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色剂容器以及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56688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调色剂容器以及图像形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设置在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或其复合机等的图像形成装置的 大致呈筒状的调色剂容器,以及设置该调色剂容器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在复印机等图像形成装置中,大多使用装卸自如地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 本体中的筒状调色剂容器(调色剂瓶)(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2)。在专利文献1,2中,更换自如地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本体的调色剂容器(调色 剂瓶)主要由容器本体(瓶本体)和盖部(被保持部)构成。专利文献1,2中的调色剂容器,当盖部相对装置本体偏离进行安装时,存在盖 部没有定位、调色剂容器产生设置不良的可能性。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4-1681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2-268344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提出来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在不影响调色剂 排出的合适位置使得盖部相对图像形成装置本体定位可靠的调色剂容器以及图像形成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以下技术方案(1) 一种调色剂容器,在以长度方向设为水平方向的状态下,设置为相对图像形 成装置本体装卸自如,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色剂容器包括筒状的容器本体,在上述长度方向的一端侧形成开口部,同时,收纳在内部的 调色剂向着上述开口部被运送;盖部,内揷上述容器本体的上述开口部,同时,在底部具备调色剂排出口,用 于将从上述容器本体的上述开口部排出的调色剂朝容器外,沿铅直方向下方排出;以及间门部件,保持在上述盖部的底部,通过从上述盖部侧向上述容器本体侧的上 述长度方向的相对移动,开放上述调色剂排出口,通过从上述容器本体侧向上述盖部侧 的上述长度方向的相对移动,关闭上述调色剂排出口;上述盖部包括第一孔部,作为上述图像形成装置本体中的该盖部的定位主基准,配设在其上 部,从与上述长度方向垂直的该盖部的端面沿上述长度方向延伸;第二孔部,作为上述图像形成装置本体中的该盖部的定位副基准,配设在其下 部,从与上述长度方向垂直的该盖部的端面沿上述长度方向延伸,使得不到达上述调色 剂排出口位置;以及第一限制部,在与上述长度方向垂直的截面看时,相对通过上述第一孔部的孔中心的假想垂线为线对称,从该盖部的外周面朝铅直方向上方突出,同时,沿上述长度 方向延伸,限制上述图像形成装置本体中的该盖部的与上述长度方向垂直的水平方向的 姿势。(2)在上述技术方案(1)所述的调色剂容器中,其特征在于上述盖部的上述第一限制部具备相对上述第一孔部的端面朝上述长度方向突出 的突出部。(3)在上述技术方案(2)所述的调色剂容器中,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限制部的上述突出部的前端形成锥状。(4)在上述技术方案(1)_(3)任何一项所述的调色剂容器中,其特征在于上述盖部进一步包括第二限制部,在与上述长度方向垂直的截面看时,配设在 通过连接上述第一孔部的孔中心和上述第二孔部的孔中心的假想线段的中点的假想水平 线上,从该盖部的外周面朝水平方向两侧突出,同时,沿上述长度方向延伸,限制上述 图像形成装置本体中的该盖部的回转方向的姿势。(5)在上述技术方案(4)所述的调色剂容器中,其特征在于上述盖部的第二限制部的上述长度方向的前端形成锥状。(6)在上述技术方案(1)_(5)任何一项所述的调色剂容器中,其特征在于上述盖部进一步包括圆柱状空洞,在其内部沿上述长度方向延伸形成;调色剂落下路径,从上述空洞下方的周面向着上述调色剂排出口,以一定的流 路面积形成柱状。(7)在上述技术方案(1)_(6)任何一项所述的调色剂容器中,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二孔部是将铅直方向作为长度方向的长孔。(8)在上述技术方案(1)_(7)任何一项所述的调色剂容器中,其特征在于上述盖部在与上述长度方向垂直的端面上,上述第一孔部和上述第二孔部之 间,设置存储电子信息的电子信息存储部件。(9)在上述技术方案(1)- 任何一项所述的调色剂容器中,其特征在于上述容器本体在其内周面具有螺旋状突起,且相对上述盖部可回转地被保持。(10) 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调色剂容器收纳部;上述技术方案(1)_(9)任何一项记载的调色剂容器,设置在上述调色剂容器收 纳部中。(11)在上述技术方案(10)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其特征在于上述调色剂容器收纳部包括插入口部;容器本体承受部;以及盖承受部;上述盖承受部包括第一销,与盖的第一孔部嵌合,从插入方向最上游部的壁向内侧突出;第二销,与盖的第二孔部嵌合,从插入方向最上游部的壁向内侧突出;以及
被嵌合部,与盖的第一限制部嵌合,从盖承受部的顶部朝下方突出,沿插入方 向延伸。(12)在上述技术方案(1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其特征在于上述盖承受部进一步包括盖围绕部,围住各盖;以及横槽,与第二限制部嵌合,从上述盖围绕部的侧壁凹下,沿上述插入方向延 伸。(13)在上述技术方案(1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其特征在于上述盖承受部进一步包括天线,其与电子信息存储部件通信,位于插入方向最 上游部的壁,处于第一销和第二销之间。下面说明本发明的效果。本发明设置闸门部件,沿着长度方向移动,开闭设在盖部底部的调色剂排出 口,同时,将作为盖部的定位主基准的第一孔部以及作为盖部的定位副基准的第二孔部 设在合适位置,在第一孔部附近设有限制盖部姿势的限制部。由此,能提供在对调色剂 排出没有影响的合适位置、可靠地进行盖部相对图像形成装置本体的定位的调色剂容器 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形态1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全体构成图。图2是表示成像部的截面图。图3是表示调色剂容器设置在调色剂补给装置的状态的模式图。图4是表示调色剂容器设置在调色剂容器收纳部的状态的概略立体图。图5是从斜上方表示调色剂容器的立体图。图6是从斜下方表示调色剂容器的立体图。图7是表示调色剂容器的六面图。图8是从盖部侧表示调色剂容器的正面图。图9A和图9B是表示调色剂容器的分解图。图10是表示调色剂容器的容器本体的立体图。图11是表示容器本体的开口部附近的放大立体图。图12是表示搅拌部件的立体图。图13是表示另一搅拌部件的立体图。图14是表示调色剂容器的盖部的立体图。图15是表示调色剂容器的盖部的另一立体图。图16是从与容器本体的连接部侧表示调色剂容器的盖部的立体图。图17是从与容器本体的连接部侧表示调色剂容器的盖部的另一立体图。图18是表示调色剂容器的闸门部件闭锁调色剂排出口的状态的立体图。图19是表示调色剂容器的闸门部件开放调色剂排出口的状态的立体图。图20是表示调色剂容器的闸门部件开放调色剂排出口的状态的立体图。图21是表示与调色剂容器向调色剂容器收纳部的安装动作连动的闸门部件开放动作的模式图。图22是表示闸门部件被取出状态的盖部的立体图。图23是表示盖部的第一部件的立体图。图24是表示盖部的第一部件的另一立体图。图25是表示盖部的第二部件的立体图。图26是表示闸门部件的立体图。图27是表示闸门部件的另一立体图。图28A和图28B是表示调色剂容器的盖部附近的截面图。图29是表示调色剂容器的盖部内部的立体图。图30是从盖部侧表示各种不同的调色剂容器插入到插入口部状态的正面图。图31是表示四色调色剂容器插入到插入口部状态的正面图。图32是表示调色剂容器收纳部的瓶承受部的立体图。图33是表示调色剂容器收纳部的瓶承受部的顶面图。图34是表示瓶承受部的最前部附近的放大立体图。图35是表示瓶承受部的最前部附近的另一放大立体图。图36是表示瓶承受部的最前部附近的又一放大立体图。图37是表示调色剂容器收纳部的盖承受部的立体图。图38是表示盖承受部的局部的放大立体图。图39是表示盖承受部的局部的另一放大立体图。图40是表示盖承受部的内部的立体图。图41是表示盖承受部的截面图。图42是表示调色剂容器安装在调色剂容器收纳部的状态的立体图。图43是表示在调色剂容器收纳部的闸门夹持机构、调色剂容器的闸门部件一边 嵌合一边开放调色剂排出口的状态的底面图。图44是继续图43的底面图。图45是继续图44的底面图。图46A-图46D是表示当调色剂容器安装动作进行时、相对盖部、盖承受部的各 部位涉及的顺序的模式图。图47是表示调色剂容器的盖部和调色剂容器收纳部的密封材料的概略立体图。图48A和图48B是表示另一实施形态的调色剂容器的盖部和调色剂容器收纳部 的密封材料的概略立体图。图49是表示本发明实施形态2的调色剂容器的盖部附近的立体图。图50是表示图49的盖部的正面图。图51是表示装卸图49的盖部的盖承受部的概略立体图。图52是表示本发明实施形态3的调色剂容器的盖部附近的立体图。图53是表示装卸图52的盖部的盖承受部的概略立体图。图54是表示从长度方向看本发明实施形态4的调色剂容器的盖部的概略截面 图。图55是表示图54的调色剂容器的盖部附近的截面图。图56是表示设置在图54的调色剂容器的调色剂排出口附近的可挠性部件的立体 图57是表示另一形态的调色剂容器的构成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形态,在以下实施形态中,虽然对构成 要素,种类,组合,位置,形状,数量,相对配置等作了各种限定,但是,这些仅仅是 例举,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在各图中,相同或相当部件用相同符号表示,重复说明适当简化或省略。[实施形态1]参照图1-图46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形态1。首先说明图像形成装置整体的构成及动作。如图1所示,调色剂容器收纳部70位于图像形成装置本体100的上方,在该调 色剂容器收纳部70装卸自如(更换自如)地设置与各色(黄色、品红色、青色、黑色) 对应的四个调色剂容器32Y、32M、32C、32K(也可以参照图3,图4,图42)。在调色剂容器收纳部70下方配设中间转印单元15。与各色(黄色、品红色、青 色、黑色)对应的成像部6Υ、6Μ、6C、6Κ并列设置,与该中间转印单元15的中间转印 带8对向。在调色剂容器32Υ、32Μ、32C、32Κ的下方,分别配设调色剂补给装置60Υ、 60Μ、60C、60Κ。并且,收纳在调色剂容器32Υ、32Μ、32C、32Κ的调色剂分别通过调 色剂补给装置60Υ、60Μ、60C、60Κ供给(补给)到成像部6Υ、6Μ、6C、6Κ的显影装置内。参照图2,与黄色对应的成像部6Υ由感光体鼓1Υ、配设在感光体鼓IY周围的 充电部4Υ、显影装置5Υ(显影部)、清洁部2Υ、消电部(没有图示)等构成。并且, 在感光体鼓IY上实行成像处理(充电工序,曝光工序,显影工序,转印工序,清洁工 序),在感光体鼓IY上形成黄色图像。其他三个成像部6Μ、6C、6Κ除了所使用的调色剂的色不同之外,与黄色对应 的成像部6Υ大致相同,形成与各自的调色剂色对应的图像。以下,适当省略其他三个成 像部6Μ、6C、6Κ的说明,仅仅说明与黄色对应的成像部6Υ。参照图2,感光体鼓IY由没有图示的驱动电机驱动按图2顺时钟方向回转。并 且,在充电部4Υ位置,使得感光体鼓IY表面均一带电(充电工序)。此后,感光体鼓IY表面到达从曝光装置7 (可以参照图1)发出的激光L的照射 位置,通过在该位置的曝光扫描,形成与黄色对应的静电潜像(曝光工序)。此后,感光体鼓IY表面到达与显影装置5Υ对向的位置,在该位置对静电潜像 进行显影,形成黄色调色剂像(显影工序)。此后,感光体鼓IY表面到达与中间转印带8及第一转印偏压辊9Υ的对向位置, 在该位置,感光体鼓IY上的调色剂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8上(一次转印工序)。此时, 在感光体鼓IY上残存少量的未转印调色剂。此后,感光体鼓IY表面到达与清洁部2Υ的对向位置,在该位置,残存在感光体鼓IY上的未转印调色剂由清洁刮板2a机械回收(清洁工序)。最后,感光体鼓IY表面到达与没有图示的消电部的对向位置,在该位置,除去 感光体鼓IY上的残留电位。这样,结束在感光体鼓IY上实行的一连串的成像处理。上述成像处理在其他三个成像部6M、6C、6K也与黄色成像部6Y同样实行。 即,从配设在成像部下方的曝光部7发出基于图像信息的激光L,朝着各成像部6M、 6C、6K的感光体鼓照射。详细地说,曝光部7从光源发出激光L,驱动多面镜回转使得 该激光L 一边扫描,一边通过多个光学元件照射在感光体鼓上。此后,经显影工序将形成在各感光体鼓上的各色调色剂像叠合转印在中间转印 带8上。这样,在中间转印带8上形成彩色图像。在此,参照图1,中间转印单元15由中间转印带8、四个一次转印偏压辊9Y、 9M、9C、9K、二次转印支撑辊12、多个张力辊、中间转印清洁部等构成。中间转印带8 由多个辊部件架设支承,同时,通过驱动一个辊部件12回转,朝着图示箭头方向环状移动。四个一次转印偏压辊9Y、9M、9C、9K和感光体鼓1Y、1M、1C、IK之间夹着
中间转印带8,形成一次转印夹持部。并且,对一次转印偏压辊9Y、9M、9C、9K施加 与调色剂极性相反的转印偏压。并且,中间转印带8朝着箭头方向移动,顺序通过各一次转印偏压辊9Y、9M、 9C、9K的一次转印夹持部。这样,感光体鼓1Y、1M、1C、IK上的各色调色剂像叠合 在中间转印带8上进行一次转印。此后,各色调色剂像叠合转印的中间转印带8到达与二次转印辊19的对向位 置。在该位置,二次转印支撑辊12与二次转印辊19之间夹入中间转印带8,形成二次转 印夹持部。并且,形成在中间转印带8的四色调色剂像转印到运送到该二次转印夹持部 位置的记录介质P上。此时,在中间转印带8上残存没有转印到记录介质P上的未转印 调色剂。此后,中间转印带8到达中间转印清洁部(没有图示)位置。并且,在该位置, 回收中间转印带8上的未转印调色剂。这样,结束在中间转印带8上实行的一连串的转印处理。在此,运送到二次转印夹持部位置的记录介质P从配设在装置本体100下方的供 纸部26经由供纸辊27以及定位辊对28等运送。更详细地说,在供纸部26收纳多张叠合的转印纸等记录介质P。并且,若驱动 供纸辊27朝着图1所示逆时钟方向回转,则最上面的记录介质P朝着定位辊对28间供运送到定位辊对28的记录介质P在停止回转的定位辊对28的辊夹持部位置一时 停止。然后,与中间转印带8上的彩色图像一致,驱动定位辊对28回转,将记录介质P 朝着二次转印夹持部运送。这样,在记录介质P上转印所希望的彩色图像。此后,在二次转印夹持部位置转印彩色图像的记录介质P向着定影部20位置运 送。接着,在该位置通过定影带及加压辊的热和压力,将表面转印的彩色图像定影在记 录介质P上。
此后,记录介质P经排纸辊对29的辊之间,排出到装置外。通过排纸辊对29 排出到装置外的记录介质P作为输出图像顺序码放在堆置部30上。这样,结束图像形成装置的一连串的图像形成处理。下面参照图2详细说明成像部的显影装置的构成及动作。显影装置5Y由与感光体鼓IY对向的显影辊51Y、与显影辊51Y对向的刮板 52Y、配设在显影剂收纳部53Y、54Y内的两个运送螺旋55Y、检测显影剂中调色剂浓度 的浓度检测传感器56Y等构成。显影辊51Y由固定设置在内部的磁铁以及沿磁铁周围回 转的套等构成。在显影剂收纳部53Y、54Y内收纳由载体及调色剂构成的双组分显影剂 G。显影剂收纳部54Y通过形成在其上方的开口与调色剂落下运送路径64Y连通。这样构成的显影装置5Y按如下动作。显影辊51Y的套朝着图2所示箭头方向回转。并且,通过由磁铁形成的磁场载 置在显影辊51Y上的显影剂G随着套回转在显影辊51Y上移动。在此,显影装置5Y内的显影剂G调整为显影剂中的调色剂比例(调色剂浓度) 成为所定范围内。详细地说,根据显影装置5Y内的调色剂消耗,收纳在调色剂容器32Y 的调色剂通过调色剂补给装置60Y(可以参照图3等)向显影剂收纳部54Y补给。调色 剂补给装置的构成及动作在后文详细说明。此后,补给到显影剂收纳部54Y内的调色剂一边由两个运送螺旋55Y和显影剂 G —起混合/搅拌,一边在两个显影剂收纳部53Y、54Y循环(图2的沿纸面垂直方向的 移动)。并且,显影剂G中的调色剂因与载体的摩擦带电,吸附在载体上,通过形成在 显影辊51Y上的磁力与载体一起载置在显影辊51Y上。载置在显影辊51Y上的显影剂G沿着图2箭头方向运送,到达刮板52Y位置。 接着,显影辊51Y上的显影剂G在该位置使得显影剂适量化之后,运送到与感光体鼓IY 的对向位置(显影区域)。然后,通过形成在显影区域的电场,调色剂被吸附到形成在感 光体鼓IY上的潜像上。此后,残留在显影辊51Y上的显影剂G随着套的回转到达显影 剂收纳部53Y的上方,在该位置脱离显影辊51Y。下面,参照图3及图4详细说明调色剂补给装置60Y、60M、60C、60K。参照图3,设置在装置本体100的调色剂容器收纳部70的各调色剂容器32Y、 32M、32C、32K内的调色剂,根据各色显影装置内的调色剂消耗,通过按各调色剂色设 置的调色剂补给装置60Y、60M、60C、60K合适地向各显影装置内补给。四个调色剂补给装置60Y、60M、60C、60K及调色剂容器32Y、32M、32C、 32K除了用于成像处理的调色剂的色不同以外,其他大致结构相同,因此,仅说明与黄 色对应的调色剂补给装置60Y以及调色剂容器32Y,与其他三色对应的调色剂补给装置 60M、60C、60K以及调色剂容器32M、32C、32K的说明适当省略。如图4所示,若调色剂容器32Y、32M、32C、32K安装到装置本体100的调 色剂容器收纳部70 (沿着箭头Q方向移动),则与该安装动作连动,调色剂容器32Y、 32M、32C、32K的闸门部件34d移动,开放调色剂排出口 W,同时,调色剂容器32Y、 32M、32C、32K的调色剂补给口 73w(参照图3及图42)和调色剂排出口 W。由此,收 纳在调色剂容器32Y、32M、32C、32K内的调色剂从调色剂排出口 W排出,从调色剂补 给装置60Y、60M、60C、60K的调色剂补给口 73w贮存在调色剂罐部61Y内。
在此,参照图3模式图,调色剂容器32Y是大致呈圆筒状的调色剂瓶,主要由 以非回转保持在调色剂容器收纳部70的盖部34Y,以及齿轮33c形成为一体的容器本体 33Y(瓶本体)构成。容器本体33Υ相对盖部34Υ保持可相对回转,由驱动部91 (由驱 动电机,驱动齿轮81等构成)驱动朝着图3箭头方向回转。并且,通过容器本体33Υ本 身回转,因螺旋状形成在容器本体33Υ内周面的突起33b,收纳在调色剂容器32Y(容器 本体33Y)内部的调色剂朝着长度方向被运送(从图3左方向右方的运送),调色剂从盖 部34Y的调色剂排出口 W排出。即,由驱动部91驱动调色剂容器32Y的容器本体33Y 适当地回转,调色剂适当地供给调色剂罐部61Y。调色剂容器32Y、32M、32C、32K各 自到达寿命时(收纳的调色剂几乎全部被消耗成为空容器时),更换为新品。参照图3,调色剂补给装置60Y、60M、60C、60K由调色剂容器收纳部70、调 色剂罐部61Y、调色剂运送螺旋62Y、搅拌部件65Y、调色剂用尽传感器66Y、驱动部91 等构成。调色剂罐部61Y配设在调色剂容器32Y的调色剂排出口 W的下方,贮存从调色 剂容器32Y的调色剂排出口 W排出的调色剂。调色剂罐部61Y的底部与调色剂运送螺 旋62Y的上游部连接。又,在调色剂罐部61Y的壁面(从底部起所定高度的位置),设置检测贮存在调 色剂罐部61Y的调色剂成为所定量以下的调色剂用尽传感器66Y。可以使用压电传感器 等作为调色剂用尽传感器66Y。若通过调色剂用尽传感器66Y由控制部70检测到贮存在 调色剂罐部61Y的调色剂成为所定量以下(检测到调色剂用尽),则通过控制部70的控 制,由驱动部91 (驱动齿轮81)驱动调色剂容器32Y的容器本体33Y回转所定时间,向 调色剂罐部61Y进行调色剂补给。再有,即使反复这种控制,调色剂用尽传感器66Y检 测到调色剂用尽没有被解除场合,作为调色剂容器32Y内没有调色剂,在装置本体100的 显示部(没有图示)显示提醒更换调色剂容器32Y的信息。又,在调色剂罐部61Y的中央(调色剂用尽传感器66Y附近)设置防止贮存在 调色剂罐部61Y的调色剂凝集的搅拌部件65Y。搅拌部件65Y系在轴部设置可挠性部 件,通过按图3所示顺时钟方向回转,搅拌调色剂罐部61Y内的调色剂。再有,搅拌部 件65Y的可挠性部件的前端以回转周期与调色剂用尽传感器66Y的检测面滑接,抑制调 色剂固结在调色剂用尽传感器66Y的检测面使得检测精度低下的不良状况。图示省略,调色剂运送螺旋62Y将贮存在调色剂罐部61Y的调色剂朝斜上方运 送。详细地说,调色剂运送螺旋62Y将调色剂从调色剂罐部61Y的底部(最下点)朝着 显影装置5Y上方直线运送。并且,由调色剂运送螺旋62Y运送的调色剂沿着调色剂落 下运送通道64Y(参照图2)自重落下,补给到显影装置5Υ(调色剂收纳部54Υ)内。又,参照图4,调色剂容器收纳部70主要由用于保持调色剂容器32Υ的盖部34Υ 的盖承受部73、用于保持调色剂容器32Υ的容器本体33Υ的瓶承受部72 (容器本体承受 部)、安装调色剂容器32Υ动作时成为插入口的插入口部71构成。关于调色剂容器收纳 部70(盖承受部73、瓶承受部72)的构成,参照图32-图46在后文详细说明。在此,参照图1,若开放设置在装置本体100的前侧(图1的纸面垂直方向前侧) 的本体盖(没有图示),则露出调色剂容器收纳部70(插入口部71)。并且,在使得各调 色剂容器32Υ、32Μ、32C、32Κ的长度方向为水平方向状态下,从装置本体100的前侧实行装卸各调色剂容器32Y、32M、32C、32K的操作(将调色剂容器的长度方向作为装 卸方向的装卸操作)。在此,瓶承受部72形成为其长度方向长度与容器本体33Y的长度方向长度大致 相同。又,盖承受部73设在瓶承受部72的长度方向(安装方向)的一端侧,插入口部 71设在瓶承受部72的长度方向(安装方向)的另一端侧。因此,随着调色剂容器32Y 的安装动作,盖部34Y通过插入口部71后,在瓶承受部72上滑动一段时间,此后设置在 盖承受部73。又,在本实施形态1中,在装卸自如地并列设置调色剂容器32Y、32M、32C、 32K的调色剂容器收纳部70的盖承受部73,设置天线73e(RFID用天线)(参照图38,图 39等)。详细地说,天线73e用于与设置在调色剂容器32Y端面的作为电子信息存储部 件的RFID用芯片35 (参照图5,图9等)进行通信。并且,在调色剂容器32Y、32M、32C、32K的RFID用芯片35 (电子信息存储部 件)和装置本体100的天线73e(RFID用天线)之间实行必要信息的通信,作为在双方之 间通信的信息,可以列举调色剂容器的制造号,再利用次数等信息,调色剂容量,批量 号,色等信息,图像形成装置本体100的使用履历等的信息。上述电子信息在设置在图 像形成装置本体100之前预先存储在RFID用芯片35 (电子信息存储部件),或者也可以 在设置后,存储从装置本体100接收到的信息。下面,参照图5-图31详细说明调色剂容器32Y、32M、32C、32K。如图5-图7所示,调色剂容器32Y主要由容器本体33Y(瓶本体)以及设在其 头部的盖部34Y(瓶盖)构成。再有,参照图9,调色剂容器32Y除了容器本体33Y以 及盖部34Y之外,还可以分解为搅拌部件33f,盖密封件37,间门部件34d,作为密封部 件的闸门密封件36,作为电子信息存储部件的RFID用芯片35等。在容器本体33Y的头部,与容器本体33Y—起一体回转的齿轮33c以及开口部 A设在长度方向(图8纸面垂直方向)的一端侧(参照图9-图11)。开口部A设在容器 本体33Y的头部(安装动作中成为前方的位置),用于将收纳在容器本体33Y内的调色剂 向着盖部34Y内的空间(空洞B,参照图28)排出。从容器本体33Y向盖部34Y内的空洞B的调色剂运送(驱动容器本体33Y回转) 适当地进行,使得盖部34Y内的调色剂不低于所定的吃水线程度。齿轮33c与设在装置本体100的调色剂容器收纳部70的驱动齿轮81啮合,用于 驱动使得容器本体33Y以回转轴为中心回转。详细地说,齿轮33c在开口部A周围形成 一周,相对容器本体33Y的回转轴放射状地形成多个齿。并且,齿轮33c局部从形成在 盖部34Y的切口部34x(参照图22等)露出,在图8的斜下方的啮合位置与装置本体100 的驱动齿轮81啮合。并且,驱动力从驱动齿轮81传递到齿轮33c,容器本体33Y按图 8所示顺时钟方向回转。在本实施形态1中,驱动齿轮81及齿轮33c为平齿轮。参照图5及图6,在容器本体33Y的长度方向另一端侧(安装方向的后方端部) 设有握持部33d,当实行调色剂容器32Y装卸作业时,用户可以握持该握持部33d。用户 一边握持握持部33d,一边相对图像形成装置本体100,安装调色剂容器32Y(调色剂容器 32Y沿着图5所示箭头方向的移动)。又,在容器本体33Y的内周面,设有螺旋状突起33b (从外周面侧看成为螺旋状的槽)。该螺旋状突起33b用于驱动容器本体33Y朝所定方向回转,从开口部A排出调 色剂。这样构成的容器本体33Y可以与配设在其周面上的齿轮33c及握持部33d —起吹 塑成形制造。参照图9-图11,本实施形态1的调色剂容器32Y中,与容器本体33Y —起回转 的搅拌部件33f嵌合在瓶口部33a(开口部A)。搅拌部件33f是从盖部34Y内的空洞B朝 着容器本体33γ内延伸的杆状部件(也可参照图28)。搅拌部件33f和容器本体33Y的 开口部A—起回转,提高从开口部A的调色剂排出性。搅拌部件33f的形状并不局限于本实施例。例如图28B所示,一对杆状部33fl_a 在嵌合部33β上在180度位相错开位置,向着盖部34Υ内空洞B立起,同时,朝着容器 本体侧延伸。在本变形例中,打碎盖内排出口附近的调色剂以及调色剂开口部附近的容 器本体33Υ内的调色剂。本变形例的搅拌部件33f-a也与搅拌部件33f相同,通过将搅拌部件33f的形状 设为圆柱状,减弱粉体运送力,仅仅保持打碎粉体的功能,降低调色剂排出过度引起堵 塞,且搅拌部件33f-a的前端设为粉体排出口的开口长度的一半以上,打碎排出口附近的 调色剂。容器本体32Y以不足一周程度的微小角度回转。但是,即使在这种场合,搅拌 部件33f-a的二个杆状部33fl-a错开180度位相设置,通过某个杆状部33fl_a能打碎调色 剂排出口 W (调色剂落下路径C)附近的调色剂。又,在本实施形态1的搅拌部件33f-a, 设有交联部33β,横跨大致呈环状的嵌合部33f2的中央,因此,在开口部A附近能打碎 其中心部分的调色剂。搅拌部件优选设置多个,但也可以设置一个。详细地说,如图12所示,搅拌部件33f由大致呈环状的嵌合部33f2,一对杆状 部33fl,交联部33β等构成。所述嵌合部33β压入瓶口部33a(开口部Α),在嵌合部 33β上在180度位相错开位置,上述一对杆状部33fl朝着盖部34Y内的空洞B立起,所 述交联部33β架设在一对杆状部33fl之间。并且,这样构成的搅拌部件33f如图11所 示,嵌合在瓶口部33a(开口部A)。并且,搅拌部件33f的圆柱状的一对杆状部33fl — 边使得从容器本体33Y的开口部A向着盖部34Y的空洞B运送的调色剂的运送力适当地 弱,一边打开(弄碎)空洞B内的调色剂。由此,减轻从容器本体33Y的开口部A向着 盖部34Y的空洞B运送的调色剂的量过多引起空洞B内调色剂堵塞的不良状况。搅拌部件33f的一对杆状部33fl形成为圆柱状,因此,若杆状部33fl离开调色 剂排出口 W(调色剂落下路径C)远,则杆状部33fl不能弄碎调色剂排出口 W (调色剂落 下路径C)附近的调色剂。因此,如图28等所示,杆状部33fl延伸设置直到调色剂排出 口 W (调色剂落下路径C)的正上方的位置。具体地说,杆状部33fl的前端部的长度方 向位置成为超过调色剂排出口 W(调色剂落下路径C)的开口宽度(图28的左右方向伸展 的开口宽度)的一半的位置(延伸到图28右侧的位置)。又,显影装置5Y的调色剂消耗少,从调色剂容器32Y向调色剂补给装置补给少 量调色剂场合,调色剂容器32Y的容器本体33Y的回转驱动时间也成为短时间,容器本 体33Y以不足一周程度的小角度回转。但是,即使在这种场合,由于搅拌部件33f的一 对杆状部33fl按错开180度位相设置,因此,能通过某一个杆状部33fl弄碎调色剂排出口 W(调色剂落下路径C)附近的调色剂。又,本实施形态1的搅拌部件33f设有交联部33β,横穿大致呈环状的嵌合部 33f2的中央,因此,能在开口部A附近弄碎其中心部分的调色剂。在本实施形态1中,在搅拌部件33f形成一对杆状部33fl,但是,本发明并不受 此局限,可以如图13所示,在搅拌部件33f形成一个杆状部33fl,也可以在搅拌部件33f 形成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杆状部33fl (没有图示)。又,参照图9及图10,在容器本体33Y的瓶口部33a外周一周形成嵌合部33e(凸 部),用于与盖部34Y的爪部34j(参照图15及图29等)嵌合,连接容器本体33Y及盖 部34Y。这样,容器本体33Y相对盖部34Y可相对回转地嵌合着。因此,齿轮33c相 对盖部34Y可相对回转。又,容器本体33Y的头部(形成齿轮33c的位置附近)的内径形成为比收纳调色 剂的收纳部(形成螺旋状突起33b的位置)的内径小(也参照图28),设为小径部F。并 且,在容器本体33Y的头部设有汲起部(图9及图10用虚线围住的部分),其内周面形 成为向着内部突出。并且,随着容器本体33Y回转,因螺旋状突起33b向着开口部A运 送的调色剂,因汲起部(图9及图10用虚线围住的部分,参照图28A)汲起到头部的小径 部。此后,汲起到头部的小径部的调色剂一边由搅拌部件33f搅拌,一边从开口部A向 着盖部34Y的空洞B排出。参照图14至图17,在调色剂容器32Y的盖部34Y,设置闸门部件34d,闸门密 封件36 (密封部件),盖密封件37,RFID用芯片35 (电子信息存储部件)等。盖部34Y的内插部34z(参照图29)形成为具有比空洞B大的内径,用于插入容 器本体33Y的开口部A。参照图20及图28等,在盖部34Y的底部形成调色剂排出口 W,用于使得从容器本体33Y的开口部A排出的调色剂,在容器外朝着垂直方向下方排 出(自重落下)。并且,在盖部34Y的底部,用于实行调色剂排出口 W开闭的闸门部件 34d保持为可滑动移动。具体地说,闸门部件34d通过从盖部34Y侧向容器本体33Y侧 的长度方向的相对移动(图28所示向左方移动),开放调色剂排出口 W,通过从容器本 体33Y侧向盖部34Y侧的长度方向的相对移动(图28所示向右方移动),关闭调色剂排 出口 W。闸门部件34d的开闭动作(调色剂排出口 W的开闭动作)与调色剂容器32Y向 调色剂容器收纳部70(装置本体100)的长度方向的装卸动作连动实行。图18至图20表示闸门部件34d开始开放调色剂排出口 W后直到开放结束的动 作。又,图21是表示此时的闸门部件34d(闸门变形部34d2)的开放动作的模式图。参照图14及图15等,在盖部34Y的上部(顶部),形成从与长度方向垂直的盖 部34Y的端面朝着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孔部34a。该第一孔部34a成为图像形成装置本 体100的盖部34Y的定位主基准。详细地说,与调色剂容器32Y向调色剂容器收纳部70 的长度方向的安装动作连动,盖部34Y的第一孔部34a与盖承受部73的主基准销73a (参 照图39及图40等)嵌合。在图14中,箭头X表示调色剂容器长度方向,箭头Y表示与调色剂容器长度方 向垂直的方向,箭头Z表示垂直方向,箭头R表示容器本体的回转方向。又,在盖部34Y的下部(底部)形成从与长度方向垂直的盖部34Y的端面朝着 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二孔部34b,形成为不到达调色剂排出口 W的位置。该第二孔部34b成为图像形成装置本体100的盖部34Y的定位副基准。详细地说,与调色剂容器32Y向 调色剂容器收纳部70的长度方向的安装动作连动,盖部34Y的第二孔部34b与盖承受部 73的副基准销73b (参照图39及图40等)嵌合。第二孔部34b如图8所示,是将铅垂方 向作为长度方向(该“长度方向”与其他记载的调色剂容器32Y的“长度方向”的意义 不同)的长孔。通过这样构成的二个孔部34a,34b,实行调色剂容器收纳部70的盖部34Y的定 位。又,参照图8,当在与长度方向垂直的平面看时,通过第一孔部34a中心的假想垂线 和通过第二孔部34b中心的假想垂线为同一直线,同时形成为通过盖部34Y的圆中心。在此,参照图28等,第一孔部34a的孔深(或主基准销73a的长度方向长度) 设定为比第二孔部34b的孔深(或副基准销73b的长度方向长度)长。由此,在调色剂 容器32Y向调色剂容器收纳部70 (盖承受部73)的长度方向的安装动作中,主基准销73a 向作为定位主基准的第一孔部34a的嵌合开始后,副基准销73b向作为定位副基准的第二 孔部34b的嵌合开始,调色剂容器32Y向调色剂容器收纳部70 (盖承受部73)的安装能顺 利实行。又,这样长度方向长的第一孔部34a设在盖部34Y的顶部(不会被调色剂埋没 的部分),因此,不会对盖部34Y内的调色剂的运送性(流动性)带来影响。又,长度 方向短的第二孔部34b尽管设在盖部34Y的底部,但是,能利用从盖部34Y的端面到调 色剂排出口 W位置的短空间设置,能充分发挥作为定位副基准的功能。又,参照图14至图17等,在盖部34Y的顶部,形成作为限制部的第一嵌合部 34e以及第二嵌合部34f,用于限制与图像形成装置本体100 (盖承受部73)的盖部34Y的 长度方向垂直的水平方向的姿势。当以与长度方向垂直的截面(与图8的正面图平行的 截面)看时,第一嵌合部34e以及第二嵌合部34f哪个都从盖部34Y的外周面朝铅直方向 上方突出,相对通过第一孔部34a的孔中心的假想垂线成为线对称,同时,朝着长度方向 (图8的纸面垂直方向)延伸。并且,第一嵌合部34e以及第二嵌合部34f与图38等所 示的盖承受部73的被嵌合部73m(凸部)嵌合,盖部34Y的水平方向的姿势被限制,相 对盖承受部73装卸盖部34Y,同时,在盖部34Y安装在盖承受部73的状态下,限制盖部 34Y的水平方向的姿势。进一步详细地说,第一嵌合部34e (限制部)形成在第一孔部34a的正上方,以 与长度方向垂直的截面看时,具有大致呈矩形状的截面。又,第一嵌合部34e形成相对 第一孔部34a的端面朝着长度方向(安装方向)突出的突出部34el。该突出部34el的前 端如图14等所示,形成斜面状。另一方面,第二嵌合部34f (限制部)形成在第一嵌合部 34e的两侧,夹着第一嵌合部34e,以与长度方向垂直的截面(与图8的正面图平行的截 面)看时,具有大致呈L字状的截面。并且,第一嵌合部34e进入形成在盖承受部73的 二个被嵌合部73m之间嵌合,二个第二嵌合部34f嵌合,从外侧夹着二个被嵌合部73m。 在此,当盖部34Y相对盖承受部73安装时,第一孔部34a的斜面状的突出部34el比第二 嵌合部34f早,先与被嵌合部73m嵌合,盖部34Y向盖承受部73的安装能顺利实行。又,参照图14至图17等,在盖部34Y的两侧部,分别形成作为第二限制部的侧 突起34c,用于限制图像形成装置本体100(盖承受部73)的盖部34Y的回转方向的姿势。 当以与长度方向垂直的截面看时,侧突起34c(第二限制部)从盖部34Y的外周面朝水平 方向两侧突出,配设在通过连接第一孔部34a的孔中心和第二孔部34b的孔中心的假想线段中点的假想水平线上,同时,朝着长度方向(图8的纸面垂直方向)延伸。并且,二 个侧突起34c(第二限制部)与图38等所示的盖承受部73的侧槽73c(槽部)嵌合,盖部 34Y的回转方向的姿势被限制,相对盖承受部73装卸盖部34Y,同时,在盖部34Y安装 在盖承受部73的状态下,限制盖部34Y的回转方向的姿势。进一步详细地说,侧突起34c如图14等所示,长度方向(安装方向)的前端形成 斜面状。在此,当盖部34Y相对盖承受部73安装时,先与被嵌合部73m嵌合,此后,第 二嵌合部34f与被嵌合部73m嵌合,同时,前端形成斜面状的二个侧突起34c与侧槽73c 嵌合,因此,在可靠地限制盖部34Y姿势状态下,能顺利地实行向盖承受部73的安装。参照图14及图15等,在盖部34Y的端面上,在第一孔部34a和第二孔部34b 之间形成的设置部34k(以凸部围住),设置存储各种电子信息的作为电子信息存储部件 的RFID用芯片35。在盖部34Y安装在调色剂容器收纳部70 (盖承受部73)的状态下, RFID用芯片35相对盖承受部73的天线73e隔开所定距离对向。并且,在盖部34Y保 持在盖承受部73的状态下,RFID用芯片35和天线73e之间,进行非接触通信(无线通 信)。在此,在本实施形态1中,RFID用芯片35固定设置在第一孔部34a(主基准) 和第二孔部34b (副基准)之间,因此,相对盖承受部73的天线73e能高精度定位。因 此,能抑制因RFID用芯片35相对天线73e的位置偏移而引起的通信不良。突出部34el和突起部34m分别形成为比设置部34k周围形成的凸部(凸缘)朝 前面侧(图28的右侧)突出。由此,即使万一欲将容器本体33Y作为上方、盖部34Y 作为下方放置等场合,保持在设置部34k内的RFID用芯片35不会直接接触放置面,能抑 制受到损伤等不良状况。参照图14及图15,在盖部34Y的外周面上,设有用于确保调色剂容器32Y的 非互换性的凸部34g,34h。当调色剂容器32Y向调色剂容器收纳部70安装操作正确时 (向调色剂容器收纳部70的正规位置安装时),该凸部34g,34h与对应的嵌合部件71g, 71h(形成在调色剂容器收纳部70的插入口部71,参照图30)嵌合。具体地说,参照图30,根据收纳在调色剂容器(容器本体)的调色剂的色不同, 将凸部34g,34h的位置配设在不同的位置。与青色对应的调色剂容器的凸部34g,34h 形成在仅与调色剂容器收纳部70(插入口部71C)的青色用的嵌合部件71g,71h(参照图 30C)嵌合的位置,与品红色对应的调色剂容器的凸部34g,34h形成在仅与调色剂容器收 纳部70(插入口部71M)的品红色用的嵌合部件71g,71h(参照图30B)嵌合的位置,与 黄色对应的调色剂容器的凸部34g,34h形成在仅与调色剂容器收纳部70 (插入口部71Y) 的黄色用的嵌合部件71g,71h(参照图30A)嵌合的位置,与黑色对应的调色剂容器的凸 部34g,34h形成在仅与调色剂容器收纳部70(插入口部71K)的黑色用的嵌合部件71g,
7 Ih (参照图30D)嵌合的位置。通过这种构成,能抑制不同色的调色剂容器(例如黄色的调色剂容器)设置在所 定色的调色剂容器收纳部(例如,青色的调色剂容器收纳部),不能形成所希望的彩色图 像的不良状况。即,能抑制调色剂容器向调色剂容器收纳部的误设置。在此,该非互换用的凸部34g,34h通过根据收纳在调色剂容器的调色剂的种类 (色)切断其局部,能使其具有相对各色的非互换功能。即,对于形成非互换用的凸部
1634g,34h(左右合计形成8个爪部)状态的盖部34Y(图8状态),使用剪钳,切刀等切 断工具,切落必要的爪部,能形成各种形状的非互换用的凸部34g,34h,在本实施形态 1中,形成图30A至图30D四种。通过这样构成,没有必要制造与调色剂容器(盖部)种类相同数量的金属模,能 以一种金属模形成多种类的具有非互换性的盖部,因此,能减少多种类的调色剂容器全 体的制造成本。在本实施形态1中,形成图30A至图30D所示四种具有非互换性的盖部,但是, 在非互换用的凸部34g,34h(左右合计形成8个爪部)中,通过以各种组合切落8个爪部 之中必要的爪部,能形成更多种类的具有非互换性的盖部。图31A至图31C分别表示插入四色调色剂容器32Y、32M、32C、32K状态的插 入口部71的另一构成例,表示四个插入口部71Y、71M、71C、71K的配列。如图31A至图31C所示,在本实施形态1中,不管如何构成非互换用的凸部 34g,34h(嵌合部件71g,71h)的配列,构成为以比较近的距离邻接的调色剂容器(插入 口部)之间的凸部34g,34h(嵌合部件71g,71h)不干涉。调色剂容器例如黄色用调色 剂容器32Y的一方的凸部34g位于邻接的调色剂容器例如品红色用调色剂容器32M的另 一方的凸部34h的上方,不是水平配列四个插入口部71Y、71M、71C、71K,而是斜向 配列,同时,在盖部34Y,将一方的凸部34g配置在斜上方,将另一方的凸部34h配置在 侧方。以与长度方向垂直的截面看时,调色剂容器的凸部34g,34h的各爪部从盖部34Y 的外周部互相平行地突出。又,以与长度方向垂直的截面看时,调色剂容器的双方的凸部34g,34h配设在 夹着通过大致呈圆筒状的盖部34Y的中心的中心线(在本实施形态1中为沿着铅直方向 延伸的中心线)的位置。即,一方的凸部34g相对盖部34Y的中心线配设在图31的右 侧,另一方的凸部34h相对盖部34Y的中心线配设在图31的左侧。由此,能抑制即使 调色剂容器误插入调色剂容器收纳部70 (插入口部71)场合,与插入口部71的嵌合部件 71g,71h相接的力仅仅集中作用在盖部34Y的单侧而引起调色剂容器产生变形的不良状 况。即,调色剂容器误插入调色剂容器收纳部70(插入口部71)场合,与插入口部71的 嵌合部件71g,71h相接的力夹着盖部34Y的中心线,平衡良好地作用在两侧。为了可 靠地得到这种效果,较好的是,使得双方的凸部34g,34h在盖部34Y的周向在120度至 240度左右范围内错开配置。参照图15,在盖部34Y的外周面,设有切口部34x,露出容器本体33Y的齿轮 33c的局部。并且,在调色剂容器32Y安装在调色剂容器收纳部70的状态下,从盖部 34Y的切口部34x露出的齿轮33c与设置在盖承受部73的驱动齿轮81 (没有图示,配设 在图38等的点划线的位置)啮合,通过驱动齿轮81驱动齿轮33c及容器本体33Y回转。参照图16及图17等,在盖部34Y的底部,形成闸门收纳部34n(收纳部),当 闸门部件34d开放调色剂排出口 W时,将闸门部件34d的局部(闸门变形部34d2)收纳 在内部。闸门收纳部34η系从内插部34z朝着下方鼓出的大致呈长方体的空间。并且, 闸门收纳部34η在保持闸门变形部34d2的变形状态(以与闸门主体部34dl的连接位置为 基点朝上方弹性变形的状态)下,收纳闸门变形部34d2。在此,参照图14及图15,在 闸门收纳部34η的内侧面,形成闸门导轨34t(参照图22)以及起着作为对闸门部件34d的开闭动作进行导向的导轨部功能的滑槽34nl。关于闸门部件34d的构成及动作在后文进 行详细说明。又,参照图15,在闸门收纳部34η的外侧面的一方,形成推压用导轨34η2,当 调色剂容器32Υ向调色剂容器收纳部70装卸时,为了确定通过瓶承受部72的盖部34Υ的 位置,与瓶承受部72的推压部件72c(参照图34及图42等)嵌合。推压用导轨34n2由 凹部即槽部形成,相对调色剂容器32Y的安装方向(长度方向)平行。又,推压用导轨 34n2在闸门收纳部34η的长度方向(装卸方向)全域形成,该导轨两端没有壁部,呈开放 状。在推压用导轨34η2的安装方向的前端部,为了安装动作时平滑地与推压部件72c嵌 合,形成斜面部34n21。再有,参照图14,在闸门收纳部34η的外侧面的另一方,形成压力承受面 34η3,当调色剂容器32Υ向调色剂容器收纳部70装卸时,为了确定通过瓶承受部72的盖 部34Υ的位置,瓶承受部72的压力承受部件72d(参照图34及图42等)滑动。通过这种构成,当调色剂容器32Y向调色剂容器收纳部70安装或卸离时,将要 安装到盖承受部73或刚从盖承受部73卸离后的盖部34Y,推压用导轨34n2 —边与受到 压缩弹簧72e赋能的推压部件72c嵌合,一边被赋能,一边与压力承受部件72d滑接,一 边压力承受面34n3受到该赋能力。这样,通过瓶承受部72时的、将要安装到盖承受部 73或刚从盖承受部73卸离后的盖部34Y的姿势被限制。这样构成的盖部34Y通过开口部A与容器本体33Y连通,使得从开口部A排出 的调色剂从调色剂排出口 W排出(图3中的虚线箭头方向移动)。在此,在本实施形态1中,参照图28,在盖部34Y内部,形成沿长度方向(图 28所示左右方向)延伸,大致呈圆柱状的空洞B空间。该空洞B的内径形成为比图29 所示内插部34z(容器本体33Y的头部插入的部分)的内径小。再有,在盖部34Y的内 部,设有调色剂落下路径C,从大致呈圆柱状的空洞B的下方周面,向着调色剂排出口 W,以一定的流路面积(流路截面积)形成柱状。由此,从容器本体33Y的开口部A向 盖部34Y的空洞B排出的调色剂在柱状的调色剂落下路径C自重落下,从调色剂排出口 W平滑地排出到容器外(调色剂罐部61Y)。参照图22,盖部34Y(取出闸门部件34d及闸门密封件36的状态)熔敷第一部 件34Y1(参照图23及图24)以及第二部件34Υ2 (参照图25)形成。详细地说,将第一 部件34Υ1的侧突起34c及底部插入第二部件34Y2的切口部34Y2b,34Y2c,使得第二部 件34Y2的内周面34Y2a与第一部件34Y1的接合部34Y1C —致接合(熔敷)。如图23及图24所示,在第一部件34Y1的对向面(与容器本体33Y的开口部A 的周围的瓶口部33a对向的面)粘接环状的盖密封件37,作为密封材料。盖密封件37用 于密封开口部周围容器本体33Y及盖部34Y的互相对向面的间隙,用发泡聚氨酯等弹性 材料(发泡树脂材料)形成。又,如图23所示,在第一部件34Y1的端面,形成用于设置RFID用芯片35的 设置部34k。设置部34k周围成为从第一部件34Y1的端面突出的壁部。在设置部34k 的内部的矩形壁部的四角,设有用于固定大致呈矩形的RFID用芯片35的四角的台座部 34k2。在该台座部34k2上载置RFID用芯片35,使得形成在RFID用芯片35背面(与第 一部件34Y1对向的面)的电子装置不与第一部件34Y1接触。RFID用芯片35向设置部34k的固定是在将RFID用芯片35载置在台座部34k2上后,对台座部34k2局部边施加热 及压力边使其熔解后冷却固化,使其与RFID用芯片35的四角接合。又,如图23及图24所示,第一部件34Y1由短圆柱部34Y1A和闸门支承部 34Y1B构成。在闸门支承部34Y1B的下方,在其两侧,形成闸门导轨34t(导轨部),用 于对闸门部件34d进行导向,沿长度方向移动,以便闸门部件34d开闭调色剂排出口 W。如图23及图24所示,调色剂排出口 W位于短圆柱部34Y1A的正下方,从形成 该调色剂排出口 W的闸门支承部34Y1B的侧面34q,突出侧面肋34p以及闸门导轨34t。 该闸门导轨34t沿着闸门支承部34Y1B的最下面突出,作为突出部的闸门导轨34t包括外 侧侧面(铅直面)34s和上面34t2。又,分别形成在两侧端的两个铅直面34s从处于闭锁调色剂排出口 W位置的闸 门部件34d的闭锁方向端部直到朝长度方向(安装方向)突出的位置,连续形成(参照图 43)。进一步详细地说,在盖部34Y形成从与长度方向垂直的端面朝着长度方向(安装 方向)突起的二个突起部34m(角部件)。该二个突起部34m配设在第二孔部34b的下 端附近,夹着第二孔部34b。并且,上述二个铅直面34s分别包含二个突起部34m的侧 端的铅直面。即,突起部34m的外侧侧端的铅直面与闸门导轨34t形成的铅直面34s成 为同一面。这样构成的铅直面34s是由盖承受部73 (调色剂容器收纳部70)的闸门关闭机构 73d(闸门夹持机构)的第一夹持部73dl夹持的夹持面(参照图45)。即,设置在盖承受 部73的盖部34Y的闸门部件34d的姿势可以由也起着作为闸门夹持机构功能的闸门关闭 机构73d确定。并且,如上所述,使得起着作为夹持面功能的铅直面34s沿着安装方向(图45 的上方)长长地延伸,当从调色剂容器收纳部70取出调色剂容器32Y时,相对闸门关闭 机构73d完全关闭闸门部件34d的时间,能使得闸门关闭机构73d(第二夹持部73d2)以 铅直面34s为基准的解除闸门部件34d的保持的时间推迟。这样,闸门部件34d没有完 全关闭调色剂排出口 W期间,能抑制调色剂容器32Y从装置本体100取出的不良状况。 尤其,二个突起部34m的长度方向(安装方向)的前端部处于从第一孔部34a的端面朝长 度方向(安装方向)突出的位置,因此,在盖部34Y从盖承受部73脱离时的最后时间, 由闸门关闭机构73d(第二夹持部73d2)实行闸门部件34d的保持解除,具有可靠地防止 上述闸门部件34d的关闭不良的效果。又,如图23及图24所示,在第一部件34Y1,形成调色剂排出口 W,第一孔部 34a (主基准孔)及第二孔部34b (副基准孔)等的定位用部件,侧方突起34c及第一嵌合部 34e起着作为限制部功能的部件。因此,通过粘接或熔敷二个成型品(第一部件34Y1及 第二部件34Y2),构成盖部34Y,能抑制因粘接或熔敷二个成型品的精度等偏差引起的调 色剂排出口 W相对盖承受部73 (调色剂补给口 73w)的位置偏差的不良状态。因此,还 能抑制随着调色剂排出口 W的定位不良而引起的从调色剂排出口 W向调色剂补给口 73w 的调色剂补给不良。关于闸门关闭机构73d(闸门夹持机构)的构成及动作,将在后文参照图3至图 45等详细说明。
在这样构成的盖部34Y的底部,设置闸门部件34d,在与调色剂排出口 W的对 向面上粘接闸门密封件(密封部件)36。该闸门部件34d如图18至图20所示,与调色剂 容器32Y向调色剂容器收纳部70的装卸动作连动,用于开闭调色剂排出口 B。详细地说,参照图26及图27,闸门部件34d由板状的闸门主体部34dl以及闸 门变形部34d2构成。闸门主体部34dl包括板状主体部34dl0,闸门滑块34dl2,被夹持 部34dll,以及闸门导轨嵌合部34dl5。闸门变形部34d2从闸门主体部34dl突出,厚 度比间门主体部34dl薄,使其具有弹性。间门主体部34dl在其两外侧形成一对间门滑 块34dl2,在其两内侧形成一对闸门导轨嵌合部34dl5。闸门滑块34dl2是在闸门主体部 34dl的侧部,相对调色剂容器32Y的插入方向平行延伸的突起。闸门导轨嵌合部34dl5 在闸门主体部34dl的内侧(闸门滑块34dl2突出侧的相反侧),与闸门导轨36隔开所定 间隔突出。被夹持部34dll在闸门主体部34dl的安装方向前端立起,详细将在后文说 明。在两外侧设有一对间门滑块34dl2,其包括从板状主体部34dl0的两外侧缘朝上 方立起的立起部,以及从立起部上面向外侧突出的突起部,突起的外侧面相对调色剂容 器32Y的插入方向平行延伸。一对闸门导轨嵌合部34dl5分别形成在被夹持部34dll的立起部的内侧。又,闸门滑块34dl2相对调色剂容器32Y的插入方向的长度,设定为在组装到 调色剂容器32Y的状态下,从后述的闸门导轨34t的端部到形成在闸门导轨34t上的凸部 34t 1的长度。形成在闸门收纳部34η的滑槽34nl相对调色剂容器32Υ的插入方向的长 度,设定为与闸门滑块34dl2的长度大致相同。并且,闸门主体部34dl的闸门滑块34dl2与盖部34Y的滑槽34nl (导轨部)嵌 合,同时,在闸门主体部34dl的闸门导轨嵌合部34dl5和闸门导轨36之间,使得盖部 34Y的闸门导轨34t(导轨部)夹入,闸门部件34d沿着上述导轨部34nl,34t移动,闸门 主体部34dl开闭调色剂排出口 W。在闸门主体部34dl的上面(与调色剂排出口 W对向的面)粘接作为密封部件的 闸门密封件36。闸门密封件36用于在闸门主体部34dl即闸门部件34d关闭调色剂排出 口 W的状态下,防止调色剂从闸门主体部34dl和调色剂排出口 W之间漏出,可以用发 泡树脂材料等形成。在此,本实施形态1的闸门密封件36如图26及图27所示,配设为从闸门部件 34d的关闭方向的端部朝着长度方向(安装方向)突出。该闸门密封件36的前端部(突 出部分),当盖部34Y安装到盖承受部73时,与形成在调色剂补给口 73w周围的壁部 73wl(参照图38等)相接,起着作为密封材料的功能,防止调色剂容器32Y内的调色剂 漏出到调色剂补给口 73w的周围。参照图26及图27,闸门部件34d的闸门变形部34d2与闸门主体部34dl形成为 一体,以与闸门主体部34dl的连接位置(图21的虚线围住的部分)为基点能沿上下方 向弹性变形。间门变形部34d2相对间门主体部34dl配设在长度方向,容器本体33Y侧 (参照图18)。在该闸门变形部34d2形成制动部34d22及制动解除部34d21。闸门变形部34d2的制动部34d22是形成在闸门变形部34d2的开放方向(图21 左方向)的最前端(离开闸门主体部34dl的闸门变形部34d2的前端)的壁部,通过其与形成在盖部34Y的收纳部34η的相接部34η5相接,限制闸门部件34d从关闭调色剂排出 口 W的状态朝着开放调色剂排出口 W的方向的移动。即,调色剂容器32Y在单独状态 下(没有设置在装置本体100的状态),闸门部件34d的制动部34d22与相接部34n5相 接,不会发生闸门部件34d独自朝开放方向移动,开放调色剂排出口 W。闸门变形部34d2的制动解除部34d21(制动解除用突起部)形成为朝着铅直方向 下方突出,随着从下方受到外力,朝间门变形部34d2上方弹性变形,使得制动部34d22 朝上方变位,解除与相接部34n5的相接状态。制动解除部34d21形成在制动部34d22和 连接位置(间门主体部34dl和间门变形部34d2的连接位置)之间,在长度方向两侧形成 倾斜的山形突起。并且,该制动解除部34d21与调色剂容器32Y向调色剂容器收纳部70 安装动作连动,与形成在瓶承受部72的制动解除赋能部72b(参照图32及图42等)相 接,由制动解除赋能部72b推向上方(因受到来自下方的外力),闸门变形部34d2朝上方 弹性变形,制动部34d22也朝上方变位。这样,制动部34d22和相接部34n5的相接状态 被解除,闸门部件34d能朝开放方向移动。下面,参照图21A至图21C,详细说明与调色剂容器32Y向调色剂容器收纳部 70安装动作连动的闸门部件34d的动作。图2IA至图2IC的闸门部件34d的位置分别与 图18至图20的闸门部件34d的位置对应。如图21A所示,当开始调色剂容器32Y向调色剂容器收纳部70的安装动作(图 示向右方向的移动),闸门部件34d的制动解除部34d21没有到达形成在瓶承受部72的制 动解除赋能部72b (也可参照图32及图42)的位置时,闸门部件34d的制动部34d22与相 接部34n5相接,闸门部件34d的开放方向的移动被限制。此后,若调色剂容器32Y的安装动作进一步动作,则如图21B所示,由制动解 除赋能部72b朝上方推压制动解除部34d21,闸门变形部34d2以连接位置(用虚线围住的 部分)为基点弹性变形。由此,制动部34d22与相接部34n5的相接状态被解除,闸门部 件34d可以沿开放方向相对移动。此后,闸门部件34d与形成在盖承受部73的调色剂补给口 73w的周围的壁部(可 以参照图38等)相接,调色剂容器收纳部70 (盖承受部73)的移动被限制,S卩,闸门部 件34d在长度方向绝对不移动。但是,为了使得调色剂容器32Y的安装方向的移动能前 进,实行闸门部件34d的沿开放方向的相对移动。S卩,如图21C所示,闸门部件34d朝 着容器本体33Y侧相对移动,其闸门变形部34d2收纳到闸门收纳部34n(收纳部)内。 这样,通过闸门部件34d的沿开放方向的移动,调色剂排出口 W开放完全结束。此时, 闸门部件34d的制动解除部34d21收纳在闸门收纳部34η的切口部34η6 (也可以参照图20等)。这样,本实施形态1的调色剂容器32Υ在闸门部件34d设有以与闸门主体部34dl 的连接位置为基点弹性变形的闸门变形部34d2,在该闸门变形部34d2设有限制闸门部件 34d沿开放方向移动的制动部34d22,以及解除其的制动解除部34d21,因此,调色剂容 器32Y在单体状态下,闸门部件34d不会随意地开放调色剂排出口 W,仅仅当调色剂容 器32Y设置到图像形成装置本体100时,与其安装动作连动,闸门部件34d开放调色剂排 出口 W。在此,闸门主体部34dl的闸门导轨嵌合部34dl5(可以参照图26)与形成在盖部34Y的第二相接部34t3(图22及图23中用虚线围住的部分)相接,起着作为第二制动部 的功能,限制闸门部件34d朝着关闭方向(与通过制动部34d22限制的方向逆向)移动。 即,闸门部件34d从开放调色剂排出口 W状态(图20状态)移到关闭状态(图18状态) 时,在关闭方向前侧,闸门部件34d的闸门导轨嵌合部34dl5(第二制动部)与第二相接 部(图22及图23中用虚线围住的部分)相接,在关闭方向里侧,闸门部件34d的制动部 34d22与相接部34n5相接,确定闸门部件34d的关闭时的位置。此时,闸门部件34d的 闸门导轨嵌合部34dl5刚越过形成在闸门导轨34t上的凸部34tl (可以参照图23及图24) 后,与第二相接部相接,能得到闸门部件34d关闭时的咯哒感。参照图22至图24,在闸门导轨34t的上方,夹着槽部,沿着长度方向延伸设有 肋34p,其包括铅直面(或相对假想平面平行的铅直面),该铅直面位于包含间门导轨34t 的铅直面34s的假想平面上。当通过图45等所示的闸门关闭机构73d(闸门夹持机构) 的第一夹持部件73dl夹持闸门导轨34t的铅直面34s时,该肋34p用于使得第一夹持部件 73dl不进入闸门导轨34t上方的槽部。即,肋34p和闸门导轨34t之间的距离(槽部距 离)设定为比第一夹持部件73dl的高度(图45的纸面垂直方向的长度)狭。肋34p若朝着侧方(图28A的纸面垂直方向)突出,且沿着长度方向(图28左 右方向)延伸设置,则能实现其功能,未必一定设有上述铅直面。又,参照图26及图27等,在闸门部件34d的闸门主体部34dl的两侧端,安装 方向前端,形成一对被夹持部34dll。该被夹持部34dll如图43至图45等所示,在闸门 部件34d开闭动作时,受闸门关闭机构73d(闸门夹持机构)的第二夹持部件73d2夹持。 被夹持部34dll由在闸门主体部34dl的沿安装方向前端立起的嵌合壁34dlla,在被夹持 部34dl 1的上方与安装方向平行延伸设置的抑制壁34dllb,以及侧壁34dlIc (也兼作为闸 门主体部34dl的侧壁)构成。当闸门部件34d开闭动作时,闸门部件34d的被夹持部34dll受闸门关闭机构 73d (闸门夹持机构)的第二夹持部件73d2夹持,盖部34Y的铅直面34s受闸门关闭机构 73d(闸门夹持机构)的第一夹持部件73dl夹持,闸门部件34d开闭动作时在盖承受部73 的闸门部件34d及盖部34Y的姿势得到确定。此时,被闸门关闭机构73d(闸门夹持机 构)的第二夹持部件73d2夹持的是被夹持部34dll (闸门主体部34dl)的侧壁34dllc,抑 制壁34dllb起着抑制被夹持部34dll相对第二夹持部件73d2沿着上下方向移动的作用。 又,被夹持部34dll的嵌合壁34dlla与第二夹持部件73d2嵌合,将在后文进行说明。在此,参照图20及图45,由上述构成的闸门部件34d开闭的盖部34Y的调色剂 排出口 W,从铅直方向下方看时,形成为六角形。详细地说,在盖部34Y,在调色剂排出口 W周围,形成朝着下方突出的缘部 34r。该缘部的长度方向(图41的上下方向)两侧的前端部34rl,朝着从调色剂排出 口 W中央部离开方向,沿着长度方向形成为尖状。详细地说,从铅直方向下方看时,缘 部;Mr是六角形的缘部,具有沿长度方向(图45的上下方向)互相对向的平行部34r2,以 及位于长度方向对向的前端部的二个顶角部34rl。并且,调色剂排出口 W沿着缘部34r 的六角形,形成六角形。这样,通过使得调色剂排出口 W周围的缘部的长度方向(闸门部件34d开 闭方向)的前端部34rl形成为尖状,当关闭闸门部件34d时,粘接在闸门部件34d的闸门密封件36因尖状的前端部34rl,以小面积开始与缘部的滑接,该滑接面积逐渐扩 展,通过与缘部;Mr的接触,闸门密封件36难以产生剥离或破损。又,当开放闸门部件 34d时,与缘部的滑接面积逐渐狭小,因与缘部的接触而引起的对闸门密封件36 的损伤减少。再有,参照图47,在盖承受部73的调色剂补给口 73w(可以参照图38等)的 周围也粘接由发泡树脂材料构成的密封材料76,防止调色剂从与调色剂容器32Y的调色 剂排出口 W连通的调色剂补给口 73w飞散。并且,对于设置在调色剂补给口 73w周围 的密封材料76,随着调色剂容器32Y的长度方向的安装动作,即使盖部34Y的缘部34r 滑接,因尖状的前端部34rl,以小面积开始缘部;Mr与密封材料76的滑接,该滑接面积 逐渐扩展,通过与缘部;Mr的接触,调色剂补给口 73w的密封材料76难以产生剥离或破 损。又,当实行调色剂容器32Y沿长度方向脱离动作时,调色剂补给口 73w的密封材料 76和缘部的滑接面积逐渐狭小,因与缘部;Mr的接触而引起的对调色剂补给口 73w的 密封材料76的损伤减少。图47为了便于理解调色剂补给口 73w的密封材料76和调色剂 排出口 W的位置关系,将上下方向反转图示。在图47中,符号;MrlO表示侧面肋,是前端部34rl周围的肋。因此,能可靠地防止随着调色剂容器32Y向装置本体100装卸动作、收纳在调色 剂容器32Y内的调色剂或残留调色剂飞散到外部的不良状况。参照图20,在本实施形态中,盖部34Y的缘部的朝着长度方向(图45的上 下方向)的面(与前端部34rl相接的面)形成斜面状,随着离开调色剂排出口 W中央部, 朝着下方突出的量逐渐减少。通过这种结构,即使随着调色剂容器32Y的长度方向的装卸动作,粘接在闸门 部件34d的闸门密封件36与缘部滑擦,难以产生闸门密封件36的翻卷或损伤。同 样,即使随着调色剂容器32Y的长度方向的装卸动作,设在盖承受部73的调色剂补给口 73w周围的密封材料76(可以参照图47)与缘部滑擦,难以产生密封材料76的翻卷 或损伤。缘部及调色剂排出口 W的形状并不限定于本实施形态。例如,如图48A所示,也可以使得缘部;Mr的前端部形成斜面状,随着离开调色 剂排出口 W中央部,朝着下方突出的量逐渐减少。具体地说,可以在缘部;Mr的顶角部 34rl,设置相对铅直方向倾斜的斜面部34r3。又,如图48B所示,相对外周形成六角形的缘部34r,可以使得调色剂排出口 W 形成为矩形。再有,也可以形成斜面状,使得缘部;Mr的顶部34r4相对铅直方向倾斜。并且,上述场合也与本实施形态相同,随着调色剂容器32Y的长度方向的装卸 动作,闸门部件34d的闸门密封件36或在盖承受部73设在调色剂补给口 73w周围的密封 材料76,与缘部的接触面积渐增或渐减,平滑地滑擦,间门密封件36或密封材料76 难以产生翻卷或损伤。在此,在本实施形态1中,作为收纳在调色剂容器32Y、32M、32C、32K内的 调色剂,使用满足以下关系的调色剂3 < Dv < 8 (1)1.00 < Dv/Dn < 1.40 (2)
23
其中,Dv ( μ m)表示体积平均粒径,Dn ( μ m)表示个数平均粒径。由此,显影工序时能根据图像式样选择调色剂粒子,维持良好画质,同时,即 使显影装置长时间搅拌也能维持良好的显影性。再有,不会堵塞管71等的调色剂补给路 径,能有效且可靠地运送调色剂。调色剂的体积平均粒径及个数平均粒径的测定可以使用例如库尔特计数式粒度 分布测定器“库尔特计数器TA-II型”(库尔特公司制)或“库尔特多定径机2”(库 尔特公司制)进行测定。再有,在本实施形态1中,作为收纳在调色剂容器32Y、32M、32C、32K内的 调色剂,使用形状系数SF-I处于100-180范围,形状系数SF-2处于100-180范围形成 的大致呈球形的调色剂。由此,能一边维持高的转印效率,一边抑制清洁性能低下。再 有,不会堵塞管71等的调色剂补给路径,能有效且可靠地运送调色剂。在此,形状系数SF-I表示调色剂粒子的球形度,用下式求取SF-I = (M2/S) X (100 π /4)在上式中,M表示将调色剂粒子投影在投影面上所得的最大粒径(零散粒径中 最大粒径),S表示调色剂粒子投影面的面积。因此,当“SF-1”值为100场合,调色 剂粒子形状成为真球形,超过100值越大,离球形越远。形状系数SF-2表示调色剂粒子形状的凹凸度,用下式求取SF-2 = (N2/S) X (100/4 π )在上式中,N表示调色剂粒子的投影面的周长,S表示调色剂粒子的投影面的面 积。因此,当“SF-2”值为100场合,调色剂粒子表面不存在凹凸,超过100值越大, 调色剂粒子表面凹凸越显著。形状系数SF-I及形状系数SF-2测定具体是用扫描型电子显微镜(S_800,日立 制作所制)拍摄调色剂粒子照片,再将其用图像分析装置(LUSEX3,Nireco公司制)进 行分析求得。下面,参照图32至图46详细说明调色剂容器收纳部70 (瓶承受部72,盖承受部 73)。如前面参照图4说明那样,在调色剂容器收纳部70设有瓶承受部72,盖承受部 73,以及插入口部71。并且,由用户握持调色剂容器32Y的握持部33d,在将长度方向设 为水平方向状态下,相对容器本体33Y,将盖部34Y设为前头,将长度方向作为安装方 向,从插入口部71安装到调色剂容器收纳部70。从插入口部71插入的调色剂容器32Y 一边使得瓶承受部72的瓶承受面72a (可以参照图34及图35等)滑动,一边向着盖承 受部73,由用户推入。在此,参照图32及图33,在瓶承受部72,按各色形成瓶承受面 72aY、72aM、72aC、72aK,插入分别与其对应的调色剂容器32Y、32M、32C、32K (沿 着空心箭头方向插入)。再参照图37,盖承受部73也按各色形成瓶承受部73Y、73M、 73C、73K,插入分别与其对应的调色剂容器32Y、32M、32C、32K(沿着空心箭头方向 插入),在该位置,在非回转状态下保持盖部。在图37中,符号731Y,731M,731C,731K表示盖围绕部。参照图32至图36,在调色剂容器收纳部70的瓶承受部72,设有瓶承受面72a, 制动解除赋能部72b,推压部件72c,压力承受部件72d,压缩弹簧72e,扭转螺旋弹簧72f 等。瓶承受面72a在装卸调色剂容器32Y动作时起着作为调色剂容器32Y的滑动面 的功能,在结束设置调色剂容器32Y后,起着作为驱动回转的容器本体33Y的保持部的 功能。参照图33,制动解除赋能部72b系形成在瓶承受面72a的上方(调色剂容器32Y 的安装方向下游侧)的梯形状的肋。如前面参照图21等说明那样,制动解除赋能部72b 与调色剂容器32Y的安装动作连动,往上推压闸门部件34d的制动解除部34d21,解除制 动部34d22和相接部34n5的相接状态(使得闸门部件34d的开放动作成为可能)。参照图33,推压部件72c设置在调色剂容器32Y的安装方向下游侧,瓶承受面 72a的右方侧壁。如图34及图36所示,推压部件72c的前端形成山形,压缩弹簧72e的 一端与其底部连接。这样构成的推压部件72c因压缩弹簧72e,朝着图33左方被赋能。另一方面,参照图33,压力承受部件72d设置在调色剂容器32Y的安装方向下 游侧,瓶承受面72a的左方侧壁(与推压部件72c对向的位置)。如图35所示,压力承 受部件72d的前端形成逆V字状(为V字的山谷与图33的右斜下方对向那样的形状), 二个曲线叠合,扭转螺旋弹簧72f与其底部连接,设置为能以插入扭转螺旋弹簧72f的线 圈部的轴部为中心摆动。并且,通过这样构成的推压部件72c和压力承受部件72d,当调色剂容器32Y向 调色剂容器收纳部70安装时,将要插入盖承受部73前的盖部34Y的位置被确定。具体 地说,盖部34Y的推压用导轨34n2(可以参照图15等)与推压部件72c嵌合,盖部34Y 由推压部件72c朝着图33左方被推压。接着,由推压部件72c推压的盖部34Y的压力承 受面34n3(可以参照图14等)一边在压力承受部件72d上滑动,一边由压力承受部件72d 承受推压力,于是,确定图33的左右方向位置。参照图37至图41,在调色剂容器收纳部70的盖承受部73设有主基准销73a, 副基准销73b,被嵌合部73m,侧槽73c,闸门关闭机构73d(闸门夹持机构),调色剂补 给口 73w,退孔部73k,天线73e(RFID用天线),驱动齿轮81等。如前面参照图14等所说明那样,主基准销73a与盖部34Y的第一孔部34a嵌合, 副基准销73b与盖部34Y的第二孔部34b嵌合。并且,实行盖承受部73的盖部34Y的 定位。在此,参照图41等,沿着长度方向,主基准销73a形成为比副基准销73b长(成 为基部的基准面的位置形成在同一平面上)。又,主基准销73a的前端部成为前端变细的 形状。由此,在调色剂容器32Y向盖承受部73沿着长度方向的安装动作中,能平滑地进 行调色剂容器32Y向盖承受部73的安装。又,被嵌合部73m与形成在调色剂容器32Y的盖部34Y的第一嵌合部34e及第 二嵌合部34f(限制部)嵌合。由此,盖部34Y的水平方向的姿势被限制,盖部34Y相对 盖承受部73装卸,同时,在盖部34Y安装在盖承受部73的状态下的盖部34Y的水平方 向的姿势被限制。又,侧槽73c与形成在调色剂容器32Y的盖部34Y的34c侧突起(第二限制部) 嵌合。由此,盖部34Y的回转方向的姿势被限制,盖部34Y相对盖承受部73装卸,同 时,在盖部34Y安装在盖承受部73的状态下的盖部34Y的回转方向的姿势被限制。
参照图38及图42等,闸门关闭机构73d(闸门夹持机构)位于盖承受部73内的 底部,相对调色剂补给口 73w,配设在调色剂容器32Y的安装方向的上游侧。闸门关闭 机构73d系一对大致呈马蹄形的部件,配设为沿着图43的左右方向对向,构成为能以设 置扭转螺旋弹簧的支轴73d3为中心回转。闸门关闭机构73d(闸门夹持机构)的一端侧 形成第一夹持部73dl,另一端侧形成第二夹持部73d2。并且,如前面所说明那样,当调 色剂容器32Y的闸门部件34d开闭动作时,闸门部件34d的被夹持部34dll受第二夹持部 73d2夹持,盖部34Y的铅直面34s受第一夹持部73dl夹持,盖部34Y开闭动作时在盖承 受部73的闸门部件34d以及盖部34Y的姿势被确定,能平滑地实行开闭动作。图43至图45表示随着闸门部件34d的开闭动作,闸门关闭机构73d(闸门夹持 机构)的动作。图中,箭头Q表示调色剂容器的插入方向,箭头0表示闸门关闭机构的 调色剂容器插入时回转方向,箭头P表示闸门关闭机构的调色剂容器卸离时回转方向。当闸门部件34d开放动作时,先如图43所示,随着调色剂容器32Y沿着空心箭 头Q方向的安装动作,第一夹持部73dl与突起部34m相接,第二夹持部73d2与闸门部 件34d的被夹持部34dll相接。此后,如图44所示,若调色剂容器32Y沿着空心箭头Q方向进一步实行安装动 作,则闸门关闭机构73d(闸门夹持机构)以支轴部73d3为中心回转,第一夹持部73dl 夹持盖部34Y的突起部34m的铅直面34s,第二夹持部73d2 —边与间门部件34d的被夹 持部34dll的嵌合壁34dlla嵌合,一边夹持闸门主体部34dl (被夹持部34dll)的侧壁 34dllc(闸门部件34d)。此后,闸门部件34d与形成在盖承受部73的调色剂补给口 73w周围的壁部 73wl (可以参照图38等)相接,由该壁部和第二夹持部73d2夹入,限制盖承受部73的 闸门部件34d的移动(闸门部件34d沿着长度方向绝对不移动)。但是,为了调色剂容器 32Y进行沿着安装方向的移动,实行闸门部件34d的沿开放方向的相对移动。即,如图 45所示,闸门部件34d朝着容器本体33Y侧相对移动,开放调色剂排出口 W。此时,如 图45所示,第一夹持部73dl夹持盖部34Y的铅直面34s,第二夹持部73d2 —边与闸门 部件34d的被夹持部34dll嵌合,一边在夹持闸门部件34d的状态下实行闸门部件34d的 开放动作,因此,在盖承受部73的闸门部件34d以及盖部34Y的姿势被确定,能实行闸 门部件34d的平滑的开放动作。另一方面,当从调色剂容器收纳部70 (盖承受部73)取出调色剂容器32Y场合, 以与上述安装时顺序相反的顺序进行操作。即,按照图45,图44,图43的顺序,实行 随着闸门部件34d的关闭动作的闸门关闭机构73d(闸门夹持机构)的动作。在此,参照图44,在本实施形态1中,铅直面34s起着作为由第一夹持部73dl 夹持的夹持面的功能,使得该铅直面34s沿着安装方向(图44的朝上方向Q)长长地延伸 设置(因为设有突起部34m),当从调色剂容器收纳部70取出调色剂容器32Y时,相对闸 门关闭机构73d完全关闭闸门部件34d的时间,能使得解除闸门关闭机构73d(第二夹持 部73d2)以铅直面34s为基准的保持闸门部件34d(被夹持部34dll)的时间迟。即,当 实行闸门部件34d的关闭动作时(闸门部件34d从图45状态向图44状态的相对移动), 长长地形成铅直面34s(突起部34m),朝图44上方突出,因此,在第一夹持部73dl夹持 突起部34m的铅直面34s,第二夹持部73d2保持间门部件34d的被夹持部34dll的状态下,闸门关闭机构73d如图43那样不回转,能完全结束闸门部件34d的关闭动作。换句 话说,当铅直面34s没有形成长长地朝图44上方突出场合,第一夹持部73dl解除铅直面 34s的夹持,闸门关闭机构73d如图43所示立刻回转,与此一起,第二夹持部73d2也解 除闸门部件34d的被夹持部34dll的夹持,没有完全结束闸门部件34d的关闭动作。如上所述,在本实施形态1中,在盖部34Y设有突起部34m,因此,能抑制在 闸门部件34d没有完全关闭调色剂排出口 W期间从装置本体100取出调色剂容器32Y的 不良状况。参照图38及图39等,在盖承受部73的壁面上,形成退孔部73k,使得盖部 34Y的突起部34m与盖承受部73的壁面不干涉。参照图46A至图46D,当调色剂容器32Y相对调色剂容器收纳部70的安装动作 进行时,相对盖部34Y,瓶承受部72以及盖承受部73的各部位相关的顺序如下。首先,盖部34Y —边在瓶承受面72a上滑动,一边通过推压部件72c及压力承受 部件72d,抑制将要插入盖承受部73前的盖部34Y的晃荡。此后,盖部34Y的第一嵌合 部34e及第二嵌合部34f与盖承受部73的被嵌合部73m嵌合,同时,盖部34Y的侧突起 34c与盖承受部73的侧槽73c嵌合,盖承受部73中的盖部34Y的上下左右方向的姿势受 到限制(从图46A状态移到图46B状态)。接着,盖部34Y的第一孔部34a与盖承受部 73的主基准销73a嵌合,实行主基准定位(图46C状态),此后,盖部34Y的第二孔部 34b与盖承受部73的副基准销73b嵌合,结束主副基准定位。又,在该定位结束前(第 二孔部34b与副基准销73b的嵌合结束前),通过制动解除赋能部72b解除盖部34Y的闸 门部件34d的制动部34d22和相接部34n5的相接状态,通过闸门关闭机构73d(闸门夹 持机构)在盖承受部73中的闸门部件34d及盖部34Y的姿势被确定状态(图46C状态) 下,实行闸门部件34d的开放动作。接着,在第二孔部34b与副基准销73b的嵌合结束 前,在盖承受部73设在调色剂补给口 73w周围的密封材料76,和盖部34Y的形成在调色 剂排出口 W周围的缘部34r(壁部)滑动。然后,在盖部34Y开放的调色剂排出口 W和 盖承受部73的调色剂补给口 73w连通,结束盖承受部73 (调色剂容器收纳部70)中的盖 部34Y (调色剂容器32Y)的设置(图46D状态)。此时,容器本体33Y的齿轮33c和装 置本体100的驱动齿轮81啮合,同时,相对装置本体100的天线73e,盖部34Y的RFID 用芯片35来到能实行无线通信的最适位置。如上所述,在本实施形态1中,在安装调色剂容器32Y时,由于通过闸门关闭机 构73d(闸门夹持机构)能确定盖承受部73中的闸门部件34d及盖部34Y的姿势,能抑制 在盖部34Y(闸门部件34d)倾斜状态下实行闸门部件34d的开放动作的不良状况。又,在安装调色剂容器32Y时,盖部34Y的第一孔部34a与盖承受部73的主基 准销73a嵌合,实行主基准定位后,通过闸门关闭机构73d(闸门夹持机构)确定盖承受 部73中的闸门部件34d及盖部34Y的姿势,此后,盖部34Y的第二孔部34b与盖承受部 73的副基准销73b嵌合,结束主副基准定位,因此,在结束盖部34Y向副基准定位前, 能补正盖部34Y(闸门部件34d)的姿势。又,在盖部34Y的第一孔部34a与盖承受部73的主基准销73a嵌合,实行主基 准定位前,盖部34Y的侧突起34c与盖承受部73的侧槽73c嵌合,限制盖承受部73中的 盖部34Y的上下左右方向姿势,因此,盖部34Y相对盖承受部73的定位能顺利实行。
又,通过闸门关闭机构73d(闸门夹持机构)确定盖承受部73中的闸门部件34d及盖部34Y的姿势后,设在调色剂补给口 73w周围的密封材料76和盖部34Y的调色剂排 出口 W (缘部34r)滑动,此后,盖部34Y的第二孔部34b与盖承受部73的副基准销73b 嵌合,结束主副基准定位,因此,不会受到密封材料76的滑动阻力,能补正盖部34Y(闸 门部件34d)的姿势。又,在本实施形态1中,闸门关闭机构73d(闸门夹持机构)没有配设在主基准 销73a附近,而是配设在副基准销73b附近,因此,能容易地通过闸门关闭机构73d(闸 门夹持机构)补正盖承受部73中的闸门部件34d及盖部34Y的姿势。再有,在卸下调色剂容器32Y时,解除盖部34Y的第二孔部34b与盖承受部73 的副基准销73b的嵌合后,在结束闸门部件34d关闭动作前,成为盖部34Y的第一孔部 34a与盖承受部73的主基准销73a嵌合的状态,因此,能抑制在盖部34Y(闸门部件34d) 倾斜状态下实行闸门部件34d的关闭动作的不良状况。在盖承受部73的调色剂补给口 73w的周围,粘接密封材料76 (可以参照图42), 用于防止从盖部34Y开放的调色剂排出口 W和盖承受部73的调色剂补给口 73w之间漏 出调色剂。因此,在盖部34Y设置在盖承受部73的状态下,因该密封材料的弹性变形引 起的反力作用在盖部34Y上(反力作用在图28A的上方)。但是,如图27所示,本实施 形态1的盖部34Y在调色剂排出口 W的正上方位置(上述反力作用方向的位置)形成与 主基准销73a嵌合的第一孔部34a,因此,能抑制因上述反力引起的盖部34Y发生浮动或 倾斜的不良状况。又,参照图28A,本实施形态1的盖部34Y的与主基准销73a嵌合的第一孔部 34a形成在从与调色剂补给口 73w连通的调色剂排出口 W的位置离开最上方的位置(顶 部)。因此,在主基准销73a和第一孔部34a嵌合状态下,在双方部件34a,73a之间有 晃荡,即使因该晃荡,盖部34Y产生倾斜,与第一孔部34a形成在接近调色剂排出口 W 位置场合相比,难以发生因该倾斜引起调色剂排出口 W相对盖承受部73(调色剂补给口 73w)的位置偏离的不良状况。在图28A中,F表示小径部,E表示汲取部,D表示收纳部,ch表示落下路径
的一半位置。如上所述,在本实施形态1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用户以一边握持所述握持部33d 一边使得调色剂容器32Y沿长度方向移动的一个动作(除本体盖110的开闭动作),与该 动作连动,也实行闸门部件34d的调色剂排出口 W的开闭动作,结束调色剂容器32Y的 安装动作及卸离动作。又,本实施形态1的调色剂容器32Y的开口面积比较大的调色剂排出口 W朝着 铅直方向下方配设,从调色剂排出口 W能直接通过自重落下,实行调色剂排出。又,调色剂容器32Y不是从调色剂容器收纳部70 (装置本体100)的上方载置, 而是从调色剂容器收纳部70 (装置本体100)的前面装卸,因此,调色剂容器收纳部70的 上方的配置自由度高。例如,即使在调色剂补给装置正上方配设扫描器(原稿读入部) 场合,装卸调色剂容器32Y的操作性/作业性不会降低。又,调色剂容器32Y将其长度方向作为水平方向,设置在装置本体100,因此, 不会对图像形成装置100整体的高度方向的配置带来影响,能增多调色剂容器32Y的调色 剂容量,减少其更换频率。
如上所述,本实施形态1调色剂容器32Y设置闸门部件34d,沿着长度方向移 动,开闭设在盖部34Y底部的调色剂排出口 W,同时,将作为盖部34Y的定位主基准的 第一孔部34a以及作为盖部34Y的定位副基准的第二孔部34b设在合适位置,在第一孔 部34a附近设有限制盖部34Y姿势的第一嵌合部34e以及第二嵌合部34f (限制部)。由 此,能有效地确保调色剂容器32Y向图像形成装置100的设置空间,同时,提高调色剂 容器32Y向图像形成装置100的设置性及操作性,即使从调色剂容器32Y的调色剂排出 口 W进行因自重排出调色剂场合,也能在对调色剂排出没有影响的合适位置,可靠地进 行盖部34Y相对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定位。[实施形态2]参照图49至图51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形态2。图49是表示本发明实施形态2的调色剂容器32Y- α的盖部34Υ_ α附近的立体 图,是与上述实施形态1的图15对应的图。图50是表示该盖部34Υ-α的正面图,是与 上述实施形态1的图7对应的图。图51是表示装卸盖部34Υ- α的盖承受部73 α的概略 立体图。本发明实施形态2的调色剂容器的盖部34Υ-α的侧突起34C_a的构成与上述实 施形态1不同。参照图49及图50,本实施形态2的调色剂容器32Υ_ α也与上述实施形态1相 同,主要由容器本体33Υ及盖部34Υ-α构成。为简单起见,在图49及图50中,第一 孔部34a(定位主基准)及第二孔部34b (定位副基准)省略图示。又,参照图51,本实施形态2的盖承受部73 α (装置本体100)也与上述实施 形态1相同,形成侧槽73c以及被嵌合部73m-α。其中,符号731Υ-α表示盖承受部 73-α的围绕部。为简单起见,在图51中,简略化图示盖承受部73-α,省略图示主基 准销73a及副基准销73b等。在本实施形态2中,图49所示的盖部34Y-α的第一嵌合部34e和第二嵌合部 34f与图51所示的盖承受部73-α的被嵌合部73m_ α嵌合,一边限制盖部34Υ_α的水 平方向的姿势,一边相对盖承受部73-α装卸盖部34Υ-α,同时,限制在盖部34Υ_ α安 装在盖承受部73-α状态下的盖部34Υ-α的水平方向的姿势。又,在本实施形态2中,图49所示的盖部34Υ-α的二个侧突起34C_a也与图 51所示的盖承受部73-α的侧槽73c嵌合,一边限制(导向)盖部34Υ_ α的回转方向的 姿势,一边相对盖承受部73-α装卸盖部34Υ-α,同时,限制在盖部34Υ_ α安装在盖 承受部73-α状态下的盖部34Υ-α的回转方向的姿势。该二个侧突起34C_a如图50所 示,位于通过盖部34Υ-α的圆中心的假想水平线上,在盖部34Υ-α的离开圆中心的位 置左右对称,沿着装卸方向延伸设置,因此,在装卸调色剂容器32Υ-α的动作中,一边 在盖承受部73- α的侧槽73c被导向,一边平衡良好地装卸盖部34Υ_ α。又,该二个侧突起34c-α如图49及图50所示,形成在盖部34Υ_ α的安装方向 前端侧的小径部(形成外径小的部分)上。并且,如图50所示,当在与安装方向垂直的 平面看时,二个侧突起34c-ci形成为不从盖部34Υ-α的最大径部鼓出。由此,不会引 起盖部34Υ- α大型化(大外径化),能有效利用空间地形成二个侧突起34c- α。如上所述,本实施形态2的调色剂容器32Υ-α也与上述实施形态1相同,设置闸门部件34d,沿着长度方向移动,开闭设在盖部34Y底部的调色剂排出口 W,同时,将 作为盖部34Υ-α的定位主基准的第一孔部34a以及作为盖部34Υ-α的定位副基准的第 二孔部34b设在合适位置,在第一孔部34a附近设有限制盖部34Y-α姿势的第一嵌合部 34e以及第二嵌合部34f (限制部)。由此,能有效地确保调色剂容器32Y-α向图像形成 装置100的设置空间,同时,提高调色剂容器32Υ-α向图像形成装置100的设置性及操 作性,即使从调色剂容器32Υ-α的调色剂排出口 W进行因自重排出调色剂场合,也能在 对调色剂排出没有影响的合适位置,可靠地进行盖部34Υ-α相对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定 位。[实施形态3]参照图52及图53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形态3。图52是表示本发明实施形态3的调色剂容器32Υ_β的盖部34Υ_β附近的立体 图,是与上述实施形态2的图49对应的图。图53是表示装卸盖部34Υ-β的盖承受部 73-β的概略立体图,是与上述实施形态2的图51对应的图。本发明实施形态3的调色剂容器的盖部34Υ-β的侧突起34c_i3的构成与上述实 施形态2不同。参照图52,本实施形态3的调色剂容器32Y-β也与上述各实施形态相同,主要 由容器本体33Υ及盖部34Υ-β构成。为简单起见,在图52中,第一孔部34a(定位主 基准)及第二孔部34b (定位副基准)省略图示。又,参照图53,本实施形态3的盖承受部73-β (装置本体100)也与上述实施 形态1相同,形成侧槽73c-i3及被嵌合部73ιη-β。其中,符号731Υ_β表示盖承受部 73-α的围绕部。为简单起见,在图53中,简略化图示盖承受部73-β,省略图示主基 准销73a及副基准销73b等。在本实施形态3中,图52所示的盖部34Y-β的第一嵌合部34e和第二嵌合部 34f与图53所示的盖承受部73-β的被嵌合部73ιη-β嵌合,一边限制盖部34Υ_β的水 平方向的姿势,一边相对盖承受部73-β装卸盖部34Υ-β,同时,限制在盖部34Υ-β安 装在盖承受部73-β状态下的盖部34Υ-β的水平方向的姿势。又,在本实施形态3中,图52所示的盖部34Υ_β的二个侧突起34c_i3也与图 53所示的盖承受部73-β的侧槽73c嵌合,一边限制(导向)盖部34Υ-β的回转方向的 姿势,一边相对盖承受部73-β装卸盖部34Υ-β,同时,限制在盖部34Υ-β安装在盖承 受部73-β状态下的盖部34Υ-β的回转方向的姿势。在此,在本实施形态3中,如图52所示,二个侧突起34c-β形成在通过盖部 34Υ-β的圆中心的假想水平面的上方(离开调色剂排出口 W的方向)的位置。又,如图 53所示,盖承受部73-β的侧槽73c-β也与盖部34Υ-β的侧突起34c_i3的位置一致, 形成在上方位置。通过这种构成,能使得在盖承受部73-β,二个侧槽73c所占的宽度方 向(水平方向)的范围狭,因此,能减小盖承受部73-β的宽度方向(水平方向)的大小 (能小型化)。再有,由于使得二个侧突起34c-i3形成在通过盖部34Υ-β的圆中心的假 想水平面的上方,与使得二个侧突起34c-i3形成在通过盖部34Υ-β的圆中心的假想水平 面的下方(靠近调色剂排出口 W的方向)场合相比,即使宽度方向(水平方向)的大小 不设定那么大,因设在调色剂排出口 W和调色剂补给口 73w之间的密封材料的弹性变形引起反力作用,能抑制盖部34Υ_β产生浮动或倾斜的不良状况。如上所述,本实施形态3的调色剂容器32Υ-β也与上述各实施形态相同,设置 闸门部件34d,沿着长度方向移动,开闭设在盖部34Y底部的调色剂排出口 W,同时,将 作为盖部34Y的定位主基准的第一孔部34a以及作为盖部34Y的定位副基准的第二孔部 34b设在合适位置,在第一孔部34a附近设有限制盖部34Y姿势的第一嵌合部34e以及第 二嵌合部34f(限制部)。由此,能有效地确保调色剂容器32Y-β向图像形成装置100的 设置空间,同时,提高调色剂容器32Υ-β向图像形成装置100的设置性及操作性,即使 从调色剂容器32Υ-β的调色剂排出口 W进行因自重排出调色剂场合,也能在对调色剂排 出没有影响的合适位置,可靠地进行盖部34Υ-β相对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定位。[实施形态4]参照图54至图56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形态4。图54是从长度方向看本发明实施形态4的调色剂容器32Υ- γ的盖部34Υ_ γ的 概略截面图,系在调色剂排出口 W的位置与长度方向垂直的概略截面图。图55是表示 调色剂容器32Υ-Υ的盖部34Υ-Υ附近的截面图,是与上述实施形态1的图28Α对应的 图。图56是表示设置在调色剂容器32Υ- γ的调色剂排出口 W附近的可挠性部件34u的 立体图。本发明实施形态4的调色剂容器32Y- γ在盖部34Υ_ γ的调色剂排出口 W附近 设置可挠性部件34u这一点与上述实施形态1不同。本实施形态4的调色剂容器32Y-Y也与上述各实施形态相同,主要由容器本体 33Y(瓶本体)及设在其头部的盖部34Y-Y (瓶盖)构成。又,本实施形态4的调色剂容 器32Y-γ除了容器本体33Y及盖部34Y-γ之外,还可以分解为搅拌部件33f,盖密封件 37,闸门部件34d,作为密封部件的闸门密封件36,作为电子信息存储部件的RFID用芯 片35等(可以参照图9A)。再有,本实施形态4的调色剂容器32Y-Y也与上述各实施形态相同,与容器本 体33Y—起回转的搅拌部件33f嵌合在瓶口部33a(开口部A,可以参照图10至图12)。又,如图54及图55所示,本发明实施形态4的搅拌部件33f也设有一对杆状部 33fl,向着盖部34Y-Y内的空洞B延伸设置(也可以参照图10至图12)。在此,参照图54及图55,在本发明实施形态4的盖部34Υ_ γ,与上述各实施形 态不同,从调色剂落下路径C朝着空洞B设置由厚度为0.188-0.5mm左右的聚酯薄膜等 可挠性材料构成的可挠性部件34u。详细地说,如图56所示,可挠性部件34u在一处形 成弯曲成飞镖(boomemn)状形状,其固定部34u2(比可挠部34ul宽度宽)成为粘接面, 粘接固定在调色剂落下路径C的内壁(靠近调色剂排出口 W侧的内壁,搅拌部件33f的 回转方向下游侧的内壁)。又,固定部34u2粘接在调色剂落下路径C的内壁,使得可挠 性部件34u的弯曲部位于调色剂落下路径C中。又,可挠性部件34u的可挠部34ul作为 自由端,从调色剂落下路径C向着空洞B内延伸。并且,该可挠部34ul的前端随着搅 拌部件33f的回转,与杆状部33fl接触振动,即使在调色剂排出口 W附近(调色剂落下 路径C)调色剂处于堵塞状态,也能使得其附近的调色剂崩溃,从调色剂排出口 W顺利地 排出调色剂。可挠性部件34u的形状并不局限于本实施形态4,也可以使用例如不具有弯曲部的形状,或固定部34u2形状不同等作为可挠性部件。在此,本实施形态4的调色剂容器32Y-γ也与上述各实施形态相同,设置闸门 部件34d,沿着长度方向移动,开闭设在盖部34Y-γ底部的调色剂排出口 W,同时,将 作为盖部34Y-Y的定位主基准的第一孔部34a以及作为盖部34Y-γ的定位副基准的第 二孔部34b设在合适位置,在第一孔部34a附近设有限制盖部34Y姿势的第一嵌合部34e 以及第二嵌合部34f (限制部)。由此,在本实施形态4中,也与上述各实施形态相同,能有效地确保调色剂容 器32Y-Y向图像形成装置100的设置空间,同时,提高调色剂容器32Y-Y向图像形成 装置100的设置性及操作性,即使从调色剂容器32Y-Y的调色剂排出口 W进行因自重排 出调色剂场合,也能在对调色剂排出没有影响的合适位置,可靠地进行盖部34Y-Y相对 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定位。在上述各实施形态中,在调色剂容器32Y、32M、32C、32K内仅仅收纳调色 剂,但是,对于将由调色剂和载体组成的双组分显影剂合适地供给显影装置的图像形成 装置,也可以在调色剂容器32Y、32M、32C、32K内收纳双组分显影剂。即使这种场 合,也可以得到与上述各实施形态相同的效果。又,在上述各实施形态中,也可以将成像部6Y、6M、6C、6K的一部分或全部 作为处理卡盒。即使这种场合,也可以得到与上述各实施形态相同的效果。又,在上述各实施形态中,构成容器本体33Y,使其回转自如,收纳在容器本 体33Y内部的调色剂朝着开口部A运送。与此相反,也可以构成为使得容器本体33Y 和盖部34Y—起,以非回转状态保持在调色剂容器收纳部70中,同时,设置运送部件, 例如,设置轴部设有运送螺旋或多个运送叶片,通过从容器本体独立的齿轮朝着所定方 向回转的运送部件,在容器本体33Y内向着开口部A运送调色剂,使得收纳在容器本体 33Y内部的调色剂向着开口部A运送(可以参照图57)。详细地说,如图57所示,调色剂容器32Υ_δ主要由容器本体33Υ_δ,齿轮 44Υ,及盖部34Υ- δ (瓶盖)构成。在容器本体33Υ- δ的头部设有开口部A- δ,在该 开口部A- δ的外周部回转自如地设置齿轮44Υ。齿轮44Υ与装置本体100的驱动齿轮 啮合,用于驱动螺旋线圈46Υ以回转中心轴为中心回转。又,开口部Α-δ用于将收纳 在容器本体33Υ-δ内的调色剂向着盖部34Υ-δ内的空间排出。回转轴45Υ与齿轮44Υ 设为一体,螺旋状线圈46Υ(运送螺旋)与回转轴45Υ连接。回转轴45Υ —端支承在盖 部34Υ- δ的轴承部34Ya上。线圈46Y从容器本体33Y- δ内部的开口部A- δ延伸设 置到底部。并且,齿轮44Υ绕容器本体33Υ-δ回转,回转轴45Υ及线圈46Υ也被驱 动回转。由此,收纳在容器本体33Υ-δ的调色剂因线圈46Υ的调色剂运送力向开口部 Α-δ侧运送。齿轮44Υ插入设置在开口部A-δ的外周部,受容器本体33Υ-δ和盖部 34Υ-δ所夹。齿轮44Υ的两端面之中,在一端面侧,与容器本体33Υ-δ之间,设有橡 胶部件47Υ,在另一端面侧,与盖部34Υ-δ之间,设有密封部件48Υ。通过这种构成, 确保作为调色剂容器32-δ整体的密封性。S卩,抑制从齿轮44Υ、容器本体33Υ-δ、盖 部34Υ-δ各自之间漏出调色剂的不良状态。并且,即使对于这种调色剂容器32Υ_δ,也能通过与上述各实施形态相同地适 用本发明,取得与上述各实施形态相同的效果。
32
又,在上述各实施形态中,参照图1,调色剂补给装置60Y、60M、60C、60K
不管哪个都由调色剂罐部61Y,调色剂运送部62Y、63Y,调色剂落下运送路径64Y形成 调色剂运送路径,呈逆N字状(从图1的纸面里侧看时成为N字状)。并且,各色的调 色剂运送部62Y、63Y设在对应色的处理卡盒(成像部6Y)的上方,处理卡盒相对装置本 体100的装卸口的上方。又,各色调色剂容器32Y、调色剂罐部61Y、调色剂运送部62Y 的运送方向上游侧不是对应色的处理卡盒,而是设在邻接的处理卡盒(图1所示为左邻) 的上方。通过这种构成,在多个处理卡盒(成像部)并列配设的串列式的图像形成装置 中,能提供以下图像形成装置当实行处理卡盒(成像部)的装卸操作时,处理卡盒和调 色剂补给装置不会发生干涉,能使得从各色调色剂容器到处理卡盒的纵向配置小型化, 同时,不会产生调色剂补给量离散。上面参照

了本发明的实施形态,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形态。 在本发明技术思想范围内可以作种种变更,它们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调色剂容器,在以长度方向设为水平方向的状态下,设置为相对图像形成装 置本体装卸自如,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色剂容器包括筒状的容器本体,在上述长度方向的一端侧形成开口部,同时,收纳在内部的调色 剂向着上述开口部被运送;盖部,内揷上述容器本体的上述开口部,同时,在底部具备调色剂排出口,用于将 从上述容器本体的上述开口部排出的调色剂朝容器外,沿铅直方向下方排出;以及闸门部件,保持在上述盖部的底部,通过从上述盖部侧向上述容器本体侧的上述长 度方向的相对移动,开放上述调色剂排出口,通过从上述容器本体侧向上述盖部侧的上 述长度方向的相对移动,关闭上述调色剂排出口; 上述盖部包括第一孔部,作为上述图像形成装置本体中的该盖部的定位主基准,配设在其上部, 从与上述长度方向垂直的该盖部的端面沿上述长度方向延伸;第二孔部,作为上述图像形成装置本体中的该盖部的定位副基准,配设在其下部, 从与上述长度方向垂直的该盖部的端面沿上述长度方向延伸,使得不到达上述调色剂排 出口位置;以及第一限制部,在与上述长度方向垂直的截面看时,相对通过上述第一孔部的孔中 心的假想垂线为线对称,从该盖部的外周面朝铅直方向上方突出,同时,沿上述长度方 向延伸,限制上述图像形成装置本体中的该盖部的与上述长度方向垂直的水平方向的姿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色剂容器,其特征在于上述盖部的上述第一限制部具备相对上述第一孔部的端面朝上述长度方向突出的突 出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调色剂容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限制部的上述突出部的前端形成锥状。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个所述的调色剂容器,其特征在于上述盖部进一步包括第二限制部,在与上述长度方向垂直的截面看时,配设在通 过连接上述第一孔部的孔中心和上述第二孔部的孔中心的假想线段的中点的假想水平线 上,从该盖部的外周面朝水平方向两侧突出,同时,沿上述长度方向延伸,限制上述图 像形成装置本体中的该盖部的回转方向的姿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调色剂容器,其特征在于上述盖部的第二限制部的上述长度方向的前端形成锥状。
6.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个所述的调色剂容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盖部进一步包括圆柱状空洞,在其内部沿上述长度方向延伸形成;调色剂落下路径,从上述空洞下方的周面向着上述调色剂排出口,以一定的流路面 积形成柱状。
7.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个所述的调色剂容器,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二孔部是将铅直方向作为长度方向的长孔。
8.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个所述的调色剂容器,其特征在于上述盖部在与上述长度方向垂直的端面上,上述第一孔部和上述第二孔部之间,设 置存储电子信息的电子信息存储部件。
9.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个所述的调色剂容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容器本体在其内周面具有螺旋状突起,且相对上述盖部可回转地被保持。
10.—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调色剂容器收纳部;权利要求1-9中任一个记载的调色剂容器,设置在上述调色剂容器收纳部中。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调色剂容器收纳部包括插入口部;容器本体承受部;以及 盖承受部; 上述盖承受部包括第一销,与盖的第一孔部嵌合,从插入方向最上游部的壁向内侧突出; 第二销,与盖的第二孔部嵌合,从插入方向最上游部的壁向内侧突出;以及 被嵌合部,与盖的第一限制部嵌合,从盖承受部的顶部朝下方突出,沿插入方向延伸。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盖承受部进一步包括盖围绕部,围住各盖;以及横槽,与第二限制部嵌合,从上述盖围绕部的侧壁凹下,沿上述插入方向延伸。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盖承受部进一步包括天线,其与电子信息存储部件通信,位于插入方向最上游 部的壁,处于第一销和第二销之间。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调色剂容器以及设置该调色剂容器的图像形成装置。盖部(34Y)包括配设在其上部、作为定位主基准的第一孔部(34a),配设在其下部、作为定位副基准的第二孔部(34b),以及配设在第一孔部(34a)附近、限制图像形成装置本体中的盖部(34Y)的水平方向姿势的限制部(34e、34f)。能有效地确保调色剂容器向图像形成装置本体的设置空间,同时,提高调色剂容器向图像形成装置本体的设置性及操作性,即使从调色剂容器的调色剂排出口进行由自重排出调色剂场合,也能在对调色剂排出没有影响的合适位置,可靠地进行盖部相对图像形成装置本体的定位。
文档编号G03G15/00GK102012655SQ20101027337
公开日2011年4月13日 申请日期2010年9月3日 优先权日2009年9月4日
发明者堀英介, 木村则幸, 木村秀树, 菊地贤治, 铃木裕次, 高见伸雄 申请人:株式会社理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