印带311的旋转而旋转。而且,二次转印辊322隔着与被担持于中间 转印带311上的调色剂像的输送时间吻合地由供给用纸部5供给输送的记录用纸与中间转 印带311压接。该二次转印辊322与中间转印带311的压接部分成为转印压印(nip)部。 在被担持在中间转印带311上的调色剂像和记录用纸时间吻合地通过转印压印部时,向二 次转印辊322施加吸引调色剂的正电位(转印电场),使中间转印带311上的调色剂像向记 录用纸转印。定影部4设置于比二次转印站部32靠近记录用纸的输送方向下游侧,其包括加热 辊41和加压辊42。加热辊41设置为,能够由未图示的驱动部旋转驱动,对构成被转印到记 录用纸并被记录用纸担持的调色剂像的调色剂进行加热而使其熔融。在加热辊41的内部设置有未图示的加热部。加热部对加热辊41进行加热,使得加热辊41表面达到规定的温 度(加热温度)。能够对加热部使用例如加热器、卤素灯等。加压辊42以与加热辊41压接的方式设置,以能够从动于加热辊41的旋转驱动而 旋转的方式被支撑。加压辊42与加热辊41协作,使调色剂像定影在记录用纸上。此时,加 压辊42对记录用纸按压由于来自加热辊41的热而处于熔融状态的调色剂,由此辅助调色 剂像向记录用纸的定影。加热辊41和加压辊42的压接部是定影压印部。利用定影部4,在 二次转印站部32,转印有调色剂像的记录用纸被加热辊41和加压辊42夹持,在通过定影压 印部时,将调色剂像在加热状态下按压至记录用纸,由此,调色剂像被定影在记录用纸,从 而形成图像。用纸供给部5包括用纸给纸托盘51、拾取辊52、定位辊53、输送辊54和用纸引导 部件55。用纸给纸托盘51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1的铅垂方向下部,是贮存记录用纸的容器 状部件。作为记录用纸,能够列举普通纸、彩色复印用纸、投影仪(overhead projector)用 片材、明信片等。拾取辊52将贮存在用纸给纸托盘51中的记录用纸逐张取出,并向定位辊53输 送。定位辊53是以相互压接的方式设置的一对辊部件,将从拾取辊52输送的记录用纸以与 由中间转印带311担持的调色剂像被输送至转印压印部同步地输送给转印压印部的方式, 向规定记录用纸的输送路径的用纸引导部件55输送。输送至用纸引导部件55的记录用纸 被输向以相互压接的方式设置的一对辊部件即输送辊54,并被输送向转印压印部。排纸部6包括排出辊6a。排出辊6a设置在用纸输送方向上定影部4的定影压印 部的下游侧,将由定影部4定影图像后的记录用纸排出至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1的铅垂方 向上表面的排出托盘。排出托盘贮存图像已被定影的记录用纸。根据以上述方式构成的图像形成装置1,通过设置包括中间转印带311和带清洁 部60的上述中间转印体70,能够长期且稳定地形成没有由中间转印带311的清洁不良引起 的图像不良的高画质图像。(实施例)接着,列举实施例和比较例具体地说明本发明。将以下所示的实施例1 5的中 间转印体和比较例1 4的中间转印体安装于夏普株式会社制造的彩色复合机MX-7001N, 评价清洁刮板的卷起性、清洁性和用纸背面脏污性。(清洁刮板的卷起性)使彩色复合机工作至记录用纸的打印张数达到10万张。而且,按照打印张数的每 1万张,根据目视确认是否发生清洁刮板随着中间转印带的旋转而被卷起的反转现象。以下 是评价基准。◎即使在打印张数达到10万张的时刻,也不发生清洁刮板的反转现象。〇在打印张数达到10万张的时刻,发生了清洁刮板的反转现象,但是至打印张 数为9万张为止并不发生清洁刮板的反转现象。Δ 在打印张数为5 9万张的时刻,发生清洁刮板的反转现象。X 在打印张数为5万张以下时,发生清洁刮板的反转现象。(清洁性)使彩色复合机工作至记录用纸的打印张数达到10万张。而且,按照打印张数的每1万张,根据目视确认在已打印的图像和中间转印带是否发生纵条纹。以下是评价基准。◎即使在打印张数达到10万张的时刻,在打印图像和中间转印带也不产生纵条纹。〇在打印张数达到9万张的时刻,虽然在打印图像未发生纵条纹,但是在中间转 印带产生微小的条纹。Δ 在打印张数为5 9万张的时刻,在打印图像的两端产生宽度为0. 5mm的纵条纹。X 在打印张数为5万张以下时,在打印图像的两端产生宽度为2mm的纵条纹。(实施例1)以如下方式构成中间转印带和清洁刮板。[中间转印带]中间转印带形成为在宽度为357mm的由聚酰亚胺构成的基体的表面的宽度方向 上的中央部,形成有宽度为337mm、厚度为150 μ m、表面粗糙度(算术平均粗糙度Ra)为3nm 的由聚氨酯橡胶构成的弹性层,进一步,在弹性层的表面形成有4个突出部。4个突出部各 自以与中间转印带的旋转方向平行(与宽度方向垂直)且在宽度方向等间隔(间隔宽度 70mm)的方式设置。此外,各突出部截面形状为矩形、最小宽度尺寸为3.0 μ m、最大宽度尺 寸为4. 5 μ m、最小突出高度为3. 0 μ m、最大突出高度为4. 5 μ m。而且,中间转印带以220mm/sec的旋转周转速被旋转输送,蛇行宽度为0. 5 3mm 的范围。[清洁刮板]作为清洁刮板,使用长边方向上的宽度为340mm、短边方向上的宽度为9. 0mm、厚 度为2. 0mm、杨氏模量为8. 53MPa(870gf/mm2)的聚氨酯橡胶制的刮板。而且,清洁刮板的短 边方向上的一端(抵接边)以与中间转印带的外周面的与对置辊接触的区域抵接的方式配 置。此处,清洁刮板配设为朝向与中间转印带的旋转方向相对的方向,并且设其与中间转印 带的抵接角为9. 2。、抵接压(线压)为28. 4N/m(2. 9gf/mm)、弹性层的变形量为1. 2_。(实施例2)[中间转印带]除了弹性层的厚度为250μπι以外,与实施例1的中间转印带同样地构成。[清洁刮板]除了长边方向上的宽度为341mm以外,与实施例1的清洁刮板同样地构成。(实施例3)[中间转印带]除了弹性层的厚度为400 μ m以外,与实施例1的中间转印带同样地构成。[清洁刮板]除了长边方向上的宽度为342mm以外,与实施例1的清洁刮板同样地构成。(实施例4)[中间转印带]弹性层的厚度为75 μ m,在弹性层的表面上形成的各突出部的最小宽度尺寸为 2.0 μ m、最大宽度尺寸为4. 0 μ m、最小突出高度为2. 0 μ m、最大突出高度为4. 0 μ m,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的中间转印带同样地构成。[清洁刮板]与实施例1的清洁刮板同样地构成。(实施例5)[中间转印带]弹性层的厚度为420 μ m,在弹性层的表面上形成的各突出部的最小宽度尺寸为 4.0 μ m、最大宽度尺寸为6. 0 μ m、最小突出高度为4. 0 μ m、最大突出高度为6. 0 μ m,除此以 外,与实施例1的中间转印带同样地构成。[清洁刮板]与实施例1的清洁刮板同样地构成。(比较例1)[中间转印带]除了弹性层的宽度为331mm、厚度为250 μ m以外,与实施例1的中间转印带同样地 构成。[清洁刮板]除了长边方向上的宽度为与中间转印带的弹性层的宽度同样的331mm以外,与实 施例1的清洁刮板同样地构成。(比较例2)[中间转印带]除了弹性层的厚度为250 μ m以外,与实施例1的中间转印带同样地构成。[清洁刮板]除了长边方向上的宽度为比中间转印带的弹性层的宽度小的327mm以外,与实施 例1的清洁刮板同样地构成。(比较例3)[中间转印带]弹性层的厚度为250 μ m,在弹性层的表面上形成的各突出部的最小宽度尺寸和最 大宽度尺寸为不足2. 0 μ m、最小突出高度和最大突出高度为不足2. 0 μ m,除此以外,与实 施例1的中间转印带同样地构成。[清洁刮板]与实施例1的清洁刮板结构相同。(比较例4)[中间转印带]弹性层的厚度为250 μ m,在弹性层的表面上形成的各突出部的最小宽度尺寸为 5.0 μ m、最大宽度尺寸为7. 0 μ m、最小突出高度为5. 0 μ m、最大突出高度为7. 0 μ m,除此以 外,与实施例1的中间转印带同样地构成。[清洁刮板]除了长边方向上的宽度为341mm以外,与实施例1的清洁刮板同样地构成。(评价结果)表1表示评价结果。
(表 1)
权利要求
1.一种中间转印体,其特征在于 包括中间转印带和带清洁部,其中,该中间转印带为无端状的中间转印带,由多个支撑辊架设而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设置, 在外周面担持输送调色剂像,并且,该中间转印带包括基体;形成于基体表面的弹性层; 和多个突出部,该多个突出部从弹性层的表面向外侧突出,与中间转印带的旋转方向平行 地延伸且遍及弹性层的全周地设置,并且在中间转印带的宽度方向排列形成,该多个突出 部的突出高度的最小值为2. 0 μ m以上,该多个突出部的突出高度的最大值为6. 0 μ m以下, 且该多个突出部的顶面的宽度尺寸的最小值为2. Oym以上,该多个突出部的顶面的宽度 尺寸的最大值为6.0μπι以下,该带清洁部在调色剂像被转印在记录介质后除去残留在中间转印带的外周面上的残 留调色剂,该带清洁部包括清洁刮板,其由板状弹性部件形成且与中间转印带的外周面抵 接,用于除去残留调色剂,并且,该清洁刮板的作为与中间转印带的外周面抵接的端边的抵 接边为直线状,以与中间转印带的宽度方向平行的方式设置,并且抵接边的边长比中间转 印带的宽度方向上的弹性层的宽度长;和箱体,其支撑清洁刮板的抵接边以外的端边,收容 清洁刮板除去的残留调色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间转印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洁刮板形成为所述抵接边的边长比中间转印带的宽度方向上的弹性层的宽度 与蛇行宽度相加而得的长度长。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间转印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转印带形成为宽度方向上的基体的宽度比弹性层的宽度长,所述清洁刮板形成为所述抵接边的边长为中间转印带的宽度方向上的基体的宽度以下。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间转印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洁刮板设置为所述抵接边以线压14. 7 44. lN/m与中间转印带的外周面抵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间转印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洁刮板的抵接边以中间转印带的弹性层相对于其厚度按照1.0 10%的比例 变形的方式抵接。
6.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权利要求1记载的中间转印体。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中间转印体和图像形成装置。中间转印体(70)包括中间转印带(311)和设置有清洁刮板(61)的带清洁部(60)。在中间转印带(311)的弹性层(311a)的表面设置有与中间转印带(311)的旋转方向平行地延伸的多个突出部(311c)。此外,清洁刮板(61)形成为短边方向上的一个端部(61a)的宽度W1比中间转印带(311)的宽度方向上的弹性层(311a)的宽度W2长。
文档编号G03G21/00GK101995792SQ20101024850
公开日2011年3月30日 申请日期2010年8月5日 优先权日2009年8月5日
发明者田中知省 申请人:夏普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