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器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63062阅读:14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显示器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子设备领域,是关于一种显示器结构,特别是关于一种具有薄 型化效果的显示器结构。
背景技术
近年来,传统的阴极射线管显示器(即俗称的CRT显示器)已渐渐地被液晶显示 器所取代,主要原因在于液晶显示器所释放出的辐射量远远小于CRT显示器,另外,液晶显 示器在这几年的制造成本已显著地降低,这也是液晶显示器逐渐成为电视或计算机屏幕市 场主流的原因。请参阅图1,图1所绘示为现有技术显示器结构的立体图。如图1所示,一显示器 结构1,其包括有一前框11、一液晶面板12、一背光模块10、一电路板19、一后壳18、一胶框 13及多条软扁平电缆121。其中,在该显示器结构1未组装前,该前框11、液晶面板12、胶 框13、背光模块10、后壳18,自上到下依序排列。该电路板19位于该液晶面板12的侧边, 并由多条软扁平电缆121而电性连接,用来驱动并控制该液晶面板12。该背光模块10为直 下式背光模块,其包括有一光学膜14、一扩散板15、多个灯源16及一反射片17,且该光学膜 14、扩散板15、多个灯源16及反射片17自上到下依序排列。请再同时参阅图3,图3所绘 示为图1显示器结构的局部剖面图;如图3所示,该胶框13的内侧定义有一容置空间133, 当该液晶面板12、软扁平电缆121、电路板19与该胶框13组装结合后,该胶框13的容置空 间133可用来包覆并固定该背光模块(本图未绘示)。该电路板19位于该胶框13的左侧 边,并透过该软扁平电缆121而与液晶面板12相接。然而上述的结构,因为该电路板19具有一定的长度(L),因此其长度(L)会使该显 示器结构1无法达到薄型化的效果,十分不理想。因此,如何用便宜、简单的结构,降低显示器结构1的厚度,这是本领域技术人员 努力的目标。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主要目的在于用便宜、简单的结构,降低显示器结构的厚度。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显示器结构,该显示器结构包括一前框、 一液晶面板、一背光模块、一电路板、一后壳、一胶框及至少一软扁平电缆,其中,该前框、液 晶面板、背光模块、电路板与该后壳依序排列,且该前框与该后壳可互相结合而将该液晶面 板、该背光模块及该电路板固定在内,该胶框包覆并固定在该背光模块的侧边,且该胶框的 外侧边包括有至少一凹陷部,该软扁平电缆的两端分别与该液晶面板、电路板相接,且该软 扁平电缆穿越并设置在该凹陷部内;因此,该显示器结构具有薄型化的效果。如上所述的显示器结构,其中,该背光模块为侧边式背光模块,且该背光模块包括 有一导光板、一反射片、至少一灯源、至少一灯罩及至少一光学膜,该光学膜、该导光板、该 反射片依序排列,该灯源位于该导光板侧边,该灯罩位于该灯源外侧。[0009]如上所述的显示器结构,其中,该背光模块为直下式背光模块,且该背光模块包括 有一扩散板、一反射片、多个灯源及至少一光学膜,多个灯源呈横向并排,该光学膜、该扩散 板、多个灯源依序排列,该反射片位于这些灯源外侧,用来反射光线。如上所述的显示器结构,其中,该光学膜为扩散膜或增亮膜。如上所述的显示器结构,其中,该灯源为冷阴极荧光灯管(Cold cathode fluorescent lamps, CCFL)或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 LED)的灯条。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显示器结构可以一简单的构造,在无需更换其他组件的前提 下,便能降低显示器结构的厚度,达到薄型化的效果。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及效果,由下述具体实施例,并 配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详加说明如后。

图1所绘示为现有技术显示器结构的立体图。图2所绘示为本实用新型显示器结构的立体图。图3所绘示为图1显示器结构的局部剖面图。图4所绘示为图2显示器结构的局部剖面图。图5所绘示为液晶面板、软扁平电缆、电路板、胶框在组装后的示意图。图6所绘示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显示器结构立体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1、2、3:显示器结构10、20、30 背光模块11、21、31 前框12、22、32 液晶面板121、221、321 软扁平电缆13、23、33 胶框231 凹陷部232:凸状体133,233 容置空间14,24,34 光学膜15、25:扩散板16、26、36 灯源17、27、37 反射片18、28、38 后壳19、29、39:电路板35 导光板;35A:出光面361 灯罩W:宽度L 长度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2,图2所绘示为本实用新型显示器结构的立体图。如图2所示,一显示 器结构2,包括有一前框21、一液晶面板22、一背光模块20、一电路板四、一后壳观、一胶 框23及多条软扁平电缆221。该背光模块20为直下式背光模块,其包括有一光学膜M、一 扩散板25、多个灯源沈及一反射片27。这些灯源沈可为冷阴极荧光灯管(Cold cathode fluorescent lamps,CCFL)或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的灯条,多个灯源 26呈水平横向并排在大概一水平面上,且该光学膜对、扩散板25、多个灯源沈及反射片27 自上到下依序排列。该反射片27位于这些灯源沈下方外侧处,其作用在于反射这些灯源 26发出的光线,使光线向上传递。该显示器结构2的光线进行路径,由该扩散板25接收这 些灯源26直接射入或被该反射片27反射而辗转射入的光线,然后光线离开该扩散板25而 进入该光学膜M ;该光学膜M可为扩散膜或增亮膜,扩散膜可进一步地扩散光线,用来混 光,增亮膜可增加出光的辉度,增加人们视觉感受上的亮度提升。经过该光学膜M的混光 或增亮后,光线离开该背光模块20,进入该液晶面板22,用来作为该液晶面板22 —背光源; 如此,人们即可由该背光模块20所提供的光线,而看见液晶面板22所呈现的影视画面。接下来,请同时参阅图2与图4,图4所绘示为图2显示器结构的局部剖面图。 如图2的放大图与图4所示,每一软扁平电缆221的两端分别连接该液晶面板22与该 电路板29,因此可由该电路板四控制该液晶面板22呈现影视画面。该电路板四可为 印刷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PCB);该软扁平电缆221可为芯片软膜接合模块 (Chip-on-film, C0F),其为一种软性材质的可弯折线材。因此,该电路板四透过多条软扁 平电缆221的连接,即可沿着连接的软扁平电缆221而摆动或转动。如图2的放大图所示, 该胶框23的外侧边包括有多个凹陷部231 ;如图4所示,该胶框23的内侧定义有一容置空 间233,该容置空间233可用来置放该背光模块20 (图4未绘示)的光学膜M及扩散板25。 因此,当该胶框23包覆在该背光模块20的侧边时,即可用来固定该背光模块20。然后,将 该液晶面板22置于该背光模块20上方,再将该软扁平电缆221及电路板四以逆时针方向 旋转后,包覆至该背光模块20的下方;此时,该软扁平电缆221因为连接在该液晶面板22 与该电路板四之间,所以该软扁平电缆221旋转包覆后即可穿越并设置在该胶框23侧边 的凹陷部231内。如此,该前框21、液晶面板22、背光模块20、电路板四与该后壳观依序 排列,再由该前框21与该后壳观分别由上、下的互相结合,即可将该液晶面板22、该背光模 块20及该电路板四固定在内。本实用新型的显示器结构2,因为将上下方向设置的电路 板四改成为水平方向设置,因此该显示器结构2的厚度不会受该电路板四的大小尺寸所 影响,因此,可达到薄型化的效果。请参阅图5,图5所绘示为液晶面板、软扁平电缆、电路板、胶框在组装后的示意 图。如图5所示,该液晶面板22、软扁平电缆221、电路板(图5未绘示)、胶框23在组装后, 该液晶面板22会位于该背光模块(图5未绘示)的上方,该胶框23与多条软扁平电缆221 会位于该背光模块的侧边,且所有软扁平电缆221均位于该胶框23的凹陷部231内。每一 凹陷部231的宽度(W)可视需求而设计其尺寸,使其可以容纳、设置一条软扁平电缆221,或 者多条软扁平电缆221;在图2的放大图中即显示出该凹陷部231的宽度(W)等于两条软 扁平电缆221之展幅的状况。还有,在两相邻凹陷部231之间还包括有一凸状体232,该凸状体232可用来配合该显示器结构2的前框21、后壳观的大小,使该胶框23与该背光模 块20的结合可以稳固,不会晃动;因此,在优选实施例中,该凸状体232的形状、大小、尺寸 均可视该显示器结构2的前框21、后壳观的实际结构尺寸而改变。上述的显示器结构应用于直下式背光模块,然而,本实用新型也可以适用于侧边 式背光模块。请参阅图6,图6所绘示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显示器结构立体图。如 图6所示,该显示器结构3包括有一前框31、一液晶面板32、一背光模块30、一电路板39、 一后壳38、一胶框33及多条软扁平电缆321。其中,与前述实施例相同的结构,在此不再赘 述。该背光模块30为侧边式背光模块,其包括有一导光板35、一反射片37、两灯源36、两灯 罩361及一光学膜34,该光学膜34、该导光板35、该反射片37依序排列,该灯源36位于该 导光板35侧边,该灯罩361位于该灯源36外侧,该光学膜34可为扩散膜或增亮膜。该光 学路径为该灯源36发射出光线后,该光线可直接进入该导光板35内部,或被该灯罩361 反射而间接进入该导光板35 ;之后光线由该导光板35的出光面35A射出,再经过该光学膜 34后,进入该液晶面板32内,用来提供背光源。因此,本实施例使用侧边式背光模块的显示 器结构3,也可以达到相同的薄型化的效果。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显示器结构以一简单的构造,在无需更换其他组件的前 提下,便能降低显示器结构的厚度,达到薄型化的效果。因此具有庞大的商业利益。虽然本实用新型已在上述具体实施例中公开,然其所公开的具体实施例并非用来 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以作各 种修改与润饰,其所作修改与润饰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范畴,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视 后附的申请专利范围所界定者为准。
权利要求1.一种显示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显示器结构包括有一前框;一液晶面板;一背光模块;一电路板;一后壳,该前框、液晶面板、背光模块、电路板与该后壳依序排列,且该前框与该后壳可 互相结合而将该液晶面板、该背光模块及该电路板固定在内;一胶框,该胶框包覆并固定在该背光模块的侧边,且该胶框的外侧边包括有至少一凹 陷部;至少一软扁平电缆,该软扁平电缆的两端分别与该液晶面板、电路板相接,且该软扁平 电缆穿越并设置在该凹陷部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背光模块为侧边式背光模块。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背光模块包括有一导光板、一反射 片、至少一灯源、至少一灯罩及至少一光学膜,该光学膜、该导光板、该反射片依序排列,该 灯源位于该导光板侧边,该灯罩位于该灯源外侧。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光学膜为扩散膜或增亮膜。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灯源为冷阴极荧光灯管或发光二 极管的灯条。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背光模块为直下式背光模块。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背光模块包括有一扩散板、一反射 片、多个灯源及至少一光学膜,多个灯源呈横向并排,该光学膜、该扩散板、多个灯源依序排 列,该反射片位于这些灯源外侧,用来反射光线。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光学膜为扩散膜或增亮膜。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灯源为冷阴极荧光灯管或发光二 极管的灯条。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显示器结构,属于电子设备领域,该显示器结构包括一前框、一液晶面板、一背光模块、一电路板、一后壳、一胶框及至少一软扁平电缆,其中,该前框、液晶面板、背光模块、电路板与该后壳依序排列,且该前框与该后壳可互相结合而将该液晶面板、该背光模块及该电路板固定在内,该胶框包覆并固定在该背光模块的侧边,且该胶框的外侧边包括有至少一凹陷部,该软扁平电缆的两端分别与该液晶面板、电路板相接,且该软扁平电缆穿越并设置在该凹陷部内;因此,该显示器结构具有薄型化的效果。
文档编号G02F1/13GK201867556SQ20102055606
公开日2011年6月15日 申请日期2010年10月8日 优先权日2010年10月8日
发明者刘又纶, 叶旭成, 李全发, 洪志坚, 邱俊昌 申请人:冠捷投资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